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红色地标读后感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读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_百度知道
读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是毛泽东第一篇完整的从军事角度分析的文章。可以看得出,在之后很多的重要战略决策在这个阶段其实已经定了下来。
  最重要的是,他在这个阶段已经明白,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需要依靠并没有太多经济基础也没有更多文化背景的农民阶级来实现。这个选择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很难决定的,因为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很长时间,由于资本主义的力量不断壮大,让很多人对农民阶级能够作为中国最终的统治者的想法已经开始动摇。然而,毛泽东已经看出,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一个人数最大的阶级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这也使得选择的必然结果必然是农民阶级。当然,毛泽东也说到“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
  这是毛泽东第一篇完整的从军事角度分析的文章。可以看得出,在之后很多的重要战略决策在这个阶段其实已经定了下来。
  最重要的是,他在这个阶段已经明白,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需要依靠并没有太多经济基础也没有更多文化背景的农民阶级来实现。这个选择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很难决定的,因为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很长时间,由于资本主义的力量不断壮大,让很多人对农民阶级能够作为中国最终的统治者的想法已经开始动摇。然而,毛泽东已经看出,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一个人数最大的阶级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这也使得选择的必然结果必然是农民阶级。当然,毛泽东也说到“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
毛泽东,在我心中是伟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酷爱其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气势,“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哲理,“已是悬崖百仗冰,她在丛中笑”的乐观。更爱其大气磅礴的行草,对他的文章,只是在儿时读的多,但多不求甚解,今天因教学的缘故,重温并细读其《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如沐春风般的耳目清新。文章简练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性,令人折服。对红色政权发展中的成败经验的总结,实事求是,一针见血,褒贬分明,读来倍感亲切。
这篇文章写于1928年10月,当时,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八七会议上,1922年二大以来陈独秀的右倾需错误终于得到纠正,革命刚刚经过最低谷,一切需要休养生息和重整力量以待一个新的革命的觉醒,而中国革命经历的惨痛失败使党内外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全国2012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来源:  10:08:19 【】 
全国2012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进行的是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3.在近代中国,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启迪民智,除旧布新”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5.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仁学》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6.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刘坤一 D.张之洞
  7.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陈独秀 B.陈望道
  C.毛泽东 D.李大钊
  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国民革命
  9.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是
  A.新民学会 B.觉悟社C.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D.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0.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组织是
  A.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B.上海机器工会
  C.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D.京汉铁路总工会
  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2.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是在
  A.浙江省萧山县 B.广东省海丰县
  C.湖南省湘潭县 D.福建省上杭县
  1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的会议是
  A.西湖会议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4.1930年1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5.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项英 D.王稼祥
1&&&&   相关推荐:
文章责编:zhongzexi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9:28:42)?&&( 16:22:28)?&&( 8:37:00)?&&( 8:00:23)?&&( 7:57:34)?&&( 7:54:56)
在线名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兼新闻广告系主任,高...[]
在线名师:  
多年在高校从事成人高考及自考高等数学等工作,任教期间在北大自考...[]
在线名师:  
英语专业八级,重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外语文件翻译及外事...[]
在线名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拥有20多年高自考辅导经验,主讲《邓小平理论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近代史读书笔记阅读文献
下载积分:1733
内容提示:近代史读书笔记阅读文献,近代史,读书笔记,阅读,文献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23:08: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近代史读书笔记阅读文献.DOC
官方公共微信第一章,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E-mail推荐:&&
  一,孙中山的困惑  二,钢铁斯大林  三,谁人看中毛泽东  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托洛茨基的警告与斯大林“挤柠檬”。陈独秀也须看共产国际脸色。蒋介石的悲剧,在于与毛泽东同时代。  各方都力图破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经济独立的基础。  他们的生命都没有超过一个世纪。但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历史,却要被不尽的后人运用不尽的观点,一个世纪一个世纪描述下去。  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多么惊心动魄,当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之后,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的故纸。  静悄悄的图书馆内,靠角落那个书架上,有本如秋叶般枯黄脆裂的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十月重庆初版。翻到第195页,见一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日记:  ……凌晨五时半,床上运动毕,正在披衣,忽闻行辕大门前有枪声,立命侍卫往视,未归报,而第二枪发;再遣第二人往探,此后枪声连续不止……  颇像一部拙劣惊险小说的开头。可以想见,当年写到这里,握笔的手定在不住颤抖。接着往下写:  ……出登后山,经飞虹桥至东侧后门,门扃,仓卒不得钥,乃越墙而出。&此墙离地仅丈许,不难跨越;但墙外下临深沟,昏暗中不觉失足,着地后疼痛不能行。约三分钟后,勉强起行,不数十步,至一小庙,有卫兵守住,扶掖以登。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而西行恐遇叛兵,故仍向东行进,山巅陡绝,攀援摸索而上……  竟然连“离地丈许”的高墙也认为“不难跨越”,上墙之后未及细看又飞身纵下而跌入深沟,出逃之狼狈仓皇与求生之急切鲁莽,浑然一体。  难以想像,这个越墙攀山身手不凡人已逾五十。  他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所记之事发生在日,史称“西安事变”。  事变第二天上午,中共中央在保安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审蒋、除蒋。当天中午毛泽东、周恩来致张学良电,14日红军将领致张学良、杨虎城电,15日红军将领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都是这个态度。  事变第三天,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认为张学良是日本特务,事变乃日本阴谋所主使。  日本政府则认为莫斯科同张学良达成了“攻防同盟”,张学良是苏俄工具。苏俄才是事变真正的后台。东京《每日新闻》发表社论:&“中国中央政府如在抗日容共的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南京方面何应钦调兵遣将要动武,宋美龄穿梭引线欲求和,戴季陶摔椅拍桌、大哭大叫,连平日颇为持重的居正也用变调的嗓音呼喊:&“到了今日还不讨伐张、杨,难道我们都是饭桶吗!”  凡此非常时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立有一席之地的,无人是饭桶。  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人们能够轻松觉出每日每时不息不止的量变,却不易觉出行将到来或已经来到的质变。  日,当中国政治包含的量变已经足够之时,所有各方便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猝不及防地推到了前台。  历史来到十字路口。  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都在既谨慎又顽强、既坚定又游移地探索自己真正的位置。表白着自己的立场,又修改着自己的立场。表白的同时又在修改,修改的同时又在表白。  在华清池跌伤了腰腿的蒋委员长,更是一瘸一跛来到十字路口的。  事变大起大落,他也大起大落。先不屈不挠翻墙越院求生,后不管不顾躺在床上寻死;先当着张学良的面,明骂其受赤党指使;后又当着周恩来的面,暗示想念在苏联加入了赤党的儿子。  委员长方寸大乱。他连衣帽都未穿戴整齐,沉重的历史帷幕便落下了。只容他将终生最为心痛的一句话,留在那页干枯得几乎要碎裂的日记上:  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二星期&(至多一月内)可竟全功者,竟坐此变几全隳于一旦。  和共产党苦斗8年,最后就差了两个星期。8年共2920天。两个星期为14天。8年与两个星期之比,为。所谓差之毫厘,便失之了千里。  他把这句话一直默念到日农历清明节。  该日深夜11时50分,他在台北市郊草山脚下的士林官邸内病逝。  共产党人终剿不灭,是其终生不解之谜。  生命不在了,民国三十一年重庆版的日记也化为纸灰,谜底却依旧留在那里。
(责任编辑:雷志龙)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0条)
匿名发表&&署名:&&&&&&&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  频道精选
???律师:小沈阳应依法取缔 温家宝给萨科齐上三堂课?中央为何鼓励省"一竿子到县" 咋解毛泽东积极防御
&&&彩信?手机报读书成就了伟大的毛泽东&&&&&&&&&&
发布者:&|&
浏览(2452) 评论
&|&发布时间: 09:25:13&最后更新时间: 09:25:13
本作品所属分类:
文章类型:独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如何评价毛泽东,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这样表述的,“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斗转星移,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7年了。他亲手缔造的社会主义祖国,也走过了64个年头。如今的中国,央央13亿人口,威威鼎力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形象,让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感到自豪。今天,人民纪念他的诞辰,缅怀他的恩德,不但要继往开来,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还要追思毛泽东成长的道路,学习毛泽东的智慧和精神。那么,毛泽东如何从平凡走向伟大的呢?如何从韶山冲的山沟沟里,走进神圣的殿堂的呢?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没有进过大学的学习,没有博士、教授的光环,仅仅只是个师范生。由普通的农民,而成为共和国的领袖,期间必然经历了很多很多艰苦卓绝的磨难。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他的辉煌呢?是孜孜不倦的自学,是刻苦发奋的读书,可以说毛泽东是自学成才的典范,是书屋里飞升的鲲鹏。
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的家里,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就在辛亥革命的前夜,毛泽东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像今天的孩子们一样,聪明,活泼,贪玩耍。但是,毛泽东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偏僻封闭的山区农村,使他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大孩子们读书。少年毛泽东特别喜爱读书,喜爱接受新鲜的东西。他4岁的时候,就能站在私塾的窗子外面,专注地听上半个多小时。村里的人都知道,石三伢子爱读书。他不但读了传统的“四书五经”,还偷偷的读《三国演义
》、《盛世危言》等。阅读越开窍,越开窍越爱读。父亲怕他耽误农活,他就抢先干完安排的农活后,躲在在地边读书。有一次,父亲又看到他在地边十分专注地读书,准备狠狠地责备他,可是很感叹,毛泽东早已将15亩地的大粪挑完了。传统的中华美德,影响着他的世界观,书中人物的叛逆性格,也刺激了毛泽东的抗争意识。他不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不愿意将青春赋予向父亲一样的小农经济。他决计走出小山沟,外出求学。他在《赠父诗》中写下了走向人生的言志诗,“少年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已显露出英雄气概。
长沙读书求学,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毛泽东就像鱼儿游入了知识的海洋。他拼命地读书学习,课堂上学习他如饥似渴,课外读书他废寝忘食。他开始读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从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共产主义的洗礼;读恩格斯的《资本论》,决心推翻万恶的剥削制度;读德国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一万二千一百多字的批注和提要。
与此同时,毛泽东开始读书交友,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一师,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读奇书,作奇事,做奇人”的人。“风华正茂”的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听课笔记,也间有读书札记,毛泽东把它题为《讲堂录》。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说:“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毛泽东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救国救民”,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真理,当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后,就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理想,努力追求、探索、实践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目标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
读书,革命,一路同行
毛泽东在读书学习中成长,在读书学习中成熟。毛泽东爱读书,但是不做书奴,不是为读书而读书。他读书是为了寻求人类解放的真理,为了获取实现共产主义的多种知识技能。所以,他边读书边实践,用读书获得的理论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体会促使精读、深读,获取更多的实践知识。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泽东在毕业前夕,就和同学好友蔡和森成立了“新民学会”,接着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光荣的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并且先后,将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引荐到长沙读书学习,秘密参加党的活动,兄弟三人共同协力为共产党的建设出生入死。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阐述。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毛主席日理万机,不忘读书。他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是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虽然他工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来看书学习,哪怕是分分秒秒。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部被书占领了。真所谓“半床明月半床书”。在中南海丰泽园里,还有一个四合院--“菊香书屋” ,那是毛主席专门读书的地方。那古朴典雅的书房里,藏书非常丰富,包括古今中外的书籍达七万多册。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因为毛主席不但在书房里读书写作,还在那里接见了不少外国政要。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几箱子书,人到哪里,书到哪里。他还鼓励支持身边的工作人员读书,号召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认真读书学习。他说,不要借口工作忙,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譬如钉子,给一点压力,它就“挤”进墙里去了。建设国家,发展经济,需要知识需要人才,这就是压力。你看,多么形象的比喻。
新中国的建设,是在千疮百孔的破烂摊子上进行的,毛泽东形象的称为“一穷二白”。没有经验和模式,毛主席就读先进发达国家的书和资料,从中获取借鉴和启发。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宏伟的蓝图如何勾勒,毛主席孜孜不倦的在书山上攀登,在学海里寻觅。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是毛主席结合中国的实际,学习他国的经验提出来的。毛主席在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表述。1960年3月18日,在同尼泊尔首相的谈话中,毛主席再一次地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作了重申。他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并最终在1975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响亮的公布于世,成为鼓舞我国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基础和精神动力。
读书,使毛泽东成就伟大的诗人
毛泽东酷爱文学,酷爱读古今中外的诗、词和传记文学。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读得尤其多。他喜爱李白的诗、李贺的诗、辛弃疾的词、李清照的词,许多名篇他开口能诵。《诗经》、《楚辞》、汉魏六朝的文章、唐、宋、元、明、清诗别载、《词综》、《曲选入《韩昌黎全集》、《昭明文选》、《唐诗三百首》、《唐宋名家词选》等书都是毛主席爱读的。在七十年代的一次会议上,谈到读《红楼梦》的时候,他深有感触他说:“至少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其实,有些小说,他何止读5遍呢。
&&& 毛主席也十分喜欢读鲁迅的著作。一部解放以前出版的《鲁迅全集》,毛主席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带着。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毛主席一直把鲁迅的著作放在他的床边,随时翻阅。
毛泽东读书来了灵感,或触景生情,便挥笔而就,写下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和美好理想主义精神的诗词。当年,毛泽东从延安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报纸上发表了他的《沁园春.雪》,立刻震动了山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词句,充满着无产阶级革命必定胜利的自信,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无限豪情,也让蒋介石感到了恐惧和压力。一帮御用文人,立马组织诗词文章反击。可是轰轰乱乱好一阵子,竟然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较量。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家情怀,使得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顶峰。
今天捧读毛泽东诗词,仍然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拜。许多军旅篇章,翻卷开来,便是革命的史诗,便是历史的画卷。仿佛使人看到猎猎的军旗,听到隆隆的炮声,闻到战地黄花的清香。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领红军万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激动不已,写下了《七律
长征》。可以说,这是一首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的典范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恢宏,充满着强烈的革命激情,洋溢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红军战士,在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爬人迹罕至的雪山,过飞鸟回头的草地,在他的诗中竟然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艰苦卓绝的恶劣环境,在红军的脚下,只是等闲而过,这是多么高尚的革命情操和伟大的革命气慨啊。时隔78年,如今再读一遍《七律
长征》,仍然让人怦然心动,仍然给人鼓舞,仍然催人振奋。
博览群书,积累渊博的知识
毛泽东研究农业,提出了水、肥、土、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研究经济,提出了“鞍钢宪法”,号召“工业学大庆”,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研究水利,发出“一定要根治黄河”、“一定要根治淮河”号召,提出三峡建设构想,“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研究外交,提出“三个世界”的外交理论;研究国防,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有原子弹”、“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寰宇,使我们成为和平利用原子能技术的现代化强国等等。
毛泽东向全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群众路线”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自力更生”的观点等等,都是早已被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理论,并且至今仍然影响着、指导着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读书,直到生命的结束
毛主席是一位终生坚持读书学习的领袖,他活到老学到老,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一下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在毛主席的最后人生旅程,多种疾病折磨着他,行动蹒跚,步履艰难,但他的头脑始终很清醒,孜孜不倦的读书习惯丝毫不变。毛主席双眼因患白内障疾病失明了。这对一个一生与书为伴,形影不离&,嗜书成癖的伟人来说,该是多么焦急和痛苦啊!身边的工作人员谁能不为老人家心焦如焚呢?世界在瞬息万变,知识在不断更新,不读书不看报怎么行。放大镜也无用了,那就请秘书和工作人员来读给他听。1976年,是毛主席生命的最后一年,虽然体弱多病,但头脑非常清楚。除坚持阅批文件外,仍然同以前一样挤出时间阅读各类的书,包括世界名人传记,还有李约瑟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直到老人家生命垂危之际,声音都难以发出的时刻,还用三个指头比试着要看,日本竞选首相三木武夫的情况。
毛泽东是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逝世。9月8号,他全身插满了管子,一会儿昏迷,一会儿清醒,但一清醒过来就要书,要文件看,看了多少次呢?他苏醒了11次,看了11次,总共的时间加起来2小时50分钟。就是说9月8号那一天他清醒的时间是2小时50分钟,而这2小时50分钟都在看书。而最后一次读书、看文件,是9月8号下午4点37分,过了7个小时以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读书,成才,学习毛泽东
伟人虽逝,风范长存。毛主席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句遗言,更没有留下财产(他的一切稿费归公),而却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毛泽东选集》五卷,就是他珍贵的读书学习笔记,就是对中国和世界精神宝库的伟大贡献。
& 2009年5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号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读书学习。今天,在我们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就要以他为榜样,刻苦读书,勤奋学习。我们要学习他快乐读书,博览群书的乐观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持之以恒的顽强精神;学习他辩证读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方法;学习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习他理论联系实际读活书,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成功经验。
总览毛主席的读书一生,我们对“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含义,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我们就积极行动起来吧,“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要认真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好好读书”,并且持之以恒,不怕苦累,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本文是我给青年学生的一篇讲稿,谢谢。
:&( 10:51:40)&
2 篇, 1 页 1
(必填)&&&&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发表(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经典著作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