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相似之处有哪些

答案:解析:①背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人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新政前,美国遭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相同点:各国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始实施的。②共同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分析说明: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已过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进行改变;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以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中国的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目标在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③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经济恢复,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使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科目:高中历史
在世界历史上,三位杰出领导人的重大举措: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三个大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效显著。据此请回答:
(1)这三大举措出台的背景怎样?相同点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所提的问题。(25分)
华师大新世纪版的《世界通史》在其前言所说,《世界通史》,顾名思义是对世界历史的通观,它所考察的对象应当是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整体性历史运动的发展进程。它之所以区别于国别史和地区史,首先就在于它以“世界”——人类社会的整体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和研究视域;而它之所以区别于更广义的人类史或人类文明史,也在于它所确立的中心概念——“世界”具有结构意义上的特殊内涵,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对人类社会的泛指。
材料一&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技成就,它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的对外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近代以来的中国已经告别了“中国中的世界”的时代了。她以不同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都是人类社会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总体运动规律的使然,它符合人类社会由地域性历史向整体性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正如《复兴之路》解说词所说,“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以下图片资料可见一斑:
&&&&&&&&&&&&&&&&
图1《南京条约》签订
图5& 2010SHANGHAI EXPO CHINA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社会除了科技文化成果外,还有哪些方面显示其区域文明成就?
(2)根据材料二,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达到以图证史。对于以上材料,某校历史老师以中国概括出从“中国中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这一主题。请仔细阅读图片及文字材料,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历史老师对这一主题的概括?(注意:可以用这里提到的主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另外列出主题,来解答这道试题。)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在世界历史上,三位杰出领导人的重大举措: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三个大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效显著。据此请回答:(1)这三大举措出台的背景怎样?相同点是什么?(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4年03期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摘要】:正20世纪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改革与创新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做过有益的探索。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也有相互借鉴对方宝贵经验的尝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有过许多成功的改革,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51【正文快照】:
20世纪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改革与创新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做过有益的探索。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也有相互借鉴对方宝贵经验的尝试。20世纪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段寒冰;;[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09年03期
姚建梅;;[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8年02期
夏柏年,朱长风;[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韩国军;;[J];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08年12期
沈莉华;;[J];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03期
姚建梅;;[J];历史学习;2008年Z1期
;[J];中学文科;2007年02期
刘青秀;;[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王作永;;[J];新课程(教研版);2008年10期
刘波;;[J];中学文科;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进春;;[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年
苏东斌;;[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南岭;;[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朱必任;;[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王宽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彭杰;;[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杨凡;;[A];“延安精神与改革开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党社昌;任军;;[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高布权;郝琦;;[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沈开举;郑磊;;[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钱立伟;[N];解放军报;2009年
梁熙玲;[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朱奕?王思成;[N];人民政协报;2008年
杨昌武;[N];贵州政协报;2010年
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苏联模式研究组;[N];学习时报;2001年
李强;[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本报记者 晓雨;[N];南方周末;2005年
本报通讯员
周旭东;[N];新华日报;2001年
;[N];浙江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红霞;[D];中南大学;2010年
宋海琼;[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石淑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轩传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刘献;[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李彬;[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刘达禹;[D];吉林大学;2011年
陈俊宏;[D];武汉大学;2004年
杨红星;[D];苏州大学;2009年
陈和水;[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铁军;[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钟鑫;[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周洋;[D];安徽大学;2006年
陈晓霖;[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包彩娥;[D];苏州大学;2011年
方东风;[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白玉;[D];西南大学;2013年
傅宁;[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李清;[D];湘潭大学;2007年
王巧玲;[D];西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罗斯福新政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4分)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3分)-乐乐题库
& 罗斯福新政知识点 &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习题详情
12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7.5%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罗斯福新政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4分)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3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新经济政策的“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进步性:①实践上: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理论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3)注意归纳,但要紧扣题意,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在2013年复习备考中,一要注意梳理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到苏联的改革等。二要注意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与苏俄(联)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与苏联的改革的比较等。三要概况归纳比较20世纪世界现代化道路上出现的三种影响较大的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的异同,即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中的计划与市场的作用。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主要考察你对“罗斯福新政”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罗斯福新政
与“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相似的题目: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4分)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总统是如何对“这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8分)&&&&&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罗斯福新政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4分)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3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罗斯福新政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4分)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3分)”相似的习题。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造成了经济的衰退,多种经济成分并举。如果生产关系不复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私人所有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随后推出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反映了一个问题。 手段不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苏联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特点不同:两次工业革命所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无法被社会消化,发展资本主义,即用消费促进生产发展,即供给大于需求:前者是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存在固有矛盾。罗斯福新政强化了“看的见的手”---国家调控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回复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取消了余粮征集制。而30年代大萧条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的。用修建公共设施来促进社会生产恢复;后者在保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此前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完全靠“看不见的手”---市场自身调节: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的私人所有之间的矛盾,但严重违背了苏联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缓和了社会矛盾,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调市场经济,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基本矛盾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经历周期性出现危机,会导致生产力的下降;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社会矛盾的加剧,强调计划经济
好意思吗2015 &6-18 17:23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本质不同_百度知道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本质不同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本质不同?
提问者采纳
内容。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巩固了统治,两者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两者的相似之处主要从背景;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美国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特点:(1)从目的看。(4)从作用看,美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两者都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用来分析。不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从背景看;苏俄是为了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恢复了经济,两者都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整。(2)从内容看,两者都缓和了矛盾;苏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从特点看。(2)从性质看。美国在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法西斯势力嚣张
相似;苏俄经过七年战争经济困难,而不同则主要从性质来分析,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