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巴金故居

读书名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股票/基金&
巴金“文革”日记首次公开发表
作者:石剑峰
  为年期间自干校归来后所写  记述1973年被定性“不戴帽”经历“文革”后期巴金的日记本和日记手迹  “文革”期间,巴金曾被下放到“牛棚”、“干校”,无法从事写作、翻译工作。图为粉碎“四人帮”后,巴金恢复了从前忙乱的生活。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认为,此次首度公开发表的这部分巴金日记,虽然字数不多,“但就是那个时代"具体的、实在的"记录;而今看来,又何尝不是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控诉?”  今年11月25日是巴金诞辰110周年,一系列文学纪念活动近期在陆续举行。而今年第6期《收获》杂志首次公开发表了巴金在年之间的“文革”日记。1972年自干校归来,妻子萧珊去世后,巴金重新书写日记,六十四开的小本子上,如实地记录了巴金的所见所感,直抒胸臆、袒露心扉,为“文革”岁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证词。  2014年第6期《收获》亲历历史栏目首次公开发表了巴金在年之间的“文革”日记,并附上了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写的一篇日记释读文章《长夜漫漫》。巴金曾写有《我的日记》一文,在该文中,巴金列举“文革”中他几度写日记的情况:在上海作协“牛棚”中劳动,他写过“劳动日记”;也写过添加点自我批判的作料的日记。1968年,他想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存真”,写了不到两个月,就被造反派抄走了,“从此我就没有再写日记。我不斗争,不反抗。我把一切全咽在肚里……”周立民说,巴金在写这篇文章时,可能忘了,“他还留下了这份自干校归来后的日记。”  作家的“文革”日记,比较有名的有张光年的《向阳日记》、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周立民在文中说,“巴金不曾解释过,他的这些日记写了撕、撕了写的动机,但我想用他以前经常说的话来解释,那就是心中有感情需要倾吐。在那样的长久压抑下,他不得不写。”“萧珊已去,以沫相濡的日子不再,心中的一切向谁倾吐?大概只有求助于纸和笔。”  现存的巴金1949年后的日记,基本上以记事为主,如同生活备忘录;偶发一点议论,也是点到为止。在周立民看来,而像这部分日记这样,直抒胸臆、袒露心扉的,极为罕见,也特别珍贵。巴金先生后来曾经说过:“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大家看看它的全部过程,想想个人在十年间的所作所为,脱下面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偿还过去的大小欠债。” 周立民在文中写道,“他的这部分日记,虽然字数不多,但就是那个时代"具体的、实在的"记录;而今看来,又何尝不是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控诉?”  在周立民看来,这样一份“文革”后期的巴金日记留下来,总体上如实地记录了巴金的所见所感,甚至直接吐露心声,“这就为那段长夜漫漫的岁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证词。”  作家“文革”实录  《向阳日记》  作者: 张光年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内容简介:《黄河大合唱》组诗作者张光年,在“文革”期间写下一系列记录干校生活的日记。  《牛棚日记》  作者: 陈白尘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1966年初,作者由中国作家协会贬至省文联。数月后“文化大革命”起,9月11日,作者回到北京,此后七年,被半幽禁在“牛棚”之中,每逢夜深人静时,便偷偷地写下最简单的日记,以记录这个时代,数年来从未中断。  《牛棚杂忆》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  内容简介:季羡林对“文革”的一本回忆录,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希望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亲历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干校六记》  作者: 杨绛  出版社: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记述了年间作者夫妇在干校的“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时代画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剪影。  巴金日记摘录  “七年靠边的生活就算结束了”  一九七三年 七月八日  傍晚在二楼浴间洗澡,听见有人敲大门,叫小林(编注:巴金女儿)夫妇去开门。先听见小祝(编注:巴金女婿)唤我,后来小林说有人找我。我在纱窗内往下面看,起先看不清楚,马上戴了眼镜,看出来是基(编注:本名王仰晨,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他也讲出自己的名字。我洗完澡下楼,看见树基,真高兴!这是一位三十年来一贯关心我的朋友!我一直担心我会连累他,现在才知道他工作得很好。他那个单位是了解他的。他为了排印《鲁迅全集》的事来上海,大约还要住一个时候。  一九七三年 七月九日  今天上午在机关王师傅来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原来外调的人要我重写(,)交来的有关徐懋庸的材料。只是为了删去几个死人或生死不明者的名字。我照那两个人的意思抄好材料。其中一个问我:图章带来没有。我说,没有。那一个不响了。但后来另一个却拿了印泥盒来,要我在两份材料上,各打一个手印。我照办。但是,说实话,我有点反感。(编注:此句日记原稿中被作者删除)  王师傅要我下午两点钟去一趟。我按时到了那里,在门口遇见吴师傅。他要我到办公室去。王师傅也在。吴先要我谈感想,然后又问了一些我的生活情况。于是回到正题,他告诉我结论已下来,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说要给我工作。我说身体吃不消,打算解决问题以后,在家里搞点翻译,译赫尔岑的《回忆录》,改屠格涅夫的《处女地》。吴要我翻译无政府主义的书和资料,我说有困难。后来文化局的一位老师傅来了(这个人我在干校见过),他对我态度较好,说希望我晚年能够为人民做点事情,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讲了小林和小棠(编注:巴金儿子)的事,他答应去联系;我把赫尔岑的书名写了给他们,他也表示同意。  吴师傅答应我每周去三个半天。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办。  我回家,(编注:巴金友人黄源之子)在这里,所以等到晚饭时才把这消息告九妹和瑞珏(编注:巴金妹妹)。晚上八点后,小林夫妇回来,我才有机会同他们说这事。但说起来,我自己也讲不清楚,究竟算不算已经宣布,我是不是已经解放。  一九七三年 七月十四日  今天早晨到机关西厅后,阮师傅来通知,要我八点到二零三学习。我坐在师陀旁边。吴师傅主持学习。他宣布我从今天起参加学习和大家“一起研究和讨论”。他说我的问题的结论已经批下来。不戴帽,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发生活费,作翻译工作,说这是根据市领导同志批示的精神。我的问题就算正式解决了。七年靠边的生活就算结束了。要是蕴珍能活到这一天,那有多好!休息时,师陀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没有意见。中午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小林夫妇和瑞珏。瑞珏很兴奋。小林起初还有点意见,后来也高兴了,答应马上写信告诉小棠。  晚上国炜(编注:李国炜,巴金侄女)的爱人汪国权来看我,他意外地回上海转赴杭州,今天来明天去,他在肖荀家遇见瑞珏,知道了关于我的消息,他也高兴。我请他把我的情况对大嫂他们讲讲。  (巴金日记选自2014年第6期《收获》,标题为编者所拟)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巴金读书的故事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巴金读书的故事
巴金读书的故事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伦.巴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