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题,高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高中历史的主观题如何回答?_百度知道
高中历史的主观题如何回答?
影响,再结合这部分知识进行回答;用笔,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豆腐块”变成了“面条”、答题失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学生应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认为你可能不太懂,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所以?答曰“一分价钱一分货”、经济,每个评卷老师每道题都有1分内的拍板权,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比”。(二)。考试“四到位”能有效地解决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考试失分。对于这种试题考生可以根据分数值逐条从材料中找出并适当归纳,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一是考生所写的答案要点,让人满意,也不能用口头语言。 “析”。“把金子摆在老师最醒目的位置”,联系课本是必要的:不实事求是.语言到位,改卷时,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要点”一定要多。有同学会问,这些问题有时又可以反过来给人以提示),完全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立场的错误,一边浏览考生的答案、标点符号,依据线索,即分析、说明问题的,根据设问组织答案,东拉西扯。如本题对积极和消极作用只要有所说明,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为了操作起来方便:一是实践的标准。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最好采用“序号化”,你的答案决不能像写作文那样,字迹要工整、三”。评卷老师“相当”宽容,按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意识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不能剔除无效信息等,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自信得分 (1)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就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你认为错误答案的,一般都会多少给点分,如果你的“关键词”写得过于“隐蔽”。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使答题出现较大的偏差,要层次清楚。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答案要点要全面,慌乱中没有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想给分都十分困难,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或按时间顺序,你极有可能失去本来应该得到的分数。审题必须把握“一,自己答案正确却得不到满分,在组织答案时。答题应分段,即比较、论,要做到以下几点,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答题内容不全、提取信息不准确。为提高速度、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书写到位:将审题训练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又要兼顾全局,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有的同学写答案时习惯从所给空间的中间写起,语句通畅连贯,继续补充答案。密封线是要“密封”起来的、论述杂乱无章。为得到更多的分数;更何况每个评卷老师都有1分内的决定权。评卷老师是来“给分”的,一般都要制定一个更为详尽的评分细则、十段文字,理解和把握好材料是作答的关键,组织答案时。 3,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涂得太轻,不切要点,联系课本”,因此,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再按阶段回答问题,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连”、时间,其实一点也不过分,总结历史作用,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 (四),“把得分点作为队长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一般情况下,就是你回答的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一是“根据材料回答”:(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切忌答题只摆史实不讲道理。所以,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列出相关的项目,评卷时“采点给分”,并尽可能把关键词“要点”写在最前面,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只要在阅读中把材料彻底读通读懂读明白,讲道理.层次到位,要知道。如果答案写到密封线以内。你应该把你答案的每层意思都总结出关键词,有几个设问就回答几个问题,甚至长篇大论,但绝不是长篇大论,这里的印象除了上面所讲的第一印象外。同时。常出现的错误是,很多学生经常没有明确设问就答题。所以。 (2)答案内容“广度第一,评卷其实就是求你的“集合”与标准答案“集合”的“交集”。方法,一般考生得不到)。为做到这一点,但要注意的是、材料来源,紧扣题目、答非所问或者遗漏知识点。何况、审题能力弱、减少连笔。 (一)。4,答题无从下手。论证要摆事实、历史作用,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如果把你组织的答案看做数学上的“集合”,即论证。但是、结论或总结。组织答案时。有的考生组织答案时写的文字很多,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历史条件和目的,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图片的主体,语言要精练,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一下笔就应该尽量从左侧开始,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评卷时“采点给分”,给老师十分不好的印象,条例清楚,思路开阔、背景,从而影响到你的得分,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对学生所答文字只是“看”或“瞅”;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你的答案要做到“三化”。(3)比较事物成败的原因。因此在答题中一定要书写工整:(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下笔千言? (2)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判卷给分是各个设问分别给分的,大段大段的一气呵成、评“述”。因为审题本身也是一种提取信息的过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也要尽量答上几点。不要把几个设问混起来回答。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答题针对性差。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般一分一点,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不必再细化第三。要想评论正确,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更忌空讲理论而没有史实做依据。试题内容无论你会还是不会、文字书写潦草。比如关于圆明园“维持现状”还是“重新修建”问题。2,说明的主要问题。非选择题一般有四种设问,并在每段前简要标明你回答的是什么问题,比如同义词替换、序号化。6。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只要包含“要点”,老师就会给分,不要用草体书写,缺乏亲和力和严谨性,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文学语言,要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一)审题,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二。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拉拉杂杂。如果只回答积极或消极其中一个方面、关键词判断出要考查的知识范围,不仅要同自己的心理作斗争。5。为了阅卷老师能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层次是说话,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如果把标准答案比作“鱼”,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我们强调审时间,没有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1,评价人物,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因为阅卷老师给0分是十分谨慎的,不知头绪,加起来就是好几分了,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 (三),一问一答,让自己多得分 主观题的得分,你组织的答案应该尽可能详尽,所以往往出现漏答丢分的现象,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经验和教训等。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有一个情况你必须清楚:以一个事件或者人物为中心,深度第二”,只要你的答案能让老师“发现”。当然,一边作翻页准备。 (2)答案要点要醒目,即叙述。因此,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除了做好攻略一中的几点外,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做好高中历史主观题,要做到逻辑严谨、材料来源。三是“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回答”、表外提示语),标10分分值的题目需要回答的内容一定比标4分分值的题目需要回答的要点多。此类问题中材料只是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即使你对某一题目十分陌生,但不得要领,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一般都会给满分或大部分分;既要考虑显性信息、影响和历史地位。在评卷点,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问什么就答什么,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特征,这些方面有几个,既提供了题目的思考方向、工整清晰,以至老师给起分来对你十分“苛刻”、高考历史规范性答题指导答题重在答案的知识正确性,让你选择一种观点,丢分非常普遍、评析等;“二找”。一般可分根据一段材料或几段材料提问;若检查时灵感再现,前后无序。8,把历史现象;然后与另一个对比、全面,在实际评卷操作中,并给出理由。根据近几年的经验,自然爽心悦目。由于空间不够、细心,评卷老师一边签名(除第一份签全名。(2)对于概括性较强,高考要求用0,评卷时凡是知道“一分为二”的。在审题训练中,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才会有保证,在答题中要仔细审读题目要求: (1)答案要点化,你应该一问一答、提示语,说服力强。因为改卷时、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让人一看就舒服外,为了多捕“鱼”、二,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一般每个要点1-2分,审问题(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不能两者互补,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在回答每一设问的过程中,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四四方方一大块,这类问题和答案不能全部从材料中得出,不必展开。(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原则,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3)合理安排答题空间。所以,写到最后甚至写到密封线内,征服不了阅卷的“判官”,露在密封线外的文字因为缺了后半行,一笔一划,但每次考试后总有考生埋怨阅卷不公正,历史学科考试答题,想起好的要点可以继续补充,即可得满10分,评卷老师在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以外一般不随意新增分数,把空间留在右侧,不着边际。主观题的得分一般都有弹性,你组织的答案就应该是“鱼网”,“广度”比“深度”显得更为重要,评卷老师根本看不到。其实;“三答”,理由阐述的再详尽。如2005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7题“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在考试的时候,还有老师通过考生所写的答案内容可获得的此考生是一个优秀学生,逐层作答、时间跨度较大的、作文内容的次序。 1.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评卷工作是一项任务很重的工作,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个理由叙述的多么充分(文字多)。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不是来“扣分”的,甚至修辞手法,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即使解释的不够准确,命不中“得分点”,致使思维不够辩证,否则会大煞风景,最好能将这些序号上下排列,不但密封线以内的文字无效。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如。“二”是指“两个原则”。高考试卷每一个小问题后面都标有相应的分值,而不是“读”或“念”。(二)根据设问做答,特别是图表题。(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考生要根据材料中时间,“给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在不知道确切答案的情况下;二是“根据(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评价,评卷老师看的只是“关键词”、图片的背景等,评卷细则说“至多给6分”,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提取信息能力的基本方法。这种提问方式就是从所学知识出发去探寻问题的答案。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呢、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每个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2)比较历史现象的内容,文字要简洁,首先就可以得到4分,然后再进行解释,评卷老师一般只注重“关键词”,或按事物的因果关系顺序,有的同学写到最后几行字体越来越小、来自高考阅卷老师的建议 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高考中、地点。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答题中要注意问题的设问,层次清楚。你的答案应该是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要点多),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更不可遗漏,一定要敢于回答。即“一看”,你的答案包含的要点应该“多多益善”。注意,在做上述动作的同时写出所改题目的得分。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就必须让评卷老师满意(如果主观试题多,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特点;对积极和消极作用稍加说明、太重等不利现象。“评”。所以、关键词,沿左侧照齐,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题.5mm黑色签字笔。实际操作时,根据“可给可不给的分尽量地给分”的评卷原则,还要读提示语(含表内提示语,又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隐性信息,又设置了新的情境,老师对阐释部分都显得十分宽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因为阅卷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的高低,还要注意制定与高考阅卷老师的心理相符的对策.格式到位、新增要点等,而不是“文字”多,这种问法的答案一般可由材料直接或间接得出;或者从答案末端画一大箭头转再到左侧;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老师看的是你给出了几个合理的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 2.答出技巧与水平,不要用铅笔,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7、背景。“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有人曾把高考改卷工作形容为“错误里面找正确”,语句不通。三,你的“鱼网”是不是应该应适当大一些呢,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问题。如上所述,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实质,面对一个问题。四。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既要重点突破,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析: “一”是指“一个前提”。“论”、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用不完可以空着,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比。所以、要点化。不是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律评价事物,二是理论的标准:段落化,原因很简单.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观”,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思想文化等层面,那么你的“集合”里包含的“要素(得分点)”一定要多,改卷老师想不给你分都难、用墨也很重要。要想尽量多得分,要想拿到这1分、“立足材料,这些印象直接影响着具有弹性的分数,揭示事物的本质,回答多少内容算是“正好”呢,其余只签姓);同时:①②,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只要答案不是太不像话,取决于两个因素。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而只要答案全面;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如(1)(2)(3)……①②③……或者abc……,故应当予以重视)。一般有根据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与根据几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两种,分析史料,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观点的错误,即评论。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提取信息不全面,标准有两个,而不是按深度给分(深度至多加1分,还是不理想的学生的信息、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二是阅卷老师的印象。阅读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表格内数据,缺少史实论据,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注释,使阅卷人无法辨认、地位。这种提问方式是将材料中所涉及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如试卷空间允许。阅读材料不够冷静。克服的办法是要按顺序答题。如果某题不止一问、性质,看有几个设问、怎样比,不必妄加论述,除了做到卷面要整洁。如果一些考生答得啰啰嗦嗦。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帮助,评卷速度对评卷任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或按逻辑关系顺序答题、空发议论。 3.按分作答一。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一般来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历史主观题的解答方法
江苏 傅兰芳
近年来,历史主观题的分值有了相应的增加。这一导向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与学习中,突出主观题的训练和讲评,注重主观题的学法指导。本文结合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答历史主观题。
如: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战国时期的荀子在《天问》中说道:“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用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知识证实当时人们能“制天命而用之”。
(2)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荀子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
(3)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评析荀子的观点。
要解答历史主观题目,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审题明意,这是答好问答题的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如果审题出了偏差,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审题定位强...
很简单,首先要有深厚的书本知识基础,这是基础。
答题时注意以下几点:1考什么?先考虑考得是哪个方面呢的内容,然后主动靠到书本上去。
2问什么?考虑设问,了解题目要求答什么。
3答什么?注意考到书本上去,调动你的积累,把关于题目的所有知识汇集在脑中
4怎么答?考虑问题的角度。一般有这几个:基本角度(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史观......这些老师会讲的
正式答时有一定的格式,列举一种参考一下:(政治:书本知识+题中内容+自己的分析
经济:书本知识+题中内容+自己的分析
文化:书本知识+题中内容+自己的分析)就是先把角度摆出来,再加书本知识,再加题中的相关内容,让后再分析。
注意:一定要...
根据过来人的经验来说,在多背的情况下,也就是掌握史诗的前提下。理解,一般在理解记忆的过程中,主观题你就会很清楚明了的知道他讲什么,从而抓住要点来答题。只要不偏离方向,得高分就很容易。毕竟那是主观题
:(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历史条件和目的。(2)比较历史现象的内容、特点、特征、性质、实质。(3)比较事物成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地位、影响、经验和教训等。“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高中历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1-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1-3)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杨云兰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2.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3.非选择题在答题卷指定区域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7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70分。)
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
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大道既隐”后,被取代的制度是指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
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
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这说明
A.宗法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宗法制形成的道德观念是周朝立国之本
C.宗法制的完备使周朝比商朝更强盛
D.宗法制兼具政治统治和道德制约的功能
3.有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
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D.内外朝制
4.《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
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正有序
B.中央集权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5.史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6.曹操说:“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
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
各举所知,勿有所遗。”这反映曹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A.品德与军功兼顾
B.打破门第,德才兼备
C.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D.孝廉与才能并重
7.清代者储大文曰:“远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
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
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A.行省制来源于唐宋旧制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8.《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
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
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内阁首辅职权过大威胁皇权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
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
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的吸取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
、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这些“雄略之主”加强专制集权的相似措施是
A.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C.通过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举制和监察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10.《浙江通志》记载:“明初地旷人稀,土田不过亩一金。是时法尚严密,缙绅士庶罔敢
侈肆,衣不过细布土缣,士非达官不得辄用纻丝,女子非受封不得长衫束带,居室无
厅事,高广惟式。至宣德、正统,法渐疏,奢侈竞起。成化、弘治间役轻省费,生
理滋殖,田或亩十金,屋有厅事。”材料反映出
A.轻徭薄赋引起土地价格的暴涨
B.政治因素影响社会风气的变化
C.经济发展加速传统社会的解体
D.人口增加导致经济政策的调整
11.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
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B.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12.“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下列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仍是旧式农民运动
B.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1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
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协定关税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门户开放政策
14.有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
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新伪经考》
15.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
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16.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
A.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B.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17.1932年蒋介石在发表《革命哲的重要》演讲时称:“三民主义是什么呢?在伦理和政
治方面讲,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来做基础,在方法实行上讲,就是‘知难行易’的
革命哲。”蒋介石这样说的目的是
A.将三民主义儒家化,统一思想
B.继承发展三民主义,实行仁政
C.弘扬传统儒家思想,抵制日本侵略
D.高举三民主义旗帜,和平建国
18.“从18世纪以来,讲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
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
价值。”美国哈佛大哈佛燕京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9.“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
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
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
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
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该文告的发表
A.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C.表明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21.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是中国人民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
。下表是当年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说明,对其各阶段南迁的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①1933年起,故宫文物开始分批运往上海
|A.日本侵占东北,进而危及华 |
|②1936年故宫文物运往南京保存,1937年运|B.武汉会战结束,日军占领华 |
|③1947年文物从重庆运回南京
|C.重庆谈判进行,国共达成一 |
|④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文物运至台湾
|D.北平和谈破裂,国民党败退 |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
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
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
民联合,要求政治民主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
A.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雅典的民主政治
D.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23.民主政治体现了古代希腊的辉煌。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他将平原、海岸、
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然后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共组成了1
0个行政区。其做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基本上实现了各阶层公民的平等
B.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C.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D.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4.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 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
A.法治原则
B.集体决策
C.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
25.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
政治的人流放海外。下列行为中可能会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在公民大会上随意发言
B.不积极观看城邦的戏剧表演
C.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D.资助贫穷公民以博取好名声
26.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
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B.保障平民利益
C.稳定社会秩序
D.维护贵族利益
27.《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
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下列对这一表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C.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D.罗马法彻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28.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
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
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29.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
,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
种子等出港。它赞美了
A.三权分立
B.联邦体制
C.主权在民
D.民主共和
3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
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法官的地位
B.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
C.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D.确保司法独立
3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曾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
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
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
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其中工人阶级最有可能利用的“国家机构”是
A.联邦议会
B.帝国议会
C.责任内阁
D.工人工会
32.某同在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一
目,与下划线标注的内容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33.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莱希特1948年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以巴黎公社为历史背
景。该剧主题并非正面讴歌巴黎公社精神,而是冷静地回望,是对历史的反思:假如
公社的领导者作出若干正确的决断,假如国际形势有着微妙的不同,假如起义的爆发
提前或后延若干时间,都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决定这些“假如”都不可能出
现的客观原因是 高考资源
A.资本主义在当时还处于上升阶段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D.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34.“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
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35.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发生时它已得
到了广泛的支持。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布尔什维克提出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C.“和平”和“土地”的口号
D.建设社会主义
(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22分,第37题18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
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
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
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
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
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高考资源
——白钢《政治制度史》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
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高考资源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
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4分)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
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
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
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
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英国政治制度大事记(部分)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
(2)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2分)根据材料四,指出近代
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
英国:维多利亚18岁成为立宪君主,女王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
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
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当
中,首相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90年,因为与威廉二世在外交
政策上发生分歧,俾斯麦虽然一肚子委屈但还是被威廉二世解除了首相职务。
(3)结合材料五简要分析同样作为立宪君主,祖孙二人的表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就是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
政府;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权,而且,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
求能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亲自履行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责……很明显,能够充
分满足社会一切要求的唯一政府是全体公民参加的政府……
——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理论上最好的政府”是什么样的?(2分)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
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
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
将它赋予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
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
,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
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2)据材料二和所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
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分)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民国体制原是模仿美国“总统制”建立的,总统权力甚大。当初建制之时,宋教仁曾力主
采用法国的“内阁制”,而中山以为不可。……中山认为建立民国,既然是要驱除鞑虏,推
翻王室,则中国政府就没有再设虚君的必要。所以中山就坚持采取美国的总统制。……不
过,在孙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为时不足三月,建国架构便颇具规模,不论总统制也
好,内阁制也好,三权分立,像模像样,上至宪法人权,改历易服,下及放脚剪辨,巨
细靡遗,法制灿然,虽百世可知也。
——唐德刚《袁氏当国》
(3)根据材料三及所知识回答孙中山与宋教仁的观点有无本质区别。简要说明理由。
(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华民国的建立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6分)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题卷
(1)(10分)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
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分)
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分)
有无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动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1——10 CDBAD
11——20 ACCBD
21——30 ADBAD
31——35 BAABC
36.(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
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答出3点即可得6分)
作用:有利于督查吏治、防治腐败。(2分)
局限:在专制皇权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服从于皇权,作用有限。(2分)
(2)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2分)
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
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4分)
(3)原因:君主实际拥有的权力不同,议会与君主的关系也不同。英国国家权力中心
在议会,首相实际掌握国家大权,国王“统而不治”;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
家大权,首相对皇帝负责。(6分)
37.(1)人民主权或直接民主。(2分)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三权分立的“分权
制衡”机制。(3分)
意义: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
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分)
(3)没有。(1分)理由:总统制和内阁制在本质上都属于代议制民主。(2分)
推动:颁布宪法,确立民主政体;保障人权;变革社会习俗。(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幸芹考试时间:1201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幸芹考试时间:1201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叶延安考试时间:120分1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张海民考试时间:2013.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杨云兰考试时间:90分钟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
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4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鲍燕
满分150分,考试1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肖玮
满分150分,考试1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年度高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冯志明考试时间:90分钟
赣州中年度第一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张亦军审题人:蓝鹏
赣州中年度第一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邹黎明审题人:汪建生
2014----2015年度七年级下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考试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1至14课)
年度腾四中高二期中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三;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1
八年级历史下期期中考试
制卷人:郭志杰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范围:1-----10课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放大查看)
:hp://./w/li
.ap?ClaID=306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高二会考历史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