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栓挽裤腿的方法图解那个叫什么?

村口谁家结婚女的脱了裤子老-55BBS 我爱购物网
&&村口谁家结婚女的脱了裤子老
村口谁家结婚女的脱了裤子老
哪个民族结婚穿黑衣服?
自称为“敏”的壮族部落分布在与越南毗邻的广西那坡县的崇山峻岭中。由于长期居住在偏僻、贫瘠的大石山区,黑衣壮在婚姻、宗教和生产、生活等方面沿袭着原汁原味的族群习俗。崇拜黑色,把黑色作为服装颜色和民族标记,这个“以黑为美”的民族以独特的民风民俗被人类学家誉为壮族的“活化石”。 相传远古时期,布嗷、布敏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有一天,布嗷、布敏族忽然遭到外敌入侵,一个叫侬老的首领带兵抵抗,因寡不敌众,被迫退进密林。危急关头,他做梦得到本族老祖的指点:令族人采集蓝靛草沤制成染料,把手、脸、衣服及刀枪都涂黑,天黑时潜入敌阵。最终,布敏族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此,他令族人都穿蓝靛染制的黑色衣服,并代代相传。族人见涂黑可以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也把这黑色视为吉祥,以黑为美,以黑为荣,黑衣壮便因此得名。自称为“敏”(亦称布壮)的族群,就是人称黑衣壮的一个族群。人类学家称黑衣壮为壮族的“活化石”。 与越南毗邻的广西那坡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比例最高的县市之一。该县境内的壮族按自称的称谓和各自的语言划分有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嗷、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12个族群。黑衣壮多数分布在那坡县82个村的377个屯中,现有9900余户,总人口约51800余人,占当地壮族总数的33%。 黑衣壮的变迁与历史上的战争、民族迁徙有关。唐代,广西曾经爆发过由黄乾耀领导的农民起义;宋代爆发了由侬智高领导的农民起义并建立了“南天国”。这些起义在当时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迫使统治者作出种种让步。然而,起义最终失败,统治者对起义军和他们的家族大肆剿杀,众多壮族人为逃生举家躲入深山老林,世世代代在封闭的环境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另外的角度说,这也使得古老的黑衣壮传统文化和习俗沿袭至今,完好保留下来。 石头缝中的家园黑衣壮人认为,老祖宗的坟不能迁走,要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在一起。走近黑衣壮村口,便可以看到在住房附近或菜园里有一座座用瓦片覆盖的坟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在弄文屯的一座长方形盖瓦坟墓,系李姓第一代祖坟,相传已有200余年。距离房子仅有5米左右,坟的周围种有鲜嫩的蔬菜。黑衣壮的墓地选择是请巫师来占卜,占卜时用一个鸡蛋立起,鸡蛋倒向哪一方,哪个方向就作为墓地,不管是谁家的用地,家主都热心地让给,这叫“活人不同死人争”。 在大山里,山一座连着一座,到处是黑黝黝的石头,“九分石头一分土”是他们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黑衣壮居住的都是干栏式的木楼,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用作养猪、养牛,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做仓库。干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工艺简单粗糙。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 村屯里没有招待外人的客栈,但热情的黑衣壮人欢迎你去任何一个家庭居住。晚间睡觉很凉爽,一年四季都像安装了“天然空调”。雨后清晨起床,便可以看到云雾如潮水般弥漫整个村落,木楼上的瓦片及翘角在涌动的云雾中时隐时现,迤逦迷人。 黑衣壮心地善良,他们善待客人、善待孩子,更善待老人。为老人着想不仅仅体现在饮食起居上,在所有节庆活动中,老人都受到特别尊重。年龄最小的孩子要给年龄最长的老人献上象征着吉祥、幸福的“红利带”。 每逢有外来游客,黑衣壮人就穿着黑色的服装,踏着召唤的鼓点,从各自的干栏木楼里走出来,奔向村头简易的操场。这情景,就像一群群黑色的蝴蝶从树林里飞出,扑向灿烂绽开的花丛,整个村寨都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他们给游客表演献红舞、祝寿舞、黑枪舞、捶布舞和团结舞等舞蹈。这些舞蹈都源于他们的生活,有的反映他们抗击异族入侵的战争;有的反映他们接人待物的礼仪;有的反映他们对老人的尊敬;有的反映他们捶布做新衣、准备去见情人的喜悦。演员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用娴熟的舞步表达着一种古朴的情怀,大山的神韵通过他们灵动的舞姿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情定终身“风流节”黑衣壮仍过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在“风流节”等传统节日中,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来到百年老树下或大草坪上相会,红美带是黑衣壮族青年男女重要的定情物和吉祥物,把写有自己生辰八字的红美带抛入大簸箕中,经搅和后各人自己抽出一个,得出的红美带上写有的名字就是你的梦中情人。青年男女通过“红线传情”对唱情歌、互赠信物而情定终身。歌声里寄寓了黑衣壮的生活理想,也流淌着他们优秀灿烂、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体现着他们坚忍、乐观、简朴、勤勉的优秀品质。 黑衣壮至今严格执行族内婚制,但绝对禁止近亲结婚。其主要原因是恪守祖先传统遗制,为了保持族群纯“黑”的纯正传统。千百年来,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族内婚长期存在的原因。迄今为止,黑衣壮青年男女多喜欢在本屯本村找对象。青年男女虽然可以通过歌圩等场合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要经过媒聘、定命、纳币等一系列礼仪。婚礼是奇特而有趣的,婚礼在夜间进行,新娘出家门时,其父、兄不能看其出门。新娘出门后,不得回头看娘家,更不能往回走。否则,被视为不吉之兆。新娘到了男方家,过门入洞房后,对送入洞房的饭菜,只能象征性地吃一点点。至午夜鸡叫头遍时,新娘必须悄悄地和伴娘返回娘家(无论路途多远)。此后,每个月,由男方的妹妹或姐姐到女方家接新娘去男方家帮工二至三日,小住二三日后,新娘又返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共同生活。如是三到五年,直到新娘怀孕将要生子,新娘才到男方家定居下来,至此,夫妻始得朝夕相处。 每年的三月初三,黑衣壮都要进行祭祖拜山活动。这一天,各村、屯全家老少一起到当地祖宗坟墓安放的地点拜祭。参加祭祖拜山活动之前,人们先要到土地庙前拜祭土地神,当地称“安庙”。他们认为土地神能主宰本村的安宁兴旺、丰灾悲喜、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及人丁福祸,所以在当地诸神中,土地神最盛行。弄炸屯的土地庙为一处低矮的用石块垒成的简陋的平顶小庙。主持拜祭仪式的巫师(当地称师公)在仪式开始前几分钟才“神秘现身”,这是当地的传统之一。经过颂经、驱魔等一系列程式后,人们陆续散去。“安庙”之后,人们又纷纷涌向村子另外一边的山坡上,参加祭祖拜山活动的重头戏,被当地称为“安龙”的祭祖仪式。屯子里身份地位最高的族长与巫师一起主持在祖宗坟前的颂经、驱魔、供奉牺牲等一整套活动,通常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参加仪式的人很多是从几十、上百里路的外屯特意赶来的,足见人们对这一传统宗教活动的重视。这也是加强宗族、家族团结,增强尊敬祖宗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黑为美的神奇部落黑衣壮传统文化中最直观的就是他们的服装和佩饰。据那坡县长期研究黑衣壮的学者介绍:黑衣壮以“黑”作为穿着的标记和民族的标记,首先与历史上土司制度的规定有关,在明清土司统治壮族时期,规定凡土民只准穿黑、蓝两色;其次,黑衣壮由来的传说也决定了黑衣壮服饰的形成和延续;黑衣壮至今仍然保留着穿黑色的传统,主要的原因是“以黑为美”的审美观深入人心。同时,穿戴上的实用性与款式大方朴素美观有机地结合完善了黑衣壮服饰文化的内涵。 黑衣壮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里行走。传统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一条红布或红绸的带子,以示驱鬼赶邪,兼有显示男人威武神勇气概之意。 妇女的服装更具特色,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一圈有余,裙底垂到小腿;围裙不仅能用来装饰,如将裙角往上打个三角形系在前腰间,以示潇洒美丽;还可以把裙底翻上来当包袱用。这在走亲友、赶歌圩、去娘家时特别有用。在劳动时,更可以作斗形的袋子,装些菜豆、杂粮等。妇女所戴的头巾都是她们自己织染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围绕在头上一圈,然后翻折摆布成大菱角形的样子,罩在头上,再把头巾两头分别垂挂在双肩上,不仅看上去朴素美观,还可以当做帽子遮阳用。黑衣壮妇女聚在一起的时候,一片黑中显出庄严的美,稳重的美和协调的美。她们的衣边、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捆镶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托透出红、黄、蓝色的细线段,清雅明亮,色彩协调中更凸显层次的美和玲珑的美。妇女们的穿戴全靠自己巧手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端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历史上,在壮族传统的稻作区,人们相信人死后变成鱼,然后再投胎变成人。我们在对黑衣壮采访拍摄的过程中,看到许多小女孩也佩戴双鱼对吻银项圈,说明黑衣壮鱼崇拜文化的遗风已经演变成他们族群自身的传统了。 黑衣壮女子的佩饰中最漂亮的是头花。妇女在成年后要绾髻,插上班簪、头笼、头叉、头花后用玉环珠缠绕头花;头花一般有六朵,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才能戴;已落夫家的妇女只戴头叉。 黑衣壮妇女的佩饰较多,耳环、耳坠、玉珠、项链、项圈、手镯、戒指都必不可少;大多来自家传或是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浮财”。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多数妇女喜欢将自己的门牙镶成金色,以表示她们的美和其身份、地位的不俗。 现在,黑衣壮许多年轻人平时穿戴得比较随便,从原来的“全黑”过渡到“上蓝下黑白头巾”的所谓第二代服饰了。但每逢传统节日庆典或有外人来做客时,他们的穿戴仍旧非常认真,服装和佩饰一丝不苟。特别是女孩子们都要自己或互相精心打扮一番。 时至今日,那坡黑衣壮仍保存着传统的蓝靛染织工艺,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黑衣壮自种、自织、自染、自穿,是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在弄文屯,有一块埋藏得很深的天然石块,古代村民将石块凿成一个染井,这是弄文屯最古老的蓝靛染井,每到蓝靛收割季节,全村人轮流将收获的蓝靛枝叶沤泡在这口染井里,现在这口石井已干涸,但井壁上仍遗留有一层厚厚的蓝靛色。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黑衣壮总结了一整套蓝靛染色的经验。在弄文屯家家都有纺织机和用石头凿成的染缸,织出的布要用蓝靛浸染、漂洗数十次,再用牛胶、猪血煮染、漂洗后晾干成黑布,最后还要经过浆衣、用棒槌捶打多次,才能制出质地结实、平整、黑亮的成品布。这一过程充满了黑衣壮特有的生活气息和传统习俗的诗情画意。栏杆上晾晒着一条条蓝靛布,蓝靛的清香散发在空间,蓝靛染织文化的氛围很浓。黑衣壮的蓝靛染织工艺,不但是黑衣壮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9条其他回答
我都多大了,咋还叫宝儿呢
你那点工夫干点活不行?你真以为那画能看出胖小子来呢
能,我娘说能
又是你娘说
那画都挂了五年了,咋连个丫头片子都没生出来
我说二狗,你咋不到邻村打听打听
看是谁家的娃
这邻村好几家呢,你让我上哪打听去
那你咋把它带回咱村来呢?
说不定人家正急着找娃呢。
出啥事儿了
哦,不知道谁家的娃,是二狗在村口捡的
这八成是饿晕的
爹,你是村长,拿个主意
要不,大伙儿看看谁家养下
等收成好了再给大家补点口粮
我都俩丫头片子了
这要是个男娃我还真领回去
二狗,你拣来的你咋不领家去啊
我媳妇都快生了
你看我干啥?我家的肥水向来不流外人田
就是,咱村这日子过得多紧啊
还把吃闲饭的给捡回来,就是
咋?心眼是不是又发软了
唉!这都是命啊
你说这苦命娃子咋都让我碰上了
我说你别再犯糊涂了
这辈子还嫌你不够苦啊
人啊,咋过都是一辈子
多吃苦少吃苦又咋的
我就是寻思不透
你这心里到底想的是啥
我这一辈子不识啥字
可我知道一个理儿
人不能见死不救啊
那么大的活娃,我还能看错了
哎呀,我看你是想娃想疯了,哪来的娃啊
那不是个活娃是啥
这娃呀怪可怜的,二狗捡来的
那他咋不领回家呢
爹,咱家又不是孤儿院
等娃醒了问清楚了再说
好了好了,别闹了别闹了,快睡
我咋这么倒霉呢
生了你们这群兔小子
一个丫头也生不出来
丫头?丫头有啥好的
今天那个野娃子倒是个丫头
不还是没人要
宝柱爹也不知道咋想的
他肯定是嫌香草不生才把那丫头领回去的
行了,闲事咱也不管,管好三个儿子就行了
要是那娃醒了赖着不走咋办?那我咋知道?一惊一诈的
不怕!不怕!
别怕!别怕!
你看,爷爷把风车给你弄好了
孩子,别怕,不怕!
娃,饿了吧?吃!
你叫什么名字啊?
你家住在哪儿啊?
那风车谁给你做的?
明天爷爷给你送回家去好吧?
我不回家,他们会打死我的!
告诉爷爷,爹娘为啥打你啊?
他们不是我爹娘
爹娘死了,奶奶也死了
他们不让我吃饭,我饿
爷爷,我求你别送我走
我会洗衣服,会做饭,会干很多的活
每天给我一顿饭吃就行
等小花长大了对爷爷好
孩子,别哭
爷爷,小花把奶奶做的纸风车给爷爷,爷爷!
花儿,别哭,不哭!
孩子,不哭,别哭
爷爷,我求你!
上河村怎么走啊?
照直走前面的村就是
哎,这娃命太苦了
不到两岁爹娘就死了
上半年唯一的奶奶也死了
这户人家不生养,就把小花领去了
可没俩月自个儿也怀上了
那也不行打娃啊
唉,明儿我让人把小花接回来吧
娃是怕啦,说啥也不回来
既然是孤儿,就随着娃的意愿吧
逞啥能啊?野娃多了,都领回来啊?
不知道安的啥心
这要是个男娃,看他还领不领!
说完没有?快进去!
你跟我厉害啥?有本事你把她弄走!
丢人现眼的,干吗呢,回去!
放开!你放开我!
跟我厉害?叫你跟我厉害!
你咋这么泼呀你?
我泼你咋了?
小花,咋光着脚呢?有鞋咋不穿啊?
不舍得,爷爷给买的。
哎呀,这娃,真招人疼!
婶子,你说香草的肚子咋就没个动静呢?
这么好的娃,还生个啥呢?
跟婶娘去买点东西
还拿着它干啥?一会儿就回来了
老哥啊,人这一辈子就这几十年的活头
你这样苦自个儿,到底图个啥?
日子啊是苦了点儿
可我这心里啊踏实
大叔,你们家香草对小花还真不错
刚才我看见香草带小花买东西去了
啊?往哪儿走了?
买完东西就回家,快点!
那边那儿是不是你们村?
你凭啥不回家?
我没有家,爹娘和奶奶都死了
那你总不能赖在我家不走吧?
爷爷答应让我留下
爷爷不要你了,让我把你送回去
爷爷要我,爷爷说过要我
谁说爷爷要你啦?
爷爷对我好,爷爷要我的
爷爷要你也没有用
不行!你今儿必须走!
婶娘,我不回家,求求你别送我走
我要等爷爷回来
爷爷回来找不到我
爷爷才不会找你
婶娘,求求你!
爹没安啥好心
就想让全村人都知道俺生不出娃来
成天哭丧着个脸
生不出娃来也是你爹给绷的!
我说你拉不出屎还赖茅房啊?
我就是拉不出屎来,我就是赖茅房了!
听话,跟爷爷去吃饭去
不怕,有爷爷在
爷爷,我不饿
孩子,你不吃饭长不了大个儿啊
我就是不想吃饭,我也不想长大个儿
咋的,花儿?
你不听爷爷的话啦?
我听,我听爷爷的话
别怕,吃吧
小花!快吃啊!
爷爷,给!
花儿,累不累啊?
爷爷,以后我给你做饭
我糊的土豆可好吃了
好,再去拿砖
糊土豆有啥好吃的?
糊土豆好吃
听娘的啊错不了,这娃啊就得自个儿生
那抱来的啊全克星
看见人家小花啊我就更生不出来了
后院二蛋家的媳妇这么多年也没生
要不娘给你问问去?
行啊,娘,说不定他们想抱一个呢
看就会偷了你?
你看看!鸡蛋都打了!赔吧你!
哪来的破风车
天天拿个破风车,啥破东西啊
婶娘,别踩我的纸风车
我再也不拿鸡蛋了
婶娘,求求你别踩我的纸风车
风车是奶奶做的
婶娘,别踩我的纸风车,求求你了
婶娘,我再也不拿鸡蛋了,婶娘,我求求你
爷爷,纸风车烂了,纸风车给婶娘踩烂了
不哭,不哭
爷爷给你做一个
给你做个更好的
你知道爷爷给你带啥了吗?
花儿,为啥又穿旧鞋呢?
新鞋不舍得
哎呀,傻孩子,鞋不穿就小了
我也不舍得,爷爷给我买鞋把钱都花光了
花儿,听爷爷的话,把鞋给穿上
要不,爷爷的钱就白花啦
小花自打来没见她换过衣裳
你把咱丫头的衣裳给找一下
我昨晚上还想着这事呢
这娃让人看了真揪心
你吃饱了撑的你,回到屋里去
我说你们三个兔崽子
把老娘的头都给绕晕了
能不能出去干点活?
不能!不能!
三个兔崽子,也顶不上人家一个小花
崽子?崽子也是自己的
也比别人的强
我说我是兔子,他们是崽子
斗蝈蝈是吧?我帮你斗!
完了!这下全完了!
快看呀,小花穿她爷爷的衣裳
像个小老头
里边连裤子都没穿
一年到头也宰不了两只鸡
你别太过分了
你咋胳膊肘儿往外拐啊?
啥里外的?这咋说他也是我爹
养一个我也不说啥,现在还得养俩
那你咋不说人家给你干多少活儿呢?
爷爷,你去哪儿了?我到处找你!
爷爷砍柳条去了
砍柳条干啥用?
有了柳条啊,花儿上学就有指望咯
上学?爷爷,你说的是真的吗?
花儿啊,爷爷啥时候骗过你啊?
爷爷,我一定好好学!
吃完了饭啊,爷爷这就给你编筐!
我要编可多可多的筐
爷爷,你来,你快来呀
爷爷你快点儿
爷爷,你看这鸡肉,叔叔送来的
还有馒头呢,你闻,香不香?
给爷爷一块最大的!
爷爷这辈子啥都吃过了
爷爷骗人!我咋没见爷爷吃过?
爷爷不爱吃鸡肉
不行,爷爷吃!爷爷就得吃!
唉!这娃怎么不听话呢
这几块肉给花儿吃,好长结实点儿
爷爷别生气,我吃鸡肉
嗨,快来呀
香草娘来了,她可有些日子没来了
哼,野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我看,她来啊准没好事
花儿真聪明,一学就会
花儿,等你上学啊,你准能给爷爷拿个第一
那就考第一
好,爷爷等着
爷爷,你咋了?
没啥,小毛病
亲家哥,忙着呢?
哟,这就是小花吧?
走了路也累了,进屋歇着吧
哎呀娘,你咋又带红枣啊?人直恶心!
多吃红枣早生子!听娘的没错
这娃儿啊长得倒挺俊
可惜不是咱们自个儿的
娘,二蛋家咋说啊?
娘就是为这事儿来的
他们愿意要,让咱们赶快把人送去呢
真的啊?这回说啥也得把她送走
花儿啊,咋那么喜欢兔子呢?
因为兔子最可怜
可怜?咋可怜呢?
猪不高兴了能叫,兔子不叫
嗨,还真是!
根奶奶,你能送我一只兔子吗?
挑吧,想要哪只要哪只
这只最小的
小兔子,你喜欢我吗?
你啥时候想妈妈了我送你回去看妈妈
我也想有妈妈
妈妈已经死了,奶奶也死了
坐过自行车没?
想不想坐呀?
婶娘骑着带你去玩,好不好?
那自行车跑起来可快了
她叫小花,已经七岁了
娃长得倒挺水灵
都这么大了,能和咱贴心吗?
这娃儿啊见面生,待两天就好了
小花就送你们了
呀,这咋哭了呢?
婶娘,别走
我再也不坐自行车了
婶娘,你别走
二蛋,你咋还愣着干啥?
赶紧把人追回来呀
婶娘,你别走
我再也不坐自行车了
婶娘,你别走
我听话的,婶娘,我听话的
他爹,啥点了,咋还不睡啊?
彩凤,可别撑着肚子,这孩子
哎呀,娘,没那么娇气
别忘了,这可是咱王家的头一胎
快回去,这孩子
把上回狗子进城买的白大米给我找出来
我给宝柱爹送去
他爹,那可是咱留着过年吃的
那白米啊,我怕吃了不消化!
老哥,忙着呢?
老哥,这是村里给补的口粮
大兄弟啊,咱们村
不够了以后再说
花儿,旧衣裳,嫌弃不?
不嫌弃,这回我就有衣裳换啦
花儿啊,你恨婶娘不?
胖婶,婶娘为啥不能生小弟弟?
那是老天爷在罚她
爷爷,胖婶给的花衣裳
爷爷,你看这花儿多好看啊
还有裤子呢
爷爷,好不好看?
你咋搞的你?眼眶都肿了
昨晚上没睡好啊?
新鲜事儿,你也会失眠啊?
爹,啥叫失眠?
失眠啊,就是睁着眼睛呆了一晚上
那不成愣子了?
滚!吃完就滚!
你啥时候煮的鸡蛋?
还挺关心人的嘛
瞧你个德行!
你把鸡蛋拿哪儿去啊?
宝儿,爹该送你去念书了
不去念书,我要跟爹下地玩
宝儿,不识字,大了没出息
要出息干啥?爹就不识字
爹这辈子就指望你了
那我就去识字
等我有出息了,给爹买头大骡子
到时候,爹就能赶着骡子下地了
爹,你咋了?
不咋,爹这是凌风眼,老毛病了
爹,不会是想我娘了吧?
我娘到底长的啥样啊
爹,你咋总不告诉我?
爹老啦,不中用啦
嘿,咱们玩抠字吧
行,我也玩
好了没有?
我摸出来了,是“井”字
爹,你编筐干啥?咱那筐够使了
我想卖筐攒点钱
过了年啊送小花去上学
啥?上学?
小花啊就满八岁了,脑瓜挺好使的
将来啊兴许有出息
爹,一个女娃家家的念啥书啊?
给口吃的就行了
到底不是咱亲生的,你图她啥呢?
花儿,干啥呢?
抠啥字啊?
爷爷,你来
爷爷,你看,这是“井”字
这是“办”字,这是“河”字
哪儿学来的?
这都是我偷偷学的
爷爷,你等一会儿
爷爷,你看
加上今天的三个,一共是二十五个
爷爷,我念给你听
爷爷,你别哭,我没想瞒你
我想学够五十个字再告诉爷爷
爷爷没哭,爷爷高兴,高兴!
花儿啊,你是爷爷的好娃
这药苦得太邪乎,啥时候是个头啊
犯啥愣哪?
我爹编筐是为了送小花念书
这咱要有个一儿半女的
哪轮得上外乡人?
不行,我得把剩的半碗药喝了
苦死我也得喝
爷爷,你来,你快来
爷爷,看,熟鸡蛋
那干啥要藏在被子里头啊?
我怕婶娘看见说我是偷的鸡蛋
这鸡蛋我给爷爷吃
爷爷不吃我也不吃
爷爷打我我也不吃
贴饼子好了
花儿,小心点,别烫着了
烫不着,一铲就下来
爷爷,今天做的贴饼子最好
我想给叔叔婶娘送两个去
花儿,你不恨婶娘啊?
婶娘不是坏人
那天她没有把我给二蛋
爷爷,把根爷爷给的白大米也送去吧
白大米你不想吃吗?
我只想盛出两碗给爷爷吃
来,走啊,来
这是根叔拿的大米
我和小花呢都吃过了
花儿啊,你不是想把贴饼子
送给叔叔婶娘吃吗?
别怕,啊,别怕
叔叔,婶娘,这是我做的贴饼子
花儿说今天的贴饼子做得最好
让你们尝尝
小花,爷爷呢?
叔叔,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爷爷下地了
小花,别干了,出去玩会儿去吧
出啥事啦?
爷爷,叔叔跟我说话了
真的,叔叔真的跟我说话了
花儿,就是为了这个来找爷爷啊?
爷爷,真的,叔叔真的跟我说话了
叔叔还对我笑呢
花儿,这这手怎么流血了?
没事儿,不疼
是刚才跑得太快了
花儿,就是叔叔跟你说话
你也用不着这么跑啊
我做梦总梦见叔叔跟我说话
婶娘还给我梳头发
花儿,过来,花儿
哟,这娃儿是不是把我当人贩子了?
他爹,你到前面看看
我们到地里找找
花儿!花儿!
小花,你怎么你怎么忍心躲到这儿来了
爷爷,她们又要把我送人
那个婆婆呀她是来看你的
不是,她们就要把我送人
不管送到哪儿,爷爷都会找到你的
爷爷,大山的那头到底啥样?
大山那头啊还是山
那啥时候才能走出大山?
花儿,只有考上大学
才能走出大山
行,到时候我带爷爷
一起去大山的外面看看
好,爷爷等着
小小牵牛花呀
开满竹篱笆呀
一朵连一朵呀
花儿,你咋那么高兴哪?
我最喜欢赶集
爷爷还答应给我买新书包
吹起小喇叭呀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五星红旗
好,下面老师问问
你们还爱谁啊?
陈永祥,你说
我最爱我的爸爸
好,坐下吧
哦,小花,你说
我爱我爷爷
胖婶,我又考第一了
唉呀,可了不得了
咱村还没出过大学生呢
花儿啊,赶明儿考到省城去
接爷爷好好享两天福
我早说这娃有出息
我一考第一爷爷就笑
我最爱看爷爷笑了
我先告诉爷爷
唉,你说咱这是啥命啊?
俩丫头片子就没摊上一个这样的
唉,认命吧
爷爷!爷爷!
爷爷!我又考第一啦!
爷爷,我是小花
你睁开眼睛看看呀
我考了全年级第一
你不是最喜欢我考第一的吗?
爷爷,你咋还不醒?
爷爷!小花给你唱个歌
唱爷爷最爱听的歌
小燕子,真美丽
我们大家都爱你
爷爷,小花不能没有爷爷
爷爷就睡了一会儿
老哥哥,身子骨不行啊,就别硬撑着
大伙儿费心了
大伙儿都回吧
花儿,不哭
他爹,回屋吧,都坐一个时辰了
还寻思宝柱他爹呢?
唉,我在寻思我这个村长
还当得够不够格
他爹,别太难为自己了
大伙儿都知道咱村不富裕
再不富裕也比个宝柱爹强吧
这二年咱家粮食都充公了
送点粮食,送点鸡蛋
我是在想一个理儿
你说这同样的五谷杂粮
它养出来的人杂就不一样呢?
小花是咱二狗捡来的,可咱
想的就是自个儿家的香火
大伙儿去赶集
想的也都是往自个儿家多拿点儿
一个大字儿不识的老人
却实实在在的做了一回人
你干啥去?
我去给我爹抓点儿药
正好,我的药也完了,给我抓点儿
我说算了吧,这药你都吃了一年多了
要生早该生了
我娘说,有个土方能治这病
啥土方啊?
土方上说一回吃一百个蚂蚱
比吃十付药还好使呢
叫啥以毒攻毒
我说你别捉妖了
到头来这病没治好
再吃出点别的毛病来
唉呀,兴许土方好使
一回就吃一百只,上哪逮去?
那你还是给我抓药吧
花儿,下学咋不回家呀?
抓这些蚂蚱干啥呀?
我说你咋成天跟我摇罐子瓶子呢
都是干这事的?
胖婶,你就别管了
反正我又没耽误上学
就是,孩子的事也瞎打听
花儿,不告诉她,走吧
胖婶,你能替我保密吗?
这抓蚂蚱还保啥密啊?
能!我谁都不告诉!
嘿,这孩子!
婶娘,你咋了?快起来!
胖婶!婶娘的脚被烫出个水泡
你快去看看呀
唉呀,咋出血了?
我扶不动婶娘,爷爷叔叔不在家
快到那边去看看,我给娃上点药
叫我说呀,你还吃啥药呢?
亲生的娃又咋的?
你能摊上小花这样的好闺女
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
你那样对待她
她都没说你一个不字
小花的手咋样了?
唉,流了那么多血,娃能不疼吗?
不行!我得看看她去!
记住,隔俩小时擦一回啊
胖婶,我以前
嗨,都过去了,别提了
婶娘,这是给你的
这是啥呀?
是捣碎的仙人掌叶子
去年我亲眼看见根奶奶用这药
给根爷爷治好的烫伤
我去根奶奶家要的,擦几回就好
小花,让婶娘看看你的手
没事儿,上过药了
婶娘,以后的药我给你煎
小花,找老师有事吗?
老师,你能答应我一件事吗?
说吧,只要老师能办到的
老师,以后你能用铅笔给我判作业吗?
用铅笔判过的作业本用橡皮擦了还能再用
小花,你告诉老师,你家里是不是很困难?
我只想让爷爷少砍点柳条
老师,你能答应我吗?
老师答应你
花儿,你是去那儿了?
你咋才回来呀?
是不是逃学了?
我没有逃学
同学们说,大山的那头有蚂蚱
你下学不回家,去抓蚂蚱?
你啥时候学会了不听话了?
我没有不听话
婶娘说,吃了蚂蚱能生小弟弟
婶娘,这些蚂蚱是我给你抓的
你吃吧,吃完了就会生小弟弟
这些蚂蚱,你咋抓的?
我每天上学都带一个瓶子走
那你为什么上山抓蚂蚱?
路上的蚂蚱已经被我抓光了
花儿,好娃啊!
婶娘,你别哭
蚂蚱吃完了我还给你抓
你一定会生小弟弟的
今天爷爷不该对你发脾气
爷爷,我没逃学
路太远,我是跑着回来的
花儿,好娃!
今儿今儿啥日子啊?
爹,今天晚上你和小花都过来
咱一家人啊好好吃顿团圆饭
爹,从今往后咱这饭啊
还在一张桌上吃
再也不分开了
爹,你愿意不?
爷爷,我回来了
爷爷,你看,好看不?
婶娘给做的
我长这么大,头一回穿新衣裳
婶娘,这新衣裳你还要走吗?
这是婶娘专门给你做的
我有新衣裳咯!
胖婶,婶娘给我做新衣裳了
你看这花多好看呀
二狗叔,你看我穿新衣裳啦
爷爷,你穿这新衣裳,可好看了
好看!好看!
爹,这顿饭是特意为你和小花做的
爹,这些年我和香草对不住你
爹,儿不孝,儿不孝啊,爹
你打我吧,你使劲打我吧
宝儿,宝儿
爹打小就没有打过你一次啊
爹把你养大
我啥也不图啊
你现在长大成人了
可爹高兴啊
宝儿,当爹不在的时候
你要替爹好好照顾小花
爷爷,等小花长大了
让爷爷过好日子
花儿,好娃!
爹,吃吧!
小花,吃,多吃点,啊
婶娘,我吃不下
花儿,是婶娘不好
婶娘不该踩你的纸风车
这是婶娘给你新买的
花儿,以后不叫婶娘
花儿,不哭,不哭!
娘会好好心疼你!
今儿个我要告诉大家一个
保守了三十多年的秘密
哎呀,大兄弟,你
大家都知道
小花是个孤儿
可谁都不知道
宝柱也是个野娃呀
宝柱是他爹从麦秸地里边捡回来的
宝柱爹这一辈子都没娶过个媳妇
为了这俩孤儿
他搭上了自己整整的一辈子呀
爹不怪你们
爹,那证书又不脏
你老擦它干啥?
爹就是看不够啊
爹咋越看它越好看呢
爹,自打小花把这小本给你捧回来
我看你呀,连睡觉都舍不得合眼
爹看见它呀心里就敞亮
爹,你干啥总盯着它?
你害怕它长腿跑咯?
宝柱,你又笑话咱爹了吧?
照咱爹那擦法
就这俩字,早晚都得给擦没咯
小花是咱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还乐得睡不着觉呢
爹,别理他,该擦擦你的
这话呀爹爱听
爹,我给你做了身棉袄棉裤
抽空你把它换上吧
这不挺好吗?还做新的干啥啊?
这是新棉花做的,穿着软和
爹啊是个有福的人
爹,这些都是你应该得的
你想想,如果没有你
哪有我和小花的今天?
哪有这个家呀?
现在日子越来越富裕了
你想吃啥咱们就能做啥
只要你能健健康康的
就是咱家的福分
爹知道知道啊
咱们一家人
好日子啊才刚刚开头
爹穿着儿媳做的热棉裤
看着花儿的大学证书
爹不求什么了
爹还想活他一百岁
那就活他一百岁
花儿不是说了吗?
将来还要带咱一家人坐飞机呢
爹说啥也等着
大山的外边爹看了
啥时候啊爹再到天上去看一看
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
我没有辜负爷爷、爹娘
和全村人的期待
满载着知识的收获回到了芍药村
成为了一名我期待中的乡村教师
因为这里有着我抹不去的记忆
和血色的童年
有过我太多的笑声和眼泪
有着爷爷对我
和我对爷爷的寄托
有我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爱
是爱让我成长,也让我明白
生活中不只有血是暖的
我舍不得爷爷
舍不得这里的大山和一草一木
我会用一生的时间来守护和回报
养育过我的这片土地
腊月初八我们都做八宝粥。用各种各样的粮食熬成粥,象征五谷丰登。  然后就到了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这天,在山东叫做“辞灶节”。为什么叫“辞灶节”呢?因为这天,据说灶王爷要到天上去,要去到玉皇大帝那里报告今年你们家做了什么好事和坏事。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听的,所以所有的人家都做年糕。我们那里的年糕是用一中叫做“黍”的谷物制作的。吃的时候要放很多红糖。非常甜。黍是什么东西呢?南方人吃大米,大米有一种米有糯性,叫糯米。大家可能听说过小米。这种黍子,就是有糯性的小米。年糕又粘又舔,据说灶王爷吃了后,如果讲坏话,就会被粘住嘴巴。一旦讲话,必定是甜言蜜语。  过了腊月初八,老拉就会在村口摆上桌案。为村民写对联。如果我在家里,基本上我们村的对联有一半都是我写的,白送。同时也会卖给别的村的。每副对联可以卖5――100块。墨汁的最便宜,5块。金粉的,加宽加长卖给企业可以卖100块。每年到了腊月,都可以小发一笔。  然后又到了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九午我会跟我伯伯到村委去办黑板报。每年都会办。算做义务工,村里给钱。我们村的小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敲锣打鼓去给军属送光荣牌。送各种过年用的东西。我小时候不会办黑板报的时候,每年都跟他们去。  腊月三十,上午和爸爸帖对联。下午和妈妈包饺子。通常这天要包够正月初一 ――初三的饺子。因为按照习俗,3天9顿饺子。都不能吃剩下的。饺子包完了摆放也有讲究:要用大缸的盖垫(圆的),摆成圆的一圈圈。象征团圆。并且晚上放置的时候要在上面放几张纸钱,再在纸钱上放几根桃树枝,辟邪。防止小鬼偷饺子。  挂起来写有家谱的“影”  傍晚,走到村口,烧纸。对着空气说:“过年了,各位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吧!”然后放鞭炮,浇奠。然后回家。这个仪式叫做请“老地老木”(音,其实是“老爹老妈”)  在“影”的面前烧纸,浇奠。搞得房间里神神秘秘的。  三十晚上全家看联欢会。看晚了有人会放鞭炮。老拉通常睡觉。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起得很早。  吃饺子之前,出到大门外放鞭炮。  再回到院子里祭祀祖先。烧纸,浇奠,磕头(这个可是真磕,现在还在磕)  正月初一的早晨的饺子比较特别。里面包了糖,硬币,枣,年糕,板栗等东西。  如果吃到了糖:那就是生活甜蜜  板栗:栗子,利子,就是说,对孩子有好处。  年糕:生活步步高。  硬币:发财  花生:以后生孩子会花着生,男女交替着生。  枣:早生贵子。  吃完了饺子,正月初一的上午,老拉和堂弟一起把本村里所有的毛姓人家拜年一遍。然后就去别的平时关系好的人家。下午有时侯也去拜年。不过最多的是按照风俗去“看媳妇”。  什么叫“看媳妇”呢?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肯定会有几个村里的人结婚了。但大家可能都没有正式认识一下。于是风俗就定在正月初一的下午。大家都去看。(这个风俗老拉告诉了拉嫂,拉嫂居然很感兴趣,我说,别忘了,你也要被别人看!)  初二才可以拜姑姑。如果初一见了姑姑,不吉利。  初三拜姥姥。旧时候,拜姥姥要跪下磕头。老拉小时候磕过。现在不磕了。  初三这天和姨说好,哪天在谁家吃饭。老拉最喜欢这个。  初一――初三不准倒垃圾。并且扫地都要从门口往里扫。或者干脆不要扫。  到了初四终于可以倒垃圾了,倒完了垃圾去拜姨。  从初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约亲戚,朋友,同学聚会,总之初四一直猛吃猛喝到十五。  到了十五,就要做灯。灯怎么做呢?把去年储藏在地下的胡萝卜从地里挖出来,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小调羹旋一个凹出来,插上灯心,浇上蜡。就ok了。灯用来做什么呢?  晚上送到坟地里去。傍晚,大家都去坟地里,把灯送过去。在坟地放烟花。然后回来后,家里的女人已经做好了饭。吃了后就出去看烟花。看烟花的时候,小孩子会挑着灯笼。防止小鬼领路。  正月十六,送“老地老木”仪式同大年三十的一样。  然后等到二月初二。才可以剃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不可以剃头,据说否则会死舅舅。二月初二叫做“龙抬头”春节到这里,就过完了
漆黑的夜,乡村小道上走来一个行色匆匆的人……那人身穿一袭黑衣,脸色苍白,浑身散着一股冰冷气息,就连村口的大狼狗见着此人都不敢叫唤。村子里的李二狗白天吃的不干不净,在村口不远的茅房大解,由于天太黑摸不着手纸,愁该如何是好,忽觉背后一阵凉风,吹的他浑身起毛,正当害怕,这时又听到‘踏踏’的脚步声由村口传来,二狗心想这三更半夜的是谁家的人回来的这么晚?当下半蹲起身,扒着门缝向外瞄了起来,二狗看清来人,发现竟不是熟脸的人,正觉奇怪,但一想也就释然了,这村子是整个山区最中央的村子,而且这山区也只有这村子当中间的一条路能走,南边要到北边去,北边要到南边来,也都只有路过这里,虽说人来人往,但要全部认清也未免不太现实。但要说此人有何奇怪唯独胸口处似是若隐若现散着白光,双手捂住胸口都挡不住光散发出来,走路跌跌撞撞,甚是辛苦。 二狗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臭痞子,偷鸡摸狗的事也没少干………………………… 后面的自己想,可以是武侠,可以是玄幻,可以是都市,可以是警匪。或者是盗墓……
楼上的兄弟们,写作不是那么简单的,纸上谈兵,永远不知道作家的辛苦
站在台历面前,依稀记起小时候的过年。 我八岁那年,祖父还健在,一到十二月时节,便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然有序。还经常搬来楼梯爬上灶屋屋顶,检查一下烟囱,瓦片。说是怕挡住灶君菩萨出来,而影响灶君菩萨的心情云云。据说,灶君菩萨是天神派下来监管人家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他高踞在人家的灶台上,嗅人家里的饭香酒香菜香,然后上天汇报结果,天神便根据这个结果来决定次年的丰收状况。所以很多人每逢初一十五都点起香烛来祈拜。而最后一个月,即十二月二十三日,灶君菩萨就在晚上上天禀报,于是每年的那一天更是格外小心,还要有准备将灶君菩萨吃饱喝足,等他上天醉乎乎的,什么都说不清楚了。等他在大年三十回来时候,什么都忘了,又是新的一年。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祖父就在灶王爷的神位上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届报平安。然后着手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碗供奉灶王爷,到晚饭后摆上黄酒,麦饼,果盘。烧些纸糊金元宝,糙纸,嘴里虔诚默念: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说善事,下届保平安……那有节律的音调,极像和尚诵经,到现在还依稀记得。 送过灶王爷,就是二十五的小年,小年时间家家户户开始准备食品杀猪宰羊,捕鱼,制作豆腐,米酒,煎炸麻花,地瓜条,米通小吃等等。那天起家里大人就立下三不准:小孩子不准说坏话,不准骂人,特别是不准摸人家的头,那头是年桔,十分的宝贵。 接下来的四天,就是一家大小赶集的日子,购年货,购买新衣服,对联,年画,海鲜腊味等等,那几天小孩子就常常缠着大人,希望可以带自己去上街,买烟花鞭炮,买玩具,书报。 好不容易盼到除夕,三十这一天,上午开始宰鸡杀鸭,年老的祖父又开始设案摆桌,端上猪头,大鱼,鸡,鸭,鹅,三鲜供奉祖先,天地诸神,庙宇菩萨等等,有必要还要挑着箩筐到祠堂里拜祭,又转到村口的宫庙里供奉。回来已经是下午时分了,就是挥笔写对联,贴门神利是,对联年画。沐浴更衣,燃放松子炮,以示除去旧岁。日落西山时分,就是一家人的团圆饭,格外的隆重,满台满桌的酒菜,大鱼大肉,一年之中就算这天最好了,由于中午没有吃饭,小孩子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了,纵然如此,也非得等长辈动筷之后才能动手吃饭,而吃饭时,眼睁睁望着大鸡腿,却不敢挑来啃,等长辈同意才迅速动手,不过不准打鸡头的主意,那是当家人的专利。饭碗一放下,祖父就开始发红包,压岁钱,我的压岁钱常常不过夜,一转眼就拆了买花炮,地鼠,流星炮,雪里红,转盘,杉炮,万花筒等等,然后邀伙伴们来到大广场里比赛,第一比衣服,鞋帽,看谁的新款流行时髦;第二比谁的花炮多,响,高;第三比谁的单车技术,纸牌搏斗技术,摔跤搏斗…… 比赛完后,已经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下一个节目将是特别精彩的看电影。村庄中间的小学旁边有个破旧的大礼堂,平时只是学生开会使用,到了过年就是临时的“电影院”,白天光线太强用来表演马戏游戏等等节目,晚上全是电影专场,记得那年最多人看的就是《婉君》,那夜全场爆满,虚无席坐,后面来的连站的位置都没有,破墙上的窗户里还挤进七八个人头,相比本村历史票房冠军《妈妈再爱我一次》感人多了。 最难忘的就是深夜的守岁,春节时间三天家家户户通宵达旦电灯,除夕夜,还要守住凌晨的十二点,不让时间过去,这样又表示多活一年。等到自己对着时针昏昏欲睡的时候,年果,茶点也吃得口干舌燥,新年文艺晚会也看不懂什么名堂,只是跟着大人在嘻嘻哈哈。深夜零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就是最热闹的时候了:开门! 在农村,除夕当晚,大门在天黑之前会紧紧关闭,等到零点时分,祖父就会搬出一串长长的鞭炮,拆下来绕在长竹枝上,然后架在墙上,用香烟火点着,“噼里啪啦――”伴随着浓烟,慢慢将长竹枝举起,一直提到外面直至鞭炮放完,此时,大门便不可以关,为的就是等到好运到来,财神爷到来…… 啪啦啪啦,噼里啪啦,哗哗―― 每每此时,全村同时就是响起震耳欲聋,此起彼伏的长长鞭炮声“开门”,相传,谁家的鞭炮越长,越响就表示今年越顺利。倘若一不小心断了火,也就要连同竹枝带鞭炮都要丢下河里去,狠狠吐几口口水,表示祛除衰气。 就这样噼里啪啦的声音会一直延续到天亮,有些人的开门时间不同,所以基本后半夜都不用睡觉,鞭炮一响,接着就是有人路上走过,惊起狗吠狺狺,雄鸡喔喔…… 等天刚刚亮,家长就迫不及待大声喊:小伢子,起床了,看看有没有发财鞭炮捡啊? ――那声音拖得老长老长。后来才知道拾鞭炮本不是原来的意思,而是要养成好习惯,不睡懒觉,因为大年初一睡懒觉,会给水田的田腾塌陷。 于是大家匆匆忙忙起来,又是新的一年。放眼望去,家家户户贴对联,奏喜乐,吃大吉,穿新衣,一派喜气洋洋…… 起床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扫财神,就是将那些打过鞭炮的纸屑要往屋里扫,扫越多就表示越顺利,只能是扫鞭炮纸屑,其他的垃圾动也不能动,那是大忌。 大年初一,百无禁忌,就是不能去人家家里吃饭,除此以外随便,有些地方吃素,我们村里不管这些,因为这一天是全年最高兴的一天。 大年初二,走亲戚串门,在别人家吃喝玩乐玩两天,说不定还有几个红包带回来呢。 大年初四,就是新年里最隆重的节日,这天早上举行接财神仪式,在厅里接两张大桌子,供上了祖先神位,财神像,点上大红烛,大香炉,桌上摆上九碗大鱼大肉,果品点心。祖父身穿礼服,点香,行礼叩拜,倒三杯茶后,三杯酒,随即放起了一串鞭炮,这样表示财神接到家里来了,要好好供奉才会显灵。 初五后开始计划春耕作业。不过只是口头上计划,跟开会相似,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边喝茶吃特产,抽根土烟,谈谈新年计划之类。 接下来就是小孩读书,哥哥姐姐出门工作的任务,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也很特殊,除了吃汤圆,猜灯谜外就是晚上有个特别的节目,夜游神。每个村子里,每家集资小部分经费,用于购买烟花炮竹,然后在正月十五当天每户抽出一个人,吃晚饭后集合起来,抬起已经准备好了的财神菩萨,前呼后拥,吹吹打打,敲锣打鼓周游邻村,多余的人则是跟在后面举火把。那个人家比较有钱的,看到游神队伍来了就会放起长长的鞭炮,烟花。游神队伍就会在他家门口停留一会,表示财神光临,吉星高照之意…… 过了这一天,过年就表示告一段落了。似乎还在半夜就听到立春雨水的口哨在呱啦啦叫个不停了,而且一声比一声重…… 以后就是背上重重的书包,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之乎者也加离离原上草。对窗外的小鸟啁鸣蜜蜂嗡嗡,桃花红梨花白只得在课间十分钟偷窥一下。 如今过去好久了,许多年也没有回去过春节,也不知道那风俗变了么?还能找回那份童真吗?还有那聚在一起吃团圆年夜饭的感觉吗? 上寨一中高一:曾德金
在家庭风俗中,小孩的出生极受重视。来宾客家人孩子出生三朝,外婆和近房嫂子、弟婶(弟媳)和已婚妇女用竹萝装鸡蛋,来到新产妇家做“三朝”。半月后,外婆邀更多的妇女,担甜酒、鸡蛋、米、母鸡、背带给外甥做“半月”,俗称“吃姜酒”,这次酒席最热闹。小孩满月后,外婆又邀妇女给外甥做“满月”。客家人一般不做周岁。客家人择偶,多为父母作主,媒人拉线,其婚礼一般有说媒、坐谈、合八字、定亲、迎娶、三朝几个环节。媒人看两家年龄相当、人才相配的男女青年尚未婚配,就主动上门说媒,或是家中有待婚或待嫁的青年,其父母也会求媒人作好事。男女双方见面后,互相倾吐心事,于老人同意,认为合适,就开出“八字”,由男方交给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等捏算,假如男命是金或水,女方是水或金,就认为比较合适成婚。一旦“八字”合适,双方老人同意,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就有希望了。接着男方下聘金,俗称“外家钱”,多少由双方议定。下聘金就算定婚了,然后才到政府去办结婚证。待男方准备妥当,把迎娶时间告诉女方,女方就得着手准备嫁妆。婚礼前一晚,新郎在陪郎陪同下,给女方送去肉、酒、水、糖若干,新郎回到自家。第二天,新郎在陪郎的陪同下去迎娶新娘,并带去名目繁多的封包,给新娘的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婶婶,甚至厨房烧饭、砍肉的也得一份。新娘的哥嫂也得给新郎封包和新鞋。又从男家挑选两位姑娘拿稻穗、剪刀、镜子、公鸡到女家,由女方家招待。和当地壮族群众一样,女家都要给陪郎和男家来的姑娘挂彩,抬出嫁妆。出嫁那一天早晨,新娘站在米箩下向祖宗辞行,然后,穿黑衣、黑裤、黑鞋,束红头绳,撑黑伞,捂白毛巾,由嫂子背出门坎,向新郎家步行或乘车去。到男家拜堂后,新娘当晚要回娘家,第三天才在母亲、伯娘、婶母、嫂子等人的陪同下,担着小猪、小鸡到男家,以示为新婚夫妇准备生活的本钱。[编辑本段]客家风俗-节日风俗客家人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灶王等节。春节是大节,年货丰富,多是腊味,包粽子、炒花生等。正月初一不能杀生,初二方可开怀痛饮。春节的娱乐活动,最重要的是舞狮上门拜年。元宵节时,客家人喜欢包粽子,再次大吃一顿。“二月灶”,煮糯米饭杀鸡拜灶王,求得一年丰收、顺利。三月清明是传统的扫墓节,煮甜糯饭,备酒菜,巡回祭扫祖墓,客家人又随便加一次菜,也算是节日。端午节,包粽子。六月六,备酒菜。中元节,是一年内的第二大节,杀鸡杀鸭宰鱼,女儿、女婿及诸亲戚都要返回看望老人。中秋节,备水果、月饼赏月。重阳节,出外登高。冬至,吃一种比水饺大,用糯米粉裹外,馅为鱼肉、猪肉、萝卜丁的水煮馍。送灶王那一天,即十二月二十三日(农历),也是一节日。除夕那天,客家人全家停止工作,集一年的各种收获,隆重地吃一顿团圆饭,在外工作的家人,都要赶回来团圆。客家人的保护神是“灶王”--土地神。土地神的神位设在村口,旁种一棵大榕树,每逢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二月二、四月八、端午节、中元节,客家人都要前往祭土地神,摆上猪头、鸡、鱼(均是熟的),三碗饭、三双筷、三杯酒,点燃香烛,席地而跪,祈祷土地神保佑全家安好、生产丰收以及其他要求。供品的摆设位置是:香最近神位,酒饭次之,荤菜最远,蜡烛在两旁。另外,谁家添丁添口、出外读书工作,也要祭土地神。伏波庙、大人庙、女庙,是客家人每年都要参拜的,即使“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三令五申严禁搞迷信活动,客家人还是暗中参拜。伏波庙,即为纪念汉朝将军马援南征而建的庙,庙会时间是正月初六。大人庙是纪念清朝丞相(大学士)陈洪谋为广西民众请命免交钱粮而建的,庙会时间是正月十九。女庙是纪念刘三姐建的庙,庙址是在一个山洞里,正月二十九日举行庙会。客家人祭祖是一件大事。三月清明时,整个姓氏都热闹起来,联合到祖坟去搞祭祖活动,良江乡内的客家姓氏,每年清明都要集中到宾阳进行祭祖,一般每家派一人到场参加。每逢节气或岁终,客家人都是先用荤菜祭祖后,方才进餐。正月的时候,供品必须摆到十五那一天才能撤去。正月的供品多是粽子、猪头肉(整块)、米花糖之类。惠州民间传统的婚嫁礼俗,以封建礼教诸俗为基础,大多显得繁文缛节,劳民伤财,可说是颇多陋俗。儒家经典《礼记?昏仪》说:“夫权,始于冠,本于昏(婚),重于丧祭,专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昏(婚)礼者,礼之本也。”可见儒家十分推重婚姻礼俗。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儒家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五彩缤纷、礼制颇多的婚俗文化。惠州的传统婚俗,大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个地方的具体表现。封建社会的几种婚姻形式,如“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聘请婚姻”、“指腹婚姻”、“童养媳婚姻”、“荒婚”、“望门婚”、“幂婚”等等,惠州均有之。其中聘娶婚姻尤其盛行,聘礼、聘金不可或缺,在今日惠州依然可见其遗风。聘娶婚姻在惠州有悠久的历史。光绪《惠州府志》记曰:“婚姻,俗用槟榔为聘,以多为贵……其聘仪妆奁则称家之丰约为之”。“俗用槟榔为聘”中的槟榔,旧时中药铺有售,在聘礼中,它多具象征意义,而真正的聘礼传统都是以银钱、食用之物为主的。“府志”说聘礼“称家之丰约为之”,实际上,即始“约”者,聘礼的数量也是相可观的。惠州传统的聘娶婚姻的礼仪十分繁锁复杂,从开始的媒人提亲,到最后的三朝回门之俗,其间经历卜吉、过礼落定、报日、过大礼等婚前诸礼及铺房、亲迎、拜堂、滞新娘等盛大的联姻仪式是由封建婚嫁礼仪的“六礼”演变而来的。“六礼”起源于周朝。《礼记》记述当时应循的婚姻程序为“纳采”(媒人提亲)、“问名”、“纳吉”(男方卜吉,女方正式认婚)、“纳证”(下礼落订)、“请期”(婚期的商定)、“亲迎”(迎亲接新娘)。这6个环节就是所谓的“六礼”,是封建礼教中最早的婚姻礼仪。其后两千余年,六礼虽有变异,但万变不离其宗,今日各地的婚仪中都依然可见其影子。(一)提亲惠州传统聘娶婚姻之始,首为提亲。一般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合。提亲为六礼中“纳采”的一种变化形式。《仪礼?士昏礼》中记曰:“昏(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就是说,秦汉以前的提亲一般是以提活雁作为礼物的。这是取其顺乎阴阳往来之义。到了秦汉以后,送礼又采用糕羊、合欢、嘉禾、胶漆等物,到了后来竟发展到了30余种,象征着夫妇牢固和睦。惠州传统婚仪中的提亲携礼多是活鸡或花布妆奁类用物,民间称“带路鸡”,寓意吉祥。(二)过大礼婚前诸礼最为隆重和至为重要的莫过于亲迎前夕的“过大礼”了。在传统聘娶婚姻中,两家相互商定的聘金、聘礼、嫁妆在这一天要履行。此日男家将预先备好的各种聘礼装满食格、盒箩,贴红插柏,或挑或抬,由男家的姑嫂姐妹浩浩荡荡地送往女家。男方在“过大礼”中送全猪全羊是常有的事,故民谣里有“行猪过大礼”的唱词。饼食也是必备之物,惠州的定俗是备“大饼”,大饼的种类达十几种,依各家的条件和讲究铺张的程度备一种至数种大饼不等,不过,十数种饼全部备齐的并不鲜见。除此外,必备的还有烧猪肉、鸡、鹅、鸭、鱼、发糕等。女家在收到男家礼品时,立即将原先预定的嫁妆送往男家。惠州传统婚俗中常备的嫁妆,主要为生活用品,比较普遍的是衣服、被、枕、席、帐之类,还有诸如衣柜、梳妆台、皮箱、八仙台等家具。现在嫁妆中除主要的床上用品不可缺少外,常常还见有缝纫机、电冰箱、电视机、电饭煲等。“过大礼”一般在迎亲的前一日,喜庆的气氛十分浓厚,那些送礼品的姑嫂姐妹们,一般都着盛装,上下簇新,施粉抹油,招摇过市。惠州风俗,送礼的队伍专挑人多的道路行走,以沿途相告喜事。“过大礼”之俗,近于传统“六礼”中的“纳征”。《仪礼》说:“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也就是说,下了彩礼,送了嫁妆,才可以把女子娶过来。古代的纳征也是至为重要的一环,所用的彩礼各代不尽相同,秦以前多采用名贵的玄熏、束帛、俪皮;汉代多用金银。其后,风俗日盛,礼物日重,历代有识之士多视为时弊而欲杜绝,但此风却历代盛而不衰。“六礼”中,“纳征”是在“请期”“报日”之前,而惠俗却是在报日之后,两者在时间上有些差异。“大礼”过后,即时婚娶,尤显得热闹,这大概是此俗至今在惠州民间依然盛行的一个原因。(三)接新娘接新娘是传统“六礼”中的“亲迎”。亲迎为“六礼”之尾,是“六礼”的归结。现代人所说的婚礼或古人所说的婚礼大典就是以接新娘仪式为标志。古时候所说的婚礼大典,一般包括铺房或暖房、亲迎、回门三个环节,时间持续三天。第一天铺房或暖房,第二天亲迎,第三天回门。惠州的习惯不尽相同,所说的婚礼基本上是指亲迎和滞新娘两个环节,至于迎亲(也就是接新娘),则主要包括了铺房、花轿迎亲、撒盐米、跨火、踏凹栏等主要的几项风俗。1.铺房:铺房是一种旧风俗,一直延续至今。铺房是女家送嫁妆到男家后,女家的姑嫂姐妹帮忙摆设新房的一种风俗。按惠州习惯,铺房讲究两点,一是摆设的床、柜、梳妆台等要注意方位、风水,至为讲究的是衣柜镜不能向床。惠州习俗中,镜与照妖同义,而照妖镜向床,显然是不吉利的。二是铺房之人要“命好”,民间认为命好的标准主要是“多子多福”。所以,寡妇、无生育能力或生育少的妇女是不能参加铺房的,而多子多福者,自然是铺房的主要参与者了。2.上花夜: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族中的姑嫂姐妹(必选所谓命好之人)要专门为新娘梳妆打扮穿衣,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插花”,这一夜,民间风俗又称为“上花夜”,是新娘嫁前的一项很为庄重的仪式。行此礼时,新娘往往伴以哭唱,其时新娘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关头,一般都十分动情,而旧俗中规定新娘插花后要在阁中静坐哭唱至天明,谓“五更守夜”。上花之夜,新娘悲悲啼啼,彻夜不眠,更显出一种传统婚嫁“喜亦悲”的氛围。3.花轿迎新:惠州传统用花轿迎亲,五十年代尚有专门出租花轿的花轿店。多是二抬、四抬或八抬大轿,绣“凤鸾牡丹” ,“福禄鸳鸯”,饰“四彩花灯”,披“大红花绸”,故谓“花轿”。接新娘之时,由媒人领路,新娘领花轿,一路鼓乐。至女家后,女家姐妹拒之于门外,新郎赶忙派“利是”,过众姐妹一关后,便可将新娘接出。新娘哭赖不走,男家众人软硬兼施,哄出闺房,又哄其(硬推)上轿,新郎还要给轿夫封“利是”,方才起轿。几翻“拼搏”后,新郎往往已是精疲力尽。4、撒盐米:接新娘时,旧时惠州有些地方有撒盐米的习惯,预先用器皿盛好一些盐、米、黑芝麻等物,即在接新娘的途中沿路撒放,谓祭桥神;而沿路撒的,是为祭祀路神,这就是惠州传统婚姻礼俗的撒盐米之俗。撒盐米之俗其实为我国传统婚姻礼俗中“撒谷豆”之习的一个变种。“撒谷豆”出现在西汉,两宋时北方盛行,其传统的说法是为了“禳三煞”,亦即驱鬼避邪,这和惠州民间“撒盐米”差别不大。只是“撒谷豆”多为北方遗俗,南方并不普遍,而惠州有之,可见惠州习俗的渊源是甚为久远的。5、遮头、踩凹栏与跨旺火:新娘接到家中,鼓乐声中新娘下轿,新郎手持扇子相扇,若男家的大姑小姐八字相克,她们必须用盖(竹编、筛等物遮挡不与新娘直接见面,新娘红运当头,杀气甚大,新郎用扇扇之,谓“弱其杀气”,人避开不见,谓“避其杀气”。有的地方,新娘下轿时,新郎用凹栏挡住新娘后脑地方。这一风俗,惠州流传的哭嫁歌中亦有反映:“我(新娘)脚踏轿门郎晾遮,郎晾遮头遮女死,我比(给)什么功劳来谢爷。”看来,新娘是颇怕这一“遮”的。按民间的说法,凡出嫁女要孝道,即使上轿到了男家,也要一步三回头,而新郎的那个凹栏,就是要遮住新娘不断回头的视线,很名显,这一做法就是要使新娘专心嫁到男家,不要老想着娘家.除遮头这个风俗外,同时还有踩栏之习,新娘一下轿,男家便急忙在新娘的脚前铺就一个凹栏,让脚踩而过,民间谓“脚踏凹栏随窝(凹)转”,很名显,这是要让新娘过门之后,能专心致志地在男家这个“窝”里做牛做马。踩过凹栏准备入屋时,习惯要让新娘跨火而过。即便是不置专门的火盆,老人也要抓一把草燃烧在门口,让新娘跨过。此俗北方称“跨旺火”。一个是取“旺”字,新娘跨过旺火把之后,来日就给夫家带来“旺火”。 1.诞生礼仪标志着一个人出生的庆贺和祝福,是人生中的开端礼仪。催生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有的带几十斤)到岳家去报喜,外婆家要请客,至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会回赠鸡和红蛋。做三朝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请外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鸡、鸡蛋、面条等物。做满月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做“满月”,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很多地方送大阉鸡)、鸡蛋,还会送来婴儿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项圈、风衣、裙、银手镯和背带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亲戚,一般都送小母鸡、鸡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亲房也会来庆贺。一百天小孩出生100天,也要庆贺。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会拿公鸡来庆贺,其他亲属一般都要给婴孩送红包。做周岁孩子出生一周岁,要做“周”,庆贺孩子“得周”。周岁比满月更为隆重,来庆贺的客人也更多。2.成年礼仪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 (现在好像已经无此礼仪,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没有了)3.寿诞礼仪做生日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岁,到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长寿百岁。 (此习俗亦已简化,只做大寿:六十岁以上)祝寿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贴外,不贺不请。4.建房迁新居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酒俗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传统中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传统岁时习俗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迎接新年到来。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蝙蝠灯 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船灯 灯状似船,在陆地表演游唱。春节前排练,锣鼓队,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后,吃罢点心,在开阔场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怀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调,艘公只管划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开天官”,唱“天官赐福”等,最后喝酒吃饭。狮灯 有傩人出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个孙猴子,一个沙和尚,还有锣鼓队。狮、猴、沙和尚演唱完后,要进行武术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狮队过年前要请师傅教练武术。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我家门前的那
写这个故事,可能大家见怪不怪了。我们也听说了很多孩子可以看见不干净的东西的故事。不过既然是身边发生的,难免让人背脊发冷。 雪莲是我姑婆,(嘿,我用的都是真名,好在他们老人家不会上网,要不就被打了。人越老越不喜欢说这些事情,可能是怕死的心理吧。)她说的这件事情,是她小时候发生的,那是好远的过去啊!因为她现在七十多了。雪莲是我爷爷的堂妹,她母亲生了很多孩子,只剩下她和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其他的都夭折了。他们从小玩在一起,不知怎么回事,小孩子都喜欢戏水。上面说的牛头水库,就是事发地点。炎热的夏天,他们几个小孩在水库边玩。只有我爷爷比较老实没把父母的交代抛之脑后待在岸边,其他的包括雪莲和她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全部下水游玩。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雪莲的大姐玉莲不知不觉的走向水库的中央,等到发现危险的时候,已经完了。水库除了冒几个泡证明有个孩子曾经挣扎过,一点痕迹都看不见了。 我爷爷撒腿就跑回家告诉大人出事了。雪莲和她姐姐哥哥都傻在原地了,本能让他们知道,要是去救的话,他们自己也有危险,只能眼睁睁看着玉莲消失在眼前。 后来,几个会水性的大人只捡回一只鞋子,一无所获。那时父母孩子多,伤痛一阵子也就忘记了。也就是那年冬天,雪莲一个人捧着一个炉子坐在门口。已近黄昏,大家各自忙着烧晚饭,睡也没注意雪莲一个人走向附近的水沟。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大人开始寻找小孩,怎么也找不到雪莲。于是全族的人都去找,后来雪莲自己听到声音才清醒过来,开始哭喊。大家顺着声音围了过去,只见她满嘴巴都是泥巴,耳朵上也有。这种情况下,打她固然没用,等她吃完饭,听她慢慢道来,在场的大人都寒毛直竖。 原来她坐在门口百无聊赖的时候,看见远处平地上很多孩子在玩耍。一向玩性十足的雪莲自然不会让自己孤零零坐在门口。她也跑过去玩,这时她居然看见她姐姐玉莲了。她兴奋的不得了,为了玉莲消失的事情,她和姐姐哥哥没少挨骂。这下好了,找着玉莲了。她只想拉她姐姐回家。这时玉莲和很多小孩子给她吃东西,刚好她肚子也饿了,她看她们都在吃于是也吃了,吃着吃着就不记得了,等到清醒过来,只看到家里的人拿着灯笼满脸焦急的看着她。 她家前面以前就是一片草地,估计那里埋在很多夭折的孩子,至于玉莲为什么出现在那里,我也不清楚,估计是驿站吧!
这也是解放前的事情,那时还有地主长工。钦是位木匠,靠外出给人打工维生。一般都是家境富裕的人才养的起木匠,所以钦给人干活后吃完晚饭就赶夜路回家了。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穿梭在山间,树枝遮住了月亮。那天晚上的月亮很圆很亮。钦想月亮大,赶路也方便。没多想,就加快了脚步,走到了离村口不远的牛头水库。水库边上是墓场。这时远处有个东西在膜拜天空,钦停住脚步,望了过去。虽然有月亮照着,还是很不清晰,远看像一批狼。钦想,这狼还真有人性知道拜月亮。没多久,他就回到村子。 第二天,他干活到很晚,照常走那条路。走到牛头水库,又看到昨夜的那个场景,心里不免戈登一下。心里已经有了疑问,钦不敢贸然上前看个究竟。只是远远的看着那畜生拜完月亮就闪到旁边的坟场。第二天,一大早,钦带着几个小伙子上山一探究竟。走到昨夜钦见过的地方,只有荒芜的坟,乱糟糟的草丛,其他什么也没用。钦凭着昨晚的记忆找到昨夜那坟,大伙一不做二不休的打开一看,全都傻眼了。 里面的那东西已经会睁眼看人,手上的指甲很长,看来不用多久他就可以出来害人。于是有人下山把附近的人都叫都过来,商议着这是谁家的,该怎么办这事。 附近一位金姓地主家常年请长工干活,而这些干活的一般都是义乌、东阳地区的人。别看现在义乌很有钱,以前他们没钱的时候很多人养不活自己孩子,就把孩子送给别人养。 这金地主家的东阳籍长工生病了,看不好病就这么死了。死后就埋葬在这里。既然是外地人,大家就烧了这害人的东西,然后把骨灰让东阳的亲人带回去。 这事,那时去看热闹的人都知道,那时的小姑娘都已经是现在的老太太了,可不是我乱编的。 中元节,七月十五。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但不知道为什么,每当那段时间,夜幕降临之后,我都能在酷暑之中感觉到一股令人讶异的凉意。 不过,今天的故事不是关于我的,是关于我父亲的。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极不安分,经常窜到四邻八乡的朋友家混吃混住,有一天心血来潮,就窜到离家三十里外的何埂找朋友玩。不料到了才知道,那朋友刚好出差,现在去朱沱办事去了。 天色已晚,我父亲自然扫兴,而且为难,三十多里路,走回家要走多久啊! 所幸那年头民风淳朴,虽然朋友已经不在了,但是邻居因为认识我父亲这个经常来找朋友混饭的小子,就把朋友家的钥匙给了我父亲,让他住一晚上再走。 我父亲自然不会推辞,当晚就睡在了朋友家。不过,那一天晚上却是一个异样的晚上。在睡着不久,父亲就觉得今晚似乎有些异常之处。闭着眼睛的时候,父亲可以感觉到床前似乎有人站着,但是睁开眼晴,却什么也没有,这样反复几次,父亲以为是自己错觉,就开始放心大胆地睡觉。 然而,半夜的时候,父亲突然觉得胸口一闷,全身发麻,睁眼一看,却见一个老太太,头上戴了个墨绿色的钢夹子,正恶狠狠地盯着他,并且按住她的胸口。父亲当时心知老太太并非善类,想挣扎,可又动不了。不过那时候父亲血气方刚,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人,于是用尽全身力气把那老太太推开。一时,父亲像是突然梦醒。四周什么都没有,老太太也没有,只是父亲冷汗淋漓。 然后父亲开灯睡到了天亮。 之后的事情,大家猜也能猜到,老太太是父亲朋友的奶奶,在那屋子里过世,而且入殓的时候的确用墨绿色的钢夹子别住了头发。 那天就是中元节,老太太也许是回来看家人的,可惜没有看到。 父亲经常对我说,其实,鬼也怕人的,只要你反抗,鬼就会跑了。 真的么?也许是真的。 你听过狗哭么?呜呜咽咽地哭……如果不是因为被人打了或者受了什么委屈,那么,很有可能,是这种生灵发现了不该发现的某种存在。 狗哭的故事其实也是关于我外婆的,只是,在前不久我才听说了这个故事。 外婆去世后,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家里和隔壁骆家的狗都开始变得举止失常起来。白天,两只忠诚的土狗不约而同地离开了自己的岗位,钻进了屋后的竹林中。妈妈觉得奇怪,跟过去,发现在幽暗的竹林中,两只土狗不停地窜来窜去,不时停在一个地方,用爪子刨土,竹林里的土并不是很板结,但是两只土狗把爪子都刨流血了仍然不放弃。妈妈一边看两只狗的异常举动,一边心里觉得有些不对劲,就走过去,把自家的狗抱回家,用带子栓起来。同时也招呼骆家的小女儿英,去把她家的狗抱回家。 意想不到的是,两只狗并没有因此而安静下来。当天晚上,两只狗竟然开始哭了。据妈描述,两只狗伏在地上,把头埋到前腿中,哭得相当凄厉,眼泪都出来了。新丧之家,大家也没办法去管一只发疯的狗,于是就拴到柴房里去,让它自己哭。骆家那条狗,也如法炮制了。 之后每天晚上,狗都哭,一直哭到外婆三七那一天,这一天又一个悲剧发生了,邻居骆家的女人,也急病去世了,和外婆一样,只有三十九岁。 乡亲们都叹息道,原来,狗是为自己的主人哭啊。 不过,之后,两只狗就恢复正常了,不哭,也不到处乱刨了。 可惜的是,妈妈的玩伴,骆家的女儿英,也是在三十九岁那年,就香消玉殒了。 冥冥之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有一些词语在现在已经慢慢的佚失或变味了,“点煞”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们提到这个词大多是“点杀”活鸡或者活兔活鱼什么的,但是在以前,“点煞”却是一种特殊的民间疗法的代名词。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曾经无缘无故地开始肚子疼,去医院也查不出所以然了,只是肚子绞痛非常。这样的痛楚持续了三天,我一直在床上打滚,茶饭不思,也睡不着。 最后,母亲来看我了。说:“试下给她点煞吧。” 接下来的事情现在想起来是很神奇的,母亲用在火上烤过的缝衣针刺破自己的指头,挤出一些血来,蘸在我的前额上,接下来又将数片片鸡毛粘在上面。 一股暖流似乎从额头注入体内,我觉得全身发热发麻,无比诧异。 奇迹般,几分钟后,我的肚子一下平静了,就像从来就未曾有过痛楚一样。 后来我把这事给忘记了,直到长大的一天,又想起来。 母亲是一个刚烈能干的女人,从小和我分开。在我印象中,她是一个讨厌封建迷信的人,还是共产党员。而那种所谓的“点煞”,在我看起来,像是某种巫术,为什么母亲会用它为我治病呢? 直到前不久回乡,我才向母亲问起这件事情。 “我小的时候,每当我肚子疼,你外婆就是这样给我治疗的,我也只不过是照着做而已。”母亲答道。 “有用么?原理何在?”我问。 “确实过会就不疼了,原理我也说不清楚,应该是凑巧吧。” 不过,我想,这可不是凑巧的事情。心有不甘。 父亲于是出来打圆场:“这也不算封建迷信,旧时的人缺医少药,都是这样做的啦。你外婆当年,用这类的土法子救过不少人呢。” 好吧……就算是答案吧。
那个家伙真的是“神”么?为什么能听到“他”的声音?这个谜团在我的心中已经萦绕了很多年,一直未能找到答案。 第一次听到那声音是少时,非常酷热的天气。禾苗枯焦了,可以看到热浪从枯黄的野草边沿不住冒起来。放暑假的我去朱羊溪的山下看望亲生的爷爷,被热得发晕。 这个时候,野地里传来一声吼叫,我立即一个激灵。什么样的野兽!这是我的第一反映。形容一下吧,那是一种非常低沉的吼叫,想象一下一头狮子发出水牛叫,大概就是那个样子了,一声非常低沉但又有威慑力的“哞”…… 什么东西,我强迫自己镇定,爷爷家虽然是农村,但也没听说过什么大型野兽出没的传闻。我开始去辨别那东西的方位,但是,似乎是徒劳,我的听觉根本无法辨别出那声音源于何方,似乎就在前方不远,但似乎永远在前方不远。 到爷爷家,告诉爷爷奇怪叫声的事情。 爷爷笑,道:“没什么,你们小孩子不知道,那就是地脉龙神啊。每年三伏天的时候他热得直叫唤呢。”过一会儿又说,“也有人说,其实可能是旱魃也不一定,不过你听这个叫声,明明是龙啊。” 原来,爸爸、叔叔、伯伯们都会在特别热的天气,听到这种叫声,当地人早就不以为怪了。 但是,那到底是什么呢? 引用一段我GOOGLE的发现:“在我家附近的山脉,有一种连当地人也未看到过的不明生物,我们都叫它“地脉龙神”。 每一年的三伏天它们都会叫,叫声犹如黄牛或是牛蛙,声音听起来是发自地下的。如果有人大声吼叫就会惊动它,然后它就不叫了,等安静下来它又会叫。 曾经有人在做农活休息时听到在脚下叫,声音很大。那人就悄悄地站起来用力地一跺脚,只听到脚下“嗡――――――”地就朝对面“飞奔”而去。又在对面山上叫了起来! 听声音不止一只,应该有十几只吧!!一起齐鸣时十分壮观!”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吧,不过,我听到的叫声已经相当壮观了。 其实我写我遇到过的故事,是希望有人能解开长久以来心中的疑惑的。 我的四娘(爸爸的四弟的妻子)有一个姐姐,其人肤白清秀,勤劳聪慧,家离四娘家不过两里路。 四娘家在我故乡数十里外,江津朱羊溪的木山大队。我很小很小时曾见过那位阿姨,惊叹于她如白玉的手。那位阿姨曾爱上一个下乡的清秀知青,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后来就草草嫁了个当地的普通农民。 我见到阿姨时,她已经嫁了人,和周围的妇女一样,都是沉默、温厚的人。阿姨的丈夫也是个沉默温厚的农民,不过木山那里土地贫瘠,阿姨的丈夫为了贴补家用,长期外出打零工,家里就只有阿姨和女儿相依为命。 89年,天热,悲剧发生了。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堆在屋子旁边的稻草堆就那样燃烧起来,不一会儿,愈来愈大的火势就包围了整个小房子。阿姨首先把正在午睡的女儿抱了出来,想起什么,又冲回了房子里面。不一会,透过浓烟与火光,赶过来的人们看见阿姨的身影正冲出来,刚松了口气,不料这时候门槛上方的一根屋梁已经被烧断,咔嚓一下,正好将阿姨压在门槛上。 赶来的人们设法过去施救,但火势越来越大,刚接近几步,就被浓烟与高温呛了回来,根本无法接近。人们能听见阿姨凄厉的呼救,模糊地看见那挣扎的动作,却救不了她。 阿姨死了,三十一岁。 换衣服的时候,人们在她被烧得面目模糊的尸体的手心,发现了一个小盒子,针线盒子一样的东西,交给了她丈夫。她丈夫打开看了看,仍旧放到了她的袖子里面。 结果没有人知道那盒子里装了什么。 但故事还没有完。 之后是川东地区所特有的“伏旱”天气,每日都是赤日炎炎似火烧。而每当下午,夕阳西下,照耀到房子的废墟上时,人们就能看到一幅极诡异的画面――阳光好像幻化成了升腾的火苗,而一个黑影,就在那火苗当中挣扎。 那黑影日日如期而至,恐惧开始在乡邻之间弥漫开来。大家都说是由于这家的女主人死得太惨,所以灵魂不肯离去。不过在请道士做过几次法事无效之后,男主人终于放弃了在原址重建房屋的念头,带着小女儿到异乡谋生去了。 再后来,连周围的一两户邻居也觉得不吉利,搬走了。 直到现在,天气晴朗,阳光酷烈的傍晚,如果你到那废弃的宅基旁,还能看到模糊的黑影,当天的惨烈景象可想而知。 父亲说,也许,和地磁什么有关吧,那黑影。要不然,就是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我亲生的爷爷,年轻时是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参加远征军抗日,辗转于越南、缅甸等地的热带雨林之中杀鬼子。 当时条件十分辛苦,国军的供给与装备,甚至体能都远不如鬼子,但是全军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还是努力战斗着。军士们一位位的战死,或者是因为感染疾病而死……但是爷爷当时几乎没有想过有回国的可能,倒也处之泰然。 一个晚上,他们在热带雨林之中埋伏,等待鬼子们过来,这个时候奇事发生了。爷爷发现眼前有一株小草,发出鲜红色的微光,晶莹夺目,煞是好看,在一片黑夜之中非常醒目。 爷爷害怕这样的光让自己暴露,当时也没有多想,就掐下发光的草的一段往嘴里塞,当时只觉得五味翻腾,说不出是甜是咸,也说不出是麻是辣,还说不出是酸是苦……结果呸一口,爷爷又把那草吐了出去。 说也奇怪,把发光的那段掐了下来之后,小草就不继续发光了。四围又沉浸到了一片黑暗之中。 天明时分,有些奇怪的爷爷撤退前,再次看了下那片草丛,只见都是寻常草类,不觉得哪个草能发光。 不过,一晚没睡的爷爷却觉得精神爽利。 数月后,爷爷遇到一个会说汉语的僧侣,告诉他:“那草是仙草,如果你吃下去,寿限可达百岁以上,不过你吐了出来,怕只能保你九十岁。” 爷爷一笑置之,当病人朝不保夕,就没有想到能回故乡的一天,何况活到九十岁? 不过,最后日本投降了,爷爷还是回到了故乡。 当时和爷爷一起去的同乡32人,只有爷爷一人回来而已。 后来爷爷舍弃了军衔,回到老家务农,转眼几十年。 78岁时,爷爷仍然能抱着50斤重的猪崽,走30多里路。 不过,去年春节,爷爷就在我们子女前黯然道:“今年我就90岁了,明年春节怕是不能一起过了。” 一年之中,爷爷的健康迅速恶化,在此,为我的爷爷祈福。 即使没有仙草的护佑,还有我们一群子孙的爱在守护
随便来两个
我伴侣同事的故事,是他同事的亲身履历。
  他有个朋友是狱警,但是牢狱是在北京郊区很偏偏的地方,牢狱旁边有一个刑场,那天他看过同伙筹办开车回荚冬朋侪报告他不要从刑场旁的小路走,固然近但那不平安还是绕亨衢好,他事先没在乎,由于时间太晚了,所以还是挑选走小路。
  巷子走起来的确有点惧怕,所以他就开了声响壮胆,路走了一半,看到前面路边有一个抱小孩的女人再向他招手,如同是要乘车,他想这荒郊外地怎么会有人,应当欠好,也就没停车,从女人身旁开了已往。不过没开多久,他就感觉车后有什么不对劲,从后视镜一看,吓了一跳,他看见一张绿脸趴着后车窗上,冲着他笑,可把他吓坏了,于是他加大油门想尽快开到高速。到了高速进口处,他还问人家他车后有无什么东西,可儿家说什么也没有呀。这时他意想到可能碰着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他就给他妈打德律风问该怎么办,他妈说让他开到***华表下,说那可以辟邪,或许就行了。他就用最快的速度开到了***,这一起上那东西还在,他都不敢看后视镜。不过也奇异,一到长安街靠近***的中心,那东西就没了,他在华表那呆了一夜,抽了一盒烟,天明了才回家的,回往之后高烧了两天,这之后他不再走那条巷子了。
  当时听他讲的时候,他彷佛还在害怕呢,听得我也有点害怕呢,之后有一段时间不敢一个人走夜路呢。
  想起客岁冬天我打车回家的路上的哥给我讲的一段阅历。照样蛮诡同的。
  当时是晚上十点多,我从北全祸小区打车往山师,开车的的哥是个热忱健谈的济南人,就在路上聊起来,说着说着就谈到了他的逢鬼经历。经过过程聊天我觉得他挺实在的人,应该不会居心编出来骗我。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也是冬天的深夜,什么日期我不记得了,应该不是好久,这位的哥照旧上夜班,十一点多,在束缚桥四周有个男人拦车说要上济宁一趟,有很急的事。我不是济南人,济宁我也没有往过,但是应该出了济南不远,否则我相信这位的哥也不会冒险深夜往很远的地方。两人谈好代价就动身了,这个打车人是要往济宁的亲戚荚冬不是在济宁市内,而是在市郊的一个村子。到了济宁的时候,有几个人来接他,由于这个人还要返回,所以的哥要等他。那人希看的哥跟他回荚冬但是的哥想又不是自己家还是算了,就决意在村口等他,那人踌躇了一下最后还是赞成了,还留下了他家的一个长辈和这个的哥做陪。
  等人的时候两个人聊起来,他才知道对方家里正在办丧事,家属的人都来了。约莫晚上一点多的时候,的哥在百无聊好的时候忽然隐约听到有小孩子的哭声,精确的讲是婴儿的哭声,之后还有一个妇女哄孩子的声音。这样的沉寂深夜,声音很是逼真。的哥很希奇,这么晚了谁家的婴儿哭得这么利害,刚想问却发现那个做伴的小伙子神色愈来愈差,头上冒出汗来,明显他也听到了婴儿和妇女的声音。那人最后终究做不住了,说啥也要让的哥和他一块回家里往。
  到了他们家里,的哥才知道原来他家死往的是一名因易产而死的产妇,她刚生下来的男婴也在不久之后就死往了。按照他们本地的民俗,这是非常不吉祥的,所以丧事要赶紧办,不能拖。别的女人不克不及进祖坟,所以产妇与婴儿要分隔埋。那声音必然就是产妇在哄孩子的声音了
农村是每家孩子拿碗到村口吃,一是看看谁家吃的好,另外一个家里平常就没有聚在一桌吃饭的习惯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卷裤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