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宫老照片阵孚恩仿皇宫建的房子

咸丰皇帝:慈禧最敬畏的男人
共 7253 浏览 7 回帖&&
积分: 1727
发帖: 224 篇
在线时长: 266 小时
咸丰皇帝:慈禧最敬畏的男人
本文摘自《慈禧太后和他身边的男人》 高淑兰著 凤凰出版社
&&&&他是她这辈子唯一一位竭尽全力去讨好和取悦的男人,不仅仅是“夫为妻纲”,更重要的是他是皇权的化身,皇宫里唯一的光源。六宫粉黛为博得他龙颜一悦,处处暗藏杀机,而她聪慧狡黠,曾一度宠绝后宫。他对她的宠溺和对皇权的时常缺席,无意中造成了一个弱质女流的权欲横流。
&&&&咸丰二年的选秀
&&&&咸丰帝被后人诟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百姓起义此起彼伏、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烂摊子,他一筹莫展,干脆沉迷声色,纵欲自戕。他即位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赫赫有名的慈禧便在那年成了咸丰帝的后宫新宠。
&&&&咸丰二年(1852)二月,道光帝的丧期一过,二十一岁的咸丰帝按照皇家规矩,迫不及待地进行了他新任皇帝以来的第一次选秀女,堂而皇之的理由是为了延续皇族血脉,充实后宫,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满足好色皇帝的膨胀性欲。
&&&&瑞雪残冰包裹的北京还难得见到草长莺飞的早春景色,选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位旗籍佳丽早已坐着骡车来到了京城,来自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的叶赫那拉姐妹俩也在骡车队伍中紧张地等待着。叶赫那拉&杏贞和叶赫那拉&婉贞后来成为了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两个人,杏贞即中外知名的慈禧太后,婉贞即醇亲王福晋、光绪帝的生母,但此时,她们只是来自镶蓝旗的一个四品道员的女儿。曾祖父吉郎阿做到刑部郎中,祖父景瑞最高任到刑部员外郎,但被牵扯进一桩户部亏空案中,父亲惠征为山西归绥道员。清朝从顺治时就规定,凡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七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清朝满、蒙、汉各八旗,共二十四旗,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室的奴隶,其秀女只能做“宫女子”。像慈禧有这样家庭背景的女子未经选秀,不得嫁娶,而一旦选中,可以“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
&&&&选秀过程因谨慎而繁琐,由太监经过两次选择。二月初七晚,在各旗参领、领催负责下,运送秀女的车队来到了皇宫的神武门,在太监的引领下到达顺贞门,太监首领在等待着,秀女们按旗籍分组,每组五人、四人不等,一字排开,太监细细审视,容貌端庄秀丽者留下牌子,牌子上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洲人或蒙古人,年岁若干。慈禧姐妹和其他四十多位佳丽留下,其他的由本旗专车载回家,可自行择配。初选通过的还要进行由太监主持的复选,复选时要对绣锦、执帚等基本技艺进行测试,观察其仪容形态,不合格的称摞牌子,出宫回家。出身官宦人家的慈禧姐妹从小家教极好,姿容秀丽,仪态端庄,很轻松地便通过了前两关。选秀中真正至关重要的是下一关,皇帝亲自“引阅”。
&&&&引阅的地点选在了咸丰帝养母康慈皇太妃的寿康宫。这天,年轻而好色的咸丰帝显得有些自得和兴奋,连看好几个秀女都难符心意,正为此懊恼不已。这时,叶赫那拉&杏贞怀着激动而忐忑不安的心情被唤入殿中,太监命她“抬头见驾”。咸丰帝眼前一亮,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美人:苗条、匀称的身材,一对灵气饱满的杏仁眼睛,眼角微微上翘,一双灵巧的手,一副弯弯的眉,一个高高隆起的鼻梁,坚强的下巴上是饱满清晰的嘴唇。因为紧张,她不禁梨颊添红,羞态横生,秋波微掩,咸丰帝看得目不转睛,已有几分醉态。一位老福晋说了一句:“此女颇有福相。”咸丰帝这才醒转过来。初次引阅,慈禧和其他十六位秀女一起留宫住宿,等待复选。慈禧的妹妹因落选,回家自行择婚。一旦被选为秀女,就不可避免地拖入到后宫这个竞争的漩涡中,越接近皇帝竞争就越激烈残酷,被选中的秀女们还要经过屡屡复试,才能最终获得后妃封号。
&&&&选秀并没有使慈禧立刻改变命运,相对于同时进宫的他他那拉氏而言,慈禧的好戏还在后头。选秀之后,慈禧和其他十六位秀女被安排在宫廷各处,慈禧曾被安排在皇家园林圆明园一处比较隐秘的“桐荫深处”。
&&&&匆匆的几次见面,绝非惊艳出色的慈禧显然没有给咸丰帝留下多少印象。一连几个月了,她竟连皇帝的面都没见着。皇帝是这后宫中唯一的成年男性,可他六宫粉黛,三千佳丽,出则宝马香车,入则黄罗伞盖,到处仆从如云,如果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或是惊艳夺目的绝代佳人,成日蜂围蝶绕的皇帝哪有精力记住一个并非绝色美人的新晋佳丽。后宫妃嫔如林,宫女如云,大家都依附皇帝为生。一朝被宠,平步青云,光宗耀祖;一旦被边缘化,只能眼见“红颜暗老白发新”,只能“一生遂向空房宿”。后宫争宠之战风雷激荡,在这厚墙高院里没人能独善其身,生性好强的慈禧更不想坐以待毙。一个不能凭长相一鸣惊人的女子唯有通过聪明的头脑才能逆转局面。
&&&&慈禧自幼随父宦游各地,官场的倾轧、角逐,丰富了她生活的阅历;宦海中的钻营、贪婪,使她养成了阴险、狠毒的性格;虽是家中的长女,却并不受父母宠爱,亲情淡漠、缺乏,使她势利、冷静。在这等级森严的后宫中,只有皇帝和依附于皇帝的人可以呼风唤雨,趾高气扬,其他的都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慈禧入宫不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父亲被调任为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刚上任即遇上太平军顺长江而下,一路势如破竹,安徽巡抚蒋文庆被杀,惠征押解一万两银子辗转逃到了镇江的丹徒镇,操办粮台,以待援兵。刑部左侍郎李嘉端参劾他临阵逃脱,咸丰帝一怒之下将其解职查办。惠征惊骇过度,一病不起,于咸丰三年(1853)六月初三日死于镇江。家庭惨遭变故,在形势复杂的后宫,慈禧只能和泪往肚子里吞,现在唯一能改变她命运的只有咸丰帝。
&&&&命运十分眷顾慈禧,圆明园本为皇家夏宫,皇帝一年难得去几次,可内忧外患让咸丰帝心烦意乱,干脆躲进圆明园寄情声色。慈禧花钱笼络了身边的宫娥太监,并与咸丰帝身边的宣诏太监安德海搭上了线。一天午后,咸丰帝乘着御辇在圆明园漫无目的地游玩,行至一桐荫深处,清风徐来,传来一腔腔娇脆的江南小调。咸丰帝知道这是新晋秀女的所在,一听这歌曲婉转,便动了风流心思,顺歌而行,来到一处宫殿,见殿内林荫夹道,花气袭人,一女子手摇折扇,细款柳腰,正在引颈高歌。咸丰帝见她粉腮若桃,明眸皓齿,唇不点而红,眉不描而翠,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最令人痴迷陶醉。当晚,咸丰帝对她百般怜爱。接连几天,咸丰帝都翻下了她的绿头牌。
&&&&咸丰二年(1852)五月,秀女决选,咸丰帝收获颇丰,左拥右抱好不得意,后宫又多了四名“贵人”——兰贵人、丽贵人、婉贵人、伊贵人,四名“常在”——容常在、鑫常在、明常在、玫常在。咸丰帝和慈禧都酷爱玉兰花,咸丰帝便封她为兰贵人,兰贵人在这些新晋女子中排行第一,她即后来名贯中西的慈禧太后,咸丰帝把她安排进了长春宫。长春宫的正殿上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告诫后宫嫔妃遵守祖宗家法,谨言慎行。咸丰帝不知道的是,这位心高气傲的女子一旦打开潘多拉的权欲之盒,便变得“遇佛杀佛,遇魔杀魔”了。
&&&&宠信兰贵人
&&&&后宫争宠之战历来波谲云诡,风云突变。咸丰帝好色又多情,后宫佳丽无数,却无固宠,后宫人人自危,夺宠之争更加激烈。后宫等级森严,皇后之下还有一个皇贵妃,两个贵妃,四个妃子,六位嫔,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慈禧要在六宫粉黛中脱颖而出,美貌和智慧不可或缺。
&&&&后人见到的慈禧照片往往干瘪皱巴、难以入目,但这些照片都是慈禧年近七十岁时留下的,二八年华的慈禧却美艳动人。试想好色而大权独揽的咸丰帝又不是雄才伟略的齐宣王,怎么可能像齐宣王一样勉为其难去宠幸只有智谋、没有美貌的钟无盐?
&&&&慈禧少女时期,每次出外游玩时,见过的人都忍不住驻足侧目,都说她就像天仙下凡一样漂亮迷人。慈禧晚年常常炫耀说,年轻时宫里人都说她长得漂亮,大家都忌妒她。做过慈禧近两年女侍官的德龄,在她的书中如此描绘慈禧的外貌:“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
&&&&美国女画家卡尔,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入宫为慈禧画像,与慈禧朝夕相处九个月,将自己的亲见亲历,记录于《慈禧写照记》中。在书中她写道:“我看眼前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极和善的妇人,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四十岁(其实慈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丽姣好,使人一见便生喜悦之情。”“慈禧太后身体各部分极为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太后广额丰颐,明眸隆准,眉目如画,口唇宽度恰与鼻宽相称。虽然其下颔极为广阔,但丝毫不显顽强的态势。耳轮平整,牙齿洁白得如同编贝。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她已享六十九岁的大寿,平心揣测,当为一位四十岁的美丽中年妇女而已”。
&&&&西方作家I&T&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一书中写道:慈禧太后身高中等偏低,但她穿的鞋鞋跟很高,有的高达六英寸,再加上她穿的满族式服装,从双肩垂落下来,所有这些使她看上去浑身透露着帝王气度……她的体形非常完美,走起路来步履轻快,体态优雅,而且单从身体外表来看,她的的确确是一个魅力非凡的女人,与她皇太后的身份非常相称。她的容貌说不上是倾国倾城,但她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十分令人愉快。她的肤色稍带橄榄色,黑黑的睫毛下是一双漆黑的眼眸,这让她的脸颊光彩照人。在她漆黑的双眸里,时而带着微笑,时而闪过一丝愤怒。
&&&&但受封为兰贵人以后,慈禧并没有成为独宠专房的后宫嫔妃,竞争压力依然极大。后宫与慈禧争宠的仍有不少,以娇丽温顺获宠的云嫔、以柔媚著称的丽贵人和以姿容取胜的玫常在同样深受咸丰帝的宠爱。云嫔武佳氏是咸丰帝称帝前的宠妾,姿容超群,是一朵温顺如水的解语花,与咸丰帝情谊深厚,咸丰称帝后对她宠眷不衰。丽贵人、玫常在和慈禧同年选秀进宫。丽贵人艳若桃子,病如西子,最爱撒娇弄嗔,娇媚时柔若无骨,嗔痴时玉骨铮铮,自选秀入宫以来,是咸丰帝的最爱;玫常在徐桂氏因出身低微,颇有心计,总能带给咸丰帝新鲜和刺激,不久把她晋升为贵人,但她妒忌心重,因而咸丰帝对这位精灵古怪的美人总是又爱又恨。
&&&&慈禧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将自己装扮得娇俏可人,宫中内外都薰香缭绕,每晚她希望看到敬事房的太监走入她的房间,给她带来侍寝的好消息,但大多时候,皇帝实在是分身乏术,她只能伫立窗前,听丽贵人或玫常在宫中的莺歌燕舞,暗自垂泪到天亮。如果他偶有临幸,她便心花怒放,使尽浑身解数,让他感受她的渴望和热情。可皇帝真的太忙,她也厌倦了这种反反复复的失望,她需要的是独宠。环视后宫,慈禧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娇媚的,如果要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必要时要出手又快又狠,有时还要学会等待机会的垂怜。
&&&&慈禧在残酷的后宫竞争中,渐渐变得冷静和成熟。她开始听从宫人建议,每日饮“驻香露”,使自己渐渐玉体溢香;她听从御医建议,用鸡蛋清敷面,让皮肤柔软有弹性;她让近侍从宫外采来人奶,天天用人奶沐浴,不久后通体细滑白嫩,肌肤宛如初生婴儿;用宫中特制的玉容散化妆,使面容珠圆玉润;她还偏爱中国的各种养生秘方。由于保养有方,二十出头的慈禧少了刚入宫时的那份青涩,多了一份成熟女人的风韵和妩媚。
&&&&在不断提升女性魅力的同时,这位刚离开长辈庇护的女孩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竞争能力。她是天生的翻云覆雨手,在这小小的后宫里,她潜在的政治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她发动了身边所有的宫娥太监,散尽钱财,四处贿赂,安插眼线,俨然组成一个宫内小社团,而她就是这个团体的首领。他们刺探情报,对咸丰帝每天宠幸的妃嫔了如指掌;她指使人陷害宠幸正浓的玫贵人,令咸丰帝误以为玫贵人在慈禧的点心中下毒,咸丰帝一怒之下将她降为常在,再降为宫女。可咸丰帝对她意犹未尽,几天后再见她时,她楚楚动人的泪眼让他怜香惜玉的柔情倾泻得一塌糊涂,他对她的宠爱有增无减。这让慈禧感觉失败透顶,可百折不挠正是她可贵的品质,她很快收拾心情,等待再次伺机而动。丽贵人一直是个聪明的女人,慈禧的所有伎俩在她面前都不管用,咸丰帝太爱她了,慈禧还需要经验和等待机会。慈禧用蛊惑罪陷害云嫔,云嫔被打入冷宫,又气又急,不久后悬梁丧了芳魂。
&&&&后宫里都不是善善之辈,此时的慈禧虽渐渐略占上风,但真正的转折还是到了咸丰四年(1854)。丽贵人怀上龙种,这事很快传遍宫廷内外,咸丰帝为了保住龙脉,让丽贵人安心养胎,将目光投向了后宫中那群急不可耐地等待临幸的嫔妃们。可此时的咸丰帝被政事扰得心神不宁,他需要一朵解语花。慈禧风韵十足,闲时一盏古灯、一卷青书,已经把她熏陶得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知性女人的魅力。美貌的女人如果聪明而知性,便像磁场一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本是后宫宠妃的慈禧成了皇宫中新的妒忌中心。在这个小小的皇宫里,暗影是如此深厚,而皇帝是唯一的光源。她很享受这个过程,多年后她炫耀道:“我进宫以后,先帝很宠爱我,对其他人几乎都不看一眼。”咸丰四年(1854),慈禧被晋封为懿嫔,在荣华富贵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自从受到帝宠后,笼罩心头的乌云终于散去,突然间她鲜花盛开、通宵怒放,就像久旱的树苗忽逢甘霖。她的这种快乐感染了皇帝,虽然他在女人身上的兴趣广泛,但他觉得慈禧别有风味,他像一只殷勤的蜜蜂一样围绕她欢快地起舞。
&&&&每天晚膳过后,敬事房的太监会端来“膳牌”,牌头漆成绿色,牌正面书写后妃姓名及简单履历,皇帝对谁中意即翻下谁的绿头牌。慈禧每晚都会焚香沐浴,精心地梳洗一番,等待皇帝的召幸。自咸丰四年(1854)以后,大多数时候她都不会失望,敬事房的太监会来传话。慈禧脱光衣物,躺进太监备好的大氅里,收拾停当,太监领旨进来,扛往皇帝的寝宫。据说这种裸体入宫侍寝的制度是雍正帝以后形成的。传说雍正帝之所以驾崩,是被一侠女所刺,所以后来皇帝每次召幸嫔妃都要裸体入宫,以免怀挟利器。太监把慈禧背入皇帝寝宫后,卸去氅衣。慈禧从皇帝的脚端钻入衾中,不免一番云雨。近侍太监照例在寝宫外候两个小时后,高呼时间到,皇帝必须回答,如此反复三遍,按例应把慈禧送到隔壁暖阁入睡,以保持咸丰帝的体力。随侍太监还会问留不留,皇帝如果说“留住”,记档太监便详细记录时日,以便作日后备胎的证据;如果皇帝说“不留”,则立即对该嫔妃施行避孕。咸丰帝的妃嫔都不会采取避孕措施,因为咸丰帝急于获得子嗣。咸丰帝总是会把慈禧整晚留侍身边,枕香卧软而眠,直到日上三竿。
&&&&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比慈禧年轻两岁,但严守礼法宫规,即使到了酷夏也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洗浴时不许旁人侍候,人前人后对皇帝都是礼敬有加,咸丰帝对她也十分敬重,然而夫妻生活方面却对她“敬而远之”。慈禧的狡黠多谋、工于心计令她十分不安,曾劝咸丰帝不要选她入宫,但咸丰帝置若罔闻。慈禧专宠后,咸丰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期”,皇后虽然历来不受宠爱,但妒忌几乎是女人的天性。皇后毕竟是六宫之主,有规劝皇帝勤政的义务,也有督促妃子守规矩的权力。皇后见几次劝说无效,决定以祖宗法制来威慑咸丰帝,先是派了心腹太监摸清底细,次日清晨,便叫太监在慈禧的储秀宫外诵祖训,咸丰帝一听祖训便披衣起而跪听。时间久了,咸丰帝便不再夜夜专宠,但皇后一放松,又故伎重演,皇后又如法炮制,这下惹恼了咸丰帝,对着太监一顿训斥,满腹委屈的太监一倾诉,让皇后颜面扫地,皇后决定亲自出马。咸丰五年(1855)的一日清晨,皇后亲自到储秀宫外跪诵祖训,吓得咸丰帝立马起身上朝。皇后起驾回坤宁宫,传慈禧同往。慈禧吓得六神无主,身边少了护身符,不得不任凭处置,皇后在宫中对进行了她一顿严厉的训斥,并下令拉出去杖责。咸丰帝上朝后,回想皇后的怒不可遏,根本无心朝政,退朝后急往坤宁宫救美,慈禧这才免了一顿杖责之苦。受了委屈的慈禧回宫后梨花带雨地一阵撒娇,令咸丰帝更加宠爱备至。
&&&&此事之后,慈禧自知自己名位不济,收敛了许多,也懂得了要时常逢迎皇帝之余对皇后也曲意奉承。咸丰帝赏赐了名贵物品,她不时拿来孝敬皇后;她变得谦卑有礼,会用甜言蜜语讨好和哄骗皇后;她不再日上三竿还和咸丰帝偎在温柔乡里,不但敦促咸丰帝及时处理朝政,她还经常从旁协助。这些转变让皇后的心情由雨转阴,也为她的独宠减少了许多阻力。
&&&&慈禧虽然以美貌获得了咸丰帝的格外垂爱,但环视后宫,处处都是婀娜多姿的身影,慈禧知道,在众芳吐艳的后宫想要固宠,不善于审时度势,邀媚惑主,很可能就是后宫角逐的牺牲品。冷静睿智的慈禧决定主动出击,击败群芳,独占鳌头。
&&&&身边的智多星
&&&&咸丰帝时已是清朝晚期,由于承平日久,帝王们早已失去了先祖们的励精图治和雄才伟略。日渐腐朽的政局、日渐萎靡和懒惰的皇帝,给皇权旁落提供了滋养的土壤。懦弱而无能的咸丰帝面对破败的祖宗基业,一味寄情声色,最终挖空了自己,狡黠多智的慈禧成了他身边的智多星。
&&&&咸丰帝即位之初,从道光帝手上接过来的江山已经是风雨飘摇的封建末世,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加上内忧外患不断,国家每况愈下。咸丰帝即位的第八个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太平军自出金田后连战连捷,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太平军起义历时十四年,遍及十八个省,东南半壁江山沦入敌手。清兵屡战屡败,战事快报雨片般飞往北京。长江太平军未靖,捻军之乱更是乘势而起,北方十多个省点燃星星之火,情势危及京城。内乱未平,外患又起。咸丰帝即位三年后,英法联军又生事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广州,趋天津,突破京城,将百年皇家园林圆明园焚于一炬。
&&&&面对如此艰难而复杂的局势,咸丰帝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太平军沿长江而下时,清军一溃千里,咸丰帝寝食难安,曾国藩的湘军成了对付太平军的唯一劲旅,但咸丰帝又顾虑重重,一筹莫展,他害怕汉族地主势力坐大,于清廷不利,对湘军有功不赏,有罪必罚,征战各地不给人事、财政大权,致使湘军一再贻误战机。面对英法联军的肆意挑衅,咸丰帝既没有政治家的韬略,也没有军事家的远谋;既没有抗战到底的决心,也没有讲和的勇气,在和战之间举棋不定。战争爆发前夕,他还在圆明园大肆庆祝他的三十寿辰。当英法联军突破大沽口、攻占天津后,他却束手无策,与嫔妃们在圆明园抱头痛哭,并率领群臣嫔妃“北狩”热河。自咸丰三年(1853)开始,咸丰帝知道大势已去,难以挽回,于是万念俱灰,即位之初的那股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劲头早已烟消云散。军情奏报总是堆积如山,咸丰帝刚通宵达旦地阅完,第二天又一批奏章堆积案头,大臣们还不时来催问,这让原来瘦弱的咸丰帝心力交瘁。
&&&&咸丰帝批览奏章时,时常会携带宠爱的妃嫔同往,以解寂寞和疲乏。但皇后贤德忠厚,不善言词,对政事从来不赞一词;云嫔、丽贵人、玫常在等不过是艳丽的花瓶,忙于争风吃醋,对政事提不出过多建议;唯有慈禧,她是后宫中唯一一位懂满汉两种语言,并熟知上下近五千年历史的妃嫔。她胸怀丘壑,虽然深居后宫,但不少建议都能切正时弊,获得咸丰帝的认同,还不时有精辟分析、正确对策,有时让咸丰帝都自愧不如。慈禧善于察言观色,洞悉人性,清朝皇帝一向不许后宫干政,咸丰帝也不例外,所以虽然常常侍立在侧,她只是默默地替他摊开奏章,端茶研墨,如果咸丰帝不主动提问,她绝不建一言,不多一事。咸丰帝对这个善解人意的美人更加宠爱和信任,御览奏章时不时携她同往。耳濡目染,慈禧对奏章处理也看出了些门道,所有的奏章军机处都会按类分好,并提供处理建议,一般奏报皇帝只需批“知道了”之类的语言,重要的军情奏报皇帝可以选择其中某种建议,也可以批上自己的意见。自咸丰四年(1854),慈禧成了咸丰帝的心头最爱,情投意合时,两人不免打情骂俏。咸丰帝知道她书法端正,便让她在奏章上代写一些简易字词,如“知道了”、“再奏”等等。慢慢地,咸丰帝会在疲惫时犯懒,把简易奏章挑选出来,要慈禧代写,自己从旁指点,慈禧总能做得让他满意。再后来,他对她的信任与日俱增,连指点也免去,自己干脆在一旁闭目养神。咸丰帝的懒惰和日益繁重的行政任务给了慈禧越来越多的契机。慈禧在行政上本有天分,家庭教育和后天兴趣又让她如虎添翼。
&&&&慈禧从四岁开始,父亲就为她请了家庭教师进行课读,学习满文也学习汉文。慈禧自己对文史、诗经、绘画都很喜欢,到六岁就能用满汉两种语言流利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包括唐诗宋词了,八岁时开始练习书法,还颇有些心得。不过满族女子学琴棋书画,全不为功名利禄,不过点缀应景,修养性情。慈禧虽然聪明且读书用功,于读书上却天分不高,练了多年,字总是歪七竖八,不成字样。有一次,父亲甚至动怒,拿起戒尺打她的手,把她的手打得肿了好些天,连吃饭都困难。这顿打没有白挨,慈禧于读书习字上更加努力,这为她此后为咸丰帝协理朝政提供了前提。
&&&&慈禧的决断能力在少女时期就有表现。慈禧十二岁时,祖父因为一桩户部亏空案牵连入狱。飞来横祸让慈禧一家惊恐万状,父亲顿时措手无策。慈禧建议父亲变卖家产,向亲友告贷,想方设法筹款,先救祖父出狱。年幼的慈禧随父亲拜访亲友,上下打点,因为她聪明伶俐,能言善辩,总能说服亲友接济她们,最终花了一年多时间,凑足了资金,赎出了祖父。父亲备感欣慰,逢人便说:这个女儿,可以当儿子使。亲友也直夸她能干,能当大任。
&&&&慈禧入宫后仍然天天以读书、画画自娱。她的草书和兰竹后来在宫中受到追捧。慈禧尤其是爱看些历史典籍,自入宫开始,即使是酷夏,一杯凉茶,一把折扇,她独立窗前,坚持不辍阅览前朝典故、近朝人物,渐渐对为政得失有了一些感慨和认知。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晚清,在忙着涂唇描红的后宫,慈禧的行为绝对算是惊人之举。
&&&&术业有专攻,慈禧虽然机敏善变,学习刻苦,但于文化上一直水平不高。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慈禧手书,是一份罢免恭亲王职务的上谕,全篇二百二十四个字,错别字达十一个,且语句也不是很通顺。当然她的楷书是临过帖的,说“书法端膄”,不算为过。
&&&&咸丰六年(1856)之前,慈禧虽能批阅一些简单的奏章,但都不过是代笔,咸丰帝虽无能却不昏聩,他只会允许慈禧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望着日渐破碎的山河,日渐繁重的政务,为了逃避现实,他渐渐沉湎酒色,朝政大事也逐渐被耽误。奏章渐渐堆积如山,他既不愿交给后妃,也不愿交给权臣,最终还得自己亲自出马。如此反复,让他烦不胜烦。
&&&&圆明园本是皇家夏宫,皇帝一般三四月才入园,然后八月往热河木兰秋狩。咸丰帝托言因疾颐养,一般正月便入园,终年留在园中,连朝政处理也搬到了颐和园,慈禧也随皇帝入园居住。在圆明园少了宫中的祖法约束,咸丰帝恣意纵情,玩得不亦乐乎。满汉不联姻,这是清宫祖制。据载,孝庄太后曾在宫门外竖了块铁牌,上书:“敢以小脚女子入此门者斩。”但在顺治、康熙、乾隆等朝,后宫中都有汉族女子的倩影。咸丰帝玩腻了满蒙女子,不免生厌。一个奸佞大臣便阿谀逢迎,暗中挑选了十多名年轻貌美的汉女充盈宫室。咸丰帝把她们安置在圆明园各处的楼台亭馆中,备受宠幸的有“四春娘娘”: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她们个个风姿绰约、艳丽超群。咸丰帝终日拥娇爱翠,莺歌燕舞,把圆明园当作了销魂之所,忙得乐不思蜀。咸丰帝还钟情于一位寡妇曹氏,山西人,长得秀美娇艳,妩媚动人,一双纤纤细足,配上明珠鞋履,行动处摇曳多姿,咸丰帝对她宠爱备至。他随身携带春药,或宫内随处都放置春药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圆明园内,处处是他春风一度的如意场。翰林丁文诚有一次被召到圆明园觐见,因为提早到达,小太监将他引至一个偏殿中等候。丁文诚见茶几上白玉盘中有几颗葡萄紫绿硕大,忍不住尝了几颗。几分钟后阳物暴长,他情急生智,卧地喊痛,这才躲过一窘。咸丰帝日日春宵,只恨时日太短,奏章处理总是一再拖延,大臣们叫苦不迭。圆明园里到处是渴望恩宠的青春女子,咸丰帝只恨分身乏术,这时慈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了,咸丰帝干脆把不甚重要的奏章全部交给慈禧处理,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去游园玩乐,但重要奏章不是大臣们三催四请,总是批不下来。慈禧总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咸丰帝的“救命稻草”。
&&&&一次,太平军兵临武汉,湖北巡抚几次向朝廷告急,要求增派援兵。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扼南北,通东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时太平军步步紧逼,清军节节败退,随时有城破的可能,奏章几天都没有批下来,大臣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可咸丰帝与他的嫔妃们还在笙歌燕舞。大学士潘祖荫等干脆跪在圆明园请旨,咸丰帝这才不情愿地审阅奏章,可这时太平军早已将武汉收入囊中,准备沿长江而下,正威逼江西九江。当时八旗、绿营等正规军在太平军面前一触即溃,根本不堪任用,军机处提供的建议都欠妥,咸丰帝也一时没了主意。慈禧早已听说了此事,便到咸丰帝的御书房来,照例研墨不语。咸丰帝心中烦闷,愁眉不展,坐立不安,慈禧轻轻走过去,捶肩揉背,温言宽慰,咸丰帝心中舒展了不少,当然免不了一番抱怨。慈禧静静地听完事情原委,建议咸丰帝,大敌当前,暂时抛弃满汉观念,大胆任用曾国藩的湘军,先躲过这一劫,以后再来剪灭曾国藩的羽翼不迟。咸丰帝一听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过来,下旨命湘军前往收复失地。
&&&&咸丰帝是个典型的戏迷,爱看戏,爱唱戏,有时甚至自己也粉墨登场。皇宫内有御用戏班,有时一天三场大戏,咸丰帝看得意犹未尽,还要求嫔妃太监替他演戏,他自己做导演,在一旁看得乐不可支。英法联军突破天津大沽口时,僧格林沁的部队节节败退,圆明园却在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大臣们与皇室在一起赏戏三日。军机处的大臣们如坐针毡,不时敲敲咸丰帝的边鼓,咸丰帝迫于无奈,急匆匆地作出大致处理意见,便叫慈禧在奏章上酌量施朱。
&&&&咸丰帝爱酒贪杯,一饮即醉,一醉便闹,大耍酒风,每次喝醉必然迁怒于内侍宫女,甚至宠妃。如果能幸免于死,咸丰帝醒后悔悟,对妃嫔则必定宠爱有加,对宫娥太监则大加赏赐,可是不久又醉,故态复萌,弄得后宫人人自危。尤其是英法联军入侵后,他还能一连醉几天,只是宠幸妃嫔,毒打内侍宫女,不理朝政。慈禧倒经常能幸免于难,因为她聪颖过人,会避锋芒,再则咸丰帝还赖她处理“麻烦事”呢。咸丰帝酒醒之后,见慈禧的处理得体妥当,下次便放心再醉。
&&&&虽然不可过分夸大慈禧在咸丰朝政中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
慈禧是咸丰所有的妃嫔中唯一通满汉两种语言的,也是唯一有具体行政经验的,她是后宫中当之无愧的智多星。是凤凰总是要栖上枝头,慈禧缺乏的只是机会。
咸丰皇帝:
“四无”皇帝(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
纵情声色,醉生梦死而荒废朝政,纵欲过度吐血而亡
16:26:15 被【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尘缘未了,痴心不改,红尘有爱,情缘如歌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积分: 1731
发帖: 225 篇
在线时长: 266 小时
“美人心计”之慈禧:辅政咸丰帝时自学成才
&&&&“头在肩上的位置恰如其分,使身材匀称得恰到好处;手非常之美,小而优雅,有教养的样子;面部匀称而又构造准确,大大的耳朵,其上部分长得很好;精致宽阔的前额上方乌黑的头发平伏地分成两半;眉毛弯而细长;神采奕奕的黑眼睛十分整齐地嵌在脸上;鼻子高高的,是中国人称之为“鼻正”的那种,宽宽地垂直于前额;上唇极为坚毅,嘴较大,但很美,两片灵活的红唇在坚毅的白牙之上分开时,会使她的笑产生一种罕见的魅力;下巴强健,但并不过分坚毅、也无顽固的迹象。要不是我知道她已年近69岁,我会把她看成保养得好的40岁女性的。比所有这些外貌上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她看上去对自己的周围有着浓厚的兴趣,又明显的才智过人,这造成了具有异乎寻常的魅力的人格特征。”
&&&&1903年,凯瑟琳&卡尔,一位美国的业余画家来到中国探望她的弟弟,时任中国海关税务司柯尔乐。却意外地经由美国公使夫人介绍,而进入颐和园为慈禧画像。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她完成了4幅西太后的肖像,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她真切地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慈禧的容貌特征。
&&&&年近七旬的慈禧事实上已经掌控帝国大政近40年了,1835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的慈禧小名叫做杏贞。她早年生涯因无史籍记载而有种种传奇说法,可以肯定的是她随父到过江南,家贫,出入市井,会唱江浙俚曲,却不识满文,“国语”(即满语)也讲得很差。咸丰元年(1961年),她17岁,入京选“秀女”,被选中,充宫女子,在圆明园景观之一“桐阴深处”服役。
&&&&使慈禧命运发生转折的是她为皇帝生下了长子,即封懿妃,再进封懿贵妃,成了皇帝的二等妾。侍奉皇帝之余,慈禧以其聪明才智竟在咸丰晚年辅理其政事中自学成才,亦是百年不遇之人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咸丰死后先后在位的三名皇帝,同治、光绪和宣统,没有一个不是傀儡,帝国的权力核心,已被“辛酉政变”置换。新的核心是史称慈禧太后或西太后为首的集团。这个咸丰帝的遗妾,晋位“圣母皇太后”时,年方26岁,在宫廷历练10年之后,纵横捭阖的本领越来越精。没有一个盟友不是她预设的清除对象。慈安太后,恭亲王奕,号称清流的“翰林四谏”,主办“洋务”的湘淮军头,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满洲权贵,讲理学的蒙汉旗人大臣,乃至她的妹夫醇亲王奕等等,无不边利用边挫抑,乃至弃之若敝屣。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慈禧的表现事实上可圈可点,正是这个女人破除满汉界限,大力起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名臣,开办洋务,造成“同治中兴”的气象;执政后期,慈禧亦发布新政诏书,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大量选派留学生,开始宪政改革等举措,是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
&&&&现时论者批评慈禧的声音多集中于其执政晚期的一些私心之举。批评者认为在“同治中兴”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铺张浪费以及对国际时局缺乏认识,导致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
&&&&最显著的事例莫过于花费巨资扩建颐和园用以庆祝自己的60大寿,给包含海军军费在内的国家财政带来无建设性的负担。据史料记载,北洋舰队自1888年正式成立后,再未添加任何船只。1891年后,又停购枪炮弹药。是以民间有“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的讽刺对联。
&&&&慈禧之于清代,确乎系成败于一身,以其敏锐之头脑及灵活手腕,本可以创万世之基业。但在政治之外,又回归妇人面貌,确乎是慈禧之短。临万世之不遇变局,图个人一时之安乐,慈禧之政治目光决定了清国的结局。
&&&&慈禧的最后杰作是“官制改革”。她至死与养子光绪作对。在临死的床上,还指定光绪的接班人。岂知她与光绪陈尸大殿,不过三年,她的帝国便完蛋了。
&&&&缔结《辛丑和约》后慈禧发布“罪己诏”,诏中对列强的“宽大”处理表示感激:“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又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话成为后世指责其卖国之名言。
&&&&直到她74岁死去,慈禧在帝国内部集权于一身,已长达47年,打破了中世纪中国所有女皇——如汉代吕后、唐代武则天等专权的历史纪录。相传努尔哈赤征服满洲各部,曾将叶赫部男丁杀光。其酋长临死诅咒,“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
&&&&这吊诡的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人们仍津津乐道于此民间传说,盖因女子执权超越了中国固有之传统,于是此类流言自然见风就长。
&&&&关于慈禧功过的评价,后世亦纷争不已,虽然大多数持负面意见,但亦有力挺之人。美国女作家卡尔在其《清宫见闻杂记》中写道:“同治登极时,国是纷乱如麻,国家实有累卵之危。然而经慈禧太后十二年之励精图治,措施适当。自帝年十八,则内乱既平,外患未弭,生民复苏,已渐睹中兴之治,慈禧太后之功在清室,诚不可没也。”台湾学者陈致平也这样评论道:“西太后做事,有时表现得明快而有魄力,也有她一套驾驭人才的本领。她垂帘之初,就命曾国藩为两省节制,赋予征伐全权,以后削平天国,平定捻乱、回乱,重用曾、左、沈、李等人,以建设中兴之业,都在她垂帘当政之时。当时满汉大臣间的矛盾重重,她也能加以协调和操纵,对于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来说,有些才能并不简单。”
&&&&晚清大儒辜鸿铭盛赞慈禧:“我恐怕很难使那些对中国过去四十年历史不熟悉的外国人懂得,在那四十年灾难频仍、动荡不宁的岁月里,像皇太后这样的国家掌舵之人该需要怎样的政治家风范、胆略、坚忍不拔和治国之才。”
&&&&罗伯特&利斯顿在其《女统治者》一书中评论道:“像古代的克娄巴特拉一样,注定了慈禧是一个腐朽王朝的最后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她为了她的国家,她的王位,她的人民和这个国家的文明传统而战,但是她失败了,她最终认识到风向已经改变,但为时已经太晚。她一生做了许多错事,并时常表现出没有必要的残忍无情。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她作为一个有胆量的统治者的重要地位。”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尘缘未了,痴心不改,红尘有爱,情缘如歌
积分: 1733
发帖: 225 篇
在线时长: 266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尘缘未了,痴心不改,红尘有爱,情缘如歌
积分: 1735
发帖: 225 篇
在线时长: 266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尘缘未了,痴心不改,红尘有爱,情缘如歌
积分: 1737
发帖: 225 篇
在线时长: 266 小时
咸丰皇帝与美丽妃子剧照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尘缘未了,痴心不改,红尘有爱,情缘如歌
积分: 1739
发帖: 225 篇
在线时长: 266 小时
&&&&咸丰皇帝酷爱临幸小脚寡妇 纵欲过度吐血而亡
文章摘自:《太后垂帘:慈禧奕政变记》,作者:王开玺,出版社:中华书局
咸丰帝之所以不愿长期居住在热河,除了上述的政治苦衷和皇位隐忧之外,还有一点是决不能形诸言表的。咸丰帝虽不是极端荒淫的皇帝,但确是一位风流天子,他留恋北京圆明园内的生活。
《孟子&告子下》有言:“食色,性也。”注疏云“人之甘食悦色者,人之性也”。就连孔圣人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虽没人将其美誉为至理之名言,人生之准则,但既然是古人所言,孔圣人所说,必当也是有其道理的。但凡是性情中人,都不能避免“饮食与美色”的引诱。如柳下惠那样的“坐怀而不乱“者,或许有之,但决不多见。
一般的凡夫俗子如此,文人士大夫如此,朝廷王公大臣也是如此,九五之尊的皇帝更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皇帝富有四海,不但可以养得起众多的女人,而且可以合法地占有众多的女人;不但可以公开占有众多闭月羞花、千娇百媚的女人,而且这些女人还会主动地向其争宠献媚,投怀送抱。咸丰帝继位之时,刚刚20岁,正是性欲旺盛、精力充足之年,实在难于免俗,亦同其他封建帝王一样,沉迷于酒色之中。
如前所述,咸丰帝继位之初,确曾有过励精图治、中兴祖业的政治抱负,下过诏,求过言,惩处过因循敷衍的官员。但是,咸丰帝既没有先祖康熙帝那样雄才大略的英武,也没有乾隆帝坐享先帝之成的福气,自登基之日起,即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未得一日之安稳。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国内起义,英法等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愈来愈坏的吏治官风,很快磨灭了咸丰帝振刷国内政治的锐气,转而开始穷奢极欲,迷恋于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生活,“以醇酒妇人自戕”。
咸丰帝沉溺酒色之中,无论是贤德宽厚的皇后,还是妒忌争宠的懿贵妃,心中自然都不会舒畅。特别是懿贵妃,多次以保护皇上身体为重、国家政务为重的堂皇理由,鼓动皇后对咸丰帝进行规劝。咸丰帝对于位居中宫的皇后,一向是很尊重的,对于皇后的“婉言规谏”,最初也能接受,凡有外省军报及朝廷大臣奏疏送到,只要皇后稍有提醒劝说,未尝不立即批阅处理。
但是未过多久,咸丰帝又是故态复萌,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一是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咸丰帝追求声色的本性更是难改难移;二是国内外形势与朝政国政不但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坏,几乎无可救药,实在看不到致治中兴的希望。既然如此,不如以歪就歪,及时行乐更为现实一些。
咸丰帝“声色之好,本突过前朝”,且周围不乏貌美的嫔妃。仅有档案可查的皇妃即有最初的嫡皇后萨克达氏、后来晋封的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那拉氏、丽妃他他拉氏及婉嫔、玫嫔、祺嫔、吉贵人、璷(fū)贵人、禧贵人、庆贵人、容贵人、玉贵人、璹(sh&)贵人等。咸丰帝大概是看得久了,接触多了,因而产生了“视觉疲劳”与“审美麻痹”,满族嫔妃已使其兴味索然,很难刺激起声色的兴趣。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不错。
咸丰帝对汉族女子产生极大的兴趣,似乎还属正常,但对缠足的汉族女子,特别是缠足寡妇产生极大的兴趣,似乎并非是“赶时髦”或“媚俗”所能解释的,简直近乎性心理变态了。《清朝野史大观》记载说,一位山西籍的曹姓寡妇“色颇姝丽”,其脚尤其纤小,“仅及三寸”,真是名副其实的三寸金莲。她的鞋“以菜玉为底,衬以香屑”,更显得与众不同,“咸丰帝尤眷之”。
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初,任性的顺治帝曾纳汉族女子石氏、陈氏、唐氏、杨氏。其母孝庄皇太后担心顺治帝尚未成年,必将因过早迷恋女色而伤身,但更为主要的是为了保证皇子、皇孙皆为纯正的满蒙血统,曾在清宫神武门内悬挂谕旨:“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对此,吴士鉴曾作清宫词称:
华风纤小束双缠,妙舞争夸贴地莲。
何似珠宫垂厉禁,防微早在入关年。
既然皇宫之内宫禁森严,难近汉族女色,那就常住于圆明园吧!反正皇帝驻跸圆明园也是祖制。许指严在《十叶野闻》中,即指出了咸丰帝常住圆明园的真意所在:“文宗厌宫禁之严守祖制,不得纵情声色,用托言因疾颐养,多延园居时日。”
咸丰五年年初,清政府彻底镇压了太平军的北伐军。同年春天,咸丰帝即欲前往圆明园游憩,福建道监察御史薛鸣皋上奏谏止。咸丰帝发怒了,要抖一抖皇帝的威风。他不但拒谏饰非,命将薛鸣皋交部议处,而且特别为此颁谕称:清朝皇帝在圆明园办事,本系祖制,近年来因军务未竣,故朕从未临幸园内,“朕兢业之心,中外臣民所共喻”。此外,咸丰帝还颇有些强词夺理地申辩说,自己若是为了贪图安逸,即使燕处宫中亦同样可以自耽逸乐,何必临幸御园才萌生怠荒的念头呢?自己无论在皇宫之内,还是在圆明园之内,是“同一敬畏,同一忧勤”。
上有所好,下必有投其所好者。
有奸侫之臣察知咸丰帝如此热衷于汉族女子后,于是不惜重金从江苏、浙江一带购买数十名妙龄美女,献与咸丰帝。更有大臣曲意献媚说:现在天下多乱,而圆明园又地处郊外,应加强警戒,可令这些女子每三个人为一拨,每晚在皇帝的寝宫周围打更巡逻。咸丰帝自然懂得其中的奥妙,得此方便条件,可以随时将这些“值勤警戒”的美女召入殿内,随意召幸。
后来,咸丰帝干脆“金屋藏娇”,将其中四位特别美丽漂亮的女子加以位号,被称为“四春”,即牡丹春、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这四春佳丽分别居住于圆明园内的“镂月开云”、“杏花春馆”、“武陵春色”和“绮吟堂”。吴士鉴所作“圆明园四春”有云:
纤步金莲上扣墀,四春颜色斗芳时。
圆明劫后宫人在,头白谁吟湘绮词。
大概自咸丰五年至十年这一期间,咸丰帝可谓“尽显风流矣”。有一首清宫词,描绘了咸丰帝此时的酒色生活:
羊车望断又黄昏,懒卸新妆掩苑门。
风逗乐声歌燕喜,不知谁氏已承恩。
羊车,即是古代宫内所用的小车,据《晋书&胡贵妃传》记载,晋武帝不但后宫嫔妃众多,其中得其宠爱者也是很多,这可难坏了晋武帝,每日“莫知所适”,不知道去哪位妃子处才好,于是经常乘坐羊车,任马由缰,羊车走到哪位嫔妃之处,即临幸哪位嫔妃。各位嫔妃为了争宠,“乃取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
懿贵妃对于咸丰帝贪恋沉迷于其他女色,特别是圆明园四春及汉族的小脚女人,醋意大发,但又不敢直接规劝咸丰帝,曾多次向皇后报告相关情况。但是,此时的皇后也已对咸丰帝失去了规劝的信心,只能无可奈何地劝那拉氏接受这一现实。
咸丰帝面对如此众多的娇媚女子,性生活无所节制,“旦旦戕伐,身体久虚”,头昏眼花、腰疼腿软、浑身无力,开始步入了风流鬼的危险之途。每逢天坛、地坛、社稷坛或太庙大祭之时,咸丰帝常常因担心腿脚无力,于升降宝辇,或上下台阶时跌倒而失仪,不敢亲临,只能派恭亲王代劳。后来,内忧外患交相而至,身体愈坏,患上了吐血之症。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英法联军的枪炮之声,惊醒了咸丰帝温柔乡中的一场“春梦”。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面对国内动荡不安、民怨沸腾的局势,而破罐破摔、得过且过、及时行乐的心理表现。
俗话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此时的咸丰帝只有当和尚之心,而无撞钟之意。到达热河以后,他终日闷闷不乐,无聊之极,心烦至极,遂亲笔御书“且乐道人”条幅,命人悬挂殿中。其中或许是出于无所作为的自我解嘲,但也由此可见其精神之颓废颓丧。皇后钮祜禄氏认为这将大大有损于皇帝盛德,一面对其进行规劝,一面亲自督促从人把条幅去掉。
咸丰帝与法王路易十五,决无任何交往交流的可能,但他们这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却是如此的相近。
逃到热河以后,很快就进入了寒冷的冬季。虽然有肃顺等一般群臣奉迎着,但咸丰帝的心情与天气一样的阴冷。
咸丰十一年三月,咸丰帝更是咳嗽不止,红痰屡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咸丰帝虽然仍在不时地传戏,直到其崩逝的前两天还在传命“如意洲花唱照旧”,但是,显然他已经在考虑自己百年的后事安排了。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尘缘未了,痴心不改,红尘有爱,情缘如歌
积分: 1740
发帖: 225 篇
在线时长: 267 小时
何以能统治中国达
鬼气森严:揭秘曾被军阀孙殿英掘开的慈禧地宫&&&&&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尘缘未了,痴心不改,红尘有爱,情缘如歌
积分: 1282
发帖: 480 篇
在线时长: 580 小时
政变之后不穷究
摘要]慈禧与恭亲王发动政变,推翻顾命大臣的政府,开垂帘听政之局。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清文宗在热河病死,遗诏以肃顺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幼帝。十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发动政变,推翻顾命大臣的政府,开创垂帘听政之局。政变成功后,并未穷治“肃党”,或以为藉此可见慈禧太后的理性与仁慈。
&&&&然而,“肃党”之有无,本就是一个悬案。民国三年,肃顺当年的小弟王闿运,旧地重游,白首谈玄,云:
&&&&其时夷患(按谓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初兴,朝议和战。尹杏农(耕云)主战,郭筠仙(嵩焘)主和,俱为清流。肃裕庭(顺)依违和战之间,兼善尹、郭,而号为权臣。余为裕庭知赏,而号为肃党(《法源寺留春会宴集序》);
&&&&按,同、光两朝,“清流”专指主战派,而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则被称为“浊流”。闿运将咸丰末年政见不同的尹耕云、郭嵩焘混称为“清流”,并谓“权臣”肃顺“兼善”之,显然是将肃顺视为当时的“政府”。不是“政府”,必有所偏;只有“政府”,才能折衷取舍,不分清浊而俱为我用。所以,接下来“余为裕庭知赏,而号为‘肃党’”一句,则是对政敌用“肃党”一词,污称具有政治合法性的肃顺“政府”为拉帮结派、招权纳贿的“朋党”,深表不屑。
&&&&御史许彭寿却不这么看。他写了《密陈查办党援等四项事宜折》(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一日),谓“伊等专擅以来,无耻之徒或为之鹰犬,或为之囊橐,或为之发踪指示”,建议太后“饬下亲信大臣,密查此种劣员,严行澄汰,以肃官常”。不过,同日他又附片奏曰:
&&&&再,权要作威作福,目中且无君父,何况同官?在诸臣受其挟制,不过出于免祸之心,而臣又得自传闻,是以先未指实,总求饬下亲信王大臣从容查核,未可发之太骤。倘即日明降谕旨,则言者以报复为虑,此后无敢建言者矣。(《查办党援未可发之太骤片》)
&&&&似对“无耻之徒”颇具同情之理解,不愿太后穷治。太后想法则略有不同,看到摺片,她“当令议政王、军机大臣传旨,令其指出党援诸人实迹”。彭寿既已倡议,虽曰“得自传闻”,至此也不得不交出名单,否则就有“讦告诬陷”的嫌疑。他检举了有代表性的几位大臣:“形迹最著者,莫如吏部尚书陈孚恩。踪迹最密者,如侍郎刘昆、黄宗汉。伊等平日保举之人,如侍郎成琦、太仆寺少卿德克津太、候补京堂富绩,外间皆啧有烦言。”或真是为了“惩一儆百”,初七日,上谕命将名单中的陈、黄革职永不叙用,余人俱行革职,并声明点到为止,“此后朕惟以宽大为心,不咎既往。尔诸臣亦毋许再以查办党援等事纷纷陈奏,致启讦告诬陷之风”(《谕内阁将党援载垣等之陈孚恩诸人革职》)。
&&&&彭寿列出的名单大有问题。他人不论,被革职的刘昆就感觉特别悲愤。此前,他与肃顺的私交,不过同席吃过一顿饭,而且饭局的召集人还是彭寿之父乃普(时任吏部尚书)。试想,我刘某若是“肃党”,汝父难道是卧底不成?于是,某日在戏院碰到许彭寿,刘昆破口大骂,“且质尚书前事”,彭寿理屈词穷,转身就跑,“昆奋起击之,碗拂其耳,羹酒染衣,众环救乃解”。时人并作联语,云:“许御史为国忘亲,捐归党籍;刘侍郎因祸得福,打复原官。”(按,刘昆不久就重回官场,同治中仕至湖南巡抚,事见朱克敬《瞑蓭二识》卷一)
&&&&然亦有人系统总结过“肃党”的构成,谓:“肃顺擅政,颇搜罗人才,资以延誉树党,先及留京公车,次京曹官,次外吏。”按,“留京公车”(即进京应试的举人)可以王闿运为代表,“京曹官”可以李寿蓉(户部主事)为代表,“外吏”则可以写下这段总结的李桓为代表。
&&&&李桓是前两江总督李星沅之子,时任江西道员。他怎么理解肃顺搜罗外省人才的呢?因为贵州安义镇总兵进京陛见,途经江西,李桓“以其久著战绩,厚赠之”。总兵至京,拜访肃顺,肃向他访问江西吏才,总兵对以李桓为赣省第一干吏,并写信给李桓,说肃大人对兄台极感兴趣,不妨拜在门下,只要从江西寄来门生帖,我即在京代购一柄玉如意,“附缄面递,即可晋秩两司”(谓可升任按察使甚至布政使)。李桓接信,“不觉失笑”,以为“武夫不足与论”,烧了此书。以后,肃顺被杀,据说“所有往来书札悉行封进”,于是,李桓很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谓“幸不为某所诱”(李桓《甲癸梦痕记》卷一)。
&&&&但是,李桓却忘了十月二十九日的上谕:
&&&&肃顺管理处所尤多,凡内外大小臣工,赠答书函,均恐难与拒绝。当兹政命维新,务从宽大。自今以后,诸臣其各涤虑洗心,为国宣力,朕自当开诚相待,一秉大公,断不咎其既往,稍有猜疑。所有此次查抄肃顺家产内账目书信各件,著议政王、军机大臣即在军机处公所,公同监视焚毁,毋庸呈览,以示宽厚和平,礼待臣工至意。
&&&&按,前几天抄肃顺的家,发现多封陈孚恩写给肃顺的“亲笔暗昧书函”,因此加重治罪,将孚恩充军至新疆。同时,应也发现不少朝野大僚写给肃顺的“亲笔暗昧书函”,其中,必不可少的还会有湘军领袖如胡林翼、曾国藩诸人的亲笔信,因为,肃顺器重“湘贤”,早已不是新闻,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肃顺幕后主持,强行保住左宗棠,免其入狱。而湘军是太平军的惟一劲敌,稍谙时事者皆知湘军此役关系国家存亡,不论要不要根治“肃党”,将湘军大佬划入“肃党”阵营绝非明智的做法。以此,太后说所有肃府查抄的书信都要拿到军机处一把火烧了,“毋庸呈览”,实在是合乎情势、最为正确的处理方法。焚毁之前是不是做了备份?揆以情理,答案也极有可能是个YES。这些书信,极具运用之妙,将来很有可能用得着嘛。
&&&&以上不过猜测。但是,看看曾、胡、左诸人全集,可有一封写给肃顺的信,可有一两句对肃顺的赞语?没有。按常情与逻辑,却是一定会有的,因为肃顺是当时实际的国家领导人,于公于私,地方大吏皆应与他往来,且不能限于公事公办的往来。信都去哪儿了?军机处把原信烧了,诸位赶紧也要把自己的底稿烧了,可想而知。
&&&&而本质的问题,是肃顺真要谋反吗?若然,则不论湘军大佬再如何身膺巨任,恐怕结局都是身首分离。若否,则不论平日写信如何“亲笔暗昧”,都是谋国之忠,无可厚非,或能寻出病句,决不可引为罪证。以此,慈禧太后才能遵循理性,表示宽厚与和平,以致十年后曾国藩与幕客聊天,要由衷地赞叹“女中尧舜”,尽管他此前也“暗昧”地说过,政变后抹黑肃顺,实在是“天下无真是非”。
(东方早报,谭伯牛)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尘缘未了,痴心不改,红尘有爱,情缘如歌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中东味十足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皇宫妃子哪个最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