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敦煌石窟壁画所产生的国际显学是甚么

敦煌学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敦煌学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与和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二十六年(1900年,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今编号为第)。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敦煌学批古物的价值,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劫余部分被运至北京入藏。的和塑像也遭到劫夺与破坏。
1914年至1915年,率考察队到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到大批敦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1921年,在中失败的数百名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1924年,美国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掠走。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敦煌学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今编号为第)。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文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打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的重视。1986年12月,敦煌被国家列为。1987年8月,敦煌县改为县级市。同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25年8月,日本学者在怀德堂讲演时,使用过“敦煌学”一词。19敦煌学30年,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为先生编《敦煌劫余录》所作序中,概括了“敦煌学”的概念。在此前后,英文中也出现了Tunhuangology这个新词。敦煌学渐趋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历史上是中、西交通要道,为古代的重要枢纽,中西文化汇集之地,最早由此传入中国内地。从366年始建至1227年灭亡,敦煌一直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历代地方长官都在敦煌修建寺庙、珍藏文物。这些是研究中国中古历史文化、敦煌学中亚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珍贵资料。敦煌地区保存、发现的丰富历史文献和文物,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和对象。
敦煌学一词由史学家在1930年提出。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文献资料(敦煌遗书)。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
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②敦煌艺术
对、、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
③敦煌遗书
主要整理研究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
④文物保护
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
⑤敦煌学理论
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国际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18世纪~1909年) 敦煌莫高窟的价值早在18世纪就受到汪隆、常均、等清朝地敦煌学方官吏的肯定。19世纪中后期一些外国和考古学家,如洛克齐、俄国尼古拉·、英国鲍尔等人先后到过敦煌,参观。洛克齐在欧洲召开的会议上演讲,介绍莫高窟的艺术。20世纪初道士发现藏经洞,敦煌遗书流传于世。甘肃学台叶炽昌认识到遗书的价值,在日记中记述了和文献文物散佚情况。西方汉学家、伯希和等到考察,掠走一批珍贵文物、史籍,在西方作过一些报道。但都不是对敦煌学的研究。(年)是敦煌学的奠基人。他于1909年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其发现之原始》和《莫高窟石室秘录》,开始了敦煌学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敦煌学创建时期。这敦煌学一时期主要是以序 、跋、提要等形式,对敦煌文献文物进行整理与考订,后一段主要到英法两京了解流散国外的敦煌卷子情况,抄录拍照、编目,把被掠走的经卷“接回来”。在这一时期里,倾注了、、、、等老一辈学者和、、、又一辈敦煌学家的心血。敦煌文献初步理成系统,对唐代俗文学等某些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敦煌学 ”的概念。(年)抗日战争期间,西北成为国防重地,交通较为便利,大批学者、艺术家前往敦煌考察,对敦煌艺术的研究热极一时。到70年代末,由于战争和政治运动,敦煌学研究虽有起伏,但总趋势是向前发展。这时期各种大型资料集和敦煌画集出版,石窟编号和文献目录编制趋于完备,研究领域较前期有所拓宽,出版了一批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成果。有临摹《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3集)、《敦煌壁画选》(3辑,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唐代图案选》(敦煌文物研究所编)等是大型敦煌画集,对敦煌艺术的宣传和普及起了很大作用。《敦煌石窟画像题识》、《敦煌曲校录》、《瀛涯敦煌韵辑》、《》、《》等是敦煌遗书资料、目录的汇集。在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有《敦煌》、《敦煌曲初探》、《敦煌艺术叙录》、《敦煌莫高窟艺术》、《》等。60、70年代,敦煌学研究的中心转移到港台,台湾出版了《敦煌论集》、《榆林窟壁画研究报告》、《敦煌讲经文研究》等著作。香港新亚研究所敦煌学会编刊《敦煌学》。这一时期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与学术研究机构敦煌艺术研究所。此外还在国内、国际上多次举行敦煌艺术、文物展览。(1978年~ ) 70年代以后,敦煌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时期。研究队伍扩大,组敦煌学建新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1984)、高等院校设立研究机构的有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室、的敦煌学研究室、的等。还有为会长的以及甘肃、浙江等省级敦煌学会。自1982年起,基本上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或国际性的敦煌学学术研讨会。研究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在进一步完善敦煌文物文献的考订、整理的同时,努力建构起完整的学科体系。在资料的整理和刊布方面,《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5辑)、《敦煌大藏经》(63册)、《》(140册)等都是工程浩大的资料汇编,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著作出版,如《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壁画》、《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敦煌石窟艺术论集》。另有如《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等多种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主办的定期刊物《敦煌研究》(1983年创刊)、台湾文化大学主办的《敦煌学》等刊物刊发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些论著和论文,对艺术、、蒙文、社会经济文书、社邑文书、书仪卷子、中古寺户、历史、、讲唱文学、敦煌曲子词、敦煌建筑科技等专题都有总结性或突破性的研究。20年来,中国敦煌学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文献的整理和刊布。
年,黄永武主编《》由台湾文公司出版,共140巨册,影 印英国、法国、中国大陆及已经刊布的敦煌汉文文书。1990年台湾和大陆了63册的《敦煌大藏片经》,以所藏为主,兼及英法所藏的部分。1990年起,陆续出版了由、历史所、、合作编辑的《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大型图册15卷,图册利用最新摄影印刷技术,图版清晰。与俄罗斯及国内有关部门合作,从1992年起陆续出版《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已刊出的是《俄藏敦煌文献》和《》等图录。
二:是系统系列的研究著作。
如主编的《》(1996年)是第一次按学科和专题对敦煌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的高水平著作,作者付出了十几年劳动;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的《敦煌学导论丛刊》和《敦煌丛刊》,作者有大陆、台湾和外国人,主力作者是大陆学者。
三:是的《》丛书。
四:是出版的《》
这部由季羡林先生主编、100多位专家耗时13年撰稿的著作,可称得上百年敦煌学的总结性之作。
五:是保护和艺术研究居于世界前列。
和它的前身敦煌艺术研究所和国内的其他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完成了南区一段的加固工程,使南大像以南的洞窟得到了保护,通道互相连接,与中区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在清洗烟熏方面也取得进展,使被日俄匪军烟熏黑的初唐壁画露出了优美的风姿。敦煌研究院还与涂料研究所合作,对壁画颜色褪变的原因进行了科学化验和分析研究,对壁画起甲原因也进行了研究和防治。与美国盖蒂基金会与兰州大学对石窟顶部的固沙问题进行了合作研究。
六:是敦煌文献的利用也有新的突破。
史的研究始终吸引着众多的敦煌学者。我国学者已基本搞清了自起历任的世系年代,以及张曹两姓执政时期的政治史脉络,对政权与、通婚及其关系的研究也在深入。敦煌出土的唐代均田、差科、、户籍等文书,以及手工业、商业等有关政治、法律、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文书的分类及综合研究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对寺院经济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姜伯勒《》。
七:是对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成绩斐然。
敦煌文学研究歌辞、诗歌、变文、俗赋等方面出现了一大批考证翔实,内容丰富的专著和论文。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理论上开展了对敦煌文学概念及范围的探讨。
另外,少数民族历史语言、音乐舞蹈、科技及宗教的研究也获硕果。发现后的10多年里,英、法、俄、日、德、美的一些汉、藏学家掠夺了一大批文献、文物和在洞窟内、外的大量照片,使国外敦煌学具备了资料基础。敦煌学成为国际。国外敦煌学以法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
早期敦煌学家是( )、伯希和()、() 。其中于1908年来到敦煌考察石窟,对各窟一一作了详细笔记,系统抄录了石窟题识和游人题记,并在藏经洞度过了3个星期,对藏经作系统登录,并掠去精品6600多卷和一批文物(藏于和)。1919年伯希和完成他带走的敦煌文献目录,并编著《敦煌经卷图录》和《敦煌石窟图录》。法国敦煌学的代表是,他的研究侧重敦煌佛学,旁及变文。1973年法国国立研究中心和高等实验学院联合组成的483研究小组是西方唯一的敦煌学专门机构,其宗旨是编写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目录;指导和推动敦煌写本的研究。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版了《敦煌学论文集》。在敦煌文献资料整理方面,法国出版了《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伯希和写本目录》、《》、《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伯希和敦煌写本丛书》。
敦煌学研究与中国几乎同时起步。1909年《》登出《敦煌石室发见物》一文,被视为日本敦煌学第一篇历史性文献。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敦煌学界主要是搜集、整理和刊布敦煌资料。50年代中期进入研究阶段。1953年成立以为首的西域研究会,整理研究大谷瑞光新疆探察队留下的文献(大谷文书),成果是《西域文化研究》。1957年组织以俊美为代表的敦煌文献研究委员会。该会整理出版了《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日本敦煌学侧重文书研究,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专著。80年代出版的《讲座敦煌》13卷本著作集,是日本敦煌学界研究成果的集体展示。
多次到敦煌掠走约9千卷文献(藏于大英博物院图书馆 ,少部分藏于)。但英国没有很好利用这些文献进行研究。
从50年代开始有组织地研究敦煌文献,60年代出版《亚洲民族研究所所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2卷),主要敦煌学家是孟什科夫和丘古耶夫斯基。
敦煌学的代表是梅维恒,他致力于研究,出版了《唐代变文:佛教对产生中国通俗小说和戏剧的贡献》、《绘画、戏剧:中国绘画故事及其印度渊源》等专著。
教授长期从事研究,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热门学科。其发展有几点很明显:
①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并行发展,一方面把敦煌学摆到整个东方文化中来把握,同时对文物、文献本身作细致的考订与研究,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②国际性的合作研究;
③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把敦煌遗书与的研究与整个联系起来。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国际显学敦煌学之“敦煌学”概念最早谁提出的?(原创)
  敦煌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因宋代以后海运开通,古丝绸之路渐趋冷落,敦煌莫高窟从此沉睡在三危山麓。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洞窟流沙时偶然发现了一个不知何时封闭的小石室,里面珍藏着数以万计的经卷、手稿、文书、织绣。因沙漠干燥,保存得非常完整。这是神话中的聚宝洞!敦煌面纱至此揭开!
  随后几年间,一批批外国探险家、考古家接踵而来,有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鄂登堡、日本的桔瑞超等,他们从王道士的手中拿走了大批珍贵文物,分别收藏在各自国家的博物馆,供人展览,敦煌石窟的精美艺术珍品以及敦煌古代文书震惊了世界,受到中、日、法、英、俄、美等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许多学者从各种专门学科的角度,纷纷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由此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敦煌学。
  敦煌学诞生至今,已有逾一个世纪的历史。第一位使用“敦煌学”这一名称的是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他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现以来……东起日本,西迄英法,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都有所贡献”。起初,对于敦煌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的文献方面,后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莫高窟藏经洞内所发现的文献,敦煌石窟的建筑,雕塑及壁画,以及敦煌的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成了敦煌学的研究范围。
  敦煌学,大致主要可包括对敦煌石窟和敦煌文书进行研究的学问。敦煌石窟和敦煌文书的研究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自成系统,又互相补充、互相交叉,与其他一些学科,如宗教学、民族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有一定联系,所以,敦煌学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现在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在研究这门学问,主要有中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
  晚清中国,敦煌石窟的艺术珍品以及珍贵的文物被大量益卖至国外,一部分则散失于民间,研究工作根本无法展开,研究者也很少。敦煌学研究在中国真正开展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艺术研究所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了组织,增加了经费,改善了工作条件,使得学术研究渐渐繁荣,取得了很大成果。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不断扩大建制并引进了人才,加强了研究力量,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
  中国一些著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也对敦煌文书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论文集。兰州大学历史系和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分别成立了敦煌研究室和敦煌学研究所,其他一些大学还开设了敦煌学的讲习班,培养了许多从事敦煌学研究的人才。1983年8月,中国敦煌学讨论会召开,参加会议的学者达二百多人,会上发表了有关敦煌历史地理、石窟考古、敦煌文书、文学、美术、宗教、民族等各方面论文百多篇,这是有关敦煌学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检阅。1984年成立了“敦煌研究所”,下设11个研究机构,对敦煌艺术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研究。此后20多年,开了数次大规模的敦煌学研究的学术讨论会,在2007年国庆前夕,敦煌研究院又举办了前任院长段文杰先生的敦煌研究成就展,极大地促进了敦煌学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日本、法国、英国、俄罗斯、美国、德国、印度、韩国、匈牙利、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敦煌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国际型的敦煌学术会议经常召开,研究与出版成果丰硕。敦煌学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显学,而且随着发展,敦煌学研究越来越走向繁荣。
  敦煌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才辈出,近百年来,在敦煌莫高窟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它们为保护和研究莫高库的文化遗产,不为艰难,甘愿过着寂寞而清贫的生活,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一生。40年代,被誉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神”的常书鸿先生从国外来到敦煌。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对年久失修的莫高窟进行了清理、保护。此后,包括常的夫人,以至后来的段文杰先生,几代人薪火相传,开拓探索,为敦煌文物的保护与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 学林学海
敦煌学:历百年而成国际显学
1920&&&&&& 1909&&&& 20201930&&&& 301944&&&& 5070198390&&&&&& &&&& 511&&&& 190920&&20060228&& &&
文章点击数:
】&&&&【】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郝春文敦煌学论集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郝春文敦煌学论集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出版社&
出版时间: 日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元
《郝春文敦煌学论集》讲述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20世纪古文献四大发现地之一。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敦煌文献主要部分流散到了国外,分别收藏在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家,劫余部分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由于敦煌文献收藏的国际性,“敦煌学”一出现就成为一门国际显学,长期引领着国际学术潮流。敦煌文献内涵博大精深,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丰富多彩,作为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受到中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郝春文,男,1955年出生,北京通卅i人。199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院长,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主编。曾出版《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1~7卷)、《中古时期社邑研究》等著作十多种;发表《从冲突到兼容——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等论文和书评100多篇;承担或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曾十多次应邀到英、法、美、加拿大、日、俄、泰国和台湾、香港等地从事学术研究或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编纂缘起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生活方式
唐后期五代宋初中印文化对敦煌寺院的影响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中的博士
《勘寻永安寺法律愿庆与老宿绍建相诤根由状》及相关
从冲突到兼容——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私社的教育与教化功能
再论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初的女人结社
《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邑的几个问题》商榷
再论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邑的几个问题
关于敦煌写本斋文的几个问题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未刊敦煌文献研读札记
部分英藏敦煌文献的定名问题
英伦研读敦煌文献原件札记
——研读原件对全面整理、研究敦煌文献的意义
斯1164“归义军初期开经文”辨
读敦煌文献札记(四则)
交叉学科研究一一敦煌学新的增长点
如何评价20世纪初期外国“探险”队在敦煌的活动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读后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录校本缘起
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的历程
治学方法漫谈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敦煌石窟五代宋壁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