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卡工作资料有哪些

欢迎来到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
兰村乡:启动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来源:兰村乡人民政府 作者:王梅
4月4日,兰村乡召开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业务培训会,全面启动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会议传达了全县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会议精神,下发了《兰村乡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对相关业务进行了培训。会议要求,乡、村干部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规范操作程序,评选出真正需要扶持帮助,有脱贫致富意愿的人作为建档立卡对象,让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会议强调,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各群工站、行政村和相关工作人员要紧密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把工作落实到位,让政策执行到位。
此项工作启动后,该乡将在接下来的2个月内对全镇贫困人口逐一摸底登记,建档立卡。操作过程中,按照户申请、组提名、村评议、乡镇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进行严格筛选,确保调查摸底与建档立卡工作公平公开公正。
Copyright(c)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Ma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备案许可证编号:湘ICP备号
主办: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麻阳苗族自治县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地址: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大桥路058号
邮编:419400
政府网QQ群:
E_mail:admin@
县长热线(政务服务热线)
-2 (24小时)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防城区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宣传资料
防城区扶贫办
资料,农村,宣传,扶贫
防城区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宣传资料
防城区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宣传资料
防城区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一、&两项制度&衔接及其意义
两项制度是指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就是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和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两项制度&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按照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要求,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做出兜底性的制度安排,通过社会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扶贫开发,促其提高能力、脱贫致富,形成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新格局。
二、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意义
开展和建档立卡工作,对全区农村扶贫对象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识别出农村扶贫对象,搞清农村扶贫对象的分布、贫困的状况、贫困的类型、致贫的原因,建立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档案,主要目的是为我区开展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即&双到&扶贫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在大扶贫格局下,引导教育、卫生、文体广电、住建、水利等部门资源及社会各界力量向农村扶贫对象倾斜,搭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
三、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时间安排
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是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的要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的精神,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时间要求在2012年3月份开始,6月10日前完成。
四、我区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
我区应在10个乡镇的141个行政村及15个社区中的农村居民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户全面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屯、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真正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出来。
五、贫困农户属性
贫困农户分为扶贫户、低保户、扶贫低保户和五保户。
1、扶贫户:指2010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户;
2、低保户:指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户,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常年困难的农户;
3、扶贫低保户: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保户;
4、五保户: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六、贫困户识别确认程序:
贫困户的确定,严格坚持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入户调查、村级复评、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六个工作程序。
七、不宜申请扶贫对象的农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宜申请为扶贫对象:
1、现有能够满足生活条件居住房,又新建住房的;在城镇购买商品房(不含因灾重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房屋)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2、申请对象家庭月水电燃料费、通讯费明显高于当地非贫困户的。
3、家庭拥有机动车辆(残疾人代步车、农用手扶车、农用三轮车除外)、工程机构及拥有大型农机具(赠予除外)的。
4、家庭成员(父母或子女)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自费出国留学的。
5、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6、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
7、具有其他不符合扶贫开发对象的情形。
八、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
1、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
2、已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要停止执行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
3、对收入下降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的农村人口,要适时将其纳入低保范围。
4、对返贫人口,要适时地将其吸纳为农村扶贫对象。
九、落实好帮扶措施,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
对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要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同时扶贫措施必须跟上,否则,将给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县、乡(镇)、村要组织力量对扶贫进行分类帮扶,落实帮扶责任人,明确帮扶措施,进行有效帮扶。要加大专项扶贫力度,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其扶贫贴息贷款、产业扶贫项目、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同时,要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教育、卫生、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到户的项目资金时,要向扶贫对象倾斜,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县扶贫办深入乡镇、村督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新闻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县扶贫办为确保按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任务,近日,对我县19个乡镇(区)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
扶贫办主任喻容及其他督查组成员重点针对各乡镇(区)是否制定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培训会议、成立民主评议小组以及各乡镇(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规模分解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个别乡镇(区)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具体业务指导。在督查过程中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建档立卡工作流程、民主评议、初选公示以及资料留存等情况进行了督查,并深入贫困户家中探讨发展思路,研究帮扶措施。
督查组采取一查、二看、三听等形式对全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进行督查,一查即:主要查看乡镇、村建档立卡工作是否成立专班、界定的扶贫对象是否准确,是否公示公告等情况;二看即:主要看乡镇、村两级建档立卡工作是否按照规定步骤实施,是否进行了入户调查、各种表册是否规范等情况;三听即:主要听取乡村两级就建档立卡工作的情况汇报、听取群众对建档立卡工作的知晓率、群众对认定的贫困户有无异议等情况。
通过督查,促使各乡镇(区)尽快按照县会议要求,结合《大悟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开展好各环节工作,重点完善档案资料,确保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顺利完成。
(责任编辑:李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站备案编号:&&
大悟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承办单位:大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设计制作:大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2&&投稿邮箱:
版权说明:本网站文字、图片、视频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不得转载、发布。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红河日报数字报-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问答
03:红河文苑
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问答
红河州扶贫办
  一、当前,我州各县市正在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请问这项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有利于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精准度,克服扶贫项目资金“大水漫灌”“撒胡椒面”问题;有利于构建政府、社会各方面参与扶贫攻坚的通用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有利于对帮扶成效进行动态监测。  二、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按照国家确定的识别标准,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原则,对贫困户、贫困行政村、贫困村民小组、贫困乡镇、贫困危房户、易地扶贫搬迁户6种类型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其中,贫困户、贫困行政村和贫困乡镇按照省下达我州的控制规模识别,不得突破。贫困村民小组、贫困危房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据实识别,不控制规模。要求摸清识别对象的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及帮扶需求,进而确定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农场、农转非、黑户三类人员不列入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范围。  三、识别标准是什么?  答:以上识别对象的识别标准有所不同。  1.贫困户的识别标准。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要求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经村民民主评议、农户申请、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和流程进行整户识别。&  2.贫困村(行政村)识别标准。贫困村识别原则上按照同时满足“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2013年全省贫困发生率为17.8%);行政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41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3.贫困乡镇识别标准。贫困乡镇识别原则上按照同时满足“一高一低”的标准识别。即乡镇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2013年全省贫困发生率为17.8%);乡镇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41元)。&  4.贫困村民小组识别标准。原则上按照同时满足“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即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2013年全省贫困发生率为17.8%);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41元);无村集体经济收入。&  5.贫困危房户识别标准。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住房为:茅草房、杈杈房、木楞房、危房、无住房。  6.易地扶贫搬迁户识别标准。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需实施易地搬迁的贫困户。  四、建档立卡结果如何做到客观、公平、公正?  答: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全程公开,接受监督,体现结果公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贫困户、贫困危房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民小组、贫困行政村、贫困乡镇的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  五、我州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哪几项规模控制指标?  答:我州此次建档立卡工作有贫困户、贫困村(行政村)、贫困乡镇有控制规模,已由省级下达到县市。(详见附表:《2013年云南省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人口、贫困村、贫困乡规模分解表》)。省下达我州建档立卡贫困户控制规模数为87.4743万人,超出建档立卡规模控制数的贫困户,也要进行登记汇总;建档立卡贫困村(行政村)控制规模数为527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控制规模为55个。2014年计划实施第一批整乡推进项目的乡镇不占用建档立卡贫困乡指标,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得少于5000人。  六、我州现在有多少个贫困县?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州涉及哪些县,是否要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  答:我州现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个,其中:元阳县、绿春县、红河县、屏边县、金平县、泸西县6个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屏县为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1年国家确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我州7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分别划入滇西边境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片区县5个:元阳县、绿春县、金平县、红河县、石屏县。石漠化片区县2个:屏边县、泸西县。  国家和省已确定贫困县和片区县,不再进行识别,但要填报《贫困县监测表》,对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帮扶情况等内容建档立卡,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片区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提供依据。  七、农村低保户可以等同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吗?&  答:不能等同。他们有联系也有区别。  农村低保对象,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扶贫对象主要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这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还要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经村民民主评议、农户申请、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和流程进行整户识别。&  附:《2013年云南省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人口、贫困村、贫困乡规模分解表》
红河日报红河文苑03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贫建档立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