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新即位阅读中,唐太宗和魏征分别是一唐太宗是个什么样的人人

当前位置: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2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2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2分)(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2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2)政府宣传推广并提供技术支持(3)增长;实行新经济政策(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中国古代著名帝王——唐太宗的知识,通过材料,我们可以判断出唐太宗对于君民关系的认识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有: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2)本题考查的是宋朝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知识,通过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予以推广”,我们可以判断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政府宣传推广并提供技术支持。(3)本题考查的是苏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知识,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增长;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时期农村改革的知识,通过对材料中的关键句:“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采取的措施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主要考查你对&&贞观之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贞观之治: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比较汉武帝大一统政策和唐太宗统治政策:&“贞观之治”产生的历史原因:1、隋唐更替的期间的战争破坏了生产,人民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人少地多,人心思安,渴望恢复生产和安定生活,这事贞观之治产生的重要原因。2、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唐太宗的政策:1、政治上:(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2、经济上:(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贞观新政:如何看待封建的“盛世”1.封建的“盛世”的局面出现时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功劳。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都是当时人们过于夸大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功劳,当然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2.无论哪一朝代的封建“盛世”,都需要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类似的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可见“盛世”的局面来之不易。3.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所谓的“兴盛”都是相对于严重的混乱而言的。因此,在“盛世”时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有所缓和,并未完全消除。4.封建“盛世”的局面都不可能持续长久,主要是由于统治者凭借“盛世”的积累下大肆挥霍,大兴土木,奢侈腐败,从而消耗了国力,导致混乱最终使国家衰败。一个王朝的由盛转衰的原因,发人深醒。
发现相似题
与““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311175759562788815190337170719(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多方建树,形成天下大一统的局面,巩固并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2)重视人才,任用有才干的人。(3)德才兼备。今天,我们也应注意从德、才两个方面选拔人才、重用人才。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近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第一个近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近代化的方向前进。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精神、制度、器物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怎样率先敲开了通向近代世界的大门的?(3分)(2)中国的近代化最先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分)(3) 造成中国近代化在急促而又悲壮中纷纷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5)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自强、变法和革命的相继失败使得重任最终落在了谁的肩上?(1分)&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21& 中共一大1945& 中共七大1956& 中共八大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 中共十二大1987& 中共十三大1992& 中共十四大1997& 中共十五大2002& 中共十六大2007& 中共十七大(1)简要说出中共一大召开最重要的历史意义。(答出一条即可1分)(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政党。请你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的有关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2分)(3)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外,中共历史上还有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会议,请问是哪次会议?(1分)(4)从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共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你有何感想?(2分)&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近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第一个近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近代化的方向前进。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精神、制度、器物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怎样率先敲开了通向近代世界的大门的?(3分)(2)中国的近代化最先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分)(3) 造成中国近代化在急促而又悲壮中纷纷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5)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自强、变法和革命的相继失败使得重任最终落在了谁的肩上?(1分)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等,以此为源头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材料二&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 “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2分)(2)材料二提供的资料说明不同文明的交往方式有哪些?(2分)(3)试举出第一问所答的两类文明代表性成就各一例?(2分)唐太宗时除了魏征著名的谏臣有哪些?请讲出一个他们直言进谏的小故事
唐太宗时除了魏征著名的谏臣有哪些?请讲出一个他们直言进谏的小故事
故事要简单点
芦笛捷报还,天子威德传,鹏有乾坤志,留名丹史间。
邮箱: 链接:http://user./
十大谏臣:唐代魏征、王珪、孙伏伽、戴胄、褚遂良、唐代阳城、宋代田锡、明代杨继盛、正德许天锡“尸谏”、嘉靖海瑞“备棺而谏”、
希望对你有帮助
魏征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谏臣当然压轴啦。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今河北晋州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 (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二)&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三)&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四)&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其他回答 (7)
谏臣  (jiàn chén)  1.直言规劝之臣  2.掌谏诤的官员。  所谓谏臣一般都是忠君报国,刚正不阿之士。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明朝之杨继盛等。
房玄龄谏止唐太宗伐高丽书&&&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若必欲绝其种类,恐兽穷则搏. ----&旧唐书.房玄龄传& 这是房谏止唐太宗伐高丽书中的一段话. 房总理是这样说的:这个高丽国啊,是住在边远的贱人哦,不能对他们太好了,也不能骂他们不按礼节办事情,从来我们都是看鱼啊,鳖啊,等畜生一样养着就行了,要看大局哦,要是非要杀光他们弄得绝了种,恐怕他们会象野兽一样没有活路了和我们拼杀....
我又没问谏臣是什么 请看好题
“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和补充的
只能魏征是直谏,如果每个大臣都那样,估计没人想当那个皇帝了
戴胄 这是他的故事
贞观元年,戴胄任大理寺少卿。当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经被传召,没有解除佩刀进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守门校尉没有察觉,其罪应当处死;长孙无忌误将佩刀带进去,责罚二十斤铜。皇上同意了。戴胄反驳说:“校尉没有察觉和无忌带刀进入,都是失误啊。臣子对于君王,不能够以失误为借口,法律上说:‘供奉君王汤药、饮食、舟船,有所失误没有按照法令的人,都处死刑。’陛下如果考虑到长孙无忌过去的功劳,(不加治罪,)那就不是司法部门该管的事了;如果按照法律处理,罚铜并不恰当。”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人的法律啊,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就要屈法顺情从轻处理他呢”责令重新定议。德彝仍然执行原来的判决,太宗将要同意这个判决。戴胄又说:“校尉是因为无忌的失误才获罪的,按照法律,他的罪过应当比无忌要轻。若论失误,他们的情形是一样的,可是一生一死,轻重悬殊。我冒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请求。”太宗赞许他,终于免除校尉死刑。
除了魏徵.應該就是房玄齡了 !
(一)张玄素:谏止修洛阳宫
贞观四年,太宗下令修复洛阳宫的乾元殿以备狩猎,张玄素说这样太浪费,国内经济还没有恢复,如果太宗这么做了,他连隋炀帝都不如。太宗一听,自己连隋炀帝都不如,大怒。此时张玄素冒死说道:“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终于被他这种“以卑干尊”的精神感动下令停止。事后魏征感叹:张公遂有回天之力。
(二)柳范:免吴王之官
太宗之子吴王李恪喜欢打猎,在安州任都督破坏狩猎无度严重损害当地老百姓的利益。柳范弹劾吴王,吴王被免官。事后,太宗说,你看我儿犯错却不能框正,该死。柳范说:房玄龄不能制止陛下您无度的狩猎是否也该死。太宗怒,问道,你为何损我。柳范答道:“陛下圣明,臣不敢不尽愚直。”
(三)王珪
贞观初,太宗邀王珪一起喝酒,有一美人在一旁伺候,太宗指着她说到:“此人乃庐江王李媛之妾,李媛谋反被杀后,此人便来到宫中,庐江王为非,不讲道义,谋杀此人之夫,而将其占为己有 暴虐之至。”王珪听到,起身说道:“陛下既以庐江王为非,为何将其带入宫中,这难道不是明知不对却还要做吗?”太宗知错将其送回家中。
(四)魏征
贞观初年,太宗要往泰山封禅。魏征劝道:封禅耗资巨大,天下未稳,人民未能休养生息,这样做必定步隋朝后尘。太宗时刻记住隋亡教训,一听魏征说道隋亡的事,就将此事作罢。
有些大臣想要征未成年的士兵,唐太宗同意了,魏征在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反驳唐太宗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魏征和唐太宗之间有什么故事?_百度知道
魏征和唐太宗之间有什么故事?
提问者采纳
一声不吭,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太宗怕魏征提意见:“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多次拂太宗之意,不但没责怪魏征!”  又有一天,回避不及,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魏征没?”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就自取灭亡了。唐初政治家,到后来糊里糊涂,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一)  玄武门之变后,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舜好。巨鹿(今属河北)人:“你这是干什么;用历史作镜子,唐太宗问魏征说,参预朝政,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  公元643年!”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总有一天,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为太子洗马,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封郑国公、舜和秦二世。”  (三)  一天,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降唐,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向太宗下拜,桀。”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退朝以后,偏听则暗’)、纣不好。因此,就明智。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很有胆识,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他流着眼泪说,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想要发作、隋炀帝等例子,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后任秘书监,就不用再提了,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秦王听了,名叫魏征。太宗不敢拿出鹞子:“还不是那个魏征!”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回到自己的内室:“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魏征一死?”  魏征接口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曾出家为道人,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  魏征见了秦王。要不然。”  “人以铜为镜,干的是桀纣的事,也懂得尧。少孤贫,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你说得多好啊。隋末参加瓦岗军?”  长孙皇后说,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  (四)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学问渊博:“我看隋炀帝这个人?”  魏征说!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  唐太宗说。”  秦王听了:“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赏玩得高兴时!”  长孙皇后听了,有的人昏庸,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气冲冲地说。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梁武帝,魏征到了长安,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魏征进来了。”他还举了历史上尧  关于魏徵的几个小故事  魏徵;  以古为镜,那末下情就能上达,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说,现在魏征这样正直,可以知得失;  以人为镜:魏徵敢于直谏,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反而和颜悦色地说,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只好勉强忍住,可以知兴替,秦王板起脸问他说,字玄成,任谏议大夫。太宗即位后,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正说明陛下的英明。”  (二)  有一次,可以正衣冠。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拖延时间,说的是尧舜的话;用人作镜子,李密败:“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唐太宗很难过;只听单方面的话。归唐后跟随李建成,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所言多被采纳,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问他说,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朕亡一镜矣,东宫有个官员,跟左右大臣说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魏征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太宗 魏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