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葫芦批发扫帚和葫芦能放在一起好么

端午习俗(小扫帚\艾叶\篦(梳)子\香囊\五彩线\葫芦\)
1、挂小扫帚\篦子
把苘麻染成黄色,然后用红线勒成约一寸长的小扫帚和小炊帚,在端午节这天打扫房屋,并且在身上佩戴这样的小扫帚,挂上篦子(梳子)、。
  扫帚寓意扫除垃圾,清洁卫生又有扫除晦气,消灾除病,驱除灾魔和不祥的意思。小孩身上还要带“五毒兜”,兜上绣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以扫除五毒,驱瘟避邪。
2、挂艾叶、佩香囊 
挂艾叶、篦子、菖蒲:端午节这天早晨,将新鲜的艾枝插在门楣中央,习称插艾,是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将艾叶悬于堂中,贴以艾叶佩戴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佩荷包香囊:荷包装饰五色丝线,以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里面装入晒干的香草、朱砂、雄黄等芳香类草药,外包丝布,清香四溢。荷包可避瘴邪,驱蚊虫、“五毒”,其香气持续数年。
3、身佩葫芦饮雄黄酒&&
饮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有的地方用黄酒代之。小孩不喝,只在耳朵、鼻孔处抹上一点,意在驱邪防病,也是为了避免瘟疫虫豸的侵害。
  身佩葫芦:据说可以驱瘟疫,避邪风。传说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药王爷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留下了这一习俗。
4、露水洗眼系五彩线
  端午这天,人们早起收集洗眼以明目清神,带来一年的好运气。
  把五彩长命缕(也叫五彩线)系在孩子的颈项、手腕和脚腕上。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明《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给孩子在手腕上束像手镯似的五彩丝线,栓来一年的吉祥、驱走灾气。节后第一次下雨时解下来扔到雨水里,就可以带走百病了。  
5、祭屈原吃粽子&&
粽子,亦称角黍,用箬竹叶子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故名粽。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2009年的洋洋在辽化早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端午节吃粽子江边洗脸 纪念伟大的传统节日
03:08 来源:
编辑:高若馨
核心提示:2日上午,在长春南湖公园纪念碑一侧的林荫下,来自吉林汉服新人群的十几位群友,穿着汉服聚在一起,编织五彩线,吃粽子,学习汉文化,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新文化报也在端午节里,对孩子们做了一个小调查,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吗?……4个简单的开放性问题,看看孩子们怎么回答。
  清晨,在吉林市松花江边,人们捧起松花江水洗手、洗脸,以求祛病健身 记者 郭亮 摄
汉服新人群群友穿汉服过端午 记者 刘阳 摄
  2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唐人重视端午,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期,便始于唐朝。宋人更喜端午,在宋朝,京城人家从五月初一就开始准备粽子,祭祀天神,端午赛龙舟、饮艾酒,家家户户透着热闹。
  到了现代,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过端午节。2日上午,在长春南湖公园纪念碑一侧的林荫下,来自吉林汉服新人群的十几位群友,穿着汉服聚在一起,编织五彩线,吃粽子,学习汉文化,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新文化报也在端午节里,对孩子们做了一个小调查,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吗?&&4个简单的开放性问题,看看孩子们怎么回答。
  群友穿汉服过端午
  昨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节日里,很多市民都出门游玩。在长春南湖公园纪念碑一侧的林荫下,来自吉林汉服新人群的十几位群友,穿着汉服聚在一起,编织五彩线,吃粽子,学习汉文化,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昨日上午10点钟,在南湖公园纪念碑一侧的林荫下,十几位穿着汉服的人,年龄最小的还在上初一。他们是吉林汉服新人群的十几位群友,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他们穿上汉服,来到公园聚会。大家彼此做着自我介绍,行着抱拳礼,吸引一些围观的游客也跟着学习。
  组织者扶摇说,&传统节日里,我也希望跟更多的同袍在一起,度过一个属于我们汉服复兴者的节日。&
  群友围在一起,讲述着端午节的故事,还有的群友,给大家背诵了屈原的《离骚》。彼此熟悉后,扶摇拿出很多彩线,大家开始一起编织五彩绳,交流汉文化。
  群友中最小的是张圣茹,早晨7点钟,她就和母亲从吉林市坐火车来到了长春,&我就是来参加这个聚会的,今天过节有时间,而且能够学习到很多汉文化。&张圣茹说,她觉得汉服很美,汉服是汉族的精神文化,有很多内涵。
  关于端午节看看孩子怎么回答
  唐代诗人文秀曾就端午节发问感叹,&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你能准确回答出与其相关的问题吗?昨日,本报就此进行了调查,20位10岁以上的孩子,面对四个开放性问题,会怎样回答?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除了一个孩子回答不上来,其他孩子都能说出是为了&纪念屈原&。
  2.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吗?
  无论年龄大小,孩子们都能说出端午节要吃粽子,还有的孩子,说出一连串端午节的传统。12岁的韩禹佳正在上小学,一口气说了很多,&吃粽子,赛龙舟,挂荷包,艾蒿洗脸,戴五彩绳&&&
  3.你知道屈原的故事吗?
  被调查者中,年级越高,对屈原的故事了解得越多。小学三年级的王韵哲只知道&屈原&这个名字,正在读初三的李依桐知道屈原投江,是英雄,但却不能完整说出故事。高二的萧楠能说出屈原冒死进谏楚怀王,却被驱逐,听到楚怀王客死他乡,投江自尽。
  4.你能说出有关端午节或屈原的诗句吗?
  被调查者中除了两个上高中的孩子能简单背诵《离骚》外,其余孩子都无法说出端午节或屈原的诗句。
  端午节由来说法7种祭祀活动4大类
  不只是孩子,对于上面的问题,您可能也无法回答。昨日,吉林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史馆员、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对端午节进行了介绍,&端午节由来的说法中,最常见的就是屈原说,即为了纪念屈原设立了端午节。除了这种说法,还有尧舜兰浴说,越王勾践说,曹娥投江说,伍子胥投江说,介之推说,古代龙子说,一共7种说法。端午节的传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一吃、二拴、三采和龙舟赛。一吃就是吃粽子,蛋黄、黄鱼、黄瓜、黄杏、雄黄酒等五黄。二拴是将红黄蓝白黑五色线捻成一股五彩线,拴葫芦,拴小扫帚等。三采是采艾蒿、香蒲、杜鹃花等。&施立学说,&大家都知道吃粽子,为什么吃粽子却不知道,粽子带角,角上有刀,是角逐抗争的意思,端午节开始,夏虫滋生,人们要与天气,与蚊虫疾病抗争。端午节的所有习俗都是祛蚊虫,防止疾病,除邪气的。&
  新文化报 记者 鲍燕
声明:凡注来源“新文化网”字样的稿件,未经新文化报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已授权转载的须注明来源为“新文化网”。
关键词阅读
关键词:端午节 吃粽子 传统节日
一个满头银发的日本老人,为揭露日本“7.31”细菌部队的罪行,为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道歉赔偿,一直在奔走。漫漫长...
第一世,他是江南才子,她是名门闺秀。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嫁给他,她是知足的。他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二十岁...
我的老家在辽宁省辽阳市属下的河四村。爷爷一生勤劳能干,持家有方,因此家境比较好。爸爸是长子,由于爷爷和奶奶...
艾美丽在恐惧中战栗起来,突然觉得自己到目前为止活得如此卑微、如此怯懦、如此的不真实。。。“我要是死了该怎么...
就在写这篇东东的前夜,惊闻老家传来消息,恩情如父的二舅舅过世,享年八十岁,心情沉重惆怅。岁月流逝,过往的亲...
数年前曾经在北京海淀区见过罗永浩一次,这个经历复杂的延边青年,已经有了成为新一代手机大亨的迹象,尽管锤子手...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占据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然而,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舍不得睡。睡还是不睡,这个问题...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失去联系,该飞机上载有239人,其中有154名中国人。原计划3月8日6时16...端午节饰品都是什么寓意_百度知道
端午节饰品都是什么寓意
蒿子和桃树枝,小猴子,桃子,扫帚、梳子、葫芦,五彩线
挂在门上,和窗户上吗
提问者采纳
五彩线,古时也称“五彩长命缕”,一般由红、黄、蓝、绿、紫等多种颜色的丝线编制而成。据传说,端午节时小孩子系上五彩线,能驱虫避邪、祈福平安。
近年来,五彩线又出现不少新编法,像系扣式、缠绕式、玫瑰花扣等,有的还搭配一些彩色珠子或者亮钻。
一个卖端午节饰品的摊主告诉记者,今年的五彩线不但颜色更多更鲜艳,而且饰物的种类也多了不少,像转运珠、小核桃等。这类五彩线每根1-5元不等,卖得都挺快。以往过端午节,人们买五彩线多是给小孩子系,现在很多成年人也系五彩线。
正在挑选节日饰品的陈女士对记者说,她这是第一次给自己选五彩线,因为听一个朋友说,端午节后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带来一年的好运。“其实主要是觉得好玩儿,顺便图个吉利。”陈女士说。
葫芦“冠”上喜气名
端午节挂葫芦,据说可以避灾除病,所以每年端午节,几乎家家门口都会挂上彩色葫芦。
要说今年的五彩葫芦,可是“大有来头”,因为它们多数被“冠”上喜气名,像“招财进宝”、“八方来财”、“金满堂”等讨喜的词汇,都被刻在了葫芦上。另外,不同造型或颜色的葫芦,也被喻以不同的含义。比如:红色或绿色葫芦代表消灾祛病;菠萝形状的葫芦代表延年益寿等。
除了纸葫芦,还有用金属、木头、果核等做成的葫芦。镂空桃木葫芦是今年的新款,上面刻有“福”字等图案,还有香味。
“招财”挂饰卖得火
在小商品批发市场看到,一种由红色中国结、“金元宝”、布粽、铜钱等串成的挂饰卖得挺火,成为不少摊点的“主打”。此外,用彩色珠子编成的“幸运球”以及水晶挂件等,也都是今年的新款,每个10元左右。
相对于其他饰物来说,今年香荷包的样式变化不是很大。其中,福娃等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荷包最受欢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端午节话端午
发布成功!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躺着也能逛圈子,发帖回帖更方便
宏铭&&10个月18天小男生
今天是我经历过的第一个端午节。这也是法定端午的第一年,早在半个月前妈妈就做足了准备,什么:荷包、小扫帚、五彩带、桃木小手镯、家里挂的大葫芦&&一就俱全,全家每人一套。昨天晚上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挂在窗户外边接&露水&,今天一大早天刚亮妈妈就把他们分别挂在相应的位置上,也在我和爸爸熟睡的时候给我们系上了五彩线和小扫帚、荷包,祈求我们一年无病无灾,每天都能够快快乐乐的。我一起床姥姥和姥爷就来了,消灭了一磊瓶奶后我们全家六口人就向江边出发了。我家离江边很近,十分钟不到就在熙熙嚷嚷的人群的簇拥下来到了美丽的松花江边。妈妈拿出准备好的毛巾沾了清澈的江水给我擦了脸,洗了手,据说:这样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一年不会生病的!街上更是热闹,卖各种端午节饰品的、凉糕、粽子、茶蛋&&五彩缤纷、五花八门!这个第一个端午节真是有趣极了!你眼中的端午节是什么样的?
观念上和形式上的异同。
按投票排序
小時候,每到一個傳統節日,媽媽總是會很認真的準備,而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就幫著打打下手。臨近端午節,媽媽會到集市上買回新鮮的粽葉,那些翠綠翠綠的粽葉是山裡人從山裡新採拿到集市來賣的,每年都是這樣。買回粽葉以後,媽媽會讓我們拿到水井邊去洗,要用絲瓜絡兩面擦洗,然後用清水沖洗得乾乾淨淨,一疊一疊的滴著清水的粽葉拿回家,這時媽媽的糯米已經也淘洗乾淨了,要拌到糯米裡的宣威火腿也切好了,把火腿肉粒放到洗乾淨的糯米盆裡,然後再放草果面、鹽、還有頭天晚上就用水發好的紅豆等,所有的配料齊了,媽媽就開始拌糯米了,拌勻後就開始一個一個包粽子,媽媽身邊放滿了要盛粽子的大盆、糯米盆、粽葉還有捆粽子用的棕葉條,這種棕葉條就是拿棕樹葉撕成的細條,一般賣粽葉的山裡人會把捆粽子用的這種棕樹葉也一起拿來賣,都是配套的。那時候還是燒柴禾的,灶塘裡火燒得旺旺的,大鍋裡燒著一鍋水,到水開了的時候,媽媽的粽子也差不多快包好了。我們不會包粽子,所以就在書房看書或者在院子裡一邊玩一邊等著吃粽子,那種期待的喜悅,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不管我們在家裡的哪一個角落,粽子熟了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媽媽叫我們,因為粽子的香味會溢滿整個院子,我們聞到香味就放下手裡正在看的書或者正在玩的玩意兒,一起往廚房跑,媽媽掀開鍋蓋,熱氣騰騰的粽子香撲面而來,我們都往媽媽身邊擠,想拿到第一個粽子,媽媽一邊笑一邊說:別擠別擠,當心燙……我們才不管燙不燙呢,用手提著捆粽子的棕樹葉絲就跑開了,一邊吹一邊想早點解開粽子吃……在我的記憶裡,端午節就是小時候那樣的,長大以後,就再也找不到端午節的感覺了。
谢邀。地点:东北。小时候在奶奶家长大,过五月节还稍稍隆重一点,现在连粽子都不想吃了。时间久远,记不太清楚当年的习俗,看到这个问题,刚刚特意去问了奶奶。端午节在我家这边叫「五月节」、「五月五」,小时候要不是上学有学到屈原,实在是完全意识不到这个节日跟屈原先生的关系。我们这里没有赛龙舟(我家这里没有大河),如今习俗基本只剩下吃粽子。以下内容根据奶奶描述整理:端午节早上要早起,出门踩露水和采艾蒿。回家之后要用艾蒿水洗脸,然后把艾蒿晒起来,挂在门上。门上还要插挂小扫帚、小宝剑等等一大堆东西。早上要吃粽子和鸡蛋(据说是2个鸡蛋)。手上和脖子上要系五彩线,也可以缠在手指上。第一场雨之后,要把五彩线剪断,丢到河里——据悉是为了纪念白娘子和小青……腰上要挂香包、小扫帚等一大堆饰品——一般来讲男性挂在腰上,女性也可把香包戴在脖子上。还提到香包是年轻女性做来送给情人。在我奶奶的时代,男女还都有系大腰带的。我问奶奶带过没有,奶奶表示她比较叛逆,不肯系腰带,因为嫌太紧——据悉是宽阔的带子,系的时候带子要平整,有两道一长一短耷拉下来。她姐姐系过。我奶奶还说我小时候小孩还有风车、葫芦,彩色的吉祥物,要拿在手上和挂在家里。(刚刚我奶奶又经深度回忆,说其实端午节还有喝雄黄药酒的说法,要在中午喝,说是为了辨别是人还是蛇……我从没见人喝过就是了。)经提示,我小的时候还保留的习俗包括可能不局限于:艾蒿水洗脸、门上挂东西(但可能不全)、吃鸡蛋和粽子、五彩线、香包。但我不记得五彩线有木有在第一场雨后丢到河里……风车葫芦据说给我买过,我已经不记得了……东北地区的粽子,在我小的时候,只有大枣馅和无陷纯江米的。要蘸糖吃。我不爱吃有陷的,比较喜欢纯江米的。大学的时候去北京上学,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肉粽这种粽子,当时我就震惊了。我的好基友也震惊于我的震惊——「神马你居然不知道肉粽那你们吃什么?什么要蘸糖吃?好奇怪!」小时候粽子都是自己家包的,吃的时候最讨厌的过程就是扒粽叶,因为米很黏,自己家做的粽子还很大,会沾满手还得洗……所以一直不是很喜欢吃粽子。长大后学校里卖的全是肉粽,大概是超市做的不好,觉得味道很奇怪,所以更不愿意吃了。想来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吃过粽子了,更不要说过端午。顺手
讲讲你们小时候的端午节习俗吧~~~~
大咸肉粽,拿手抓着吃。绿豆猪肉加大板栗。煮粽子叶的植物清新气息从厨房飘满整个家。去买板栗争先恐后和我妹妹挑最大个的,然后屁颠屁颠拿着去跟我妈炫耀。吃完粽子,吃菠萝。粽子绑得歪七扭八,然后母上一边嘟哝着批评一边用粗糙的手拿起你的的失败作品,用她来自于外婆传给她的技术一句一动作地教你。我却歪着头注意力在电视机上。(过年家里也会包粽子炸扣肉,类似的场景如果我在的话我能一年体会两次。)下午三四点。洗澡水烧好了。艾草以及一些杂七杂八我永远记不住名字的植物。母上继承在农村的习惯,端午买来它们煮一锅苦了吧唧绿了吧唧的水——仿佛是巫女熬煮的毒汤,泛着中药味。逐个逐个的催促小孩子们去洗澡(我当时也是小孩子,╭(╯^╰)╮叉腰。)婶婶家和我家那时候得很近,她比我母上更“现代化”一些,所以这些包粽子煮“艾草汤”(暂切这么说吧,不知道叫啥)洗澡的事情都是两家人一起通力合作办了。有时候还有帮堂弟一起洗澡。(( ̄ρ ̄)正太啊)。
洗完澡大家一身难闻的中药味,谁也嫌弃不起谁。包粽子的耐心早飞出家门口了。大家结伴逃也似地跑出小区去逛地摊去街口凑热闹去江边看别人游泳钓鱼。
等母上一个晚饭好了,粽子煮好了的电话。我们就像归家的野麻雀一般叽叽咋咋地跑回家去了。特别喜欢给弟弟妹妹们拍照!!!!可以只能有手机,拍不好。以后一定要买相机!!!
高中收假了,端午节结束了。母上用保鲜袋装满一袋的粽子(有的还是煎好的)给你,带去学校吃。透明的塑料袋要撑爆了一样。一回到学校晚自习,等下晚修一下课,就急着拿出来分一个给同桌,还是暖的呢。但是多给一个就舍不得!然后后桌说我身上味道怪怪的一股子药味:“我也要吃粽子!!”。吃菠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肉粽吃多不好消化容易上火,我妈一般都会那天晚饭弄个菠萝。大礼包是去超市的时候堂弟非要买的。可理直气壮了,连我都附和他一起叫着要买!!不买就不洗澡!!叉腰过年时包粽子,就只剩下我和弟弟出去逛了。(才不是懒怕我妈叫我去厨房帮忙呢!!╭(╯^╰)╮)妹妹们高中补课,不然就是和男孩子们出去玩了。到了大学的端午节。吃不下北方的甜口粽(南北差异而已,我至今也吃不下咸豆腐脑:))。这次的端午节也只是去海边给高考完的妹妹打个电话。拍的也只剩下自己的影子了。看着朋友圈的咸肉粽,饥渴得不像话。也不知道堂弟今年有没有乖乖地洗那个问起来特别怪的澡。婶婶的包粽子技术有没有比我好呢?以上,我想要的端午节以及有关包粽子的回忆。
深夜里想起今天是端午节,有点想家。在外上学,八年没有在家里过端午,那种气氛在哪里可能都找不到了。小时候最喜欢五月节,在过节前前后后的那些天里充满着各种交织的香气,箬叶、红枣、五彩绳、荷包、艾蒿、桃木的小斧头…它们漫不经心的盘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释放着诱人的香气,在来日方长的每一个五月初五,都让我怀想万分。当街上开始出现卖葫芦和荷包的时候,人们心照不宣的想起,端午要来了。大人们买葫芦挂门上,葫芦下面有一条长长的流苏垂下来。五彩线和红绳有时候买有时候奶奶和姥姥编,编好了给家里的小孩们系在手腕上、脚腕上,得到彩绳的我们像接受了什么神圣的标志一样,虔诚的等着粽子等着端午。我家的邻居是一位女老师,她有扎小笤帚的独特技能,每年都送我一个,挂在脖子上或者屋门上,还有带着特殊香料味儿的小荷包,被我挂着每天捏来捏去的。过节前一周,奶奶会买来箬叶,泡好展开,一大盆江米在水里泛着白光,我把手指插在里面划来划去。我最喜欢看奶奶包粽子,一片粽叶卷几下再一折就出了一个筒,米灌进去压实,再放进去两颗特别大的红枣,然后缠好线很迅速的打一个活扣儿,这个美妙的过程会把我看呆,我爱吃大枣,奶奶每年都特意给我包放三颗枣的粽子,用不一样颜色的红线缠,我超级喜欢这个「煮好了都归我」的特权。粽子做好了到了晚上再煮,好吃的粽子是要放在大锅里煮一个晚上的,后来我吃到的高压锅煮一个小时的粽子都不是这样的味道。凌晨三点半,窗外有嘈嘈嚷嚷的人从窗下走过的声音,这个时候是到了上山的时间,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是要上山的,采艾蒿,用山上的泉水洗脸,这些都有各种祈福的意义。我在一片红枣和粽叶的清香里醒来,特别兴奋和家人一起上山,家乡的山下就是河,远远地就看见河边洗脸的人们。悬在空中的桥上全是来来往往的人流,铁索和木板摇摇晃晃,金灿灿的阳光铺满河面,人们拿着艾蒿互相打招呼。回到家,把艾蒿挂在门上。这个时候的粽子已经出锅用冷水泡了一个小时,扒开粽叶,糯米光滑又有弹性,红枣会把一部分白糯染成枣的颜色,又甜又黏。五月初五,是一个小城对生活满满的祝愿和感激,是每户人家对日子精细的虔诚和喜爱,是多风而干燥的春天过后,一场清香的洗礼,随后,轰轰烈烈的夏天带着对五谷的恩泽如潮水般如期而至。完成了使命的端午只剩下了冷水里的粽子,再吃便是下一年。
以前在家,根本不觉得端午节有什么好的,有课的时候,我妈就会早晨早早煮好粽子,拿塑料袋包好,放到我的书包里,让我在课间的时候吃。我总是睡过头,要迟到,背着书包撒腿就跑,到了课间打开书包,粽子还是温温的,那么大一个粽子总是吃不掉,就要和同桌分享,把它吃光。从没觉得有什么珍惜的,也从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不上课的时候,我就在家里睡懒觉,就总会听到妈妈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包粽子。早上起床看见了,就缠着妈妈说“我要多一点肉,给我包一个最多最多肉的”,然后在妈妈身边撒娇。妈妈还会去外面和亲戚交换粽子。端午节过完,粽子多的可以吃一周,那一周的早晨,都是热腾腾的粽子。而现在,端午节,只是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在外面,根本买不到像妈妈包的粽子一样好吃,每次都会在电话里撒娇抱怨“外面的粽子一点都不好吃,你包的都那么难吃,没想到外面包的比你还难吃”妈妈就会说,“再难吃,你也吃了这么多年啊,但是这几年,做的粽子,没有你,都吃不完了”挂完电话,每次都不敢哭的很大声,怕别人看见。离家在外的粽子啊,永远比不上家里妈妈的粽子呢。粽子节快乐。常回家看看吧,妈妈可能包好了粽子,在等你回家呢。
家乡在广义上的湘西范围内,至今保留着大小端午的说法。常说的五月初五叫做小端午,而五月十五才是最正式最隆重的大端午节。 至于这个传统的由来,传说是因为古时交通不便,屈原的死讯传来时已经过去了十天,所以才有大小端午之分。小地方一直以来只过大端午,直到最近和外界的交流多了才象征性的也过小端午节,毕竟法定节假日在那放着不过白不过…… 后来和外地的朋友们交流后才知道这个传统好像不只是我们那儿才有。至于过节,在家时年纪尚小记忆不多。那一天家里是一定要好好吃上一顿的,大菜一般都是鹅,不爱吃鹅的家庭也起码要有一只鸭子上桌。这么多年都没有去问过为什么,不过我想应该也是有个什么故事在里面吧。过节前两天的菜市场会都被卖鸭鹅的小贩们挤满,走在路上看到的大人几乎人手提着一只不停挣扎着的大白鹅或者绿毛鸭子。粽子的种类尤其多,形状上有尖角的长条的方正的等等,馅也很多样,枣子、豆子以及肉馅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种有胳膊粗的长条形的腊肉粽子,里面包的是实实在在的肥瘦腊肉,煮熟以后油脂渗入粽子里香气扑鼻十分诱人。小地方把黏糯的食物统统都叫做糍粑,于是粽子也就成了粽糍粑,腊肉粽也就成了肉糍粑。只可惜这些煮熟了的糍粑不能在初夏保存太久,只能享受那么几天的美味。赛龙舟也是很吸引人的,不过看得少很多故事都是听别人说的。端午节那天县下面的乡镇都会派出自己的队伍和龙舟在小城里比赛,较为正式的会在开始前祭祀屈原,跳一场傩戏,咿咿呀呀地磨蹭一番。各个赛舟的队伍都挑选的是精壮的汉子,脾气自然火爆,经常有赛前赛后因为口角或者对结果不满意而发生的争斗或者打群架的事情,对此围观群众都表示这也是龙舟赛的内容之一而淡定观赏甚至喝彩助威(真是民风彪悍……)。直到某年玩大了打架时弄死了个人,政府因此取消了一年一度的龙舟赛,禁令持续了很久。不过前两年为了推广旅游又重开了,因为流经县城的那条河水量不比当年,所以只能移到下游几十里的沅江上去,不过依然抵挡不了人们前往观看的热情。不知不觉就扯了这么长,见笑啦。
就是普通的一天。真羡慕你们那么有过节气氛的也羡慕你们有节日回忆的。。
说实话,更喜欢中秋节和元宵节,月亮比较漂亮关键是我真的不爱吃粽子
山东人表示小时候没过过端午节。现在过节也只是因为放假开心或者有理由朋友一起聚餐什么的。
一看这题就知道粽子江湖会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红枣部落,另一派是肉联盟
全国人民为我庆生!
挺害怕的吧,因为患了蛇精病,看到雄黄酒就发抖。
我生日是五月初七,然后每年的生日就是多吃一只粽子和咸鸭蛋T_T就是这样的QAQ
放假三天。没有什么比睡懒觉更好的庆祝方式了。
在屈原故里过端午,一般家家户户会给小孩子洗艾叶澡。包各种子粽子然后就龙舟比赛
很想答题,却什么也不想说;因为最怕真情流露。性别:男坐标:广州
吃粽子,这么好吃的东西不能错过啊。找些朋友出去走走,看看山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一起撸串和啤酒,吹牛逼,怎样都好啊,其实说是过节,过节只不过是人们给自己放松的借口而已,因为咱们太忙了!
会包粽子吃,每家都会在门上插艾蒿,会给小朋友绑五线绳,我们这叫五锁。这几年因为端午节,大街上很多卖粽叶和艾蒿的。每一个节日都成了一个各种消费的节日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端午节葫芦的折法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