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逝者的歌曲生日如何称呼

&&&&&&&&&&&&
推荐标签: |  |  | 
您的位置:&&& &&&&& &&&&& &&正文
日本天皇庆81岁生日 称二战死难者赋予日本和平使命
12月23日,日本天皇迎来81岁生日。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读卖新闻》12月23日报道,日本天皇23日迎来了自己81岁的生日。此前,他在皇居宫殿内召开记者会时,就2015年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事表示, “为了不让300多万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鲜血白流,我们要将努力构建美好日本看作是先人赋予我们的使命和义务,当作我们对后代的责任。”此外,日本天皇还表示,希望日本今后也能作为一个“和平健全的国家”,和周边邻国乃至世界各国互相支持,共同前进。
&&&&被问到一年来印象深刻的大事时,日本天皇列举了日本3名研究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事。表示对蓝色发光二极管带来的节能革命充满期待,称“为3位博士的成绩感到自豪,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时,日本天皇也谈到了令自己感到心痛的事,例如8月份广岛市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和9月份的御岳山火山喷发,他对牺牲者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2013年冬天发生的雪灾一事,死者多达95人,天皇表示,“由于自身上了年纪容易滑倒,所以经常担心屋顶的雪掉下来”,希望大家能为生活在雪国的高龄者的安全考虑。
&&&&提到8月份完成的《昭和天皇实录》一书,日本天皇表示“我把这本书当作对昭和天皇微服私访的寄托,他经历了十分困难的时代”。他还明确表示,要向昭和天皇学习,“经常为别人考虑,并不是别人要求你这么做,而应该把这当作自己的责任。”(实习编译:冷清文 王焕
审稿:王欢)
[ 责任编辑:邰国计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邰国计
原稿件来源:逝者&|&诺奖诗人特朗斯特罗姆逝世,“诗是我让他醒着的梦”
逝者&|&诺奖诗人特朗斯特罗姆逝世,“诗是我让他醒着的梦”
微信ID:iwenxuebao『 文学 点亮生活 』小编语:欧洲当地时间3月27日,诺奖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去世,20天后,是他84岁生日。这位瑞典诗人在2011年获得诺奖时,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诗界都收获了巨大惊喜。诺奖已很久没有给诗人这样一顶桂冠了,在他之前是女诗人辛波丝卡。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作唤醒了大众对自然万物细腻的感受。他曾说,“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他更常常写到人的离去,是”走向一座覆盖白雪的岛屿“,是”月光浇透的天空“。他虽离去,留下永恒、明亮之境,为世人所值。本报记者曾在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奖后采访了他的诗作译者离李笠,通过他的解读,再来重温一下诗人之语吧。特朗斯特罗姆: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刊于本报日如果说,诗人北岛首先向国内推介了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直接从瑞典语系统译介特朗斯特罗姆,则是因了瑞典籍移民诗人李笠。1985年4月,特朗斯特罗姆访华。同年,《外国文艺》第3期发表了李笠翻译的《树和天空》等六首诗歌。十六年后,南海出版公司推出由他翻译的《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其中包括了诗人出版的十余部诗集,全集在国内诗歌界产生广泛影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笠对特朗斯特罗姆获诺奖表示由衷的祝福,并指出,对特朗斯特罗姆来说,诗近乎一种幻想,其最本质的任务是揭示神秘,“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记者:特朗斯特罗姆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诗人们大多表示他获诺奖实至名归、毫无争议。作为他诗作的中文译者,此刻有怎样的感受?李笠:我由衷地祝福他。我是在上大学,也就是在北京外语学院学瑞典语的时候接触到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他和我以前接触到的北欧诗歌很不一样:凝练,神秘。他的诗句读来明快简约,但意思却让人捉摸不透。记者:怎么说?李笠: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写作是一种独特的经验。他通常从日常生活着手:如在咖啡馆喝咖啡、乘坐地铁、夜间行车、林中散步等等。然而,这些并不起眼的细节,经他精确的描写,不期然间就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然后,他突然更换镜头,让细节放大,变成特写。由此,展露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远变成近,历史变成现在,表面变成深处。飞逝的瞬息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并散发无限幽远的“意义”。正因为此,特朗斯特罗姆常常被称为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尤其是早期的诗,往往采用一连串意象和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并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他擅长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在一起,把技术词汇运用到诗歌的神圣领域———自然和艺术中去,诸如:“蟋蟀疯狂地缝着缝纫机”,“孤独的水龙头从玫瑰丛中站起,像一座骑士的雕塑”……记者:你分析得很精彩。北岛写到特朗斯特罗姆时,也谈到过类似的体会。不过,相比很多诗人的多产,他的写作近乎苛刻,几近我们中唐时期的“苦吟派”。李笠: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作的确不多。从1954年发表处女作《17首诗》至今,他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他一般要间隔四年才发表一本薄薄的诗集。这并不影响他的地位。1984年,《美国诗评》指出欧洲诗的质量超过美国时,在列举了米沃什、布罗茨基、希尼、蒙塔莱等代表诗人后,认为特朗斯特罗姆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诗已被译成50多种语言(仅英文就有二十来种版本),而研究他作品的专著已超出他作品页数的千倍。而且,他的诗影响着许多国家的诗人,尤其是美国。1987年诺奖得主、美籍俄裔诗人布罗茨基说:“我偷过他的意象。”另一个诺奖得主、诗人沃尔科特也说:“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而他在英文国家享有盛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是他的好友,把他的不少作品翻译成了英文。当然,在中国,他同样拥有较大的读者群。北岛、王家新等不少中国当代优秀诗人都受到他诗歌的影响。1954年,特朗斯特罗姆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诗十七首》,以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人瞩目,其中的《果戈理》一诗完成于他18岁那一年。记者:听说他与中国还有另一层渊源?李笠:他曾对我说过,他的写作受日本俳句的影响,而俳句是从中国古代诗歌滋生出来的。所以,他对东方文化一直有强烈的兴趣。他的诗歌中语言的简练、精准的比喻对一些诗人构成了吸引。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诗歌写作刚刚发生现代性转型,诗人渴望接触到新的写作技巧。所以,特朗斯特罗姆的进入恰逢其时。记者:和他本人有过交往吗?李笠:我和他有过一个对话。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诗歌本质的看法。他说,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有人认为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个知识分子诗人,就他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深度,他的确当得起这样的赞誉。对这个称呼,他没有做出正面回答,只是说,诗是某种来自内心的东西,和梦是手足。很难把内心不可分的东西分成哪些是智性哪些不是。它们是诗歌试图表达的一个整体,而不是非此即彼。所以,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里,一般读不到寻常的理性分析,而是让我们感受到更大的自由。我也见过他四十多岁时拍的一张照片,他神情安宁,目光朝上,像在盯看树梢,或天空,飞鸟。1990年,他患了脑溢血,在右半身瘫痪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创作。记者:在翻译特朗斯特罗姆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在哪里?有什么特别深的感受和体会?李笠:我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译完了特朗斯特罗姆。最大挑战是传达原诗的气韵———语气,节奏等等。给人在阅读时有一种用原文写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需要译者对两种文字的精通,也需要译者对词语有着舌尖的敏感。一个最浅的体会是,译诗者必须是精通两国文字的诗人。2011年接受瑞典国王颁奖序曲    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  摆脱令人窒息的旋涡  漫游者向早晨绿色的地带降落  万物燃烧。他察觉——用云雀飞翔的  姿势——稠密树根  那无数盏灯在地底下摇晃。但地上  苍翠——以热带风姿——站着  举着手臂,聆听  无形的抽水机的节奏。他坠入夏天,坠入  夏天眩目的坑洞,坠入  在太阳火炉下抖颤的  湿绿脉管的棋盘。于是停住  这穿越瞬间的直线,翅膀张开  急流上鱼鹰的栖歇  青铜时代的小号  不安的旋律  悬挂在深渊上空    晨光中,知觉把握住世界  像手抓住一块太阳般温暖的石头  漫游者站在树下。当  穿过死亡的旋涡  可有一片巨光在他头顶上铺展?他醒于飘过房顶的歌声早餐,五月的雨。城市仍然宁寂如山区的小屋。大街悄然无声。天上飞机马达发出青绿色的轰鸣——窗开着  沉睡者舒展身子躺在梦里。梦变得透明。他活动起身子,开始寻找出人头的工具——几乎在天上尾曲我像一只铁锚在世界的底部拖滑留住的都不是我所要的疲惫的愤怒,灼热的退让刽子手抓起石头,上帝在沙上书写  寂静的房间家具好像在月光下准备好猝然爆发穿过一座没有装备的森林我慢慢走入自己点击主界面 【首页】或回复关键词查看本报往期全部文章文人、文事、文字,精彩内容,我们为您呈现近期关键词捷径诺奖|布克奖|龚古尔奖|奥斯卡奖|写作课|神保町|最美书店|美剧|韩剧|霍比特人|超级英雄|2015文博展|莫迪亚诺|村上春树|奥威尔|卡尔维诺|圣埃克絮佩里|帕慕克|契诃夫|莉迪亚戴维斯|波伏娃|萨特|阿加莎|布罗茨基|伍迪艾伦|纳博科夫莫言|路遥|张贤亮|芒克|王德威|盛可以|木心|赵本山|迟子建|贾平凹|格非|张艺谋|刘和平|林青霞|唐家三少|合作本文来自【文学报】欢迎将您所喜爱的文章推荐给他人或在【】转发,点击标题下方的【文学报】字样,关注我们动态。或搜索并添加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文学报(微信号:iwenxuebao)邮发代号:3-22 订阅我们
热门微信号
最新微信号
(C) 2014 尚人绣官网扫描二维码,下载最牛新闻
APP111苹果园为用户提供苹果游戏软件介绍,视频,攻略,评测,iphone6游戏,iphone5s游戏下载
iphone6 plus软件下载,ipad mini软件,ipad游戏,最新最全的限时免费游戏信息一百岁古人称为_百度知道
一百岁古人称为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五十称半百或知命:出自《礼记百岁称为“期颐”出处、七十称古稀.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八十及九十称耄耋、四十不惑。补充:三十而立,一百岁叫做「期颐」。”因此、六十称花甲或耳顺
一百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逝者】会计学泰斗葛家澍:任教68年,培养了一支“葛家军”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葛家澍勤于治学,成绩显著. 1979年,葛家澍在厦大芙蓉湖畔. 29岁的葛家澍. 【名片】 葛家澍是著名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葛家澍勤于治学,成绩显著。 & 1979年,葛家澍在厦大芙蓉湖畔。 & 29岁的葛家澍。 & 【名片】 & 葛家澍是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管理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会计教育事业开拓者和会计准则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曾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首任院长。 & 葛家澍1921年3月出生,江苏省兴化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并留校任教,历任校工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兼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厦大教授葛家澍昨日凌晨三点“安详辞世”,终年93岁,学术界尊他为“打响会计界拨乱反正第一炮”,年轻学生则称他为“会计界一哥”——他的名字,至今还出现在很多会计学的教科书上。 & 他最后一次接受本报采访是今年4月6日——他作为两名获奖者之一,获得厦大首设的“南强杰出贡献奖”,奖金20万元。 & 当天,葛家澍参加了在厦大92周年校庆大会举行的颁奖仪式,但他没有讲话。会议结束后,他在厦大建南礼堂外接受本报短暂采访,谈及他当年用小字来坚持自己主张——为了不违心,他做出让步:其他编委的观点用大字写,他的观点用小字写。他还被本报问及20万元要如何花,葛家澍听罢笑开了,说,还没想好呢! & 厦大昨日在主页上发布消息说,27日送别葛家澍。 &&1 & 去年遭受双重打击 & 出生于1921年的葛家澍,在日3时40分“安详辞世”,终年93岁。他的学生仍表示不能接受,他们说:没想到,他挺过癌症手术和丧子之痛后,却倒下了。 & 去年,葛家澍遭受双重打击,先是自己得了肾癌,做完手术还躺在病床上时,他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因病去世。 & 他的学生说,即使这样,他仍顽强地站起来。今年春节学生到他家拜年,学生们发现他身体恢复和精神都“很不错”。 & 本报的消息来源说,葛家澍病倒是最近一个月的事,先是肚子不舒服,送到医院发现是内出血,接着因为输血产生反应,陷入昏迷。 & 2 & “打响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炮” & 在厦大,与葛家澍年纪相仿的“大家”有不少,相对于其他人比较激烈的个性,葛家澍属于温和派,他有个特点,往往没说上几句话,嘴角就往上弯了。不过,在他含笑的温和外表之下,隐藏的是一颗勇敢的“学术之心”——他促使中国会计学回到并行进在科学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推倒了在所谓的“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之间人为筑起的高墙。 & 在会计学界,他称“打响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炮”。2010年,厦大为葛家澍举行从教65周年暨九秩华诞庆祝会,他接受本报采访,详解“第一炮”由来。 & 现在使用的会计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一度在中国被严厉批判并被抛弃,人们认为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是有阶级性的。 & 1978年,刚刚获得“解放”的葛家澍毫无畏惧地发表了《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指出,记账方法本身只是记载经济业务的手段,不同的记账方法的区别仅在记录方式、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对账方法等,并不带有任何的阶级性。 & 上海财经大学原副校长王松年说,在当时那么复杂的条件下,大家都小心说话,但是,他凭着科学家的良心,直言不讳。 & 葛家澍今天在中国会计界享有的地位还在于:他的一系列理论为西方会计理论在中国的全面介绍和引进铺平了道路,中国建立一个能和世界接轨的会计体系,葛家澍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 葛家澍也是推动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先锋之一。在他从教65周年的庆祝会上,国家财政部会计司的一位负责人透露,每当会计新法要出台前,财政部的会计团队都会先到厦大,听听葛家澍等人的意见。 & 昨天,@马靖昊说会计在微博上说,找出葛家澍为会计准则所提的建议,上面还可以看到准则组的批示:“请印7份,分送冯司长……,这是葛家澍教授意见,原件存!”的字样。 & 3 & 培养了一支“葛家军” & 葛家澍去世的消息昨天早上传出, 不少人在微博登社交媒体缅怀,基本上都以“会计学泰斗”来形容他。 & 他的确是名副其实,自1945年毕业厦大并留校任教,葛家澍培养了一支现在都身居重职的“葛家军”,其间创造了好几个新中国“第一”——“第一个经济学和会计学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他还是位“教科书上的人物”,他编写的两本会计学教材,发行量都超过百万。 & 事实上,葛家澍并不喜欢人们称呼他为“大师”或“泰斗”,他说,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成“大师”或“泰斗”,他就“完了”,因为他就无法前进了。但是,他接受人们对他做出的“极其谦虚”的评价。 & 他说,在科学研究的长河里,我只能算是一滴水。 & 葛家澍曾介绍他的人生准则:为人处事,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如何能做到这点呢?葛家澍说,对别人,一定要看长处,对自己,要看短处。&  4 & 病倒前还在带博士生 & 他的学生介绍,到现在,葛家澍还在带博士生——每年招收一位,每周三,他在家里为他(她)开课,但是,经常来的不止一位,其他导师也会把他们的学生送过来取经。 & 在外人看来,这一切匪夷所思——90多岁的老先生保持清晰思维就很了不起了,他还能知道学术界正在发生什么吗?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吗? & 葛家澍的一位学生昨天在被问及此事时,有点生气地提高声调:我们并非只是慕名而去,他比我们年轻人勤奋,比我们更早关注到理论前沿。 & 年过九旬的葛家澍有自己和世界同步的方法,他通过网络、刊物和他的学生来跟踪会计界,三年前他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他正在关注金融危机所引出的会计计量方法的改革。 & 葛家澍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每天六点多起床后,洗洗刷刷、吃早饭后,他就坐在书桌前不动了。 他的学生说,他是那种把学问和生活混为一体的人。 & 葛家澍到晚年还经久不衰的勤奋,一方面来源于他对会计的兴趣,另一方面,他是“做给学生看的”,葛家澍说,作为导师,如果不做科研,如何让学生服你? & 不太为人所知的是,这位会计学家酷爱京剧,尤其欣赏谭派继承人余叔岩的表演,他经常跟学生讲起余叔岩的弟子、著名京剧艺术家孟小冬的故事。 & 孟小冬最后一次登台表演是在1947年,之后再也没有登过台,但是仍然保持着每天吊嗓子的习惯,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葛家澍以此教育学生们说,“每个人都应有所追求,做学问也是如此,就要像孟小冬那样,不为名为利,持之以恒地追求。” & 5 & 最遗憾不知道母亲长啥样 & 三年前的从教65周年庆祝会,正好是葛家澍90岁生日,在喜气洋洋的会上,葛家澍还是流露出一丝伤感,这位江苏兴化人在自己的生日想起了母亲,在他出生13天后,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因此,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子。 & 他说,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 所幸的是,他有美满的爱情。葛家澍的妻子钮静安小他9岁,当年是他的学生。这位上海大小姐是如何爱上大她9岁的穷教师?钮静安说,当然是他追我的,我住在鼓浪屿,他就一直跟着我,送我回家。 & 毕业于厦大的钮静安退休前是厦门人行信贷科科长。三年前这对夫妇接受本报采访,有一幕一直留在我们脑海里——葛家澍特别补充介绍妻子说,她还曾是厦门银行界的“五朵金花”之一呢。 & 钮静安不好意思地嗔怪:你可不要乱说!葛家澍闻毕,一脸无辜地说,这可不是我说的。 & 钮静安向我们“炫耀”他的丈夫:他还会发短信呢!学生表示事情办完后会打电话。葛家澍潇洒地回应,不用了,给我发条短信就行。 & @首席娱乐官文硕: 深切悼念恩师葛家澍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他出任我的会计审计研究所名誉所长,支持我“世界正走向我们,我们应走向世界”的狂妄野心,才有我当年纵横会计审计学界的威风。感恩之心,永世不忘! & @马靖昊说会计:新中国成立后四大会计学泰斗:葛家澍(厦大系),杨纪琬(财政部会计司系),阎达五(人大系),娄尔行(上财系)均已离我们远去,缅怀会计前辈丰功伟绩,一路走好! & @富基标商-袁国辉: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今天凌晨去世,会计学界一代巨星陨落,不胜哀悼!上世纪八十年代,葛家澍教授与人民大学阎达五教授一南一北,分别提出会计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引起空前热度的学术讨论,也因此奠定了二人会计学术宗师的地位。两大老先生先后辞世,中国会计学术界从此进入后宗师时代。 & @克拉拉戴大红花:您永远活在我们的教科书封面上。 & @夏日清晨的栀子花:每思以葛老之高龄,仍学习不止,思维清晰,笔耕不辍,便倍感惭愧,仿佛葛老会永在。 & 本报记者 佘峥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xiamenribao
《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厦门日报》创办于1949年10月,是福建乃至海西地区发行自费订阅率最高、日均版数最多、广告营收最大的党报,也是本地最具权威性、公信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大报.荣膺2013年全国&百...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应该如何告慰逝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