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怎样加强对地方如果蒋介石统治中国的

当前位置: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1)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2)行省制度;西藏、台湾(或琉球)。(3)明朝;明太祖(或朱元璋)。(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主要考查你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郡县制),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郡县制)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
三司: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合称。1376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或称都司,掌管地方的军政。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中央相关部门。五军都督府:明初军事改革的产物,由原来的大都督府而来,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领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五军都督府只能管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帅军队。兵部负责军官的选授,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在则在皇帝。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并承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到原在卫所。锦衣卫:官署名,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太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特令监管刑狱,赋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除了负责侍卫、密缉导致奸佞之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该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明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的特点: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秦汉以来丞相制度从此废除,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2、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相互牵制,大权统归中央。3、军事上:明太祖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4、法律上:明太祖制订《大明律》,《大明律》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同时主张量刑的“重其重罪,轻其轻罪”。5、特务统治上: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名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6、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进步性和消极性:1、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2、消极性: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置于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从根本上预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严惩贪官和节俭: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番动感情的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绝不宽恕!”朱元璋对于这句话坚决执行,他后来颁布的《大明律》中,严禁官吏贪污,凡官员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处死。后来还把大量惩治的官民贪赃受贿的案例写入《大诰》中,来提醒官员不要以身试法。朱元璋对自己制定的法律,带头实行,而且执法相当严厉,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中是少有的。他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凭着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后来河桥巡检司的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同时他还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朱元璋惟一的亲侄,开国功臣朱文正,亦违法乱纪他毫不留情废了他的官职。开国功臣汤和的姑夫,自以为有硬邦邦的靠山亲戚,就隐瞒常州的土地,不纳税粮,朱元璋也将他依法处死。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苦农家,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物力的艰难,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宫中的后妃也十分注意节俭。她们从不乔装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过几次的。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发现了,气得他痛哭了一顿。一个散骑舍人穿了件十分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他:“这衣服用了多少钱?”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朱元璋不喜欢喝酒,他多次发布限制酿酒的命令。他不爱奢华,讲究实际。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不要建造楼台亭阁。为了让儿子们得到锻炼,他命令太监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皇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没有读书的机会,从军后,到称帝晚年一直保持勤奋好学的作风。作战之余,理政之后,他常常请儒生讲述经史。经过几十年的刻苦自学,他不但能写手扎、军令,还能写诗作赋。他终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懈怠,不腐化。 君主专制: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王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焚书坑儒: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书以外的史书以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书、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公元前212年,以“谣言以乱黔首”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书同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车同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权利的高度集中,地方自主权限有限。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的始终: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二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2、经济上:(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3、思想文化上:(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4、军事上:(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表现:&“皇帝”名字的由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觉得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示不出不出他的伟大,也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嬴政不悦,道:“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1、皇帝制度: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2、中央:三公九卿&&&&& 三公: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丞相之下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是县长,县以下设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秦中央集权的特征:1、皇权的特征:(1)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利集中的另一体现。(3)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2、中央机构的特征: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位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行政的特征:(1)地方上主要官员郡守县令等,直接由皇帝调迁,并且官位不世袭。(2)地方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只有地方行政权,绝对服从于中央。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1、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秦朝中央行政机构关系图:&
&九卿:九卿是指低于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位官职的诸卿,习惯上称为久卿,但是实际数目不止有九。重要的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卫尉,掌皇宫保卫;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宗正,掌皇室亲族事务;少府,掌皇室收支。元朝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成为大都。元世祖就是忽必烈。于1279年灭亡南宋完成统一。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宣政院:元世祖设立的中央政府的官署,掌管全国佛教的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军事、行政。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名义上由帝师兼领,又设宣政院使等职官。地方上遇有特别的事务,设宣政院就便于处理。元代行省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1.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2.是行省制度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3.是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也即可以说是实行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相结合的领导方式。4.是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问题。对比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元朝统一进程: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国,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征服大理,1276年攻破临安灭南宋,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元朝最终统一中国。元朝的中央制度: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经过争议决定实行一省制,而废除唐宋以来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并立制,只设一个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宰相职权,元代中书省是一个权力日重,“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它标志着集权政治的高度强化。它适应了元朝长期统治不稳固的局面。六部为中书省的一个下属机构,形成了一省六部制。各部的组织和职能与前代基本相同。元朝还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并以中书省掌制枢密院。另外在元朝的中央设立御史台和宣政院。御史台负责监察,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机构的建立,使元朝能对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大一统封建国家实行强有力的管辖,对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行省制度:元代疆域辽阔,战争频繁,为了便于管理,元代在地方实行了行省制度。即除设置中央一级的中书省(统辖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外,又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方行政区域,每个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四级地方行政机构。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由中书省直接派出官吏任职,凡一省的军国大事无所不领,并且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行省制度的意义: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且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元代后,“行省”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明代虽然改省为布政使司,但是在口语中仍然如此称呼。元代的行省划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行政区域的划分。
&元朝行省示意图:文天祥抗元斗争: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抗元英雄和爱国诗人。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方。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由于文天祥才华出众,元将张弘范、投降的宋恭帝、元朝的丞相,甚至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大量的条件来亲自劝降,但是文天祥不为之所动,宁死不降,最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如何评价元朝的统一和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朝的大一统,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大大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密切了中国是世界各国的联系。总之,元朝的统一使疆域扩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是,当时蒙古族的生产方式,远比汉族生产方式落后,元朝的统一使通过军事征服来完成的,蒙古贵族在征服战争中,表现出的掠夺性和残酷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这势必激起其他民族的反抗。因此,文天祥抗元,反对军事屠杀和掠夺,是正义的。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象征。但是,文天祥和岳飞一样都是发生在中华民族内部兄弟之间的事情,他不是抵御民族的侵略,因此,文天祥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9127522579987475031888743931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含答案)_历史_百年教学网
百年教学网欢迎您!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第10课&&“秦王扫六合”&(含答案)
&&&热&&&&&★★★★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第10课&&“秦王扫六合”&(含答案)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5:16:28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选择题1.(;四川乐山•15)图1是某校七年级(1)班小雨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与图中②对应的朝代是(&& )
图1 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注:“bc”公元前;“ad”公元后】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清朝【答案】b2.(;山东荷泽•2)监察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司隶校尉 ③刺史 ④太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3.(;呼和浩特•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周朝&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b4.(;山东济宁五四制•1)识别历史人物,有助于了解历史。右图人物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文帝【答案】b5.(;山东济宁五四制•8)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⑤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④①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答案】b6.(;广东省•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答案】c8.(;浙江金华•7)甲乙两位人物(右图)都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甲派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②甲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③已在一战期间,率领军队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④乙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9.(;四川绵阳•13)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李白描绘秦王(&& ) a.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b.10年征战,统一全国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答案】b10.(;浙江台州•14)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③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制文字&&& ④康熙率军取得雅克萨大捷a.①②&&&&&&&&&&&&&&&&&&&&&&&&&&&& b.②④c. ①③&&&&&&&&&&&&&&&&&&&&&&&&&&& d.③④【答案】c11.(;湖北荆门•8)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责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c.门下省&&&&&&&&&&&&&&&&&&&&&&&&&& d.军机处【答案】b12.(;内蒙赤峰•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修筑长城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13.(;湖北潜江•13) “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答案】b
14.(;广西崇左•1)今年是农历马年,右图中“马”字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范文字,它的字体是(&& )a.大篆&&&&&&&&&&&&&&&&&&&&&&&&&&&&& b.小篆c.隶书&&&&&&&&&&&&&&&&&&&&&&&&&&&&& d.行书【答案】b15.(;山东潍坊•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答案】a16.(;山东聊城•3)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度量衡c.允许土地买卖&&&&&&&&&&&&&&&&&&&& d.建立丞相制【答案】a17.(;湖南长沙&#02年6―7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发现了36000多枚秦简。这些秦简上的文字最可能是(&& )a.甲骨文&&&&&&&&&&&&&&&&&&&&&&&&&& b.金文c.小篆&&&&&&&&&&&&&&&&&&&&&&&&&&&& d.草书【答案】c18.(;湖南株洲•3)下列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有(&& )①秦朝推行郡县制&&& ②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设三司&&& ④清朝设军机处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a19.(;江苏南通•16)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中央政府分管行政的是(&& )a.太尉&&&&&&&&&&&&&&&&&&&&&&&&&&&& b.丞相c.大将&&&&&&&&&&&&&&&&&&&&&&&&&&&& d.御史大夫【答案】b20.(;江西抚州•1)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的“它”与哪个朝代有关(&& )a.夏&&&&&&&&&&&&&&&&&&&&&&&&&&&&&& b.商c.周&&&&&&&&&&&&&&&&&&&&&&&&&&&&&& d.秦【答案】d21.(;陕西省•13)据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c.锦衣卫&&&&&&&&&&&&&&&&&&&&&&&&&& d.军机大臣【答案】a22.(;福建漳州•3)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 )a.夏&&&&&&&&&&&&&&&&&&&&&&&&&&&&&& b.商c.西周&&&&&&&&&&&&&&&&&&&&&&&&&&&& d.秦朝【答案】d23.(;湖南怀化•2)右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 “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答案】a24.(;黑龙江牡丹江•3)汉武帝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的大一统措施?(&&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c.大力反击匈奴&&&&&&&&&&&&&&&&&&&& d.统一货币、度量衡【答案】d25.(;广东珠海•43)《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推行哪一制度?(&& )a.分封制&&&&&&&&&&&&&&&&&&&&&&&&&& b.郡县制c.科举制&&&&&&&&&&&&&&&&&&&&&&&&&& d.世袭制【答案】b26.(;广西钦州•1)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赞扬了秦王赢政的一项功绩,这项功绩是指(&& )a.统一南疆&&&&&&&&&&&&&&&&&&&&&&& b.统一六国 c.统一北方&&&&&&&&&&&&&&&&&&&&&&&& d.统一蒙古【答案】b27.(;广东佛山•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二、非选择题28.(;湖南衡阳•21)&&&&&&&& 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元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 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答案】21.公元前221;行省;三、非选择题29.(;山东泰安•41)(19分)泰安市某中学初三二班同学以“忆辉煌、析沉沦、探复兴”为主题对中心五千年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回顾式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进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步骤一:忆辉煌――回顾中国古代取得的辉煌成就&& (1)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西周、秦、元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3分)(2)旧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下面是一组同学梳理这块知识的表格,请你将空白处填写完整。(4分)
步骤二:析沉沦――回顾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材料一&&&&
(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结合材料一图中a、c、d三次侵华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3分)在这一过程中,b战争爆发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1分)步骤三:探复兴――回顾中国人为走向复兴进行的探索&&& 材料二&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引起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指导思想,它包括哪三项内容?(3分)&&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第二次变化的重要表现,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2分)在十三大上,我国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请简要写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3分)【答案】共60分)41.(1)西周:分封制。(1分)秦:郡县制。(1分)元:行省制。(1分)& (2)(4分,每项1分)
& (3)过程:鸦片战争(或a处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或c处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d处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每条1分,战争名称、影响两个要素缺一项该条不得分。& 共3分)& 俄国(1分)& (4)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每项1分,共3分)& (5)五四运动。(1分)三大改造的完成(答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也可,1分)& 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分)30.(;山东泰安•42)(14分)改革和恰当的政策凋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2分)在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请写出秦朝为抵御匈奴和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交流修建的两大工程。(2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1分)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2分)&&&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苏联坛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1分)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1分)&&& 材料四& 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 (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1分)这一时期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分)为实现祖国统,邓小平又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1分)【答案】42.(1)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每条1分,共2分)&&& 工程:万里长城、灵渠。(2分)&& (2)洋务运动。(1分)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1个1 分,写出两个即可得2分)&& (3)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2分)&& (4)罗斯福新政。(1分)共同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1分)(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国有企业改革。(1分)& 一国两制。(1分)31.(;江苏苏州•30)(6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相关摘要: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材料二& 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1000多年的时间。材料三& 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开启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1 9世纪开发西部,以至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2分)(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到宋代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1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部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1分)【答案】30.(1)分封制& 郡县制。& (2)苏湖熟,天下足。& (3)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 (4)经济上的均衡发展& 政治制度的有力保障& 与民族分裂势力的坚决斗争。32.(;山东济宁五四制•三)201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以此为契机,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筹备“中国近现代伟人风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本题16分)【推翻帝制孙中山】& 材料一& 日,周恩来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上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杰出的民主主义者,他在这次革命中起了重大的作用。”9.材料一中的“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从何时何人到何时何人?(2分)10.结合所学,用两件史实谈谈孙中山在这场革命中所起的作用。(2分)【当家做主毛泽东】 材料二& 日,习近平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材料三 如右图&&&&&&& 11.根据材料二,答出毛泽东领导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 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1分)12.答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1分)13.答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及时间(年月日)。(1分)14.答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和标志。(1分)15.请列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三个模范人物。(1分)【富裕强盛邓小平】 材料四 日,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说,邓小平“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综合国力愈益强盛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16.结合材料四,用身边的史实证明我们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不少于三项)(1分)17.结合材料四和所学所知,用军事史实证明我们的祖国愈益强盛起来。(不少于三项)(1分)材料五 日,胡锦涛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18.简要阐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少于三个方面)(3分)【复兴追梦习近平】 材料六& 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座谈会上说:“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材料七 如右图19.简答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1分)20.结合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自己的实际,简要谈谈“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道理或认识。(1分)【答案】三、(本题16分)9.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时间、名称都正确1分)1911年,宣统(溥仪)(时间、名称都正确1分)10.成立兴中会,宣传革命思想;成立同盟会,确立革命纲领;创办《民报》,阐发三民主义等。(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答出上述其中两个史实及作用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史实及作用亦可。每个史实及作用1分,共2分)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全部正确1分)1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都正确1分)13.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都正确1分)14.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都正确1分)15.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答案不唯一,答出符合题意的三位且书写正确。1分)16.(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答出身边的衣食住行或学习等三项史实即可。1分)17.(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从军事科技、武器装备、三军实力等方面回答。如:原子弹、氢弹、导弹;各种型号军用飞机的制造、驱逐舰、核潜艇的制造、航母等;三军实力仅以人民海军为例:拥有水面潜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拥有航母等。答出上述其中三项史实即可。1分)18.(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主要参考: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问题──“三步走”战略;祖国统一问题──“一国两制”等。符合上述其中三层意思,每层意思1分,共3分)19.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必须有“彻底” “反帝反封建”和“新民主主义三个关键词。1分)20.(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结合了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即可。1分)33.(;江苏扬州•26)(7分)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1分)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1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答案】26.(7分)(1)人物:秦始皇(嬴政)(1分)& 制度:郡县制(1分)(2)地区:新疆(1分) 机构:西域都护(1分)& 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3)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2分)34.(;江苏淮安•28)(7分)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一些分裂、混乱的时期,但总会走向统一。这些统一的王朝总会采取一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断。为了使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特开设了历史探究活动课,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材料。 a 组同学拿到的是一段文字: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b 组同学拿到的是两张图片,如下图:
c 组同学拿到的是视频材料,主要内容是西藏如何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请回答: (l)a 组同学研究的是哪一个封建王朝?“这种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2)b 组同学研究的制度级早出现在哪一朝代?(3)c 组同学研究的是哪一朝代?当时管辖西藏的是什么机构? (4)综合三组同学研究的内容,请你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答案】28.(1)秦朝& 小篆(后来推广隶书)& (2)隋朝&(3)元朝 宣政院 (4)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35.(;云南昆明•27)(14分)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嬴政统一全国后,决定从“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称皇帝。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皇帝称号确定以后,嬴政自称“始皇帝”,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是什么制度?(1分)有何特点?(2分)材料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摘自《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权利法案》的目的及意义。(4分)&&&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2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4分)【答案】27.(14分)(1)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或者家天下)。(2分)(2)目的: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主权(或者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2分)意义:英国由此逐步确立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2分)(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或者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力)。(2分)(4)基本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4分)36.(;山东临沂•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维基百科(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2分)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4分)材料三&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3)结合材料三,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2分)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3分)【答案】26.(1)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2)1统一度量衡、2统一货币、统一文字(3)1法家、2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但是单纯的威胁、恐吓,决不是一种好办法。37.(;湖北襄阳•32)【古代的专制制度】(6分)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答两条)(2分)(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分)(3)明朝和清朝为进一步强化中在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2分)(4)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什么?(1分)【答案】32.【古代的专制制度】(6分)(1)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③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④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条即可,一条1分,共2分。学生的答案符合主要意思,可勘情给分)(2)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削弱诸侯国势力。(1分)(3)明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锦衣卫、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迁都北京,执行削藩政策。(评分说明: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得1分)(4)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期。(1分)38.(;四川宜宾•三)组合题(10分)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a.(2分)运用“史论结合”方法,完成填空。&&
b.(2分)根据“左史右图”方法,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有(&&& )&&&& ①反映了中国八年抗战的形势&&&&&&&&&&&&& ②体现了国共两党两军共同抗战③说明了敌后战场的艰巨和困难&&&&&&&&&&& ④呈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战役c.(1分)利用“比较与综合”方法,归纳出“▲”处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d.“编历史歌谣”方法
&①(1分)阅读歌谣,简述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②(2分)现在看来,经济运行“新模式”,在中西方国家互有体现。请予以说明。e.(2分)根据“周年记忆”方法来掌握重要历史事件:①今年是英国人______________研制出火车机车200周年。②今年中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______________战场开辟70周年。【答案】三、(10分)&&& a.水力、人力、风力、畜力、自然力(任意一点1分,共1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分)b.①③(各1分,共2分)c.中西方政治制度(1分)d.①从纽约股票交易所连续暴跌,席卷美国经济各部门。经济萧条,失业人数猛增(1分)②西方国家:调整自由放任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1分)中国: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分)e.史蒂芬孙(1分)& 欧洲第二战场(1分)39.(;贵州黔东南17)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秦朝: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朝: 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汉: 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7.秦朝:焚书坑儒&&& (1分)&&& 西汉: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分)明朝:八股取士&&& (1分)&&& 清朝:大兴文字狱(1分)40.(;青海西宁•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制度之创新,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如秦国商鞅、北魏孝文帝、清末谭嗣同,改革的步伐都迈得异常艰难,不仅遭到旧贵族的重重阻挠,有的改革家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改革家虽然殒命,但改革遗留下的成果却推动了社会进步。材料三& 近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洲,毋宁不与他们为伍,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1)据材料一,列举一种秦创建的政治制度。(1分)(2)据材料二,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请写出两条。(2分)(3)据材料三,为了“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日本实行了什么改革?有何历史意义?(3分)【答案】21.(6分)(1)秦国创立县制;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或具体写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1分)(只要写出县制、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中的其中一种即可给分)(2)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改革必胜的信心(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的信心);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等。(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有其它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要体现进取、创新、责任感、毅力、信念、信心、爱国、奉献、牺牲等体现优秀品质的关键词)(3)明治维新(1分)&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或走上了近代化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2分)(写出一层给1分,写出其中两层即可给2分)41.(;山东滨州•2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才告终。――《全球通史》(1)秦朝开创的“一直持续扫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的是什么政治制度?1912年哪一政权的建立取代了“最后一个王朝”?(2分)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重读伏尔泰》(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说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2分)(3)根据提示,结合所学,写出表中文献的名称。(6分)
材料三& 刘少奇是我国第二任国家主席,在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下,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遭到错误批斗,失去人身自由,并被开除出党,最后含冤病逝。(4)国家主席刘少奇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发生在什么时期?这说明了什么?(2分)【答案】28.(1)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中华民国。(1分)(2)文艺复兴;(1分)但丁。(1分)(3)《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或《民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分)(4)文化大革命时期;(1分)说明这一时期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1分)42.(;山西省•16)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观察图示,回答问题。(4分)&&&&&&&&&&&&&&&& (1)结合图示信息,写出①、②出空缺的内容。(2分)(2)上述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分别产生什么影响?(2分)【答案】16.(1)①:丞相(1分)&& ②:总统(1分)(2)秦朝: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1分)美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或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1分)43.(;湖南娄底•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 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什么措施?(2分)(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的目的是什么?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3分)(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2分)(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3分)(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分)【答案】26.(1)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1分)地方 :实行郡县制(1分)(2)巩固国家的统治(1分)威胁中央的统治(1分)颁布“推恩令”(1分)(3)废丞相(2分)& (4)军机处;(1分)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集权(或加强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等均可)。(2分)(5)我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意思相近即可)(2分)44.(;广东梅州•16)(6分)阅读下列材料,感受外国人笔下的中国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摘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指谁?从材料看他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2分)(2)材料二叙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个朝代?当时率领船队七次远航的是谁?(2分)(3)材料三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材料中“仅限于□□一处口岸”空缺处所指的口岸名称是什么?(2分)【答案】16.(1)秦始皇(1分)& 郡县制度(1分)&& (2)明朝()1分& 郑和(1分)(3)闭关锁国政策(1分)&& 广州(1分)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中国统治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