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霍昱兵这个人吗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爱我们的老爸爸老妈妈',
blogAbstract:'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 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怎想怎么样?” 母亲一见儿子回来,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嘴里 送。 她怒瞪他一眼。他试了一口,马上吐出来, 儿子 说:“我不是说过了吗,妈有病不能吃太咸!” “那好!妈是你的,以后由你来煮!”媳妇怒气 冲冲地回房。 儿子无奈地轻叹一声,然后对母亲说:“妈,别 吃了,我去煮个面给?” “仔,你是不是有话想跟妈说,是就说好了,别 憋在心里!” “妈,公司下个月升我职,我会很忙,至于老 婆,她说很想出来工作,所以……” 母亲马上意识到儿子的意思:“仔,不要送妈去 老人院。”声音似乎在哀求。 儿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寻找更好的理由。 “妈, 其实老人院并没有甚么不好?知道老婆一但工 作,一定没有时间好好服侍。老人院有吃有住有 ',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7',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7,
permalink:'blog/static/7',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就一个人',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语文高考之浙江省华维学校200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最新试题>>高考资源网>>大学在线(原中国大学在线)>>语文语音,高考资源网
搜索热词:
高考生所在地
自命题:                  统一命题:            
语文高考之浙江省华维学校200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语文语音,高考资源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遒劲(qiú ) 漪沦(yī) 踟蹰(chí) 跫音(qióng) 咬文嚼字(jiáo)B.敛裾(liǎn) 坍圮(pī) 恪守(kè) 邂逅(xiè) 得鱼忘荃(quán)C.耿然(gěng) 悬揣(chuǎi) 胡同(tōng) 汲取(jí) 义愤填膺(jīn)D.畏葸(xǐ) 行述(xíng) 桌帏(wěi) 形骸(hǎi) 残羹冷炙(zhì)答案:C(同tòng 膺yīng )2、下列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铩羽而归 坐阵指挥 画地为牢 鞭辟入里B.严惩不怠 相辅相成 栉风沐雨 势在必行C.改弦更张 岿然不动 休戚与共 长年累月D.精兵简政 出类拔萃 一如既往 披沙捡金答案:C(A坐镇指挥 B严惩不贷 D披沙拣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寺院里有几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______足有上千岁。②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从不______自己的过失。③经济改革如长江大河,奔腾向前,不可_______。A.年纪 隐讳 遏制 B. 年龄 隐讳 遏止C.年纪 隐瞒 遏止 D 年龄. 隐瞒 遏止答案:B(“年龄”用于人或动植物;“年纪”用于人。“遏制”:指控制,“遏止”指阻止;“隐讳”指心有顾虑而隐瞒不说;)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应用文,比如“合同”、“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B.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C.做事情要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要知道“船到江心补漏迟”啊,你要早做打算。D.宁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们都很满意。答案:C(A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此处使用不当;B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句的主体是天然的“大石”,用在此处不当;D指好人坏人都有,此处使用不当,可改为“参差不齐”)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更自豪与自信。B.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C.芜湖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将从12月第2个星期一开始至次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止,取消市区中小学冬季早读制度。D.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答案:B(A项“通过……让……”造成分残缺,二者必须删去一个;C项“为了……的宗旨”重复赘余或句式杂糅,可删除“的宗旨”,或者改为“以……为宗旨”;D项“马鞍山……成为……节庆活动”搭配不当,主语应该是“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且“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之后应加上“的系列活动”一类的词句)二、(12分,每小题3分)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破解玛雅文明衰亡的秘密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与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同样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起,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落也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理查得森?吉尔或许是最早提这个假说的人。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分析对象。使用氧的同位素和石膏(硫酸钙)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物质,发现这个地区大约每隔206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年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随后杰拉尔德?豪格等人进一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气候变化如何促使玛雅文明衰落的图景。科学家发现,公元200年的一次干旱造成了前古典玛雅文明的一次衰退。然后,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早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如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惟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6、对第1自然段中“不可思议的崩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发展到顶峰后,在短时间内马上崩溃了。B、先放弃繁华的大城市,随后是中小城市。C、昔日繁华的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D、玛雅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7、对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A、自然灾害导致了人口的急剧减少,使玛雅文明衰落。B、战争和农民起义导致了玛雅文明衰落。C、人口严重膨胀,导致严重生态问题,使玛雅文明衰落。D、脆弱的社会政治结构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8、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引人注目,下列不属于其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A、科学家发现,一些“干旱世纪”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B、玛雅人停止建造纪念碑,遗弃城市。C、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D、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的三次严重干旱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9、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雅文明从开创到最后衰亡,有7000多年的历史。B、理查德森?吉尔或许是最早提出“大旱是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这个假说的人,但他始终没有找到直接证据。C、玛雅文明兴盛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许多的神庙和城市。D、不管是哪种假说,气候的变化肯定是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6、[答案]D 【解析】“不可思议”对应“谜”;上下文的意思也印证了这个答案。(“不可思议”是不可理解,不知道原因,而A、B、C项都是讲崩溃的情况。)7、[答案]D 【解析】ABC都是衰落的原因,对于D项,丈章所说的"脆弱的社会结构"是指经济产业结构,不是指社会政治结构。 8、[答案]B 【解析】B项所说的内容是文明衰落的标志,但不能证明衰落是大旱造成的。 9、[答案]A 【解析】7000多年也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可能是气候记载的历史。所以,说是玛雅文明史,有牵强的成分。而且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玛雅文明的源起时间。三、(12分,每小题3分)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 假:借用B.范方将其骑归 将:率领 C.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 趣:拥有,占有D.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 要:半路截杀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城高厚,多谷米 不出,火且尽B.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C.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D.未至,瓒大为绍所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程昱“谋略”的一组是( )○1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2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 ○3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4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 ○5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 ○6欲益二千兵,昱不肯A.○1○2○4 B.○2○3○5 C.○1○5○6 D.○4○5○6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东阿县丞王度叛乱,县令奔逃。程昱派人侦察情况,与薛房用计诱导民众,找回县令,防守县城,最终打败了王度。B.兖州刺史刘岱遭受公孙瓒的威胁时,程昱劝说刘岱不要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认为这是舍近求远的危险举措。C.因为刘备失去了徐州,所以程昱在刘备投奔曹操之际多次劝说曹操杀掉刘备。D.程昱有谋略、有胆识,为曹操出谋划策,防守城池,深得曹操信任。答案:10、 C(趋:趋附、追求)11、B(都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A而且/将要,C介词,可译为“把”/介词,可译为“凭借”,D被/给)12、A(○1○2○4○6表现“谋略”)13、 C(失去徐州是刘备投奔曹操的原因,而不是程昱劝说曹操杀掉刘备的原因)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1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4分)(2)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4分)答案:15、(1)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但其他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贼兵在西面,我们只有向东去才安全啊!”(关键词:“以为”“然”“但”“东”)(2)如果增加我的兵力,他经过时就不能不攻打我,进攻必然攻克,白白使我们两处损失力量。希望您不要担心。(关键词:“益”“克”“徒”“愿”)15、下面的诗歌,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饮酒二十首(其八)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注释】绁,系,缚。(1)计歌前六句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青松形象。(2分)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1分)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挺拔超凡(卓然独立)的高大形象。(1分)(2)请分析诗歌结笔(“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两句)与上文的关系。(3分)诗歌前半部分赞美青松的高贵品质,抒发作者对青松的知赏,(1分)结句说人生如梦幻,世事(尘世、仕途)如尘网,(1分)表现了自己对青松般坚贞高洁(独立自由)的人格的珍视与期许。(1分)或答为:诗歌托物(前半部分写青松)言志(结句表明自己的志趣)、卒章显志,(1分)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卓越不凡的志趣的追求。2分。诗歌大意:在深秋的东园里//纷乱的杂草埋没了青松的身影//当白霜清扫大地的时候//就会看见青松卓然的身姿//世上的俗人怎知其深意//树们也没有必要感到惊奇//我提着酒壶扶着它的枝干//曾经多次默默的远望//我这一生好像做了一个幻梦//是什么原因把我留在这无奈的尘世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6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非天下也。(《阿房宫赋》)(4)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6)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7)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8)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答案:(1)而致千里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族秦者秦也 (4)樯橹灰飞烟灭 (5)苟非吾之所有(6)艰难苦恨繁霜鬓(7)两情若是久长时(8)晓来谁染霜林醉五、(18分)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江 南 蓑 衣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摘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17、“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句中“逃离”一词的意思是什么?(4分)答:
18、“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在寻找什么?远望什么?“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6分)答:
19、从全文看,“江南蓑衣”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分条列举。(4分)答:
20、下列句子分别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请分析这些修辞方法在句中的表达效果。(4分)(1)“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答:
(2)“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答:
17、“逃离”一词在句中表示的意思是:摆脱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幸福的生活。(只答“离开农村,到城市去”之类的扣2分)18、它们寻找的是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日子。翘首远望的是主人对它们所代表的潇洒逍遥的志趣和宁静平淡的生活的留恋和回归。因为来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失落了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心,失落了曾经的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经的平和的生活。19、艰辛而愉悦的劳作,清寒贫穷的生活,自由狂放(或“潇洒逍遥”)的志趣,逝去的宁静平和的生活和内心。20、(1)将蓑衣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蓑衣代表一种志趣高雅,潇洒自如的生活状态。(2)通过排比不仅加强的语言的力量,而且突出江南蓑衣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实用性被削弱,而被赋予被动的观赏的价值。六、(13分)21、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个字)(5分)《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答案:语文“人技”(1分)、“人格”(1分)、“人生”(1分)三重境界(1分)教给学生真善美(1分)。2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①宋代王庭硅《二月二日出郊》描写了城里人出郊踏青所看到的春景风光,充满赞美之词。②古往今来,春游有许多雅称,古称为游春、踏春、寻春和探春。③春游风俗,历史悠久。④晚唐李商隐则以《二月二日》描写了成都踏青节盛况:“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⑤据典籍记载,春游远于春秋时期就已形成,以后代代相传,盛而不衰。⑥许多古代文献都记载春游习俗的生动景象,记述了春日里到郊外踏青春游之事。答:(只填序号) ③⑤②⑥①④
23、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从“春”“夏”“秋”中任选一个季节.写一句话。(5分)冬天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虽默默无语,却思想深邃,在冷峻的思考中,静静地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答:23.【参考示例】春天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虽懵懂幼稚,却活力四射,在温暖的呵护下,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多彩绚烂。夏天像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虽充满激情,却变化无常,在风雨的洗礼中,淋漓的描绘着人生的跌宕起伏。秋天像一位饱尝风雨的成功者,虽硕果累累,却含蓄深沉,在丰收的喜悦中,默默地演绎着感人的奉献之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和修辞。句式基本一致,修辞运用得当即可得分。七、作文(60分)一个衣衫寒伧的渔夫正躺在船里打盹儿。一位穿着入时的外国旅游者问道: “您为什么不出去打鱼呢?”回答简短而不假思索:“因为一早已经出去打过鱼了,甚至连明天和后天的鱼都打够了。”“要是您不只是今天,”游客继续说,“而且明天、后天、每个好天气都出去捕二三次,或许四次──不出一年您就可以买辆摩托,两年就可再买一条船,三四年说不定就有了渔轮……您就可以建一座小冷库,也许可以盖一座熏鱼厂,随后您可以坐着直升机飞来飞去找鱼群,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渔轮作业。您可以取得捕大马哈鱼的权利,开一家活鱼饭店,──然后……” “然后怎么样?”渔夫轻声地问。“然后嘛,”游客兴奋地说,“然后您就可以逍遥自在地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还可以眺览美丽的大海。”“我现在就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港口打盹儿。”这位旅游者听了,心里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对于这位衣衫寒伧的渔夫的同情,此刻在他心里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丝羡慕。――读了上面材料,你是否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呢?请就你想到的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也可发表议论,抒发情感 ③不少于800字。
将文章一键分享到: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