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复兴兴是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西方什么文化高峰期

地区:全国
上传人:qUir****@
版本:通用
类型:高考论文
上传时间:
已有5119人下载该资源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思想文化史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人民版)
知识整合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不同点 背景 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 雅典政局动荡 内容 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 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 人。即在“人是万物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影响 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点 ①都把哲学研究中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②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能力探究 宗教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封建专制暴政
法国大革命
人类不平等
法国大革命
思想的自由
封建专制制度
知识回顾 能力探究 知识整合 课后作业 知识回顾 民主政治
普罗塔戈拉
认识你自己
世俗知识分子
《十日谈》
《哈姆雷特》
九十五条论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介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有:
1.蒙昧中的觉醒,包括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斯多亚学派对人的价值和人文主义的探讨。
2.神权下的自我,包括文艺复兴的原因、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或主张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专制下的启蒙,包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主张。
4.理性之光和浪漫之声,包括卢梭、康德对启蒙的真谛的探讨,对理性的质疑,对浪漫主义的认识及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考纲解析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对人的价值的观点与阐述,理解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文艺复兴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和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影响,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思想家——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主的百科全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4.了解启蒙思想的真谛和浪漫主义的作用,认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发展的贡献。
三、复习建议
1.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一直是高考的重点,本专题的内容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难度也大。本专题是新课标教材的重中之重,选择题、非选择题所占比重都较大,我们高考备考一定要重视。
2.与之相联系的内容也较多,出题角度多种多样,如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萌芽,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与制度实践,当今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等。
3.复习本专题应与必修一的专题六第一节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第二节卓尔不群的雅典、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必修二的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必修三专题七的第一节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第二节追寻生命的起源的相关内容相联系。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蒙昧中的觉醒(古希腊思想文化)
(一)智者的启蒙
1.出现的原因
(1)雅典的发展。
(2)希腊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3)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智者的含义:智者是指那些教授和修辞学的教师。
3.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1)思想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的中心。
②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的第一次觉醒。
③是西方精神的滥觞。
④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1.地位: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人,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的化身。
(1)反对智者忽视、追求功利的主张。
(2)强调人类的、否认绝对权威。
(3)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4)哲学探索的指南是“”。
(5)尊崇,追求思想自由。
(三)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1.代表:斯多亚学派。
2.创始人:。
3.哲学思想
(1)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
(2)人与生俱来就带有。
(3)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
4.意义:第一次论证了、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1.(名师原创)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了一场智者运动。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相伴,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当政者可能是(  )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苏格拉底
[解析] A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定人;B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继承者;C项是雅典民主政治高峰期的执政者;D项是雅典哲学家,从来没有当过雅典的执政者。故选C项。
2.下列有关苏格拉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B.他与智者学派同一时代,但不属智者学派
C.苏格拉底知识渊博,被称为“智慧”的化身
D.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
[解析]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的人是普罗塔戈拉,他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故选D项。
3.古希腊的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在此运动出现之前,古希腊哲学家探索的问题是(  )
A.人文主义
B.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C.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D.物质世界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A项和B项都是智者运动关心和探索的问题,故排除A项和B项;C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他与智者学派是同时代人,不符合题干条件,也排除C项;在智者运动之前,古希腊哲学家探索的是物质世界,只是随着雅典民主政治高峰的到来,哲学家放弃了这一研究,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故选D项。
4.斯多亚学派认为,世界万物产生于(  )
D.心生万物
[解析] A项是基督教的观点;B项是程朱理学的观点;C项是斯多亚学派的观点;D项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C项。
二、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1)政治:西欧陷入“”,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①11世纪以后,西欧复苏和发展。
②14世纪意大利经济繁荣。
(3)思想: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市民和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
2.含义: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即所谓的“文艺复兴”。
3.旗帜:高举旗帜。
4.矛头:从恢复被基督教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二)人性的启蒙
1.初级阶段
(1)国家:。
(2)特征:肯定人的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3)代表:“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
(4)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薄伽丘的。
2.高级阶段
(1)国家:。
(2)特点:文艺复兴逐渐从走向高雅和精致。
(3)代表: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
(4)作品:。
3.性质:是一场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和知识阶层。
(2)德国经济分散,政治。
(3)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有谚语称“德国是的奶牛”。
(4)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激起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2.序幕:马丁·路德发表《》,引发了一场关于赎罪券的辩论。
①人的灵魂得救不须教士作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
②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直接对话。
③《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
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
②创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
(1)传播和发展了。
(2)使人从长期的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上的准备。
1.新文化运动的大旗是“民主”与“科学”。文艺复兴的大旗是(  )
A.人文主义
B.尊孔复古
C.思想解放
D.宗教改革
[解析] 文艺复兴的大旗是人文主义,主张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故选A项。
2.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解析] 希腊思想复活是指文艺复兴运动;原始基督教复活是指欧洲的宗教改革,故选B项。
3.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德意志宗教改革,引发这次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词“直接原因”。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是在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愤怒的条件下发表的。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并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答案] (1)指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湮没原因是中世纪基督教的精神统治。
(2)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不属于。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文化。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矛盾,因为材料三认为是“精神的新生”,而材料四认为是恢复古代传统”。
三、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一)呼唤民主和自由
(1)文艺复兴和运动和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
(2)近代的兴起。
(3)的开辟。
(4)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5)科学与的进步。
(6)社会的变化。
(1)时间:17、18世纪。
(2)过程:启蒙运动从英、法两国开始,向和荷兰等国扩展。
①思想武器是。
②批判矛头指向。
③反对,提倡科学。
④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希望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
3.影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18世纪以后,与自由平等的思想获得迅速发展。
(二)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启蒙
(1)地位:英国思想家。
(2)主张:提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人们订立契约,组成国家,保护公共权利。
(3)影响:对推翻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①政府和君主的权力源于。
②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
③国王及其政府应在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
④当国王及政府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及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⑤在政府与人民的争执中,是最高的裁判官。
(1)为17世纪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其他国家反对的斗争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
(1)地位:启蒙运动的。
①提倡学说,主张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反对专制。
③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赞成实行“”。
(3)评价:思想上有局限性。
2.孟德斯鸠
(1)地位: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的奠基人。
①提出的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
②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集中于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三者互相独立又相互监督。
(3)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古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1)地位:18世纪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2)著作:《论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
①认为、是人的天性,但现实社会却给人们套上了枷锁,因此要向暴君、贵族及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开战。
②提出“”主张,当人民权力被篡夺或奴役时,人民有权通过暴力推翻它。
(4)评价: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他被称为的捍卫者。
4.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1)地位:在启蒙运动中有很大影响,法国启蒙运动的力量。
①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包括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
②人们通过组成国家。
(3)评价:体现了科学与的时代精神,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1.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而后扩展到整个欧洲。启蒙运动起源于英法,而后扩展到整个欧洲。启蒙运动起源于英法的原因是(  )
A.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阻碍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当时以英法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最高
C.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没有关系
D.英法统治者的大力推广
[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启蒙运动开始兴起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将爆发,二者起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第二个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所以启蒙运动以英法发展水平最高。
2.国家是怎样产生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家是上帝创造的,君主的权力也来自上帝,所以“除上帝外君主不对任何人负责”。最早反对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
[解析] 詹姆士一世的思想是典型的君权神授思想,最早反对这种思想的是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
3.狄德罗在《呈给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报告》中这样说道:“在这一片叫嚷声中,大家都认购该套书(《百科全书》),他们都想要这套书,而把作者毁掉。”狄德罗所说的“大家”应该是(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
C.巴黎市民
D.法国王室
[解析] 据材料信息“想要这套书,而把作者毁掉”中把作者毁掉,可以看出这部分人反对作者的观点,故只能选A,因为启蒙运动思想家们斗争的矛头是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统治,其主张肯定会引起他们的反对。
4.卢梭主张:“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此主张包含的启蒙思想是(  )
①天赋人权 ②人民主权 ③三权分立 ④社会契约论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从材料来看,卢棱认为权力属于人民,故②正确,从“行政权的受托人”“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可知④正确。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天赋人权和三权分立,故排除①③。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一)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1.含义:启蒙运动要使人获得和思想自由。
2.人物及主张
(1)法国的卢梭:人生而自由。
(2)德国的康德
①在卢梭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应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于自己的状态。
(3)意义:确立了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二)卢梭对“理性”的质疑(理性的优缺点)
1.“理性”评价:卢梭是最激进的思想家,阐述“”的同时,又认为理性不可靠。
2.浪漫主义
(1)在生活中依靠、本能、情绪办事更可靠。
(2)人类天性,原始社会最美好。
(3)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1)形成了浪漫主义思潮,卢梭被称为之父。
(2)指出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是一把双刃剑,凸显了人的情感与个性。
(三)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起源于西方社会对的新要求。
(2)是文艺复兴以来发展的结果。
(1)以人类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2)崇尚、科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3)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1)为批判提供了思想武器。
(2)促进的彻底解放。
(3)使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
(4)启蒙运动是17世纪和18世纪在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后来欧洲和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认为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幸福的启蒙思想家是(  )
B.孟德斯鸠
[解析] B项提出的是“三权分立”思想,应排除;C项是北美启蒙思想家,其主张是北美独立,故排除;D项是英国哲学家,主要主张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A项是卢梭对理性的批判,他认为人们依靠情感,感觉更好。
2.某位思想家强调,屈从于他律就是道德上的懦弱,道德懦弱是蒙昧主义盛行的前提;而自主的自律则是道德上的勇敢,道德上的勇敢是启蒙(思想)得以普及的前提。这位思想家是(  )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强调道德思想上的自律,符合康德思想自由的主张;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B项。
3.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进行过深刻的探讨,其中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思想家分别是(  )
A.伏尔泰、孟德斯鸠
B.卢梭、康德
C.孟德斯鸠、卢梭
D.伏尔泰、康德
[解析] 卢梭探讨了人身自由,主张建立一个主权在民的契约国家;康德探讨了思想自由,主张人民多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4.某人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浪漫主义的创始人,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父”,下列关于他的浪漫主义主张,正确的是(  )
①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 ②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 ③人们依据契约建立了国家
④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利益的专制政府
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题干中信息“浪漫主义之父”可以判断该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③④虽然也是卢梭的主张,但却不属于浪漫主义,而属于理性主义,应排除。
本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四部分内容:一、蒙昧中的觉醒;二、神权下的自我;三、专制下的启蒙;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蒙昧中的觉醒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开始了一场智者运动,原因: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伯里克利时期)相伴,即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的问题,这就是智者运动,这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智者原意是指在一切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很杰出的人,这里指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他们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但他们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其核心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被看做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人,被称为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马克思称之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他的观点是“美德即知识”,他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又与智者是一致的。他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是他的哲学指南,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苏格拉底在70岁时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判处死刑,他自愿赴死,既服从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自己的尊严,只可惜失去了生命。
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创始人是芝诺,因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而得名,罗马的自然法之父西塞罗和哲学家塞内卡也是它的代表。斯多亚学派认为:逻各斯(相当于上帝)是贯穿万物永存的理性,世界带有理性,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所以“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塞内卡曾说“奴隶是人,是和其他人相同的”。因此斯多亚学派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典例1】 (名师原创)启蒙思想家们崇尚理性,其源头来自(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人是城邦的动物”
[点拨] A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强调以人为核心,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B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强调理性判断;C项是斯多亚学派的观点,强调人生而平等;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强调人的社会性。故正确答案是B项。
【典例2】 (名师原创)关于世界的产生问题,古代的许多中外思想家几乎得出一致或近似的结论,老子认为“道”生万物,朱熹认为“理”生万物,古希腊的芝诺认为“逻各斯”产生万物,基督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万物,由此可知(  )
A.他们都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B.他们都有辩证法思想
C.他们都是唯心主义思想家
D.他们都认为万物平等
[点拨] A与题干意思相反;B只是老子思想的特点;D万物平等思想符合老子和斯多亚学派,但不符合朱熹和基督教的思想。
【典例3】 (2012·山西测试)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乡之感。这是因为(  )
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无损
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
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
[点拨] 黑格尔的话强调了欧洲人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源头,而文艺复兴运动又使古希腊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故选C项。A、B与史实不符,D指西方的民主制度,应排除A、B、D三项。
神权下的自我
神权下的自我包括文艺复兴和西欧宗教改革两部分内容。罗马奴隶社会灭亡后,西欧陷入“黑暗的愚昧时代”,古典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遭到日耳曼人的打击,新的文明尚未建立,基督教趁乱建立了神权统治,实行愚民政策。11世纪后,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的兴起,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在14世纪城市经济最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最早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当时的市民和知识分子厌恶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张,又没有新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主张,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早期的“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马克思称为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最后一位诗人和新世纪(资本主义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为《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更具代表性,与《神曲》并称为“人曲”。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如《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仅局限于欧洲的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广大下层人民是通过宗教改革加入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中世纪的德国由于一直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造成德国政治分裂割据,经济分散,不能有组织地对抗教廷,所以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有“德国是教皇的奶牛”之说。1517年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借口,向德国出售“赎罪券”,聚敛钱财,激起了德国人民的愤慨。马丁·路德把大家的意见写成《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路德的主张由学生说),路德的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形成了路德教,在瑞士形成了加尔文(有的书译为卡尔文)教等新教派(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新旧教派的主要区别让学生说)评价:宗教改革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典例1】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发源地是意大利,其根源是(  )
A.意大利资本主义产生的最早
B.意大利小农经济最发达
C.意大利具有优良的民主政治传统
D.意大利的基督教统治最薄弱
[点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它的经济基础是A项,故选A项。B项是封建经济,C项只是条件之一,D项与史实相反,故排除B、C、D三项。
【典例2】 (名师原创)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其思想核心是(  )
A.追求人的快乐是人的权利及社会发展的动因
B.人有征服自然、建立公正社会的自由权利
C.讴歌爱情与美好生活是人类的最高情感
D.倡导人文价值观,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
[点拨]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注重人的价值,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A、B、C三项都是“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但不是核心内容,只有D项是对前三项的概括。
【典例3】 (名师原创)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教与罗马天主教的最大区别在(  )
A.信仰的不同
B.中介的不同
C.礼仪的不同
D.从教人员的不同
[点拨] 二者都信仰上帝,故排除A项。路德教虽然简化了宗教礼仪,但仍保留了部分礼仪,不符合题干中“最大区别”的要求,故排除C项。路德教虽然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但从教人员仍然是教士,故排除D项。罗马天主教认为教士和教会是普通人与上帝之间沟通的中介,凡人无权阅读《圣经》,灵魂要想得救,必须通过教士并向教会购买赎罪券才可以;路德教认为无须教士作中介,也不需要购买赎罪券,只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灵魂就能得救,故选B项。
【典例4】 (名师改编)观察下列的漫画,从中你可以得出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是(  )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A.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
D.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点拨] 由于德国四分五裂,缺乏同教皇抗衡的中央政权,因此德国所遭受教皇的剥削与压迫最严重,有“教皇的奶牛”之称,马丁·路德改革的直接原因就是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敛财修建罗马大教堂所致。故选C项。
专制下的启蒙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主要原因),西方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是近代科学的兴起(牛顿力学)、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英、荷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等国资产阶级也日益强大),终于促成了17~18世纪的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从英、法开始,波及欧洲和北美,(但中心依然是法国)他们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批判封建主义,为推翻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他们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关注社会,希望用理性之光驱除黑暗的中世纪,映照出民主科学的新时代(资本主义时代)。评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18世纪后,启蒙运动才使理性和自由平等思想获得迅速发展。
代表人物、学派及其主张:
1.英国17世纪的启蒙家思想家霍布斯,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英国的洛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人民主权和分权的主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3.法国的伏尔泰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天赋人权),但赞成财产上的不平等;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专制”,提倡英国的君主立宪。
4.孟德斯鸠,法国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把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由三个相互独立的部门行使,使权力相互制约,彼此平衡。它是古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人民主权,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就是按“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理论制定的。
5.卢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主张,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6.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体现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是法国大革命的中坚力量。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启蒙运动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贡献最大。卢梭认为“人生而平等”,康德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他一方面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另一方面强调“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所以康德对理性做的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卢梭在阐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性的同时,又认为理性并不可靠,生活中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他认为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知识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形成了浪漫主义思潮,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对浪漫主义思潮的评价让学生说。)
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提倡崇尚理性、重视科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主张,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促进了人身的解放和思想的解放,启蒙运动之后的人文精神也获得了不断发展,对欧洲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典例1】 史学家评价:“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这个时代是指(  )
A.希腊城邦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
[点拨] 由“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可知D正确。
【典例2】 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主张和要求,从实质上反映的是(  )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已动摇
[点拨] 通过现象看本质是其关键,商品经济要求自由竞争,有一个前提就是人的自由。而启蒙思想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典例3】 (2012·大同测试)孟德斯鸠认为,罗马共和国“把国家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相互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孟德斯鸠在这里肯定的是(  )
A.短任期制度(如独裁官)
B.同僚平权制度
C.共和制中的民主因素
D.权力制衡的思想
[点拨] 孟德斯鸠的主要主张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对照A、B、C、D四个选项,只有D最符合题意,故选D项。
【典例4】 (名师原创)加里宁格勒的哥尼斯堡居民有一种奇异的风俗:年轻人结婚时要带上一束鲜花放到某人的墓碑前,以纪念他不但给人们带来了自由结婚的权利,也给人们带来了思想的自由,由此判断该墓埋葬着(  )
C.孟德斯鸠
[点拨] 由“给人们带来了自由结婚的权利”,即人身自由,还给人们带来了思想自由可知该人物是康德。
【典例5】 (名师改编)“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这一论述出自(  )
[点拨] 卢梭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他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契约论”和“人民主权”思想,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如果统治者违反了人民的意志,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知C正确。
一、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二、为什么说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滥觞
1.人文主义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内容,而最早提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西方文明崇尚理性和科学,重视知识,而这些源头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强调了道德与知识的关系和理性的重要,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而这一思想来源于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斯多亚学派认为: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它产生了万物,也包括人,因此人的自然权力都是逻各斯赋予的,所有的人都是生而平等。
三、在文艺复兴中,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1.尚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封建神学发生正面的直接冲突。
2.封建神学势力强大,并且理论依据是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3.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容易减少阻力,造成学术争鸣的假象,避免当时的宗教迫害。
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什么联系?二者又有何区别
(1)都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封建束缚的斗争。
(2)都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资产阶级要求实现其政治权利的反映。
(3)斗争的锋芒都指向天主教会。
(1)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弘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宗教改革则要求改革教会,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新教。
(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手段进行;宗教改革则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
(3)从范围上看:文艺复兴更多地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宗教改革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从影响上看: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斗争,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五、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性质、特征、主要学说及其影响
1.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手工工场广泛建立,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的矛盾不断加深,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
2.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的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3.特征:强调理性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一套政治构想。
4.主要学说有: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
5.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二,对欧美资产阶级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在欧美传播,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第三,对亚洲国家的影响,鼓励了亚洲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六、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联系: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时间、发源地、影响等有明显的不同。
(2)攻击矛头上,启蒙运动对准的是封建社会里最神圣、最崇尚的王权、神权和特权。
(3)主要思想,文艺复兴运动重在宣传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则前进了一大步,强调人的理性和天赋人权思想。
(4)对待神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还不能公开否定宗教神学,不少作品还借用宗教题材,而启蒙运动中已提出了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挑战。
(5)启蒙运动还为资本主义社会绘制了政治蓝图。
总之,启蒙运动是在更高的水平和更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七、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是怎样的
1.浪漫主义不是对理性主义的否定,而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
2.所谓“理性”是人独立的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判断事物的利弊,不是仅从个人立场出发,还要站在他人及群体、甚至国家或人类的立场上考虑,“两害相较择其轻,两利相较取其大”。这样生活的人就不会犯错误,但活的很累,非凡人所能忍受,古往今来,只有苏格拉底做到了,但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3.浪漫主义依靠感情、本能和情绪办事,不去认真思考,会生活的很快乐,但容易犯错误;知识越多,了解的事物越多,越不容易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也就越不快乐;原始人知识很少,很容易满足自己的愿望,因而幸福感就越强。但社会毕竟是向前发展的,只相信浪漫主义的人将被社会所淘汰,只信仰理性主义的人会活的很累。
4.结论:我们应当大事情从理性出发,做出正确的选择;小事情从感性出发,以求得自身快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2012·浙江)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解析 墨家学派代表当时平民的利益,其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功利的精神;智者学派关心与人类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维护封建制度;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是启蒙思想和民主政治。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应排除。
2.(2012·广东)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强调基督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基督信徒的信仰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反对信徒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而教皇代表则认为《圣经》“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所以要想得救必须通过教皇和教会来解释和理解《圣经》。双方都没有否定《圣经》在信仰中的重要作用,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必须通过教皇和教会来解读《圣经》,或者说信徒是否仅仅依靠信仰就能得救,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3.(2012·福建)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解析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5世纪”地点“佛罗伦萨”和特征“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等都复活了”可知B项正确;A项是表面现象,其实质“人文精神”得到传承,故A项错;C、D两项都发生于15世纪之后,故排除C、D两项。
4.(2012·江苏)“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欣赏、阐释古典文化中充满人性的美;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并不反对宗教本身,故A、B、C三项与题干不符。伏尔泰对天主教和封建制度深恶痛绝,从根本上否定天主教会,故答案为D项。
5.(2011·全国)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 苏格拉底的辩词反映了苏格拉底不畏死亡、坚决捍卫自己思想自由的原则,故选B项。A项与题干无关,C项只是表面现象,D项与史实不符。
6.(2011·四川)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解析 狄德罗认为“君主属于国家”表明他赞成君主立宪制,即保留君主,但君主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故只要排除③即可。
7.(2012·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即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反过来精神文明也影响物质文明,意在考查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能力。第(1)问,“社会历史条件”可以从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展开分析;“基本观点”分别概括材料即可;“共同精神”为人文主义。第(2)问,可以运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进行分析: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另一方面意识(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经济的发展会推动精神世界的发展,要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艺术、宗教等也应有所发展。
答案 (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人文主义。
(2)当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之后遍及欧洲;宗教改革兴起于德国,也遍及欧洲。当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成熟时,启蒙运动影响欧洲。而这些文化思想方面的运动反过来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会2文艺复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