族谱家谱制作对买来的儿子是怎样表述的

曹操的爷爷是曹腾,曹腾不是宦官吗?怎么可以生儿子,再有孙子?家谱上说俩人是有血缘关系的,有点不懂_百度知道
曹操的爷爷是曹腾,曹腾不是宦官吗?怎么可以生儿子,再有孙子?家谱上说俩人是有血缘关系的,有点不懂
提问者采纳
曹操本是夏侯氏的后人,他的父亲被曹腾认为儿子,因而曹操是曹腾的孙子。曹氏和夏后氏都是大族,在一个地方,自然有血缘关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领养的 。曹操本事夏侯一族的后人
所以你看看曹操和夏侯渊等关系很亲密的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族。但是曹氏自曹腾以来,门第兴盛,多在朝廷和郡县做大官。由于曹腾深受大将军梁冀和汉桓帝信任,养子曹嵩做过太尉;弟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曹褒儿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另一个堂侄曹鼎官至尚书令。
反观夏侯氏,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祖上没人做过官,只算得一方土著地主,不列宦籍(官员单独列一个户口册)。
为了求得势力的发展,夏侯氏逐渐向曹氏靠拢。曹氏虽然是依靠曹腾当宦官发迹,但是在士大夫中口碑不错,在家乡也不骄横。因此夏侯氏开始向曹氏靠拢,夏侯敦和夏侯渊这两个同族兄弟(夏侯渊为夏侯敦族弟,则他们至少不是同一个祖父)都看中了在士大夫口中颇有声誉的曹...
曹嵩的本来身份一直存在争议。《三国志》作者陈寿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用的《曹瞒传》和郭颁《世语》则记载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
关于曹嵩出自夏侯氏的记载,何焯提出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衡也娶了曹家的女子,所以这种说法是敌对方东吴的传闻,不可采信。而潘眉和林国赞则认为陈寿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放在同一个列传中,显示夏侯氏是曹魏的宗室。李景星认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陈寿揭露曹操家世的丑闻。吴金华总结各家观点,指出陈寿“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一种曲笔,他还提出曹嵩为夏侯氏的三个证据:
《三国志注·吴主传》中引《魏略》记载了孙权写给浩周的书信,当中有“今子当入侍,...
曹操父亲曹嵩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的父亲。《三国志》记载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有一说认为他本姓夏侯,且为夏侯惇之叔父,在被曹腾收养后改姓曹。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至于血缘关系,如果曹嵩是曹腾兄弟的儿子,那就有。
曹腾自幼入宫并收养侄子为子,即曹操父亲曹嵩。
既然是他侄子
肯定有血缘 关系了
百度百科:
不是。曹操的父亲本是夏侯家的过继给曹腾了
曹腾没割前生的曹操他爹
有这个记载?啥时候生的?具体点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姓席,给小孩,儿子(按照族谱正好是 大 字辈 ),请问取名 席大大 犯法吗?_百度知道
我姓席,给小孩,儿子(按照族谱正好是 大 字辈 ),请问取名 席大大 犯法吗?
你好,这个名字不太好换一个,希望能帮助你: 漪、舟的读音是yī、zhōu,音律优美,朗朗上口。【字义】 漪,漪字原指水中因风激起的微波,后也引申指岸边。舟,船。意义优美。【五格】 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4-6,五格大吉。【五行】 漪舟的五行组合是:水-金。这种组合的人虽有才华,但凡事好胜好强,以自己的意见为重,会招致他人的不满。其人意志不坚定,易受世俗迷惑,耐性不佳,处事欠考虑或冲动,思想多变化。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取名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不会的,只不过孩子以后的生活会经常被人开玩笑罢了
我就是觉得霸气一些,会有什么玩笑呢 ?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入赘女婿和他家人争孩子姓并在他族谱上把孩子名落成了他的姓,他们争要孩子后对孩子不管不顾,我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
入赘女婿和他家人争孩子姓并在他族谱上把孩子名落成了他的姓,他们争要孩子后对孩子不管不顾,我该怎么办
提问者采纳
就一个姓氏而已,不至于争不争吧!反正是自己骨肉就好,他们不管不顾,那自己就顾呗,爱可以很伟大,而不是计较
顺了他们的意思那就是默认我嫁到他家给他传宗接待那我家我父母咋办我该如何做人
有舍有得,如果值得的话那就顺着,如果不值得那就重想,为父母,那就选另一条路,为爱情,那就好好沟通,吵或闹或争都不是解决的根源,
他们就没血性,做事很残忍,可怜的就是孩子入赘女婿还不敢在他父母面前说话,我找他谈了他还是顺着他家人说多了就用死威胁我,太累了
我真心的不想伤害孩子,
那为了孩子好,就忍着吧!当初你选择入赘就知道孩子会跟他们姓的
他家人做的事你想都想不到
哦,明白了,可从我们中国传统来说,孩子都应该跟父姓的,但是你为了你父母,可以选择再生个孩子吧
我女婿他家人很自私的,就一个孩子已经闹成这样,无人问津,只是我一人扛,如果再生会要我命的!
他家人总玩阴的,阴险狠,出事了只会让我一人收拾烂摊子!争要孩子后姓给他家族谱一改,然后就不管孩子死活了
那就管着孩子呗,反正只是一个姓的问题,把孩子教育好,孝顺你家这边的人,跟你们生活,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等他们父母走了,孩子大了再改过来就行,孩子要孝顺你们,不管他姓什么都孝顺,别因为一个姓而争来争去,没意义,只要血流着自己的就行了
我真的太累了,不知你能体会到一人带孩子的辛苦了?还不知道他们会再玩出什么阴险毒辣的招数,如此下去我父母只能和我受罪我家人应该也会跟我没本事
如何对付这样的人
我现在就是一个人带着孩子,我也是女人,孩子跟他的姓,他听他父母的话不要我,我坦然接受,放手让他过他的生活,我现在和家人带着孩子,孩子健康生长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谢谢你对我耐心的回答,非常感谢!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族谱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你说了这么多你就是上门女婿呗
这些事情在入赘之前都应该谈好的
是的,可婚后变卦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陈氏族谱字辈爷爷是世字辈,爸爸是庆字辈,弟弟是中字辈,哥哥儿子是邦字辈,我们族谱应该是怎么排的因为_百度知道
陈氏族谱字辈爷爷是世字辈,爸爸是庆字辈,弟弟是中字辈,哥哥儿子是邦字辈,我们族谱应该是怎么排的因为
陈氏族谱字辈爷爷是世字辈,爸爸是庆字辈,弟弟是中字辈,哥哥儿子是邦字辈,我们族谱应该是怎么排的因为太年轻了不知道?
陈氏族谱好几十个 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我爸为字辈 我允字辈 我侄子迪字辈 你问下你爸妈家里有没有族谱吧 一般都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族谱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我也姓陈,我们这不排这个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写好世表
近年来,常武地区修辑宗谱之风盛行,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已经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正所谓盛世修谱。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宏扬我国的民族优良传统,激励子孙后代奋发进取,积极倡议修辑宗谱,许多族人大力支持,热情配合。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有家谱,这三者构成了中华民族一部完整历史,缺一不可。关于修谱意义,我不想在这里阐述。只想根据自己的修谱实践和接触到正在修辑的家谱就如何写好世表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世表是宗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完整的宗谱,世表应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名(即谱名、讳)、字(即我们平时说的名字)、号(有地位、有声望、成年人自己提的);生(出生年月日时)、卒(死亡时间包括年龄)、葬(葬地和方位);学(学历)、衔(官衔即担任的职务)、职(技术职称);婚(指男的结婚)、嫁(指女子出嫁)、育(指母亲生育)。由于主修人员对修谱认知水平不同,文化程序的高低不同,工作能力和水平不同,责任性的强弱不同,修出的宗谱质量也不同。那么,写世表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内容上的完整性。续修宗谱是旧谱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新谱的延续和发展。因此,除无法查找和本人经动员不愿修谱的两类人,材料无法采集,只能维持原谱内容外,其余人员都应注意世表内容的完整性。如上辈人已经死亡的应补上死亡日期和年龄,实在无法考证的亦应补上“失考”两字;旧谱中女儿未出嫁,而现在均已出嫁,应补上适某地某人,不清楚的应补上“适某地”或“适某氏”,再不清楚也应补上“不详”两字,千万不能把旧谱中的“未字”两字照抄不误,变成了该女孩一直没有出嫁。还有的因为妻子已离婚就不写,下面冒出个子女来,也不知道这个小孩是谁生的,或者把子女写在了后母名下都是不应该的。学历、职务、职称三个方面,反映了族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内容,缺少这部分,宗谱就变成了简单的生死薄,而大专以上学历应有大学名称、科级以上职务应有具体单位。
二、注意格式上的统一性。各个宗谱在书写格式上不完全相同,但概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新的宗谱在书写格式上应该与旧谱保持一致。首先是书写先后顺序上应与旧谱保持一致,什么先写,什么后写应该统一,不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统一要求,给人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其次用字应保持一致,宗谱中的“配”和“适”是男女结婚的专用词,有的人唯恐别人看不懂,把“配”改为“娶”,把“适”改为“嫁”,或女子结婚也用“配”,这种做法违背了宗谱格式上的统一性。旧谱年份的书写都是年号加干支,比较规范,现在修谱,有的保留年号加干支,有的则写公元年份,同一时代的年份写法很不统一。修谱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在女子挂线上很不统一,有的挂,有的不挂,有的甚至同治年间出生的女子也挂线。我认为女子挂线一般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子有女户可挂一女子;二是子女随母姓可以挂线;三是未出嫁女可以挂线。另外明确为赘婿的应按祖制以赘婿挂线为宜,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女子挂线在书写格式上与男子挂线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所生子女一定要说清姓什么。
三、注意用字上的准确性。旧谱在书写上有许多优点,尤其是用字简练、规范、准确、达意,在凡例中都作了明确规定。我们应吸收旧谱的这些优点,不必随意“创新”。一要注意用字简练,防止累赘。如配“王&&女王&&”为姓氏重复。再如“生女二:长女适……,次女适……”,长、次后面的女字多余。二要注意用字准确。如丈夫已死亡,妻子另嫁为改嫁;丈夫未亡妻子另嫁就为离异,两者概念不同。三要注意用字规范。旧谱中年龄的写法,都作了比较严格定义,不能把六十三岁写为高寿,而七十三岁是享寿,年龄段的用字要规范。四要注意用字达意,字数虽少意思明了,如有的谱“配”、“娶”、“曾娶”三者意思不完全相同,不能一概用“配”。再如赘婿户若以女挂线亦未尚不可,但不用“适”,更忌用“配”,而应用“招赘”,一看就知道是招女婿了。
四、注意材料的真实性。修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是对祖宗、对子孙负责任的事,应该保证世表材料的可靠、真实、准确,要实事求是表述。如有的因为前妻离异不写,结果变成其子女是后妻所生;甚至前妻不写离异或死亡,却有继配,变为同时有二个老婆。有的没有母亲,结果冒出个子女来。也有的修的是本族家谱,结果变成了百家姓。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差错。
五、体现时代性。我国从封建时代到民主政治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观念、道德准则、生活习惯、评价标准都发生了改变。修谱首先是要尊重祖制,同时要体现时代特征。①实行殡葬改革后,葬地和方位一般不写了,但要尊重个人意愿,不必规定去掉;②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独生子女的现实状况以及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女子不仅在家谱中具名,还可以传承,但女子挂线应统一要求。有的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出嫁女也写生卒年月,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其生卒年月在对方的宗谱中应该修上,从这点来说是平等的。③旧社会女子只能从一而终,现在出现离异,改嫁等现象是很自然的,但必须如实填写。④学历、职务、职称与过去大不相同,且这方面正是反映族人的文化层次和对社会的贡献,应侧重填写。⑤旧社会年月日均为农历,现在使用公历还是农历应在凡例中表述清楚,以防混淆。
那么如何避免上述问题呢,首先主修人员应有强烈的事业性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其次要钻研旧谱凡例和制定好本次修谱的凡例,不为各种思想左右,确保续谱的公平性,再次应认真研究旧谱的特点,书写格式、用字规范等。续修宗谱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非常复杂,其中有许多学问,因此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仔细推敲、不断总结,从而达到逐步完善。
原载常州《谱牒文化》2009年第一期
(二)谈谈宗谱中的女子挂线
一、问题的提出
古时修谱,女子是不能在宗谱中挂线的,因为宗谱是以父系血统传承为基础,由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女子不仅不能承祀血脉,甚至连女子名字也没有,只用某氏、长女、次女等表述,这不能说完全是重男轻女的观念,主要是与宗谱修纂的宗旨相一致。不仅如此,有的宗族甚至不允许领继子或赘婿,即使允许有赘婿和继子,也是把他们列入续谱中,这也是为了保证宗族血统的纯洁性。
近年来,各宗谱在续修时都普遍认识到了女子在宗谱中挂线的必要性。但对于女子为什么在宗谱中可以挂线,哪些女子可以挂线,女子挂线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子挂线世表应如何表述才合乎要求,这些问题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我看了许多已经修好和正在续修的宗谱,女子挂线存在很大的不足,做法上没有统一尺度,统一要求、缺乏公正性和公平性,挂线存在形式主义,挂线等于未挂。本人想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供大家参考。
二、女子为什么在宗谱中可以挂线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宗谱修纂也不例外。宗谱的规范就是《凡例》。宗谱修纂既要尊重祖宗的规矩,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续修宗谱也要与时俱进,如果对祖宗的规矩需要变动,就必须制订新的《凡例》,对过去的《凡例》作些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如洪杨之乱后,人丁骤减,有的村庄男子只剩十之二三,为了保证宗族的血统有人承祀,一些宗族就允许有继子和赘婿;又如“五四运动”后,西方男女平等观念传播到我国,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一些宗族就开始在宗谱里表述女孩的名字。这些变动都能在《凡例》中找到根据,对我们研究宗谱的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妇女得到了解放,女性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女性的文化程度、学识水平、工作能力、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这就是女子在宗谱中必须予以表述的前提。其次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你不能保证一个孩子一定是男孩,你也不能说他不会生男孩,所以应该考虑到国家的政策所产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只有一个女孩,修谱中相应地采取变通的做法。再次现在允许姓氏自由,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随母姓的子女与赘婿的子女情况类似,也应该修上宗谱。所以在这次修谱时必然要求有的女子在宗谱中挂线问题。
三、女子挂线从什么时候起
凡事都必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界限,也就是要有一个尺度、离开了尺度就失去了原则性。女子在宗谱中挂线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本次续修宗谱距上届修谱一般是六十年到八十年时间,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从一九七九年正式实施,因此,我认为女子挂线拟在解放后出嫁的女子开始,或者从上届修谱后出嫁的女子开始。上届修谱时已出嫁的女子就不必再挂线了。如果再追溯到更远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你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后人在研究妇女地位变化的历史时,会造成一种错觉,反而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
四、哪些女子可以在宗谱中挂线
女子为什么可以挂线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哪些女子可以挂线呢?女子挂线不能以出资的多少、地位的高低以及个人的意愿来决定,应该体现公平性。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需要挂线,首先应该考虑到修谱的本意是以父系血统为传承基础的,所以有子有女户,出嫁的女子就没有挂线的必要。这是否意味着男女不平等呢?不是的,因为出嫁的女子在对方修谱时必定详尽地表述其情况,与本宗族详尽地表述配偶的情况一样,从这一点来说,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至于对方是否修谱那是另一回事。
除此以外,考虑到当前的国情和人情,我认为有三种情况女子可以挂线:一是独生女可以挂线,这是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这一现实情况出发的,理由在前面已经讲过。那么就衍生出了另一种情况,过去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养了几个女儿,但没有儿子,也应该参照独生女的做法,就是说无子多女户可挂一女子,一般可挂长女,也可尊重自愿挂次女。二是子女随母姓女子必须挂线,这和赘婿的情况相类似,她不局限于有子户还是无子户。而且不局限于只挂一个女子,只要是这种情况都应该挂线。三是现在还未出嫁的女子可以挂线,并且也不局限于一个女孩,理由是她没有定型,今后出嫁后其子女可能随母姓,至于出嫁后所生子女不随母姓怎么办,那是下次修谱的事了,我们管不了那么多。
赘婿怎么表述,挂线是挂赘婿还是女儿,按照惯例是应该以赘婿挂线的,如果以女儿挂线也未尝不可,但不能用“适”,更不能用“配”。而应写“招赘”两字,一看就非常明确是招女婿了。
五、女子挂线在世表中如何表述
世表的表述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也就是说要有实质的内容。女子挂线在世表中的表述应和男子挂线一样,内容包括学历、职务、职称、生卒日期(年龄)、婚姻(包括离异)、生育情况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女子挂线无论子女随母姓,还是随父姓,一定要写明其子女的姓名,只写名不写姓表述就不明确(明确招赘就不必写姓)。这样表述也能提高独生子女父母修谱的积极性,虽然自己没有儿子,但外甥的名字也上谱了,当然很高兴。
那么多女户一般只挂长女,其余出嫁的女子是否不能表述清楚了呢?一般情况下只要在父亲世表栏内写“适某地某人”即可,对于有相当学历、职务、职称的仍可详细表述,如“长秀琴南京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适南京华东水利学院毕业生高级工程师周立军”一句话说得非常清楚了。
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防止挂线上的形式主义。该女子虽然挂线了,但其世表只说明“适某地某人”,或该女子多一个出生日期,也就是说在表述内容上不够完整,这种挂线与其在父亲世表中的表述没有什么区别,并没有起到挂线的作用。二是防止修成百家姓。为什么女子挂线要强调写其子女姓名呢?因为如果是外姓就不能再挂线,不然就变成百家姓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以了解自己家庭的所有成员,对于一个宗族就不能这样做,就违背了修谱的本意。
六、世表和世系的关系
世表和世系好比一对孪生姐妹,是相互配套的一个整体,修谱时既要修世表,同时一定要修世系。世系自上至下每五世为一图,前图终,后图出,周而复始。“列世次序昭穆为经,正宗法别长幼为纬。经者,尊上而卑下;纬者,伯东而仲西。”世表亦以五世为一图,是对各人情况的详细表述,“上溯祖宗之所出,下别支派之所由。”我们是根据世表做世系,根据世系查世表。世系和世表应该是一一对应关系。世系世表一个挂线,一个不挂线,就会出现两者不一致的情况。
女子挂线是一个新事物,这是与过去历次修谱的最大不同点,但体现了当前的时代特征,凡是与过去修谱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在《凡例》中表述清楚,哪些地方有改变,为什么改变了,给后人一个明确的交待。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女子挂线问题的看法,具体怎么做,从来没有强制性的标准。但对于一个宗族,应该有一个统一要求,统一做法,修谱委员会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讨论,绝不能有随意性。
原载常州《谱牒文化》2009年第二期
(三)史官的职责
据《东周列国志》载:齐灵公有子曰光,灵公先立为世子。又有嬖妾戎子,其娣仲子生子曰牙,戎子抱牙以为己子。戎子恃爱,要立牙为世子,灵公许之。仲子谏曰:“光之立也久矣,又数令诸侯,今无故而废之,国人不服,后必有悔!”灵公曰:“废立在我,谁敢不服?”遂使世子光率兵守即墨。光去后,即传旨废之,更立牙为世子。时周灵王之十四年也。
周灵王十八年,是年夏五月,齐灵公有疾,大夫崔杼与庆封商议,使人用温车,迎故世子光于即墨。庆封帅家甲,夜叩牙太傅高厚之门,高厚出迎,执而杀之。世子光同崔抒入宫,光杀戎子,又杀公子牙。灵公闻变大惊,呕血数升,登时气绝。光即位,是为齐庄公。
再说崔抒前妻,生下二子后数岁而死。再娶东郭氏,乃是东郭偃之妹,先嫁与棠公为妻,谓之棠姜。那棠姜有美色,崔杼因往吊棠公之丧,窥见姿容,央东郭偃说合,娶为继室。一日,齐庄公饮于崔杼之室,崔杼使棠姜奉酒,庄公悦其色,乃厚赂东郭偃,使之通意,乘间与之私合。来往多遍,崔杼渐渐知觉,自此有弑庄公之意。
周灵王二十三年,复五月,莒黎比公因许齐侯岁岁来朝,是月,亲至临淄朝齐。庄公大喜,设飨于北郭,款待黎比公,诸大夫皆侍宴。崔氏府第,正在北郭。崔杼有心拿庄公破绽,诈称寒疾而不往赴宴。庄公因爱棠姜美色,心心念念,寑食不忘,只因崔杼防范稍密,不便往来。是日,见崔杼称疾不至,正中其怀,神魂已落在棠姜身上。燕享之仪,草草了事,假为崔氏问疾,竟入棠姜内室,此时崔杼设计指使甲士以捉拿淫贼为名,刺杀庄公。
事毕,崔杼命大史伯以疟疾书庄公之死,太史伯不从,书于简曰:“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杼见之大怒,杀太史。太史有弟三人,曰仲、叔、季。仲复书如前,杼又杀之。叔亦如之,杼复杀之。季又书,杼执其简谓曰:“汝三兄皆死,汝独不爱性命乎?若更其语,当免汝。”季对曰:“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失职而生,不如死!某即不书,天下必有书之者。不书不足以盖相国之丑,而徒贻识者之笑,某是以不爱其死,惟相国裁之!”崔杼叹曰:“吾惧社稷之陨,不得已而为此。虽直书,人必谅我。”乃掷简还季。季捧简而出,将至史馆,遇南史氏方来,季问其故,南史氏曰:“闻汝兄弟俱死,恐遂没夏五月乙亥之事,吾是以执简而来也。”季以所书简示之,南史氏乃辞去。
读此春秋故事,深有感触。古代史官有如此敬业精神,把自己的职责看得非常神圣!史官的职责是“据事直书”,即根据事情的原貌如实记载,才称得上合格的史官。“失职而生,不如死!”忠于职守,有时也会付出代价的,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把自己的职责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还怕做不好事情吗?正因为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大批忠于职守的史官,如太史伯、仲、叔、季,如南史氏、董狐,如司马迁等,才使我们了解古代的历史。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当前我们修谱,亦是修史。“谱,史也”。修谱者也是小小的“史官”。当然,家史与国史有很大区别,但其意义是一样的,修谱者的职责也是一样的。修谱是敬崇祖宗,惠及子孙的大事,
是留芳千秋的善事。在我们一生中,修谱只有遇到这么一次,对如何修好谱没有什么经验可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史官的敬业精神,认真钻研前辈的修谱经验,虚心向人请教,提高修谱水平和艺术,要实事求是书写,不能有畏缩情绪,怕得罪人,更不能纂改历史,要“据事秉笔直书”。这里仅举二例提出商权:一是前妻生下一子后离异,怕书之难堪,故略去前妻而只书后妻,结果变成该子为后妻所生;或前妻不书离异,继娶后妻,结果变成一夫二妻;更有甚者,不书其妻,而有其子,使人猜想该子为领养还是私生?这不是“贻识者之笑”吗。二是“宣统己酉年”写成一九○九年,是否违背国情?老百姓从民国之后才知道公元纪年,那时有几个人知道一九○九年的呢?更有自作聪明者,违背历史纪年规则,把康熙、乾隆年号全部改为公元,现在人尚可理解,几百年后,经后人考证,此谱必为伪谱,这是不“据事秉笔直书”而造成的恶果。&
原载常州《谱牒文化》2009年第三期
(四)修谱中要防止的三个误区
一、要防止把宗谱修成百家姓谱。
宗谱是记述以男子血缘关系为传承的历史。为了保证血缘传承的纯洁性,一些宗族规定了不允许领养继子,也不允许赘婿。但是后来,由于社会的动荡(如战争)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旱灾、水灾等),男子人口急剧减少。对一个宗族或一个分支遭到灭绝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宗族开始允许领养继子和赘婿。这些措施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既维护了宗族姓氏的传承,又适应变化了的时代要求。所以宗谱从最初的男子血缘关系的传承演变为姓氏血缘关系的传承。
现时社会实行了男女平等,修谱时大家都意识到必须体现这样的思想。从过去宗谱中女子不具名到具名,女子在世系表中不挂线到挂线,这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宗谱与一户人家的家谱还是有区别的,一户人家修谱,可以把一个祖宗的后代,只要与之有关联的亲戚都可以修上去,使这个大家庭能够保持一定联系,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宗谱就不同了,它反映了一个宗族同一姓氏繁衍的概况,与这个姓氏相同的均可入谱,而与这个姓氏不同的就不能入谱,即同宗同祖,这是修谱的基本原则。但是个别宗谱在续修时没有把握住这一点,因为女子也可在世系世表中挂线,把女儿的女儿的女儿也修上了宗谱,结果世系表中出现几十个姓氏,照此做法,就不能称“某氏宗谱”,而应该称“百家姓谱”了,这样也就失去了宗谱作为姓氏来源研究的价值,就有违宗谱的本意。
还有一种情况,为了在修谱时使族人感到满意,违背事实进行修谱,丧失了“史官”的职责。如陆氏女子嫁给朱氏儿子,生的小孩叫朱陆君,现在陆氏和朱氏都在修谱,陆氏宗谱把女儿挂线后再挂上陆朱君;朱氏宗谱把儿子挂线后亦挂上朱陆君,说这样陆氏和朱氏大家都满意。实际上朱氏修谱是正确的,而陆氏修谱就违背了事实,因为根本就没有陆朱君这个人。有些人把这些做法冠以“创建和谐社会”,“与时俱进”等一些时髦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欺人之谈。虽然这种做法只有极个别的宗族,但必须引起注意。
要防止把宗谱修成百家姓谱,首先应该正确理解修谱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不能违背同宗姓氏传承这个基本要求;其次要实事求是修谱,不能因为照顾某个人的情绪而影响了整个宗谱的质量;再次不能只顾现在,要着眼将来,既要对祖宗负责,也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要考虑到下一次修谱带来的后遗症。
二、要防止把宗谱修成生死簿。
宗谱的世表所记载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名、字、号;生、卒(年龄)、葬(葬地、方位);婚(配偶的情况)、育(生子几女几)、嫁(女儿出嫁何地何人)。所有这些,使我们能知其由来,可以追本溯源,所谓千枝百叶归于一本,千派万流汇于一源,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讲,宗谱是一个“生死簿”。除此以外,我们不能忽略了另外一个方面,宗谱世表中还记载了本宗族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如族人的文化程度(进士、举人、庠生等);族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曾任哪些官衔);族人所获得的荣誉,(恩赉粟帛,诰封奉政大夫、勅封夫人等),这同样是世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世表完整的整体。现在修谱,往往重视前者的记述,而忽略了后者的详述。后者的详述起到激发族人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心。我们要借鉴旧谱的优点,为今人所用,也就是体现时代的特征。
那么怎么写好这一部分呢?现在的族人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了,社会地位和责任也提高了,所以我们应该把族人的文化程度,担任的职务,评到的职称,获得的荣誉,全部写进世表,这样才能全面地体现本宗族的整体素质,使人感到你这个宗族的确是名门望族。一些主修人员虽然没有忽略这一方面,但写法上比较笼统、粗糙,而应该根据本宗族实际情况择其主要的写,做到详实、精炼。这里不仿借鉴一下《恽氏家乘》世表中表述清代著名画家恽南田的写法,用“诗书画三绝存于世”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真是言简意骇,尤其是一个“绝”字,将恽南田的成就表达得淋漓尽致,精妙绝伦。①文化程度的表述:可写五十年代的初中毕业,六十年代的高中毕业,因为那时达到这个程度也不容易了,而八十年代后基本普及高中,就应该写大专以上,如果还写初中毕业,就显得欠妥,也就是说要站在较高层次去表述。且大专以上必须写校名,因为常州工学院和清华大学毕业差别太大了。②职务的表述:要根据宗族的整体情况来写,一般可写单位中层以上的干部,如科长、村委主任、乡镇长等。如果当官的不多,也可写一些个人特长,如“善于经营”、“木工手艺精湛”、“庄稼一把手”等。③职称的表述:职称一般与学历和资历相关。学历较高,资历较长,职称亦较高。职称一般可写中级以上,如工程师、会计师、主治医师,高级教师要分清是中学还是小学,因为前者是副高职称,后者是中级职称。④荣誉一般可写县级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要注意单项先进应写具体。
三、要防止把简介写成简历。
每个宗谱都有传赞、行述部分。它是围绕“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来写的,也就是记述了我们祖宗的优良传统和建立的伟业,使子孙后代向先辈学习,达到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国家、为宗族争光的目的。现在修谱,许多人注意到这一部分,但是写的不够好,尤其是为在世的人写简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担任什么职务,有点象一个人的履历表,上不及祖宗,下不及子孙,文中缺少具体的优秀事迹,使人看了不知向他学习些什么,这种简历写入宗谱没有什么价值,还是不写为好。所以我建议把简历改写成简介,虽然一字之差,但意义截然不同,叙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简介是简单介绍一个人的事迹,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可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也不乏有许多优秀事迹值得传颂,要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可以围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三个方面的具体事例来写,不要说空话、大话、官话,要“有血有肉”,如儿媳孝敬公婆的事迹,在当代尤其值得大书特书,企业家艰苦创业、发家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积极从事慈善事业,应大力提倡,工程师废寝忘食搞科研发明,填补我国某项技术空白,应大力赞扬等等,使后人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
原载常州谱牒文化2010年第四期
(五)宗谱中有关用词解释
一、名、字、号。
即谱名。宗谱中亦称“讳”,也就是说人们在交往中不能直呼其名,即避讳,否则就是对人不尊重。有的宗谱谱名以字辈排列,如孔氏宗谱从七十一世至八十世字辈为“昭宪庆繁祥令德继垂佑”,所以孔祥熙为七十五世,孔令辉为七十六世。
字 即人的表字。一般为人们平时习惯称呼的名字,如刘备字玄德,岳飞字鹏举。
号 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古时,一般为年长者或有名望者的自称,如恽格字寿平号南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现在人们一般不分名和字了,名字为一整体,即现在的谱名,我们对旧谱中的名和字不必去改动,应维持原貌,如果现在用的名字与旧谱中的字不一致,可用“又字某某”来弥补不足。现在人一般不另起号,我们不要把几岁小孩的小名写成号,那是对号的一种曲解。
二、配、继配、娶、聘
配 指婚配、元配,配偶。配偶多指妻子。故宗谱中的“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词。
继配 指前任妻子已死亡或离异,又与后任妻子结婚。
娶 娶妻。“未娶”即未结婚。
大多数宗谱中男子结婚“配”和“娶”并用,但意思是有区别的。配、继配都指女子是初婚,娶、继娶都指女子为再婚(即再醮者),所以不能把宗谱中“配”改为“娶”。少数宗谱只写娶,不写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聘 旧式婚礼中的文定,宗谱中指男子定亲,即男女双方夫妻关系已经确定,但未完婚。旧时风俗为先定亲,后结婚,一旦定亲,女方即为夫家人,故有“聘某氏,未婚卒,葬某地”的表述。
现在修谱,一般不写聘,而以正式结婚为准。旧谱中的“聘”,即当时只是定亲,现在已经结婚生子,则应把“聘”改为“配”。
三、妾、侧室
妾 古时女子对自己的谦称,也指男子在正室以外娶的妻子。
侧室 旧时指偏房,与“妾”同。
四、适、字、未字、待字
适 即女子出嫁。宗谱中“适”为女子结婚的专用词,与男子结婚的“配”相对应,也有少量宗谱写女子结婚为“嫁”。
现在修谱,一般应该保持与旧谱写法一致,故“适”不必改为“嫁”。
字 即许配,宗谱中“字”为女子定亲,与男子定亲的“聘”相对应。
未字 即还未定亲。
待字 即已经介绍了对象,等待定亲。
现在修谱,一般不写“未字”,而直接写“适某某”,旧谱中的“未字”也应改为“适何地何人”或“适不详”。
五、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出赘 指本姓男子招女婿出去,宗谱中表述为“出赘某地某姓”。
入赘 指外姓男子招女婿进来。出赘、入赘都是指男子招为女婿。
招赘 旧时修谱,本姓女子招女婿都以女婿挂线,故表述为“某某赘婿,本姓某”。
现时修谱,招女婿多数以本姓女子挂线,这里主语变成了女性,故应用“招赘”,也可用“赘”或“招”。
孀赘 即丈夫去世后,妻子再招一个丈夫进来。
六、出继、继子
出继 指本姓男子被外姓领养。
继子 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有的宗谱把继子写为“螟蛉子”。旧时对继子入谱都有严格规定,一般都要得到宗族同意,并要交一定的田产或财产给本姓宗祠,有的把继子编入另谱。
现在修谱,继子和亲生子都一视同仁,不再编入另谱,但为了区别亲生还是领养,仍写“继子”为宜。
七、离异、改嫁
离异 指夫妻双方在世而离婚。
改嫁 指丈夫去世而妻子另嫁他人,至于改嫁何地何人一般可不写。
旧时修谱,一般没有离异情况,只有“休妻”;也有丈夫去世后妻子另嫁的情况,宗谱中一般用“曾娶某氏”来表述。现在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离异和改嫁现象不足为怪,但必须如实表述,一是尊重历史事实,二是下次修谱时不必再去查考其死亡年月,三是对子孙负责。
八、出嗣、入嗣、兼嗣
出嗣 本宗族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入嗣 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嗣即继承。旧时承嗣都有严格规定,一是必须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辈份上必须一致,三是亲疏上应该由近及远。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续香火,同时也继承财产。
世表一般在入嗣方详述,在出嗣方略述。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也就不存在出嗣和入嗣了。
兼嗣 也称兼祧。世表的详述仍在出兼方。
九、无传、无出
无传 即未生儿子。
无出 即未生子女。
十、殇、合兆、昭穆
殇 未到成年就去世,一般称“早殇”,也称“早卒”、“早亡”。
合兆 即合葬。合兆应为夫妻双方均去世,且有葬地和方位。
昭穆 古代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按父子辈份排列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十一、从释
从释 即当和尚。
氏 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为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对已婚妇女称呼亦为氏,常于其父姓之后系“氏”。如姓张男子与姓周女子结婚,写成“配周氏”,实际上应为“配张周氏”,这里的“张”字已省略不写,表明姓周女子已成为姓张人家的一员。
原载常州《谱牒文化》2011年第一期
(六)当今修谱的几个不同点
过去修谱,是宗族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我们苏南地区,可以说是修谱之风盛行,基本做到家家有宗谱,这也体现苏南地区文化底蕴的深厚。一般宗族都规定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为的是不致年湮代远,世系混乱,同族人“路若途人”。上次修谱,一般都距今六十年以上,有的甚至上百年时间,这么长时间不修谱,主要是受“左”的思想干扰和破坏,把修谱当作“四旧”,使人们不敢提修谱。时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修谱,必然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修谱的内容也随之变化,纵观当今修谱,主要不同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淡化葬地
坟墓,乃祖宗魂魄栖息之处。古者修谱与建祠、修墓为尊祖敬宗的三大要事,世表必书葬地及方位,有的还有墓志铭及墓图,为的是不致代远年湮而数典忘祖。现今,已实行殡葬改革,土葬变成了火化,入土为安变成了骨灰盒存放安息堂,故现今修谱一般不再书葬地。但并不意味着取消了书写墓地,如果族人要求写先祖骨灰存放某地某处,我们还应尊重其意愿,这也是族人敬重祖宗的一片诚意。但毕竟当今修谱已淡化了葬地的书写,这是当今修谱与以往最大不同点。
二、女儿可以传承
古时修谱,均以本宗男子血统传承为主线,女儿只有数量而没有名字,配偶也只有姓氏没有名字。“五四”运动后,西方男女平等思想渗入中国并为国人所接受,因此少数民国后期谱中已把女儿名字修上宗谱,但配偶仍只有姓没有名。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女子在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男女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加上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政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深切感受到生男生女都一样,已经破除了“养儿防老”的陈旧传统观念。修谱中均把“男女一视同仁”,“女儿和男子一样可以传承”写入宗谱凡例中,配偶也都有了姓名,这是一个革新,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女儿传承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未出嫁女可以传承,二是独生女出嫁也可传承,并且可以写上外甥的姓名,三是女儿招婿也以女儿传承,四是子女随母姓的女儿传承,五是有子有女户也以女儿传承,这些都没有违背同宗同姓的基本原则,都应该肯定其做法,这是当今修谱的又一特点。
三、子女随父姓也可随母姓
古时所生男女都随父姓,只是在长大以后或参加革命,或逃避灾难,本人才改变姓氏。现在一般人对姓氏不是看得太重,认为只是人的一个符号,所以一些子女出生后不随父姓而随母姓。在宗谱中反映出女儿虽然出嫁,但其所生子女有的随母姓,故有子女随母姓的女子一样传承。子女随母姓类似于女儿招女婿,同样符合宗谱传承的要求。
四、离异、改嫁、孀赘新情况的出现
旧社会是不允许妻子离婚和改嫁的。所谓“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受传统的道德影响。但是旧社会也有丈夫去世后妻子被迫改嫁的情况,只是宗谱从未用“改嫁”两字来表述,而用“曾娶某氏”来表述,这需要我们去理解宗谱中用词表达的含义。现在法律规定婚姻自由,因此离异、改嫁、孀赘现象不足为怪,宗谱中均应如实表述,但要注意用词必须准确,如不要把“改嫁”写成“转适”,还要注意事实清楚,不要写成一夫多妻或一女多夫。
五、启用公元纪年
过去修谱,纪年都以年号加干支,或民国年份加干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们都习惯用公元纪年,因为从来不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少年,也就是说纪年法则已经改变。至于干支是否要写,有的主修怕麻烦已经不再写干支,也有的宗谱干支不全部写。本人认为写干支利大于弊,首先保留干支写法与旧谱在格式上体现一致,其次有了干支马上知道该人生肖,便于调查时核对无误,再次干支为六十年一循环,几百年后也便于比对。所要注意的是干支与农历相关,公历的元月和二月必须查明春节是哪一天,才能决定干支应写什么。在生卒年份后一般都写死亡年龄,宗谱年龄都以虚岁计,而长一岁习惯又是应过春节才算,所以年龄与干支又有关联,写干支还有利于计算年龄。
六、公历农历并用
旧谱月日的书写均为农历,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农村居民年龄较大的一般出生年月都记农历而不计公历,包括户口簿和身份证上出生年月日也是农历,但在外地工作的涉及退休时间一般都把出生年月日转换成公历,最近几十年出生的人在报户口时,以医院出生证申报户口,也都以公历为准。在调查生卒年月时,填表的日期就有公历和农历两种。在修谱时书写生卒月日是以公历还是农历,一种办法是依照旧谱全部写农历,还有一种办法是解放前仍写农历,解放后全写公历,这就要查万年历进行公历和农历的置换,工作量相对比较大。再一种办法是公历在谱中注明,而不注明公历的均为农历,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写法,与旧谱保持一致,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工作量相对少。但有的宗谱在凡例中规定不注明农历的全为公历,这就与旧谱在表述上产生混乱。如果确实搞不清公历和农历,那么在凡例中说明“生卒年月公历农历遵其自愿,以调查材料为准”,这是最简单的做法。
七、少数族人难以续谱
过去续修宗谱,族人都把它看成一件神圣的事情,无不踊跃响应,积极拥护。且族人都聚居一地,即使外出当官,年老也要叶落归根,回到本土,所以材料容易收集,族人极少遗漏。现在通讯发达,电话网络迅捷,年长族人尊祖敬宗意识强烈,一些有识之士慷慨解囊支持,使盛世修谱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但本次修谱还有少数人不能入谱,成为憾事,主要原因有:一是本次修谱距上次时间跨度大,一些知情人已经过世,致使部分族人无处寻觅;二是一些族人迁徙他处,或在外地工作,多年失去联系,不知所终,难以查找;三是个别族人受左倾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宗族观念淡薄,认为修谱已经过时,大可不必,甚至多次上门工作,坚决拒绝;四是主修人员工作责任性不够,不深入调查,草率从事,导致一些族人无法续谱。本次修谱,如果族人确实难以寻找或不愿入谱,一般应保留原谱世表,不宜写“多次采访,不愿入谱”字样而伤害族人感情,也便于今后寻根归宗。
当今修谱,既然与以往有许多不同之处,就应该在凡例中加以说明,因为凡例是修谱的规矩,后人可以从凡例中研究修谱的变化情况,所在本次修谱是必定要写凡例的。
原載2012年常州《譜牒文化》第一期
(七)谈谈宗谱中的外孙挂线
我在常州《谱牒文化》2009年第二期曾登载一篇文章《谈谈宗谱中的女子挂线》,讲了女子挂线的理由和做法。本次修谱其中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现在女子可以在世系表中挂线了,如果说女子从不具名到具名是男女平等的体现,那么女子从不挂线到挂线是国家独生子女政策的结果。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们在修谱工作中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也是族人心理满足的一种需求,这种做法体现了当今修谱的一个时代特征,并没有违背同宗姓氏传承的祖制。
今天我想谈女子挂线后衍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女子的下一代——外孙(这里的外孙是指女子出嫁后生的非本姓子女)能不能挂线?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新修的宗谱,其中大约不到10%完全按照祖制女子一概不挂线,也许这种做法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同时也有20%左右不仅女子挂线,而且外孙也挂线。我想与大家来探讨外孙挂线的形式,成因和弊病。
外孙挂线的几种主要形式:
1、隐姓不书。如徐姓女子嫁给周姓男子后生一小孩叫周建法,徐氏在修宗谱时就把徐姓女子挂线后写“生子一建法”,然后“建法”再往下挂线,这样周建法就变成了徐建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弄虚作假,因为出嫁女生的小孩一般都随父姓,如果随母姓就应该写“生子一徐建法”。有人说,宗谱中生的小孩均不写姓,其实说这种话的人不理解宗谱中子女为什么可以不写姓,是因为本宗男子生的小孩必然是父姓,而本宗的姓氏是可以省写的。反之,如果是非本宗姓氏就不能省写,如徐姓男子配的是徐姓女子,如果认为也姓徐就只写妻子的名而不写妻子的姓,那么其它人看了就不知其妻姓什么了,所有这里的徐姓就不能省写。
2、弄巧成拙。女子出嫁后生的小孩是外姓,为了使外孙挂线,我就冠以本姓。这种人认为外孙与我们也有血缘关系,在名字前写上我们的姓并不错。如汤姓女子嫁给张姓男子后生一小孩叫张卫军,汤氏在修谱时就把汤姓女子挂线后写“生子一汤张卫军”,然后“汤张卫军”继续往下挂线,那么这个人应该怎么称呼呢?因为宗谱中还少一个本姓,所以应该叫“汤汤张卫军”,看来汉族从来不会提这种怪名字吧。
3、张冠李戴。中国的传统子女一般都随父姓,现在姓氏自由了,子女也可随母姓,但毕竟还是极少数。所以在女子挂线后生的小孩一定要写上姓。有人就利用这一点进行造假,如陆姓女子嫁给朱姓男子后生一小孩叫朱君,陆氏在修谱时就把陆姓女子挂线后写“生子一陆君”,然后君再往下挂线。这种写法似乎看不出什么问题,因为子女随母姓的情况不是没有。其实只有朱君而没有陆君。另外修谱要讲公正、公平,你的外孙挂线了,人家外孙也要挂线,这种情况出现的多了,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张冠李戴。
二、外孙挂线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1、修谱的人对宗谱的本意不了解。宗谱是本宗姓氏的传承的记载,有的宗谱在凡例中明确写入“非本宗不得竄入”。如果外姓也可以挂线的话,我们的祖宗早就这样做了,轮不到我们来“创造发明”。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修谱,对宗谱的研究不够深入,认为只要有血缘关系,不管张三李四都可以挂线,这就是对宗谱的曲解,不了解宗谱的本意而把外孙挂线,是好心人办了错事。
2、私心作怪。主修人员本人只有女儿,怕人家说他“绝后”,所以要把自己的外孙挂线,这种人是明知故犯。其实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改变,生男生女一个样,不会有人用封建观念说你“绝后”,况且在计划生育背景下,即使现在有了孙子,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有曾孙、玄孙。
3、丧失原则。主修人员缺乏原则性,因为有些人修谱出资多,或者是修谱的主要负责人,人家提出要外孙挂线,就做老好人,结果是你要挂就挂,不要挂就不挂,这种人没有史官的责任心,同时也缺乏修谱的公平性。
4、错误引导。更有甚者,一些什么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到处担任修谱的顾问,以专家的面孔出现,逢会必谈现在外孙也可以挂线,要“与时俱进”,修谱要创造“和谐气氛”。人家以为你是权威,在指导人家修谱,实际上是在误导修谱。
三、宗谱中外孙挂线的弊病:
1、对子孙不负责任。修谱是对祖宗负责,对子孙负责的一件大事,是积善积德的一件好事,主修人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修谱,把善事做好。试想,由于村庄拆迁,人员流动性较大,三十年后该姓氏要续修宗谱,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徐建法”、“汤汤张卫军”和“陆君”这些上届主修造出来的人名,叫你的后代怎么去续修宗谱呢?这是对子孙的不负责。
2、宗谱没有研究价值。历史是给人们作研究的,宗谱的研究价值有许多方面,如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人口迁徙学等等,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研究人的姓氏来源,祖先的源流,也就是“木本水源”。如果外孙在宗谱中挂线了,那么怎么研究姓氏来源呢,是不是姓张的祖宗姓李,姓李的祖宗姓王,姓王的祖宗姓徐?恐怕连三岁小孩随便说说也是正确的了。还有什么姓氏来源研究的价值呢。
3、宗谱没有存世价值。大家都知道,宗谱和国史,方志三者是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三大支柱,因为它是历史的纪录,历史必须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如果历史不真实,也就缺少了存世的价值。外孙挂线的宗谱,许多地方必然存在弄虚作假,当然也就失去了存世的价值。
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独生女挂线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征。但外孙挂线违背了宗谱的基本原则。我绝对赞成外孙上谱,同时绝对反对外孙挂线。因为外孙挂线后就不是“某氏宗谱”了,而应该称“百家姓谱”或“某氏百家姓谱”。我经常与许多朋友探讨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赞成不是本姓就不能再挂线。我所以来谈这个问题,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商讨,以便形成共识。如果我作为反对外孙挂线“反方”,那么赞成外孙挂线的“正方”是否也来说一说你的理由呢?我一定洗耳恭听。
原載2012年常州《譜牒文化》第三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族谱家谱制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