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计算机经历了几个阶段那几个阶段

中国评弹网
评弹资料库
 ■  ■  ■
评 弹 俱 乐 部
友 情 连 接
          
         
       主办单位:常熟市评弹团
常熟市曲艺家协会
       主  编:陆建华
       责任编辑:陶春敏
助编:蒋丽
       电  话:2
       邮  箱:
       编辑部地址:常熟市方塔商园二区8号楼
       邮  编:215500
常熟市曲艺家协会召开2013年会
增补金悠清、刘雪平为理事
表彰卜祥斌、蒋丽、嵇宏才、周云娟等先进个人
  2月22日上午,常熟市曲艺家协会2013年度年会在市文化馆多功能厅召开,市文联副主席苏映红、市文联创研室主任金悠清及全体曲协会员参加会议。年会由常务副主席李建国主持,副主席兼秘书长陶春敏从协会建设、文艺创作、活动开展和优秀成果等方面对2013年常熟曲协的主要工作和成绩进行总结汇报。市文联副主席、曲协主席陆建华部署下阶段工作,指出继续加强常规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服务和继续加强队伍建设等工作重点。
  根据工作需要,会上还增补金悠清、刘雪平为曲艺家协会理事。金悠清、刘雪平是曲协的骨干会员,热爱苏州评弹等曲艺艺术,长期致力于曲艺的演出、创作和交流、宣传。两位新理事的加盟,使曲协理事会的力量得到加强充实,对曲协工作也会产生有益的促进和推动。
  金悠清代表文联宣读表彰决定,常熟市曲艺家协会获得2013年市文联系统先进集体、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卜祥斌、蒋丽、嵇宏才、周云娟四人获市文联系统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苏映红、金悠清、陆建华等领导为获奖的先进个人颁奖。最后,市文联副主席苏映红发表讲话,肯定曲协工作站位高、思路明、效果好,对新一年的曲艺工作提出殷切希望。(常曲)
虞山书场被评为苏州市优秀书场
  本刊讯 一年一度的苏州市书场评比近日揭晓,我市虞山书场榜上有名,被评为优秀书场。据悉,这个活动由苏州市文广新局演艺行业联合会组织评比,2013年度苏州全市长篇演出300场以上的书场有四十多家,共评出优秀书场7家,先进书场18家,达标书场16家。
  虞山书场是常熟评弹艺术馆附设的书场,既是常熟市曲艺家协会的演出基地,也是常熟曲艺活动的重要阵地和展示窗口,曲协会员为书场的业务安排、服务管理做出重要贡献。书场环境优美,座位舒适,服务热情,全年演出长篇评弹近360场,不仅深受虞城曲艺爱好者的爱戴,也广为外地评弹听众所熟知,是闻名于江浙沪的“明星书场”,书场自2005年开办以来连续多年获得苏州市“优秀书场”称号。
  附:2013年度苏州市书场表彰名单
  一、优秀书场(7家)张家港市:长春园书场 常熟市:虞山书场 昆山市:玉峰书场 吴中区:东山文体教育中心书场 相城区:亚博家艺书场 市区:光裕书厅、梅竹书苑。
  二、先进书场(18家)张家港市:茗园书场、闸上书场、斜桥书场 太仓市:沙溪第一楼文化书场 昆山市:溪书场 吴江区:莺湖书场、绸乡书苑 吴中区:吴中书场、张桥书场、蠡墅书场 相城区:阳澄湖书场、黄埭书场、珍珠湖书场、翡翠家园书场、东方铁塔书场 园区:胜浦书场 高新区:东枫书场 市区:和平里书场。
  三、达标书场(16家)张家港市:鹿苑书场 昆山市:蓬朗书场 吴江区:汾湖书场、水榭书场 吴中区:木渎文体中心书场、木林书场、旺山书场、莫舍书场、龙翔书场 相城区:宏伟书场、迎湖书场、灵峰书场、荷缘书场、开心书场、春菊书场、金宏书场。
苏州评弹学校2014年招生启动
  本刊讯 苏州评弹学校2014年报经省文化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同意,省教育厅考试院批准,将招收评弹表演专业(五年制高职大专)50名学生,学业期满,经考试合格者分别颁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专)或苏州评弹学校的中专毕业文凭,毕业时学校择优推荐,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2014年招生对象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范围内,年龄在18周岁以下(日以后出生)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男女兼收)。报名时间:日至3月 28日;考试时间:专业考试 日、13日,专业合格者将参加由省文化厅组织的全省艺术类学校招生文化考试。录取工作由省考试院会同省文化厅共同负责,根据考生的专业、文化成绩,结合品德和体检情况,达到文化录取分数线者以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前三年学校提供专项经费进行培养。
  详情可询苏州评弹学校,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裕新路8号(松涛街南);邮编:215123;电话:4。
《徐惠新评弹作品选》出版发行
本月底在兰心举办“书似青山 灯如红豆”徐惠新作品专场
  本刊讯 著名弹词演员徐惠新著《徐惠新评弹作品选》,已于2013年11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徐惠新热爱评弹,从艺37年来,不仅孜孜以求说表演艺,还凭着对文学的痴迷,改编、创作了很多短篇和中篇。这本《徐惠新评弹作品选》,是他创作生涯中的精选,全书共十万字,沪上知名作家沈善增为之作序――《徐惠新的创作与曲艺的自觉自信》,徐惠新撰写后记《缘起“三枪”》。
  徐惠新,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副团长。早年师从著名弹词演员刘丽华,1979年考入上海评弹团,长期说唱现代长篇《秋海棠》,说、噱、弹、唱有个人风格,深受听众欢迎。曾拜著名评弹作家程志达为师,学习评弹创作,成功创作、改编、演出了一批短篇、中篇评弹。1999年起连获四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两度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徐惠新评弹作品选》在上海评弹团乡音书苑售票窗口有售,每本50元。
  据悉,上海评弹团将于3月30日下午,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书似青山,灯如红豆――徐惠新评弹创作作品专场》。专场节目包括:弹词开篇《ipad的烦恼》(姚连生中学女学生)、短篇评话《遗忘》(周强、张小平、徐惠新)、短篇弹词《初恋》(徐惠新、倪迎春)、短篇评话《了不起的人》(周强、张小平)、短篇弹词《啼血杜鹃》(徐惠新、周红),江肇j、朱琳担任主持。
      徐惠新赞 (李克为 作)
弹词六艺悉精纯,
灵慧全才有几人。
继往开来基自觉,
吴歌亮处满园春。
注:六艺指说、噱、弹、唱、演、写。
苏州团举办吴嘉雯卫毓秋专场
  2月28日下午,苏州市评弹团第20期双月专场--“优秀青年演员传承汇报演出?吴嘉雯、卫毓秋专场”,在光裕书厅隆重举行。专场由华一芳主持,节目有弹词开篇《黛玉悲秋》卫毓秋,弹词选回《周仁献嫂?夫妻定计》崔勇、吴嘉雯,短篇弹词《铡美》魏建安、卫毓秋,弹词选曲《长亭泣别》吴嘉雯,弹词选回《荆钗记?王十朋参相》庞志英、卫毓秋、吴嘉雯。
中国曲协副主席吴文科做客上师大“评弹与江南社会”讲座
  2月28日,上海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评弹研究室主办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之十九如期进行,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先生担纲主讲,报告题目为《曲艺(评弹)研究与学术意识》,唐力行教授主持讲座,彭本乐先生及该校评弹研究室全体师生聆听了报告。
  正如唐力行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的,“进行学术研究之前一定要‘正名’”,吴先生在报告的一开始就着重强调了曲艺的研究过程中的两个注意事项:首先,由于曲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它结合了文学、语言、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戏曲乃至武术等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元素,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必然会在客观上涉及相关学科及其方法的运用。吴先生认为,上师大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的系列研究就是结合了曲艺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学科方法的跨学科研究,值得钦佩和学习。其次,曲艺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意识和学术意识。比如在进行“评弹与江南社会”过程中,要厘清“评弹”―“苏州评弹”、“评话”―“苏州评话”、“弹词”―“苏州弹词”的内涵,这样才能写出规范的学术文章。
  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曲艺的概念、特征、种类与价值。在学术界已有对“曲艺”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吴先生提出了自己对“曲艺”的认识――即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吴先生指出,“口头语言”是艺术表现的材质,“说唱”是艺术表现的方式,“叙述”是艺术表现的手法,“表演”是其审美属性,“艺术”是其文化身份。基于此,曲艺具有形式构成的简便性、内容表达的通俗性、创作表演的多度性、欣赏接受的想象性等一般特征。以评弹为例,它就是一门以说表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表演艺术,其核心就是叙述故事。明确了曲艺概念和特征后,吴先生以审美的功能特点将曲艺分为“说书”、“唱曲”、“谐趣”三大类,评弹属于“说书”类。中国曲艺源远流长,吴先生认为,作为一门艺术,曲艺具有认识、教化、宣传等社会功用,如评弹的教化作用对陶冶苏州人的性情具有重要功用。除此而外,吴先生认为曲艺还是“文化之舟”“戏剧之母”“文学之父”。
  报告的第三部分,吴先生介绍了曲艺学的发展与学科地位。吴先生认为,中国曲艺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发生阶段,过去艺人们为了艺术传承与鉴赏的需要,制定了“艺诀艺谚”,如马如飞的“道训”等;其次是发端阶段,主要体现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将宋元话本纳入文学史的研究视野。第三是学科建立阶段,《中国曲艺志》的编纂开始了曲艺基础史论研究的系统性开展阶段。吴先生同时指出,曲艺学目前还存在着种种的困难,缺乏正常发育的生态环境,如本科教育的缺失、学术队伍难于孵化等原因使得学术成色大受影响。
  唐力行教授指出,吴先生的讲座高屋建瓴,对评弹研究室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表示在今后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对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统一的规范,并希望能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展开更多、更好的合作,共同推进评弹乃至整个曲艺事业的发展。报告结束后,吴先生与大家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互动。(赵倩/文)
上海评弹团精心策划连续推出乡音860周六演出季
迎春评弹演出季(1月至3月)
  1月4日  与春天有个约会?浅吟低唱 说探春
  开篇《柳梦梅拾画》姜啸博;选回《杨八姐游春?撞驾》郭玉麟、周慧、盛碧云;开篇《咏梅》蒋文;选回《春草闯堂登门》沈仁华、解燕、朱琳
  1月11日  上海往事?枪毙阎瑞生 第五集《莲英惊梦》
  讲述人:郭玉麟;第一回《逃离上海》姜啸博、解燕,第二回《测字托梦》郭玉麟、曹莉茵,第三回《悬赏缉凶》毛新琳、周慧
  1月18日  泉边行者?黄海华评弹传承专场(一)
  开篇《莺莺操琴》黄海华;选回《玉蜻蜓?贵升临终》黄海华、吴静慧;《祝贺开篇》陈锦燕〔启东籍〕、黄飞燕〔启东籍〕;选曲《白蛇?梦蛟哭塔》黄海华;选回《玉蜻蜓?骂庵邻》黄海华、王h、吴啸芸
  2月15日  与春天有个约会?品读西厢 辨思春
  开篇《西厢?请宴》陆嘉玮(指导老师:赵开生);选回《西厢?留张》安妙圆、王心怡(指导老师:沈伟辰、孙淑英);选曲《西厢?拷红》查兰兰、许芸芸;选回《西厢?下棋》高博文、周慧、吴啸
  2月22日  上海往事?枪毙阎瑞生 第六集《无处安身》
  讲述人:高博文;第一回《昆山初捕》高博文、解燕;第二回《逃往佘山》高博文、吴静慧;第三回《乔装回沪》姜啸博、陆锦花
  3月1日  泉边行者?黄海华评弹传承专场(二)
  开篇《送兄》黄海华;选回《白蛇?弥月》黄海华、吴静慧;《祝贺开篇》李佳娥〔启东籍〕、陆锦花〔启东籍〕;选曲《离恨天》黄海华;选回《白蛇?盗仙草》黄海华、郭玉麟
  3月8日  与春天有个约会?梨花一枝 话惜春
  开篇《剑阁闻铃》侯骁晟;选回《长生殿?絮阁争宠》高博文、陆锦花;选回《长生殿?咸阳献饭》姜啸博、解燕;开篇《宫怨》毛新琳;选回《杨贵妃?马嵬坡》陆嘉玮、周彬、解燕
  3月15日  上海往事?枪毙阎瑞生 第七集《车站落网》
  讲述人:高博文;第一回《反目》陆嘉玮、朱琳;第二回《请宴》姜啸博、吴静慧;第三回《归案》高博文、曹莉茵
  3月22日  会员活动
  高博文、吴新伯之对谈――乡音860演出季4月至6月“看点抢先报”;“往事并不如烟”赵开生谈学艺从艺经历及《蝶恋花?答李淑一》创作的那些事;“青年吐心声”年轻一代汇报展示
  3月29日  泉边行者?黄海华评弹传承专场(三)
  开篇《剑阁闻铃》黄海华(伴奏:高博文);选回《玉蜻蜓?游地府》黄海华、吴静慧;《祝贺开篇》张明〔启东籍〕;选曲《钗头凤》黄海华、黄庆妍〔启东籍〕;选曲《密室相会》黄海华;选回《三笑?点秋香》黄海华、朱琳、周慧
春色正浓评弹演出季(4月至6月)
  4月5日   薪火相传评弹折子专场(一)
  弹词选回《董小宛?谋夫夺妇》王锡钦、黎莹;弹词选回《秋海棠?梅宝卖唱》徐惠新、周慧;弹词选回《白蛇》秦建国、吴啸芸
  4月12日  承前裕后――王承实验专场演出(一)
  弹词选曲《花厅评理》王承;弹词选回《十美图?救婿》王承、陆锦花;《嘉宾演唱》陶莺芸(苏州市评弹团);短篇弹词《上岗》王承、颜丽花;弹词选回《顾鼎臣?法场救夫》王承、朱琳、吴静慧
  4月19日  “伲格出窠书”评弹折子专场(一)
  弹词选回《三笑?卖身投靠》姜啸博、王h;评话选回《包公?飞龙女行刺》吴新伯;弹词选回《白罗衫》徐扬剑、张蝶菲
  4月26日  上海往事?评弹系列剧《半生缘》第一集:孽缘错成
  演员阵容:郭玉麟、高博文、毛新琳、黄海华、曹莉茵、姜啸博、王h、吴静慧、陆锦花、陆嘉玮、周慧、周彬、俞圣琦、朱琳、解燕、吴啸芸等轮换出演
  5月3日   薪火相传评弹折子专场(二)
  弹词选回《玉蜻蜓》秦建国、刘雯;弹词选回《董小宛?刑衙告状》王锡钦、夏慧莹;弹词选回《秋海棠?父心情深》徐惠新、朱琳
  5月10日  承前裕后――王承实验专场演出(二)
  弹词选曲《芦苇青青》王承;弹词选回《十美图?设计放曾荣》王承、王萍(无锡市评弹团);《嘉宾演唱》孙庆;短篇弹词《红色富康》王承、查兰兰(苏州市评弹团);弹词选回《皇太极》王承、程艳秋
  5月17日  “伲格出窠书”评弹折子专场(二)
  弹词选回《武松?访九》姜啸博、高博文;弹词选回《描金凤》李奕昂、曹莉茵;弹词选回《大红袍》钱国华、陈琰
  5月24日  上海往事?评弹系列剧《半生缘》第二集:情窦初开
  6月7日   薪火相传评弹折子专场(三)
  弹词选回《秋海棠?三兄妹初会》徐惠新、解燕;弹词选回《白蛇》秦建国、盛碧云;弹词选回《董小宛?智斗奸贼》王锡钦、朱琳
  6月14日  运河乡音――扬州评话弹词与苏州评弹合作交流演出
  扬州弹词《啼笑因缘》沈志凤、康康;苏州评话《隋唐》张小平;弹词开篇《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演唱:陆锦花(伴奏:高博文、沈仁华、陆嘉玮、陈佳卫,赵开生编曲并指导);弹词开篇《琵琶行》高博文、姜啸博、黄海华、陆嘉玮、冯晨曦、周慧、朱琳、解燕、吴啸芸、盛碧云(伴奏:沈仁华 、张颖、陈佳卫等,赵开生编曲并指导);扬州评话《武松一折》马伟
  6月21日  “伲格出窠书”评弹折子专场(三)
  弹词选回《神弹子》郭玉麟、王h;弹词选回《珍珠衫》程艳秋;弹词选回《十美图》毛新琳、周慧
  6月28日  上海往事?评弹系列剧《半生缘》 第三集:金陵恼人
我的评弹记忆(十)
三十五,出“蒋调”CD立下军令状
  1997 年,唱片公司又换了新的总经理,他一上台就命编辑部的出版科科长找我,问我是否想回去,因为他原是发行公司经理,对我的业务能力深信不疑,更棘手的是,戏曲编辑只留下一位原京剧院转过来的编辑,再要招合适的人选没那么容易,于是想到了我。他开出来的条件也很优惠,我离开公司的三、四年中,倘然唱片公司给员工加过工资,给我补上,就当我没有内退过。我正好和评弹团的合约期满,看来也不会与我续签,于是我就回去了。人事处的同志告诉我,在去上级单位办手续时,说像我这种情况,从来没有碰到过。
  我一上班新经理就找我谈话,交给我五大剧种的任务。就是越剧、沪剧、淮剧、扬剧、锡剧,不包括评弹。我心里清楚,怕我把重点放在评弹上。因为当时的评弹是小剧种,我们行话叫小片号,就是一个片号销量很少的那种。而且每个节目要写选题报告,由他签字批准。我第一个选题就报了华东地方戏曲名家名曲系列。越剧妙韵集、沪剧乡韵集、评弹雅韵集、黄梅戏珍韵集、淮剧佳韵集、扬剧丽韵集、锡剧美韵集、滑稽趣韵集,基本上都是三盒一套。谁想到销量前三名竟是黄梅戏、越剧、评弹,再后面是沪剧和滑稽,最惨的是淮剧和扬剧。因为据说当时苏北地方盗版猖獗,你一有新东西出来,马上就给盗了,所以正版的销量上不去。音带销量好的剧种越、沪、黄梅戏、评弹,我再出二张 CD 。评弹雅韵集 CD 的节目如下:1、《宝玉夜探》蒋月泉、杨振言,2、《晴雯补裘》徐丽仙,3、《秦香莲?拦轿鸣冤》张鉴庭,4、《武松打虎》杨振雄,5、《长生殿?絮阁争宠》朱慧珍,6、《梦蝶》严雪亭,7、 《抢功劳》周云瑞,8、《潇湘夜雨》朱雪琴,9、《紫鹃夜叹》薛筱卿。第二张是尤惠秋、陈希安、杨乃珍、余红仙、赵开生、邢晏芝、刘韵若、沈世华的唱段。虽然节目都很好,但与第一张的阵容相比,自然要差一些。评弹CD的销量,竟超过了越剧、沪剧与黄梅戏。1997年2月 24日《劳动报》文化新闻版上发表了“老听客焦禾欲枯、雅韵集春风化雨,评弹音像制品强力反弹”的报道。日《新民晚报》上也发表了记者陈竹写的报道:“评弹音像制品行情看涨,销量占各地方戏曲之首”。我分析下来雅韵集热销的原因有二:一、在我离开中唱的四年时间里,基本上无评弹音带及CD上市;二、我一直认为评弹有高层次的听众群,其CD销量一定会超过其他剧种。现在通过雅韵集的事实证明我判断正确,所以我有了编流派唱腔系列CD的打算。
  当时的唱片公司还是靠流行歌曲吃饭的,著作权法颁布后,翻唱口水歌是不允许了。比如哪一部电视剧主题歌火了,本来谁都可以翻唱、出版,现在不可以了。但是靠引进海外、港台的公司出版的音带、CD可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所以戏曲节目还是主要出音带,CD一般不允许出。我斗胆写了一份弹词《蒋调唱腔选》的CD选题报告报上去,具体节目如下:《杜十娘》《战长沙》《剑阁闻铃》《王贵与李香香》《庵堂认母》《林冲?酒店》《赏中秋》《王孝和?写遗书》《许仙哭容》《海上英雄?游回基地》,谁知交上去后石沉大海,既不批下来,也不退回来。我知道总经理的意思,心里不想批,但碍于我这张老脸,毕竟也是资深编辑,所以采取月亮底下凉尿布――阴干的方法。几个月不见下文,我就当面找他,他还是担心销量,我就摆自己的理由,并立下军令状。我们编辑出的节目有三年考核期,销量利润抵不过成本,要扣奖金,超过成本就有提成 ( 微乎其微 ) ,我说我保证,三年销量超过三千 (三千张CD应该说数字不低了 ) 。于是总算说动了他,批下来了。不出所料,蒋调CD出版大受欢迎,销量节节上升,于是我就一张一张把流派唱腔编下去了。
三十六、金陵十二钗的三个版本
  早在1987年,华觉平向我介绍了一个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评弹作家窦福龙。华说窦写了十二金钗的弹词开篇,想请十二个著名演员用十二种流派演唱,希望能出音带,使其能得以保存和流传。这当然是好事,评弹不能唱来唱去都是老开篇,最好有新的佳作传世。但我知道新作品要得到老听众的承认不容易。我仔细看了唱词,看得出作者腹中锦绣,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而且对红楼梦深有研究。只是感到唱词过雅,不宜流传。于是斗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像传统开篇《宝玉夜探》、《莺莺操琴》那样雅俗共赏。文字雅驯,一听就懂,希望他能再改一稿。他很虚心地接受了这个意见,就将稿子拿回去了。不多久他将修改稿又送到唱片公司。我一看,心里话,看不出什么大改动,我想算了,他也许要保持这样的风格,就这样吧。于是约了一个日子,请华觉平、李庆福一起到窦福龙家中商量,请哪些演员录音。我们比较统一的是男声流派、女声流派都要有,因为蒋调唱杜十娘照样成为经典,全部女声容易审美疲劳。根据当时评弹界的现状,确定了尤惠秋唱史湘云、陈希安唱贾探春、赵开生唱贾巧姐、秦建国唱薛宝钗、范林元唱贾惜春、杨骢唱妙玉,至于严调,窦福龙坚持要我唱。我说明自己编的节目自己唱不适宜,婉言谢绝,最后决定由邢晏春唱李纨。女腔则由邢晏芝唱林黛玉、余红仙唱王熙凤、沈世华唱贾元春,赵丽芳唱贾迎春、侯小莉唱秦可卿。还是与苏州园林录音办法一样,上海演员在沪唱录,苏州演员在苏州电台录,结果巧姐录了两版,上海录了赵开生版,苏州录了赵慧兰版,出版时我就都放进去了。 1988 年初,《评弹金陵十二钗――流派唱腔集锦》一套三盒音带面世。我们组织了一场类似新闻发布会的仪式,请了红学界、曲艺界以及一些媒体记者,介绍了这套新音带的创意――流派唱腔必须要流。试放了其中四首开篇,沈世华的《贾元春》、范林元的《贾惜春》、余红仙的《王熙凤》、赵开生的《贾巧姐》。日 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套盒式磁带别具新意,金陵十二钗流派纷呈”的报道。这套音带被称为新人唱新作、流派唱出新意的三新之作,还分别于4月1日、2日在苏州书场、上海大华书场公演,这是金陵十二钗的第一版本。
  在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上海曲协秘书长的李庆福当场表态,要将《十二钗》作为上海首届曲艺节的开幕大戏,并请了参与第一版几只开篇编曲的吕咏鸣参加商量,吕咏鸣表示浓厚的兴趣,计划十二只开篇全部由他作曲,清一色女演员唱,要用漂亮的舞美设计,甚至考虑请伴舞。这些创意与我本意不符,所以我没有参加策划、讨论,只是在美琪大戏院作为观众观看了演出。基本上上海评弹团的女演员都上了,有余红仙、刘韵若、石文磊、 薛惠 君、陆雁华、孙淑英、沈伟辰、沈世华、倪迎春、陆蓓蓓等,朱庆涛做说书人,杨骢演曹雪芹。这是十二钗第二版。
  相隔十年,2000年窦福龙身为上海市政协国际评弹票房的副会长,社会的影响力、活动力,都今非昔比了。由票房、电台、电视台、新民晚报等单位策划主办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评弹交响音乐会,请了李家耀为导演,金复载为作曲,王永吉指挥,上海广播交响乐团伴奏。演员阵容也重新作了调整,蔡小华唱元春,徐惠新、高博文唱巧姐,查兰兰、许芸芸唱探春,袁小良唱史湘云,范林元唱惜春,黄霞芬唱秦可卿,胡国梁唱妙玉,秦建国、庄风珠唱薛宝钗,王瑾唱王熙凤,周红唱迎春,毛新琳唱李纨,邢晏芝唱林黛玉,尾声《飞鸟各投林》由余红仙唱,这是《金陵十二钗》的第三版本。
三十七、《妙玉》成了我又一个代表作
  我1987年答应窦福龙出版他的大作《金陵十二钗》,他一直铭记在心,多次讲到我是他在困境中的贵人。因为当时他处在人生的低谷,在民政局福利工厂任生产科长时,遇到一些不如意不顺利的事,在苦闷中攻读红楼梦写了金陵十二钗。随着音带的顺利出版,他也好像逐渐转运,越来越顺利了,所以他对我一直有感恩之心。其实,我也十分感激他。因为我毕竟已不是专业演员,他策划的一些重大演出还经常想着我。比如1998年瑞金大戏院举行元宵会书,集中了江、浙、沪老中青评弹名家,他让我与邢双档说一回《翻案》,结果邢氏兄妹在外地赶不回来,我与金丽生、徐淑娟三个档完成了演出。这次世纪之交在上海大剧院举办的《金陵十二钗评弹交响音乐会》是评弹第一次进大剧院,又是整台节目第一次与交响乐合作 (1958年蝶恋花也和交响乐合作过 ) ,能参加这台演出是极大的荣耀,也将是自己终身难忘的演出,他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参加了几次预备会,商量请哪些演员、唱哪些流派。由于伴奏是交响乐,所以一再强调流派唱腔一定要原汁原味,切忌新腔。正因为对这个要求认识上有距离,我与窦福龙差点反目。
  这次的唱词他作了较大的修改,主要是精炼了,我唱的妙玉第一版是杨骢用杨调与杨俞调唱的,要十几分钟,第二版孙淑英也是杨俞调唱的,都显得太长,听上去容易厌气。这第三版的唱词我认为改得非常好,先是“晨钟暮鼓拜莲台,袅袅紫烟形影单”,场面出来了,意境出来了,然后简单几句,写了妙玉如何会皈依三宝,带发修行,在拢翠庵出家。然后又写了她的性格与宝玉的隐约的感情,几句第三人称的表唱,忽然一转,转入抒发感情的第一人称,“云淡淡,月生辉,人寂寂,夜已阑,清光何时照神龛”,“忽闻远处吹横笛,寂寞蒲团意亦烦,云裾月袂下禅关,俨然仙子下尘寰”,最后又是第三人称的叙事表唱,唱出了妙玉的悲惨结局。整个开篇有起有伏,有情有景,且平仄调和,唱词雅驯,有利于演唱者唱出感情。我弄曲调的体会是,唱词拿到手里切忌马上谱曲,一定要仔细阅读唱词,吃透精神,定下基调,然后确定重点。妙玉这首开篇的重点,我定在“云淡淡,月生辉,人寂寂,夜已阑,清光何时照神龛”这几句上,虽然前段和后段都是原汁原味,但这几句必须要有新意,否则整段开篇就平了。我想起了先生在唱杨淑英告状中用的几句新腔:“告的是挟嫌嫁祸,冤指谋命,冒死呈控,请求申雪事”,既别致又好听。我就将其板式借用过来,只是四字句改成三字句,为了分清层次,在这几句前用了一个新过门。曲调弄好后,自己录好音,我太太听后非常欣赏,认为比宝玉夜探还好。录音带到窦福龙处,使我意料不及的是,他听后给我四个字,极不满意,还说你唱得像 XXX ,就是嫌我唱得太新太花,没有贯彻他原汁原味的要求。我一时接受不了,就在电话中和他争辩了起来,我说你不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认为自己听书几十年,他认为好就是好,他认为不好就是不好,我说你不要太自信,任何人都不能认为自己绝对正确,他最后说“真叫你是胡国梁,否则就把你撤下来”,我说“没关系,撤下来还是胡国梁,不撤下来也成不了严雪亭!”
  待等所有演员曲调有了眉目,全体人员集中到常熟沙家浜通稿。有的放录音,有的自己上去唱。我违心作了三处小修改,一是把新过门拿掉,二是“人寂寂”后拖腔去掉,三是“寂寞蒲团意亦烦,云裾月袂下禅关”,原来节奏加快,仍旧恢复正常。唱好后,竟然一致通过,无任何意见。老同学沈世华说:这只开篇真的老好,既有严调韵味,又有新意。高博文说: 胡老师,这只开篇又是你的保留开篇。金复载当场就说,交响乐开头不要出来,在后面跟出来,让他显一显。结果他的决定让我占了大便宜。日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时,我第七个上台,由于听众听了六个交响乐伴奏的开篇,已感到有些厌烦时,我一个三弦清点子弹出传统严调过门,然后第一句浓郁严味唱腔出口,竟然获得满堂彩,场子气氛也开始活跃了,妙玉取得了成功。
三十八、戏曲出版的春天
  1999年我出了第一张流派专辑CD《蒋调唱腔选》,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打通了评弹CD的出版之门。几年内我又陆续编出《丽调》《张调》《严调》《琴调》《杨调》《薛调》《徐调》《尤调》《侯调》十张流派唱腔,号称十大流派。上海团后来赴台湾演出,带了这批流派唱腔CD到台湾销售,也受到热烈欢迎。
  二十一世纪,中国进入了WTO,海外音像制品在中国大陆销售也不用找代理商了,可直接在大陆销售。这就意味着中唱公司丧失了引进版这块销售大头,把中唱以及国内音像公司逼上了绝境。我公司迅速调整了出版方针,将出版重点放在戏曲上,并放松了对戏曲CD的审批控制。公司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戏曲录音家底,这是我们的优势。我立即上报了书台珍品系列十张CD,分别是蒋月泉、朱慧珍的《庵堂认母》,张双档的《花厅评理》,杨双档的《换监救兄》,周云瑞、薛筱卿的《碧梧堂联姻》,刘天韵、朱介生的《老京师》,朱雪琴、郭彬卿的《下扶梯?妆台报喜》,严雪亭的《姜拜》,杨振雄、朱慧珍的《絮阁争宠》,杨斌奎、苏似荫的《抛头自首》和周玉泉的《一马双驮》。有的出过音带,有的则是首次推出。我认为成批出版比分散出版容易引起注意,系列化出版比零敲碎打更有优势。十回经典折子CD加十大流派CD,已有相当气势了。果然,这批评弹CD一上市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地音像商店、新华书店纷纷进货,弄得我们的发行员莫名其妙。碰到我就问,怎么现在评弹一下子热销了,评弹现在回暖了 ? 我心想,我早就说过,评弹有一批高层次的听众群,评弹听众的销量肯定会超过其他戏曲。
  不要认为我只重视评弹,我也编了不少其他剧种的音像制品,特别是越剧、沪剧。如越剧《袁派名曲》《范派名曲》《吕派名曲》《戚派名曲》,特别是为纪念尹桂芳逝世出版的二盒《尹派名曲》,竟然在我衡山路门市部出现抢购热潮。在尹桂芳逝世一周年际,我又出版了尹派《西厢记》以及《义救孤儿记》四盒音带,还有范、傅的电视连续剧《梁祝》出版的VCD、陆锦花的《珍珠塔》音带、金采风的《碧玉簪》、袁雪芬的《二度梅》,都受到了越剧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沪剧我先后编了筱文滨、王雅琴、石筱英、筱爱琴、袁滨忠、汪秀英、张杏声、马莉莉、陈瑜、徐伯涛的专辑,还有滑稽黄金档――王汝刚、李九松搭档二十周年的纪念专辑VCD。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著名学者钱乃荣,他购买了我编辑的不少戏曲录像制品,他写信到我公司,称我是对保护吴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并在他编著的书中表扬了我的敬业精神,其实我们互不相识。
  鉴于书坛珍品系列十张CD的热销,我后来又继续报了十回书,分别是张双档的《迷功名》,蒋月泉、杨振言的《厅堂夺子》,严雪亭《三堂会审》,刘天韵、苏似荫的《玄都求雨》,徐云志《大闹明伦堂》,刘天韵、严雪亭《面试文章》,魏含英《哭塔》,杨仁麟《盗仙草》,朱介生、江文兰《探监》 和凌文君《校场杀马》,并将20回经典折子以《评弹经典――书坛珍品汇集》的名字成套出版,受到了评弹知音们的热烈欢迎。有朋友将20回折子的目录作为中唱评弹资料库挂在中评网(编者注:应该是评弹艺术论坛,而非中国评弹网)上,谁需要就复给谁,真叫人啼笑皆非。其实,这一套20张CD当时只卖100元钱,5元钱一张,根本谈不上利润,我们的方针就是薄利多销,这位朋友虽是热心 ( 他也没有赚钱 ) 却影响了中唱的销量。所以我要特别感谢那些一直支持正版的朋友,他们也是为振兴评弹做出贡献。(下期待续)
中篇史话   原上海市评弹实验第五组和第九组的中篇演出
章绍曾/文
  上海市评弹实验第五组成立于54年8月,当时的组员有魏含英、徐翰芳、刘美仙、薛惠萍、钟月樵、何学秋、周燕雯、徐琴芳、 侯莉君、王琴珠、薛小飞、邵小华、赵汉祥、唐骏骐等14人。55年农历7月,他们开始在沪演出,连演8个月,中篇有《春香传》《炼印》《文天祥》《孟姜女》《贩马记》《孔雀东南飞》《宇宙锋》《棠棣之花》《秦香莲》《拾玉镯》《画皮》《十三妹》《西厢记》《挑女婿》《双喜临门》《海滨激战》等。《炼印》演出效果很好,曾复演一个月。《孟姜女》中薛惠萍、 侯莉君、何学秋三人的一回《过关》,搭配很紧,当时上海广播书场曾多次选播。56年农历9月,第五组大部分演员参加常熟团来沪演出,第五组名称不复存在。
  第九组的组员有朱幼祥、朱少祥、程美珍、周剑萍、吴静芝、 张如 君、刘韵若、徐绿霞、余红仙、张鹤龄、张莉影、李伯康、顾又良、沈东山等。56年农历9、10两月,他们在沪演出的中篇有啼笑因缘、盘夫索夫(上集)。57年春节起,他们在沪演出7个月,中篇有《华丽缘》《盘夫索夫(续集)》《白罗山与徐子建(上下集)》《狸猫换太子》《落金扇》《杨乃武(上中下集)》《玉连环》《谭记儿》《蝴蝶杯》《王龙斗宝》等,还复演了《啼笑因缘》《盘夫索夫(上集)》。58年春节起,他们在沪演出5个月,中篇有《颜大照镜》《鬼断家私》《复活》《十三妹》《蝴蝶杯》《迟到五分钟》等,以后就没有第九组的名称存在了。
  第五组和第九组的演出水平相仿,在沪都演出过20部左右的中篇,在中篇评弹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
  ◆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日在上海东亚体育宾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们经投票选举出15位同志担任新一届理事会理事。理事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名):王正浩、陆仁龙、沈云宇、张永福、张军、张红梅(女)、孟林兴、宋建岳、张春燕(女)、吴继平、周笑梅(女)、施红联(女)、是亮、 凌子 君、徐文健(女)。
  ◆无锡市曲艺家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3月13日在无锡市运河饭店举行,钱浩良作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陈敏作修改曲协章程报告,吴明龙介绍新一届理事。会上,全体会员投票产生十九位理事,夏吉平当选新一届无锡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过旭明、张建平、蔡九华为副主席。(老米)
  ◆1月26日 ,相城区元和苏韵评弹团获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颁发“苏演团苏14001号”营业性演出许可证,苏州市第二家民营评弹团正式获得批准成立。据悉,苏韵评弹团由评话名家庞志豪发起成立,是目前苏州市唯一的民营评弹团。(2006年评话名家扬子江曾创办苏州夕阳红评弹团,团员仅他一人,随着他的离世,该团已名存实亡。)近年来评弹界私营团体和个人艺人呈上升趋势,上海的花厅评弹团、火箭评弹团、吴韵评弹团、雅韵艺术团、申江艺术团等多个民营团体,拥有大量个体艺人。
  ◆苏州市评弹团评话老艺人严雪良于3月5日晨去世,享年83岁。严雪良生于1931年,本名洪初,是严雪亭六弟。1948年2月拜唐耿良为师,学说《三国》,1958年加入苏州市评弹团,还说过《征东》《征西》《太平天国》《水浒》等长篇评话。
  ◆2014年《苏州电视书场》将固定在每周六推出精心策划编辑的系列特别节目,首个专辑《春风得意马蹄疾》已从3月8日起播出。
  ◆相城区文体局、文联于3月3日联合召开了相城区评弹书场规范化管理座谈会,各镇(街道)文体中心负责人、部分优秀书场负责人、老听众代表和老站长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上讨论了完善演出门票管理制度、演员工资计算方式、规范演出台账和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等情况,会后将正式出台《相城区评弹书场规范化管理办法》和《相城区曲艺发展工作规划》,使该区评弹书场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巩固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项文)
  ◆虞山书场3月上王承、王萍《顺治皇帝》, 3月下袁新华《后包公》。燕巷书场3月上蒋军、费奕《王十朋》,3月下余{高娜《元宰入阁》。
  ◆陈伟春被评为年度常熟市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
  ◆2月28日上海政协评弹国际票房在苏州调研座谈。
中评网信箱:
苏州市曲艺家协会、苏州市评弹团主办
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学会协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情经历的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