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统治者加强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措施有哪些

51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案2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1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案2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清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概述八;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加强专制集权统;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2、难点:清朝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建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清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军机处设立的实质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概述八股取士包括大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和概括能力;通过明清两代内阁制作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并进一步学习对比历史现象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了解,认识这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表现,并对学生进行历史发展规律的教育;认识八股取士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阻碍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2、难点:清朝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建时间:1368年初1、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朱元璋 (明太祖)称帝地点:应天(南京)年 号:洪武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设立内阁利用厂卫制度进行恐怖统治二、导入新课:我们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接下来我们共同去了解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置。三、讲解新课:(一)、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置1、清朝建立①、女真族的历史介绍(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建立金朝,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 ②、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盛京称帝并向明朝展开进攻。(介绍:改女真族为满洲,改国号后金为清,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③、明朝阶级矛盾导致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建立大顺政权),并于1644年攻占北京,明朝灭亡。④、清军入关(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并最终统一全国。建立又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政权。2、军机处的设置①背景:沿袭明朝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内阁权利,影响皇权。②建立:雍正――设立;乾隆――加大权利。③实质: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阅读小字部分说说军机的任务:跪着记录皇帝的“圣旨”,然后传达下去。”)――使皇帝的权利达到顶峰。(二)、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1、八股取士①、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②、考试内容:A、题目选自《四书》、《五经》;B、书集注》的观点。③、八股取士的危害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这深刻地揭露了八股取士的危害。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无个人见解、毫无创造精神),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权的重要表现。危害: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完全禁锢了读书人的头脑&思想&,使其没有新的创建,最终成为封建君主的忠实奴仆,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④、读图“举子看榜”分析举子心态。中榜者:手舞足蹈
落榜者:垂头丧气
旁人:羡慕
(知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影响下醉心于功名的心态)2、文字狱①、什么是文字狱――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②、文字狱何时最为厉害――清朝③、看教材小字和视频《文字狱》,同桌讨论文字狱的危害。格式呆板固定;C、内容必须遵循朱熹的《四危害:A、残酷的文字狱使无数无辜的人死于冤狱;B、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文字狱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④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和文字狱有什么相同?都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四、课堂小结: 清朝的建立与 军机处的设置后金的建立(时间、建立者) 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及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 顺治帝迁都北京统治全国 军机处的设置(设置、加强、实质) 什么是八股取士(题目、格式、内容)明清的八股 八股取士的危害取士和文字狱什么是文字狱
文字狱的危害明清采取措施加强了封建专制集权,但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这说明我国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四、课堂小练:1、1368年,朱元璋在哪里称帝,建立 了明朝(
D.上京2、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A.建立厂卫制度
B.实行八股取士 C. 建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3、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蒙古族
D.女真族4、清军入关是在哪一年(
)A.1616年
D.1661年5、八股取士最早开始于哪一个朝代(
D.清朝6、下列哪些措施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
)①科举制度的创立
②鉴真东渡
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A.①②③④
D.①②④7、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A、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B、设立内阁;C、建立厂卫制度;D、八股取士;E、大兴文字狱。五、课堂延伸
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揭露八股文的危害六、作
业:《实践与探索》31---34页。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51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案2等内容。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案2 隐藏&& 第10 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清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军机处设立的 ...  第10 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清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2、难点:清朝设立军...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第 10 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案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2、学生阅读第一段大字部分,教师讲解元末农民起义和朱元璋建立明朝,时间 是 ...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案3 隐藏&&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明朝建立...(二) 、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置 1、女真族的历史介绍 2、努尔哈赤建立...  第 10 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点击新目标 1、 记住明清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 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专制...  第 10 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 1、记住明清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专制...  第 10 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 1、记住明清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专制...  第 10 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点击新目标 1、 记住明清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 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欢迎来到橡皮网
您现在的位置:&
题号:3957087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君主集权的强化(军机处和文字狱)&&明清的八股取士&&更新日期: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 &&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易度:容易浏览次数:1次
新注册用户,每天可免费查看10道试题答案和解析
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特设的中枢权利机关,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余。清朝入关前,凡军国大事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之后,这项传统被继承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权力很大。但是,这种满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大权独揽的皇帝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政府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官僚的支持。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和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了。南书房: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本是康熙帝读书的地方。康熙十六年(1677),始选翰林等官入内当值,称“南书房行走”。除应制撰文字外,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处所。自军机处成立后,南书房的各官不在参与政务,专司文辞书画等事情,一般又称为“南斋”。南书房行走官员不限品级,从尚书到编修、检讨都可以充任,唯原则上须用翰林出生的人。军机处: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七年(1729),因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房,挑选内阁中谨慎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密事务,1732年,又改称军机处。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并渐渐成为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中特简任用。军机处设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八人,轮流担任缮写诏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具体工作。又有军机行走,入值办事。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达到了顶点。文字狱: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主要有:康熙帝时的“庄世明史案”、雍正帝时吕留良狱和徐骏狱案。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历朝中央集权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1.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另有源于满族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多为手握兵权的满族王公贵族,决定军国大事,皇帝也无法轻易改变,皇权因此受到一定制约。2.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召亲信翰林学士入内值班,希望对权势过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钳制,并将内阁部分职权归于内廷,但实际作用有限。3.雍正帝时:创设军机房。(1)职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2)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3)诏令: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4)乾隆帝时:加强军机处的职能,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空前加强。,军机处:&
相关试题推荐
1、 下图是海南别具特色的临街楼房。这种将下层部分做成柱廊,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骑在柱廊上的建筑称为(&)A.鼓楼B.碉楼C.骑楼D.吊脚楼
2、 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B.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秦汉——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C.三国两晋南北朝——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D.秦汉——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3、 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B.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C.三国两晋南北朝——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D.秦汉——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4、 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A.杰出的水利工程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5、 下列古代对外交往史实中,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鉴真东渡日本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和七下西洋D.玄奘天竺取经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知识点 |
初中英语: |
中学生必看书目:
您当前所在位置: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 记住明清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 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 第九课 知识建构
问一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年建立的 朝;
继此朝代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完善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朝代有 、 、 、 、 、 、 。
课前小热身[
阅读全文,勾划重点,批注疑惑 、完成下列知识建构
明朝:时间   、建立者   、都城   。
1616年,   统一女真,建金,史称   。
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顺治帝迁都  。
废除 ,取消 ,把权分交 。
设立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建立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 ,使皇帝集权受影响。
过程: 时建立, 时,进一步扩大皇权。
特点:题目选自 ,内容遵循《 》的观点。
影响:禁锢 ,阻碍 。
表现:明清时最厉害, 朝达到顶峰。
影响:严重阻碍了 。
& 衣冠禽兽&一词的由来
&衣冠禽兽&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明朝中期以前 的&衣冠禽兽&是赞语,有让羡慕的味道。明朝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一样的水鸟;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官服绘兽,即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至四品穿红袍;五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老百姓把做官的称为&衣冠禽兽&。
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当官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文官武将身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洪水猛兽。于是,&衣冠禽兽&开始具有贬低的含义,老百姓也就把为非作歹的官员称为&衣冠禽兽&,比喻道德败坏。
课堂进行时&&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来源:学科网]
1、根据教材,概括明清建立后,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
政治方面:(1) (明朝) ; ( 2)、(明朝)
( 3)、(明朝) ; ( 4) 、(清朝)
思想文化方面:(5) (明清)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惟庸早年投奔朱元璋,深得宠信。明初,他先任右丞相,后又任
左丞相,掌握着官吏升迁及臣民生杀等重权。随着他权力的扩大,朱元璋很不放心。1380年,朱元璋下
令将其诛杀。在随后的10年里,因胡惟庸案株连被杀的多达3万多人。
材料二:&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材料三:看书63页插图,(举子看榜)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明清强化统治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明清加强专制集权的 影响
朗读知识建构;列举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
课堂大练兵:完成指导丛书单选、材料题、简答题。
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 。
我认识到了 。
相关推荐:
更多初一历史教案,请关注&用户名:密码:
统一服务热线:400-606-799777
>>>2014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堂讲解课件: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川教版)
该文档不支持在线预览
资料类别:&&/
所属版本:&&川教版
所属地区:&&全国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9 次
资料类型:&&
上传人:&&ooSF****@
文档大小:2.83M &&&& 所需点数:2点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2&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其他相关资源
网校通请直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个人用户请用邮箱登录。
*邮箱地址:
将做为“个人用户”登录本网站时的“用户名”
<font color="#~16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电话号码: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明清社会这一发展趋势。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阐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国历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第二目“内阁的出现”则指明了内阁制产生的背景、过程,内阁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目“军机处的设立”则叙述了清朝中央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军机处过渡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这一主题。上一版本的新教材最后通过把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与同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进行比较,说明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而这本新教材将这部分删掉,但既然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而且也方便之后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前后对照,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通过横向对照,阐明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时又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教材特点】
本节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政治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特点之二是:具有总结性的作用和地位。明清时期已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空前强化时期,且逐步走向衰落。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会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为什么说军机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教学】
导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要有目的、有意义。比如:
1、通过已有知识直接导入。可用表格将从秦到元的制度演变作一归纳总结: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相 权斗 争
&& 皇权至上
&& 皇帝独尊
三公九卿制
中朝与外朝
(决策、执行)
三省六部制
中书―决策
门下―审议
尚书―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二府三司制
一省二院制
中 央与地 方斗争
削王国势力
&文臣为官(知州),
&行中书省,
路、府、州、
县,宣慰司
通过表格分析,归纳总结从秦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内容,探究其发展趋势,在学会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且在新课结束时将其补充完整,可做到前后呼应。
2、利用不同材料设问,增强学习兴趣。如:利用《凤阳花鼓》片段导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设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他在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明朝的学习。
或者利用黄宗羲语“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设问:为什么黄宗羲说明朝没有开明的统治,从朱元璋废宰相开始呢?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我认为本节教学可从最基本的三方面入手: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1、是什么――明清两朝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首先要明白明太祖为什么要废宰相。可以针对此问题请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得出结论――原因:&#9312;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9313;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有人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请学生讨论、探究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首先,明朝因为改革地方政治制度而加大了丞相的权力,(教材小字部分有所介绍)导致皇权与相权矛盾进一步激化。其次,胡惟庸擅权专恣成为明太祖加强皇权、废除丞相的借口。胡惟庸被杀是加强皇权的必然结果。最后,宰相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设问:宰相制度的废除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结果:&#9312;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9313;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
&&&&&&&&&&&&&&&&&&&&&&&&&&&&&&
&&&&&&&&&&&&&&&&&“内阁”应运而生
(2)内阁“的出现:
A: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内阁创立、发展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B:内阁与宰相制的比较:
提供两段材料:
&#9312;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9313;“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
――《明神宗实录》
学生讨论或者展开辩论:内阁就是变相的宰相制度吗?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参考表格: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对皇权影响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由皇帝决定
侍从咨询为主
中央一级决策者
皇帝个人信任
宰相制度赋予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清朝: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 、会议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康熙――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六部 、南书房――集权于帝
雍正――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
重点在于“军机处”
首先结合教材了解军机处的由来
其次,重点讨论: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可从军机大臣的产生方式、级别、职责等方面考虑)
2、为什么――
A: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非常手段加强君主专制?
明清时期社会背景:
提供材料:
&#9312;力役过繁,赋敛过厚。&&&&&&
――《明史?周敬心传》
&#9313; 据统计,明太祖在位的洪年武间(),全国大小武装起义达一百八十余次之多。
&&&&&&&&&&&&&&&&&&&&&&&&&&&&&&&&&&&&&&&&&&
――人教版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9314;“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的日益发展,土地的买卖更加频繁,随着地权的转移,地主身份的变动也更加频繁。……到明清时期,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有了退佃和离主的自由,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削弱,地主对佃农的超经济控制强制相对削弱……超经济控制是地主阶级借以实现他们对佃农榨取剩余劳动的必要手段。因此,地主阶级就要求凌驾于整个社会社会之上的封建政权集中更大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对农民实行更加严酷的超经济控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参考答案:
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文化: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影响?)
当正常手段无法再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时,明清统治者采取了极端措施。
B:探讨君主专制的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提供材料:
&#9312;“……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9313;明太祖有次召见各郡富民时说:“汝等居田里、安享富税者,汝知之乎?……今朕为汝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
――人教版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9314;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一件碑刻反映,苏州“常、昭二县绸布各铺张恒运、孙恒茂等呈称:窃绸布店铺,凡遇万寿圣诞、上宪按临,经胥乘机滋扰,任意借用。不能如数,则受&#9633;灾之累。付后求领,又多守候。用过绸布,日晒雨淋,几同旧物。再遭差承刁蹬,或被短少,或有被损,铺民焉敢造追求价。”&&&&&&&&&&&&
――《禁革绸布店铺当官碑》
(提示:&#9312;皇帝决策&#9313;官场风气&#9314;官僚机构&#9315;经济发展)
明清绝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消极――&#9312;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9313;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9314;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和申)
&#9315;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3、还有什么――连接整个单元知识,对整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结
【本课小结】结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表格,总结由秦到清的变化,前后呼应。不仅是对本课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一单元,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总结。同时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但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以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民主制度难以形成,思想得到控制强化,封建制度正在走向它的衰落,且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明清时期,我们第一次被西方落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抓紧机遇迎头赶上。21世纪的一百年,中国能否赶上世界?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任务很艰巨。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统治者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