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最近国际性的新闻,我要作为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要求做述评的

当代世界:2014年8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字号
一、佐科―优素福阵营获胜 印尼迎来后苏西洛时代
7月22日,印度尼西亚选举委员会公布总统选举结果,佐科―优素福组合以53.15%的得票率赢得选举胜利,二人成功当选年印尼正副总统。普拉博沃―哈达阵营则以46.85%的微弱劣势败北。佐科由民主斗争党推举为此次选举的总统候选人,在乡村和城市青年中广受欢迎,因在担任梭罗和雅加达市市长期间出色的执政成绩以及清廉亲民的形象而得到选民的青睐。普拉博沃将军乃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的女婿和大印尼运动党推举的总统候选人,受传统政治和军队精英支持,但因践踏人权的历史污点而形象大损。由此来看,佐科的当选也在情理之中。
选举获胜之后,佐科便积极组建“过渡办公室”,并允许民众参与提名内阁部长候选人,承诺通过“选贤与能”组建务实高效的专业内阁。目前,印尼民主党和建设团结党已明确表示支持佐科当选总统,这样佐科阵营在国会中便可维持优势地位,对其后期竞选承诺的兑现和政策执行将大有裨益。8月15日,苏西洛总统在国会大厦发表最后一次国事演讲,阐述过去十年印尼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意味着印尼即将告别苏西洛时代。在佐科的领导下,新一届政府若能遏制腐败蔓延之势、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推动经济持续发展,那么拥有两亿多人口的印尼无疑将能释放更大的潜力。
二、美非领导人峰会召开 影响几何有待观察
8月4―6日,首届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召开,近50位非洲国家元首应邀与会。峰会围绕“为下一代投资”的主题展开讨论,并就扩大贸易以促进就业、依靠经济增长与开放社会加强治理、深化安全合作以应对共同威胁等议题探讨了可能的合作方式和方法。在美非峰会召开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行政命令,宣布成立非洲经商总统顾问委员会,同时抛出价值达33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计划,旨在加强美非之间的经贸联系。近年来,非洲经济发展迅速,中产阶级规模日益扩大,美国对非洲的认知逐渐转向积极,在战略上重视非洲亦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美非峰会的召开旨在向世界表明,美国在非洲大陆仍在发挥领导作用。奥巴马政府加强在非洲的军事存在,通过“电力非洲”计划加强美非之间的经济联系,将对非援助转向经济发展和安全建设领域,都是强化美国在非洲领导地位的体现。不过,美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非洲发挥领导作用却仍存疑问。事实上,美非峰会并非首创,此前中国、印度、日本、欧盟等大国和国家集团早已与非洲建立了较为制度化的领导人峰会,而且美非经贸规模要落后于欧盟和中国与非洲的经贸规模,加之“亚太再平衡”战略、巴以冲突、伊拉克内战、乌克兰危机等因素的掣肘,美国在非洲影响力仍有限。美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加大对非战略投入,并兑现其对非洲的经济和安全承诺,依然有待观察。
三、俄罗斯实施反制裁 美欧与俄两败俱伤
8月7日,俄罗斯宣布对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一系列食品实施为期一年的进口禁令,同时威胁要将制裁扩大到汽车、造船、航空等领域,此举乃俄罗斯针对美欧国家制裁所采取的反击措施。自2014年3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来,美国便开始纠集盟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除美国和欧盟之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日本等国家相继加入制裁行列,制裁措施也逐渐由限制个别俄高官入境扩大到金融、能源、军工、高科技产品等领域。因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陷入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僵局。
美欧与俄相互制裁,致使“两败俱伤”的局面开始浮现。美欧对俄罗斯制裁,导致俄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的成本不断抬高,资本外逃与卢布贬值也对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美国领导的对俄制裁行列,俄罗斯经济的“孤立感”将进一步上升。当然,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也对美欧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欧盟经济受牵连最深。倘若俄罗斯“断气”,欧洲将很难承受严冬重负。俄欧经济双双失利,当然为美国所乐见。不过,美国对俄罗斯的围堵也会导致在诸多全球和地区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失去俄罗斯的配合和支持,美国的领导力亦会遭到削弱。不过,无论美欧如何较量,受伤最深的还是乌克兰。
四、奥巴马授权对ISIS空袭 美陷伊拉克困局难以自拔
8月8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授权下,美军开始对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实施“定点”空袭,以维护美国在伊拉克的利益。自8月初以来,ISIS开始向伊拉克库尔德自治政府的地盘推进,短短一周便控制了伊拉克北部的几个城镇和摩苏尔大坝,并扬言要拿下库尔德自治政府的首都埃尔比勒。倘若ISIS炸毁大坝并控制埃尔比勒,将不仅对伊拉克安全局势造成灾难性影响,而且也会危及伊拉克石油的安全供应。经数轮空袭,摩苏尔大坝已被美军夺回,ISIS等极端势力的扩张势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自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之后,美国本想将伊拉克打造成中东国家民主改造的样板,结果却事与愿违。伊拉克不仅没有实现和平与稳定,而且还在冲突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美国的形象也因此受到严重负面影响。此次危机,美国所面对的不再是伊拉克政权,而是一批更为极端、暴力的恐怖组织。这批以ISIS为首的极端武装在民族宗教矛盾所孕育的土壤之中茁壮成长,对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危害。虽然美国的空袭行动起到了某种效果,但若没有全面的地面武装支持,也很难将ISIS等极端武装彻底消灭。解决伊拉克问题,关键不是依靠美国进行空中打击,而是要重塑伊拉克政府的权威,彻底实现民族宗教和解。
五、埃尔多安由总理变总统 土耳其政改迈向十字路口
8月10日,土耳其首次总统直选结果揭晓,土耳其总理、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主席埃尔多安(Erdo an)以51.79%的得票率赢得选举胜利,当选土耳其新一任总统。左翼世俗政党共和人民党和右翼政党民族行动党联合提名的总统候选人伊赫桑奥卢(hsano lu)赢得38.44%的选票,土耳其和平与民主党候选人德米尔塔什(Demirta)得票率为9.76%,都没有对埃尔多安构成实质性挑战。自二战结束以来,土耳其一直实行议会制,即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仅有虚位而无实权。此次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在土耳其尚属首次,因此具有“历史性意义”。
埃尔多安的当选意味着土耳其的政治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埃尔多安主张修改宪法,将土耳其政体由议会制改变为总统制,并大大增强总统权力,这样便会为其长期控制土耳其政坛铺平道路。但反对派,特别是伊赫桑奥卢则坚决维护现行体制,并警告迈向总统制的制度变更可能会酿造政治对立和动荡,这无疑对埃尔多安构成了一大挑战。根据土耳其宪法,新当选总统必须脱离与党派的关系。在此背景下,新当选的埃尔多安能否对正义与发展党实施有效控制?对内如何处理与新任总理的关系,对外如何应对周边邻国的动荡?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埃尔多安的政改之路将荆棘丛生。
六、埃博拉肆虐西非 希望与忧虑并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截至8月20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共计报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计感染病例达2615例,其中死亡病例高达1427例。作为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最初于1976年在扎伊尔爆发,后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此轮埃博拉疫情于2014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后迅速横扫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传播速度之快、牵涉国家之多、感染和死亡规模之大可谓史无前例,近乎达到失控状态。
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国家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做出紧急应对,国际社会也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救援。WHO出台了一项一亿美元的应对计划;中国宣布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派遣三支卫生专家组赴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欧洲委员会决定追加200万欧元,从而使其应对埃博拉病毒的资金规模达到了390万欧元;世界银行也承诺向西非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以上行动使控制埃博拉疫情出现曙光。不过,西非国家的治理能力极为脆弱、医疗设施非常落后、世界卫生组织又面临预算赤字,种种困难导致彻底解决埃博拉疫情都极为不易。即便此轮埃博拉疫情最终得到有效控制,但若西非国家仍然动荡不安、国家治理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那么各类疾病仍会困扰其社会发展。
七、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 中蒙关系全面升级
8月21―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展开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11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蒙古,也是习近平主席继访问韩国之后,第二次单独出访一个国家。习近平强调,此次对蒙古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一次走亲戚式的访问,并希望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访问期间,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重要演讲,承诺要在政治、经济和人文等领域加强与蒙古的合作,致力与蒙古建立和发展好邻居、好伙伴和好朋友。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的视角来看,蒙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此次访问,折射出中国对蒙古地缘政治地位的重视,也是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重要体现。
在中蒙建交6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使中蒙关系得到全面升级。政治上,中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济上,双方明确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合作思路;人文领域,双方签署多项交流计划,承诺扩大人员往来;在多边舞台,双方表示要加强在联合国、上合组织及亚信会议等机制中的协调与合作。中蒙关系已迈入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不过,近年来,蒙古积极推进“第三邻国”的外交战略,试图引入域外势力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与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都建立了密切的安全防务关系,而这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为中蒙关系的发展增添复杂性。(张凯)
(责编:王珏忱(实习生)、常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4年11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日14:05&&&来源:
一、阿富汗新总统访华 开启地缘政治新格局
10月28―31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穆罕默德?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加尼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在会谈后发表了关于深化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在地区安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中方承诺在四年内向阿富汗提供20亿人民币的经济援助。加尼总统还出席了在京召开的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与阿富汗问题的地区攸关方进一步增信释疑。
在美英军队10月26日宣布撤离阿富汗的两天后,加尼便选择将中国作为自己的首访国,开启了地缘政治新格局,引发外界高度关注。西方媒体在感叹十三年阿富汗战争一场空的同时,极力渲染中国将弥补英美走后的“权力真空”。然而,对饱受大国争霸摧残的阿富汗来说,摆脱西方束缚,借鉴良治经验符合其长期奉行的中立外交政策,更是阿富汗走向重建的必然选择。阿富汗局势的稳定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周边外交的战略布局。而加尼政府能否避免伊拉克式的悲剧,克服国内安全问题,实现民族和解,是中阿两国深化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关键所在。
二、美共和党赢得中期选举 府院之争增添外交变数
11月5日,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揭晓,共和党赢得国会参议院控制权,同时保住了四年前取得的众议院多数党地位,实现了在国会“一统天下”的局面。不过,共和党虽然在此次选举中获胜,但也没能在参众两院中拿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席位,奥巴马也得以艰难保住了自己的总统否决权。美国中期选举是对在职政党工作表现的全民公决,更是对现任总统的民意大考。民主党在此次选举中的全面溃败,直接反映出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未能兑现竞选承诺的强烈不满。可以预见的是,在奥巴马最后两年任期内,更加激烈的府院之争在所难免。
尽管奥巴马在中期选举结束的第一时间就对共和党表示祝贺,并提出与之加强合作的愿望,但对于志在问鼎2016年总统大选的共和党人来说,绝不会让奥巴马为民主党赚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在医疗改革、移民法案和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共和党控制下的国会势必会设下重重阻碍。在国内问题上的难以作为将促使奥巴马将施政重点放在外交政策上,但共和党又岂会放过宪法赋予参议院的外交事务发言权,因此外交或成为府院博弈的新战场。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大背景下,美国的对华政策能否克服党派斗争的弊端,减少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成为未来两年内值得关注的焦点。
三、APEC迎来北京时刻 中国提议走向世界议题
11月5―11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主持APEC领导人峰会。会议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就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等三大重点议题达成了广泛而深入的共识。本次会议在通过《北京纲领》和《亚太伙伴关系声明》,进一步明确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方向和具体举措的同时,正式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并为实现互联互通确定了2025年的时间表。
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齐聚一堂,共同书写亚太发展新愿景。北京APEC会议硕果累累,中国主场外交熠熠生辉。从倡导达成《北京反腐败宣言》,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到协调构建“一带一路”,倾力注入400亿美元丝路基金,再到全面描绘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和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蓝图,切实促进APEC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不仅是诸多议题的策划提出者,更是具体议案的实践推动者。依托国际舞台谋划外交布局,借力地区伙伴实现繁荣共享,中国之声在雁栖湖畔唱响世界共鸣。“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中国将同亚太地区各国一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实现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梦想。
四、东亚峰会好戏连台 规则意识彰显大国外交
11月12―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在缅甸举行的第1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7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九届东亚峰会。东盟十国和中美俄印日韩澳新等八国领导人齐聚内比都,围绕“团结一致,迈向和平繁荣的共同体”系列会议主题,共商东亚发展大计。从APEC到东亚峰会,全球目光移至东南亚。作为测试南海热度的“温度计”,东盟系列峰会往往被西方媒体热炒为借南海争端向中国施压的多边平台。然而,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菲律宾偃旗息鼓,日本欲语还休,合作共赢成为峰会的主旋律。
坚实的制度安排是东亚长治久安的保障。借着APEC东风,中国主导的地区方案先声夺人。无论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的东亚驱动模式,还是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直面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李克强总理不避难题,求同存异,在会场内外释放中国真心诚意,传递中国铿锵之音,以规则意识彰显大国外交。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商讨签署的“睦邻友好条约”有望成为南海问题的“定海神针”;而构建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打造攸关各方的亚洲投资银行,正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亚洲梦”成为亚洲各国新的起点。凝聚各方共识,构建行动准则,中国和东盟各国有望迎来更加璀璨的“钻石十年”。
五、二十国集团峰会聚焦全球经济 普京遇冷凸显大国角力
11月15―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讲话。本届峰会以促进私营企业成长,增加全球经济抗冲击性和巩固全球体系为主题,核心仍是促进经济增长,显示出各国仍在极力寻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愿望。与会各国在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加强能源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达成共识外,还一致同意采取行动建设反腐败合作网络,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港。会议最后宣布,将由中国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尽管“阳光之城”布里斯班热浪袭人,但俄罗斯总统普京却在会场内外深感阵阵寒意。从派出低级别接机人员到领导人合影被排在边缘,澳方对普京的不满情绪显而易见。美、英、德、加、澳等国领导人就乌克兰问题的轮番抨击,更是将原本应专注于经济议题的G20峰会,变成西方针对普京的“批斗会”。在四面楚歌的围攻下,普京总统以“需要休息”为由,提前乘机回国。美西方与俄罗斯的关系似乎已近谷底,但受制于中东地区冲突和天然气供应问题,美国与欧盟难以与俄彻底摊牌,G20峰会上的集体抱怨更像是一种捍卫价值观的外交姿态。深谙西方政治底牌的普京在回国后便表示愿意加强同美国的合作,在利益捆绑的全球化时代,美欧俄的角力仍将跌宕起伏。
六、联合国通过朝鲜人权决议案 朝鲜“魅力攻势”收效甚微
11月18日,联合国大会中负责人权事务的第三委员会投票通过了有关朝鲜人权问题的决议案,要求将朝鲜人权状况提交给国际刑事法庭处理,并审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有111个国家投票支持了这一决议,包括俄罗斯、中国、白俄罗斯、古巴在内的19国投票反对,另有55个国家投了弃权票。对此,朝鲜方面表示强烈不满,驳斥这一决议为对抗性文件,是美国及其追随者敌视朝鲜的政策,同时威胁重启核试验作为报复手段,并宣布关闭朝鲜与欧盟和日本的对话合作窗口。
年初以来,朝鲜展开了全方位、多元化外交的“魅力攻势”,意图打破外界长期封锁,改善自身国际形象。朝鲜最高领导人派遣高官密集出访欧美等国,积极与安倍政府商讨解决绑架日本人问题,闪电访问韩国发起“亚运外交”,突然宣布释放扣押的美国公民。然而,这一系列举动换来的却是美欧日韩以人权问题在联大向朝鲜集体施压。朝鲜特使崔龙海造访莫斯科时关于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的表态也被美国冷淡回应,朝鲜与各方关系的缓和瞬间化为泡影。可以说,联大通过的朝鲜人权决议案暴露出西方对朝现有政权的信任危机,再次加剧了朝鲜问题的不确定性。纵观半岛局势,对俄关系或成为朝鲜突破外交孤立的重要筹码,而同作为西方敌视的对象,俄朝关系的加强是否会加剧当事国的国际困境,仍有待观察。
七、伊核问题谈判再做延期 内忧外患前景堪忧
11月24日,由于伊朗核问题谈判双方未能在最后期限内达成一致,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决定将达成全面协议的最后期限再次延长至2015年7月1日。自2014年2月全面协议谈判开始以来,六国和伊朗举行了十轮磋商,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双方在限制伊朗铀浓缩离心机规模和解除对伊制裁时间表等核心问题上仍存在不小分歧,导致全面协议未能如期达成。不过,伊朗和六国代表均承担不起谈判失败的风险,这次延期体现了双方理智务实的谈判精神,同时也凸显出伊朗核问题的高度复杂性。
技术性问题已不再是谈判双方无法妥协的节点,全面协议的难以达成关键在于谈判桌外美伊双方的重重掣肘。内部方面,美伊国内保守派态度强硬,加剧了双方的信任危机。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已酝酿推动对伊朗采取新一轮制裁,伊朗国内政治鹰派同样誓不妥协,对于已投入巨大政治砝码的奥巴马政府和鲁哈尼政府而言,让步空间十分有限。外部方面,作为美国的中东盟友和伊朗的地区宿敌,以色列和沙特坚决反对美伊和解,一旦谈判破裂,伊朗很可能重启核计划,从而引发地区动荡。如今伊核问题的解决已面临难得契机,各方唯有抓住机遇,以超越历史的政治决断和灵活务实的谈判态度,才有希望实现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执笔:苏童)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注册用户通道
您可能还喜欢
&&|&&&&|&&&&|&&&&|&&&&|&&&&|&&潍坊传媒网首页
站在新起点务求新作为――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述评之一
来源:潍坊晚报
编辑:文三
  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昨日闭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潍坊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历时4天,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于3月1日下午在富华国际会议中心胜利闭幕。
  市政协主席崔建平,副主席刘伟、王卫东、李传恒、吴建民、王继怀、王贤臣、李士来,在职原副主席杨肖青,秘书长许华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在大会主席台就座的有:中共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曙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胡岗,市委副书记王献玲,市委常委苏立科、张小梅、初宝杰、邹庆忠、孙起生、李在武、孙明亮、刘炳国、郝树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花兆贤、李世光、毛秀凤,市政府副市长潘强、王桂英、夏芳晨、王树华、于永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姜树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洪旭,住潍的省市老领导王树芳、王伯祥,市人大常委会往届主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孙嘉炼、王治华,市政协往届主席、副主席迟昭厚、赵兴涛、张奇文、张文玉、李光信、鞠法昌、杨卫东、王金源、刘宗绥、李在连、曾文戊、谷宗藩、孙曾祺、李学义、赵俭、张敦柏、邹芙林、郑汝智、王冰芬、满郭强、杜国忠、刘维国和大会执行常委。上一页
相关链接:
下一篇:没有了
微信公众平台:wfcmwapp&&新浪微博:潍坊传媒网&&网群:&&白浪社区群: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8776 网站/软件:2998772
客服热线:8236889 技术维护:
版权所有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潍坊广播影视集团 &地址:潍坊市胜利东街85号广电大厦
邮编:2610612014年12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日14:43&&&来源:
一、普京访印签大单 “充电之旅”意“突围”
12月10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悄然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在没有隆重欢迎仪式和盛大宴会的低调气氛中开始了对印度为期一天的“充电之旅”。12月11日,莫迪与普京会面,两人共同主持了俄印双边峰会,并签署了涵盖核电、石油和防务项目的几十亿美元合同。俄印媒体分别用“意义非凡的访问”和“战略伙伴国关系的转折点”来形容两国领导人的聚首。峰会结束后,莫迪兴奋表示:“即使印度的选项已增加,俄罗斯仍旧是我们最重要的防务伙伴。”
此次访问正值俄罗斯遭到西方严厉制裁,受到国际社会孤立之际,因此普京的访印之旅颇有“突围”含义,意在通过加强与印度在能源、防务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寻求恢复俄印传统友好关系,冲抵西方制裁给俄罗斯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然而,莫迪与普京一样都是务实主义者。对于当前的美俄冲突,莫迪既不愿牵涉其中,加入制裁俄罗斯的阵营,也不愿得罪美国,仍将把发展与美关系摆在优先位置。此次普京访印取得丰硕成果,关键在于契合了两国共同利益。今后,俄罗斯若想突破西方的重重围堵,让俄印关系“再上新高度”,还需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让友谊在经济层面“多点开花”。
二、利马峰会陷僵局 分歧依旧共识少
12月14日凌晨,经过13天密集艰苦的磋商,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落下帷幕。协议规定各国需在2015年早些时候制定并提交本国2020年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作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全球协议的基础。协议仍将发达国家作为减排的主要带头者,并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必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问题方面的财政援助。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最大分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协议中并没有充分体现,所以这一难题只好留给2015年的巴黎大会解决。
利马气候大会在召开前曾被各方寄予厚望,被认为是“通往巴黎的最后一站”,将对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能否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并取代《京都议定书》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谈判甫一开始,就暴露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和分歧。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试图淡化“区别”,要求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承担更多减排责任,而不愿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技术转让的承诺。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平衡反映减排、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要素。其实,以上分歧在历次谈判中一直存在,这也是全球气候谈判久拖未决,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的原因所在。围绕全球气候的谈判已经进入关键时刻,每一次谈判都会更多触及各方核心利益,然而事关人类共同安全,任何国家都不能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要时必须学会妥协。
三、日自民党胜大选 安倍或强推修宪
日,日本众议院举行大选。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获得全部475个席位中的291个,与执政伙伴公明党联合获得326个席位,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安倍再执政四年已无悬念。此前,安倍“先发制人”,宣布解散议会,日本民主党和维新党在未调整好候选人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结果无力改变日本政治格局的现状。
安倍自上台以来,屡屡挑战中日关系底线,美化日本侵华历史,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使中日关系跌到谷底,对此安倍难辞其咎。在修宪问题上,安倍从不讳言自己的野心,此次大选获胜后,安倍定会放手一搏,甚至会利用二次投票可通过被参议院否决法案的有利条件,达到强推修宪的最终目的。一旦修宪成功,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日本与中国及其他亚洲邻国的关系必将继续恶化,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也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四、中国总理欧亚行 成果丰硕亮点多
12月14―20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开启了年内最后一次出访,对哈萨克斯坦和塞尔维亚进行正式访问,并赴泰国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在这次横跨欧亚三国的外交行程中,李克强与20个国家领导人会晤,7天时间内共出席近70场外交活动,签署了几十份重要合作文件,涉及能源、投资、互联互通、金融、信息产业等十几个领域。2014年中国外交收官之旅可谓行程紧密,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纵观李克强总理的欧亚之行,访问每个国家,出席每场国际会议,都体现了匠心独运的外交设计。哈萨克斯坦是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国家。李克强总理此行访问哈萨克斯坦,并出席在哈举行的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就要同哈方及其他中亚国家一道把这一构想转变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共同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为双赢甚至多赢的合作典范。塞尔维亚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中东欧国家。以中塞友谊为契机,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6+1)的召开,必将为进一步提升中欧合作的含金量,打造互利共赢的中欧关系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互联互通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访意在通过促进这一地区的资源整合,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也体现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值得欣喜的是,一度被搁置的中泰“大米换高铁”合作,在李克强总理锲而不舍的力促之下重新启动。这也为总理的收官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石油卢布齐暴跌 普京执政遇考验
12月15―16日,俄罗斯卢布兑换美元突然出现断崖式暴跌,两天跌幅愈25%。17日,俄罗斯央行、财政部果断出击,向市场出售70亿美元外汇结余资金。重拳之下,卢布止跌回升。此次卢布暴跌的直接原因是石油价格大幅度下降,其中不乏金融市场推波助澜的投机因素,但也的确反映了俄罗斯经济存在的深层问题。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出口大国,其财政的三分之二依赖能源产业支撑。按照目前俄罗斯的财政收支结构,每桶105美元左右的价格才能维持其财政平衡。如今,几乎腰斩的油价显然已经大大超过俄罗斯的经济承受能力,再加上西方轮番制裁导致的出口下降、国内大规模资本外逃,俄罗斯恐怕难以逃脱经济衰退的危险。
普京在前两个总统任期内,凭借国际油价的大幅攀升振兴了俄罗斯经济,在国内积累了极高的声望和人气,被誉为复兴俄罗斯民族的英雄。然而,成也石油,败也石油。此番石油、卢布的相继失守,必定会对普京政府构成严峻考验。虽然,以普京目前的政治势力和威望,还看不出他有民意大幅度下跌的趋势,但是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已经蠢蠢欲动。种种迹象表明,普京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经济衰退带来的风险,还有来自西方的重重施压,以及来自国内不同派别及民众的问责之声。
六、巴塔再造袭击案 巴国安全受考验
12月16日,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一个军队管理学校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袭击,袭击共造成140余人死亡,另有120余人受伤,遇难者多为该校学生。这起恐怖袭击事件是近年来在巴基斯坦发生的最为严重的袭击案之一,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向巴基斯坦领导人发去了慰问电,并表示坚定支持巴基斯坦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打击恐怖主义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9?11”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政府加入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行动,并加大了对国内“基地”组织及地方分离势力的打击力度。此举遭到国内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强烈反弹,他们疯狂反扑,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袭击事件。近年来,巴基斯坦反恐进入“越反越恐”的怪圈,清剿运动不断升级,恐怖袭击却此起彼伏。更加让人担忧的是,恐怖分子已经渗透到城市招募新兵,在年轻人中宣传极端思想。恐怖威胁一日不除,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就无从谈起。然而,国家安全秩序的维护远非一场反恐战争能够解决。在当前美国撤兵阿富汗、“伊斯兰国”异军突起、塔利班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巴基斯坦如何能团结国内外力量,弥合暴恐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创伤,从源头上彻底肃清恐怖势力,仍然任重而道远。
七、美古关系正常化 开启两国“新篇章”
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古巴总统劳尔?卡斯特罗在同一天发表讲话,宣布重启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奥巴马在讲话中还公布了一系列改善关系的具体举措。同日,两名遭古巴扣留的美国公民获释。作为交换,美国宣布释放三名古巴特工人员。这是美古自1961年断交以来两国关系首次实现“破冰”,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扬,欧盟甚至将此举与柏林墙的倒塌相提并论。
美古恢复外交关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标志着两国持续半个世纪“冷战”章节的终结。对美国而言,此举无疑会为奥巴马留下宝贵的政治遗产,维护了美国在拉美的形象和声誉;对古巴而言,关系正常化不仅能使长期遭受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的国家经济恢复活力,还能促进资本、人员等各要素的流动,改善古巴人民的生活条件。然而,“破冰”之举能否最终造福于两国人民,还要取决于美国国会的批准,这对于中期选举后成为“跛脚鸭”的奥巴马来说,仍是一个考验。
(执笔:刘娟娟)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职材料封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