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佳写的《我爱阳光》文章道歉信原文原文

很多70末80初的朋友,都在青春时期读过许佳的书。
1996年,她16岁,小说《我爱阳光》开始受出版商注意。第二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做“布老虎丛书”的安波舜帮她出版了这本书。那个时候,这本书和《花季·雨季》等小说成为了第一批青春文学代表作,虽然青春文学尚未被大规模商业化。
1998年,许佳到华东师范大学读中文系。随后的1999年,当时还是高中生的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声名鹊起。80后作家群也随着“新概念”的历届进行而登上舞台。同为80后的许佳和这个群体,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她在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东方早报》做编辑,之后换了几家媒体,现在在《外滩画报》担任编辑总监。现实的牵绊多了,职业道路的选择、婚姻、家庭、父母,生活的压力,使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继续推出长篇小说。
媒体人是许佳近八年来的身份。人们也就慢慢忘记了作家许佳这个身份。名气都是易碎品。好像她的一切辉煌,都是以前的事了。她的名字出现在百度百科“青春文学”的词条里,被认为是青春文学最早的代表作家之一。豆瓣上还有一个“我爱许佳”的阅读小组,组员有400多人,最新的几条帖子都是讨论她终于结婚了的事。有人在组里发问:“许佳现在还写作吗?”无人回应。
但是许佳觉得,只要能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不会没有市场。她正在酝酿写现实题材的小说。她已经从一名青春文学作家的状态走出,开始去尝试更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写作。
80后作家,曾经是一个新锐的代名词,现在也大多年介而立。每个人在他们少年成名之后十年之间的不同选择,带来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轨迹。许佳在青春文学圈一直“不合群”,没有接受商业社会的过度包装,使出道最早的她没有成为韩寒、郭敬明式的娱乐明星作家。写作没有给她带来大富大贵,也没有大红大紫,但仍然是她最本原的一种能量。
我和许佳一共做了两次采访,前后相隔9个月。第一次是在去年12月,下班之后,冬天有些阴沉,她谈着自己的过去,谈到自己当时没有买房子就结婚,还在犹豫着要不要生孩子,因为怕影响自己的写作计划。第二次见面是今年9月份,我很欣喜地看到她已经做出了决定,房子买下了,孩子也在计划中。中午的阳光显得很明亮。她气色看起来很好,一股新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Q:2000年的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A:那时我大三,正在准备考研。当时课程很空闲,每个礼拜只上一两天课,其余时间就是读书。
Q:你觉得那个时候的上海更安静一点吗?有什么怀念的东西?
A:我来自上海嘉定郊区,小时候在南市区住过一段时间。读大学其实是我熟悉上海市区的过程,我混得比较多的是学校附近,曹阳地区,以及中山公园附近——毕业了之后,我也还在中山公园地区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念大学的时候,下午没课的话,我和同学经常就近去曹阳转一圈,记得当时兰溪路上有个伊登百货,还有一家“自然美”发廊——当时“自然美”还是很时髦、很高级的。华师大后门有一家Mos Burger——那时这个连锁店还没退出上海,前一段我去东京,还去吃了一下,挺怀念的——还有一家罗森,有时我们在熄灯前会跑去吃一吃。
Q:华师大中文系文基班都是保送来的吧?
A:对的。都是经过一个独立的考试。不可否认,我们相对中文系其他班级,确实有点优越感,觉得自己是精英。
Q:说到高考保送,很多人想到“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得主都能保送。
A:其实我不是“新概念”出来的,一般人都有误解。我是当时写小说,后来机缘巧合碰到春风文艺的安波舜先生,他决定出版我的小说《我爱阳光》。我就拿了这个东西去华师大申请,最后参加了直升考试。
Q:那你觉得自己和“新概念”作家群是一类人吗?
A:我不清楚。我不太喜欢混圈子,朋友没有几个是作家。到现在我都不认识主办“新概念”比赛的《萌芽》杂志的任何人。当年“新概念”的参赛者,我也只认识少数几个。我对他们了解不多。而且所谓“一类人”的界定,也太容易产生歧义了。
Q:那你当时去参加华师大的保送考试,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点独特?
A:有一点。去面试的时候,坐在一个会议室里,有的考生就窃窃私语说这就是许佳。但是后来成了同学,熟悉之后就没什么特别了。
Q:大学里还会经常收到粉丝的来信吗?
A:会的。有一段时间很多。第一年大概有几百封吧。不过我很少回。可能我的性格有点孤僻,我不太喜欢和读者有太多的交流。我不太想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我写他们看就行了。
Q:后来电子邮件时代来临,是不是信就少了?
A:对,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电子邮箱。
Q:后来为什么要去考研?
A:因为成绩比较好,可以有一个提前考研的机会,我本身也是想再多读点书,所以就读研了。
Q:你的第二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的?
A:和第一本跟得很紧。那其实是我自己的处女作,叫《青春雨》。大二大三期间又出了一本《最有意义的生活》。在学校期间还出了很多本散文集、游记等。
Q:这些书都是同一个出版社吗?有没有人帮你策划?
A:都是不同的出版社出的。其实我也没挑,那段时间谁来约我,我都说好的。我不太懂得经营自己,最近几年,我开始觉得这样太随便了也不行。
Q:你个人最满意自己哪部作品?
A: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可以说都不满意。但要从里面挑最满意的一部,应该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Q:你是什么时候加入作协的?有什么感觉?
A:是1998年。对我来说这其实是一件挺自然的事情——因为之前发表文章的关系,认识了赵丽宏先生,他建议我可以申请进入上海作协,我爸知道之后,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很高兴,所以我就提交了申请。后来我听说,因为年龄的关系,当时作协内部经过很多讨论,才批准了我的申请。实际上从此后的情况来看,你会发现这是开了一个先例,现在20岁不到的作协成员已经不少见了。就我自己而言,我加入作协,没有经过什么特别考虑,最开心的大概还是我家里人。因为性格关系,此后我参加活动也不积极,所以至今为止,我相熟的作家也没几个。
Q:从2003年开始至今,你就转型为媒体人了。对传媒江湖的多变性,你有心理准备吗?
A:我觉得做媒体,特别是我做的时尚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比较简单。当然你说到“传媒江湖的多变性”,我刚刚进入媒体的时候,怎么会有心理准备呢?说实话我不太清楚你指的是哪方面的多变性。如果是指工作本身,那么我现在的工作还算稳定。如果你指的是大环境,那么我觉得就一份职业而言,任何领域都是十分“多变”吧。
Q:从小说创作转到媒体,你个人需要心理转换的吗?
A:还好。《东方早报》那个时候很有意思,刚刚创刊,办公室里成天都可以看到新面孔。会总是要开很长,熬夜也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早上去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下面伸出两条腿——有个同事昨晚就在这儿这么睡了。在毕业之前我曾经有个机会做政府公务员——如果当时选了这条路,现在我会是什么样子呢?不过我估计即便去了也做不长。
Q:你觉得没有继续成为一名畅销作家,而是做一名时尚编辑,在社会目前普遍逐利的背景下,你对自己的身份变化处之泰然吗?
A:还可以。这也和我做这个职业有关系,我整天是做的是奢侈品,各种好东西都见过,我不觉得有多稀罕。我对财富积累不是很了解,到30岁以后才觉得应该关心一下。可能社会越是变得这样,我越要保护自己的一个小环境。这也和我的性格有关,从小我文理偏科,理科很不好,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尽管我的成绩其实和尖子差很多。
Q:然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10年前媒体人的收入是社会中高人群,是现在是中低人群,你自己有没有收到通胀的压力?
A:当然有了。以家族中和我同辈的孩子来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其他人做证券、货运等行业,目前收入都比我高。可能有人会说,小时候最好,现在怎么变“最差”。但你要明白,不管在任何年代,作家的收入都算不上最高的,这一点在一开始就要有心理准备。如果想发财的话,显然应该去做生意不是吗?有些作家是很有钱,但他们也不仅仅靠卖书赚钱。
Q:你会不会觉得遗憾呢?因为你出道早了一些,没有赶上文学被商业大规模包装的时代。
A:你可以说是一种遗憾,但从另一种角度说,也是我自己的选择。其实真要包装的话,这么多年以来怎么会没有机会呢?但是对于包装,我比较抗拒,也可能是没有找到好的方式。出版商也用过一些方法来为我做宣传,但我不认可。有些时候,他们连书的封面都不给我看,不同意更换,只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畅销,甚至擅自篡改书名。对于这么不专业的操作方式,我会感到很生气。
在现在这个图书市场,这是我一个很大的弱点。我是个蛮老派的人,总觉得作者应该让作品说话。过去一些年我做了一些积累,解决了一些个人问题,暂时没有太多要表达的,那就保持这样的状态。有时去采访,有的人会介绍说,这个是美女作家,写过什么什么作品,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不想让他们谈这些,因为我觉得那些作品不能代表目前我的状态和水准。
Q:所以你也觉得没什么遗憾?
A:对,没有大红大紫,没有靠文学赚很多钱,我也没什么遗憾,因为有些事情我本来就不擅长啊。
Q:但说回来,文学的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商品,形成了产业链,用商业化的方式来操作文学,现在你来写的话,要不要进入这种链条呢?
A:我不要。任何人都希望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同时也能卖座。如果两者不能兼得,我认为前者是优先的。我现在只想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个愿望越来越迫切。以前的作品不能代表我了。读者对我的认识可能还是七年前十年前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能写出自己很满意的作品,读者肯定会认可的。
Q:你也抗拒美女作家这个称呼?
A:对,我抗拒的。
Q:郭敬明表达过对你的欣赏(注1),你怎么评价呢?
A:以前很多人拿这个取笑我。你一定要问我怎么看待这件事,那么我说我感谢他的欣赏——任何读者对我表达欣赏,我都应该感谢。我没有完整看过他的作品。
就我本人而言,我比较排斥成为哪个人的粉丝。我在这方面真的不太随和,我自己很清楚。
Q:媒体的工作会不会对你的创作也受影响?
A:确实有。这么多年来奋斗的目标是可以脱产写一些自己的东西。但现在买了房,要还房贷。而且马上还想要小孩,这些现实压力都要去克服的。
Q:你感受到哪些三明治的压力?
A:一个是刚刚说的经济压力。第二是父母也开始老了。这也是我要生小孩的原因之一。第三是写作上,时间过得很快,有时也有点慌。十年就这么过去了,一方面不能着急,一方面也要抓紧。
Q:以前你写的是青春文学,接下来你想写哪种类型的文学?
A:不会是青春文学了。其实我从小读的文学作品都很老派,比如狄更斯。我本人的喜好也非常偏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小时候能力和阅历有限,只是有一种写作冲动,所以写的是某一种主题,是自己、自己身边的人、自己心情的写照。现在我要写涉及面更广、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这就是我唯一的野心。
Q:你是不是觉得此生有一部能传世就够了?
A:对,要能对自己有所交代。这十年来,我对我自己的认识以及在创作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从一个比较自恋的状态走出来了。其实时下流行的所谓青春小说,作者基本上是为了对自己、对自己文字的迷恋而写作。我认为要摆脱这种状态,才能够写更多的东西。
Q:十年内你最想达到什么样的工作状态?
A:十年内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
注1:郭敬明:
“记得我刚看许佳的《我爱阳光》的时候,我初中已经快毕业了。那时候第一次发现居然可以有作者用那么不动声色的文字而成就那么庞大的精致。后来看了她的《最有意义的生活》和《租一条船漫游江南》。她是安静的,像一株静立的木棉,而她的文字则像是从木棉枝叶间渗透下来的被洗涤了千百次的阳光,不急不缓地如春水般流进我的皮肤。因为彼此都是学生,所以看她的文字不太费力,很多时候共鸣可以毫无障碍无边无际地蔓延。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她的文字有一种向上的张力,就像是有人站在很高很高的蓝天之上嘹亮地歌唱。很多时候当我压抑或者寂寞的时候,我就会去翻《我爱阳光》的最后一章,看完之后我的心情就会波澜不惊了,我就可以毫无怨言地抱着数学参考书一直做到日月无光……
欢迎关注中国三明治微信公众账号!
只要在添加朋友处输入微信号china30s, 或者扫描上图二维码就可以加上啦。我们每天向大家推送中国三明治网站的更新和活动信息,这样大家就能保持接受三明治网站的最新故事啦!
三明治实验室项目
No items to show at this time. To to use this widget go to Projects -> Portfolios and create at least one Portfolio.
Then create some Projects and assign them to a Portfolio.
Latest Stories
从台北到上海的七年,廖信忠已经渐渐成为一个上海人。廖信忠除了是《我们台湾这些年》畅销书的作者之外,他还研制自创的巧克力,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巧克力黑作坊”。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还有他的访谈视频哦!
自从38岁的刘文在非洲南部国家马拉维创办的手机公司被BBC和 CCTV相继报道后, ‘到非洲卖手机’的讨论热潮顿时就在他的朋友圈里蔓延开来。却依然很难在网络上找到更多关于刘文和他创办下的当地第一手机品牌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要打造“非洲的苹果”的故事。
金小新,1980年代初生人,定居上海,今年刚做了父亲。如果只是看他穿着帽衫仔裤背着双肩书包在人群中穿梭,你很难猜到他的双肩背包里除了各种最新IT产品,还放着针灸的针盒。在他最新型号的iPad里,装着电子版的《伤寒论》、《温病条辨》、《黄帝内经》等书籍,这个IT控、微博微信重度用户,其实还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中医医者。
这是今年2月初三明治厦门写作工坊上的学员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10几位三明治学员齐聚厦门,以厦门沙坡尾为中心,学习并实践人物采访写作,他们采访了八个有趣的“厦门人”,艺术家、咖啡馆主、作家……今天第二篇文章,是“晴天见”冰激凌店老板,也是作家张春的专访。
这是今年2月初三明治厦门写作工坊上的学员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10几位三明治学员齐聚厦门,以厦门沙坡尾为中心,学习并实践人物采访写作,他们采访了八个有趣的“厦门人”,有艺术家、咖啡馆主、作家……今天我们推出第一篇文章,是对写出《三十岁后,开一家咖啡馆》的“黑糖”咖啡老板老麦的专访。求许佳的《我爱阳光》《过最有意义的生活》《租一条船漫游江南》TXT电子书~~谢谢~~_百度知道
求许佳的《我爱阳光》《过最有意义的生活》《租一条船漫游江南》TXT电子书~~谢谢~~
//b./zhidao/wh%3D600%2C800/sign=841bbf47db95fefc2e37b14/aa1fa7ffb30f240833./zhidao/wh%3D450%2C600/sign=fb57baba562c11dfde84b/aa1fa7ffb30f240833.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pic/item/aa1fa7ffb30f240833://b<a href="http://b.jpg" esrc="http.hiphotos
提问者采纳
已发 收到请采纳
提问者评价
膜拜~~好高的效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txt电子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阳光陪伴的日子作文600字_中国作文网
中国作文网,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优秀作文大全!
您当前的位置: →
→ 有阳光陪伴的日子作文600字
有阳光陪伴的日子作文600字
  温和、透亮、纯真。它们一缕一缕洒落在身上时,似乎能融入的血液,成为的一部分。想的心里有一扇五彩的小窗子,迎着透亮的,会放出璀璨的光芒。而心灵的,不也是这样吗?平和、安然而又充满。在书店里看到许佳的《爱》时,毫不犹豫地将它买下来,起初是被书名所吸引,后来就被书的内容深深折服了。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久违的理解与。许佳笔下的们迷茫过、自卑过、疯狂过,却从未和怀疑过美好与。也许许佳诠释的就是一种爱、的信念吧。也许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可以失望却从不绝望;可以疯狂却从不极端;容易却更懂得中闪亮的光点。中会有无奈,但永远不会失去、爱及。
  也许们中那些人给过们的,也是一缕一缕的,聚集在一起会变成手心里的太阳,灼热,足以溶化一切不幸与哀伤。给予的无私关怀,们的帮助与理解,陌生人的赞扬与肯定&&这些爱和赞扬,足以照亮们的整片天空,只是们未曾、未曾感动。也许们在固执地认同人性黑暗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错过了大片的花园和鲜亮的。
  在这个忧伤与无奈泛滥的季节,只是个平凡的,美好,同样不会拒绝孤独与。张爱玲的华丽苍凉,但更席慕容的柔和,就像爱雪,但更爱明亮的。
  有陪伴的日子里,内心安宁,更地,它是的信仰和。
【每日写作指导:常见写作&&必读】
  1、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不同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地方和民族特征、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2、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3、以中件为线索
  【特点】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4、写生法
  【特点】
  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们作文时,能把看到的用描绘出来,读者看了,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转动法
  【特点】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6、间接法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主观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7、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8、先议后叙法
  【特点】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9、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0、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原创投稿,百度搜索“中国作文网”个就是,记住们的域名:
本文标题:有阳光陪伴的日子作文600字&版权说明
上一篇作文:下一篇作文:
作文标题:
作文地址:
1、中小学生优秀原创《有阳光陪伴的日子作文600字》一文由中国作文网()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爱阳光的舞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