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在清朝的生活txt下载兴衰?历史

经济兴衰--扬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经济兴衰--扬州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的位置:
& 渝东南新闻 & 正文
谢氏土家吊脚楼群 演绎武官世家兴衰
日09:00  
武陵都市报  
吊脚楼坐落在黔江区冯家街道寨子居委的谢氏家族院落,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占地2平方公里,有大小房间700多间,是黔江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土家山寨。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感受灿烂的土家族多元文化。
依山傍水风光美谢氏家族院落坐落在冯家街道与濯水镇交界处的阿蓬江右岸。记者看到,院落后是绵延的青山,整个院落被掩映在翠竹和绿树中,远看就像一座绿岛。带路的村文书谢再芬告诉记者,当地小地名叫官村坝,属寨子居委。“谢氏先人当年选择这里定居,就是看中了这里的青山绿水。”谢再芬说,谢氏家族院落占地约2平方公里,由数十个小院落组成,有大小房间700多间,居住着230户,共984名居民,这些村民全是谢氏家族的子孙。“按字辈计算,谢氏家族在这里繁衍了20多代,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记者经过一条青石板路到达山寨,这条路是通往山寨的唯一路径。“这条路有300多米长,是谢氏先人在600多年前铺的。”谢再芬说。记者看到,尽管过去了600多年,那些青石板仍很平整,没有一块歪斜。多样的吊脚楼走进寨子,记者看到,整个寨子除几栋近年来修建的平房外,大多是土家吊脚楼和木板房,屋顶盖的是青黛色的土瓦。寨子由数十个小院落组成,每个院落有的呈四合院状,有的呈撮箕口状。高低相映,错落有致。还有个院落虽然是吊脚楼,但外围却是圆形,跟客家人的土楼一样。谢再芬说,几百年来,院落遭受过火灾和多次维修,如今的院落大多都是清朝时的产物,年代最久的也不过300年的历史。有300多年历史的院落是四合院,院坝铺着青石板,由于年代久远,院坝多处凹陷了。阶沿是用两层条石砌就的,很是牢固。院落里的3个雕花窗户是整个寨子仅存的“宝贝”。雕花不很特别,但制作很精致,“现在的木匠是做不出来的。”谢再芬说。寨子里最有特色的是建筑是武秀才朝门。朝门坐落在寨子的一个土台上,木质结构,呈亭子状,朝门两侧是吊脚楼,看上去有一种恢宏的气势。朝门内是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四合院。“这个朝门是我的祖父谢贤耀去酉阳州考武秀才的前两年兴建的,距今有130多年的历史了。” 81岁的村民谢世超说,据谢氏族谱记载,光绪23年(1899年),25岁的谢贤耀与三哥谢贤辅在酉阳州的武科考试中双双考中武秀才。寨子分布如迷宫记者进入寨子后,像进入了一座迷宫一样,很快就迷失了方向。“初次来寨子的人,如果没有人带路,是要迷路的。”谢再芬说。记者看到,寨子里的每个院落虽然不是屋檐挨屋檐,板壁靠板壁,但都是相通相连的。有的是这家的走道通到那家的院坝,那家的后门连着这家的前院;有的是这家的厢房通着那家的伙房,那家的彩楼连着这家的圈舍,形成了九字连环阵,以致游人转来转去就迷了路。寨子的院落在呈一字长蛇阵分布时,也呈梯级分布,呈梯级分布的院落之间有青石石梯。受地理限制,那些石梯很陡,走上10多步就要累得喘气。“这种布局不是先人有意设计的。”谢再芬说,谢氏在这里落户后,随着人口一年一年的增加,后人们在修房子时都是按地势修建,年代一久,就形成了现在的迷宫状。土家武官世家“谢氏家族是武官世家,历代都有勇力之人。”谢世超说,据谢氏族谱记载,谢氏家族的先祖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护国将军谢钧杰。谢世超说,谢钧杰是安徽凤阳府人,生于元代晚期。元至正11年(1351年),谢钧杰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跟随朱元璋与元军进行艰苦斗争。在战斗中,谢钧杰勇略兼备,屡建奇功,深受朱元璋器重。元至正24年(1364年),朱元璋加封谢钧杰为护国将军。明洪洪武2年(1369年),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谢钧杰被加封为庆阳侯,其子谢忠被加封为定远将军。洪武4年(1371年)谢钧杰调至四川,任重庆卫都骑校尉。洪武8年(1376)派驻黔江,镇守边地兼助荆平乱。谢钧杰被派驻黔江后,就再没离开黔江。洪武23年(1391年)谢钧杰之孙谢昂(又名谢荣昂)任黔江百户首领,并被封忠武将军;后来谢昂之子谢遇扬继任百户,被封昭信校尉;谢遇扬之子谢春袭任百户,被封诚信校尉;谢春之子谢志贤又袭职百户,被封忠武校尉。“世守其地,世袭其爵,使谢氏家族成了武官世家。”600年谢氏武艺失传“明朝灭亡后,谢氏家族结束了武官历史,除谢锡宁任过湖北施南(恩施)百户把总外,大多过上了农耕生活。”谢再芬说,虽然谢贤耀、谢贤辅中过酉阳州的武秀才,但随着清末科考制度的结束,他们的武官梦也随之破灭了。“谢贤耀那一代虽然有4兄弟,但老大谢贤书、老二谢贤炳没有练过武功,而老三谢贤辅膝下没有儿女,又在没解放前病逝了,谢贤耀家也是单传,以致谢氏武功失传。”记者试图在寨子里找到谢氏练武的遗物,但大失所望,据说就连谢贤耀当年练武的重180公斤重的石墩,也被其玄孙砸烂做了修房子的基石。离开谢氏家族院落,禁不住回首一望,顿觉那些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那些木窗,那些石梯,那些土瓦,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人们慢慢地去翻阅、品读。(记者 杨敏 文/图)
( 10:30:52)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一楼感谢天涯网,借一方宝地,慢慢写下自己家族的历史!如有看客,非常感谢!  可能要写很久,各位看着如果不顺畅,我每写100回,做一个新的帖子进行更新,原谅本人,我也没有写作团队,纯属个人把自己家族的历史写下来,让各位品鉴。  本人出生以前的那段历史,纯属听老人述说,如有不实,还望见谅。  本文人名多为化名,因我家族中有些是国家在任的干部,有些是著名商贾,不得已用假名,但涉及的一些已故或在世的明星,运动员等公众人物,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将用真名,如果通过我的这部书,让各位猜到其中种种,我会说,这是一部杜撰小说,纯属虚构,不得追究了。当然这是从清朝开始写,要很久以后才涉及现在的人,多虑多虑,没准都来不及写到现在也说不定。  那么本人笔名:雨光。开始给各位,慢慢来讲书了…………  因字数限制……………………………………………………………………………………………………………………………………………………………………………………………………………!!!!!!!!!!!!!!!!!!!!!!!!!!!!!!!!!!!!!!!!!!!!!!!!!!!!!!!!!!!!!!!!!!!!!!!!!!!!!!!!!!!!!!!!!!!!!!!!!!!!!!!!!!!
楼主发言:932次 发图:0张
  @珍爱时光
10:16:00  一楼感谢天涯网,借一方宝地,慢慢写下自己家族的历史!如有看客,非常感谢!   可能要写很久,各位看着如果不顺畅,我每写100回,做一个新的帖子进行更新,原谅本人,我也没有写作团队,纯属个人把自己家族的历史写下来,让各位品鉴。   本人出生以前的那段历史,纯属听老人述说,如有不实,还望见谅。   本文人名多为化名,因我家族中有些是国家在任的干部,有些是著名商贾,不得已用假名,但  —————————————————  直播吗?你不会也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吧  
  第一回: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多位王爷,清王朝也不例外。王爷是皇上的哥哥弟弟,如果往前推个三五年或几十年,这王爷还是皇储呢,不过,终归是没当上了皇上,只好当个王爷。  王爷也是不赖的,好歹强过百姓,就是比官员也还是厉害些的。  书外话:各位看到这里,一定认为我是清朝某个王爷的后代子孙,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是沾着点关系,可是我的爷爷的爷爷等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历史中的小把戏,小人物。  清朝入关几百年后,传到乾隆皇帝,也算是盛极一时,可惜西方工业革命比这位皇帝的效率高,产出大,最重要的是,武器厉害,制度优秀,自然也就逃不过孙子辈被人欺负的命运,而我介绍的这位王爷也终归是逃不过这子孙堕落的命运  
  王爷们有风光无限的,我是指后来了,比如与雍正争夺皇位的八子,九子,十四子,我说的王爷可悠闲的多,这位王爷在乾隆朝就舒舒服服的坐享了几十年的清福,生下了后来影响了我们家族很多代的一位贝勒爷。  
  贝勒爷这个词在清朝最有名气的时候,都要追溯到皇太极时代了,当时有几位超级贝勒爷,大家通过电视剧也早比我更熟悉不过了,比如阿敏, 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父亲是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母亲是那其娅。1608年与褚英征伐乌喇。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天命元年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被封为和硕贝勒,号称“四大贝勒”,阿敏以序称二贝勒。但因桀骜不驯,不遵上命,烧杀抢掠,被皇太极削爵囚禁,不久病卒。  还有著名的皇太极和多尔衮们,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从那时开始,清朝历代贝子贝勒,多为游手好闲或专注于诗词歌赋之流了。  因为王爷们在军机大事上,尚且避嫌,除非皇上真需要,否则漫长的古代生活,不自己找点乐趣,难道还创业不成。  
  可就是我家这位贝勒,其实也不是我家,准确的说是我妈妈家的这位老祖先,用现在的词汇描述,那就是与时俱进,别出心裁,不坐享俸禄。偏要去创业一帆,当时不是创业这个词,可能叫置办产业才对  
  因为不想说出具体的名爵,只好各种绕弯子,希望各位看客不要觉的墨迹,前面铺垫已经着实不少,我们开始进入正史。  这个故事应该说是从我姥姥的祖爷爷开始的,不过正是因为这位祖爷爷的一段经历,让这个家族的后人在后面200多年漫长的历史中,有了几个可以称为谈资的人物出现。  
  有什么关系,欢迎加入中华民族  
  乾隆十四年春,天下太平,国家安定,至少紫禁城内外是没什么重大事件发生,这一天的天津港异常的忙碌,港口的力工们,正把要发往法国的一批货物装船,一位穿着朝服的大人正站在岸边的平台上观望着海上的情况,也许是担心些什么,也许是期待着什么,他不时的踱上几步,始终不坐在家仆准备好的藤椅上。这位就是我一直所说的那位贝勒爷了,满姓吴雅氏,人称吴贝勒。  
  吴贝勒是我的杜撰,吴雅氏又名乌雅氏,是满族的一个小姓,但吴贝勒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孝恭仁皇后的孙子了,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要不怎么会有我这的姥姥们呢,我只是不想点的太深,姑且就让这位我杜撰的吴贝勒代替真名,来当我们的主角吧  
  吴贝勒是雍正爷的老婆生的孩子的孙子了,说起来真是远离正史,也不过是皇族中的一个小过客。那一年他才18岁,在礼部混个闲职,乾隆那一年38岁,正是得治之年。吴贝勒有个字号曰:和甫,又因为他爱好洋人的洋器,很多熟人都叫他洋和甫。  
  洋和甫离开京城已经三天,他告了假,来到天津港也已经是前天傍晚时分了,这次出行只有一个家仆跟随,因为,他不想让家人和同朝为官的同僚们知道自己这次出行。  
  来到天津,每日清晨必到港口来,前一日还端坐在附近的一个茶座打发港口上的买办去港口询问。今天似是有些急了,竟然站在港口卸货平台上四五个时辰。就算家仆如何劝说,却也是全然听不进去了。  
  天津港在康熙时代已经非常忙碌,如果不是公元1757年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天津港在世界港口中也是排的进前几名的,外国人当时把海港作为国门,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而对于当时的乾隆皇帝而言,天津港只是他的漕运专属码头,一年当中大部分的航运都只是把江南的税收和进贡的皇粮运到北京的私人码头罢了。  
  不过一年当中用还是有一批外国船只会停靠,肯定不能和现在的物流港作比较,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艘船,却正在把外国的白银储备以吨级运往中国,用来交换丝绸,茶叶等贸易物资  
  洋白浦等的正是其中一艘,洋白浦昨天一天都在等着这艘宝船,可惜直到傍晚也没有等来,他心中非常着急,难道说遇到了不测,明明一个月前收到上一艘船捎来的信,这艘船会在昨天到达天津港,成安,去给我把港口的督察石大人叫来,就说京城吴雅氏家有人请,家仆成安马上应到:着,我这就去  这成安是自幼进了王府,已经在府内供事二十年,比贝勒大一轮,不过他是最近几周才被王爷调过来伺候贝勒的。
  当时还没有周的概念,现代人写历史难免有错误,也就说是半个月左右吧  
  洋白浦正在港上等着,一个也是身穿朝服的中年人在成安的带领下从远处走来,此人正是石大人。洋白浦见了,一个纵身,越到石大人跟前,石大人被吓了一跳,原本先要跪过贝勒爷,然后才说正事,被这位年轻的贝勒爷来了个突然袭击,正要请罪,洋白浦抢一步说到:石海大人,我有事要问你,快别行什么礼数了,这里又不是京城之地。  石海正是这位中年人,他是乾隆早期的举人,颇有才华,本在河北境内任从七品的知县,后得洋白浦提携,在天津港做了五品的督察御史。具体后面再表,  那谢过贝勒爷了,不知道您找我有何吩咐?  你最是熟悉洋人的船只来往,我上月接到信差,说昨日应该有一艘法国商船到港,为何今日已过正午,还不见靠岸  
  回贝勒爷,这艘船昨日您派来的买 办已经跟我手下多次核实,确应该是昨日到,但这大海航行不止万里,说不准有个延迟耽搁也说不定。  会耽搁多久!?  这就不好说了,有时候延迟个三五天也是很正常的,贝勒爷在这船上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要紧,不要紧我能跑到这晒死人的港口来溜达吗?  那我为您准备一个管事处的别院,您先去休息,我替您在这守着  不必了,你且替我通知港口的人员,如法国船靠岸,立刻来报我。  
  时光一点点流逝,已经又到了傍晚,洋白浦喝了最后一口茶水正要起身,一个小差役带着一个衣衫破旧的小船工模样的孩子走过来  给大人请安,说着就跪在贝勒面前  你们何事?  回大人,石大人因有公事,不能亲自前来,叫小的把这个船工叫过来,说是他有大人需要的消息。  
  洋白浦打量着这个孩子问到:有什么信息快说吧。  是,小人是从苏州过来的,昨日随漕运船来天津运送皇上的贡盐。在海上见到一艘大型外国船就搁浅在海中,不过我们是漕运,不能停船,也就没有多看,不过船上似乎已经没人了。  听到这里,洋白浦的额头已经出了一层汗,是法兰西的船?在哪里搁浅?  小人虽然不识丁,但是总在港口卸货,有一位老水手教我,我认得法兰西的旗帜,正是法国船  那船就在200海里外的内海中,因为已经很靠近陆地,我想是不是船上的人已经逃生了  
  洋白浦这时只有一个念头,去找这艘船,可是家仆不允许,说了一大堆什么万金之躯呀,王爷不允许呀的话,贝勒这才作罢,但是他不甘心,就跑去石海家,到石海家已经是晚上,虽然说您贵为贝勒,但是大晚上造访也让石海挠了头,这船上到底装了什么宝贝,让一个贝勒如此记挂。  贝勒爷要求了一番,石海自然是答应出海去帮贝勒找船。  
  贝勒爷没了神的回北京去了,这一年距离大清锁国还有22年。  转眼几天过去了,贝勒由于还没有娶妻,暂时还是住在王府,虽然这位贝勒相貌平平,但是说亲的大臣们却是不少。可以这位爷,一口拒绝,整天往天津跑,差不多一个月能有78天都是见不到人的,幸亏是被安排在礼部的闲差,要不非得被治罪不可。  这一天洋白浦正在书房画图,您听着新鲜,这古代都是四书五经的读着,唯独这位贝勒,买了好多的西洋海图。而且自己也是一个了不起的绘图专家了  
  贝勒正在画着一张北海的海图,今天说是北海,当时也算是大清的外海了。  一个小丫环跑过来说到,外面有个大人求见,说是天津来的李知府,贝勒一听晕菜了,他从来只认识石海,这姓李的又是哪一位呢,而且好像天津当时的知府是姓福的,怎么冒出个李知府,一头雾水的到会客厅看个究竟。  
  一进会客厅,贝勒差点吓着,这哪里是什么李知府,这就是他前几天去天津要找的那艘船上的宝贝。  我说李大人,您这不会是从海上飘回来的魂魄吧  这位李大人,是一个青年,看着二十多岁,一身的破朝服,就跟刚从地里托了一圈回来似的。我要是魂魄你还要不要我给你带回来的礼物了。  这句话正中了洋白浦的心了。  原来他在天津港站了两天的台,等的不是这位李大人,而是李大人手里的宝  当然要,你就是冥府的使者,我也是要的。  
  洋白浦安排丫环去准备了洗浴和吃食,就坐在自己的屋里等着。一个时辰后,李大人穿了一身的清朝贵族装饰走了进来。  李路大人这一去可是千山万水,真是辛苦了,快坐下来吃饭吧。  多谢弟弟,额,贝勒爷赏赐。  这是内室还说什么外话,快坐吧  李知府变成了李路,他坐下后,洋白浦就问了  我让你拿回来的礼物在哪?  李路说到,你应该问我为什么能活着回来,为什么穿着一身知府的官服才对呀。  对,为什么呢,你怎么活着回来了,不是船搁浅在内海了吗  
  抱歉,以上把和浦,做成了白浦,这几日用手机打字,也请见谅了  
  洋和浦直直的看着李路,我去了一趟鬼门关,好在我吉人天相,又回来了,至于这官服嘛,自然是从死人身上淘的。  洋和浦越听越糊涂,但是他知道这李路一定经历了什么  
  原来,这李路是个汉人,祖籍四川,从小在京城随父亲居住,眼看12岁那年,认识了现在的贝勒爷,那年贝勒爷得了重病,宫中御医久治不愈,王爷的管家认识李路的父亲,知道他有医术,就叫来医治,结果果然医好,当时带着年幼的李路来到王府,王爷见李路聪颖就让他做了伴读,偏偏贝勒和这李路因为性格合得来俩人就成了超级校友,后来李路大着贝勒几岁,贝勒就安排李路去当时的天津做事,所以李路给贝勒带来了很多海上的知识和见闻。  
  文外话,其实我提到乌雅氏,聪明的各位就会知道,我说的这位王爷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十四子,与雍正争夺皇位被幽禁多年,直到乾隆继位才被释放,而我们这位王爷是第几子,而这位贝勒在历史上是永字辈的,至于是哪一位,就到文中去寻找吧,我们的第一代主角在文中就是洋和甫  
  其实后来这几个王爷都不太受乾隆待见,所以正史很少提到他们是如何度过一生的  
  乾隆年间共有四个贸易港口,但是闭关锁国以后,贸易港口就只有一个了,自然离京城最近的天津也是关闭了,李路从法国回国的这一年,天津港还是开放的。  
  李路怎么去的法国,我们暂且不表,单说这次回国的经历,却也听的洋和甫不寒而栗  原来,这李路所在的商船是法国一个当时的贵族来中国买药材和瓷器的船,而船上除了一些用于卖给中国的西洋玩意以外,那就只有用大量黄金从印度换来的那十口大箱子了,里面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清朝法定货币是白银,所以外国商贩只好在别处把黄金兑换成白银来中国交易。  李路之所以选择这一条船,完全是因为上一艘船启航的日子,刚好和李路为贝勒准备好他要的礼物的时间差了一天。才需要等上一个月才回来中国。  
  正因为上了这艘船,李路半路遇到了海盗。清朝也有海盗,没错,而且是相当猖獗,史书中确有记载,当时乾隆盛世下,海贼也是非常多的,不过陆地他们是不敢作乱的,毕竟当时的八旗铁蹄还是这个星球最强大的陆军,虽然几十年后,这一切就要作古了。  
  这是一群来自天津当地的海贼,否则怎么会在距离天津港不到200公里的地方搁浅,洋和甫这样想着。但是他错了,这是一群东南亚海盗,之所以最终船会停靠在近海,完全是李路和另外几名水手逃出来以后才航行到那里触礁了。而这艘船其实早在十天前就被洗劫了,法国的买办被杀了,而水手们和李路被海贼们捆绑着扔进了空船里,随风飘荡。  
  被海风吹了两天后,一个发疯的船员奋力爬上船板,翻入大海,可怜的人要投海自尽,却被上帝垂怜,因为是翻身跳下船,捆绑的绳子被船体上的一块碎木划开,船员掉落水中后就奋力挣脱绳索,爬上船,这艘被炮弹打的半沉的商船还没有失去动力,而贪财的海盗也没有洗劫食物,只是带走了金子,甚至连那些西洋玩意都懒得拿,这艘船的船员本想停靠广州,但是为了送要去天津港的我,而决定去天津,其实最主要的是这些船员想把海贼没有拿走的西洋货物运到天津贩卖,好想办法返回法国,一行人就这样,向着天津航行,而搁浅纯属意外了。  
  海盗有没有拿走我的宝贝?  你的宝贝海盗又怎会看得上,当然是安全的,不过他暂时不在我身上  洋和甫有点担心起来:什么?不在你身上,有什么意外?  李路回答:这宝贝太过沉重,自然是还在船上,船搁浅了,我只好上岸求救,反正船离岸边不过数里。  那这身官服?  你想想,一群法国人冲进中国村子,那是多大的乐事,毕竟这是200多年前,就算是今天,这也绝对是新闻吧  知府听说一群洋鬼子在我的带领下来袭击村子,其实没有袭击,但是知府貌似想要拿我们向上面请赏,带了十多个衙役来抓我们。  你们怎么赢的?  我在死去的船长室的床下找到两把西洋枪。这时候自然派上用途。  
  于是你就穿着这位知府的衣服来了北京?  不然怎样,我穿着一身带血的外国衣服,走哪都是焦点,该怎么来见贝勒?  那群法国水手呢?  我把他们安顿在直隶的保定府了,用这身官服借了一处农家院子,让他们不要随意走动,就来找你。  我得妈呀,洋和甫惊呼,这要是让朝廷知道了,是死路一条呀。  我这个贝勒可是为你担待了不少呀。  那是那是,毕竟您是贝勒爷。我们可是小民。  还说笑,这一年的法国之旅可有收获?  自然,比如这两把西洋枪,恐怕是皇上也不曾有吧。  我听说皇上确有一把从康熙年间流传下来的西洋枪,没想到你一回来就带了两把,而且是杀过人的。  现在如何是好?李路问到。  当下我已经派石海去海上找那艘船,相信很快就会有禀报。  那些水手挺棘手,不过还不要紧,这事你要亲自去,没人会说法语,我让成安随你去想办法护送他们去天津,到了港口附近法国人就不那么扎眼。让他们找船回国。  至于我的宝贝,这次可是大大的糟糕了,早知道就不派石海出海去寻找了,要是被送到衙门里,被官府发现了我的意图,就大大的不妙了。  还好石大人是咱们的故人,应该不会送那宝贝去别处。  我还是赶紧去天津,你动身去保定府。  
  第二回:  上回说到我这位康熙十四子的后人贝勒,再次启程去天津。  说是要尽快动身,洋和甫还是耽搁了三日才出发,原因就是宫里要给新调任刑部侍郎的刘统勋大人办一个欢迎会,而礼部负责此事的正是洋和甫。  有人会问,这洋和甫一个贝勒,怎么反而不如个汉臣,这事前面已经提到,虽然是世袭的王爷,可终归是乾隆爷的爸爸的仇家。要不是乾隆想收买人心,这一家子被满门斩了也不是不行。王府远离市中心,而王爷在朝也是小心谨慎。  刘统勋大人在前一年在山东做下不少实事,收到嘉奖,他的儿子正在寒窗苦读,等待着走上帝国宰相的仕途。而两年后我们家喻户晓的贪官之王,和珅才会出生  
  到了天津,贝勒爷哪也不去,径直来到了石大人家,却发现石大人不在家。家丁说是已经出海四五天不见回来。  洋和甫心中猜测,这船搁浅在不远的地方,就算来回也不过两天的光景,怎的去了四五天,还不见回来。于是又去港口打听,却发现港口炸了锅,走到近前发现是一群力工正在码头看着不远的海上一个奇观。原来一条法国商船和一艘清朝官船在海上撞在一起,上面人声鼎沸,似是在撕斗。  洋和甫凑上去问一旁的海员:这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怎么回事,前几日这里不是有一艘要启航的法国船吗?今天出海刚开船,正赶上石海大人的船回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法国船就撞了上去,还和石大人打起来了。  洋和甫听到这里,全都明白了,这法国人一定是发现了石大人船上的货物,以为是同胞被抢夺,才会打起来。  
  这么大的事情,要是传到皇帝耳中,那岂不是糟了。可眼下也没有办法制止,只好看着。  法国人是来通商的,没带太多武器,眼看被善于水战的清兵缴了械。  贝勒爷心想,这事情不能等上岸,我得过去,看到不远处有一条小渔船,吩咐船夫,慢慢靠了过去。  石海大人正在清点伤亡,突然看到贝勒爷驾着渔船过来,着实吓了一跳高喊:吴先生怎么来了。原来贝勒爷来天津怕被认出来,当着外人,石海一直称贝勒为吴先生  
  吴先生怕你做错了事情,收不了场,来看看你,事情可还顺利?  一切顺利,吴先生还是到舱内说话吧。  来到舱内,洋和甫忙问到,可找到船了?  找到了,还把上面的货物搬了回来,想必这些就是您的宝贝了。说着指向一边的西洋货物。  洋和甫认真的查看,翻了一阵,竟然没有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可出乎自己的预料。  这些是全部了??  是的贝勒爷,全都在这。  我的宝贝没在里面。  什么?不是这些?  是。  这就奇怪了,船上除了一个笨重的生锈铁块外,我几乎全搬走了  你说铁块?对,就是那东西,那才是我的宝贝。  石海哭笑不得,自己一趟四五天的辛苦,竟然把还带的留下了,而把无关紧要的全带回来了。  那大铁块是什么宝贝,卑职实在是有眼无珠了。  
  洋和甫不做答,只是命令再派人去把那铁块带回来,而且这次要秘密带回,送到贝勒在天津的一处院落。  石海没有亲自去,派了亲信去,自己去天津府解决和法国商队误会一事。  贝勒安排妥当先回了京城,毕竟有公职在身,不能久住。  时光又流逝了小半个月,洋和甫虽然惦记着李路和自己的宝贝,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去天津,因为大福晋病重,眼看前些日子好好的,突然就不行了,大福晋不是洋和甫的生母,但是王爷和几个贝子贝勒都必须守着,洋和甫虽然别出心裁,可是封建礼数不能失,否则在那个时代是会被唾弃的。  
  等到大福晋转危为安些,洋和甫这才请了假,往天津出发,到了天津这次不去别处专到藏宝的地方而来,李路在这里已经等了四天。  原来李路安排了几个大车,把法国人送到天津,正好那艘与官府开战的商船解开了误会,正要再次出海,见到落难的法国船员,自然是带上回国。  李路到石海处,听说了宝贝已经运到贝勒天津府,姑且这么说。四天前开始就在这里守着宝贝。  
  先前说的笨重铁块就被放在会客厅内的地上,李路正用一些西洋工具上上下下调试着。  洋和甫很激动,费了这许多周折,才见到自己想要的。  这东西真是杰作,你觉得我们能够用好它吗?洋和甫赞叹着。  这东西在英国弄的,颇费了几番周折,好在赶得及回国。  制作这个宝贝的正是法国当时的动力公司。  这是一个一米宽,两米高的家伙。  如果拿现在的话阐述,那就是动力装置。  
  首先来说我这不是科幻小说,肯定这位贝勒爷是不可能在大清国生产出发动机的,之所以说是动力装置,其实还是要人力或物理力量带动的,我家人给我描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想成了科幻剧,觉的家里说的不靠谱。怎么会在乾隆年间有什么动力装置  
  不过一经解释就知道,原来这东西是类似于如今制造业的流水线一样的东西,只不过1749年距离流水线的发明也还是早了一百多年。但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如火如荼促进了使用机器的意识,而航海术在当时来说已经相对发达,虽然动力轮船要到乾隆爷死了以后才被制造出来,但是混合动力确是贝勒爷这个时代的产物。  所以说这个笨重的东西就算是当时一个打过工厂制造的轮船动力装置,不过其原理在今天来看是可笑的。这个装置通过人力驱动,从而帮助了帆船在必要时产生船桨所不能带来的强大动力。  但是也仅仅是能够让一艘百人船比划桨船前进速度快一点点,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  
  洋和甫终于见到了自己盼了很久的东西。  洋和甫对李路夸赞了一番:你半年前写信说法国有人在使用比风力更灵活的船只,我就想要一个这东西,看看究竟是什么神奇,今日一见,比梦中所见又更神奇些。  李路说到,大人去年送我去法国,着实看到了不少我朝未有的东西,不过洋人似乎只把钟表和一些他们的生活用品带到我朝来贸易,这类航海类的重物,他们很少会带过来。  李兄,你觉得除了咱们二人,这大清国还有谁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其实这种混合动力早在古代就有,只不过都是人力带动和风力两种,这种改良了的金属驱动装置,确实是在十八世纪才首次被发明,当时的中国根本看不上海军,直到一百年后,北洋水师才被建立。  贝勒准备如何处置这机器,难道就这样放在这,那岂不可惜。  当然是要装在船上。否则怎么凸显他的威力。  
  其实贝勒爷这么说是不对的,据史料记载,在当时的南方沿海,也有类似的船,安装有这种设备的。  那我们去哪里弄一条船呢,而且是一天大船,还要一条可以改装的或新船。  新船就不必了,我知道哪里可以弄到好船。而且是大船,能改装的船。  现在我们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去筹备些银子,而你呢,我需要你去找一个女子,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的女子。  谁呀?我从法国刚回来你就给我这么好的差事。  恩,去南城找一个铁匠家的闺女。姓荷,汉族人。  不会是叫荷花吧。这怎么听都好似风流女子。  不要开玩笑,你去找吧,带上银子,我要她帮忙,让她十天后来天津,带上几个力工。  李路是很听这位贝勒话的,两人又交流了几句就各自走了。  看客不禁要问,这贝勒为何要造这种有动力的船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玄幻之处,前面我们说到贝勒喜欢画海图,又又要造船,必然是要出海,贝勒出海貌似听着有点科幻,毕竟乾隆年间的贝勒们,史书中并未记载有贝勒离开陆地的。  而且皇帝很在意王爷的这些儿子们,深怕有人要造反。你在京城吃喝玩乐,那乾隆自然是高兴,就怕你有野心,所以怎么会有这样的贝勒爷。  我为了写的精彩些难免会有戏说的成份,对于朝廷而言,不过是贝勒买了个法国大铁块,扔在家中而已,毕竟当时的国人对外来物没什么概念。  
  而且清朝皇帝重视陆权,对经常去西北的王子贝勒是最忌讳,比如后来的福康安之流,不过这爱海的贝勒,皇帝自然是不看不问的。  天津今天是直辖市,当时的天津不过是一个小海港,对于日理万机的满清帝王,谁去管他呢。  
  贝勒去京里筹办银两,其实不多,不过几千两。这里我们按下不说,单说李路按地址来到南城,当时的北京南城是商户的聚集地,永定门附近巴掌大的地方,很好找,说是铁匠,其实是一个类似今天的五金店。卖些锤子,铲子什么的,那绝对是不会卖宝剑的,因为武器在当时虽然不受限制,不过京城附近也是没什么市场的。定做宝剑当时都是从外地运来。所以铁匠并不主要承接武器的打造。  这有点类似今天的温州商人的意思。  
  李路走进铁匠铺,只有一个中年人在看店,也没有那种丁丁当当的打铁声。  请问荷姑娘在么?  她不在。中年人一脸的爱理不理。  我是受吴贝勒之托,来找她。  你就是乾隆爷来找,也是不在。  李路刚从西方回来,收到这种冷遇,还是头一次,心中暗暗不爽。  那我到哪里能找到荷姑娘?  我怎会知道,你去问她爹。  那敢问她爹爹在何处?  不知道。  李路心想,这倒是脆,眼看线索断了,该如何是好。  已经是晌午,李路只好离开,下午再来碰运气,就决定去对面的面馆里先填饱肚子。  李路选了一个能看到对面的位置做下,要了饭菜,独自一人吃着。此时正是饭点,客人很多,李路看着店里的客人,南城是李路很少来的,毕竟是混王爷府的,他这才发现,原来南城很少有官员和武士,八成客人是路过的商客和本地居民。  乾隆时期,人民习惯了安定的生活,尤其京师更加的太平,连偷鸡摸狗的都很少。  可偏偏今天李路倒霉,店里来了闹事的,一个山东口音的外地客,点了面条,偏巧今天店伙计揉面不均匀,再加上师傅煮的不透,客商不满意,店里顿时热闹起来。  
  李路觉的闹心,但也吃的差不多了,想起身结帐,苦于老板也上去劝架,无法结账,突然有人走进铁匠铺,李路只好扔了估计差不多饭钱的铜钱,就出了酒店。  一进铁匠铺可傻了眼,为啥?因为店里还是那讨厌的伙计一人。  明明自己看到有人进来。  荷姑娘可曾回来?  不曾。  那刚才……  不曾有人进来。  李路心说,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我还没说……  不曾听见。  李路气不打一处来,可是还没等发怒。  刚才打架的山东客商竟然跑到这边来了,进门就喊,把荷唐叫出来。  店伙计看这人不好惹,赶紧往后跑。  客商不客气的说,没人接待,我可放火了。  谁说没人接待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只见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从外面走进来,手里竟然拿着一口刀。吓得李路躲在一边。客商也撤后好几步。  你来此何事?  我…我是买把………  本来想说买把刀,但是看着女子手中的大刀,这刀字还是咽了回去。  
  我没事了,客商转身走了。门外的人群也散了。  这女子把刀往柜上一放,走到柜里。  李路看着这一切,半天缓过神来。  
  李路忙报了姓名和来意。  我就是你所说的荷姑娘,既然是和甫那个家伙的意思,我就随你去一趟天津,不过,我要求你派王府的轿子来送我去,毕竟我是姑娘,被人家知道我和一个二十多的小子跑了,不成体统。  李路被他这么一说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怎么看都看不出她的年龄了,从样貌来看,不过16岁左右,可说话的城府,好似比李路还要成熟。  第二天,李路带着轿夫和王府的轿子来接她。荷姑娘带了一个简单的包裹进了轿子。一行人就前往了天津。  
  李路心中猜不透这姑娘,明明是贝勒的熟人,可是竟然叫贝勒为家伙,简直是翻了天了。  一路上无事,一行人直奔贝勒的院子。贝勒似乎还没有来,他们就住了下来。荷姑娘住在里院,其他人住在外院。荷姑娘似乎并不知道来这里的目的,就连李路也不知道这十七八的小姑娘能帮什么忙。  
  荷姑娘和李路住在天津,他们万没想到这贝勒爷左等不来右等不来,足足等了小半月,荷姑娘也不急,就一人在内院要了些兵刃,自己自娱自乐,不过李路才知道这荷姑娘是个习武之人,不过李路是一窍不通,跟着父亲学的半吊子的医,然后又和贝勒学了几年书,去法国这一年他其实学了很多天文和地理,不过最主要的是去学航海。  
  却说这贝勒爷为何一直不来天津,也不捎个信什么的,原来王府出了一件大事,前些天福晋病好之后,王爷的门人们都来送礼道贺。偏偏赶上乾隆爷严打,这乾隆爷刚修了大殿,却被户部侍郎告状说国库丢了银子,查不到去处,这乾隆爷是不缺银子,可是心中不爽,于是要求刑部查勘所有在京官员的情况,这刑部是谁主事?不是别人,正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刘统勋其实第二年就被晋升当中堂去了,偏就这一年在刑部主事。  查的第一家就是王爷家,其实刘统勋并不是戏说的电视剧中的那种完美大臣,他也知道哪一家皇帝喜欢,哪一家皇帝不待见。  
  当时的王府虽说是比较小心谨慎,但是从康熙朝清官就已经是稀有产物了,谁家没个小金库什么的呢。王爷家虽然没什么,可是门人就不同了,刘统勋把王爷收礼的折子递到了发怒中的乾隆手中,而王爷又是最不入乾隆眼的仇人兄弟,自然是要求彻查。洋和甫虽然只有18岁,可也是王府的主要人员,自然是被调查了,不得离京不得有书信来往。  经过一番彻查,发现王爷家收礼价值一千八百两白银。  要说起来,这1800两在当时算的了什么,王爷被治罪,降职两级,被免了爵位。还好乾隆不久后就消气了,不过据说因为这次事件,外地有几个文人死于文字狱。  
  洋和甫本来是去筹办银两,这一下王府被查,更是无处筹钱,又加上刑部要求一个月内随叫随到,不得离京,贝勒在家只能画海图解闷。  半个月后,皇上的旨意来了之后,这囚禁的日子才算完事,洋和甫手中没有银子,不知道自己是去不去天津,再加半个月没有联系李路,都不知道自己这位好友是在不在天津。  只好先写书信试探,顺便自己在京城继续筹钱。  
  很快,天津方面就回信了,洋和甫这才动身去天津。虽然没有银子,可也不能把李路和荷姑娘扔在天津不管。  来到天津自己的家,李路见了贝勒,要不是碍着贝勒的身份,非要骂上爹娘不可。  洋和甫把北京的情况说了一下,李路让下人把荷姑娘从后院叫出来。  荷姑娘见了贝勒,也没有生气,静静的做在一旁。  贝勒说话了。二位我叫你们来天津是想让你们帮我去改装一条船,我知道荷姑娘是铁匠的女儿,而且会造船,你父亲可是大清国数得上的造船高手。  
  原来这姑娘的父亲本是造船的船工,一次事故手被斩断,离开了船厂,至于为什么会来京城做了铁匠,那就是这荷姑娘天资聪慧,从十岁开始把父亲的手艺学了不说,还把铁匠的手艺从一个师傅手里学了去。  本来女孩子在清朝几乎不可能学习这些,要不是父亲无力养家,荷唐也不会成为高手。  荷唐正是这姑娘的本名,学艺之后,这姑娘从老家跑到京城,开了这个南城铁匠铺,一个南城的混混看荷唐好看,多有骚扰,被偶尔光顾的贝勒爷保护,这才认识。  
  荷唐自然替贝勒爷尽力,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话虽然回的痛快,可也难住了贝勒,自己这买船的银两还没有着落,如何谈时间。  这船嘛,恐怕还需半月才能得来,而且此船不在天津,而在山东,所以你们动身去山东即可。我自有安排,因此次我不能前往,我会用书信先通知船厂,到了那里,自有人接待你们。  于是李路和荷唐收拾了,就找了马车,带上这机器往山东去了。  
  第三回  时光穿梭,这一年的夏天悄然的过去了,洋和甫足足用了一个月才凑了买船钱。  而李路他们刚上路,荷姑娘就生了一场大病,一行人住在德州陪荷唐养病。所有事情都耽搁了下来。  李路这些日子细心的照顾荷唐,还给她讲述了法国的见闻。  洋和甫本在礼部是个闲差,偏偏刘统勋在刑部盯上了礼部的事物,洋和甫这个小贝勒爷忙的不亦乐乎。  
  刘统勋这个人,但是一副正直的面孔,可偏偏就是爱刁难人,什么事情都要完美,大小事务都逃不过他的管理。  洋和甫入朝为官本就时间短。又加上不务正业,自然是漏洞百出。  这买船钱如何得来,正是逼的急了,洋和甫把自己天津的院子,4000两卖给了一个当地的财主,这才算圆满,不过以后洋和甫去天津就只能住酒楼了。  
  洋和甫不断写信询问造船进度,李路只是说按进度进行,偶尔几次寄回图纸,洋和甫都能兴奋几天。  造船是从八月开始的,洋和甫不曾猜想,自己的这艘船一直要到三年后才完工。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改造会用了这么久?而且洋和甫没少往里花钱。  其实是荷唐和李路在一起研究造船,日子久了,就好上了。李路出过洋,见多识广,荷唐聪明伶俐,又是个美人坯子。婚礼在1750年春天举行,贝勒爷只是送了一份一百两的礼物表示庆祝,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生气于因婚事耽搁了造船。  
  这船切让他慢慢的造,我们来看看这三年间,洋和甫又有了怎样的经历,话说1750年,刘统勋终于离开了刑部,升官了。洋和甫也换了官职,不过那是1751年的事情了,这个不入乾隆眼的小小贝勒,在1750年和皇帝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原来乾隆爷的一位嫔妃有喜,要礼部去妃子的娘家送谢礼,这事被洋和甫摊上了,要是放在别人,早就乐坏了,能和皇妃扯上关系,就有了巴结皇帝的机会。可这事对于贝勒爷来说一点都没有价值,贝勒巴结皇帝,别人还以为你要篡位呢。  
  皇帝很重视这事,就宣了洋和甫进宫。  洋和甫到了皇宫,小心翼翼的跟着秉笔太监,这紫禁城自己倒是进过几次,那也都是皇家的各类大典,才会让贝勒们去朝见。  这次单独见面还真是让洋和甫没想到。  乾隆见洋和甫是在南书房,因为不是正事朝见,也就没那么多礼节。  皇帝看书累了正在休息,吴贝勒到,皇帝挥手,意思让他进来。  洋和甫行过大礼之后,来到塌前跪下,乾隆问到?你父王可好?  好,很好。  恩,皇帝就不再问,开始嘱咐洋和甫如何如何。洋和甫只是应着。眼睛却直勾勾的看着南书房的各个角落,他的眼睛盯上了一个挂在墙上的大清地图,这图上对清朝的版图规划的非常清楚,只有这大海的地方,只是粗略规划,因为洋和甫熟悉海图,发现了不少错误。  皇帝闭着眼睛,也没注意洋和甫在做什么,倒是旁边的太监急的直跳脚。  这皇帝临训,你也敢走神,脑袋是不要了的。  洋和甫也回过神,怕皇上怪罪,就不再乱看。  乾隆说完了,洋和甫回了差事,表了决心。乾隆正要让他跪安。  这洋和甫真是胆大,说到:臣有一事想禀报皇上。  旁边太监都傻了,这南书房可不是上折子的好地方,你个小贝勒搞什么?  皇帝倒是没有生气,问到,何事?  回皇上,臣初来南书房,见墙上所画大清版图甚是雄伟,吾皇真乃天下第一天子。  太监们见洋和甫拍马屁,放心了许多。  但是这图尚有缺陷,不知皇上知道否?  太监们又傻了,这不是给皇上送脖子么,不要命了。  乾隆听到这里,不再闭目养神,做了起来,你到说说哪里有缺陷。  这南书房的大清地图是康熙朝的南怀仁所画,一直用了几十年,乾隆是让他来准备礼物的,怎么也没想到会被问到地图相关的事情。  
  历史可以很精彩(千人群)      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加入  一起交流学习
  回皇上,臣闲暇时常研究海图,无论是南洋还是近海,臣都有所了解,这大清地图虽然详尽,但是偏偏在海上的描绘,十分简略,我想是先人不善于航海,所以不曾详细绘制。比如您看在这东海附近,有几座岛屿,我清朝漕运经常经过,岛上有数十居民,帮助补给,导航。实是我大清的地界,我观察多个大清地图都未标注,本以为这南书房的地图能够详尽,没想到竟然也没有相关信息。  
  乾隆听到这里笑到,我大清版图巨大,这区区岛屿何足挂齿,而且未必就没有地图标注了这些岛屿,来人去把兵部侍郎叫来。  洋和甫不敢言。  兵部侍郎来了,跪谢了皇恩。皇帝说明情况,这侍郎是直隶人士,名叫陈德华,是雍正二年的状元,相信各位看电视剧雍正王朝都知道那位让皇帝陪着考了一天试的状元公了。如今混在兵部,已经没了方面的魄力。  
  但毕竟是前朝元老,乾隆非常信任。  陈大人听说地图的事,在那里转着眼睛想了半天,只回了个臣愚钝,当去查查。乾隆见一时没有定论,也就作罢,安排贝勒去送礼了。  
  这娘娘的老家远在蒙古,洋和甫用了足足一个多月才回来复命。一到京就被乾隆宣到南书房。洋和甫心中还以为乾隆是个怕老婆的人,不过等到了南书房却吓坏了。南书房简直就像是上朝一样,刘统勋,陈德华,都跪在地上,皇帝在书桌后一脸的不爽。  洋和甫一来,皇帝抢着说,免礼,我问你,你可曾资助海盗?  洋和甫被这突如其来的询问问蒙了:资助…海…盗?  皇上臣不敢。  
  刘大人,给他讲讲。  是,臣遵旨。  刘统勋一脸的严肃,贝勒爷,你一个月前来南书房说你知道在东海有一处岛屿,没有标记在地图上可有此事?  有。  好,那我问你,这岛屿正是我大清海军近些年不断攻打,都没有降伏的海盗们的基地,你怎么向皇上说我漕运船会去补给,难道海盗会给我大清的漕运船补给?  这?可是据我所查,天津港的多位负责漕运的船夫,都说他们经常会去那几个岛休整一天。我也是听他们所说,身为朝廷命官,臣从未出海呀。  
  刘统勋接着说,我和兵部的陈大人已经细细查看了一个月,你那时所指地区,确是一处海盗窝,而且是武装最为强的一个。而且根据我们调查贝勒爷很喜欢航海,多交往一些海上人士,这罪名似是逃避不了吧。  乾隆说道,和甫,你可有话说。  臣想想。洋和甫脑中开始寻找能够证明自己的证据。  洋和甫仔细想了,如果刘统勋所言是真,那这漕运一定是出了天大的事情。  自己无论如何是没有和海盗来往的,可眼下什么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回皇上,我祖父本是先皇的兄弟,因皇位一事结下恩怨,我家族感恩于您既往不咎,赐我家爵位,一直都是衷心耿耿,臣刚19岁,入朝不过一载,还是闲职,家父虽为王爷,也不是实权王爷,家父与我未曾拥有产业,只领俸禄,我更是从未出海,皇上怀疑我资助海盗,实不瞒皇上,我如今还欠着各位同僚几百两银子正发愁还债,又如何能有财力资助海盗呢。  
  我酷爱航海不假,但是也仅限于绘制海图,纯属兴趣,还望皇上明察。  朕早就明察过了,你的府在你出去这段时间已经仔仔细细被搜过了,确实没找到任何你私通海盗的线索,而且你绘制海图一事,我也基本看了一些,确实是兴趣而发,不是有意通敌。你父亲也愿意保你。否则哪还有你来南书房见驾的机会。  臣谢皇上  不过,皇上接着说,也没有证据说明你没有私通海盗,朕下旨要求你一年之内不得离开京城,每日去兵部签到。你可遵旨?  洋和甫心中叫苦,但是皇上下旨,也只好接旨。  朕已经命令兵部派兵前去剿灭海盗,如果事后证明你确实是冤枉的,朕当封你为上书房行走,来我御前伴读,你可愿意?  臣…额…愿意。  朕爱惜你是人才,窃不可自己送了前程。  
  陈德华。  在。  朕命你三日内选定统帅,出兵剿灭海盗。命山东巡抚督办粮草船舶。  臣等接旨,臣等告退。  
  此后三日,陈德华选了自己的一名亲信,推举为剿贼将军,京城暂时无事。洋和甫每天到兵部来报到,刘统勋多数时候只是派人说知道了,就让贝勒回家去,只是十天才见一次洋和甫,寒暄几句就忙事去了。  如此已经过了一个月,洋和甫把兵部的大门都快记成家门了,每天除了巡逻的兵丁,就这位贝勒最眼熟。  贝勒从这认识了几个守门的差役,差役觉的贝勒每天来折腾,实在辛苦,总是看到贝勒大老远过来,就进去汇报,好让贝勒少走几步。就回去。  这一日贝勒跺着步往兵部走,忽然几匹快马从身后飞奔而来,径直往兵部去了,洋和甫加快脚步,过去看个究竟。  来到兵部,这次差役让贝勒回去,贝勒非但不走,还进了兵部,因为他有皇上旨意,没人敢阻拦。  进到兵部,来到刘统勋的门外,就听里面炸了锅一般。  什么,几十个毛贼竟然灭了我水师的上千兵将,还把葛大人给俘虏了,这……  
  顶楼主,故事不错  
  洋和甫就在院中听着。  回大人,据当地人介绍,这帮海盗盘踞那里多年,从康熙年间就有。那几座岛屿内外都已经布下陷阱,机关,又加上他们从西洋船手中弄来了不少火器。所以……  够了,你们下去吧。  着  刘统勋打发了报信员等人,正在盘算,如何给皇上汇报。  洋和甫走进来。  你来了,没事快走吧,今日已经算你报到了。  洋和甫装作无辜,大人我方才听说这海盗什么的,难道是朝廷水军已经完成使命,凯旋了?  刘大人叹口气,非也,反而是海盗胜,而我军败。  这…大人,海盗竟然如此厉害?  听说武装甚是强大。  洋和甫若有所思,大人可有详细战报,我说不定有破贼的主意。  刘统勋不便背了贝勒的意思,又加上现在一点主意也没有,有个人分析一下也好,指了指桌上的战报,你且看看。  洋和甫接过战报细细阅读。  原来这海盗一共有五座岛屿,其中三座几乎连在一起,中间海域只能过小船,而另外的两座岛相对独立,其中有一个大岛正在最靠近大清国的位置,已经修了港口,难怪天津港的船工会说他们去补给的岛只有三座了。  清军此次出动兵力5000,海船40艘。可参与战斗的兵将3000人,其他为船夫。敌方似乎不过几百人,按说不难拿下。竟然除了几艘补给船逃回来,其他全被消灭了。  
  大人,我以为这海盗除了武装强大,必然还有别的屏障,否则如此悬殊的对比,就算不胜,也不能如此惨败吧?  你有何高见?刘统勋思索着。  我军多是弓箭和大炮的配置,弓箭在近海和河道作战有力,而在茫茫大海上,显得有些单薄,而火炮威力大,射程远,是主力武器,但是我军每船只有两门,面对三个岛屿,也只能是起到掩护作用。步兵应该是不怕海盗的,我看了一下海图,这海盗若是放弃港口,从后两个小岛和大岛的连接处布下陷阱,把我军分成左右两边,这战斗力就只有1500了,再用火器打我们的弓箭,似乎很难有胜算了,而全部被灭,我觉得和那片海中的陷阱有关,或者是搁浅也说不定。而且看情况,在远处的两个岛上有山,如果修筑工事,用炮打击,我军将领如果再分兵去打,战斗力又打折扣,如此一来,只有败而已。  
  刘统勋其实也已经想到,只是没有贝勒分析的这般透彻。  那你说说,该如何是好,才能胜。  洋和甫又看了看海图,大人,这海军应该合兵一处,直去后俩岛,抢下炮台,让我们的船守住两岛,再用他们的炮轰主岛,我军再用小船取港口,这样所有敌方的炮台就都是我方的,到时候只有被炸的命,而如果他们来夺炮台,那我大清步兵还打不过几个毛贼?  刘统勋不由得佩服起这个贝勒爷  贝勒爷所说真乃秒策。  我这就去报皇上,下次必灭海盗。  洋和甫别了刘统勋,离开刑部回家,突然想去看戏,就往戏楼而去。  
  再说刘统勋,去见了皇上报明情况。乾隆一顿教训是免不了,不过听到刘统勋的应对之法。决定再让刘统勋试一试,毕竟朝中能依靠的,还是他。于是下旨讨贼。  有人会问,这被俘的葛大人为什么没人再提,因为海盗们不想与朝廷有太多是非,几天之后就被扔在一艘小渔船上,自己划回了大陆。不过败军之将只有被革职查办了。  
  贝勒爷看戏一直看到傍晚,眼看就要完场,正准备离开,一个穿着华丽的夫人走了过来。夫人身后跟着一个俏丫头,也是一身清朝贵族打扮。  给贝勒请安。  贝勒有点蒙,自己刚成年,这京城混的也不是很熟,今天来看戏纯属脑袋出了问题,没想到还能遇到认识自己的人,这是哪家的夫人呢?  这位夫人自己介绍起来,妾身的夫君是礼部左侍郎木和林,这一下,洋和甫才明白,这是自己上司的夫人。  这木和林也是满人,三年前上任,第二年贝勒就去了当差,但是因为洋和甫懒得巴结,对他的家人了解不多。  
  妾身在礼部见过贝勒,只是当时贝勒正忙于公务,并未注意妾身罢了。  不知夫人找我有何事?  确有一事,但此处不便,可否请贝勒明日来我家坐坐,我当准备好酒好菜。  洋和甫心想,去就去呗,被困在京城不去也只能在家画画图,听听戏,别人邀请,不去也不合适。  那在下明日去讨饶了。  夫人临走介绍,这女娃是我女儿,名叫秀秀,今年16。  洋和甫这才注意,夫人身后的女孩儿,长的眉清目秀,俊俏已极,毕竟年龄小,要不真可说是国色天香了。  一番寒暄,洋和甫离了戏楼,回王府吃饭。  
  第二天早晨,贝勒依然去兵部报到,这次没见刘统勋,刘统勋也是没在兵部,然后又去礼部,都无事,待到晌午,就动身去木和林大人的府,木和林住在东城一处僻静的宅子。府门口没什么人气。洋和甫觉的这木和林真是奇怪,为何要住在东城这么背的地方。  敲门后,一个小丫环引着贝勒往府内走。  这木和林在历史上和贝勒爷打交道这几年可是平步青云,当年就升了礼部尚书,次年又升了左都御使。可谓幸运,这都托了贝勒的福。  
  贝勒爷来到内庭,见院中早已准备下一桌火锅宴。  北京的满人爱吃火锅,这位夫人也真是有心。  只是不见夫人和她的那位俏闺女。  只有两个仆人在忙前忙后。  洋和甫坐在客位,不明就里,只好等着。  
  聚集了喜欢读书又有意思的书虫的QQ读书群:,欢迎喜欢读书的朋友加进来。
  不一会,只见夫人从后厅走来,这次夫人穿一身满族很正式的华服。  贝勒爷能来我付真是蓬荜生辉。  哪里,夫人真是客气。  贝勒爷不必拘礼,今日是我私人宴请您。  多谢夫人,只是不知道夫人找我何事?  贝勒爷我不妨开门见山了。今日宴请我也是受夫君之托。  洋和甫心想,这木大人和我没什么特别的交情,为何让他夫人请客。  夫人接着说,实不相瞒,我夫君见贝勒爷一表人才,有意和您结个亲,那日在戏楼你曾见过我家秀秀,不知贝勒爷可愿意。  贝勒听到这里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木大人想把女儿嫁给我。不过细细想,我刚入官场,没什么大的表现,前几天还差点得罪皇上,我家老王爷又是当年争皇位的十四爷,这木大人是什么企图。  
  不过这李路和荷唐刚成亲,虽然从来没对荷唐有什么意思,可这心中还是有些不对劲。  夫人见贝勒不答。接着说,我家木大人并非贪图贝勒爷的身份,家夫也是旗人,这仕途还不敢让贝勒和王爷烦扰。只是最近一个月,满城都知道了您南书房给皇上的地图挑错一事,皇上虽然罚了您在京禁足。可是谁都知道,皇上明显是有点看重您,一个月之后就要平步青云了。  当然,我家老爷并不是看中这一点,而是贝勒有所不知,我家秀秀和贝勒一个兴趣,非常喜欢大海,我们旗人一向在马背上打天下,这海水的事,真是一窍不通。秀秀其实年纪还小,本不急嫁。偏这丫头怕贝勒爷到时取了别家闺女,自己只有做小,如何肯,非要老爷找您,我家老爷面子薄,这种事,哪肯开口,只好我来代劳。  
  听到这,贝勒才算排除了戒心,难得夫人一片心意,只是我无福消受,夫人有所不知,此次皇上因我给地图纠错一事,而有心剿贼,动了兵力,如今已吃败仗,损兵折将。我这颗脑袋怕是已经不保。如果二次讨贼失利,恐怕会给我一个私通海盗的罪名,轻了是发配伊犁。重了有可能小命就没了。  夫人听到此也有难色,这,我确实不知。  洋和甫说罢就要走,这时躲在后屋的秀秀跳出来,她年纪虽小,却很是个人精,那就打败海盗还你清白。  洋和甫见秀秀一身清秀打扮,甚是美丽,偏偏自己危在旦夕。还谈什么婚事。  谈何容易。  不错,这海盗已经盘踞那里多年,皇帝都换了三个,而且这批海盗肯定是和南方的官员有来往,否则漕运船去海盗那里做什么?  
  说罢辞了夫人和秀秀,一个人跑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日。洋和甫还是每天兵部和礼部的跑动。晚上无事就在家画海图解闷。  一天晚上,王府上来了客人,王爷在会客厅接待,客人不是别人,正是秀秀,这大家闺秀的,大晚上来有什么事?  洋和甫听说秀秀来王府,忙带着成安去会客厅。到了会客厅,果然见秀秀正和王爷交谈。王爷见儿子过来了,就说到,正要去找你,这位是礼部侍郎的……  洋和甫抢着说,父王我认识,这是秀秀。  好既然认识可以去偏厅说话,我有些困倦,先休息了,一会让成安送姑娘回府。  
  说罢王爷就走了。  秀秀和贝勒来到偏厅,姑娘找我何事?  你真是,妄我以为您是个灵活变通之人,贝勒这几天可曾为自己的脑袋考虑?  被这么一问:我还真考虑的不多,还请姑娘赐教。  可曾想到破敌良策?秀秀乖巧的盯着贝勒。  贝勒有点不好意思,这良策要是说想就想出来,那也就不必放着好好的火锅不吃了。  秀秀笑了出来,你这人真是有趣。  不如我送你一个方法,救你性命。  洋和甫也笑了,那就请姑娘教我。  自然是要教你,不过不能白教,需有一个事要贝勒答应。  贝勒心想,必是要求婚事,哪有姑娘自己给自己要求婚事的。  真是天下奇闻,这婚事还是等……  不等洋和甫说完,谁要嫁给你。我说的是别的事情。  那便可以,只要别让我干做不到的事就行。  你定能办到,我就教你如何自救。  
  皇上此次剿贼派了多少兵士?  大概5000兵力,多是山东的水军,不过装备和训练都很差。至少第一次是这样的。  这种衰兵,就算再去一万也是白费,我研究航海从八岁开始,这岛屿最怕什么,最怕无粮,我听人说,那海岛不过弹丸之地,可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有,这岛海盗经营多年,已经可以自足,而且还能给船补给。  那好,水呢?  这应该也可以吧…不对,应该不能自足,根据我的岛在海图上的位置,那岛屿已经进入外海距离大陆有四五十里,应该没有淡水。可海盗应该有储存水的方法。  如果有几百人可能不够喝,不过要是几十人应该是够的。  不过因为朝廷攻打,几百人现在都困在岛上了。如果断粮尚能钓鱼坚持,这断水岂不是死路一条。  不错,贝勒爷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去见刘统勋大人。  错,你应该去见皇上。  为何?洋和甫我点不懂。  你把此方法告诉刘统勋,他必然变成自己的方法,去告诉皇上。到时有你什么功劳,围困怎么也早月余,你这囚禁的日子什么时候结束?  如果你直接告诉皇上,那皇上一定认为你不是海盗一党,可以快点免了你的罪。  
  洋和甫有点迟疑,你说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老谋深算的军机大臣们没想到,这种兵不血刃的事情,海盗们就没有防范?  也许刘统勋老糊涂了呢?  不对,这大清国最明白的现在也就是刘统勋了  当时,刘墉还没有科举,纪晓岚这一年死了母亲,正在家戴孝,等他进官场,那得四年后了。这满朝文武能用之人非刘统勋不可。  让我考虑考虑。  你这人还真墨迹,秀秀见自己的注意没被这位贝勒采纳,气愤的走了。  看着这位千金发脾气,洋和甫还真有点觉的心动。  时间总是不等人,又是四五日过去了。一切还是照旧,每日里贝勒去兵部报到。  一个月的时间眼看过了大半,没有一点从山东或江苏来的消息。  
  这一天过了晌午,已经是下午,宫里来了个公公,乾隆宣洋和甫,这次是养心殿见驾。洋和甫赶紧跟着公公去了。  到了养心殿,只看到刘统勋和陈德华,洋和甫觉的肯定有消息了。  果然刘统勋给他介绍了情况。  这海盗没有消灭,到是他给刘统勋出的注意却成功了,原来清军打下了两个岛,就是洋和甫让海军占领的有炮台的岛,但是无论如何也占领不了主岛的炮台,一个是火力不够,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小船到了主岛附近也会搁浅。清军现在和海盗在几个岛之间对峙起来,谁也那谁没办法。  
  乾隆等刘统勋说完,对洋和甫说。朕听说占岛方案是你出的主意,刘大人跟我说了,这次海盗损失惨重,想必你真的与海盗没有关系,朕很欣慰,不过这久战不胜,也有损我国威,必须赢下来,朕登基以来葛尔丹一直与我朝秋毫不犯,一直没有树立国威的机会,我组织的第一次战役如果以失败告终,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洋和甫这下明白了,为什么乾隆非要派兵灭海盗,要说起来,这满清帝国向来重陆地轻海洋。原来乾隆要借此事立威。  刘统勋丛书案上拿起一个圣旨。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清朝的生活txt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