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八年抗战2秘籍,指的是哪段历史纪录

昨天看-4亚洲大概我这儿晚上8-10点,国内凌晨1-3点之间(不是放了几个小时,而是大概是这个时间段)。忽然看到一个栏目。我没看到头,是什么。查了下应该是探索发现(海外版)或者发现之旅(海外版)内容就是讲国军的,里面讲到了平津的,略提了一下。然后将了,提到了和十八万军人的伤亡。然后的内容大致是,迁都武汉,然后九江沦陷,在冈村次宁进攻武汉时,被庐山挡住了。国军在庐山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开始是大作战,后来达到拖延时间的目标后,大部队撤走了,留下一位杨遇春,带领着两个保安团,合共不足3000人打日本人,打游击的事情。。。最后突围时,部队伤亡数量应该是超过40%的。另外提下。。这位杨遇春的历史杨遇春早年入读雩水旧制中学毕业后考入江西省立农专肄业一年,投入陆军第四军随营学校,第三期毕业,曾任独立第七师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遇春很能打仗,特别擅长游击战术,历任红12军独立第7师第1团代理团长,红34师101团团长,1932年4月兼闽西军区汀连清宁指挥部分部指挥,5月任红12军35师师长,10月任苏区模范少年先锋师师长,1933年任福建军区建泰黎红军独立师师长,6月任粤赣军区第2军分区独立团团长,是红军早期重要将领之一。1933年,中央苏区掀起“消灭地主”运动,杨遇春父母叔伯均被逮捕清算,家产全被没收。他深感自身难保,枪杀政委高传遴后叛投军第56师旅长桂振远。不久,杨遇春改任赣九区、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及区保安司令、第1集团军第2挺进纵队司令、第九战区高参,1941年加入军统,兼任财政部缉私署江西省缉私处处长,1943年任军委会别动军第4纵队指挥,1945年调任军委会别动军第2纵队指挥官、交警第2总队总队长。1946年春调任第二绥靖区第二处处长,1948年任交警第3旅旅长,率部于北宁路、塘沽一带与解放军作战,后调防浙赣路,兼任浙赣护路司令,1949年兼任福建泉州戒严司令,10月去台湾,任“国防部”少将参议这位主角应该说和TG是有仇的,不仅有仇,而且算是叛徒吧。在期间,也是作为对手还是打了几仗的。全片没有提到TG的事情。。全是国军的事。。。就这样一位主角居然被播出来,首先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看来咱们中国不是不改,是需要时间而已。本文内容于
15:56:32 被编辑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在日到日,国民党的抗日是有功的。如果没有国民党的抗日,难道就靠现在的执政党和几个民主党派就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老蒋提出的“以时间换取空间,以空间换取胜利”,就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正确的。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军队没有先进的武器,士兵没有足够的军费,就连老蒋后来入缅作战的远征军都是穿着草鞋,远征军那可是当时中国的精锐部队啊,是老蒋的重中之重,连远征军都是草鞋,可见当时的中国是很等的落后,拿什么和日本打仗。有统计表明,当时一个日本兵的战斗力是国军(包括八路和新四)的6倍。中国只有唯一的一个装甲机械化师--200师,后来开赴了缅甸;没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的制海权,日本的海军控制着整个太平洋,物质只能通过滇缅公路。国内储存的战备物质极为有限,只能维持国内三个月。在抗战中国民党损失了400多万部队,而现在的执政党却从几万人增加到100多万人;损失了100多名(有的说200多名)将军,最高军衔为上将,集团军司令(那可是比当时的朱元帅的官大的多了),现在的执政党牺牲的最高将领也就是左总参谋长,而且实在撤退中,并非在前线。14年抗日战争(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日军在中国战场损失70万左右,95%消耗于国民党正面战场,这是日本和美国的数据(相对来说比较可靠)。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常德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哪一仗不是打的很艰苦,哪一仗不是尽全力。在整个8年抗战中,国民党的功劳是不容掩盖的。从另一面来说,国民党也做了些出格的事情,例如反共政策、围剿新四军、相持阶段的消极现象等等。当时总体来说,没有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从1945年到1949年间,本人并不想谈什么,这可能要涉及到政治问题,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纯粹的国民党错误。但是我们去剖析历史,这有它自身的原因,不能一昧的推脱给老蒋个人。我们应该去客观的评价历史,不能去抹杀历史的功劳。
PS:你没什么人性。。。
省得有人天天在铁血上,为蒋光头这个独夫民贼喊冤叫屈。胡说什么共产党隐瞒历史,掩盖真相。如果真是这样,你怎么知道国民党的事比知道共产党的事还多呢。还20岁以前,20岁以后什么什么的,不看书你到70岁也是个糊涂虫,有的人是天生的国民党还乡团的残渣余孽,天天在这里骂这个骂那个,难道你也是吗?
楼主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多探讨一下,找出国军一败再败的原因来,就算是对国军抗日的最好认可了!
如果你是主动进攻的话,那就是积极了。
还是那句话,那么强的战斗力,为什么上海打不过,南京打不过,武汉打不过,长沙打不过,还要挖黄河冲中国人,火烧长沙?以上说的上海南京什么的好歹还打过,东北打都不打就退出来了,也好意思叫国军?也好意思叫军人?在南京国军被杀几十万,你敢说是GCD造的谣?那可是有纪律的排着队,交了枪伸着脑袋让人杀。。。好意思叫国军吗?好意思叫军人吗?当国军的都该把军帽拿下来盖在脸上。告诉你,国军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就会有血性,所以一切打得好的战斗,不是国军的本事,那是中国人的血性。就国军,说句实话,完全就是笑话。。。。打内战打不过,打外战也打不过。。。你们最推崇的孙立人,不是因为是国军才打得好,是因为他在外,没听国军的指挥才打得好。。。。不想给你对骂,看你可怜,告诉你一声,已经举报你了。另外,看你也激动,好好想想,如果你自认有血性的话,那我说是GCD领导得好,你服气吗?因为现在是GCD的天下。如果不服气,那想想看,为什么不把国军与中国军人分开来看。。。国军作为一个整体,完全是个头上长疮,胖底流龙的坏透的东西。本文内容于
16:57:31 被远灯编辑
那么强的战斗力,那东北怎么不打就退出了?南京为什么被杀几十万?你不会说那是中国GCD造的谣吧?还交了枪等着别人杀?既然那么强的战斗力,那为什么只让别人一万多人去守城,确把大量的兵力撤到四川而看着别人死守?那么强的战斗力,居然只有用空间换时间?只有退守四川云南广西?除了这三省,还有哪些地方是老蒋的?国军,不过就是个笑话而已。。。。。。几百万的国军摇身一变成了伪军,还要发工资。。。小日本投降又一变成了国军。。。。本文内容于
22:33:07 被远灯编辑
这样就国富民强啦
点击加载更多&&社区主版&&拍客&&军事&&社会&&财经&&娱乐&&文化&&文学&&生活&&城市&&汽车&&大杂烩&&站务
阅读:43267 参与:176 回复:58到
&&&&关于八年抗战,武器装备方便的的劣势本人就不赘述。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八年抗战,最大的败笔还不是武器装备的因素,而是人的因素。
&&&&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军队训练不够。当时大部分国军,一天的行军路程只有30公里。兵法云,兵贵神速。速度才是制胜的关键。纵观多次中日会战,我就很纳闷,每次会战中国军队的数量上都数倍于日军,但是时常还看到终因寡不敌众,某某阵地失手,某某将领战死,我就奇怪,为何我们的军队人数多于日军数倍怎么还教寡不敌众呢?细细一看,问题就出在速度上。日军因为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其重武器和轻装步兵可以快速集结到第一线作战。集人数,装备上的优势于一身,猛攻处于劣势的中国一线防守部队。如果地形较好,一线部队勉强可坚守待援。然而驰援也并非那么容易,本事行军速度上就占了劣势,所以日军一旦发现周边部队有救援迹象,马上派出相当的部队截杀,速度上的优势很快可以转化为地形的优势。一旦一线阵地崩溃,驰援部队自然不得不就近选择优势地形重新部署防守。一场战役宣告失败。
&&&&更可怕的是,一场大战役全线崩溃,各部纷纷撤退,日军趁胜追击,由于撤退过程中大量丢弃辎重弹药,又没有敢死断后的部队,大部队很有可能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日军全部追歼,估计这才是花园口决堤的无奈之举。
&&&&当然,部队虽慢,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胜算。指挥一支平庸的部队想打胜仗,那就必须要考验为将者的智慧。关键在于料敌于先。比如万家岭会战,日军106师团被围困,日军也不是没有尝试派出部队驰援,关键时候,薛岳能料敌于先,事先在各个救援通道布置好重兵把手。为全歼106师团创造条件
&&&&那么,抗日战场上,是否有过以快制胜的战例呢?答案是肯定的?傅作义的绥远抗战可见一班。当时的傅作义,精选几百辆汽车,直插敌后,打得日伪军措手不及。此战规模虽小,但足以媲美希特勒的闪电战。
&&&&八年抗战的第二大败笔,那就算消极防守。几乎95%的战役都是防守反击战。淞沪会战是如此,台儿庄会战是如此,南京保卫战是如此,南昌保卫战是如此,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也是如此。不过话说回来,军队要寻求战机,还是要以速度说话。以当时国军的。就算是出奇兵,也得讲究个快,准,狠,没有速去,别说拿不下预定目标,恐怕连脱身都难。大兵团作战,恐怕就更难了,几十万部队,从方圆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调动,敌人不可能不知道,一旦被敌人摸清作战意图,敌人必然做出相应部署,可能自己还没完全部署好,敌人已经先发制人,预先策划的一场攻击战,仍然变成一场防守战。
&&&&以在下愚见,中国军队发起的唯一一次主动战役,只有百团大战。八路军之所以能发动这场战役,至少有2个制胜的条件,第一就是速度,八路军基本没有重武器,而且训练首重速度,一天一夜急行军上百公里还能投入作战,这是正面战场国军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就算日军后方守备空军。日军为了抽调兵力补充前线,才在后面搞 了个囚笼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能把后方仅有的兵力快速调动。当然抗战后期,日军强弩之末,各部队反击收复失地,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军队第三大败笔,就是军队战斗意志不强。且看日军,哪怕每次战斗都最后一人,也宁死不降。就算子弹打光了,却仍然上刺刀冲锋肉搏。第三次长沙会战,第十军被打散,军长居然带着2万名将士通电投降。南京保卫战,前线奔溃居然十多万将士选择逃命。如果这群将士化整为零,坚守南京城,与日军展开巷战,我想日军也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确实我们不够坚持,确实我们的军队不少人抱着生的希望。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兵之道。
&&&&中国军队第四大败笔,就是缺乏土木工程师,缺少掩体建设技术人才,看似讲笑话,其实不然。军队的防御工程质量,直接决定着士兵的生存。这一点128师(淞沪师)堪称楷模。他在湖北的地盘,硬是顶住了日军多次大规模近攻,就算后期叛徒出卖,日军攻下他阵地仍然付出沉重代价。再看看日军缅北的松山阵地,任凭美军的飞机和大炮的狂轰滥炸,中国军队想尽办法,吃尽苦头。如果当年黄埔军校增设一门土木工程学(也或许有这门课程吧),我想我们的阵地也不会那么容易丢给日军。如果把防御工程做得像豆腐渣,那别说日军的一颗炮弹,恐怕扔个石头过来也会砸塌一大片。因此工程质量不可小觑。
&&&&此言论无政策立场,欢迎讨论,谢绝漫骂!!!砸楼主
回复置顶区
...或者对本帖发表其他观点:级别:少校积分:11283原创的都应该顶
&|||个人签名:实事求是,虚心学习。关心国防,爱我中华!级别:上等兵积分:125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06:28:02&发表的:
&楼主臆想,完全没读过任何战史,对战争也完全不懂,鉴定完毕。&试问,你读过哪些战史呢?不妨搬出来秀秀?可别像凤姐一样?把《故事会》也搬出来凑数。确实,我读的战史比较少,要说抗日题材的,我就在自己上的大学图书馆,看过一部抗日历史。其次呢,就是就是中华网的《战史勾沉》,几乎每期必看。再然后就是百度搜索一些抗战历史。
我认为读得书多书少,关键是学以致用。赵括读的兵书多吗?还不是葬送45万赵军。如果你读那么多战史,对我的反驳就这么几个字,那也太对不起你的才华了吧。|||级别:外委把总积分:402
这个论点很大,敢发帖子来论述,也算有勇气|||级别:上等兵积分:118自己顶下|||级别:上等兵积分:125 引用:以下是苏野出来在& 09:03:32&发表的:
&&&&国军一天的行军路程只有30公里,不知楼主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凭日军的进攻速度,一天30公里逃跑都跑不掉。
&央视一期军事节目,淮海战役的战俘自述的。不一定权威,但也是一方论据。你当过兵吗?现在部队的正常训练,不过是负重15公斤,日行军30公里。如果你有所怀疑,不妨自己空手走30公里(60华里)试试?走那么多路,早就两腿打颤了。我们正常的人,一个小时自然步行速度大概是3公里每小时,30公里就得十个小时。何况当军队要打仗,不光要带粮草,弹药,还还带筑工事的工具,宿营器材。30公里已经很不错了,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八路军之所以能走100公里,那也是因为他们轻装简从,还有就是挑战极限的训练
花园口决堤,正是因为当时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在追击国军几十万撤退大军,为阻滞日军追击,老蒋才想出了这个馊主意(李宗仁回忆录记载)|||
级别:上等兵积分:118自己顶下|||级别:少校积分:11283原创的都应该顶
&|||个人签名:实事求是,虚心学习。关心国防,爱我中华!级别:上等兵积分:106
&楼主臆想,完全没读过任何战史,对战争也完全不懂,鉴定完毕。|||级别:三级士官积分:508讨论嘛,当然应该说,只要不虚构事实就好。|||级别:外委把总积分:402
这个论点很大,敢发帖子来论述,也算有勇气|||级别:中校积分:16324说说无妨嘛,各抒己见|||个人签名:☆九制话梅★
级别:中校积分:17598
&&&&国军一天的行军路程只有30公里,不知楼主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凭日军的进攻速度,一天30公里逃跑都跑不掉。
|||级别:上校积分:23572
&|||级别:中将积分:81123
|||级别:中将积分:81125
|||级别:中将积分:81127
|||级别:中将积分:81129
|||级别:上等兵积分:144我也頂.|||级别:上等兵积分:125 引用:以下是苏野出来在& 09:03:32&发表的:
&&&&国军一天的行军路程只有30公里,不知楼主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凭日军的进攻速度,一天30公里逃跑都跑不掉。
&央视一期军事节目,淮海战役的战俘自述的。不一定权威,但也是一方论据。你当过兵吗?现在部队的正常训练,不过是负重15公斤,日行军30公里。如果你有所怀疑,不妨自己空手走30公里(60华里)试试?走那么多路,早就两腿打颤了。我们正常的人,一个小时自然步行速度大概是3公里每小时,30公里就得十个小时。何况当军队要打仗,不光要带粮草,弹药,还还带筑工事的工具,宿营器材。30公里已经很不错了,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八路军之所以能走100公里,那也是因为他们轻装简从,还有就是挑战极限的训练
花园口决堤,正是因为当时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在追击国军几十万撤退大军,为阻滞日军追击,老蒋才想出了这个馊主意(李宗仁回忆录记载)|||级别:上等兵积分:125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06:28:02&发表的:
&楼主臆想,完全没读过任何战史,对战争也完全不懂,鉴定完毕。&试问,你读过哪些战史呢?不妨搬出来秀秀?可别像凤姐一样?把《故事会》也搬出来凑数。确实,我读的战史比较少,要说抗日题材的,我就在自己上的大学图书馆,看过一部抗日历史。其次呢,就是就是中华网的《战史勾沉》,几乎每期必看。再然后就是百度搜索一些抗战历史。
我认为读得书多书少,关键是学以致用。赵括读的兵书多吗?还不是葬送45万赵军。如果你读那么多战史,对我的反驳就这么几个字,那也太对不起你的才华了吧。|||级别:上等兵积分:136自己看了几遍,呵呵,很抱歉,就是错别字比较多,打拼音的|||级别:中尉积分:6467|||级别:上等兵积分:112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46: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06:28:02&发表的:
&楼主臆想,完全没读过任何战史,对战争也完全不懂,鉴定完毕。&试问,你读过哪些战史呢?不妨搬出来秀秀?可别像凤姐一样?把《故事会》也搬出来凑数。确实,我读的战史比较少,要说抗日题材的,我就在自己上的大学图书馆,看过一部抗日历史。其次呢,就是就是中华网的《战史勾沉》,几乎每期必看。再然后就是百度搜索一些抗战历史。
我认为读得书多书少,关键是学以致用。赵括读的兵书多吗?还不是葬送45万赵军。如果你读那么多战史,对我的反驳就这么几个字,那也太对不起你的才华了吧。&我来驳你:
1.你说军队训练水平不够。这点客观,但是不全面,观点有偏,当时的国民党的中央军,19路军,29路军,18集团军(8路军),桂系,我只举例,不遵照时间顺序。这些部队训练有素,但是相比日本还是伤亡比很高,源于战术素养不行。日本基本的战术是火炮+步兵冲锋,日本的军队的火炮配备联队,有的配备到大队级别。而中国根本就不能自行造火炮,而且有火炮的部队由于当宝贝,关于火炮的技战术水平低下。很多军队,如宋哲元的29军,连步枪都很难装备起,平时训练都练大刀,不能片面的说训练水平不够,条件受限。与其说训练水平不够,不如说工业基础薄弱。二战是火炮的天下,火炮数量和技战术运用的好,取胜就有很大的把握。另外,你谈到行军速度的问题,建议你负重10公斤亲身体验5公里武装越野,看看你能够在多长时间完成。
2.中国军队的土木不行。这点说你没读过战史,没有冤枉你。长城抗战,徐庭瑶帅关麟征,杜聿明等中央军抗战,如果研究过这段战史,就应当知道当时修筑的环形工事是什么样的水平。土木结构再优秀的工事是不能抵挡火炮的轰炸的,钢筋混领土倒是可以,但是上哪儿弄去呢?国力太弱,这些东西当时徐庭瑶难道不想要吗?第二次淞沪战役,四行仓库的800勇士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跟四行仓库的钢筋混领土的坚固程度有很大关系。 另外傅作义的北京保卫战修筑的工事也可以一查。
3.消极防守。这点也对也不对。以当时中国军队水平跟日军硬拼不现实,事实证明要打败日本要做长期准备,要保留有生力量和必要物资装备,做长期打算。但是在某些战役中需要死拼的地方有些部队牺牲精神不够。防守这个战术本身并不错误,日军见你大部队冲锋,火炮就开始轰。日军当时仗着装备远胜于中国军队,冲锋速度快的惊人,最好的战法是在有利地形正面堵截,迂回包抄,合围后歼灭他。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堵的部队堵不住,迂回包抄的部队也围不住,或者根本就到不了位,或者根本就不停号令,最后就变成消极防守。当时军阀多,有些人为了有枪便是草头王的真理,不听号令的比比皆是,要实事求是。
4.军队战斗意志。有些军阀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民族大义,战斗意志很有问题。但是作为当时军队的普通士兵的,中下级军官的战斗意志不容怀疑,税警总团在淞沪会战,不到一天减员一半,胡宗南的一军如果晚一天下达撤退的命令,可能就是胡宗南这个光杆司令只身一人回西安。说到这个问题,你既然写到了万家岭战役,就应该知道当时几个军的伤亡程度。
5.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你写的有道理。
中国的抗战全中国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这是个很严肃的话。建议读读《国殇》这本书。|||级别:中将积分:81139|||级别:中将积分:81141|||级别:上等兵积分:137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12:18:09&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46: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06:28:02&发表的:
&楼主臆想,完全没读过任何战史,对战争也完全不懂,鉴定完毕。&试问,你读过哪些战史呢?不妨搬出来秀秀?可别像凤姐一样?把《故事会》也搬出来凑数。确实,我读的战史比较少,要说抗日题材的,我就在自己上的大学图书馆,看过一部抗日历史。其次呢,就是就是中华网的《战史勾沉》,几乎每期必看。再然后就是百度搜索一些抗战历史。
我认为读得书多书少,关键是学以致用。赵括读的兵书多吗?还不是葬送45万赵军。如果你读那么多战史,对我的反驳就这么几个字,那也太对不起你的才华了吧。&我来驳你:
1.你说军队训练水平不够。这点客观,但是不全面,观点有偏,当时的国民党的中央军,19路军,29路军,18集团军(8路军),桂系,我只举例,不遵照时间顺序。这些部队训练有素,但是相比日本还是伤亡比很高,源于战术素养不行。日本基本的战术是火炮+步兵冲锋,日本的军队的火炮配备联队,有的配备到大队级别。而中国根本就不能自行造火炮,而且有火炮的部队由于当宝贝,关于火炮的技战术水平低下。很多军队,如宋哲元的29军,连步枪都很难装备起,平时训练都练大刀,不能片面的说训练水平不够,条件受限。与其说训练水平不够,不如说工业基础薄弱。二战是火炮的天下,火炮数量和技战术运用的好,取胜就有很大的把握。另外,你谈到行军速度的问题,建议你负重10公斤亲身体验5公里武装越野,看看你能够在多长时间完成。
2.中国军队的土木不行。这点说你没读过战史,没有冤枉你。长城抗战,徐庭瑶帅关麟征,杜聿明等中央军抗战,如果研究过这段战史,就应当知道当时修筑的环形工事是什么样的水平。土木结构再优秀的工事是不能抵挡火炮的轰炸的,钢筋混领土倒是可以,但是上哪儿弄去呢?国力太弱,这些东西当时徐庭瑶难道不想要吗?第二次淞沪战役,四行仓库的800勇士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跟四行仓库的钢筋混领土的坚固程度有很大关系。 另外傅作义的北京保卫战修筑的工事也可以一查。
3.消极防守。这点也对也不对。以当时中国军队水平跟日军硬拼不现实,事实证明要打败日本要做长期准备,要保留有生力量和必要物资装备,做长期打算。但是在某些战役中需要死拼的地方有些部队牺牲精神不够。防守这个战术本身并不错误,日军见你大部队冲锋,火炮就开始轰。日军当时仗着装备远胜于中国军队,冲锋速度快的惊人,最好的战法是在有利地形正面堵截,迂回包抄,合围后歼灭他。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堵的部队堵不住,迂回包抄的部队也围不住,或者根本就到不了位,或者根本就不停号令,最后就变成消极防守。当时军阀多,有些人为了有枪便是草头王的真理,不听号令的比比皆是,要实事求是。
4.军队战斗意志。有些军阀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民族大义,战斗意志很有问题。但是作为当时军队的普通士兵的,中下级军官的战斗意志不容怀疑,税警总团在淞沪会战,不到一天减员一半,胡宗南的一军如果晚一天下达撤退的命令,可能就是胡宗南这个光杆司令只身一人回西安。说到这个问题,你既然写到了万家岭战役,就应该知道当时几个军的伤亡程度。
5.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你写的有道理。
中国的抗战全中国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这是个很严肃的话。建议读读《国殇》这本书。&看到你这样的回帖,才叫一个痛快。
1:武器装备方面的劣势,这似乎人尽皆知。不用咱俩再反复辩论。我所说训练不够,不是说没有训练。我们常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如果跑都跑不赢又怎么躲得起呢?军队,身负国家存亡的责任,首要任务就是自己的生存。要生存,就得挑战每一项生存的极限。我认为行军缓慢是一大败笔无可争辩。如果抗日战争不能够说明问题,就看看粟裕苏中七战七捷。粟裕的6万人为何能在国军30万大军的包围之中游刃有余?关键就在于他惊人的速度。
2:你看过128师的抗战事迹吗?他们是如何修筑工事的?如果对这段历史比较生疏,可以再回顾下上甘岭,美军的炮弹把上甘岭削平三米,志愿军仍可以生存。我相信那时候我们也没那么多水泥运到处朝鲜去。
3:消极防守,有客观原因,也确实是不得已而为止,要是有好装备,又岂能坐失半个中国。不打到东瀛老窝对不起老祖宗了。如果当年能每个次会战都有几只快速运动部队,战时快速插入敌后,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战事至少乐观许多。别说做不到,志愿军在朝鲜,就把这种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4:淞沪会战,趋势装备悬殊,撤退是必须的。海军的舰炮是陆军的小钢炮无法比拟的。特别像大河号,武藏号一发炮弹就成吨重。这种完全不对称的对阵不是靠勇气就能顶住的。|||级别:上等兵积分:137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12:18:09&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46: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06:28:02&发表的:
&楼主臆想,完全没读过任何战史,对战争也完全不懂,鉴定完毕。&试问,你读过哪些战史呢?不妨搬出来秀秀?可别像凤姐一样?把《故事会》也搬出来凑数。确实,我读的战史比较少,要说抗日题材的,我就在自己上的大学图书馆,看过一部抗日历史。其次呢,就是就是中华网的《战史勾沉》,几乎每期必看。再然后就是百度搜索一些抗战历史。
我认为读得书多书少,关键是学以致用。赵括读的兵书多吗?还不是葬送45万赵军。如果你读那么多战史,对我的反驳就这么几个字,那也太对不起你的才华了吧。&我来驳你:
1.你说军队训练水平不够。这点客观,但是不全面,观点有偏,当时的国民党的中央军,19路军,29路军,18集团军(8路军),桂系,我只举例,不遵照时间顺序。这些部队训练有素,但是相比日本还是伤亡比很高,源于战术素养不行。日本基本的战术是火炮+步兵冲锋,日本的军队的火炮配备联队,有的配备到大队级别。而中国根本就不能自行造火炮,而且有火炮的部队由于当宝贝,关于火炮的技战术水平低下。很多军队,如宋哲元的29军,连步枪都很难装备起,平时训练都练大刀,不能片面的说训练水平不够,条件受限。与其说训练水平不够,不如说工业基础薄弱。二战是火炮的天下,火炮数量和技战术运用的好,取胜就有很大的把握。另外,你谈到行军速度的问题,建议你负重10公斤亲身体验5公里武装越野,看看你能够在多长时间完成。
2.中国军队的土木不行。这点说你没读过战史,没有冤枉你。长城抗战,徐庭瑶帅关麟征,杜聿明等中央军抗战,如果研究过这段战史,就应当知道当时修筑的环形工事是什么样的水平。土木结构再优秀的工事是不能抵挡火炮的轰炸的,钢筋混领土倒是可以,但是上哪儿弄去呢?国力太弱,这些东西当时徐庭瑶难道不想要吗?第二次淞沪战役,四行仓库的800勇士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跟四行仓库的钢筋混领土的坚固程度有很大关系。 另外傅作义的北京保卫战修筑的工事也可以一查。
3.消极防守。这点也对也不对。以当时中国军队水平跟日军硬拼不现实,事实证明要打败日本要做长期准备,要保留有生力量和必要物资装备,做长期打算。但是在某些战役中需要死拼的地方有些部队牺牲精神不够。防守这个战术本身并不错误,日军见你大部队冲锋,火炮就开始轰。日军当时仗着装备远胜于中国军队,冲锋速度快的惊人,最好的战法是在有利地形正面堵截,迂回包抄,合围后歼灭他。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堵的部队堵不住,迂回包抄的部队也围不住,或者根本就到不了位,或者根本就不停号令,最后就变成消极防守。当时军阀多,有些人为了有枪便是草头王的真理,不听号令的比比皆是,要实事求是。
4.军队战斗意志。有些军阀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民族大义,战斗意志很有问题。但是作为当时军队的普通士兵的,中下级军官的战斗意志不容怀疑,税警总团在淞沪会战,不到一天减员一半,胡宗南的一军如果晚一天下达撤退的命令,可能就是胡宗南这个光杆司令只身一人回西安。说到这个问题,你既然写到了万家岭战役,就应该知道当时几个军的伤亡程度。
5.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你写的有道理。
中国的抗战全中国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这是个很严肃的话。建议读读《国殇》这本书。&战争是严肃的,我们只是拿出来讨论,而不是消遣。总结前人的成败,引以为鉴,|||级别:知府积分:12724如果楼主在抗战期间主事```那么我中华民族会减少许多的损失```可是``如果只是如果```如果``如果也能当做真的```那么我华夏已经世界第一了````哈哈|||级别:上等兵积分:137 引用:以下是枪毙你`阿门在& 14:17:40&发表的: 如果楼主在抗战期间主事```那么我中华民族会减少许多的损失```可是``如果只是如果```如果``如果也能当做真的```那么我华夏已经世界第一了````哈哈&赵括说如果长平交给他,他可以直取咸阳。事实上赵括只是纸上谈兵。
陈平给村民分肉的时候说,如果把天下交给他治理,他能做得更公平,陈平做到了。
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又让多少法国人引恨终身。多少代的法国人不断的兵棋推演。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却不知道为何而失败。我不能代表真理,但是我可以从我的视角探查失败的原因。
当今,南沙就好比我们的长平,谁来保卫我们的南沙?如果有人出钱,如果有人出力,武装民间力量。|||级别:四级士官积分:834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46: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06:28:02&发表的:
&楼主臆想,完全没读过任何战史,对战争也完全不懂,鉴定完毕。&试问,你读过哪些战史呢?不妨搬出来秀秀?可别像凤姐一样?把《故事会》也搬出来凑数。确实,我读的战史比较少,要说抗日题材的,我就在自己上的大学图书馆,看过一部抗日历史。其次呢,就是就是中华网的《战史勾沉》,几乎每期必看。再然后就是百度搜索一些抗战历史。
我认为读得书多书少,关键是学以致用。赵括读的兵书多吗?还不是葬送45万赵军。如果你读那么多战史,对我的反驳就这么几个字,那也太对不起你的才华了吧。挺可笑的帖子,哈哈哈!|||级别:一级士官积分:287
引用:以下是原生在& 13:55:1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46: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06:28:02&发表的:
&楼主臆想,完全没读过任何战史,对战争也完全不懂,鉴定完毕。&试问,你读过哪些战史呢?不妨搬出来秀秀?可别像凤姐一样?把《故事会》也搬出来凑数。确实,我读的战史比较少,要说抗日题材的,我就在自己上的大学图书馆,看过一部抗日历史。其次呢,就是就是中华网的《战史勾沉》,几乎每期必看。再然后就是百度搜索一些抗战历史。
我认为读得书多书少,关键是学以致用。赵括读的兵书多吗?还不是葬送45万赵军。如果你读那么多战史,对我的反驳就这么几个字,那也太对不起你的才华了吧。挺可笑的帖子,哈哈哈!&你读过鲁迅的《药》吗?我觉得你挺像那个牢头的|||级别:四级士官积分:1044
|||级别:少尉积分:4924|||级别:二级士官积分:441
&|||级别:上校积分:25131|||级别:中尉积分:6668有一定道理!|||级别:少尉积分:3443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35: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苏野出来在& 09:03:32&发表的:
&&&&国军一天的行军路程只有30公里,不知楼主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凭日军的进攻速度,一天30公里逃跑都跑不掉。
&央视一期军事节目,淮海战役的战俘自述的。不一定权威,但也是一方论据。你当过兵吗?现在部队的正常训练,不过是负重15公斤,日行军30公里。如果你有所怀疑,不妨自己空手走30公里(60华里)试试?走那么多路,早就两腿打颤了。我们正常的人,一个小时自然步行速度大概是3公里每小时,30公里就得十个小时。何况当军队要打仗,不光要带粮草,弹药,还还带筑工事的工具,宿营器材。30公里已经很不错了,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八路军之所以能走100公里,那也是因为他们轻装简从,还有就是挑战极限的训练
花园口决堤,正是因为当时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在追击国军几十万撤退大军,为阻滞日军追击,老蒋才想出了这个馊主意(李宗仁回忆录记载)题目太大,这个可以做军事院校论文的题目。
我来补充几点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从国民党将帅的流派来讲,主流都是日系。也就是日本人培养出来的,包括老蒋。
都是一个套路,做学生的吃亏很正常。有兴趣各位可以去查查这批人是谁教的。
套路也就是战术比较死。比如让守一处,是不能退一步的。针尖碰麦芒。退了就要毙。这点大家也可以查查国军的建制比较全的,就经过系统训练的部队。当然溃败的有,在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部队居多,特别是抗战后期,兵员打光拉壮丁补充部分。
这个其实也是继承了日军的特点,只是火候可能稍差点。
到了远征军第二次时候,孙立仁是西点的,也就是美系。他拿到指挥权后,战法战术与日军不同。日军打的很不适应,吃亏很多。
武备的差距,这个是国家的工业基础之间的竞争。别的不说,就说步枪,中正步枪仿德制KG98,但射程比KG98要近,威力大致相同。而38大盖射程比中正远,精度也比中正强,威力弱于中正。这个是正规厂正规货的比较,不包括作坊里的中正。
而与日军对决部队,中正的质量和制造厂家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电视里,一般遇到日军,都是说放近了打,不要浪费子弹,出处也就在这里。远了精度不够。而近了同时把自己暴露在对方掷弹筒的射程内。盒子炮也是一样道理,《雪豹》虽然是虚构,但有个细节还是说的不错的。文章想拉个小分队扮日军袭击日军基地,要求所有人装备原厂原装盒子炮,不要汉阳造。两个枪样子一样但厂家不同,差别大多了。
另外电视里看看,一枪一个日军被击毙,哪有这样的好事?基本是数倍伤亡换杀敌,若干因素里其中一个主要一条就是枪与枪之间的差别。|||级别:二级士官积分:487 引用:以下是孤山老妖在& 12:26:1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35: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苏野出来在& 09:03:32&发表的:
&&&&国军一天的行军路程只有30公里,不知楼主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凭日军的进攻速度,一天30公里逃跑都跑不掉。
&央视一期军事节目,淮海战役的战俘自述的。不一定权威,但也是一方论据。你当过兵吗?现在部队的正常训练,不过是负重15公斤,日行军30公里。如果你有所怀疑,不妨自己空手走30公里(60华里)试试?走那么多路,早就两腿打颤了。我们正常的人,一个小时自然步行速度大概是3公里每小时,30公里就得十个小时。何况当军队要打仗,不光要带粮草,弹药,还还带筑工事的工具,宿营器材。30公里已经很不错了,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八路军之所以能走100公里,那也是因为他们轻装简从,还有就是挑战极限的训练
花园口决堤,正是因为当时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在追击国军几十万撤退大军,为阻滞日军追击,老蒋才想出了这个馊主意(李宗仁回忆录记载)题目太大,这个可以做军事院校论文的题目。
我来补充几点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从国民党将帅的流派来讲,主流都是日系。也就是日本人培养出来的,包括老蒋。
都是一个套路,做学生的吃亏很正常。有兴趣各位可以去查查这批人是谁教的。
套路也就是战术比较死。比如让守一处,是不能退一步的。针尖碰麦芒。退了就要毙。这点大家也可以查查国军的建制比较全的,就经过系统训练的部队。当然溃败的有,在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部队居多,特别是抗战后期,兵员打光拉壮丁补充部分。
这个其实也是继承了日军的特点,只是火候可能稍差点。
到了远征军第二次时候,孙立仁是西点的,也就是美系。他拿到指挥权后,战法战术与日军不同。日军打的很不适应,吃亏很多。
武备的差距,这个是国家的工业基础之间的竞争。别的不说,就说步枪,中正步枪仿德制KG98,但射程比KG98要近,威力大致相同。而38大盖射程比中正远,精度也比中正强,威力弱于中正。这个是正规厂正规货的比较,不包括作坊里的中正。
而与日军对决部队,中正的质量和制造厂家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电视里,一般遇到日军,都是说放近了打,不要浪费子弹,出处也就在这里。远了精度不够。而近了同时把自己暴露在对方掷弹筒的射程内。盒子炮也是一样道理,《雪豹》虽然是虚构,但有个细节还是说的不错的。文章想拉个小分队扮日军袭击日军基地,要求所有人装备原厂原装盒子炮,不要汉阳造。两个枪样子一样但厂家不同,差别大多了。
另外电视里看看,一枪一个日军被击毙,哪有这样的好事?基本是数倍伤亡换杀敌,若干因素里其中一个主要一条就是枪与枪之间的差别。& & & 呵呵 , 你所分析的装备问题,太多的军事家都详细分析过,不是我忽略了,而是别人已经分析很全面了。
& & & 关于防御工事这块,一战的是国外就采用壕沟战术,但是,很显然,战壕挡不住炮弹,战壕挡不住坦克。且看志愿军是怎么用土装备对抗美军机械化的。战壕+防空洞。或者战壕+碉堡交错排开,敌人开炮的时候,两边壕沟里面的战士全部躲进碉堡或防空洞。有人说木质结构建筑挡不住炮弹的轰炸,这是因为没有找到方法。128师在湖北仙桃一带,就是筑起这样的工事。特别是碉堡顶盖,虽然是木质结构,木头框架上铺一层石头,上门用厚厚的沙包土层覆盖,几颗炮弹打下来根本没事。步兵对付空军,苏联人也有个好办法,他们几十个人一组,排成一个方正,组成一张火力网,一般的战斗机很难躲过这个步枪方阵。
& & & 不过话说回来,战术经验也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级别:上等兵积分:137|||级别:少尉积分:3272明治维新后,日本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中国的老师了!
以制造业为例!
日本当时生产的小轿车已经出口到美国和欧洲;
更别说航母,零式战机,轻型坦克了;
他的班用武器,已经形成抢族系列!
当时的中国还受着西方的五器禁运!只能仿制&镜面匣子&;
连迫击炮都成不了批量!
中国有几所货真价实得JUN事院校?
老蒋来没有完全统一中国!
这个大家都知道了!
带来得问题,就是国家观念得缺失!
JUN阀得部队,只是知道要保存实力!比如:东北JUN;济南韩复蕖---
日本已经有了涵盖海陆空的多级JUN事院校!
最下面的也是士官学校!
国家管费用和分配,吸收了大量各阶层的优秀人才!
在与西方的广泛交流中,吸取了营养和经验;
形成了空前繁荣的JUN事学术氛围;
比如:对海战中空军优势的认识;对陆战中步炮协同的研究;对美作战的研究;----
日本的统一,日本经济的繁荣,
使全日本上下,有了完整的国家观念!
日本贫富两级分化的严重社会现象;
也使得他们民族主义(右派狂热分子)得以迅速膨胀!
不说了!太多了!
&|||级别:二级士官积分:341&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十军被打散,军长居然带着2万名将士通电投降。&纠正一下错误,这个事件不是发生在长沙会战,是在衡阳保卫战,军长是方先觉!
|||级别:五级士官积分:1745阅|||级别:二级士官积分:366&你说得对抗日战争基本都是在某个地方等着挨打主动出击打日本的很少了。要是国军能出击找日本人作战不会有那么多失地了?主要还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闹的。|||级别:二级士官积分:499&&&&战争打的是什么&后勤&而当时全中国部队装备的兵器口径都不统一 没有自己的装备技术标准 都是各自为政 只有驳壳枪全国通用 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没有子弹的枪就是废铁 而鬼子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严格的质量技术标准 一些装备不一定先进都是可靠的 因此 从装备基础来比比中国是无法同鬼子对比的 但是 现代战争一开始就是总体战争 包括参加战争国家的方方面面 评判战争历史也应该从战争双方的各个方面入手 不要片面的说成是某些方面的原因就是根本原因|||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76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9:04:38&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孤山老妖在& 12:26:1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35: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苏野出来在& 09:03:32&发表的:
&&&&国军一天的行军路程只有30公里,不知楼主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凭日军的进攻速度,一天30公里逃跑都跑不掉。
&央视一期军事节目,淮海战役的战俘自述的。不一定权威,但也是一方论据。你当过兵吗?现在部队的正常训练,不过是负重15公斤,日行军30公里。如果你有所怀疑,不妨自己空手走30公里(60华里)试试?走那么多路,早就两腿打颤了。我们正常的人,一个小时自然步行速度大概是3公里每小时,30公里就得十个小时。何况当军队要打仗,不光要带粮草,弹药,还还带筑工事的工具,宿营器材。30公里已经很不错了,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八路军之所以能走100公里,那也是因为他们轻装简从,还有就是挑战极限的训练
花园口决堤,正是因为当时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在追击国军几十万撤退大军,为阻滞日军追击,老蒋才想出了这个馊主意(李宗仁回忆录记载)题目太大,这个可以做军事院校论文的题目。
我来补充几点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从国民党将帅的流派来讲,主流都是日系。也就是日本人培养出来的,包括老蒋。
都是一个套路,做学生的吃亏很正常。有兴趣各位可以去查查这批人是谁教的。
套路也就是战术比较死。比如让守一处,是不能退一步的。针尖碰麦芒。退了就要毙。这点大家也可以查查国军的建制比较全的,就经过系统训练的部队。当然溃败的有,在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部队居多,特别是抗战后期,兵员打光拉壮丁补充部分。
这个其实也是继承了日军的特点,只是火候可能稍差点。
到了远征军第二次时候,孙立仁是西点的,也就是美系。他拿到指挥权后,战法战术与日军不同。日军打的很不适应,吃亏很多。
武备的差距,这个是国家的工业基础之间的竞争。别的不说,就说步枪,中正步枪仿德制KG98,但射程比KG98要近,威力大致相同。而38大盖射程比中正远,精度也比中正强,威力弱于中正。这个是正规厂正规货的比较,不包括作坊里的中正。
而与日军对决部队,中正的质量和制造厂家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电视里,一般遇到日军,都是说放近了打,不要浪费子弹,出处也就在这里。远了精度不够。而近了同时把自己暴露在对方掷弹筒的射程内。盒子炮也是一样道理,《雪豹》虽然是虚构,但有个细节还是说的不错的。文章想拉个小分队扮日军袭击日军基地,要求所有人装备原厂原装盒子炮,不要汉阳造。两个枪样子一样但厂家不同,差别大多了。
另外电视里看看,一枪一个日军被击毙,哪有这样的好事?基本是数倍伤亡换杀敌,若干因素里其中一个主要一条就是枪与枪之间的差别。& & & 呵呵 , 你所分析的装备问题,太多的军事家都详细分析过,不是我忽略了,而是别人已经分析很全面了。
& & & 关于防御工事这块,一战的是国外就采用壕沟战术,但是,很显然,战壕挡不住炮弹,战壕挡不住坦克。且看志愿军是怎么用土装备对抗美军机械化的。战壕+防空洞。或者战壕+碉堡交错排开,敌人开炮的时候,两边壕沟里面的战士全部躲进碉堡或防空洞。有人说木质结构建筑挡不住炮弹的轰炸,这是因为没有找到方法。128师在湖北仙桃一带,就是筑起这样的工事。特别是碉堡顶盖,虽然是木质结构,木头框架上铺一层石头,上门用厚厚的沙包土层覆盖,几颗炮弹打下来根本没事。步兵对付空军,苏联人也有个好办法,他们几十个人一组,排成一个方正,组成一张火力网,一般的战斗机很难躲过这个步枪方阵。
& & & 不过话说回来,战术经验也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关于土木工事能够挡住炮火的轰击这点还有人心存侥幸。如果战役规模不是特别大,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对方又只是支援冲锋用的步兵炮,这还是有可能抵挡住。但是按照鬼子军队旅团和师团级以上的战役,只要条件允许一般会配备122口径的野战炮,这个口径炮的威力可不是坦克炮或者步兵炮能够比拟的,即便是钢筋混领土的碉堡也难以幸免。在鬼子军的战斗史上,出现了很多的战术纰漏,第一轻敌乃至轻进,导致很多失败;第二步炮协调的战术很死板;第三一厢情愿。中国抗战几次大得战役基本上都失败了,可不是训练不够和意志不够几句话能够概括的。抗日战争几次大得战役,中国军队的的转折点是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打了三次,第一次日军犯分兵的错误,并且由于事先战地的破坏导致重武器无法到达前线发挥作用;第二次如果不是腹背受敌,长沙会战会失败;第三次由于阿难为己在兵力不够的情况下恋战导致日军失败,即便如此日军也是惨败,并非全军覆灭,可见其战斗力和战术素养。另外一个战役,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也是下了血本的,并不完全是敢死队起得作用。200师的战防炮,汤的集团军都是精锐之师。并且台儿庄日军兵力也不够。台儿庄大捷后,孙连中的集团军打残了,已无再战的能力,汤的集团军也损失相当大,需要休整。想要体验大炮的威力,可以先去搜一个视频,重机枪打一颗大树,不到2分钟,大树就被打成几节了。|||级别:六级士官积分:2273很好的氛围,,,支持各位!|||级别:三级士官积分:505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23:16:0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9:04:38&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孤山老妖在& 12:26:1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35: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苏野出来在& 09:03:32&发表的:
&&&&国军一天的行军路程只有30公里,不知楼主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凭日军的进攻速度,一天30公里逃跑都跑不掉。
&央视一期军事节目,淮海战役的战俘自述的。不一定权威,但也是一方论据。你当过兵吗?现在部队的正常训练,不过是负重15公斤,日行军30公里。如果你有所怀疑,不妨自己空手走30公里(60华里)试试?走那么多路,早就两腿打颤了。我们正常的人,一个小时自然步行速度大概是3公里每小时,30公里就得十个小时。何况当军队要打仗,不光要带粮草,弹药,还还带筑工事的工具,宿营器材。30公里已经很不错了,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八路军之所以能走100公里,那也是因为他们轻装简从,还有就是挑战极限的训练
花园口决堤,正是因为当时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在追击国军几十万撤退大军,为阻滞日军追击,老蒋才想出了这个馊主意(李宗仁回忆录记载)题目太大,这个可以做军事院校论文的题目。
我来补充几点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从国民党将帅的流派来讲,主流都是日系。也就是日本人培养出来的,包括老蒋。
都是一个套路,做学生的吃亏很正常。有兴趣各位可以去查查这批人是谁教的。
套路也就是战术比较死。比如让守一处,是不能退一步的。针尖碰麦芒。退了就要毙。这点大家也可以查查国军的建制比较全的,就经过系统训练的部队。当然溃败的有,在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部队居多,特别是抗战后期,兵员打光拉壮丁补充部分。
这个其实也是继承了日军的特点,只是火候可能稍差点。
到了远征军第二次时候,孙立仁是西点的,也就是美系。他拿到指挥权后,战法战术与日军不同。日军打的很不适应,吃亏很多。
武备的差距,这个是国家的工业基础之间的竞争。别的不说,就说步枪,中正步枪仿德制KG98,但射程比KG98要近,威力大致相同。而38大盖射程比中正远,精度也比中正强,威力弱于中正。这个是正规厂正规货的比较,不包括作坊里的中正。
而与日军对决部队,中正的质量和制造厂家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电视里,一般遇到日军,都是说放近了打,不要浪费子弹,出处也就在这里。远了精度不够。而近了同时把自己暴露在对方掷弹筒的射程内。盒子炮也是一样道理,《雪豹》虽然是虚构,但有个细节还是说的不错的。文章想拉个小分队扮日军袭击日军基地,要求所有人装备原厂原装盒子炮,不要汉阳造。两个枪样子一样但厂家不同,差别大多了。
另外电视里看看,一枪一个日军被击毙,哪有这样的好事?基本是数倍伤亡换杀敌,若干因素里其中一个主要一条就是枪与枪之间的差别。& & & 呵呵 , 你所分析的装备问题,太多的军事家都详细分析过,不是我忽略了,而是别人已经分析很全面了。
& & & 关于防御工事这块,一战的是国外就采用壕沟战术,但是,很显然,战壕挡不住炮弹,战壕挡不住坦克。且看志愿军是怎么用土装备对抗美军机械化的。战壕+防空洞。或者战壕+碉堡交错排开,敌人开炮的时候,两边壕沟里面的战士全部躲进碉堡或防空洞。有人说木质结构建筑挡不住炮弹的轰炸,这是因为没有找到方法。128师在湖北仙桃一带,就是筑起这样的工事。特别是碉堡顶盖,虽然是木质结构,木头框架上铺一层石头,上门用厚厚的沙包土层覆盖,几颗炮弹打下来根本没事。步兵对付空军,苏联人也有个好办法,他们几十个人一组,排成一个方正,组成一张火力网,一般的战斗机很难躲过这个步枪方阵。
& & & 不过话说回来,战术经验也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关于土木工事能够挡住炮火的轰击这点还有人心存侥幸。如果战役规模不是特别大,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对方又只是支援冲锋用的步兵炮,这还是有可能抵挡住。但是按照鬼子军队旅团和师团级以上的战役,只要条件允许一般会配备122口径的野战炮,这个口径炮的威力可不是坦克炮或者步兵炮能够比拟的,即便是钢筋混领土的碉堡也难以幸免。在鬼子军的战斗史上,出现了很多的战术纰漏,第一轻敌乃至轻进,导致很多失败;第二步炮协调的战术很死板;第三一厢情愿。中国抗战几次大得战役基本上都失败了,可不是训练不够和意志不够几句话能够概括的。抗日战争几次大得战役,中国军队的的转折点是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打了三次,第一次日军犯分兵的错误,并且由于事先战地的破坏导致重武器无法到达前线发挥作用;第二次如果不是腹背受敌,长沙会战会失败;第三次由于阿难为己在兵力不够的情况下恋战导致日军失败,即便如此日军也是惨败,并非全军覆灭,可见其战斗力和战术素养。另外一个战役,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也是下了血本的,并不完全是敢死队起得作用。200师的战防炮,汤的集团军都是精锐之师。并且台儿庄日军兵力也不够。台儿庄大捷后,孙连中的集团军打残了,已无再战的能力,汤的集团军也损失相当大,需要休整。想要体验大炮的威力,可以先去搜一个视频,重机枪打一颗大树,不到2分钟,大树就被打成几节了。&&&&武器装备的问题,我自然知道,只是不想去讨论。要说杀伤力,那得先说说日军的芥子气。一两发炮弹过去,十分钟后可能整个阵地都丧失战斗力。我还想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撤退过程中,由于公路遭到破坏,日军的撤退非常艰难。但是为何中国军队就无法把他们追歼。如果当时有一两个快速反应师,像八路军那样轻装简从,一天一夜行军一百公里,快速插入敌后,足以置阿南死地。
&&&&关于土木工事,请参考抗美援朝的一些战例。美军的炮弹不会比鬼子差。那时候中国和朝鲜还没有那么多水泥工事。主要还是战壕+防空洞,战壕+暗堡。挡不住只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找到方法,或者换句话说,或许那个时候经验还不够吧。
&&&&再打个比方,中苏珍宝岛时候,苏联使用了防弹坦克,炮弹不管打在坦克的什么位置,都会滑出坦克上,炮弹头越坚硬,越容易打滑。据说后来把一帮已经下放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集中起来讨论,得出结论,干脆把弹头做得更软。这招果然见效。
&&&&防空工事其实也是如此。如果仅仅用石头堆砌碉堡顶盖,很容易被炮弹炸开,但是如果用最上面泥土,沙石,沙包,甚至秸秆,铺起缓冲作用,再用坚硬的石头做第二道防护,这样反而不容易被炸塌。|||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92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15:5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昆仑夜客在& 23:16:0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9:04:38&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孤山老妖在& 12:26:1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numking在& 10:35: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苏野出来在& 09:03:32&发表的:
&&&&国军一天的行军路程只有30公里,不知楼主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凭日军的进攻速度,一天30公里逃跑都跑不掉。
&央视一期军事节目,淮海战役的战俘自述的。不一定权威,但也是一方论据。你当过兵吗?现在部队的正常训练,不过是负重15公斤,日行军30公里。如果你有所怀疑,不妨自己空手走30公里(60华里)试试?走那么多路,早就两腿打颤了。我们正常的人,一个小时自然步行速度大概是3公里每小时,30公里就得十个小时。何况当军队要打仗,不光要带粮草,弹药,还还带筑工事的工具,宿营器材。30公里已经很不错了,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八路军之所以能走100公里,那也是因为他们轻装简从,还有就是挑战极限的训练
花园口决堤,正是因为当时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在追击国军几十万撤退大军,为阻滞日军追击,老蒋才想出了这个馊主意(李宗仁回忆录记载)题目太大,这个可以做军事院校论文的题目。
我来补充几点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从国民党将帅的流派来讲,主流都是日系。也就是日本人培养出来的,包括老蒋。
都是一个套路,做学生的吃亏很正常。有兴趣各位可以去查查这批人是谁教的。
套路也就是战术比较死。比如让守一处,是不能退一步的。针尖碰麦芒。退了就要毙。这点大家也可以查查国军的建制比较全的,就经过系统训练的部队。当然溃败的有,在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部队居多,特别是抗战后期,兵员打光拉壮丁补充部分。
这个其实也是继承了日军的特点,只是火候可能稍差点。
到了远征军第二次时候,孙立仁是西点的,也就是美系。他拿到指挥权后,战法战术与日军不同。日军打的很不适应,吃亏很多。
武备的差距,这个是国家的工业基础之间的竞争。别的不说,就说步枪,中正步枪仿德制KG98,但射程比KG98要近,威力大致相同。而38大盖射程比中正远,精度也比中正强,威力弱于中正。这个是正规厂正规货的比较,不包括作坊里的中正。
而与日军对决部队,中正的质量和制造厂家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电视里,一般遇到日军,都是说放近了打,不要浪费子弹,出处也就在这里。远了精度不够。而近了同时把自己暴露在对方掷弹筒的射程内。盒子炮也是一样道理,《雪豹》虽然是虚构,但有个细节还是说的不错的。文章想拉个小分队扮日军袭击日军基地,要求所有人装备原厂原装盒子炮,不要汉阳造。两个枪样子一样但厂家不同,差别大多了。
另外电视里看看,一枪一个日军被击毙,哪有这样的好事?基本是数倍伤亡换杀敌,若干因素里其中一个主要一条就是枪与枪之间的差别。& & & 呵呵 , 你所分析的装备问题,太多的军事家都详细分析过,不是我忽略了,而是别人已经分析很全面了。
& & & 关于防御工事这块,一战的是国外就采用壕沟战术,但是,很显然,战壕挡不住炮弹,战壕挡不住坦克。且看志愿军是怎么用土装备对抗美军机械化的。战壕+防空洞。或者战壕+碉堡交错排开,敌人开炮的时候,两边壕沟里面的战士全部躲进碉堡或防空洞。有人说木质结构建筑挡不住炮弹的轰炸,这是因为没有找到方法。128师在湖北仙桃一带,就是筑起这样的工事。特别是碉堡顶盖,虽然是木质结构,木头框架上铺一层石头,上门用厚厚的沙包土层覆盖,几颗炮弹打下来根本没事。步兵对付空军,苏联人也有个好办法,他们几十个人一组,排成一个方正,组成一张火力网,一般的战斗机很难躲过这个步枪方阵。
& & & 不过话说回来,战术经验也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关于土木工事能够挡住炮火的轰击这点还有人心存侥幸。如果战役规模不是特别大,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对方又只是支援冲锋用的步兵炮,这还是有可能抵挡住。但是按照鬼子军队旅团和师团级以上的战役,只要条件允许一般会配备122口径的野战炮,这个口径炮的威力可不是坦克炮或者步兵炮能够比拟的,即便是钢筋混领土的碉堡也难以幸免。在鬼子军的战斗史上,出现了很多的战术纰漏,第一轻敌乃至轻进,导致很多失败;第二步炮协调的战术很死板;第三一厢情愿。中国抗战几次大得战役基本上都失败了,可不是训练不够和意志不够几句话能够概括的。抗日战争几次大得战役,中国军队的的转折点是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打了三次,第一次日军犯分兵的错误,并且由于事先战地的破坏导致重武器无法到达前线发挥作用;第二次如果不是腹背受敌,长沙会战会失败;第三次由于阿难为己在兵力不够的情况下恋战导致日军失败,即便如此日军也是惨败,并非全军覆灭,可见其战斗力和战术素养。另外一个战役,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也是下了血本的,并不完全是敢死队起得作用。200师的战防炮,汤的集团军都是精锐之师。并且台儿庄日军兵力也不够。台儿庄大捷后,孙连中的集团军打残了,已无再战的能力,汤的集团军也损失相当大,需要休整。想要体验大炮的威力,可以先去搜一个视频,重机枪打一颗大树,不到2分钟,大树就被打成几节了。&&&&武器装备的问题,我自然知道,只是不想去讨论。要说杀伤力,那得先说说日军的芥子气。一两发炮弹过去,十分钟后可能整个阵地都丧失战斗力。我还想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撤退过程中,由于公路遭到破坏,日军的撤退非常艰难。但是为何中国军队就无法把他们追歼。如果当时有一两个快速反应师,像八路军那样轻装简从,一天一夜行军一百公里,快速插入敌后,足以置阿南死地。
&&&&关于土木工事,请参考抗美援朝的一些战例。美军的炮弹不会比鬼子差。那时候中国和朝鲜还没有那么多水泥工事。主要还是战壕+防空洞,战壕+暗堡。挡不住只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找到方法,或者换句话说,或许那个时候经验还不够吧。
&&&&再打个比方,中苏珍宝岛时候,苏联使用了防弹坦克,炮弹不管打在坦克的什么位置,都会滑出坦克上,炮弹头越坚硬,越容易打滑。据说后来把一帮已经下放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集中起来讨论,得出结论,干脆把弹头做得更软。这招果然见效。
&&&&防空工事其实也是如此。如果仅仅用石头堆砌碉堡顶盖,很容易被炮弹炸开,但是如果用最上面泥土,沙石,沙包,甚至秸秆,铺起缓冲作用,再用坚硬的石头做第二道防护,这样反而不容易被炸塌。唉,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情。日军的步炮协调战术跟老美的航空兵+步炮战术不一样,日军强调步兵冲锋以前先用野炮干掉对方的阵地,然后步兵冲锋,步兵炮支援,迫击炮支援,最后停炮,步兵格斗,受阻再来一遍。日军的这种步炮协调完全依赖于战场指挥官的判断,步兵格斗是主要的,非常强调步兵的冲锋能力,强调远,中,近的火力,远的有飞机野炮,近了步兵炮,迫击炮,再近有掷弹筒,再近手榴弹,再近机枪步枪。老美的相对就简单了,先是飞机大炮一顿轰,完了步兵上去收麦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呼叫炮火,定点清除。老美的这种战术最怕被包围,被切割,被冲锋,因为他们那套是有个流程的,如果搞的措手不及,流程不连贯或者某个环节不起作用就失去功效。说实在的,在二战时期,美军的战斗力不如日军,虽然老美武器先进。要不然,老罗为什么一定要用中国战场拖住至少50万日军呢,并且后期强迫苏联出兵,可以看出他还是心存忌惮,这源于日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另外我们经常说八路军等战斗意志强,但是日军的战斗意志更强,别看他们是侵略者,这帮丘八纯属变态的战争机器。|||级别:中将积分:82873|||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说明:加减财富会减少操作者同等财富值,最多输入20个汉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