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小说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第二次见面她是安家费是什么送给他的礼物 是什么小说

电影恩娇和小说恩娇
  最初是看了预告片。短短几十秒的影响,少女纯真的诱惑,诗人的欲望和矛盾,还有弟子的不甘与痛苦,通过几个剪辑的画面就能感受到,我便和朋友说,等这个上映了咱们就去看吧。
  看完了电影之后,我跟朋友了,我想看这本原著,电影能拍成这样子,原著一定精彩爆了,又过了两天,朋友告诉我,你知道我们学校图书馆恩娇小说预约已经排到多少了吗?我说不知道,她说,两本书,每本都预约到第7个人了。好吧,我要看这本书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看完电影的晚上我就在网上订了原著小说。
  
  书到手了之后每天打工的地铁上我都在看,看了两周。电影剧本对小说原本故事流程做了很大的改动,砍去了一些我看来很重要的片段,人物关系的处理也简单化了很多,所以电影里面很多人的心理和感情的表演在我看来有些莫名其妙,这一点我觉得是电影最大的败笔。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电影的台词,画面,配乐都是很不错的,至少我在看小说的时候一直都在浮现电影的画面,作家的家,书房,院子,竹林在我看来还原得非常完美,去掉的情节让电影更加紧凑,一些小说里面没有的细节设计也让电影的观赏度更高。
  
  电影上映之前,我最期待的是恩娇这个角色,因为预告片里面有句台词:因为我年纪小,您就觉得我什么都不懂是吗?恩娇稍稚嫩的嗓音和干净的面庞,在雨声和昏黄的灯光下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美和诱惑。我朋友因为喜欢朴海日,对他的演技也非常期待。但是无论是看完电影还是看完小说之后,我觉得作家的弟子才是最让我有感触的角色。
  
  小说大体上是以书信的方式展开剧情的,诗人的日记,弟子的日记还有Q律师的日记。
  诗人的日记就像一本散文集一样,记录了他对恩娇的欲望,对老去的不甘,对弟子的不满、失望、嫉妒和憎恨。
  弟子的日子更更加口语化,讲述了他和恩娇的故事,还有自己在文学上的不得志,盗用老师手稿的不安、夹杂在女高中恩娇,自己最尊敬的老师之间的复杂情感。
  
  电影的开头是诗人孤独的一天,昏暗的屋子、冷掉的米饭、简单到凄凉的泡菜。弟子偶尔还帮助打扫和做饭,房子里面还有一点生活的气息。但是后来恩娇出现了,诗人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总是明亮了,导演让恩乔穿上各种白色上衣,短裤,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打扫,曲线稚嫩却修长优美,皮肤雪白,步履轻盈,声音清亮。特别是擦玻璃的时候,迎着阳光的恩乔仿佛透明了起来,恩乔还帮诗人画Henna,小说里面是枪,而电影里面是鹰。不知道为什么要改,但是我觉得改的挺好,正是诗人蠢蠢欲动的心。
  
  小说里面诗人说,我爱韩恩娇,恩娇是我永远的新娘。但是在我看来,诗人对恩乔并不是真正的爱,他对恩乔的感情远远没有对自己弟子的感情来的深。恩娇也说,和爷爷还有老师(恩娇管诗人叫爷爷,管弟子叫老师)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有一种疏离感,他们互相深爱着对方,我并没有插足的地方。小说里面多次提及恩娇是一个敏感的孩子,我觉得她的直觉是对的。诗人对恩娇的感情,多半是对以往青葱岁月的追忆。20几岁参加革命,30几岁在监狱里面度过十年,40岁出狱之后便开始了半隐居的生活,期间担任过几次大学讲师,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孤单一人,所以才会把自己的笔名起为寂寥。他对女人的认识,只有三个,第一个是少年时期穿白色学生装的邻居少女,在他遭到暴打的时候是她救下了自己。诗人对这个女生有着说不出的幻想和感激;第二个是在首尔生活的时候朋友的妹妹,有着长长的头发和胖乎乎的脸庞,每时每刻都在思恋海边故乡的姑娘,诗人和她有一个孩子,对这个女人是一生的愧疚;第三个就是在50最左右会和他定期发生性关系的女诗人,没有任何感情只有生理上的宣泄。诗人说他一生都没有爱人没有孩子没有家庭的感觉,但是恩娇的到来让他想起白色学生装的少女,恩娇喜欢唱的歌让他想起过去自己曾经和跟恩乔一样喜欢大海的女生度过的时光,恩娇甚至能够让他无法无法勃起的哔哔**重新勃起。电影里面诗人想象和恩娇的嬉戏和做爱的画面都是以他年轻时候的形象出现了,所以我觉得诗人一方面是在因为恩娇记起了自己往日的岁月,又因为自己现在太老而产生了一种自卑的不甘的心。
  
  但是恩乔和徐智友之间的感情,让他觉得自己心中的女神和幻想被玷污了,而且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天天跟在他身后学习文学,但是永远都进不了门的“笨蛋”徐智友。诗人觉得徐智友如果离开自己的话什么都不是,但是什么都不是的他却能够占有恩娇,这就是对他巨大的打击和讽刺。电影里徐智友是在看到《恩娇》的手稿之后才确认了老师对恩娇的感情,他惶恐、嫉妒、又觉得可笑,最后把这边小说拿去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当诗人看到这个作品时,徐智友辩解“我只是觉得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感情不给大众看,我实在觉得很伤心”但是面对老师的质问,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反正老师也没有办法发表这个作品,在大家的眼睛里面,老师的这种感情甚至连感情都称不上,而是肮脏的丑闻。”他最依靠的弟子在肆意践踏自己的感情,就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背叛我,只有你应该理解我,诗人的想法是这样,但是唯一能够理解他的人最先也最彻底得背叛了他,羞辱他,这句话无疑对诗人是致命的。而最后一夜,诗人亲眼目睹了徐智友和恩娇在自己书房里面做爱之后则是为三个人之间的悲剧点燃了导火索,其实这一段拍的和之前诗人想象和恩娇做爱的场面比一点都不唯美,甚至让人感觉到恶心。这一点我可以理解,是以诗人的眼光来看这这两人的行为确实是让人恶心的。可是诗人为了看清楚他们在干什么搬来梯子的时候剧院里面甚至笑场了,大家估计那一瞬间都出戏了。然后恩娇说了一句话:老师,你知道为什么我是高中生,但是却能和男生睡觉呢?之后那句话我们又笑场了,因为孤独。。。。这一段处理的真是让我摸不着头脑。 不过这一段的配乐却很出彩,像诗人受到莫大刺激的心跳,也像徐智友渐渐迈向死亡的催命符。
  
  
小说里面徐智友的年纪是40左右,但是电影里面徐智友的扮演者也就是20岁后半至30左右的年近,首先因为年纪年轻,所以一开始我觉得恩娇和徐智友在一起的时候还蛮般配的。又出戏了。但是在小说里面,徐智友是一个离过婚的将近40岁的大叔,他比老师更早认识恩娇,和恩娇在一开始是援助交际的关系。他对恩娇一开始并没有爱情,只是给她零用钱,带她去吃好吃的,援助交际还是恩娇自己先说出来的。恩娇也没有觉得这点有什么不对(其实我对恩娇这个角色也充满了不理解,不知道这个孩子到底心理在想什么,估计要重新看一遍小说)。之后恩娇来到老师家里打扫卫生之后他开始发现老师看恩娇的眼神出现了莫名的欲望。他对这种欲望又不安又不耻。七旬的老人对花季少女的爱情在他的眼里就是肮脏的不伦之恋,何况这个人是自己的老师,是自己这一生最感激和崇拜的人,他怕这样的感情暴露在世人的面前,老师的形象轰然倒塌,他要保护老师远离恩娇。另一方面,单单是理解一首诗就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对文学可以说是毫无天赋的他拜在伟大的诗人门下,不仅是没有任何出彩的作品,在自己的恩师眼里看来,他根本就是一个连诗都理解不了的门外汉。自己多年以来的努力丝毫没有收获,而老师用他的名义发表的小说却将他推上了畅销书作家的高座,以李寂寥的分身活在大众的面前让他如履薄冰,感谢老师又有着深深的自卑和痛苦。这样的老师喜欢上恩娇却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心意,在徐智友的心里产生了“终于有一件事情是你干不了而我能做的事了”的快感。但是渐渐地他发现了自己仿佛爱上了恩娇,但是恩娇比起自己好像更喜欢自己的老师,再加上自从小说出版之后一直没有像样的后续作品,种种挫败感和不安让他渐渐迷失了方向,要守住恩娇,他指使了小混混扮成恩娇的男朋友去骂自己的老师;要守住自己畅销作家的地位,他偷了老师的作品投稿。他以为他的一切都处理完美,却没有想到,老师先是知道了自己和小混混的关系,之后因为出版商寄过来的书刊,有被老师发现自己在偷他的作品。小混混事情是他第一次践踏老师心中如处女般纯洁的对恩娇的感情,偷盗作品并且加以删改则是第二次亵渎了老师的处女(诗人在小说中称自己没有发表的作品成为处女,是自己的分身,是在他死后能够重新让自己复活的寄托自己灵魂的东西)。徐智友的自卑和欲望让他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但是他始终尊敬和爱着自己的老师,当发现小混混用十分严重的话辱骂自己老师的时候他对混混大打出手,他希望老师在一夜之间能够老年痴呆或者丧失记忆,这样他就可以偷拿作品的事情就永远不会被揭穿,又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简直是大逆不道。徐智友在徐智友自己和李寂寥的分身之间纠缠,又因为恩娇让他和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最终死在了自己老师的手上,当他知道老师在车上动手脚想害死他的时候,他流泪的说:这是我最爱的人给我的车.他这么会想害我。”徐智友真的是一个可恨又可悲的角色。
  
  电影里面徐智友第一次看见韩恩娇便是在老师家的院子里面。在诗人眼里面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少女在他的眼里就是一个随便闯入别人家的淘气小孩。之后再老师家做打扫的恩娇得到老师的关心之后他变得敏感和无助起来,仿佛是被人抢走爱的小孩子。他害怕老师对恩乔的爱会让老师晚节不保的情节电影里面还有。但是对恩乔的感情却来得非常忽然,现在我有点不记得电影的情节,只是有一个两个人在打扫的时候打闹,之后就是莫名其妙在车上接吻最后就是床戏了。唯一说得通的就是恩娇误以为发表的作品恩娇是徐智友的作品,感谢徐智友把自己写得这么美,所以就把自己献给他了。电影里面对他和老师之间关系的描写太少了,就直接让电影的内容变得空洞了很多。徐智友的扮演者金武烈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控制的还挺不错的,只是人物的情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一段流着泪要去找老师理论却死于交通事故,他和车的坠落正是他人生的坠落,当时我还觉得他死的好,可是看完小说之后我对这个人物充满了无限的同情。
  
  至于恩娇,电影里面虽然有大段恩娇的画面和台词,但是小说里面恩乔都是出现在诗人和弟子的日记中。恩乔的心理没有直接的描写,只是通过之后和律师的对话之中透露了她眼中三个人的关系。小说里面最后的结局是成为大学生的恩娇终于知道小说恩娇是诗人的作品,她带了一束花去看作家,躺在作家的身边说“我知道恩娇是爷爷写的,因为有些事情,当时的湿度,空气,情感,别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更别说是那个连镜子的意义都体会不到的徐志友(之前徐智友把恩娇妈妈送恩娇的镜子弄掉了,说要给她重新买一个一样的,恩娇说这个是妈妈第一次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怎么可能买到一模一样的,最后还是诗人爬到山崖下面去把镜子捡了回来)但是我却以为是那个工大的坏蛋写的。“骂了已经死掉的徐智友。而在小说里,恩娇烧掉了徐智友和李寂寥的笔记,让三个人的情感纠葛,诗人和弟子的过失全部毁掉,她既喜欢爷爷也喜欢老师,因为自己而加速悲剧的两个人在死后的名誉也要自己来保护。我很喜欢这个结局,并表示对电影的结局非常不理解。
  
  想要还原小说里面大段大段的心理独白和情感的流动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电影里面虽然讲镜头集中在了3个人的身上,却没有很好表达三个人的关系。将徐智友偷的小说改成《恩娇》,虽然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却把电影的主线完完全全固定在了恩娇身上。但是小说中,虽然对恩娇的描写很多,但是恩娇绝对不是主人公,恩娇像一个放大镜,放大了诗人和弟子之间的矛盾,也一条导火索,最终导致了两个人的毁灭。诗人一次次原谅弟子的冒犯和侵略,心理的愤怒和憎恨却在发酵;弟子在犯错之后一直悔不当初但是却在拒绝不了欲望的诱惑,反而越陷越深;诗人在弟子死后并没有丝毫的快感,并且没有再和恩娇见过面,拒绝一切治疗,喝酒来加速自己的死亡,只是在最后一刻,死在了恩娇送给自己的玩偶的身边。在电影和小说中都出现了这句台词,诗人说,你们的年轻不是你们努力的奖励,我们的衰老也不是我们犯错的惩罚。所以诗人不甘心,他对年轻充满了欲望,弟子也不甘心,他对成功充满了欲望。只是他们的欲望里面正好都加入了恩娇而已。
  
  个人感觉电影有点美化了诗人,看电影的时候只觉得诗人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喜欢恩娇却没有办法表白,被衰老侵蚀、被感情折磨、被弟子背叛、最后还不知道其实弟子不是自己亲手杀死的,一个人在像坟墓一样的房子里面受着内心的谴责。但是看了小说里面诗人对自己的心理描写,才觉得其实诗人也自私、偏激、自负外加自卑。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偏见,我在电影里面丝毫体会不到诗人的复杂。
  
  还有一个例子,诗人过生日的时候,恩娇来找他,送给他的礼物袋子上面是CK,坐我旁边的女生悄悄对女伴说:不会是内裤吧。然后两个人吃吃笑起来。我听见之后也对我的朋友说,旁边女生说礼物是内裤,然后我们倆也吃吃笑了起来。之后弟子来给教授祝贺生日快乐,说了一句,老师有糖尿病,吃不了甜食,然后我们又笑了,我们以为是导演设计的小桥段,但是看了小说之后我才发现这两个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恩娇带来的生日礼物是内裤,并且说现在的年轻人都穿这种款式,一定很适合爷爷,完全是说到了诗人的心坎儿里;反之,弟子来带的是啤酒和蛋糕,啤酒是诗人和弟子从前去欧洲旅游的时候诗人最爱喝的,回国之后就买不到了,诗人也知道弟子是费力给自己找到了这个酒,但是转念,诗人又开始嘲笑弟子的无知,自己的病既吃不了蛋糕也喝不了酒,弟子的行动简直就是让自己早点去死。诗人这个时候的心理接近于草木皆兵了,任何徐智友的行动在他看来都是要抢他的恩娇,他的作品,他的一生。
  
  还有就是诗人的车,korando越野车,在世人看来,这辆车是他的另一个分身,是他不羁的象征,也是和恩娇、诗一样珍贵的自己的宝物。最后用这辆车来害死弟子的时候他也写到,在徐智友最后的一程,有我的老毛驴(诗人对车的爱称)陪他,就当是我的补偿。但是电影里面虽然给了korando很多特写,但是远不如徐智友换车之后宝马标示一闪而过的镜头惹人注意。这样导演其实忽视,或者是没有很好向观众传递了各个人物,各个细节,使电影有点浮于表面或者脱离原著的感觉。但是对景物的拍摄却很好地表达了感情,特别是房子,从一开始郁郁葱葱、充满活力的竹子、通透明亮的空间,到中间给恩娇提供暂时避风港的温暖的小屋,雨后天晴叶子上透明的露珠,到最后失去人气、变成死气沉沉的坟墓。
  
  至于演员。金高恩的形象很符合恩娇,基本上表演的无功无过,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这样子的女孩子。朴海日虽然每天说要话6个小时的装,但是怎么看也不像70岁的老人。不知道为什么要用一个30岁的演员来演一个这样的角色,在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这个老头老一下年轻一下的感觉,因为有的动作语气还是不够老。金武烈的话如果剧本能够更加充实的话一定能够表演的更好。 看完电影之后我写的简评是顺应自然珍惜光阴,但是看完小说之后我只能感叹欲望的可怕。
  
  
  
  后记:釜山电影节的时候我又去看了一遍这部电影。在看过电影和小说之后重新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第一次看电影的不解,看完小说之后的遗憾仿佛都不见了。就像导演说的,小说就像是海洋,电影像个小岛,电影所表达的是我对原著的理解,和小说比起来肯定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
  恩娇的扮演者其实在大众面前还比较拘谨,她说其实在刚刚开始拍摄的时候自己很怕摄像机,但是导演告诉她,没有关系,你只管演自己的,摄像机会在后面慢慢跟着你。而且她说其他的前辈都很照顾她。我觉得当时片场的气氛一定是安静又认真的。导演的样子看起来也很斯文和细腻,我相信他并不是胡乱拍的电影,而是认真体会、和原著作家以及演员充分沟通之后拍摄出来的。即使这部电影对原著的解读并不是很完美,但是我举得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
  小说和电影各有不同的精彩。重新看完电影之后才切身体会到这一点。还有亲眼看到恩娇的扮演者,真的很清纯很美丽呢
  
  
  
  
  写的很不错
那个,跪求我妻子的一切的观看地址丫。。。
  我妻子的一切韩国才刚刚上映几天,估计现在应该是看不到吧
  好吧 不过还是谢谢了。。。
  小说今天刚读完 给了5星
  最期待捉奸侦探 不知何时能看到
  小说很精彩吧。我看的原版的,有的地方还不是看的很懂。
  请问你一下,那个小说里面是说诗人自己挖了一个洞穴,然后最后死在那里面吗?
  是吧 那个律师写的笔记里提到了 诗人死在自己挖的洞穴里
  其實我挺看不懂恩嬌這個女生的。
  看你这么一写, 我要去看, 原著了。
  求原版啊~~
  我是在韩国书店买的 我觉得中文版翻译不太好
  是吗,我看了豆瓣上前面一点点试读,就觉得语句写的还蛮长的,不过还是挺想看的。毕竟不是母语,看原版的还是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呵呵 我中文韩文都可以 就选原文版了
  韩国书做得也精美
  你连电影都没有看懂,这篇评论也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只是把电影跟小说的内容大概复述了一遍,感知力太差
  我没看过小说,只看了电影
  赞同你说诗人对女孩的感觉,像爱情,因为他一生没有过,而现在垂垂老矣了,这个女孩是青春,是激情,让他觉得年轻!
  女孩不爱老师,和他上床一是因为孤独,她的母亲可能曾经很爱她可是现在不是了,她有家,却是自己一个人,二是她看到了老师出版的书,书中的银娇好美,她感动了(可是书不是老师写的,她一开始误会了)
  结局,银娇知道了书其实是诗人写的,她感谢他
  老师是不了解银娇的,诗人更为纤细,在与女孩相处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她的美,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
  然后恩娇说了一句话:老师,你知道为什么我是高中生,但是却能和男生睡觉呢?之后那句话我们又笑场了,因为孤独。。。。这一段处理的真是让我摸不着头脑————————
  你的这句话可能因为你一开始就认为他们之间有爱,所以没看懂……其实银娇不爱他,和他一起也是书出版之后……
  @寻我心
  女孩不爱老师,和他上床一是因为孤独,她的母亲可能曾经很爱她可是现在不是了,她有家,却是自己一个人,二是她看到了老师出版的书,书中的银娇好美,她感动了。
  
  我在看完电影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因为电影里面恩娇说过:谢谢你帮我写得这么美。“
  但是为什么我是高中生却知道和男人睡觉。这句话我为什么觉得莫名其妙。是因为之前在车里徐志友吻恩娇的时候,恩娇问:您喜欢我吗?是喜欢我才吻我的吗?徐志友说了一样的话。
  而且在最后一幕恩娇和徐志友做爱之前,恩娇对诗人说过:爷爷的心,我想我是知道的。然后吻了一下他的额头就离开了。离开了之后马上又和徐志友见面。
  所以看到最后他们两个做爱的场面,当时整个剧场都?,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小说里面对这种矛盾和纠葛就表达更加清楚。
  我只是觉得这一点电影比较遗憾而已。
  电影里提到过“孤独”很多次
  越回味,越会感觉到她不爱老师,她做爱说的话让人唏嘘,毕竟是出自一个17、8岁孩子的口……一般人都会觉得女孩是喜欢才会上床吧,连老师后来自己都以为是的,但是女孩隐约觉得其实自己并不喜欢老师,后来也愈发证实自己的感觉。
  原来电影和小说之间差别那么大. 我没看过小说,单纯看电影觉得有些地方比较突兀,比如弟子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处理得有些莫名其妙.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脑补了一下,就觉得一切比较合理了.
  
  在电影中,我感觉诗人和恩娇成为了主线,而弟子的戏份只是点缀,而且刻画的有些苍白. 导演并没有做好铺垫去说明弟子和老师的感情深厚,反倒是觉得诗人本来就是很讨厌这个弟子的. 而且弟子对老师的情感也没有很好地叙述出来,感觉一切来得莫名其妙,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弟子是好Gay友喜欢老师却又说不出口, 恩娇出现后得到了诗人的欢心就让他更加嫉妒和愤恨. 感觉他和恩娇应该是敌对的,但后来反而他们俩搞到了一起觉得不可思议. 看完这篇影评之后才发现原来电影中缺失了很多内在的东西,把整个导向都改变了.
  
   在电影中,个人认为恩娇应该是喜欢诗人而非弟子的.但在面对诗人抱住自己之后还是让自己离去的时候,她发现她和诗人是无法在一起的,所以在当恩娇折返回屋子的时候,她首先是想去诗人的房间,但最终却去了书房和弟子做爱. 所以这也就很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恩娇和弟子做爱时说的那句话:是因为寂寞. 她喜欢诗人也知道诗人喜欢自己,但双方都没办法迈出那一步,那种压抑的情感,需要用肉体的欢愉去宣泄.
  
  个人认为电影所表达的和小说想表达的已经不是一样的东西了. 就入影评中所说的& 看完电影之后我写的简评是顺应自然珍惜光阴,但是看完小说之后我只能感叹欲望的可怕。 & 这已经是两样东西了
  
  BTW,演技来说,感觉恩娇演技最好,诗人演技实在一般,有些刻板,最重要是,妆化得太差,根本就不像是70岁,我以为是50多左右. 而且有一幕恩娇钻进了诗人的被窝,诗人听到弟子来了的时候,从床蹦下来跑回到书房那一幕,那速度跟刘翔有一拼. 至于弟子的演技,感觉还可以,就是导演给的戏份少,所以让人感觉弟子的心态有点莫名其妙.
  为什么让年轻的朴海日来演呢,因为年纪差异太大的话社会舆论一定不会放过这部片子,既不可能通过审查,而且大众看到的第一眼就会生理性排斥嘛~
  想象下,如果这个角色是李顺才来演,额滴神啊~ 光一个老年演员本身也不可能承受这个角色带来的压力,他自己,他的子女甚至孙子大概都会崩溃吧,尽管艺术是可以一直挂在嘴边的,但是现实终究是现实嘛~
  俺还以为应该会有7分以上呢,唉。。。怎么看都起码比熔炉拍的好啊~
  我觉得写得挺好的。会因为喜欢一个作品而仔细地去探究它本身的小说,然后仔细斟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所以,楼主。很不错哦!
  @ 锦沅
  谢谢~~虽然想的不一定都对,但是这就是我自己的想法^^
  果然书和电影还是有差距的
  恩娇对于诗人来说就是美丽纯洁的代表 是逝去的青春
  金高恩在电影中有一段擦窗户的画面太美好了
  穿着白衣踮着脚 要融化一样
  但我觉得这个角色在电影里面有点莫名
  无知敏感寂寞 但她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和别人上床也不知意义何在只说是寂寞
  
  倒是徒弟这个角色我有点感慨
  想拥有一颗诗人的心不是仅靠努力就行的 感性这种东西是天生的 学不来
  就像是演员一样 好的演员天生就拥有不同一般的领悟力
  他的悲剧在于喜欢花不会种 却硬要去学 结果花总不开
  工科生的他向往诗的世界 不属于他却要硬闯
  所以 悲剧的开始总是因为得不到的东西却强求
  
  中文版竟然翻译成这样的名字-_-||
  因为孤独.........
  书评写得真好
  人总是在走过之后才想起身后风景的美好。每个年纪都有他的精彩,但是很多人多年以后才懂得珍惜,因此悔恨,嫉妒,自卑,陷入欲望无法自拔。
  我比较笨拉,谁来回答我电影里那个恩娇最后突然跑到图书馆去翻书,然后她看到了什么,最后跑到老人的家里去说她知道是他写的了,那一段没明白拉。
  @狮子小姐
  我看了好几个月了,有点想不起来了,但是那个时候恩娇去诗人家找他,对他了一堆话,大概意思就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那些微妙的感情,还有细腻的描写,根本不会是一个没有经历过的第三者能够写出来的。更何况是木讷的徐志友。那个时候恩娇没有说老师,说了那个工科大的家伙,就是觉得只有诗人那种敏感和细腻,才能扑捉到所有的美好。
  
  恩娇最后和老师的那段感觉莫名其妙,唯一的解释就是她误会了《恩娇》是老师的作品。有一段她在图书馆看书的场景,那段应该能找到答案,可惜没有字幕,也看不懂书上的韩文。
  李寂寥真的爱恩娇吗?有人说他是把她当作“女神”。“女神”的意思难道不是神圣不可侵犯,连心存邪念都有罪恶感吗?心中真有一个女神的人一定懂。而李寂寥的大作里,开篇就是“恩娇,我的处女”,是的,他想到恩娇,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她那纯洁的没有人碰触过的身体,还有别的吗?从第一次见到,就盯着她的腿,脚,脖子猛看,她干活的时候,他在一旁窥视她无意中露出的腰。她换衣服的时候,他一脸纠结的站在门外,大家都心知肚明此时他想的绝对不是怎么帮她逃脱家暴的迫害……
  
  他有保护过她吗?我看连保护的念头都没有过。她被重男轻女的妈妈虐待,不知道也罢了,人家都被打得从家里跑出来投奔你了,那么柔弱而无助,你不觉得你可以为她做点什么吗?比如以名人的身份找她妈妈谈谈,或许会起点作用,不管怎样,真爱她就会不忍心看她受苦吧。但李寂寥无动于衷,什么也没做。他是否盘算着要是恩娇每天晚上都被打出家门,跑来投奔他才好?她就要考大学了,他有操心过她的前途吗?也许帮她补习一下国文?当然,这样就变成家庭情景剧了,这电影讲的是“情欲”, 不需要无关主题的情节。咦?“情欲”?难道不是讲老人和少女之间纯洁的“爱情”吗?导演瞬间凌乱了,嗯,我只是想拍处女是多么的诱人,连七十岁老人都无法抗拒,但是那样又有点猥琐,不能那么露骨,得包装一下。于是导演安排老头替恩娇捡了个镜子,恩娇感激涕零抱着老头大哭,这就是老头为恩娇做过的唯一一件事,于是就表现出老头对她的爱,她也就此爱上了老头?拜托,还能再假再浅薄些吗?
  对呀,你看小说的话就能看到作家对自己的质疑,内心的挣扎和纠结,对恩娇的迷恋和对自己的不齿。这才是一个人,特别是敏感的作家的真实心态,我也写了电影太美化作家对恩娇的爱了。这是我最最遗憾的地方。
  在网上都找不到完整版。
  被剪接的七拼八凑
  呃,这个影评看完了,不是一般的长
  每一次你仰起慌张的脸,
  看云起云落变迁   
  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
  等不到白首   
  还是走吧甩一甩头,
  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   
  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风里面   
  你还在怀念   
  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   
  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电影还没看完就迫不及待想看看影评了,呵呵。。写得不错,剖析得很详细哦,有所启发!
  我觉得电影的败笔就是恩娇和老师嘿咻的那段一整个破坏了之前的美感,也让人觉得恩娇性格转变太快,之前那么天真无邪后来又突然那么世故放浪
  同LS 也许原著小说里有更详细的变化过程 哎 我也想去买原著来看了
  说得小说很吸引人的样子
  @Why?EvenzZ
  当时看到那段顿时被刺激到了,完全不懂为什么要和徐志友那个。。。看了影评勉强懂了一点点。。不过还是觉得那段sex很毁!!
  同感!~~
  说得好。犀利。到位
  蛮不错的影评 期待
  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同一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只是大多人想的便被认为是主流,亦或是上位者决定吧。总有正确的,要多了解这个世界。
  你们的年轻不是你们努力的奖励,我们的衰老也不是我们犯错的惩罚。 人性最是难揣测!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因为你的影评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各人的心理,电影确实将诗人美化了,我真的觉得他好可怜,期待看一下小说
  写得好长,真有诚意
  超长的影评。
  电影和小说到底是有很大的不同。
  鲜嫩的肉体对不同年龄的男人来说都是无比的诱惑,那不是爱,只是诱惑和某种情感。
  原著小说叫什么名字怎么百度不到
原著小说叫什么名字怎么百度不到
原著小说叫什么名字怎么百度不到
  韩国的就是恩娇,或者翻译成银娇,不过中文翻译本好像叫什么 因为痛才是爱情吧什么的。。。
  楼楼辛苦了,写了长文,也让我明白了。电影对女主的刻画让人摸不着头脑,看着看着就觉得女主不单纯,有动机接近诗人...然后个中不明白。哪里有小说看呢?也想看小说。
韩国的就是恩娇,或者翻译成银娇,不过中文翻译本好像叫什么 因为痛才是爱情吧什么的。。。
韩国的就是恩娇,或者翻译成银娇,不过中文翻译本好像叫什么 因为痛才是爱情吧什么的。。。
  恩谢谢
  小说原著叫什么名字?谢谢
朴海日 / 金武烈 / 金高恩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千骨小说结局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