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简介哪个时代的人

  张爱玲说:“也许每个男子全都会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此言深得男人之心。但这个真理讲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的情形。如果能同时拥有“一个是圣洁的妻”和“一个是热烈的情妇”,则床前明月光就可以映照心口的朱砂痣了。  一夫多妻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婚姻形式,小康之家有一妻一妾是常事。妻妾之间除了地位不同,还承担着不同的义务。妻的作用是持家事亲,讲究的是“德”;妾的作用更倾向于满足男人的性欲,强调的是“色”。因此,民间一直有“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的说法。但对于盼望“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男人们,“两美一夫”的婚姻则更是他们心底的憧憬。德而兼美,且美有参差,才是最好的境界。  康熙九年秋,三十岁的蒲松龄受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之请,南下作幕宾,帮办文牍。他骑马南行,经沂州进苏北到达宝应。在那里呆了一年时间,次年初秋辞幕,回到淄博老家,这是他一生中绝无仅有的一次出省游宦。南下经过沂州时,大雨阻路,只好在旅馆休息。一个叫刘子敬的亲戚来看他,带来一部别人的手稿《桑生传》。蒲松龄深深被《桑生传》的情节所吸引,于是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莲香》。  这是个丽狐艳鬼嫁给同一个男人的故事。  男主角桑子明少孤,性情静穆,平时在学馆读书,很少外出。女A角莲香是个狐狸精,冒称西邻妓女,叩斋夜访。寂寞书生遇见倾国之色,两人登床成欢。自此,必三五日一会。  一晚桑生独坐凝思,有女子翩然而入。桑生以为是莲香,正要与她说话,却发现是一个十五六岁的陌生女孩,“軃袖垂髫,风流秀曼,行步之间,若还若往。”桑生大惊,以为遇见了狐狸精。女子告诉他,自己姓李,是良家女子。因慕桑生人品学问,故来相就。鸡鸣之时李氏离开,留下一只精巧的绣花鞋,说如果想她了,就拿出来玩弄,她就会很快赶来,但切不可以此示人——这个女子就是女鬼李氏。  桑生周旋与两美之间,夜不虚席,莲去李来,李去莲来。正所谓“两斧伐孤木”,没多久便累得神气萧索。莲、李二人都真心爱恋桑生,莲香年长,在欲望方面比较克制;李氏年幼情深,纵欲无度。而桑生一直以为李氏是良家女子,莲香是娼妓,因此对李知无不言,对莲香则有所保留。莲、李二人虽然分别和桑生幽会,但不久便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各自向桑生挑明对方的真实身份,莲说李是鬼,李说莲是狐;桑生耽于美色,左右逢源,以为两个女人为自己争风吃醋而中伤对方,不信她们真是什么狐鬼。  两个月过去,桑生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二女在床前碰面,为承担责任而争吵。桑生此时方知,两个女人果然是一狐一鬼。莲香指责李氏只顾自己快乐,不顾桑生死活。李氏不服,认为莲香也脱不了干系。莲香便说出了一句名言:“世有不害人之狐,断无不害人之鬼。”就是说,男女交接,狐狸精只要主观上无害人之心,不进行采补,就不会损伤对方身体;鬼却不论有无害人之心,对方都会受害,因为鬼的阴气太盛。  危难关头,二人尽弃前嫌,一起救活桑生。之后,李氏借富家女张燕儿尸身还魂,由鬼成人。但张燕儿身形比李氏胖大,于是,这具张燕儿和李氏的组合体昏睡数日,体肤尽肿,醒来后遍身瘙痒,皮脱之后,张燕儿的容貌变成了李氏。  莲香从中撮合,使桑生娶张燕儿为妻,自己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不久,莲香生下一子,产后暴病,临死拉着燕儿手说:“我儿即你儿,请费心抚养。若有缘,十几年后当能相见。” 于是狐狸精莲香病亡,尸化为狐。桑生夫妇悲戚不已,厚葬了原形毕露的莲香。留下的孩子取名狐儿,燕儿抚如己出,每年清明带着他去给莲香扫墓。  十四年后,门外有老妪卖女。燕儿想起莲香临终时的话,叫老妪将女儿带进来看看。这女孩子姓韦,仪容态度果然和死去的莲香一模一样。在张燕儿的启发下,女孩子渐渐想起了前世之事。两人共话前生,悲喜交织。清明时,燕儿带韦氏到莲香墓前,只见荒草离离,木已成拱。燕儿说:“我与莲姊,两世情好,不忍相离,我们的尸骨也葬在一起吧。”  于是,人世间的张燕儿、韦氏和桑生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女鬼李氏和狐狸精莲香的尸骨,也被合葬于一个墓穴之中。  《莲香》是蒲松龄用力最深的作品之一,通过人狐鬼之间的三角恋情,穿越了前世今生的时间跨度,表现了爱与欲、生与死的复杂主题。  莲、李二人的容貌体态,反映了蒲松龄对于“色”的态度。莲香是“倾国之姝”,李氏则“风流秀曼”。莲香评价李氏,“窈娜如此,妾见犹怜,何况男子”;李氏评价莲香,“世间无此佳人”。莲香的身体,伴随着性的享受,“息烛登床,绸缪甚至”;李氏的身体,则寄托着一种病态的审美,手冷如冰,身轻如草,“卷其体不盈二尺”,三寸金莲“翘翘如解结锥”。二美合璧,姹紫嫣红,是两种参差错落的风情。  蒲松龄对女体的瘦弱寒怯之美寄情颇深,除了《莲香》里的李氏,他笔下诸多女主角都是这种体质。如青凤“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葛巾“纤腰盈掬,吹气如兰”;绿衣女“绿衣长裙,婉妙无比,腰细殆不盈掬”;连琐“瘦砌凝寒,若不胜衣”;表现的笔法也富于变化,上述诸例是直接的形态描摹,有时则通过故事情节呈现,更加生动而委婉。如凤仙的出场,是躺在一床锦被中,被两个人捉住被角提拎出来的;这一段叙述未着一个“轻”字,但轻盈的感觉直入人心。  他的这种嗜好如此强烈,以致笔墨有时会游离主题,旁出一枝而刻意勾画。《狐梦.》的一个场景营造极用心,其用意却只在于几个女子的体重:名士毕怡庵与美丽的狐狸精有段露水姻缘,狐妻共有姐妹四人。一日大姐张宴,姊妹欢聚,小四妹也出来见姐夫。这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稚气未退,却生得“艳媚入骨”。她抱着猫坐在大姐膝头,拿桌上的糖果吃。不一会,大姐说压得自己腿疼,把她推给二姐;二姐急忙拒绝:“婢子许大,身如百钧重,我脆弱不堪。”顺手便将这小女孩递给了毕怡庵。这个“身如百钧重”压得大姐腿疼的四妹,毕怡庵抱在膝上的感觉却是“入怀香软,轻若无人”!笔意颇费周折,最后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表现四妹的“轻若无人”,但通过大姐、二姊的感受,也暗写姐妹二人都是灯心草般的身子骨。   女性之美虽说是“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东坡语)”,但中国男人对瘦弱之美的欣赏更具有普遍性且源远流长。春秋时代的楚灵王就酷爱细腰,大臣宫女都为之节食,因此后人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而“环肥燕瘦”中“燕”指的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此女“腰骨尤纤细,善禹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能学也(宋秦醇《赵后遗事》)。”她在几个宫女手托的水晶盘上跳舞,一副我欲乘风归去的样子,撩拨得汉成帝欲死欲仙。西晋的石崇是个不世出的奇人,一身兼具暴徒、才子、诗人、大富豪、色情狂等多种气质,其对女性的把玩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玩法之一是将沉香木屑铺在象牙床上,要美艳的姬妾们赤脚走过,没留下脚印的,即赐珍珠百粒;留下脚印的,则命令节食减肥。他的女人们相互戏言:“尔非细骨轻躯,那得百粒珍珠。”相比这些历史前辈,唐明皇对体型丰腴的杨玉环情有独钟,倒真的显得有些另类。  《莲香》中还有一处审美的焦点,就是李氏的三寸金莲。她与桑生初会,便留下绣履一钩,且曰:“此妾下体所着,弄之足寄思慕。”桑生临死,莲香出药相救时,须李氏“樱口中一点香唾”做药引,实际上就是要李氏通过接吻让桑生把药吞下。李氏害羞,扭扭捏捏低头看自己的脚。莲香戏言:“妹所得意唯履耳!”借张燕儿身躯复活后,余事按下不表,只说“鞋小于足者盈寸”!因此李氏之魂而张燕儿之身对镜大哭:“当日对自己的容貌,颇有自信。现在变成这样,真是人不如鬼!”通篇三次写足,却又各有侧重。首先是桑生的感受,他得到这只尖细如锥的绣花鞋后,“心甚爱悦”,没人时就拿出来审玩;其次是李氏的自恋,留鞋为信物以及返魂后的大哭,都说明她对于足的自恋到了思醉神迷的地步;再次,是通过莲香的反应,莲香显然对李氏的小脚也耿耿于怀,才在病榻之前以此相戏。  事实上,在蒲松龄眼里,李氏、青凤等人的瘦弱寒怯之美,最动人心魄之处就是她们的体下金莲,因此《聊斋》中到处可见“点脚之笔”。  鬼女聂小倩是“肌肤流霞,足翘细笋”;狐狸精娇娜姊妹则“画黛弯蛾,莲钩蹴凤”;狂生耿去病亲近青凤的第一个动作是在桌子下面“隐蹑莲钩”;《小谢》中的陶望三定力非凡,与妓女共处终夜而坐怀不乱,但鬼女乔秋容“翘一足踹生腹”,此公顿觉“心摇摇若不自持”。蜂妖绿衣女妙解音律,声细如蝇,启齿轻唱伴“以莲钩轻点床足”,使人动耳摇心。《绩女》中的费生为一睹绩女之美而变卖全部家产,一瞥之间果见美人“容光射露,翠黛朱樱”;尤其是帘子下露出瘦不盈指的“绣履双翘”,更使其意炫神驰;事后题《南乡子》一于壁,上阙只写这双脚:“隐约画帘前,三寸凌波玉笋尖。点地分明莲瓣落,纤纤,再着重台更可怜。”  从迷恋足到迷恋鞋是必然的移情结果。《凤仙》中狐狸精姊妹相互找弄,三妹凤仙偷来姐姐八仙的一双绣鞋交给情郎刘赤水,要他拿出去给别人看;这双鞋“珠嵌金绣,工巧殊绝”,刘赤水出示亲朋好友后,求观者络绎不绝,以至于要送钱送酒为礼,才能看上一眼。这种看绣鞋的热闹场景,固然是出于蒲松龄推己及人的构思。但对纤足绣鞋之爱,在当时无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但蒲松龄毕竟是不世出的大家,他的笔触往往能透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而深入其内心世界,使他对女色的审美也能达到比较高的精神境界。作为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莲李二人的性格大不一样。莲香温柔大方,善解人意,出场时就冒称“西家妓女”,对桑生投怀送抱的目的主要在于一种有节制的肉体快乐。李氏聪明灵巧,脸薄心窄,自称:“妾良家女,姓李氏。慕君高义,幸能垂盼。”爱恋桑生显然更多是出于一种情感追求,但强烈的精神渴望却又导致她和桑生的肌肤之亲过于密切,反使桑生纵欲无度,几近丧命。李氏的精神世界远比莲香丰富,她是“已死春蚕,遗丝未尽”。在阴冥世间孤独而寂寞,虽有泉下少年郎可伴,但“两鬼相逢,并无乐处”。因此桑生的爱与温存,是她心灵的莫大慰籍。但灵与肉在李氏身上被无情割裂,亲近桑生,固然温暖了自己,桑生却有性命之忧;而离开桑生,自己就是一个可怜的孤鬼。两难之下,她愤不归墓,随风飘泊,“昼凭草木,夜则信足浮沉”。最后借尸还魂,以张燕儿之身复活,和桑生成为恩爱夫妻。这个单薄寒怯的女鬼,身上蕴藏着一股超越生死的巨大精神力量。这篇作品虽名为《莲香》,实则对李氏的刻画远比莲香深刻,她对于命运的抗争和对所爱的追求,使之在那个“惊霜寒雀,抱树无温”的世界里熠熠生辉。  莲香之美是一种温和的艳媚,李氏之美则是一种炽烈的柔媚,《聊斋》里还有一类女性与此二美大有不同,就是小翠和婴宁为代表的女孩子,其特点是漂亮、活泼,无忧无虑。她们与莲香、李氏的最大区别,就是对男人的态度。莲香、李氏对于男人都是投怀送抱,男女关系中充满了性的渴求和吸引,因此莲、李之美是姿色调和了性趣呈现出的媚态。而小翠、婴宁这类女孩子,有色有姿有性格,唯独在性的问题上还未开蒙,还未入“媚”,属于钱钟书所言“混沌痴顽无性别的孩子,还说不上女人”。当男主角王子服拿夫妻之爱、夜共枕席之类的话题挑逗婴宁时,她低头想了很久,说:“我不惯与生人睡。”又告诉养母:“大哥欲我共寝。”蒲松龄对她们的爱,大不了是一种对女孩子的喜欢。因此,小翠、婴宁在他的情色世界中,是不可与莲、李二人等量齐观的。  还有一个问题,也很值得探究。  鬼魂与活人是生命的阴阳两极,古人认为人鬼交接,则阴必损阳。蒲松龄创作时也基本坚持“断无不害人之鬼”这样的原则。《聊斋志异》里,《莲香》、《连锁》、《聂小倩》、《小谢》等都是人鬼恋主题,李氏、连锁、小谢等女鬼都必须或复活或借尸还魂或托生后方能与人结为长久夫妻。但狐狸精和人的结合则没有这么麻烦,是个多选项,既可以转世投胎彻底成人后才与人结合,也可以狐狸精而直接为人妻妾。《青凤》、《娇娜》等都讲人狐之恋,都是狐狸精直接嫁给了男人,并没有经过转世投胎的程序。因此,莲香转世投胎成韦氏再嫁给桑生,似乎多此一举。所以,这个设计包含着蒲松龄的一种用心。当莲香是狐狸精、李氏是鬼时,两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但狐、鬼比人的地位要低。李氏离开桑生,固然是爱惜他的性命,但还有另一种心情,就是“徒以身为异物,自觉形秽”。因此,以张燕儿身体还魂,与桑生成为恩爱夫妻,既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平等。本来在一夫一妻婚姻中,男人女狐的结构是可以接受的;多妻婚姻里,狐狸精作妾也无不可。但莲李二人,本是一狐一鬼,而且莲香年长,被称为“莲姊”,对李氏也多有训导,一副做姐姐的样子。李氏成人嫁给桑生之后,莲香却仍是狐狸精,是所谓“异类”,处境变得十分尴尬。所以,听了燕儿叙说由鬼变人的经历,莲香默默若有所思,下定决心向燕儿学习,通过转世投胎成为真正的女人。当莲香十几年后以韦氏面目出现时,是真正的人了。狐鬼姐妹,成了人间妻妾。如此,则蒲松龄之笔墨,不负李氏,也对得住莲香。  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这是人生的难题,也往往是爱情悲剧的基因。大观园中一男两女的纠结,说到底也是解不开这道难题。贾宝玉固然可以同时拥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女人,但她们只可能是黛玉或宝钗与袭人、晴雯等人的组合,而不可能是宝姐姐加林妹妹。一朵玫瑰加一朵茉莉是可以的,两朵玫瑰就不行。蒲松龄偏生要随随便便去解这个死结,把红玫瑰白玫瑰都变成自己的玫瑰;且所爱之间地位平等,亲如姐妹。因此,《红楼》的悲剧在《聊斋》里是不存在的,不论过程如何凄婉,蒲松龄总能写出圆满的结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沙发。
  好文,前半部份多次看得笑出声来,后半部份剖析比较深刻
  好文!
  这文字也有种狡黠的狐气  问好紫纯兄
  蒲公大概是有点恋足癖:)    网上看到一例,转下:  (武汉)青山发生的一系列怪案曾引起当地居民的密切关注:有多名女性受害者晚上被人抢劫并强行舔脚。...据悉,这名年轻男子一般身穿带有帽子的夹克,多次在深夜尾随年轻女性进入门栋后作案,作案时间大致固定在周三、周五晚上11时许。且每次作案不多不少,只要200元,还必定会让受害女性脱下袜子然后舔脚。  
    聊斋里,有女人和男鬼这样的组合吗?    我好象是没看到过,或者看过忘了,读来读去,都是女鬼,女狐,情色全是女性角色引出的祸端
  LZ好文采!
  小时候我也会想我深夜读书是不是也会遇见漂亮的女鬼或者狐妖神马的来一段和聊斋一样的情缘,哇咔咔!!!
  作者高人~
  看看。。
  顶。好分析。
  那个情节感觉很大众化了,都是男人的一般心理!
  蒲松龄想你了迟早来找你!
  赞一个  另学孔和尚留思考题:《红楼》是白话,《聊着》是文言,面貌各异而志趣相类,何故?
  此兄文采噶好啊
  以前看聊斋的时候因为年龄不大,对感情也没什么意识。之是觉得那么多绝色的狐鬼,真的是好美的故事啊,当时觉得莲香李氏二人和平共处共侍一夫也是挺美好的事情。现在长大了,想想若自己是其中任何一女,是断然容不下另一个女人的。呵呵
  何不做个妻妾于一身的魅女子?
  看这文章才明白,原来蒲松龄写的聊斋都是意淫出来的!
  作者:虞慧瞳 回复日期: 11:38:53 
          聊斋里,有女人和男鬼这样的组合吗?        我好象是没看到过,或者看过忘了,读来读去,都是女鬼,女狐,情色全是女性角色引出的祸端  ---------------------------------    哈哈哈哈,看来是女权主义者啊,    那个你可以续写《聊斋》啊,写写男鬼和男狐!
    作者:秋暮漠漠烟如织 回复日期: 14:29:19 
      以前看聊斋的时候因为年龄不大,对感情也没什么意识。之是觉得那么多绝色的狐鬼,真的是好美的故事啊,当时觉得莲香李氏二人和平共处共侍一夫也是挺美好的事情。现在长大了,想想若自己是其中任何一女,是断然容不下另一个女人的。呵呵        -----------------------------------------  不是一个时代人,不解一个时代事!  今不解古,古亦不解今!
  好文啊
  有文采的就是不一样啊
  太有才了!
  楼主我顶你
  看看。。
  受教了。
  这“断无不害人之鬼”也有一疑问:像《小谢》、《聂小倩》里的女鬼,是与凡夫交接后凡夫必死的类型,聂小倩还拿着夜叉的什么骨头,化成元宝,如有人贪财,还可取人性命。这《莲香》里的女鬼,和书生交接若干月,而且是狐狸前门出,女鬼后面进的车轮战的情况下,才弄得书生精神疲敝,奄奄一息,属于退行性渐进型的类别。这一类还有像《连琐》(记得是这篇),女鬼平时和书生只是琴棋交往类型的精神恋爱,后来女鬼与书生交往既久,觉得“枯骨顿有生机”,然后就和书生圆房了,嘱咐说你日后必然大病一场,你还得记着,九十九天后找到有什么鸟儿的坟,挖开,里面就是我像耶稣一样复活的身躯撩!书生依言而行,果然“枯骨顿有生机”,抬回家里,复活的耶稣说咋好像是在做梦捏?    这后一类鬼的害人程度,就和采补的狐狸精差不多了,如果不像书生那样愿意精尽而亡地床上拼命,还是有缓儿、有救儿的。更何况如果有人宁可愿意大病一场,还能让埋在地下的尸体复活,这还算是积德行善,善莫大焉,须菩提,果有无量功德否?    采人精气的鬼或者狐狸,还有一种是趁人精气被榨得差不多时,梦中和人交接,致人死亡而后已的。有个故事说书生被狐狸搞得半残,狐狸有天说,阎王爷找我谈谈心,说是以前有被我作祟致死的人状告我,你呢,这段时间好好等我还阳,保存好我的皮囊,然后就死过去了。书生见机不可失,把死狐狸一把火烧了,狐狸还阳,没了皮囊,恨恨说,我害死的人也好几个了,可没想到你也够狠的!    除了鬼狐,还有神也能祟人致死,比如五通,还有什么土地妇人都是很生动的案例教材。    蒲松龄收集鬼狐故事,不是一个人在屋里意淫瞎编的,这在聊斋志异序言里有所表述,四方同人,多以邮筒相寄,然后才是物以类聚、所积益伙。——也算是友情提示一下。
  支持楼主的分析。
  感谢各位顶贴!探讨一个问题:  to baosword:我认为蒲松龄还不是恋足癖,只是那个时代形成一种病态的审美而已。当然“癖”与“非癖”也没有截然区别,程度严重一些就是癖,程度不严重就是爱好。《萤窗异草》有一篇《绣鞋》,把这种爱好表现得更加充分,本来也想写进来的,多少觉得有点偏题,放弃了。建议一阅。  to 虞慧瞳:这个话题很有意思,男狐女人的结构的确很少,至少蒲松龄是拒绝这种结构的,可参见《胡氏》篇。另,我有另帖《狐狸精与人的婚姻》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to 林黑:林兄的问题很有来头,中国古典小说,文言类和白话类有着不同的源流,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究。但主题无非人生问题,倒不会有什么大不同。
  想当初兄弟我都是把聊斋草堂当情色小说看的,都是男人的YY啊
  楼主好文章
  看来周作人说得对,聊斋言情成功,志怪了无特色,不及阅微远甚.
  好文,文字品相极美,行文中悄无声息深剖男性心理,值得细读数遍.
  狐狸精:  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鸟芙蓉。
  刚刚才有时间细看此文。    《聊斋》是本好书。只是看书时,总有感到阴气逼人,有时也会感到世上太悲凉。所以此书不大适宜晚上看。    当我看了最新的电影《画皮》后,对此部电影大加赞赏,并推荐给妻看,我陪妻再看一次后,妻却并没有我这么大感觉。    因电影〈画皮〉,妻在我书柜中找到《聊斋》,意欲细看,谁知一见是古文,即无奈放下。读古文很多人认为是苦差事。    
    以往看聊斋,都当怪力乱神。某天,遇到一出家人,说其专长,是动物精怪,当一个活生生的人说到活生生的动物精怪,真是没办法不信    只是精怪界应该自成体系,何必染指人界,以他们的道行,应该比人高,却硬要和人来往,成婚。奇怪,做人比做精怪有趣吗,他们精怪界似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你那篇狐狸精与人的婚姻,看了啊,立场还是蒲松龄的立场,没有看到新东西。    上面有位说要写写男鬼男狐,这主意挺好,哪天向那出家人问问,他那里的原始材料肯定多,整理出来,肯定有趣  
  to baosword:我认为蒲松龄还不是恋足癖,只是那个时代形成一种病态的审美而已。  ---------------------------------------------------------------------  不像同性恋有天生的,恋足癖恋物癖都是后天培养的。我也不知道蒲松龄是不是恋足癖,只是从文章所述看出蒲松龄的“情色梦想”中“大概是有点恋足癖”:)
  to 虞慧瞳:唐代男女狐狸精的比例是差不多的,明清时才女多于男,其间原因很复杂,可能永远也无法彻底探究。  to baosword:说蒲松龄有恋足癖也无不可。至于这种癖是先天还是后天,我不知道。但在一种文化环境中,同性恋似乎也可以后天培养出来。
  同性恋似乎也可以后天培养出来。  -----------------------------------  对。所以我说“有”而不是“是”:)
  前半部份多次看得笑出声来,后半部份剖析比较深刻
  男鬼男狐,未开垦的处男地,真真值得花精力去做。《万象》之谈鬼连续文,有些衰了,过于堆砌资料了。
  heihei,好在我没活在古代,不然叫我这种三寸金莲横着数的女版大力水手情何以堪哪情何以堪~
  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但中国男人对瘦弱之美的欣赏更具有普遍性且源远流长。  =======  是不是我的审美有异?  我对瘦弱女人不看好,林黛玉那样的更是烦死人,一天到晚病歪歪的。  以前看古龙,觉得和他的视角略同,就是女人臀部得长得恰到好处。接触过一些非洲女人,屁股超大,恐怕也不好。  男人要是滥起来,红玫瑰白玫瑰也不够,粉玫瑰紫玫瑰都各有长处。这是说男人,要碰着金莲那样的女人,好男人丫也一样不嫌多。
  《儿女英雄传》也是两朵玫瑰。
  关于肥瘦之美,后天你来和紫纯兄好好谈谈,哈哈!
  紫纯兄好。  蒲老先生的情色梦想,或许是大多数男人的情色梦想。  文章剖析入理,深刻。
  问好紫纯兄,写得有趣!
  有道理
  好帖。“点脚之笔”体现的是当时普遍的审美观,从读者到作者、豆棚瓜架下贡献故事者,无一能脱离那个时代,想来也是自然。
  顺便说一句:在天涯所有帖子网址的tianya后加阿拉伯数字1回车即可只看楼主发言
  蒲松龄那不算恋足癖吧,至少不算他个人的毛病,当时的男人都恋足。聊斋里面有男鬼(男狐)和女人的事,写得很少。
  问好紫纯兄。
  聊斋里的男人都太弱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当时的人门不懂科学,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觉得太神奇又太鬼谧了,就把它称为鬼市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蒲松龄的人生体验与【聊斋志异】的创作.pdf3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蒲松龄的人生体验与《聊斋志异》的创作
姓名:都培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指导教师:闫增山
座机电话号码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作品,全书共有491篇,内容十分广泛,以
狐、鬼、花、妖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达到了中国文
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前辈研究者在《聊斋志异》有关的文献资料的整理与搜集工作、
蒲松龄的家世生平研究以及《聊斋志异》的文本研究等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
果。但是,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探讨,甚至有待于新的突破和发展。《聊斋
志异》中的许多作品是蒲松龄心灵的写照,只有充分认识了作家,才有可能对这些作品
做出合乎实际的阐释和评述。因此,要想把《聊斋志异》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还必须
加强对蒲松龄内在精神世界、个性心理特征的认识和了解。
正是基于上面的这种认识,本文选择了蒲松龄的人生体验与《聊斋志异》的创作作
为切入点,从蒲松龄个人的人生体验和心理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力求加深对《聊斋
志异》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研究,笔者得出《聊斋志异》写出了封建社会落魄文人的文
化心态,并在这个层次上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共鸣,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是用“心”去
写的结论。
本文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蒲松龄的缺失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蒲松龄什么朝代的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蒲松龄什么朝代的
蒲松龄什么朝代的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小说家啊?还有他的《山市》选自他的哪篇短篇小说集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小说家啊?还有他的《山市》选自他的哪篇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小说家啊?还有他的《山市》选自他的哪篇短篇小说集
清代小说家 《山市》选自《聊斋志异》卷六.《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原本可怕的鬼怪、狐仙在蒲松龄的妙笔下都被赋予了人性的善良和情感.作者写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也写了人民的反抗.还写了许多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聊斋志异》的文言文也典雅优美,简洁流畅,代表了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通过渎它亦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成书,后又继续创作至暮年,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蒲松龄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