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令回籍档案回原籍是什么意思思

从翁氏父子日记考高祖周祖培行状
&&&&有清一代,自道光始,常熟翁氏一家“父子三帝师、一门两状元”,而成为晚清政坛的佳话。吾高祖周钺与其三子祖荫、祖植、祖培嘉庆年间相继蟾宫折桂、金殿传胪后,与翁氏父子在道、咸、同、光四代同朝为官,特别是祖培与翁心存在翰林院、工部、吏部、户部、刑部、兵部先后任同一职务,二人又同为体仁阁大学士,过往十分密切。翁心存与其儿子翁同书、翁同龢在日记中,均详细记载了翁氏一家与周祖培的这段经历。作为晚清朝廷中枢的要员,翁氏所记与周祖培的交往,不仅仅是二个家族间的友谊与亲情,而是全面反映了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二位重臣治国理政的真实纪录与心路历程。据统计,仅《翁心存日记》中,提到周祖培的即有200处之多。翁氏称周祖培的别名有十一个之多。如芝台、芝翁、商城相国、周星使、周侍郎、周冢宰、周相国、周相、周中堂、周协揆、周等。在其子《翁同龢日记》中,也有几十次之多。翁同龢日记记载周祖培的行止部分与父亲翁心存的重复,但在其父逝世后,翁同龢的日记则接续了对周祖培重大事件的记叙,直至周祖培于同治六年去世止。笔者依据翁氏父子日记所载,分别介绍交往的情形。
在介绍常熟翁氏与商城周氏二家的交往之前,先交待两家的大致情形。
常熟翁氏,即指浙江常熟翁心存父子及其后裔。翁心存父亲翁咸封,以举人身份任浙江海州学正,开启了翁氏一家步入政坛的大门。其子翁心存,会试三次名落孙山,道光二年32岁时方跃过龙门。但他由庶吉士、编修、学政、一路精进,到花甲之年后,再由工部侍郎、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一直到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并入直南书房,为弘德殿授读。其长子翁同书,进士出身,官至安徽巡抚。三子翁同爵,以荫生历官陕西、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四子翁同龢,道光二十九年一甲一名,后任弘德殿授读,与父亲翁心存同为皇帝的汉文师傅。其侄翁曾源同治元年以恩赏进士衔参加殿试,同样取得一甲一名。
吾商城周氏,虽无常熟翁氏一门显赫,但嘉庆至光绪的几十年间,仅周作渊直系四代中,就“一门八进士”。如周钺(嘉庆辛酉科1801年)、周祖荫(嘉庆己已科1809年)、周祖植、周祖培(嘉庆己卯科1819年),周锜(嘉庆庚辰科1820年)、周祖衔(道光壬辰1832年)、周文焘(同治戊辰科1868年)、周文浚(同治甲戌科1874年)。嘉庆皇帝召见周钺时垂询家事,曾赞曰:“汝家父子兄弟俱成进士,可谓一门之盛也!”尤其是周祖培的从政履历,与翁心存几乎相似。翰林、庶吉士、学政、侍郎、六部尚书,二人有时同为前后任。如咸丰四年十一月,祖培接替翁心存任兵部尚书,咸丰六年十一月,祖培接替翁心存任吏部尚书,最后二人都从尚书升为体仁阁大学士。
从《翁心存日记》中看,记叙周祖培的行状共分为如下几部分。
一.治国理政。
&&&&奉命偕郑王、怡王、克王、文庆、麟魁、周祖培、许乃普、肃顺、匡源盘查三库。(咸丰五年四月十八日)
&&&&周芝台以抖晾《实录》皆不能赴库也。(咸丰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辰正二刻至缎匹库,怡王诣玉泉山拈香,周芝台、麟梅谷以复命皆未至,肃裕亭以军政引见后至。(盘查三库为什么翁心存多次记叙,因二日缎匹库失火,翁因此受责。)(咸丰五年五月二日)
&&&皇长子生,今日内廷王大臣已穿补褂,递如意,贾中堂约徐梅桥、周芝台、赵蓉舫及予明日补服备蟒袍,递如意,不具贺折。(咸丰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卯正一刻入内,辰正诸臣集乾清宫阶下,巳初召上殿,御书福字赏裕诚、翁心存、周祖培(余略),以次叩领而出。(咸丰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寅初起,寅正下园,卯正到园,至巳初始会议耆英罪名。(略)命巡防王大臣、军机大臣恭邸、周祖培等,宋晋、万青藜并团防处之科道会议。十六日又记:周芝台尚书复具封奏,邀予列名,允之。(咸丰六年五月十三日)
卯刻内务府大臣肃顺等随护六宫先行,上办事召见如平时。巳正二刻启銮(略。咸丰逃往承德)两书房行走诸臣、汉军机章京皆留京师。命豫亲王义道、大学士桂良、协办大学士周祖培、尚书传庆为留京王大臣,(略)周在外城。外城派贾桢、周祖培等十人议团防事。(咸丰十年八月八日)
邸报,周祖培等奏裁覆保举人员一折,派载垣、肃顺、穆荫、匡源酌核,左中允常恩、庶吉士惠林均撤去三品顶戴,从优仪叙,员外荣禄、编修延煦均撤去三品顶戴,(略),余照周祖培所议。(咸丰十一年二月十八日)
今日奏上,奉旨载垣、端华赐自尽,肃顺斩决。以“祺祥”二字意义重复,改明年为同治元年,从周祖培大学士请也。(《翁同龢日记》咸丰十一年十月六日)
周祖培奏近畿各省渐多藐视官长,抗粮拒捕者,由州县不得其人之故,奉有通谕一道。又周祖培奏请整顿盐务。(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八日)
从上述日记中看,一方面翁心存记载了周祖培的政务活动,同时也记录了翁心存翁同龢自己的理政过程。
周祖培官历六部,位至大学士,在科举取士、满人当政、杀罚无情的清王朝,若非等闲之辈可为也。从今人来看,周祖培没有做出经天纬地之大事,实际上是时也势也。做为一个中央枢要的文官,非一地之封疆大吏,难有大作为。如曾国藩不回乡守制,恰逢洪党作乱,何来成就他一生伟业。
二.职务升迁黜置。
袁甲三奏劾一案军机大臣已传询明晰,得旨定郡王载铨交宗人府严议,恒春欺饰,书元泄露,交部严议,题《定王息肩图》内师生称谓之载龄、许通恒交部议处,题图之潘世恩、祁雋藻、周祖培(余略)交衙门分别议处。(咸丰二年八月二十日)
是日吏部议刑部承审刘秋贵一案处分司员,革职者四人,降留者数人,芝翁降三级调,各堂降一级留。予调刑尚,(余略)周祖培补副宪。(咸丰三年五月十七日)
(说明:周祖培咸丰元年任刑部尚书(从一品),降三级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三品))
五城团防使添派吏部尚书周祖培、刑部尚书赵光、工部尚书许乃普。(咸丰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月之十六日有番役邓姓之父控周中堂前在刑部审案不公,并牵控科场事,命瑞麟、黄赞汤查奏。(咸丰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翁心存着补授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官文以湖广总督,周祖培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八年九月十日)
肃顺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周祖培补授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林寿图奏风闻大学士周祖培恭办定陵工程用其甥张福祐为监修,事涉徇私等语,周祖培所派监修委员、刑部主事张福祐、户部主事贾致偣(缺字)均着即行撤回。(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清代对于官员的监督与处分是十分严格的,罚俸、降级、革职、杀头,即使是朝廷要员,如大学士柏俊等也绝不留情。周祖培在任内曾多次受到处分。其中最为严厉的是从刑部尚书一下子降了三级,其缘由是关在刑部大狱中的一位犯人死在狱中。作为一位从一品大员,主管司法的尚书,因为一个犯人,一次降了三级。周祖培对此是否有怨言,翁心存没有记载,但次年周祖培官复原职,并且升任协办大学士,可见他不仅不会有牢骚,而且可能更加倍效力,皇帝才会起用其。
三、往来酬酢。
&&&偕周芝翁在吏部朝房饭,午正三刻回。(咸丰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答孙莲塘、周芝台,访李滋园、均未晤。(咸丰八年八月十九日)
&&&巳初出城,顺途拜客,贺周芝台相国、陈子鹤尚书,皆未晤。(咸丰八年九月十五日)
&&&至吏部朝房,邀周芝台相国、陈子鹤尚书、张诗龄少宰同饭。(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答芝台相国,遂哭张诗翁,午初回横街宅,戌刻回中街。(&同治元年一月二十日)
&&&在翁心存日记中,此类往来酬酢的事记载很多。往往是今天你与我一起吃饭,明天我与你一起吃饭。从记录看,吃的都比较简单。同时,也看出翁心存与周祖培关系十分密切。
四、施以援手
顺道答拜周芝台相国,桑某某,程楞香,即回横街饭。(同治元年二月十四日)
&&&&说明;翁心存长子翁同书为曾国藩所参依律当斩,周祖培在众大臣集议时为翁同书开脱,翁家十分感激。翁同龢同治元年一月二十九日日记记载了此事。
申正晤宋公,乃知今日集议,贵臣言,“定远一事,已有谕旨,不必再论矣。惟寿州亦系城池,律有明文,不能贷也。”周相国曰:“阅某亲供,交卸久矣,然则虽系失守,实无守城之责。似应于折内声明,并将亲供呈览。”(余略)闻定稿时皆如周相国所云。
周祖培非为私交徇私枉法,翁心存之长子翁同书虽为安徽巡抚,但当时已卸任很长时间,追究他的失守之责没有道理。此事可见清代官员之间的毫不留情。翁心存作为当朝大学士,皇帝师傅,曾国藩当参则参,铁面无私,差点将翁同书送上了断头台。翁心存在儿子入狱不久病逝,应当说与儿子系狱有一定关系。
薄暮始见邸抄,奉上谕:都察院奏撤任顺天府治蒋大镛,以大学士周祖培等审断不公,屈情莫白等词,赴该衙门呈诉,着派翁心存、宝鋆会同都察院秉公查办,据实具奏。(同治元年六月十日)
此事一是说明清代从制度上看内部已经腐朽,但是吏治仍是十分的有序。下属认为不公,可以上告当朝大佬,皇帝没有掩盖和袒护,而是秉公查办,要给下属一个明白的回复。翁心存等人也不会因为周祖培曾经对自己施以援手而枉顾事实。此事经翁心存等人调查,认为周祖培无不妥之处。
五、不同意见
&&&&申刻四川小门生竖甲来见,乡试第十六名,重庆人也。此次为小磨勘张敬堂编修。签其背朱注,而大磨勘诸公多不以为然,周芝翁、黄莘农持之尤力,乃议以疵谬罚停二科。其实文甚佳,胎息于方百川者也。闻予称之,感激来见。(咸丰九年三月十三日)
&&&&部议盐引抽课,山东司已拟稿,定于明日奏矣,前日周芝翁到署,坚欲议加其数,余颇不以为然,而不能阻也。今日肃雨亭以为不,乃仍照司议赶缮奏折,明日具奏,司员刘堃来告知,予颔之。(咸丰九年三月十八日)
&&&&以上两件公务,且不论谁对谁错,但从中一是说明周祖培坚持原则,不考虑同僚的面子。二是从翁心存的日记中看他对此事持有自己的歧见,故特意记录在兹。
六、勤谨律已
丑正起,寅正二刻递折待漏,朝房晤阿镜泉、李锡民两司寇、恒宜亭、周芝台两少寇。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五日)
是日初祭,寅正三刻入馔筵八十一桌,(略),朱、周两侍郎同召见于勤政殿东书房。,以会议遗谕中郊配、庙祔二条奏上,故亲谕群臣也。(道光三十年二月六日)
寒食,竟日大风,雨霾,入夜未息。是日公折谢总裁恩。(翁心存与周祖培在二日前奉旨为实录馆副总裁),诸君皆已召见,惟芝台少寇与予叩头于勤政殿阶下。(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二日)
周祖培奏据实检举,请将伊子注销贡士,据称伊子周文龠由钦赐举人,本年新中贡士,其文系录平时自作,周文龠着即注销贡士。(同治元年四月十五日)
从翁心存的日记中可以看出,清代的官员,勤勉有加。每天起床时间,多在天未明的三四点,有时早在丑时的一二点钟。翁心存住在横街,周祖培远在琉璃厂附近的青木胡同,二人寅时就要递折子,可见有多辛苦。同治年间,翁心存与周祖培均已年过花甲,身患疾病,仍每天按时上朝办公。
另从翁心存记载的周祖培“检举”儿子会考时将平时练习之作抄到考卷上之事来看,实属猜对了题。此事如果不是周祖培自己以身作则向皇帝坦白,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按清制,参加了会试的叫贡士,下面就要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了。没有意外的话,儿子做了进士,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身为皇帝和慈禧信任的重臣,周祖培严于律已,于此可见一斑。翁心存详细记载此事,可见他认为周祖培此举非同一般。如翁本人的孙子翁曾源患有羊角疯,仍参加殿试,后考了个一甲一名。
翁心存于同治元年十一月五日殁,时年七十二岁。翁同龢随后扶柩回乡,其在日记中于同治三年始又见记载周祖培的行状。
昨日拟题贺中堂、今日阅卷周、瑞两中堂。(同治三年四月十六日)
黎明即起,辰正引见。(略)而本日召见之倭、周、瑞、万、基、朱、吴诸公及豫、肃两王传旨与昨日又相径庭。(同治四年三月初九)
薛焕回奏派员查办,旨派肃王会同刑部、都察院研审,务期水落石出,大学士周祖培、刑部侍郎王发桂、左都御史曹毓英(略)均回避,薛焕、蔡寿祺听候传旨。(同治四年三月十九日)
(后蔡寿祺案结,革职勒令回籍)
阅卷:瑞常、周祖培、全庆(略)(同治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御前首领周姓(疑为相之误)赏穿貂褂。(同治五年十二月二日)
闻周相国暴疾,一汗而终。(同治六年四月初五)
周相国恤典,赏经被,一子主事,一孙举人。(同治六年四月七日)
晴。无风。吊周相国。(同治六年四月九日)
以上是翁同龢在日记中所记载的关于周祖培的部分经历。从翁氏父子的日记中,基本可以理清周祖培后半生的治国理政到人生终结的脉络。
注:《翁心存日记》中华书局2011年6月北京第1版
《翁同龢日记》中华书局2006年12月北京第2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土家第一村&的双凤村土王祠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这一供奉形式与彭氏宗祠相同。所谓&彭家爵主&,即彭氏先祖彭士愁,&向大官人&、&田好汉&则是其左膀右臂,前者是军师,后者是武将。
  撰文/邹伯科摄影/卢七星(特约)
  在彭氏的世代经营下,老司城一度&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有诗称: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但这一切止于雍正七年。
  那一年是公元1729年,朝廷撤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继续延用永顺司地名。设府永顺,下辖四县:永顺、保靖、龙山、桑植,隶属湖南布政使。废旧司辖地五十八旗,并旗为十八保。府衙暂驻旧土司行署所在地&&颗砂。
  末代土司彭肇槐回祖籍江西吉安老家,老司城从此废弃。原居于老司城的彭氏后人被迫向周边地区遣散,他们或迁往颗砂,或迁往太平山坡的新庄,以向姓为主的土著和外来者居住在了老司城。历经800余年繁荣的老司城重新返回它的起点:一个山多地少、封闭贫瘠、无法养活太多人口的普通小山村。
  老司城的这一巨变,其实早有征象。
  10多年前,彭肇槐为致仕宣慰使彭泓海立了一块&德政碑&,辖内380个峒寒有323个的头目前来祝贺,另外的57个头目不知何因未有到场。
  3年前,老司城里陆续来了一些游民。他们操着云贵等地土语,干着苦力活计、或是打家劫舍,他们的家乡战事连绵,家园多遭毁坏。他们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更无力撼动土司的权力,却预示了老司城的命运。他们堪称土司社会的晴雨表。
  末代土司自愿纳土归流,以表忠心
  雍正四年,即公元1726年,云南、贵州等地战事连绵。早在康熙末年,漠西蒙古成功突袭西藏,为防御西南地方势力转化倒戈,策应漠西蒙古南下,巩固清朝内陆边防,雍正开始强行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朝廷任命的流官取代土官。鄂尔泰在云贵、广西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致使一些苗民及土人大量逃入湘西永顺等地,沦为游民。
  改土归流已是无可抗拒的潮流。新的时代到来了。
  第二年,时任永顺土司彭肇槐提出要主动归顺朝廷。一名叫王柔的朝廷官员时任辰沅靖道之职,彭肇槐向其表明永顺土司主动要求献土。彭肇槐此举并非心血来潮。一年前,朝廷采用强硬手段,以&残暴不仁&的罪名将桑植土司向国栋流放河南,以&骨肉相残&的罪名监禁保靖土司彭御彬使其身死监内,其母吴氏,其弟彭御林,逐一流放河南。这令彭肇槐大为不安。
  此后,镇竿总兵杨凯作为改土后的桑植副将,带兵去保靖执行公务,途经永顺地境。彭肇槐见其军容强盛,威风八面,继而由不安变为恐惧。这使得彭肇槐率领其子彭景煌、南谓州土知州彭宗国、施溶州土知州田永丰、上溪州土知州张汉儒等大小土司官员十余名,同赴沅陵求见王柔,并献永顺土司辖区图和愿降文书,请求纳土、改土归流,望早日归顺朝廷。
  彭肇槐向朝廷表达忠心,很快得到雍正皇帝的回应。这位素有理性的皇帝带着几分怜悯的口语说,&朕意本不欲从其所请,又据辰沅靖道王柔面奏,彭肇槐实愿改土归流,情词恳切。朕念该土司既具向化诚心,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
  但彭肇槐不知的是,拱手让出800年的祖业会得到怎样的回报。他更不知,在一番怜悯的话语之外,雍正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从土司到庶民,&隐吏&的密游和幽怨
  在雍正的密折中,针对土家族土司兵力调动,多次朱注&密而又密&、&毋轻举妄动&等。此前对保靖、桑植土司的改流时,湖广总督傅敏如此奏报:&臣等伏查彝陵乃诸土司前路,九溪乃诸土司后路&&仰请皇上密谕杜森敬谨办理,就近弹压。至其后路,议调衡州副将周一德暂署九溪协事,整顿兵马,以备不虞&&&
  以此可见,调配军队、防范包围等,是在和平招抚同时准备的武力威逼。这一点,彭肇槐不会没有嗅到半点风声。因而,与其被动,不如主动&自请&改流,彭肇槐被授为苗疆参将,赐拖傻剌哈之职,世代承袭,另赏银一万两。从职官上看,苗疆参将并不低于永顺抚慰司。
  不过,在辰沅靖道王柔上奏&彭肇槐无能,不能胜任参将之职&之后,雍正皇帝改变了主意。彭肇槐最终得到赏银一万两,回到江西祖籍吉安府安置,他多少有点失意。更加不爽的是,彭肇槐之弟彭肇模希望驻留老司城照顾年迈母亲和祖坟,这合符人情的请求也未被批准。
  雍正的态度很严肃,一改先前的怜悯,他令江南督臣饬催彭肇槐尽快率众归籍,若&愚昧迟留&,&饬令递解回籍&,没有丝毫
  讨价余地。到1731年初,雍正得到报告,&委官将彭肇槐、彭肇模、彭肇极并妻室子女仆婢,及肇模等生母麦氏、向氏、鲁氏等,护送前往江西抚臣转行安插去讫,止有肇槐之母樊氏据称年老不能起程,又经咨催两江总督勒令肇槐作速遣人迎养外,所有彭肇模等家口,起押回籍。&
  从最初的&自请&归流,到&起押回籍&,彭氏土司摇身一变为普通庶民,他们在土民的众目下,翻越山岭归去江西祖籍。没有人知道他们当时的内心如何。
  几年后的重阳节,一位自称&隐吏&的游客来到昔日土司家族娱乐之地不二门,写下《溪州隐吏车庚诗》,落有&古溪州守&印。诗称:心雁声。雁声警岁晚,雅集歗儒林。一夕餐英醉,风流自古今。老僧行脚健,胜境喜追寻。却已空凡骨,何庸再洗心。药笼窄田地,筚路启山林。流水自清浊,迷途悟昨今。乙卯重九,同人登高,于观音岩诗以纪之。溪州隐吏车庚。伯阳古溪州守。
  据考证,这&隐吏&正是永顺末代土司彭肇槐,他以&心雁声&喻&心厌生&,到此游玩追寻美景,排解心中忧郁。个中幽怨,是针对自已,还是朝廷,或二者兼有?
  永顺府的民变与新政
  早在离开老司城之时,彭肇槐变卖了老司城既有房产,将老司城土司衙署、土司宫殿、若云书院和城隍庙的木构建筑材料和瓦片拆迁至猛峒坪,用于建造永顺府衙门、永顺县衙门、崇文书院和城隍庙。此时,新的永顺城正在猛洞河边建造。
  建造新城的主导者为首任永顺知府袁承宠。尽管是新官上任,但这位山东人来到永顺之时的心情,比彭肇槐离开老司城时的失落好不了多少。
  袁承宠发现当地男女服饰无别,长发垂背,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刺花边。男女同行,不拘亲疏。&山歌以奸淫为传媒,虽亲夫当前,无所畏避,且共聚山林或河畔群奸野合&。
  改俗易教,是袁承宠面临的难题,他随后遭遇了更大的危机。他的搭档、由宜章知县调任永顺府同知的潘果被革职查办,袁承宠受到牵连。原来,彭肇槐逐回江西后,原五十八旗长失去权力。旧土司总管田尔根秘密传令原各旗长彭志文等四十四人,并号召土民三百余人拥入颗砂行署。强行扣压役卒六人,扬言要烧毁行署,驱逐朝廷官员。此后,田尔根又号令各旗长齐集王家村,并宰牛饮血盟誓,同往镇竿求见道宪提督岳超龙,控诉永顺府同知潘果等罪行。
  朝廷得奏后,命湖南巡抚赵宏恩,御史苗寿、唐继祖等随带兵丁五百飞赴永顺府地调查处理此事。潘果撤职,贬为庶民,逐回原籍安徽无锡县。他在偏僻之径被人宰杀,尸体高挂树上。此事不了了之。
  尽管因监管不力,袁承宠被予警告,但执政的热情未受影响,他随后上奏永顺府地土民生活贫困,要求朝廷豁免永顺府地秋粮银一年,获准。并公布告示,禁止土苗匪徒捉拿人畜为首项,禁止男女混杂坐卧火床。如此几年下来,永顺府地社会逐步稳定,土民安居乐业,世风易化,人口增加,并建新城于猛洞坪。
关键字推荐
潇湘晨报APP
新闻 广告 发行
24小时热线 96360
ICP备案号:湘ICP备号-2
湖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湘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31号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97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一三五、中国历史上的奸臣
中国历史上的奸臣
(2015年7月13日)
&&&&悠悠华夏,伟哉中华!有世代景仰的忠臣,也有万人唾弃的奸臣。五千年的民族兴衰荣辱,奸臣篇应该不可或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历史,以至加快了国朝的更迭。
&&&&所谓奸臣,指弄权营私、残害忠良、不忠于君主的大臣。乱世奸臣太多了:伯嚭、赵高、安禄山、严嵩、严世蕃、阮佃夫、贾似道、刘瑾、蔡京、高俅、童贯、索元礼、张邦昌、李林甫、杨国忠、王振、杨素、王莽、卢杞、吕惠卿、梁冀、黄皓、阿合马、哈麻、鳌拜、和&&珅、爱新觉罗·耆英……等等。这里借助空隧道回味一下史上最为著名的奸臣们。
1、伯&&嚭(b& pǐ)
春秋晚期人,原为晋国公族,姬姓。史载伯嚭因躲避父难逃难仕于吴,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恩人)伍子胥,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霸中逐渐走向衰败。最终成全了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山再起,一举灭吴,史称“三千越甲可吞吴”。伯嚭以为自己对越国有功,竟厚颜无耻的向勾践请功。勾践早已对他深恶痛绝,遂命武士将伯嚭斩首,并灭了他的全家。
赵国人,生而受宫刑。强健有力,通狱法,秦始皇听说他很有本事,遂以其为中车府令,教其幼子胡亥。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于出游途中,高伪造诏书,改立胡亥,杀始皇长子赢扶苏、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将军蒙恬、右丞相冯去疾等人。胡亥即位后,杀了丞相李斯,自为丞相,集大权于一身,驾空二世。他横征暴敛,滥杀无辜,誉“杀人众者为忠臣”;在危机四起之时,又杀二世,立赢子婴为秦王。最后被子婴杀死。&
陇西人,性粗猛,有谋,体力过人。少时曾游羌中,尽与其豪帅相结。公元190年,征为少府,辞不受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8月,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自为相国,专断朝政,凶暴淫乱,激起全国反对。他焚烧洛阳,西迁长安。公元191年2月,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他掠夺钱财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公元192年,为司徒王允等人所杀。中国的三国大分裂时代终于到来了。&
宦官。不知为何许人。性奸佞,善奉迎。开始,服侍太子刘禅。刘禅即位后,因先有丞相诸葛亮,后有侍中董允主持朝政,皓不敢售其奸,位不过黄门丞。公元246年,董允死后,陈祗代为侍中。黄皓、陈祗二人狼狈为奸,纵后主淫乐,朝治日益腐败。陈祗死后,黄皓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权柄,以至灭亡。魏国征西将军邓艾,知其奸险,准备除掉他。黄皓贿赂邓艾左右,终免一死。&
会稽人,初为台小吏,后为淮阳王刘彧主衣,后为世子刘昱之师,颇受父子俩的信任。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公元456年,阮佃夫等杀前废帝,立彧为帝,是为宋明帝。继因平定长史邓琬之乱,迁龙骧将军、司徒参军。后为太子步兵校尉参预朝政,权压人主。横征暴敛,广用亲信,生活奢侈,大收贿赂,祸害立至。公元472年,宋明帝死,立太子刘昱为后废帝,阮佃夫加给事中、辅国将军,权任益重。次年,镇压建平王刘景素之乱,以功为南豫州刺史、冠军将军。公元477年,因废长立幼,被诛。
弘农华阴人,初事北周武帝。后事隋文帝杨坚,为上柱国,拜御史大夫。588年,伐陈有功,任荆州总管。继为纳言、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以奸诈自立。依附晋王杨广参与宫廷阴谋,废太子杨勇,杀文帝,杨广立,即
“修通运河”、“开创科举”的隋炀帝,拜杨素为司徒,后改封楚公。杨素十分骄横,任意侮辱属臣,凡逆己者,必加陷害。贪图财货,广营产业。邸店田宅以千百数,东西京居宅侈丽,家僮数千,姬妾众多,606年病死。
&&&&7、李林甫
唐宗室。初为千牛直长,后官至宰相。为人奸诈阴险。其手段是厚结宦官、妃嫔,迎合玄宗,排除异己;表面上示人以友好,而暗中陷害,世称“口有蜜,腹有剑”;收罗党羽,结党营私;唯庸才是用,以固其权。他广收贿赂,生活奢侈。致朝风日益腐败,终于酿成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公元752年11月死。李死后,杨国忠指使安禄山上书,诬告其谋反,致使李林甫家人被流放岭南,财产籍没入库而他自己也被开棺,被剥下锦袍玉带,换成薄板小棺,以庶人待遇,被草草掩埋在长安城外的乱坟岗上。&
安禄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指混合血统的胡族)。安禄山拥兵自重,野心勃勃,蓄谋已久要推翻唐朝取而代之。为了讨好唐玄宗,认杨贵妃为干娘。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中原地带战火连天,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至德公元757年正月,由于安禄山内部发生内讧,安禄山被部下所杀,结束了罪恶的生命。
杨贵妃的堂兄,本是一个无赖之徒,因杨贵妃得宠而入朝为官。杨国忠入朝之初,他与李林甫狼狈为奸,欺上瞒下,排除异己,干了不少坏事。后来,他又与李林甫勾心斗角,互相争斗。李林甫病死后,他取而代之,成为右丞相。掌握大权之后,杨国忠专横跋扈,任人唯亲,生活腐化,欺压群臣,没有一人能与之抗衡。安禄山得宠后,他怀恨在心,处处与安禄山争宠,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南逃途中,禁军首领陈玄礼等人发动了兵变,乱刀将杨国忠砍死,。
北宋末大臣。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东光大龙湾人。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官运亨通。到了宋钦宗即位时,他官拜副宰相一职,成为朝廷中权倾内外的人物。1125年10月,金兵分两路向宋朝进攻。张邦昌畏敌如虎,害怕战争一起,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力主议和。宋钦宗派他的弟弟康王赵构与张邦昌一起去金营,被金人当做人质扣押。张邦昌奴颜卑膝,委屈求全,答应了金人割地的无理要求。金人暂时退兵后,钦宗以为张邦昌有功,竟然由副宰相提升为正宰相,而一大批主张抗金的大将却受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1127年,李纲等政治大臣力谏宋高宗惩治卖国贼张邦昌,高宗知道了张邦昌的种种罪恶行径,最终下诏让张邦昌自裁,张邦昌只得上吊自杀。
10、蔡&&京
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24岁中进士,被派往钱塘(今浙江钱塘)任县尉,不久被拜为中书舍人。由于蔡京在朝廷中写的字是最好的,他很快又被拜为龙图阁侍制、知开封府。在瀛洲,蔡京在变法派和守旧派中投机钻营,成了一个混迹官场的老手。守旧派认为此人可用,将他升迁为成都府知府。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后,守旧派大臣被一一驱逐出朝廷,而蔡京却被召回京城官拜户部尚书。元符三年(1100年),亲政刚刚六年的哲宗病死,宋徽宗即位,一些守旧派大臣又被召回京城,蔡京受到冷落,连连降职。不久,昏庸的宋徽宗在童贯的举荐下,重新启用蔡京,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被拜为右相,第二年被拜为左相。大权在握的蔡京报复了一批守旧的派,同时对革新派进行了迫害。他贪赃枉法,陷害忠良,打击异己,令百姓深恶痛绝。在他的专政下,朝廷充满了奸邪之臣,朝廷日益腐败下去了。第三次出任宰相之后,他的儿子蔡攸竟与他分庭抗礼,最后被儿子算计,结束了官宦生涯。后来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流放地,他竟无处安歇,只得住在城南的一座破庙内。蔡京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终于在抑郁中死去。
11、秦&&桧
江宁人,&进士出身。北宋末为御史中丞。曾主抗金和反对立张邦昌为帝,被俘至北方。成为金太宗之弟完颜昌之亲信。公元1130年,昌放弃南归。声称杀金人监者夺船逃回。朝官多疑之,但宰相范宗尹等力排众疑,遂为参知政事。继任右相。次年,罢相。公元1134年,复为相。桧性残忍阴险。为相十九年,杀岳飞,贬忠良,极力破坏抗战,主持和议,向金纳贡称臣。晚年屡兴大狱,冤案不可胜数。实为中国第一大奸臣,一直为国人所唾骂。秦桧做贼心虚,惶惶不可终日,终于一病不起,于1155年10月一命呜呼,结束了罪恶累累的一生。
12、阿合马
元世祖时的“理财”大臣。早年投靠忽必烈皇后的生父按陈那颜,后为察必皇后斡而朵的侍臣。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阿合马步入政坛,第二年就被破格提拔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列副宰相之位,进阶荣禄大夫。1270年,忽必烈立尚书省,他一方面为忽必烈聚敛财物,一方面植党专政,把持朝政达二十余年。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在各地强占民田,同时挟权经商,获取四方之利,在家中设置总库。他还仗势欺人,欺男霸女,拥有妻妾400余人,荒淫到了极点。阿合马树敌极多,天怒人怨,人人想杀他。后来,阿合马与太子真金的矛盾日益尖锐,真金决定刺杀阿合马。1282年3月17日夜里,真金终于设计刺杀了阿合马。阿合马死后,在他家里搜出来两张人皮,他的其他罪行被一一揭露出来,忽必烈大怒,下令将阿合马开棺抛尸到城外,任野兽食之。不久,阿合马的妻妾子侄以及私党多人被诛,并有714个私党份子被治罪。
13、哈&&麻
康里人,其母为元朝宁宗乳母,哈麻颇受顺帝宠爱,相继任殿中侍御史、同知枢密院事。公元1340年,脱脱为相,他趋附之。脱脱与大臣太平等有隙,他支持脱脱。脱脱复相,他拜中书添设右臣。不久与脱脱不和,决计害之。他进西番僧以房中术媚顺帝。顺帝日事其法,广取妇女,君臣淫乱,丑恶不堪。公元1355年,拜中书左丞相。十二月,害死脱脱。次年二月,被杖死。
14、严&&嵩
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25岁中进士,步入官场。因患病在身,在家乡修养长达十年之久。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还朝复官,但并不如意。直到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才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极力巴结顶头上司夏言,在夏言的举荐下,严嵩青云直上,当上了礼部尚书。但他并不满足,违心地编造谎言献媚世宗,得到世宗的宠信,加他为太子太保,升为一品官阶,并赏赐了大量钱财,使严嵩达到了升官又发财的目的。但他忘恩负义,对提携他的夏言恩将仇报,踏着夏言的尸体爬上首辅的宝座。他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后快;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富甲天下。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为虎作伥,横行朝廷,不可一世。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的恶迹终于败露,世宗下诏将严嵩罢职,勒令回籍休养,他的子孙以及党羽也都遭戍边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和罗龙文再去戍地的途中逃回原籍,招纳亡命之徒,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被朝廷斩首,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被抄,奸党与家人一一治罪。隆庆一年(1567年),87岁的严嵩贫病交加,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死去。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也没有去吊唁的人,直到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才吩咐分宜县令埋葬了他的尸骨。
15、魏忠贤
肃宁人,原名进忠。少无赖,喜赌博。因输钱,为一群恶少所逼,恨而自阉。万历年间,入宫,勾结熹宗乳母客氏。熹宗即位,为司礼太监,他因善导帝倡优伎乐及狗马射猎而得信任,遂掌东厂。他与客氏相结,排斥异己,广结党羽,致有“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称。势倾天下,媚事者拜呼他为“九千岁”,各地督抚竞相为他建生祠。公元1627年,思宗即位,发其奸,命逮治,自缢死。
16、鳌&&拜
出生于将门之家,自幼弓马娴熟,技艺高强。长大成人后,力大难制,性情凶暴,驰骋疆场,战功显赫,有“巴图普”(勇士)之称号,得以封官晋爵。皇太极死后,鳌拜为年幼的顺治皇帝即位发挥了重大作用,获得顺治帝信任,又以护卫太后有功而位至极品。康熙即位后,受顺治遗命,任其为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居功自傲,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看在眼里。他擅杀大臣,私欲膨胀,结党营私,随时准备把持朝政,引起了康熙和孝庄皇太后的警惕。首府大臣索尼死后,鳌拜一心想占据此位,便逼迫康熙杀害了政敌苏克沙哈一家大小,以首辅自居,更加放纵。他还常常在康熙面前斥责大臣,拦截奏章,权势以威胁到康熙的统治。亲政后的康熙忍无可忍,于1669年5月设计逮捕了鳌拜。胸怀宽广的康熙没有杀他,也没用牵连更多的人,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不久,鳌拜死于狱中。
17、和&&珅
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初在銮仪卫当差。因善于逢迎,为乾隆所宠。累迁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公元1781年,为钦差,督师镇压回族叛乱;及回京,代兵部尚书,封一等男爵。及登高位,排除异己,网罗亲信,不择手段,搜刮财富。其金银财宝、价值银约八亿两,竟值当时朝廷十一年之财政收入。实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号贪官。时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公元1799年,嘉庆亲政,捕和珅下狱,赐死,抄家。
&&&&以上列举并未尽然,不通晓中国历史也不可能尽其然,清末及民国期间的奸臣们也未列其中。如何评价奸臣,用辩证地观点分析,并不能一杆打死。奸臣们或文或武,不乏有学识能力之人,蔡京、严嵩、秦桧都是当朝进士。从不同的角度,也会得不出同的结论。比如,和绅忠于皇上,是忠臣,但是贪官;在乾隆眼里和绅是个听话的奴才,尽管知道他贪污没有办法还是要用他,但是嘉庆就不这么想,因为和绅的官职太多,他怕做儿皇帝,就要杀他了,列了他的二十罪状,在嘉庆眼里和绅是奸臣。再比如秦桧,主要罪名是岳飞的死,还有和敌人议和。也有的说是秦桧议和是为本来打不过人家的宋朝提供了缓冲机会等等。但奸臣们无德则是勿容置疑的,传统的儒教仁、义、礼、智、信在他们身上并没有得到体现。纵观奸臣们的人生轨迹:得志不持、善于逢迎、谎言献媚、忘恩负义、残忍阴险、陷害忠良,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贪赃纳贿、滥杀无辜、穷奢极欲、恶贯满盈,最终应验了那句“玩火者自焚”的古谚。
&&&&奸臣们已经作古,谁也说不准还会不会再出现奸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奸臣出现,奸臣为何当道,很值得世人深思!
(从互联网下载整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籍所在地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