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粽子文章的古代文章

大连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A07版:休闲·连载
顶鸡蛋、包粽子,这个端午不一般
&&&&1.顶鸡蛋大赛。&&&&2.把“好蛋”举过头顶的小冠军。&&&&3.气氛热烈的包粽子赛场。&&&&4.趣味横生的“钓鱼”比赛。&&&&5.比赛结束后组织者总是能随机进行理念性的教育。&&&&5月28日端午节一大早,由本报副刊部主办,“家·园”会所和菊兰园承办的“端午节幸福家庭趣味挑战赛”活动开始了。20多个家庭、60多人前往位于金州区向应镇的菊兰园,顶鸡蛋、包粽子、赏兰花、做游戏……大人孩子齐上阵。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中,很多人包了平生第一个粽子,大人们回忆起了童年的快乐时光,孩子们沉浸在游戏和比赛之中,而全家人的协作更是增加了家庭的默契度和凝聚力。不再只是吃粽子、插艾蒿、戴彩线,这个端午节过得不一般。&&&&【体验】&&&&这个端午&&&&有点儿甜&&&&和身边很多三四十岁的人一样,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整天起早贪黑地忙碌,早就忘了端午节是怎么个过法,直到参加今年端午的“幸福家庭趣味挑战赛”。&&&&活动当天,顶鸡蛋竞赛、包粽子比拼、湖边垂钓、参观蝴蝶兰花棚、家庭趣味游戏……每项活动逐一展开。菊兰园里,“近乎失传”的顶鸡蛋习俗在孩子间重新上演,孩子们紧握鸡蛋,两两对阵,看谁的鸡蛋最结实。比赛开始,家长们在孩子身后加油鼓劲,一遍遍叮嘱着顶蛋的诀窍,孩子们则在场上神情专注,把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蛋尖上……“我赢啦!”获胜的孩子难掩喜悦,蹦蹦跳跳地把鸡蛋高高举过头顶。可惜我们家土蛋儿不争气,在激烈的对抗中自乱阵脚,蛋落壳碎,未能晋级,不过小家伙脸上倒没有丝毫沮丧。没过多久再看他时,咦,嘴边怎么满是蛋黄?原来他和几名落败的小朋友一样,早已在一旁享用“美味”喽!&&&&家庭包粽子比拼进行得更是激烈,为了争取时间,保证质量,参赛家庭大都采用&“流水线式”合作,妈妈主管包,爸爸递材料,孩子打下手。我们一家当然不会放过一展身手的机会,看前面那位妈妈手法熟练,暗中细细观察要领,并一一铭记在心。&&&&轮到我们上场了,我先是将粽子叶叠放,正面朝上摊在手心里,然后双手向外翻转,卷成圆锥形,卡在右手虎口,左手挑了一个大红枣放进粽叶卷中,再舀了一把大黄米倒在上面,轻轻压实。本以为差不多了,不想在“包”的环节上栽了跟头。几番尝试,总包不严实,于是包了拆、拆了包,反复尝试了十多遍,急得脑门发热,脊梁骨冒汗,到底也没弄出个像样的粽子来。虽然看到了要领,但自己动手又是另一码事儿,典型的动作跟不上眼神。还好,关键时刻,老婆显示出“贤内助”本色,虽然也是初出茅庐,但还是三下五除二把比赛要求的三个粽子搞定。&&&&各家谁胜谁负?一个个粽子是最具说服力的答案。赛后人们纷纷感慨,在生活无比便利的今天,自己尝试一把手工包粽子,真有意义啊。你瞧,身旁那两位正迫不及待地给自己的劳动果实拍照留念呢。&&&&返程路上,手里捧着赠送的蝴蝶兰,看着身旁的老婆抱着儿子熟睡,心头莫名有种甜丝丝的感觉。青山碧水,和风暖阳,体味着端午的传统习俗,全身心地享受着一家人的和睦时光,这才叫生活!那一刻,我在想:老婆和儿子的梦一定也是带着甜味的。&&&&桑枫&&&&【现场纪实】&&&&水煮蛋和粽子是大多数人最亲切可感的端午节食物,这天的游戏项目就从鸡蛋和粽子开始,与日常经验不同的是,这次它们不再只是人们的盘中餐、腹中物,也是动手动脑的好道具。&&&&顶鸡蛋是很多成年人儿时的游戏和美好的记忆,端午节到来时,会挑看上去个大、皮硬,形状更是要好看的蛋带到学校去,和同学们好好比个高低。吃鸡蛋的习俗延续至今,顶鸡蛋却只是曾经的回忆了。所以这次顶鸡蛋比赛,父母们开心雀跃的劲头可一点不比孩子们逊色。&&&&孩子们拿出活动组织者分发的鸡蛋,“一、二”报数完毕,比赛就要开始了。八九岁的大孩子们主动出击比高低,而其中两个分别只有28个月和32个月大的小男孩,则手里拿着鸡蛋有点无所适从地站在那里。于是对手们只好主动一点,把自己的蛋顶向他们的,不知道其中有什么科学原理,还只是简单的好运气,反正这俩孩子在第一轮只是手里拿着鸡蛋一动不动地站着,就轻易赢得了胜利。接下来两个小男子汉之间的较量仍然以不战而胜告终,伴着32个月大的小哥哥“我要吃鸡蛋”的儿语声,他手中的鸡蛋掉在了地上。于是,这天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孩子就这样成了胜利者,并赢得了一张吊床。&&&&那边,大孩子们之间的较量则是剑拔弩张,最终一个9岁的男孩经过多轮较量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他的庆祝方式是张扬的,把那个“好蛋”高高举过头顶,就像赢得了世界杯足球赛胜利的球员们一样兴奋。而28个月的小弟弟则有点不知所措地拿着鸡蛋站着。虽然他们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都是胜利者。就是那些拿着碎蛋的小朋友们也没有嗔怒之色,而是享受着过程的快乐还有鸡蛋的美味——不管输还是赢,在孩子们心中,它们都是好蛋,没有坏蛋。&&&&粽子是端午节标志性的美味,曾经很多人家都有自己包粽子的习惯。随着蒸锅连着几个小时哧哧作响,混合着糯米、红枣、粽叶的清甜味道慢慢飘散开来,让整个屋子里都流淌着温软甜绵的生活气息。然而追随着日益纷忙的都市脚步,这个手艺在年轻一辈中已经近乎失传了。但是这天参加活动的大人、孩子们,都有机会平生第一遭体验包粽子的快乐。&&&&以家庭为单位,每轮比赛三个家庭,包三个粽子,比赛结果以速度、形状和重量三个指标来衡量。多数人别说没包过粽子,就连看都没看过,所以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有人自告奋勇第一轮上阵。敢于做“排头兵”的就算不是身怀绝技,多少也是熟手吧。果然,其中一个妈妈,不仅包得快——她创下的2分10秒的纪录最终也没有人打破,形状也是传统的四角形粽子,毫无争议地赢得了首轮比赛的胜利。接下来她成了现场很多人争先恐后的拜师对象。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有模有样——工作人员马上询问学生的姓名,这最佳学习奖就是你的啦——瞧,胜利也在比赛之外。新手上阵,包的形状五花八门,平时常见的四角粽反倒成了稀罕物,看上去容易,真的自己动手,粽叶呀、米呀就是不听使唤,包来包去都成了三角的。包得也不紧实,这一煮啊,多半都得成粥了。&&&&有的家庭是妈妈一人孤军奋战,有的则是一家三口齐上阵;有的妈妈包、爸爸打下手、孩子动嘴皮子,有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动手包,一个小男孩包的粽子只有乒乓球大小,按照身体比例来看倒是正合适呢。虽说妈妈们手艺好,爸爸们可也不示弱,爸爸们手掌大,包的粽子也就大,常常能在重量上取胜。一个爸爸听到人们的赞扬后就得意地说:“我这可是第一次包啊,也许我上辈子是生在江南吧,难怪粽子包得这么好。”&&&&有人过于在乎速度,快是快了,却忽略了形状和重量;有人则是慢工出细活,凭借形状佳、重量大而赢得了胜利。更多的则沉浸在充满新鲜感和家庭协作的快乐中,就连比赛结束后,还有人舍不得离去继续练习,到底谁获得胜利倒成了意外的收获。有人忙着和粽子合影、有人仔细装好带回家,这可是他们平生包的第一个粽子啊,可要好好收藏。有个淘气的男孩还把包好的粽子扔到了鱼塘里,他说古代端午不就是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吗?看来,今天的小孩子对传统文化也是知其一二的。&&&&“钓鱼”是上午的最后一个比赛项目,需要一家人协作完成。在一个半个牙签大的圆柱状的金属物中间系一条细线,细线另一端系在木把手上,这套用具看上去真有点像渔竿、鱼饵呢,不过钓的可不是鱼,而是空啤酒瓶。需要爸爸妈妈分别抱着孩子的一条腿,由孩子完成最后的一“钓”。在这个游戏中,爸爸妈妈怎么抱孩子、如何保持平衡、掌握角度、互相配合鼓励都很重要,来来回回好几次,就在已经有人开始抱怨根本行不通、办不到时,一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成功了。&&&&真正的钓鱼已经在环境清幽的鱼塘进行很久,虽然今天鱼儿好像也过节了,新老钓迷们收获不丰,但他们依然全身心投入……上午的最后一个项目是参观蝴蝶兰基地,大人们忙着给孩子们拍照,孩子们一边摆出各种姿势,一边比较哪盆花更美。&&&&下午的游戏同样需要一家人共同合作完成,同样是爸爸妈妈分别抱着孩子的一条腿,不同的是这次爸爸妈妈蒙上了眼罩,需要孩子当眼睛指路,比赛哪个家庭更快到达终点。让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也有需要他们的时候,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时候会越来越多。最后一个游戏是需要把挂在天棚上的一个端午挂件摘下,结果几个家庭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这个游戏并没有限定必须由一个家庭完成,如果能跳出思维方式的窠臼,多个家庭共同努力,结果就会不同。这个无人胜出的结果让一天的活动在快乐又值得玩味的氛围中结束。文/周代红&图/胡毓倩
| | 合作伙伴:
大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端午节作文,的题目_百度知道
端午节作文,的题目
但是当追到洞庭湖时://www,却不见了踪影,就不敢吃了,插在门楣里,那些粽子都被鱼吃掉了,来打捞屈原。人们很生气。但是,要说大家最熟悉的,人们才发现水池里有鱼,就都乘着小船。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久而久之,台湾知府蒋元君也曾经主持过友谊赛呢!一直到现在。要说能代表端午节的,人们将包好的粽子扔进水池。用菖蒲作剑.net" target="_blank">www,又称为端阳节,但是那昏庸的皇帝并没有采纳。过了几天!有的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这些别称,有一个人叫道,作为吃货,家家门前都会有许多艾叶放在门口、重午节,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做成菱角的,我怎能不吃呢,在里面塞满艾叶。再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为了能 给屈原贡一些贡品:“大家伙,还有驱魔祛鬼的神奇效果呢,有的上街买、越国等等都最先采纳。此后,还会做荷包哩。人们为了纪念他,小朋友们最喜欢佩戴了,还是端午节这个名字呢。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sanwen,放进了水池里、天中节,下令开吃,在端午节,我们就一起狼吞虎咽:在古代,佩戴荷包还可以僻邪驱瘴呢!买上两袋粽子,几乎没人不吃粽子,端午节还有挂艾叶的习惯,鱼最怕菱角!”以后,我们家还举行吃粽子比赛!据说、夏节:在端午节,有些心灵手巧的人。这个风俗,就投河自尽了,就把用糯米做的竹筒粽子一一扔进水池里。端午节这天!将一块布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他向皇帝提了利国利民的建议,但是最后获胜的往往不是我……我还听过一个关于粽子来历的故事。( 文章阅读网。当然了。他们争先恐后、五月节,做了一个透明棺材,人们因为舍不得屈原死去,人们就把它叫成“粽子”了,当时!.sanwen,吴国。这时,台湾也仍旧在保持着每年五月初五赛龙舟的端午节习俗:<a href="http,可以用干净的草叶去包糯米,有一个人叫屈原、菖节等,当然无过于吃粽子了,鱼一看到糯 米粽子,人们都会举行划龙舟庆祝.net )此外!当时,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家有的自己做,他很愤?每到端午节,以为是菱角!端午节的习俗可真多呀端午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传承(中华五千年传统节日—论端午节被韩国人抢走,引出继承传统)接地气小清新!)议论文:那一年的你(写屈原的经历)文艺范:我与你同在(同上
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赞美竹子的文章快,马上就用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赞美竹子的文章快,马上就用
赞美竹子的文章快,马上就用
给个网址:/%B7%C5%CB%C9%D0%C4%C7%E9aa88_/blog/item/a17f51e8204f.html竹 子 精 神 张兴旺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 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 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竹影丰子恺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呢?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 “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管夫人是谁?”“她是一位善于画竹的女画家.她的丈夫名叫赵子昂,是一位善于画马的男画家.他们是元朝人,是中国很有名的两大夫妻画家.”“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他说着就出去了.我们送他出门.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己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着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 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因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耍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盯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他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 青春玉竹园江南水乡滋润了婷婷的玉竹,造就了一个人心中遥远而美丽的梦.可亲可敬的修篁翠竹点缀了江南多情的水乡,向喜欢清静之人呈现上了点点的诗韵,浅浅悠扬的风声.散步于香风阵阵的玉竹园,满心收获到的是悠悠的清醒和悦耳动听的鸟鸣.玉竹园中含情楚楚的青色瑞竹悄悄的议论着夏天特别的美丽,精致小巧玉色浅浅的竹叶儿在清风中轻轻地摇曳,如水的晨风缓缓的吹来,问候你平静的心灵,梳理顺喜欢赏竹的你飘然绵长的思绪.竹林中欢快的小草为你唱响一首竹林幻想曲,将无比幸福快乐的祝愿悄然的传送给寂寞的你.
雨不经意中点点滴滴地下起来了,晶莹水润的雨珠儿串起来潇潇地淋湿了每一棵玉竹,玉竹欢喜地感受夏雨的清凉,悄悄欣喜之中脉脉地感谢天公的眷顾,冷雨畅快地洗濯着玉色天然的修长翠竹,酣畅淋漓地将无尽的忧伤洗涤的干干净净.雨爽快的下着,偶尔可以听到竹叶快乐的歌唱,沙拉拉沙拉拉地美妙和弦带给竹园中的你许久许久的沉醉.
雨落竹园洗芳心,玉竹可爱敬圣人.潇潇夏雨常含情,竹之品质喜清风.竹园里上演的故事还在继续,几度红尘中相思的旅人将行装带好,还要坚强地去追寻理想的梦.
散步于青春玉竹园,心情似乎也变得格外的悠闲宁静,熊猫为什么总喜欢偏爱竹子也许真的是因为竹子确实非常的朴素而清丽,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记得来竹园看看,细数玉竹园美丽的竹景,将记忆中的青春玉竹园珍藏在心中!说 竹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十里竹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荫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无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臣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的素洁,也还有一分娇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朴”何以用“木”表意?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无食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便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唯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荫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作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真想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濡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卑微的用途中,有着一种质朴无华的奉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竹的精神 ·佚名·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最喜爱竹.” 我从小就对竹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偏爱,一种超乎寻常的爱. 青青翠竹,亭亭玉立,它有着修长的身躯,好似苗条的妙龄少女;又有着挺 拔的姿态,好似威武的坚强战士.
竹的最大特点是“腹中空空”.把竹子纵向剖开,里面只有横隔的竹节,其 他一无所有.我国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虚,就是谦虚;怀,是指胸怀; 谷即为山谷.整个成语连起来解释就是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而竹的“腹中空 空”正好形象地表明了它谦虚之至.腹中无物就必须从外界不断地汲取营养,不 断地充实自己,永不满足.
谦虚,这就是竹最显著的精神!
竹不仅如此,它每成长一步,都留下印记.在生命的旅程中,一步一个脚印 地前进.困难不能使它害怕;挫折不能使它畏缩,竹节足以作证,它将竹的前进 过程作了生动详细的记载,这难道不能给人一些启发吗?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 中,做一件事情,学一样本领,均应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进,切不 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这与我国春秋时 期的那个“揠苗助长”的宋国人有何本质区别呢?庄稼本来应该按自然规律慢慢 地长,人把它拔高后,表面看苗顿时长高不少,但结果是必死无疑.我们干事不 也应该吸取“揠苗助长”的教训,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吗?
竹不开花.它没有牡丹的高贵,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它没有月季的引蝶浓 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清香.竹朴素,不炫耀,不卖弄,因而不为人们所注意, 在姹紫嫣红的春天,则更引不起人们的青睐.但它独特的美,却吸引了许多文人 墨客,成为他们的爱物.著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擅长画竹,在生活 中还以竹自喻,他曾在《竹》一诗中写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 开花,免撩蜂与蝶.”在这首诗中,郑板桥巧妙地抓住竹不开花这一特点,表白 自己宁愿保持本色,也不愿钻营取宠的态度,这也是竹的品质的写照.
在春天,竹不引人注目,而在冰封大地的冬天,只有松、梅与之作伴,故人 们把松、竹、梅亲切地称作“岁寒三友”.竹能够抗严寒、斗傲雪,它的生命力 强.一首题为《题画竹》的诗中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 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生动地写出了竹的旺盛的生命力.
竹扎根深.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 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因此干 事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发扬竹的坚劲精神才能取得成功.竹 韵 ·老弦·
很喜欢竹子,特别喜欢雨后翠竹的神韵.那是一种娇翠欲滴、引人遐思的韵味.
一场沥沥淅淅的春雨,将山乡厚重的郁闷浸化成沁人心脾的清新.久盼滋润的翠竹张开怀抱,尽情地接受暖暖春雨的温柔沐浴.雨点儿很细很小很轻,飘散在空中,看不见单个的雨点,眼前只有一片淡淡的雨雾,人走在雨中,感觉不出雨的力度,但头发上、衣服上却早已是湿漉漉的,浸透了雨水.竹林子已经是好些天没有雨水的滋润了,这时节正是久旱逢甘露,竹枝竹叶都张开了嘴,饱饮着甘甜如饴的春雨.在蒙蒙春雨中,翠竹洗尽了蒙在身上的尘埃,饱尝了雨露,刚才的疲倦一扫而光,涣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万千娇态.
雨雾在翠绿的竹叶上聚凝成珠,清亮晶莹,如翠如玉,积得重了,缓缓地向下滑落,悬在叶尖,光亮如电.微风轻吹,水珠儿轻轻晃动,倏地向下坠去,在翠绿的竹林子里划出了一小道亮丽的细线,直没入土.这水珠刚坠落,叶子上又聚起了新的水珠儿,给本就清翠的竹叶抹上了一道更加清新的亮色.在这清亮水珠的映衬下,竹叶如仙子出浴,娇润圆柔,令人心生爱怜.又如贵妃醉酒,娇态毕现,惹人无限遐思.这时节,在细雨中步入竹林,轻抚竹枝,将那一棵棵水珠接入手中,映着翠绿的竹影,捧着的,就是如幻如梦的翠玉了.
雨中翠竹惹人怜爱,雨后的翠竹更是仪态万千了.春雨过后,漫山遍野透着清新诱人的泥土气息,竹林子里更是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幽香,如丝如线,沁人心脾.这时候的竹叶上大都聚积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竹叶表面还被雨水浸润着,发出亮绿的光.竹枝儿斜斜地伸展着,托起由绿叶聚成的、可遮天蔽日的华盖.一些聚在竹枝上部的水珠就因了重心的作用,慢慢从上往下滑落,遇上了枝节儿,就阻住了,形成一颗亮白的水珠,垂挂在那里.每根竹枝上总有三五个枝节儿,每颗竹枝上就悬了数个亮晶晶的水珠.于是,整个竹林子里就如悬挂了许许多多晶亮晶亮的明珠一般,在雨后翠绿的海洋中映射出亮白的光芒.这时候太阳出来了,阳光从交相叠盖的竹枝竹叶缝隙里透射下来,形成斑斑驳驳的光网,有的光线碰上了悬在竹枝上的水珠,就折出五彩的光栅,直射入地,在竹枝与土壤间形成一条条绚丽夺目的七色彩线,给原本单调的翠绿色竹林增添了无穷魅力.春风徐徐漫过,竹梢轻轻晃动,竹枝上的水珠儿也就轻轻摆动了起来,那一条条七彩的光栅也就在竹林里形成了一道跳跃的风景.
正是春种时节,布谷鸟在树林子里发出了催种的鸣叫,在布谷鸟的叫声与春风的轻拂里, 竹梢儿轻曳,在这雨后的山乡显露出万千娇媚,甜了大地,醉了天空,温柔了神秘空朦的大山.在这万物竞妍的时节里,雨后翠竹的风姿就更加绰约更加娇妩了. 竹 ·朱闻麟 环绕小村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样只留在记忆之中了,连片的竹林把古老的水乡小村妆成绿的世界,袅袅婷婷的竹子齐齐伸向天际,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梦想,似剪的竹叶把春夏秋冬一一剪去,只留下片片破碎的回忆.多情的暖风,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无比的清纯,溶入深深的记忆,时时回味. 竹影摇曳的日子已成过去,只有那编有美丽图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着怕热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个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长年的日晒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变成了泛黄的回忆. 也没见竹子的开花,但它却真正地在我的面前消失了,也许是现在的孩子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竹林了,他们更多地拥有了昂贵的玩具.已都是独生子女了,父母们也不放心让他们进入竹林,因为竹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危险,在幽深的竹林里我也曾经遭遇过蛇. 竹子的清高或许是它消失的真正原因,有一日,小村的边上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从此竹子就走向了灭绝.没有竹的日子,人们一样快乐,那是经济腾飞的结果.然而,竹林在我的心中却占据了很大的一块,在竹林中,有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有过我的欢笑、我的快乐. 鲜嫩的竹笋是我最喜欢的食物,笋衣包成的粽子又是那样的异常清香.日暮西斜时,成群的鸟雀是我追击的目标,虽说手中有的只是一把由几根橡皮筋制成的弹弓,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击中鸟雀,但兴奋的心情却是无法形容的.爬竹子、荡秋千、掏鸟窝……竹的清雅高洁,因此与文人墨客产生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到了"不可居无竹"的地步.在院子里种上一丛竹子,它在带给你绿色的同时,也给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致,于是就有了"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疑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唯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汝,虚心高节雪霜中."的感慨,元稹与刘兼把新竹的静幽和坚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隐在山间的的小舍,那几丛青翠的竹子就是全部的装饰,隐士就像仙者神客,在院间品茗赏竹,这大概就是我们从小就被灌入的世外仙境之美景吧. 文人爱竹,不单是爱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正是文人学者毕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阴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是竹的可人.能得到如此的美誉,人们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欢竹了. 竹的伟大还在于它能制成各色的物品,小巧精致的竹篮能盛放物品;坚实的竹凳、竹椅能让人坐着舒心;精制的竹席又是盛夏必不可少的.竹制的钓杆虽不是金贵之物,但却是实用的.小时就是用它一次次为餐桌上增添了新鲜的鱼汤,在那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这样的日子也就算是幸福了.竹还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秀长的竹节制成一支支竹笛、箫等乐器,随即,天空中就会响起一曲曲动人的思乡曲,竹把我们的情感融化在这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之中."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是苏轼对竹的一往情深;"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先娟娟秀,风吹片片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是杜甫笔下竹的娟秀……有了文坛先圣们的赞美,竹子也就更加被文人墨客看好了. 然而就竹的秉性,它容不得半点的乌烟瘴气,一旦身陷其间,宁愿以死亡来面对,于是,家乡的竹林因此变成了一片荒土. 虽已无童年时的竹林,但心中的竹林依旧,带着一丝惆怅,找出横卧于抽屉中的竹笛,那悠悠的思乡曲又一次回荡在耳畔.青翠的竹子,我心中永远的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粽子的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