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哪国?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br/&&br/&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有哪些?最终引发那一场战争?&br/&&br/&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核心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于前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br/&&br/&第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们带入了什么时代?&br/&&br/&人类在充分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哪国?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有哪些?最终引发那一场战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核心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于前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们带入了什么时代?人类在充分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
(1)英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2)电力、石油。电:电灯、电话等;石油:汽车、飞机等。(3)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领域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的感言:谢谢你帮了我大忙!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
[提要]在这本书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开创性地探讨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产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详细地描述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生产和生活模式的转变。
《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
  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llaborative Commons, and the Eclipse of Capitalism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集大成之作!
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密切关注!
  基本信息
  书名:《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
  作者:【美】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著
   & & & & 赛迪研究院专家组 译
  定价:49.00元 平装
  分类:经济读物
  中信出版社
  编辑推荐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集大成之作
  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密切关注
  继加印45次、印数达50万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
  杰里米&里夫金再度深入阐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念和模式
  物联网、协同共享、零边际成本共同打造新一轮经济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理念与模式,零成本社会是发展与思路
  作者简介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他的20部著作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全球广泛发行。里夫金为欧盟和世界多国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担任讲师。2012年,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获得了瞩目的成就。他关于后碳时代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研究获得了李克强总理及欧盟、联合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肯定。
  杰里米&里夫金的最新作品《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系统地做出了关于未来世界的三大预测:协同共享经济将颠覆许多世界大公司的运行模式;现有的能源体系和结构将被能源互联网所替代;机器革命来临,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将消失。
  《金融时报》评论认为,《零边际成本社会》是一本发人深省的读物,是杰里米?里夫金长达40年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财富》杂志则认为,《零边际成本社会》讲述了我们的经济前景能为后代提供什么,它给人以希望。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开创性地探讨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产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详细地描述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生产和生活模式的转变。他认为,&产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绿色能源和3D打印产品。他们也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合作组织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基于零成本模式的开放式网络课程&&
  作者敏锐地察觉到,从生产力发展上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贡献很可能远远超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数十亿人和数百万组织连接到物联网,从而使人类能以一种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在全球协同共享中分享其经济生活。这个连通性转折点的重要意义甚至有可能超过20世纪电气化所带来的经济变革,以及随之产生的电话、广播和电视的传播。
  里夫金分析认为,在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 &交换价值&被 &共享价值&取代。他甚至预言,&零成本&现象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式经济模式,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将会给主导人类生产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颠覆性的转变,我们正在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专业书评
  摆在读者面前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可以说是杰里米&里夫金对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这方面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和发挥。
&&杜跃进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提出了令世人震惊的观点,即互联网带来的近乎零边际成本的社会在未来三五十年将终结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
&&罗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的观点和阐述都是极为精彩的,杰里米&里夫金告诉了我们当互联网和物联物、能源以及制造产业结合起来的时候,一个基于协同共享的经济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尤查&本科勒 哈佛大学教授
  这本书精彩纷呈,作者把当代极其重要的科技潮流同协同共享模式联系了起来。里夫金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领域。
&&凯文&韦巴赫 沃顿商学院教授
  《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证明了里夫金预测技术潮流的独到眼光,他对未来社会有着如此形象的勾勒,我会把此书推荐给所有对未来发展感到困惑的人们。
&&卡雷斯托斯&朱马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
  在这本书中,里夫金关注了一个接近零边际成本的世界,探讨了这对于我们经济和环境的深刻影响。作者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崩溃以及协同共享模式兴起的预言毫无疑问将使这本书成为本年度最受关注的书籍。
&&詹姆斯&博伊尔 杜克大学教授
  媒体评论
  本书观点极具启发性,系统阐述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科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作者预测的正确性,而在于作者做出这些预测所依赖的推断方式。如果里夫金的预言成真,那这本书确确实实能让大众了解即将发生的革命性科技变革。如何应对这次科技变革取决于我们。里夫金为未来40年的科技变革打下了理论基础。
&&《金融时报》
  里夫金引领读者徜徉在过去和未来,对不断壮大的全球协同模式深信不疑。我相信,读罢此书你会认同作者的观点。
&&丽莎&甘斯基企业家、投资者
  对所有的有识之士而言,本书堪称一本万能指南。
&&尼尔&格申菲尔德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原子中心主任
  本书观点深刻,论据新颖,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可谓精彩至极!书中详述了新兴物联网促进极限生产率、零成本社会和新经济模式形成的细节。这本书解决了企业、非营利机构和政府在协同共享模式下角色转变的问题,是每个决策者及个人的必读书目。
&&杰丽&温德顿商学院教授
  传统的自由市场支持者很难意识到未来经济的支柱在于共享模式,这是一种讲究协同、分享且关注生态和人类合作的模式。里夫金描述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它将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本书对历史下一个转折点的描写细致入微。
&&戴维&博利耶社会活动家、独立学者
  太精彩了!请读一读这本书,回味一下,让我们共同创建一个与共享模式相匹配的市场和国家吧。
&&迈克尔&鲍威兹P2P基金会创始人
  里夫金的视野总是超前的。在这本书中,他带领我们走向未来,那里没有消费者,而是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并在协同共享模式下分享的产消者。他对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创新民主化来提高全人类福祉的预想非常切合实际、充满见解,而且他的预想是可行的。
&&范达娜&席娃环保哲学家
《零边际成本社会》海报
  推荐序一//X
  推荐序二//XV
  中文版序//XX
  第一章 协同共享:新经济模式的诞生//001
  大势所趋: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002
  全新的经济模式//009
  物联网:彻底颠覆人类经济社会//011
  协同共享:主导人类社会//016
  第一部分全球经济时代的来临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诞生//027
  新经济力量的冲击//027
  市场经济的兴起//030
  第三章 历史的进程: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
  亚当&斯密的经济逻辑//037
  第一次工业革命//039
  第二次工业革命//046
  第四章 人类社会大转向//055
  上帝让位于市场//055
  从神学世界观到经济世界观//058
  第二部分 近乎零成本的社会
  第五章 极致生产力、物联网和免费能源极致生产力//068
  物联网//071
  指数曲线//077
  免费能源//080
  能源价格趋近于零//084
  第六章 3D 打印:从大规模生产到大众生产微信息化制造//088
  普天之下, 皆可打印//092
  创客运动//099
  理想型经济社会//105
  第七章 慕课时代:零成本社会的教育//110
  一个容纳20 亿学生的教室//110
  传统课堂走向衰落//114
  第八章 最后一个站着的工人//122
  工作的终结//122
  知识型劳动者也是牺牲品//130
  第九章 产消者和智能经济时代的来临//136
  边际成本论战//136
  第三次工业革命//140
  清洁网络//146
  免费Wi-Fi 共享//150
  超越政府和市场//152
  第三部分 协同共享时代的到来
  第十章共享:从悲剧到赞歌//157
  重新认识共享模式//158
  我如何认识到了共享模式//168
  信息与生命科学:比尔? 盖茨的兴趣点//173
  第十一章 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76
  免费软件拉力赛//177
  介质即主宰//181
  新共享理论//185
  全球共享时代//192
  第十二章 基础设施:重大经济变革的关键//198
  通信共享//200
  能源共享//211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成功//213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新型合作社//218
  物流共享//224
  全新的经济模式//228
  第四部分 社会资本和共享经济
  第十三章 从市场机制到共享机制//233
  汽车共享:从所有权到使用权//234
  让所有权成为历史//240
  共享一切//244
  共享医疗信息//251
  人人都是医生//254
  广告的终结//258
  第十四章 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266
  P2P 信贷//266
  信誉经济与共同货币//268
  社会企业家精神//275
  就业新形式//279
  第五部分 过剩的经济
  第十五章 可持续的富饶:当商品和服务免费之时//285
  幸福是什么//288
  不可控因素//298
  正在变暖的星球//299
  网络恐怖主义//304
  脆弱的电网//305
  第十六章 人类的未来:生物圈生活方式//309
  新文明时代//310
  生物圈意识//314
  结语//317
  推荐序
要&真枪真刀&地解放科技生产力
  2013 年,我代表经济参考报社邀请杰里米? 里夫金先生来中国交流时,他在演讲中一再重复的一句预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等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的未来,人们可能像今天通过互联网近乎免费地生产和消费信息一样,借助能源互联网近乎免费地生产和消费能源。
  摆在读者面前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可以说是里夫金先生对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这方面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和发挥。如果回溯得更远一些,有读者可能记得,20 世纪80 年代,他还写过一本中文名为《熵:一种新世界观》的著作。从那里,我们可以发现,这位多产的趋势学家思想演绎的理论原点乃是热力学第三定律。
  如果说21 世纪注定是一个远甚于20 世纪的&颠覆的时代&,那么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里夫金先生将这个时代的颠覆聚焦在了彼此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嬗变,即由通讯互联网与逐渐成熟的能源互联网、物流互联网融合而造就的物联网革命。他在新作中描绘道:&物联网将把这个集成世界网络中的所有人和物都连接起来。物联网平台的传感器和软件将人、设备、自然资源、生产线、物流网络、消费习惯、回收流以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连接起来,不断为各个节点(商业、家庭、交通工具)提供实时的大数据。反过来,这些大数据也将接受先进的分析,转化为预测性算法并编入自动化系统,进而提高热力效率,从而大幅提高生产率,并将整个经济体内生产和分销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降至趋近于零。&
  二是因这种革命而日益凸显的市场经济的体制性悖论: 竞争与创新驱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和边际成本持续下降, 可是当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时,商家将无法收回投资,利益相关方也无法获得满意的利润,行业巨头会因此争取市场份额以建立垄断,阻碍&看不见的手&引领市场达到生产和消费近乎零成本的最有效模式。针对这一似乎无解的矛盾,里夫金预言,资本主义时代正在淡出世界舞台,新兴的物联网正在催生一种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新经济模式:协同共享。在未来几年,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都将引进&零成本&模式。在全球协同共享模式和各经济体依赖性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人类正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姑且不论这种几乎与经典社会主义不谋而合的经济模式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如何,互联网以至&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种种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的趋势,确实正在真实地发生着。里夫金在新作中勾勒了这样三个方面的变化:
  现在已经有上百万的&产消者&(消费自己生产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以接近零边际成本的方式制造&绿色电力&(green electricity)。据估计,全球有将近10 万名业余爱好者采用3D (三维)打印技术以近乎零边际成本的方式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同时,600 万学生正在参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近乎零边际成本的网络课程不但由世界知名教授授课,学生的学分还能得到大学的认可。在这三个例子中,虽然前期成本相对较高,但都有增长指数曲线,就像过去几十年间将计算机运算的边际成本降低至接近于零的指数曲线一样。在未来20~30 年里,各大洲和全球网络中的产消者将以近乎零边际成本的方式生产并共享绿色能源、商品和服务,并且通过在线虚拟课堂学习,进而将经济带入一个商品和服务几乎免费的时代。
  同样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我们,也日益感受到这种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力量的影响。它不仅是更为便捷的工具,更是快速拓展发展空间的力量。无论是旅游、租车、零售等典型消费经济,还是金融、电信、传媒、医疗等高壁垒行业甚至一些更为复杂、高端的领域,也开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化。毫不夸张地说,梦想一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便会成为绚丽多彩的现实。君不见,只因牵手淘宝而&触网&,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基金便异军突起为行业翘楚。
  &互联网+&的重要延伸便是物联网。它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检测等领域,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力和扩散性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价值观念乃至生态环境的变革。
  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把物联网视为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12 大颠覆性技术之一。美国资讯研究机构福雷斯特公司预测,到2020 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 ∶ 1;思科公司预测,到2020 年,物联网将通过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创造14.4 万亿美元的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物联网不仅打破和颠覆了传统思维,而且将触发生产力的革命和跃迁。生产者协同制造、敏捷生产、动态联盟、大规模协作等生产方式和创新模式将被无限激活和放大。
  有识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物联网确立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美国已明确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14 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 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T839 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可以说,全球新一轮物联网浪潮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竞争大幕已然拉开。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为应对这场全新的变革和竞争,中国也开始了积极的部署和行动。2011 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培养10 个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和100 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北京等28 个省市先后制定了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规划政策,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发展物联网示范工程,培育物联网产业,研发物联网核心技术。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布局。
  青铜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历史变迁的一个个节点都表明,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原动力。然而,与以往相对单一或特定领域技术革命不同的是,当今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技术环境和基础设施深刻变化,进而可能带来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级增长、数字化进步和组合式创新&(见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和安德鲁&麦卡菲所著《第二次机器革命》一书)的新时代。
  对于在&三期叠加&中艰难转型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将这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化作推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契机成为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严峻考题。我想,终极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通过&真枪真刀&的改革,最大限度地突破思想牢笼,最大限度地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最大限度地激活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生产力。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陈晨、周纯]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大家都在看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当前位置: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电气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电力的广泛应用,A是火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是汽车,C是飞机,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但与题意不符;D是电灯,因此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主要考查你对&&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②初步形成: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③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2、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3、影响: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②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③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由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是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产品的原料也要来自于世界各地。所以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运输条件,使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行业之中进行原因: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棉纺织品较便宜,市场需求量较大
工业革命概况: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 ①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 ②发明: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骡机、水力织布机 ③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 ④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英史蒂芬孙)
珍妮机的问世——工业革命的开始: 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这是因为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珍妮机的出现是棉纺织业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机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之后,有更多的机器被发明出来并得以应用,在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工业革命的关键: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王室、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大量土地被拍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落入富有的资产阶级手中。此后,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通过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法令,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地主夺得土地以后,或是把土地租给资本主义农场主经营,或是自己进行资本主义经营。所谓资本主义经营,也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于是,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他们雇用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牲畜品种。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出口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原料和粮食。如一位名叫威斯康特的英国人在自己的农场上采用轮耕法,把每英亩小麦产量从10蒲式耳(1英式蒲式耳等于36.37升)提高到24蒲式耳。又如罗伯特·贝克威尔采用科学饲养方法,年间,使初生牛犊的体重平均从50磅增加到148磅,菜牛从370磅提高到800磅。据统计,年,英国小麦和面粉的出口增加了近一倍。 (2)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到处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6页)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农民家庭自己进行手工业生产,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生活资料,现在农业由农业资本家雇用农业工人生产,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就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世界市场的发展: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发展:1、形成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通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机器大工业,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市场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3)交通运输业的空前发展,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依托。(4)以机器大工业为中心的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的国际分工体系趋于成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2、阶段:第一阶段: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原先仅局限于地中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扩展到了大西洋。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期。此时期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第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3、历史影响首先,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其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再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经验而取得的成果。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发现的影响。(2)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扮演重要角色。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新技术的逐步传播来带动后进国家,其发展进程缓慢而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德国、美国等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的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1)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3)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充分体现。(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5)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看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6)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1、条件:(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3)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4)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表现:(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3)化工技术的发展;(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成就:(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2)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4、意义:是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2)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或者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或者由于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赢利,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垄断组织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出现的。(3)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垄断资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继续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因此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发现相似题
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954321140925325321379321804423313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