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与独孤皇后杨坚的皇后独孤式 是哪里人氏?

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氏——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先锋
独孤氏,名伽罗(公元543——602年),隋朝云中(今内蒙古)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第七个女儿。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文献皇后。因她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的宠爱。她日常生活俭朴,不好华丽,专喜读书,识达古今。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处,她就忠心苦劝。当时突厥与隋贸易,有明珠一盒,价值平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让她买下,她婉言谢绝地说:“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将八百万奖赏有功之士为佳。”此举立刻朝野传闻,受到百官称赞;大都督崔长仁是文献皇后表兄,触犯国家王法,按律当处以斩刑,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皇后进谏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遂将崔长仁处死;皇后异母兄弟独孤陀因滋酒逞凶残害百姓,曾受过皇后指责,故而怀恨在心,常以猫鬼诅咒皇后,按律当斩。皇后虽然气得三天没有进食,但最后还是请求文帝赦免其罪,皇后说:“如果独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为其说情。但如今独孤陀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我敢请求赦免他。”于是陀被免死。文献皇后很有政治才能,每当与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宫中称为二圣。但因前朝亡国的故事,独孤皇后记忆犹新,所以独孤皇后为了保住杨家朝廷的长治久安,首先就是帮助杨杜坚绝后宫内讧。她废除三妃六嫔之惯例,提倡简朴,禁止宫中女子浓妆华服,并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嫔妃随意亲近皇帝。除管理好嫔妃外,独孤皇后还十分注意维护与杨坚的夫妻感情,她深知必须以自己的柔情和体贴笼住杨坚,才能使他不致于被其他女人所迷惑。每当黎明钟鸣之际,独孤皇后小心翼翼地侍候杨坚洗漱穿戴后,便与他同坐一辇,把他一直送到朝阁,于是则在殿下静静地等候,待散朝之后,又同辇返回内宫,这样的行动,她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坚持着,使杨坚从不敢怠慢上早朝。一次,独孤皇后与隋文帝约定:“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誓不愿有异生之子。”想到妻子与自己患难与共数十年,并一心一意辅助自己,文帝当即答应了皇后誓约。事后,文帝还颇为自豪地对大臣夸耀道;“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
&&&&独孤皇后不只是管住自己的夫君不近女色,她还干涉儿子和大臣们的感情生活。独孤皇后为太子杨勇选定了元氏之女为太子妃,按照仪制另立云氏之女为昭训。因元妃生性温婉贤淑,端庄有礼,独孤皇后认为她十分适合将来母仪天下,因而对她颇为器重;但云昭训却是一个活泼乖巧的女子,相貌俏丽,楚楚动人,相比之下,独孤皇后嫌她失于轻浮而不喜欢,她常劝太子尽量少接近云氏。然而,太子对元妃更多的是敬重,而对云昭训却十分宠爱。因此,独孤皇后大为不悦。这时,杨勇的弟弟晋王杨广却故意装出一副节俭仁孝的样子,处处讨好母后。至使独孤皇后对隋文帝说:“广儿大孝,每听到我们派遣的使节到他的守地,他必定出城恭迎;每次谈到远离朝廷、父母,他都悲泣伤感;他的新婚王妃也可怜得很,广儿忙于政务根本无暇顾及她,我派使婢前在探视。王妃萧氏常常只能和她们同寝共食,哪里象勇儿与云氏,终日设宴取乐。勇儿真是亲近了小人啊!”由于杨广的有意图谋和独孤皇后的评价,杨勇的太子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了。最后,由于太子的元妃离开人世。昭训云氏是一个不甚操心政事的女子,她只醉心于儿女之情,这种性格很讨杨勇的欢心,就在元妃死后不久,
云昭训生下一子。本来对元妃的死就耿耿于怀的独孤皇后,
对太子更加的不满。这时,别有用心的晋王杨广又入京晋见母后。心怀叵测的他在独孤皇后面前暗暗挑拨道:“太子对儿存有异心,屡次派人刺杀为儿,让儿十分惊恐。”独孤皇后听后更对已有深见的杨勇厌恶至极。因此,在开皇二十年十月,隋文帝在独孤皇后主张下,以太子“情溺宠爱,失于至理,仁孝无闻,呢近小人”的罪名而将他废为庶人。一个月后,在独孤皇后的授意下,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管教了儿子的独孤皇后还要管制大臣。高踞是隋国的开国元老,而且与独孤皇后娘家有深厚的交情,本是德高望重。高踞的原配夫人去世之后,身为相国的他心伤欲碎,曾忧伤地对独孤皇后说:“瑟弦骤断,唯斋居诵经而已。”此言曾深受皇后的赞叹。谁知不久之后,相国府中锣鼓喧天,传出相国庆祝爱妾生子的消息。隋文帝尚祝贺相国晚年得子,这引得独孤皇后火冒三丈,她认为高踞表里不一。于是常常在枕边向文帝絮叨高踞的不是,于是当政二十年,功绩显赫的相国高踞以“表里不一,不堪信任”之名,罢免了丞相之职,回乡养老去了。虽然文帝出于国政之需的考虑,对独孤皇后严治内宫的种种制度表示认可和服从,但从他内心感受来说,对于这些清规戒律也十分的苦恼和厌烦。&
&&&&开皇二十一年的秋天,独孤皇后偶染微疾,卧病中宫。隋文帝一天带着一个小太监散步在后花园纳凉,忽听到长廊的尽头有清脆的歌声,歌声唱道:“金井落梧桐,茱萸烧殿红;君王爱秋色,徘徊仁寿宫。”歌词分明是即兴创作的,有景有事,既符合眼前的情形。文帝听了很是有兴致,循声寻去,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美貌少女,着一身鲜艳秋装,斜依在廊边边唱边随意地卷弄珠帘,好一副闲雅生趣的秋艳图啊!这个少女是旧时叛官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迥因叛乱被镇压之后,他家的女眷被收在后宫作宫女。文帝一下子被她的灵秀活泼的青春气质所吸引,当天夜里就留宿在仁寿宫,宠幸了尉迟氏,度过了一个醉人的良宵。第二天清晨,猛然惊醒的文帝,匆匆起身赶往朝阁。那边宫中的独孤皇后见文帝整夜未归,早已派心腹侍女探明了究竟,一早便抱病带着一群宫女蜂拥而至仁寿宫,将衣衫不整的尉迟氏,乱棍打死。武德殿上的隋文帝听到仁寿宫传来的噩耗时,他顿觉伤心失意之极,于是他拂袖而起,骑上一匹骏马,负气出走,跑到深山中一所寺庙中躲了起来。众大臣闻讯急忙寻到寺中,恳请文帝回宫,隋文帝感叹地说:“朕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国不能一日无君,文帝无奈地随大臣返回宫中。隋文帝盛怒之下,本想下诏废斥独孤皇后,但念及夫妻患难之情,又想妻子之举也是为了辅助自己治国,也就不了了之。而心高气盛的独孤皇后,因病中气恼又加上皇帝出走而受惊吓,小疾酿成了大病。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太陵。
  独孤皇后一死,隋文帝虽然感到失去了一条得力的臂膀,但也觉得是解脱了一种束缚。于是开始尽情享受声色之娱。这时他封了两个宠妃,陈氏为“宣华夫人”,蔡氏为“容华夫人”。“宣华夫人”是南朝陈宫留下的美女,丰姿华容,肌肤润腻,温柔可人;“容华夫人”来自北方,风流娇媚,善解人意。两位夫人各具风韵,迷得文帝神魂颠倒,日日欢宴,夜夜春宵。但隋文帝毕竟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哪里经得起这种极情纵欲的煎熬,不久他就患上了重病,身体虚弱,躺在了床榻之上,他感慨万千地对左右道:“假使皇后在,吾不及此!”这句话有感念,有懊悔,更有辛酸,到这里他才真正领悟了贤明的独孤皇后的一片苦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独孤皇后因嫉妒杀隋文帝爱妃
来源:辽一网-华商晨报  发表时间: 08:30
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的热潮持续发酵,主演张卫健对程咬金的改良更是引发了各方争议。
其实,隋唐英雄本来就是根据历代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而成,历代创作者都会加入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倾向,所以才有了瓦岗寨众多英雄们越来越精彩的故事。
不过,虽然民间传说会有诸多版本,但是真实的隋朝历史却是有迹可循的。电视剧中塑造的隋朝两代皇帝以及独孤皇后、宣华夫人、张丽华等人,在隋朝后宫的确演绎着一场真实的“宫斗”。
独孤皇后是贤后更是“妒后”
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传说每当大理寺要杀人的时候,她总是会难过得落泪。此外,独孤皇后从不贪慕珍宝钱财,总是想着百姓和将士们是否吃饱穿暖。就是这么一位贤德的皇后,再加上独孤氏一家本身在朝廷中就颇具实力,所以颇获大臣和百姓的爱戴,即使是隋文帝本人,也对独孤皇后敬畏三分。不过,独孤皇后再深明大义,她终究也是一个女人。在历史上,她除了留下了贤后之名,也留下了“妒后”的名声。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历史学家商传在他的《中国历代后妃轶事》一书中,就记录了独孤皇后善妒的故事。据说当时的隋文帝后宫,虽然有不少妃嫔,但碍于独孤皇后,隋文帝几乎从不临幸,那些妃嫔因为惧怕独孤皇后,自然也不敢向隋文帝献媚取宠。但是日子久了,隋文帝还是被一个女子给迷住了。独孤皇后知道此事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趁着隋文帝上朝时把那个女子给杀了。隋文帝下朝回来,闻得如此变故,也不跟独孤皇后理论,牵了匹马就从宫中跑了出去。见到皇帝“离家出走”,大臣们赶忙去追,最后在一个荒山野谷之中找到了这位可怜的皇帝。此事之后,独孤皇后的行事有所收敛,但“妒后”的名声还是保留了下来。
编辑: 左左 1
对《独孤皇后因嫉妒杀隋文帝爱妃》表态
对《独孤皇后因嫉妒杀隋文帝爱妃》发表评论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坚的皇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