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逢时杯微文学2015诗歌征文大赛赛入围作品

2012年度“逢时杯”征文颁奖晚会
&<font STYLE="font-size: 20" COLOR="#12年度海内外散文奖在泉颁奖&
  昨晚,2012年度“逢时杯”海内外散文奖暨泉州文学奖颁奖晚会在市区府文庙举行。会上颁发了2012海内外散文奖和泉州文化奖等多个奖项。
  海内外作家携手弘扬儒家文化
  本次海内外散文奖征文主题限定为反映孔子、孔庙(文庙)与儒家文化和反映孝道的散文(含散文诗)作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作家参赛。
  经评选,《两般读圣贤》(作者:少木森)、《孔庙的断面》(作者:黄水成)、《曲阜寻仲尼》(作者:吴晓川)、《夫子如是说》(作者:郑简)、《孔子的目光》(作者:钟红英)等5篇获一等奖;此外,还评出二等奖和三等奖各5篇。
  此次征文活动颁奖活动由福建省作家协会、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晋江市文化馆、泉州市孔子学会、泉州市作家协会、菲律宾博览堂、菲律宾华美集团、菲律宾中国华东联谊总会等单位及团体联办。
  2012年度泉州文学奖评出
  2012年度泉州文学奖由泉州市文联、泉州市作家协会等主办。评奖范围限定为泉州市作家(含在泉州工作、生活的异地作家)于2012年度在各种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作品或中国内地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文学书籍方能报评,题材、体裁不限。
  经评选,《蝴蝶飞走了》(中篇小说,作者:王炜炜)、《村子里的那些人和事》(散文·外二题,作者:曹淑风)、《微生物》(散文,作者:连江水)、《一辈子在这里》(报告文学,作者:寇婉琼)、《被风吹远的南音》(组诗,作者:陈志传)、《北纬26度以南》(外七首,作者:张晓坤)、《牌局》(外六首,作者:陈功)、《作二的诗》(四首,作者:陈作二)、《新娘,消失了》(中篇小说,作者:刘君霞)、《伤逝》(散文,作者:魏艳琳)等10篇获奖。
  据悉,自2008年起,菲律宾华美集团董事长、祖籍福建泉州的菲华爱国实业家庄永泉先生资助,并以其先尊庄逢时老先生之名冠杯名的“逢时杯”征文活动。第七届《福建日报》新人新作奖同时颁发。
   & & &
& (记者 陈智勇)
&/qzwb/html//content_543318.htm
&2012年度泉州文学奖&
& <font COLOR="#12年度“逢时杯”海内外散文奖
& & 陈志传
&&&陈志传 &
& 林轩鹤& & &
& 蔡芳本 &
叶逢平 & 张明 &吴晓川
&魏艳琳 & &
& & 阮孟婕
& & &颜长江(中)
&&少木森& 蔡芳本 &
& &曹淑风 &
&&陈绿山夫妇
&&舞台上正在演绎陈志传的获奖作品《被风吹远的南音》
舞台上正在演绎陈志传的获奖作品《被风吹远的南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年度“庄逢时海内外微文学奖”征稿启事
  由福建文学杂志社、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泉州市孔子学会、星光编辑部等单位与菲律宾华美集团、菲律宾博览堂、菲律宾中国华东联谊总会联合举办的“逢时杯”征文活动。本奖项由菲律宾华美集团董事长、爱国侨领、慈善家庄永泉先生捐资设立,并以其先严庄逢时先生尊名命杯名。年度设为庄逢时海内外微文学奖,现开始征稿。
  本奖项包括微诗歌(限6行内)、微散文(限200字内)、微小说(限500字内),谢绝旧体诗词和文言文。参评作品题材不限、数量不限,但必须是未经发表、立意新颖、格调高雅的原创作品。每种体裁各设大奖1名,发给奖金5000元和证书;提名奖若干名,发给奖金1000元和证书。为弘扬国学,特另征集有关以孔子、朱子文化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为题材的作品,设大奖1名,发给奖金5000元;提名奖若干名,发给奖金1000元和证书。
  应征稿请于日前,以WORD附件形式(勿直接贴挂)发至,一件作品一个文件(勿投组章、组诗),文件名设为“作品名+体裁+作者姓名”,文末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和电话、地址、邮箱等联系方式,不接受纸质投稿,不符合以上规范的作品也将不予受理。作品经编辑后,将陆续在福建文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发布、传播(不另付稿酬)。
  本奖项将于2015年端午节期间在泉州府文庙颁奖,获大奖者将获邀出席颁奖活动(由主办方承担旅费)。获奖作品及部分未获奖的优秀作品将结集出版(不另付稿酬)。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微小说(限500字内),其实就是闪小说,大家积极投稿,一显身手!
  喜讯,问好程老师。
  谢谢首席提供征稿信息。
  好事!支持!!!
  支持!
  支持!!!!!!!
  顶起!!!!!!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家乡的活动。
  支持  
  顶起!!!!!!!!
  支持!
  支持 !
  支持!
  支持!!!
  我也支持一下  
  支持。
  :))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转载]2012年度“逢时杯”征文颁奖晚会
&<font STYLE="font-size: 20" COLOR="#12年度海内外散文奖在泉颁奖&
  昨晚,2012年度“逢时杯”海内外散文奖暨泉州文学奖颁奖晚会在市区府文庙举行。会上颁发了2012海内外散文奖和泉州文化奖等多个奖项。
  海内外作家携手弘扬儒家文化
  本次海内外散文奖征文主题限定为反映孔子、孔庙(文庙)与儒家文化和反映孝道的散文(含散文诗)作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作家参赛。
  经评选,《两般读圣贤》(作者:少木森)、《孔庙的断面》(作者:黄水成)、《曲阜寻仲尼》(作者:吴晓川)、《夫子如是说》(作者:郑简)、《孔子的目光》(作者:钟红英)等5篇获一等奖;此外,还评出二等奖和三等奖各5篇。
  此次征文活动颁奖活动由福建省作家协会、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晋江市文化馆、泉州市孔子学会、泉州市作家协会、菲律宾博览堂、菲律宾华美集团、菲律宾中国华东联谊总会等单位及团体联办。
  2012年度泉州文学奖评出
  2012年度泉州文学奖由泉州市文联、泉州市作家协会等主办。评奖范围限定为泉州市作家(含在泉州工作、生活的异地作家)于2012年度在各种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作品或中国内地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文学书籍方能报评,题材、体裁不限。
  经评选,《蝴蝶飞走了》(中篇小说,作者:王炜炜)、《村子里的那些人和事》(散文·外二题,作者:曹淑风)、《微生物》(散文,作者:连江水)、《一辈子在这里》(报告文学,作者:寇婉琼)、《被风吹远的南音》(组诗,作者:陈志传)、《北纬26度以南》(外七首,作者:张晓坤)、《牌局》(外六首,作者:陈功)、《作二的诗》(四首,作者:陈作二)、《新娘,消失了》(中篇小说,作者:刘君霞)、《伤逝》(散文,作者:魏艳琳)等10篇获奖。
  据悉,自2008年起,菲律宾华美集团董事长、祖籍福建泉州的菲华爱国实业家庄永泉先生资助,并以其先尊庄逢时老先生之名冠杯名的“逢时杯”征文活动。第七届《福建日报》新人新作奖同时颁发。
   & & &
& (记者 陈智勇)
&/qzwb/html//content_543318.htm
&2012年度泉州文学奖&
& <font COLOR="#12年度“逢时杯”海内外散文奖
& & 陈志传
&&&陈志传 &
& 林轩鹤& & &
& 蔡芳本 &
叶逢平 & 张明 &吴晓川
&魏艳琳 & &
& & 阮孟婕
& & &颜长江(中)
&&少木森& 蔡芳本 &
& &曹淑风 &
&&陈绿山夫妇
&&舞台上正在演绎陈志传的获奖作品《被风吹远的南音》
舞台上正在演绎陈志传的获奖作品《被风吹远的南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逢时杯”微文学大赛简述
“逢时杯”微文学大赛简述
“逢时杯”征文办了几届,前几届都有主题也都单一体裁。这一届不同,这一届除了有个指定内容之外,其余任人抒写,爱写啥写啥;文体也是小说、散文、诗歌一起来。更特别的是,这一次征文限定篇幅,小说600字以下,散文200字以下,诗歌6行以下。这样严苛的限定,没想到收到的来稿量大得惊人。时间跨度有一年多,像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几乎每天每时都会收到全国各地及海外发来的邮件,如果不及时收取及时整理,只怕邮箱都要爆破了。作者热情之高,真是设奖者所预料不到的。且来稿的作者,男女老少都有,年龄最大的有八十多岁。年龄最小的也只有十来岁;许多有名气的作家、诗人也参与到活动中来,没名气的更是热情高涨了。有的人三种文体一起上,三种文体全都被选上,不能不赞叹他们的实力了。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作者也都参与这一盛事;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的华侨华人也有作者投寄了作品。如此广泛,如此深入的征文活动,光凭以上所说,就不能不说非常成功,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
这么多的稿件实在是在考验组织者,考验评委。首先整理分类就是一件麻烦事,再来选出初稿更上令人头疼。初审不限篇目,凡觉得可以的就选上以备再选。有的作者一投再投,投了二三十次,你也要一看再看。常常一打开电脑就眼花缭乱,稍不静心,你就会不耐烦,就会潦草看过,就会影响判断力。以至于一些初评作品刚刚在网上公布,就有人批评,说是选上的小说不像小说,诗歌不像诗歌。虽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初审评委心头还是一震,如果真如批评者所说,一是显示评委水平欠佳,二是说评委不用心不认真,二者如果都是真的,那么这次大赛就不会公允,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有了这样的体会,评委更是一看再看,有些作品主题比较隐匿,评委还要琢磨商量老半天才敢决定取舍。如此一来,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保持认真的态度,好的作品是没办法脱颖而出的。当然,不敢保证不会沙海遗珠,有些好作品被一拨又一拨稿件大潮淹没了,评委也只能望洋兴叹了。有的作品用的文件比较高级,打不开,而文件里的东西说不定是好料,也只好遗憾了,因为评务繁重,也没办法再去落实了。
庆幸的是,经过四轮不同评委的筛选,评出的入围作品基本上还过得去,对得起广大参赛者,对得起本次大赛,也将对得起今后的阅读者,总之是对得起文学。是文学让我们有如此五洲四海的大聚会,是文学让我们知道创作者的份量。
不管获奖不获奖,我们都经历了一次考验,经历了一次较量,我们显出了自己的价值,这就够了。
此次参赛作品,本以为诗歌会最多,小说次之,散文会少些,因为两百字以内的散文很难写,两百字,在许多时候只是一篇散文的开端,没想到刚开始就要结束,这就太不容易了。我们没法像古人那样使用文字,在白话文口语化的今天,真难用一两百字来状写一篇文章。可贵的是,许多作者做到了,而且写得极有味道,用现代的语言写出古代人所说的意蕴,这是多么不简单的事情。
有的人写景,一下子抓住景物的核心,没有渲染,没有铺排,一个景物的立体形象就在你的眼前展现。像山西的王占斌先生就有这种本领,他写白草口的暮色,一下子就写出白草口暮色的特征,一下子就抓住人心:“倘若把暮色当作一部线装书来读,雁门白草口显然有些潦草,潦草得东倒西歪,潦草得随意串行,潦草得到处都是空白。”司空见惯的比喻手法来自于作者深入骨髓的体会,这就是字字珠玑的功夫。
有人写意,倒是娓娓道来,如谈天一样,不动声色,最后的哲理也好像是随意拈出的一般。洪少霖写炖粥,说不管如何炖粥,炖什么样的粥,都能制造生活的温暖,而这一切来源于习惯与喜欢。洪少霖不讲大道理,他的道理来自于家常,所说的道理也不高大尚,但直抵人心。
有的作者似乎不写什么,不表现什么。却显示出古人一般的心境,让你慢慢去琢磨去体味,像江苏的韩墨写的就是这一类文章。这种极像古代小品文的文章极具文人气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情有趣,却无色无味,这无疑是散文的高手。
有的散文写得像小说,有点情节,有点对话,很是生活的提炼,生活的体现。这一类作品有辽宁房永新的《福被》、四川赵恒平的《父亲和稻谷》、福建林建致的《好党员》。这种微小说似的短散文,妙就妙在内容实在,像含着一颗牛奶糖而不是棉花糖,一含就化。
有的短散文也写出一种诡异,一种探索。总之,征文中的短散文本来不叫人看好,反而风格多样,出彩多多,叫人刮目相看,不敢等闲视之。也可说明,在有些人提倡散文一定要大(字数多)的今天,小散文是应该大有发展前途的。在散文程式化的现在,是不是可以掐头去尾,是不是可以不要那么正儿八经,摆出姿势要写散文呢?文学刊物应该给这样的小散文留下天地,并且好好经营,相信不比大散文更逊色,当然这是艺术性的散文,是具有相当审美价值的散文,可以是鼻烟壶而不必是洪钟大吕。
相对于散文来讲,诗歌本来就可以短,但限定在六行之内也是个难度,比之于散文当然操作应该更容易些。诗歌的难度似乎不是行数的难度,而是语言的难度,立意的难度,是构思的难度。如果说散文可以随意一些,那么诗歌就要靠经营。正像云南和慧平所说“那么多人终将来来去去/世界如此荒凉/世界如此荒凉/我独睡在自己的诗句之上”。睡在自己诗句之上,只有诗人才这样说,诗人才会说这样的“鬼话”。诗人也会说一些“笑话”,甘肃马路明说“一只蚂蚁会用自己的语言告诉自己的小情侣/你的大腿好健壮,好美/另一只回答/你的胡子,你的腰,好美,我好喜欢”。这种想象包含了智慧,虽然语言粗了一些,但令我们感到趣味无穷,令我们会心一笑,只觉得万事万物的可爱可亲。
诗人也常常将诗歌切入现实的轨道,诗人也像散文一样常常将诗歌写成小说。福建郑平忠先生就做了这样的实验,他写“刚一上班就有人对我说:/又有一个官员落网/他不奔走相告/而是走近&&悄悄地&&有点神秘/就像两只庆幸落网的鱼”。这首诗写出一种社会形态,写出一些人的嘴脸,场景式的表达完全不落俗套,形成一种深刻的讽刺,而又不显山露水,这应该也是本次微诗歌征文的一种收获。
读这样的诗歌,我们仿佛觉得“每一寸土地下都是一座发电厂/黑暗中的人呵&&不要揪紧内心的种子/你听到大地拔节的声音吗”/你听到诗人的声音吗,我们借着王祥康这样的诗句,发出这样的疑问。微诗歌不微,微诗歌能够呐喊,能够号召,能够沉思,能够呼叫。这是微诗歌跟一般诗歌同样具有的功能。本次选出来的微诗歌虽然不能说首首都是精品,但每首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的份量。
微小说,应该说在600字以内恰如其份,因为这样,微小说不存在着限定篇幅的问题。从来稿来看,写微小说的人很多,而且功力都不凡。很可喜的是,许多名不经传的作者的作品也都在入选之列,也遗憾的是,有经验的小说作家在这次大赛中均不露面。一种可能是他们不屑于这种小东西,另一种可能是他们不屑于参加这样的赛事,不管何因,他们是对的。他们将位置让出来,让更多沉潜于的文学无名人才有机会抛头露面,有机会显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这些无名作者不甘心循规蹈矩,而是别开生面创造自己的表现形式。四川的作者飘尘就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一种社会心理。这个有点荒诞小说写一个人闭门谢客,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情,怎么去杀人。他为此定了五种方案,难度都是五星。最后他想了一个终极方案,讲各种人的故事,激起他想杀的那个人的正义感,让那个人气爆,倒地身亡。没想到,那个人不待他开始讲,就叫几个大汉冲上来给他一顿饱打。这是个无可奈何的故事。小小老百姓都想以暴治暴,最后还是被“暴”了。讽刺性很强的是,想治恶的人本身也是恶的,这是对人性最大能量的挖掘。这个作者不知他年龄身份,但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他是一个看透社会的人,这样的人来写小说,就有穿透力,就有说服力。
有一组小说,大概有二三十篇,初评时就被它的语言吸引。这样的小说,语言老到,很有古文味道,但又平白可解。作者似乎不愿意多浪费一个字,每篇都在两百字以内,此短散文更短,功力非同一般。这样的小说,如果不选,就是对文学的一种轻慢或者是一种误会。这是河北的作者王永光。王永光在区区的一两百字里头安放了应有尽有的小说元素:故事、情节、细节、人物、对话、场景、时间、地点。此外,王永光写的都是现实生活,比较接地气,时代色彩较强烈。这正是本次微文学作品征文所需要的。
总之,微小说征文作品也与散文、诗歌并驾齐驱,并且独显魅力,可读性犹为显明。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逢时杯”微文学大赛简述
“逢时杯”微文学大赛简述
“逢时杯”征文办了几届,前几届都有主题也都单一体裁。这一届不同,这一届除了有个指定内容之外,其余任人抒写,爱写啥写啥;文体也是小说、散文、诗歌一起来。更特别的是,这一次征文限定篇幅,小说600字以下,散文200字以下,诗歌6行以下。这样严苛的限定,没想到收到的来稿量大得惊人。时间跨度有一年多,像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几乎每天每时都会收到全国各地及海外发来的邮件,如果不及时收取及时整理,只怕邮箱都要爆破了。作者热情之高,真是设奖者所预料不到的。且来稿的作者,男女老少都有,年龄最大的有八十多岁。年龄最小的也只有十来岁;许多有名气的作家、诗人也参与到活动中来,没名气的更是热情高涨了。有的人三种文体一起上,三种文体全都被选上,不能不赞叹他们的实力了。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作者也都参与这一盛事;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的华侨华人也有作者投寄了作品。如此广泛,如此深入的征文活动,光凭以上所说,就不能不说非常成功,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
这么多的稿件实在是在考验组织者,考验评委。首先整理分类就是一件麻烦事,再来选出初稿更上令人头疼。初审不限篇目,凡觉得可以的就选上以备再选。有的作者一投再投,投了二三十次,你也要一看再看。常常一打开电脑就眼花缭乱,稍不静心,你就会不耐烦,就会潦草看过,就会影响判断力。以至于一些初评作品刚刚在网上公布,就有人批评,说是选上的小说不像小说,诗歌不像诗歌。虽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初审评委心头还是一震,如果真如批评者所说,一是显示评委水平欠佳,二是说评委不用心不认真,二者如果都是真的,那么这次大赛就不会公允,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有了这样的体会,评委更是一看再看,有些作品主题比较隐匿,评委还要琢磨商量老半天才敢决定取舍。如此一来,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保持认真的态度,好的作品是没办法脱颖而出的。当然,不敢保证不会沙海遗珠,有些好作品被一拨又一拨稿件大潮淹没了,评委也只能望洋兴叹了。有的作品用的文件比较高级,打不开,而文件里的东西说不定是好料,也只好遗憾了,因为评务繁重,也没办法再去落实了。
庆幸的是,经过四轮不同评委的筛选,评出的入围作品基本上还过得去,对得起广大参赛者,对得起本次大赛,也将对得起今后的阅读者,总之是对得起文学。是文学让我们有如此五洲四海的大聚会,是文学让我们知道创作者的份量。
不管获奖不获奖,我们都经历了一次考验,经历了一次较量,我们显出了自己的价值,这就够了。
此次参赛作品,本以为诗歌会最多,小说次之,散文会少些,因为两百字以内的散文很难写,两百字,在许多时候只是一篇散文的开端,没想到刚开始就要结束,这就太不容易了。我们没法像古人那样使用文字,在白话文口语化的今天,真难用一两百字来状写一篇文章。可贵的是,许多作者做到了,而且写得极有味道,用现代的语言写出古代人所说的意蕴,这是多么不简单的事情。
有的人写景,一下子抓住景物的核心,没有渲染,没有铺排,一个景物的立体形象就在你的眼前展现。像山西的王占斌先生就有这种本领,他写白草口的暮色,一下子就写出白草口暮色的特征,一下子就抓住人心:“倘若把暮色当作一部线装书来读,雁门白草口显然有些潦草,潦草得东倒西歪,潦草得随意串行,潦草得到处都是空白。”司空见惯的比喻手法来自于作者深入骨髓的体会,这就是字字珠玑的功夫。
有人写意,倒是娓娓道来,如谈天一样,不动声色,最后的哲理也好像是随意拈出的一般。洪少霖写炖粥,说不管如何炖粥,炖什么样的粥,都能制造生活的温暖,而这一切来源于习惯与喜欢。洪少霖不讲大道理,他的道理来自于家常,所说的道理也不高大尚,但直抵人心。
有的作者似乎不写什么,不表现什么。却显示出古人一般的心境,让你慢慢去琢磨去体味,像江苏的韩墨写的就是这一类文章。这种极像古代小品文的文章极具文人气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情有趣,却无色无味,这无疑是散文的高手。
有的散文写得像小说,有点情节,有点对话,很是生活的提炼,生活的体现。这一类作品有辽宁房永新的《福被》、四川赵恒平的《父亲和稻谷》、福建林建致的《好党员》。这种微小说似的短散文,妙就妙在内容实在,像含着一颗牛奶糖而不是棉花糖,一含就化。
有的短散文也写出一种诡异,一种探索。总之,征文中的短散文本来不叫人看好,反而风格多样,出彩多多,叫人刮目相看,不敢等闲视之。也可说明,在有些人提倡散文一定要大(字数多)的今天,小散文是应该大有发展前途的。在散文程式化的现在,是不是可以掐头去尾,是不是可以不要那么正儿八经,摆出姿势要写散文呢?文学刊物应该给这样的小散文留下天地,并且好好经营,相信不比大散文更逊色,当然这是艺术性的散文,是具有相当审美价值的散文,可以是鼻烟壶而不必是洪钟大吕。
相对于散文来讲,诗歌本来就可以短,但限定在六行之内也是个难度,比之于散文当然操作应该更容易些。诗歌的难度似乎不是行数的难度,而是语言的难度,立意的难度,是构思的难度。如果说散文可以随意一些,那么诗歌就要靠经营。正像云南和慧平所说“那么多人终将来来去去/世界如此荒凉/世界如此荒凉/我独睡在自己的诗句之上”。睡在自己诗句之上,只有诗人才这样说,诗人才会说这样的“鬼话”。诗人也会说一些“笑话”,甘肃马路明说“一只蚂蚁会用自己的语言告诉自己的小情侣/你的大腿好健壮,好美/另一只回答/你的胡子,你的腰,好美,我好喜欢”。这种想象包含了智慧,虽然语言粗了一些,但令我们感到趣味无穷,令我们会心一笑,只觉得万事万物的可爱可亲。
诗人也常常将诗歌切入现实的轨道,诗人也像散文一样常常将诗歌写成小说。福建郑平忠先生就做了这样的实验,他写“刚一上班就有人对我说:/又有一个官员落网/他不奔走相告/而是走近&&悄悄地&&有点神秘/就像两只庆幸落网的鱼”。这首诗写出一种社会形态,写出一些人的嘴脸,场景式的表达完全不落俗套,形成一种深刻的讽刺,而又不显山露水,这应该也是本次微诗歌征文的一种收获。
读这样的诗歌,我们仿佛觉得“每一寸土地下都是一座发电厂/黑暗中的人呵&&不要揪紧内心的种子/你听到大地拔节的声音吗”/你听到诗人的声音吗,我们借着王祥康这样的诗句,发出这样的疑问。微诗歌不微,微诗歌能够呐喊,能够号召,能够沉思,能够呼叫。这是微诗歌跟一般诗歌同样具有的功能。本次选出来的微诗歌虽然不能说首首都是精品,但每首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的份量。
微小说,应该说在600字以内恰如其份,因为这样,微小说不存在着限定篇幅的问题。从来稿来看,写微小说的人很多,而且功力都不凡。很可喜的是,许多名不经传的作者的作品也都在入选之列,也遗憾的是,有经验的小说作家在这次大赛中均不露面。一种可能是他们不屑于这种小东西,另一种可能是他们不屑于参加这样的赛事,不管何因,他们是对的。他们将位置让出来,让更多沉潜于的文学无名人才有机会抛头露面,有机会显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这些无名作者不甘心循规蹈矩,而是别开生面创造自己的表现形式。四川的作者飘尘就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一种社会心理。这个有点荒诞小说写一个人闭门谢客,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情,怎么去杀人。他为此定了五种方案,难度都是五星。最后他想了一个终极方案,讲各种人的故事,激起他想杀的那个人的正义感,让那个人气爆,倒地身亡。没想到,那个人不待他开始讲,就叫几个大汉冲上来给他一顿饱打。这是个无可奈何的故事。小小老百姓都想以暴治暴,最后还是被“暴”了。讽刺性很强的是,想治恶的人本身也是恶的,这是对人性最大能量的挖掘。这个作者不知他年龄身份,但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他是一个看透社会的人,这样的人来写小说,就有穿透力,就有说服力。
有一组小说,大概有二三十篇,初评时就被它的语言吸引。这样的小说,语言老到,很有古文味道,但又平白可解。作者似乎不愿意多浪费一个字,每篇都在两百字以内,此短散文更短,功力非同一般。这样的小说,如果不选,就是对文学的一种轻慢或者是一种误会。这是河北的作者王永光。王永光在区区的一两百字里头安放了应有尽有的小说元素:故事、情节、细节、人物、对话、场景、时间、地点。此外,王永光写的都是现实生活,比较接地气,时代色彩较强烈。这正是本次微文学作品征文所需要的。
总之,微小说征文作品也与散文、诗歌并驾齐驱,并且独显魅力,可读性犹为显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文学大赛征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