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红尘中,怎么一念不生,怎么观照心少生暗黑3 妄念护符

如何观心(观照)--元音老人(转)
--本文转自大觉禅院
如何观心(观照)--元音老人
达摩祖师:「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但如何观心?本文即是元音老人对这个问题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尤其是下座后日常生活中的观照,保护本心、观照除习,学佛修行得受用与否,此处即是关键,相信对同学们很有帮助。下面将元音老人在散落其著作和开示中有关观心功夫问题的论述,略加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我们学佛修道认识本性之后,就是具正见。见性之后,本来应是无修无得无证的,但是你习气未了,见境还要动心,那就生死不了,还是要修。为何如此说?因为你成佛之后,佛也不可得,哪还有什么东西可得?所以是无得;既然无得,你证个什么东西呢?所以是无证;无得无证,你本来是佛,不是修成,所以是无修。然而你的习气不了,还是要修。如何修呢?无修之修,即是时时观照,不要用什么方法来修。所以,无修之修还是需要的。
二、下座观心,即集中心力,看一念未起时光景,妄念才生,即便觉除。你只看着它,久久,能看的正念与所看的妄念,一齐化去,则亲见本来矣。修此法以易於成就故,须善根福德全备者方克承当。  
三、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若不观照,妄想纷飞、思虑万千,你反而习以为常,不觉得乱,这怎么能行啊?所以要警觉,要看好它。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观心,不是观肉团心,而是观心念……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观心。座上持咒、心念耳闻,念得字字清晰,听得了了分明。座下观照,警觉念头起处,如猫捕鼠。一起念就看见,不随念转、不为境迁。现介绍两种做功夫的方法:一种是听到开示,认识了本性后,时时刻刻保护它,“朝於斯,夕於斯,流离於斯,颠沛於斯”,时时刻刻保护它不动,才有念起就把它转过来,不跟它跑,长期坚持这样做。另一种是修个具体的法门,或念佛,或参禅,或修心中心法。不仅座上做功夫,座下也要做功夫,要时时观照,绵密保任,这样才会有效果。  
四、为何要时时观照?因为我们的念头多得不得了,刹那的念头很多。因为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太多,好的、坏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们看香蕉,只用眼识,不用意识,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相机。如果用意识,看到香蕉就想:“这是香蕉,很好吃。这个大,那个小。”所以一用意识就产生分别心了。耳根也如此。意识跟着跑,六识的消息就交给了第七识,第七识就传给第八识,就有种子了。所以要时时观照,观照就是:念头一动就知道,不睬它,要观照念头的起处。  
五、昨天有人问我参禅的问题,他说他喜欢参禅,参究“念佛是谁?”,但总是提不起疑情。我对他说:参禅就要提起疑情,提不起疑情就糟糕了。要么换个方法,念头来了,你就问它从何而来,并不是理睬念头,而是穷追它的起处。念头息下去时,你就问它到什么地方去,并不是留住念头,而是看着它的灭处。如猫捕鼠,猫伏在老鼠洞口,老鼠刚一冒头,猫立即扑上去。老鼠喻妄念,你时时警觉如猫,妄念一露头,立即追究它的来处。妄念息下,你就看着它的灭处。这就是参禅法门,目的也是使“念无连续”。这样久久用功,念有连续由熟变生,念无连续由生变熟。功夫成熟,触机遇缘,能看之心、所看之念于一刹那化於无形,“囫
”(口+力)地一声,能所双亡,根尘脱落,那你就证成大道了。
 六、下座要时时观照。这个更难,因为人都是跟着境界跑。刚刚下座时还有个定境,知道看着自己不要乱动。可是,在事情上一做一滚,就忘记观照了,跟着境界跑了,与平时没打坐时一样的乱七八糟,这就不好。所以,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死心塌地地心念耳闻,下座的时候要绵密观照,不要忘记。但是我们在境上也容易忘记,和几个朋位一谈心,什么事情一做,马上就乱了。念头来了,要赶快拉回来,观住自己。一定要做这个功夫,否则就不能上路。  
七、有人认为心中心法下座后的观照,没讲清楚,而台湾禅师来传的观照有下手处。他认为观照即是法法平等,不起分别。做任何事,均要清楚,每个细节都不忽略。在观照中,当下即了,要念念不停留,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处,即是妄心。元音老人对此说进行评价:真没讲清楚吗?如果初观心的人对样样事都清楚,这是观境而不是观心。观心者知境本虚而不将心循境;知心本空而不住心,心境两空,当下无念。正无念时也不执着於无念,而当念起时也不落於有念,有无皆消,当下灵觉。而此灵觉之性,非心非境,全体是空。正于空时,却又了了分明,全体是假。空假不二,更无分别取舍,正於此时,正观历然矣!这不是如实观照吗?难道要如此人所说,将吃东西的味道留在心中或将同房的淫乐长期藏贮在心脑中,才是观照吗?假如这是观照,只是魔王的观照,是下地狱的观照。再说,讲这个观照已是多余,已是钝置了行人。本来大家都是佛,只要醒悟,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当人的佛性。起念就是妙用,用不着照空,才是真正的禅法。此人叫大家每个细节都不忽略,这是“不起分别”吗?这不是着相吗?细品食味与淫乐,还要将食品经过咽、喉、肠、胃的情形体会出来,这是“当下即了”吗?既要念念不停留,又叫人将淫欲念发展扩大到身体各部和一切生活中去,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魔王说法,就是这样矛盾百出。  
八、观心最重要的是,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也就是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念头一起,你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不动了,你就看着不动,如猫捕鼠地看着。猫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时,此时猫要看着,不能走开。看着这个心,就是正念。这正念不能没有,正念没有,就落於无记,所以,看着这个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念头起起灭灭,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地一下熟了,一脱脱开来,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脱掉了,那时是真的脱落了,能所双亡,打开本来,亲见本性了。
 九、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若不观照,妄想纷飞、思虑万千,你反而习以为常,不觉得乱,这怎么能行啊?所以要警觉,要看好它。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念佛也是观照、也是止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行人的思想被佛号摄住,思想不动了,这就是止。自己念、自己听,听得了了分明,这就是观。纵然不出声,心念阿弥陀佛,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照。照顾佛号、不杂用心,是止;照见佛号、明明历历,是观。观心,不是观肉团心,而是观心念。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观心。座上持咒、心念耳闻,念得字字清晰,听得了了分明。座下观照,警觉念头起处,如猫捕鼠。一起念就看见,不随念转、不为境迁。念起即知,就是禅宗所说的“识得”,识得不为冤啊!  
十、只观境,不观心,会随念流转。(因为妄念在不对境时,还是流动不息,所谓“家贼难防”,不是不对境就一念不生了。)仍是无用,必须双照才行。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  
十一、元音上师海口开示弟子问:请师父开示观心法要。
元音上师答曰:观心最重要的是,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也就是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念头一起,你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不动了,你就看着不动。如猫捕鼠地看着。
弟子问:猫鼠何喻?
师答曰:猫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时;此时猫要看着,不能走开,看着这个心,就是正念。这正念不能没有,正念没有,就落於无记。
弟子曰:噢!正念没有,就是无记。
师答曰:对!正念没有,就是无记,所以,看着这个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念头起起灭灭,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的一下熟了,一脱脱开来,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脱掉了,那时是真的脱落了,能所双亡,打开本来,亲见本性。
弟子问:观心时看得太紧怎么办?
师答曰:不要怕。从前来果、虚云禅师他们看话头时,常常是拿着饭忘记吃的,他们才看得紧,执着得狠呢!巡堂的僧人发现后,"啪”地一巴掌打过去,参禅人心一惊:哎呀!我的话头给他打掉了。参禅人正看话头,还没恰到好之处,功夫火候还不到,就被这一打惊住了。所以,坐禅时不能这样乱打人。看话头,看到恰到好处时,外面有个声音,“哗”地一激发,就打开了。(注:如今精进用功者少,懒懒散散者多。曾见几多人观得紧也?遑论太紧乎?)当然,用功要善於调整,松紧适度。如琴弦,太松即走调,甚至发不出声音;太紧,弦要断。故松紧适度,方能奏出优美的乐曲。我师父骧陆公说,做功夫就像手里握一只鸟,握得太紧鸟要死,太松了鸟要飞走。要即不捏死鸟,也不要让它飞走,松紧适度。做功夫太紧了也不好,比如打坐不顾身体实际,加时、加座,太紧了身体吃不消,那时要生病的。身体吃得消,就加座加时,吃不消就放松点,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做功夫,无论上座修法,还是下座观照,都要善於调和。
弟子问:师父,我观心,见念头来了,就叫它停下来。有时一停下来,什么念头也没有了,这时怎样做功夫?
师答曰:就看着它!什么念头也没有时,就看着它!
弟子问:看那没有念头的吗?
师答曰:对!能看的心不能没有,所以要看着它。一直看到你功夫真正到家时,“匢”地脱开来,能看的心没有了,那就好了。
弟子问:师父,我观心常常忘失,怎么办?
师慈祥地笑道:哈哈……一忘记你就把它拉回来了。
弟子曰:晚上我上床睡觉,只是一观就睡着了。
师慈祥地笑道:哈哈……你看念头不动,就睡着啦?
弟子曰:以前我坐在上班的汽车上是睡不了觉的,现在我一观心就睡着了。
师更是慈祥地笑道:哈哈……这是毛病啊!用功人的毛病有两个,一是掉举,一是昏沉。掉举时念头多,念头不多时,就昏沉睡着了。做功夫昏沉时,眼睛要张开,或念佛或持咒,而且要出声念,把昏沉驱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订阅列表道空法师修改昵称&
频道介绍 &
查看全部默认分类
土豆热门用户帮助Copyright &
土豆沪ICP证:& 网络视听许可证:上海全土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公网安备: & 药品服务许可证:请使用者仔细阅读土豆和&互联网医疗卫生许可证:土豆官方宣传号[转载]如何修持心密的观照
(一)座下观照是正行
修心密打坐是助行,坐下观照是正行。
(二)观照方法
刚开始时如何觉照?
可以先持咒
不理睬、看念头起处、念起即觉、断、呸、停……
问:老师好,请问“呸”和“不理睬”真的一样没有层次区别吗?
答:慢说这两个,即使那个“念头起处”,也都一样。都是为了不跟妄念跑。问的心态不同,所说的言教也不同。
(三)别误解观照
观照,即去掉莫妄想执着
不是没有念头
断的是妄念
不是看念头
不是去感觉
观照不要用力
你跟它,是轮回;它跟你,是妙用
&&------&&摘自&齐志军老师《心坛撷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元音老人:如何观心_百度知道
元音老人:如何观心
提问者采纳
但总是提不起疑情。观心。在观照中,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看那没有念头的吗。老鼠躲在洞里,“匢”地脱开来,此时猫要看着,正於此时、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要念念不停留,才是观照吗,看到恰到好处时,不是观肉团心,他们才看得紧,每个细节都不忽略,那你就证成大道了,警觉念头起处。他认为观照即是法法平等,你就看着不动,或念佛或持咒,做功夫就像手里握一只鸟、心念耳闻:如今精进用功者少,能看的心没有了?假如这是观照,触机遇缘,行人的思想被佛号摄住、所看之念于一刹那化於无形,只要醒悟:以前我坐在上班的汽车上是睡不了觉的。我们做功夫:念头一动就知道?所以是无得,不用意识,外面有个声音,加时。念头来了,观照就是,不要分别它是真心,下座的时候要绵密观照,这样:一种是听到开示,要观照念头的起处,就是无记,你就看着不动,能观之心,供大家参考。 六,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有连续由熟变生,最为省要。正用的时候。念头不动了。 弟子问,马上就乱了,没讲清楚,“哗”地一激发,能所双亡。耳根也如此,听得了了分明,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 八。所以,那就“能所双亡”了,一齐化去。 弟子问,立即追究它的来处。座上持咒。念头来了,更无分别取舍,久久,妄心是真心所起的,不觉得乱,所以是无修,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即妄念不生时。」,佛也不可得。念佛也是观照,能观之心,否则就不能上路。若不观照。念头息下去时,你要弄清。而此灵觉之性,念头起起灭灭,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看到香蕉就想,目的也是使“念无连续”,怎么办、所观之念都没有了? 师答曰,而是看着它的灭处。因为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太多:猫鼠何喻,懒懒散散者多、照住它!我的话头给他打掉了,就不会能所双亡,或念佛,老鼠刚一冒头如何观心 元音老人 达摩祖师,就不会脱开,这是“不起分别”吗、久久:哎呀,有无皆消。
四。这就是参禅法门。念起即知,你时时警觉如猫、为何要时时观照。此人叫大家每个细节都不忽略。 师慈祥地笑道,看着这个正念要有:就看着它。正无念时也不执着於无念,夕於斯,跟着境界跑了!巡堂的僧人发现后、只观境,松紧适度,也就是集中心力,这一念不生。你要集中心力;念头息下去了。没有真心、昨天有人问我参禅的问题,不睬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真心。做功夫太紧了也不好。座下观照,都要善於调和,这就是观,参禅人心一惊,能所双亡。念头一起、肠,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就是这样矛盾百出,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我们修心中心法。你只看着它,即便觉除、心念耳闻,&quot,能观之心,就昏沉睡着了。做功夫昏沉时,就不会能所双亡、加座,亲见本性;知心本空而不住心。一起念就看见,所以一定要观照。这个大,那就“能所双亡”了,识得不为冤啊、胃的情形体会出来,学佛修行得受用与否:参禅就要提起疑情,根尘脱落,不要分别它是真心,不能走开、所观之念。一定要做这个功夫,心境两空,六识的消息就交给了第七识。掉举时念头多,亲见本性了,念头不多时,并不是理睬念头,就落於无记,听得了了分明、不为境迁。照顾佛号,观察它,将吃东西的味道留在心中或将同房的淫乐长期藏贮在心脑中,参究“念佛是谁,妄想纷飞:晚上我上床睡觉,能看之心。(因为妄念在不对境时,妄心是真心所起的,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妄心。 十一,所以要看着它,很好吃:请师父开示观心法要,你就看着它的灭处,即集中心力,此处即是关键、迁流不息了,正观历然矣,就睡着啦。 元音上师答曰。如猫捕鼠地看着。见性之后,这怎么能行啊!这不是如实观照吗、所观之念。观心就是观照? 师慈祥地笑道,就会一时脱落,看着这个心?
师答曰,妄心是真心所起的:「唯观心一法,均要清楚。然而你的习气不了、不为境迁,就打开了,见境还要动心,就落於无记,须善根福德全备者方克承当,那就生死不了。正用的时候,坐禅时不能这样乱打人!正念没有。正于空时,执着得狠呢、观照除习,而且要出声念,忽的一下熟了,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如何修呢,忽地一下熟了,把昏沉驱走。观心者知境本虚而不将心循境?)当然,“囫”(口+力)地一声,比如打坐不顾身体实际、所看之念都脱掉了。可是,妄念一露头,不跟着跑,吃不消就放松点,你反而习以为常,打开本来;太紧,能看之心,也听得清清楚楚,就不会脱开,不是观肉团心,还是流动不息,你就看见、有人认为心中心法下座后的观照、明明历历,妄想纷飞。一起念就看见,念头起起灭灭。座上持咒,还是妄心,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死心塌地地心念耳闻;无得无证、不杂用心,才有念起就把它转过来、久久,全体是空。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为何如此说,久久,因为人都是跟着境界跑,太紧了身体吃不消,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一直看到你功夫真正到家时,一脱脱开来、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眼睛就好比是照相机!能看的心不能没有:“这是香蕉。意识跟着跑。 一,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没有真心。功夫成熟,如猫捕鼠地看着,就会一时脱落,哪还有什么东西可得、观心最重要的是、妄心,则亲见本来矣。老鼠喻妄念,这时怎样做功夫? 弟子曰,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观心就是观照,这样才会有效果、妄心,是观。念头一起,时时刻刻保护它? 师答曰,即是妄心;既然无得,就是无记,不是不对境就一念不生了。参禅人正看话头,他说他喜欢参禅、思虑万千。做任何事,如猫捕鼠、思虑万千、也是止观,要赶快拉回来。 弟子曰,当下灵觉。看话头,提不起疑情就糟糕了,太松即走调,这就是止,念得字字清晰,你证个什么东西呢,松紧适度。现介绍两种做功夫的方法、妄心,正念没有,所以一定要观照……观心,只是魔王的观照,如猫捕鼠,见念头来了,并不是留住念头? 师答曰,弦要断,或参禅。修此法以易於成就故。 九,也就是集中心力,就不会脱开,思想不动了,所以,问它从什么地方来。从前来果,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处,却又了了分明。下面将元音老人在散落其著作和开示中有关观心功夫问题的论述、坏的都藏在里面。”所以一用意识就产生分别心了,念得字字清晰,观察它、是真心的妙用。起念就是妙用?所以要警觉,而是穷追它的起处,能看的正念与所看的妄念,心念阿弥陀佛,你本来是佛、喉,不是修成,就加座加时,而是观心念……我们修心中心法,眼睛要张开。看着这个心。我师父骧陆公说,绵密保任、所观之念?魔王说法,不要分别它是真心。老鼠躲在洞里,无修之修还是需要的。看看,妄念才生。如琴弦,还是要修,打开本来,能所双亡。
弟子曰,猫伏在老鼠洞口,你要弄清,全体是假,什么事情一做。座下观照?本文即是元音老人对这个问题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看一念未起时光景、是真心的妙用、元音上师海口开示弟子问。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此时猫要看着,即是时时观照。曾见几多人观得紧也,在事情上一做一滚。 师答曰,就忘记观照了。妄念息下。 弟子问,不要忘记。有时一停下来,还没恰到好之处。但是我们在境上也容易忘记,鼠喻妄念,第七识就传给第八识,不随念转:猫喻正念。如果用意识,一是掉举。不仅座上做功夫,只用眼识,而台湾禅师来传的观照有下手处,太松了鸟要飞走。念头来了。这样久久用功,用功要善於调整,不要用什么方法来修,香蕉就是香蕉,即妄念不生时,什么念头也没有了,这样;照见佛号,就叫它停下来,你就问它到什么地方去,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功夫火候还不到。看看。空假不二。所以,时时刻刻保护它不动,座下也要做功夫,不觉得乱,就是禅宗所说的“识得”!用功人的毛病有两个,现在我一观心就睡着了,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常常是拿着饭忘记吃的,不观心,要看好它,而是观心念、所看之念都脱掉了。观照之心。真心,不起分别,而当念起时也不落於有念,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认识了本性后,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要时时观照。若不观照,还要将食品经过咽。要即不捏死鸟。 二、是真心的妙用,不能走开,即正观心的时候,当下即了,还是下座观照?所以要警觉;念头息下去了,知道看着自己不要乱动,略加整理如下。 三,观住自己,听得了了分明:师父,警觉念头起处。另一种是修个具体的法门,尤其是下座后日常生活中的观照,是止、照住它。再说,就会一时脱落,一脱脱开来,颠沛於斯”:对,甚至发不出声音。若不观照。如猫捕鼠,你反而习以为常,用不着照空、迁流不息了。身体吃得消。(注,握得太紧鸟要死,你就看见,也是观心,鼠喻妄念,这怎么能行啊,会随念流转,那时要生病的、看看?难道要如此人所说,和几个朋位一谈心,念无连续由生变熟,好的,还是妄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这是观境而不是观心,就是具正见,正念没有,一是昏沉、我们学佛修道认识本性之后、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观心最重要的是,不随念转。观照之心。这个更难。这正念不能没有,保护本心。比如我们看香蕉?既要念念不停留,流离於斯,即正观心的时候、妄心:不要怕?遑论太紧乎,所以一定要观照,要看好它,都不睬它。 师更是慈祥地笑道。你要集中心力:噢、自己听,不跟它跑,久久?”。故松紧适度,与平时没打坐时一样的乱七八糟。自己念,长期坚持这样做?细品食味与淫乐?如果初观心的人对样样事都清楚:哈哈……一忘记你就把它拉回来了,还是妄心,你就问它从何而来! 十,猫立即扑上去、看看,当下无念,才是真正的禅法!什么念头也没有时,或修心中心法:哈哈……这是毛病啊。正用的时候,那就“能所双亡”了。纵然不出声,刹那的念头很多。 七,这就不好,相信对同学们很有帮助,就有种子了。所以要时时观照,非心非境。 弟子问。没有真心;啪”地一巴掌打过去,那时是真的脱落了!正念没有。刚刚下座时还有个定境。
五,都不睬它,所以,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我对他说,必须双照才行,那就好了,还是要修,就是正念?所以是无证、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讲这个观照已是多余,能看之心,这是“当下即了”吗,能观之心?无修之修,只是一观就睡着了,即正观心的时候。所以。念头不动了,阿弥陀佛……”。元音老人对此说进行评价。若不观照?这不是着相吗:真没讲清楚吗,这就是照,无论上座修法,是下地狱的观照。猫喻正念。要么换个方法。)仍是无用,本来应是无修无得无证的,了了分明的就是当人的佛性,那时是真的脱落了,不跟着跑,能观之心,又叫人将淫欲念发展扩大到身体各部和一切生活中去,也是观心。这正念不能没有! 弟子问,我观心常常忘失,但如何观心,问它到什么地方去,已是钝置了行人:对,“阿弥陀佛,能观之心、下座要时时观照,就是正念、虚云禅师他们看话头时:师父,“朝於斯,就被这一打惊住了?因为我们的念头多得不得了,也不要让它飞走,我观心,就看着它:哈哈……你看念头不动:观心时看得太紧怎么办,就不会能所双亡?因为你成佛之后。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念头来了,看着这个正念要有。观照之心,所谓“家贼难防”、下座观心,方能奏出优美的乐曲,那个小。本来大家都是佛,总摄诸法,但是你习气未了
其他类似问题
元音老人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观心(观照)--元音老人
如何观心(观照)--元音老人
达摩祖师:「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但如何观心?本文即是元音老人对这个问题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尤其是下座后日常生活中的观照,保护本心、观照除习,学佛修行得受用与否,此处即是关键,相信对同学们很有帮助。下面将元音老人在散落其著作和开示中有关观心功夫问题的论述,略加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我们学佛修道认识本性之后,就是具正见。见性之后,本来应是无修无得无证的,但是你习气未了,见境还要动心,那就生死不了,还是要修。为何如此说?因为你成佛之后,佛也不可得,哪还有什么东西可得?所以是无得;既然无得,你证个什么东西呢?所以是无证;无得无证,你本来是佛,不是修成,所以是无修。然而你的习气不了,还是要修。如何修呢?无修之修,即是时时观照,不要用什么方法来修。所以,无修之修还是需要的。
二、下座观心,即集中心力,看一念未起时光景,妄念才生,即便觉除。你只看着它,久久,能看的正念与所看的妄念,一齐化去,则亲见本来矣。修此法以易於成就故,须善根福德全备者方克承当。  
叁、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若不观照,妄想纷飞、思虑万千,你反而习以为常,不觉得乱,这怎么能行啊?所以要警觉,要看好它。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观心,不是观肉团心,而是观心念……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观心。座上持咒、心念耳闻,念得字字清晰,听得了了分明。座下观照,警觉念头起处,如猫捕鼠。一起念就看见,不随念转、不为境迁。现介绍两种做功夫的方法:一种是听到开示,认识了本性后,时时刻刻保护它,“朝於斯,夕於斯,流离於斯,颠沛於斯”,时时刻刻保护它不动,才有念起就把它转过来,不跟它跑,长期坚持这样做。另一种是修个具体的法门,或念佛,或参禅,或修心中心法。不仅座上做功夫,座下也要做功夫,要时时观照,绵密保任,这样才会有效果。  
四、为何要时时观照?因为我们的念头多得不得了,刹那的念头很多。因为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太多,好的、坏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们看香蕉,只用眼识,不用意识,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相机。如果用意识,看到香蕉就想:“这是香蕉,很好吃。这个大,那个小。”所以一用意识就产生分别心了。耳根也如此。意识跟着跑,六识的消息就交给了第七识,第七识就传给第八识,就有种子了。所以要时时观照,观照就是:念头一动就知道,不睬它,要观照念头的起处。  
五、昨天有人问我参禅的问题,他说他喜欢参禅,参究“念佛是谁?”,但总是提不起疑情。我对他说:参禅就要提起疑情,提不起疑情就糟糕了。要么换个方法,念头来了,你就问它从何而来,并不是理睬念头,而是穷追它的起处。念头息下去时,你就问它到什么地方去,并不是留住念头,而是看着它的灭处。如猫捕鼠,猫伏在老鼠洞口,老鼠刚一冒头,猫立即扑上去。老鼠喻妄念,你时时警觉如猫,妄念一露头,立即追究它的来处。妄念息下,你就看着它的灭处。这就是参禅法门,目的也是使“念无连续”。这样久久用功,念有连续由熟变生,念无连续由生变熟。功夫成熟,触机遇缘,能看之心、所看之念于一刹那化於无形,“囫
”(口+力)地一声,能所双亡,根尘脱落,那你就证成大道了。
六、下座要时时观照。这个更难,因为人都是跟着境界跑。刚刚下座时还有个定境,知道看着自己不要乱动。可是,在事情上一做一滚,就忘记观照了,跟着境界跑了,与平时没打坐时一样的乱七八糟,这就不好。所以,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死心塌地地心念耳闻,下座的时候要绵密观照,不要忘记。但是我们在境上也容易忘记,和几个朋位一谈心,什么事情一做,马上就乱了。念头来了,要赶快拉回来,观住自己。一定要做这个功夫,否则就不能上路。  
七、有人认为心中心法下座后的观照,没讲清楚,而台湾禅师来传的观照有下手处。他认为观照即是法法平等,不起分别。做任何事,均要清楚,每个细节都不忽略。在观照中,当下即了,要念念不停留,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处,即是妄心。元音老人对此说进行评价:真没讲清楚吗?如果初观心的人对样样事都清楚,这是观境而不是观心。观心者知境本虚而不将心循境;知心本空而不住心,心境两空,当下无念。正无念时也不执着於无念,而当念起时也不落於有念,有无皆消,当下灵觉。而此灵觉之性,非心非境,全体是空。正于空时,却又了了分明,全体是假。空假不二,更无分别取舍,正於此时,正观历然矣!这不是如实观照吗?难道要如此人所说,将吃东西的味道留在心中或将同房的淫乐长期藏贮在心脑中,才是观照吗?假如这是观照,只是魔王的观照,是下地狱的观照。再说,讲这个观照已是多余,已是钝置了行人。本来大家都是佛,只要醒悟,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当人的佛性。起念就是妙用,用不着照空,才是真正的禅法。此人叫大家每个细节都不忽略,这是“不起分别”吗?这不是着相吗?细品食味与淫乐,还要将食品经过咽、喉、肠、胃的情形体会出来,这是“当下即了”吗?既要念念不停留,又叫人将淫欲念发展扩大到身体各部和一切生活中去,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魔王说法,就是这样矛盾百出。  
八、观心最重要的是,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也就是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念头一起,你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不动了,你就看着不动,如猫捕鼠地看着。猫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时,此时猫要看着,不能走开。看着这个心,就是正念。这正念不能没有,正念没有,就落於无记,所以,看着这个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念头起起灭灭,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地一下熟了,一脱脱开来,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脱掉了,那时是真的脱落了,能所双亡,打开本来,亲见本性了。
 九、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若不观照,妄想纷飞、思虑万千,你反而习以为常,不觉得乱,这怎么能行啊?所以要警觉,要看好它。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念佛也是观照、也是止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行人的思想被佛号摄住,思想不动了,这就是止。自己念、自己听,听得了了分明,这就是观。纵然不出声,心念阿弥陀佛,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照。照顾佛号、不杂用心,是止;照见佛号、明明历历,是观。观心,不是观肉团心,而是观心念。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观心。座上持咒、心念耳闻,念得字字清晰,听得了了分明。座下观照,警觉念头起处,如猫捕鼠。一起念就看见,不随念转、不为境迁。念起即知,就是禅宗所说的“识得”,识得不为冤啊!  
十、只观境,不观心,会随念流转。(因为妄念在不对境时,还是流动不息,所谓“家贼难防”,不是不对境就一念不生了。)仍是无用,必须双照才行。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  
十一、元音上师海口开示弟子问:请师父开示观心法要。
元音上师答曰:观心最重要的是,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也就是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念头一起,你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不动了,你就看着不动。如猫捕鼠地看着。
弟子问:猫鼠何喻?
师答曰:猫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时;此时猫要看着,不能走开,看着这个心,就是正念。这正念不能没有,正念没有,就落於无记。
&& 弟子曰:噢!正念没有,就是无记。
师答曰:对!正念没有,就是无记,所以,看着这个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念头起起灭灭,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的一下熟了,一脱脱开来,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脱掉了,那时是真的脱落了,能所双亡,打开本来,亲见本性。
&& 弟子问:观心时看得太紧怎么办?
师答曰:不要怕。从前来果、虚云禅师他们看话头时,常常是拿着饭忘记吃的,他们才看得紧,执着得狠呢!巡堂的僧人发现后,"啪”地一巴掌打过去,参禅人心一惊:哎呀!我的话头给他打掉了。参禅人正看话头,还没恰到好之处,功夫火候还不到,就被这一打惊住了。所以,坐禅时不能这样乱打人。看话头,看到恰到好处时,外面有个声音,“哗”地一激发,就打开了。(注:如今精进用功者少,懒懒散散者多。曾见几多人观得紧也?遑论太紧乎?)当然,用功要善於调整,松紧适度。如琴弦,太松即走调,甚至发不出声音;太紧,弦要断。故松紧适度,方能奏出优美的乐曲。我师父骧陆公说,做功夫就像手里握一只鸟,握得太紧鸟要死,太松了鸟要飞走。要即不捏死鸟,也不要让它飞走,松紧适度。做功夫太紧了也不好,比如打坐不顾身体实际,加时、加座,太紧了身体吃不消,那时要生病的。身体吃得消,就加座加时,吃不消就放松点,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做功夫,无论上座修法,还是下座观照,都要善於调和。
弟子问:师父,我观心,见念头来了,就叫它停下来。有时一停下来,什么念头也没有了,这时怎样做功夫?
&& 师答曰:就看着它!什么念头也没有时,就看着它!
&& 弟子问:看那没有念头的吗?
师答曰:对!能看的心不能没有,所以要看着它。一直看到你功夫真正到家时,“匢”地脱开来,能看的心没有了,那就好了。
&& 弟子问:师父,我观心常常忘失,怎么办?
&& 师慈祥地笑道:哈哈……一忘记你就把它拉回来了。
&& 弟子曰:晚上我上床睡觉,只是一观就睡着了。
&& 师慈祥地笑道:哈哈……你看念头不动,就睡着啦?
弟子曰:以前我坐在上班的汽车上是睡不了觉的,现在我一观心就睡着了。
师更是慈祥地笑道:哈哈……这是毛病啊!用功人的毛病有两个,一是掉举,一是昏沉。掉举时念头多,念头不多时,就昏沉睡着了。做功夫昏沉时,眼睛要张开,或念佛或持咒,而且要出声念,把昏沉驱走。
&您已欣赏本作品分&
秒.感谢朋友您的光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念不生心澄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