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余秀华的诗歌作品作品

余秀华:诗集出版“睡不着”
作者:温新红 王重阳
  欧阳/摄  脑瘫,女诗人,农村,中国的狄金森,标题“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些标签让余秀华成了2015年开年最为热点的人物,她的诗和她的故事出现在从线下热到线下,从网络、新媒体到平面媒体及电视。  热潮还在继续。多家出版社与余秀华联系出版诗集。1月31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率先出版了余秀华的第一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据该书责任编辑杨晓燕介绍,从她“发现”余秀华的诗到书出版,只有不到20天时间。2月2日起,就能在各大网站购买到这本书。  当天新书发布会上,因余秀华的到场,吸引了几十家媒体,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部一间不大的咖啡厅挤得满满的,一个多小时不间断地提问,杨晓燕称,其热度不亚于梁文道、、汪涵的新书发布会。  余秀华在读了《今夜,我特别想你》后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她说这是她半年来第三次到北京,之后的行程她自己也不清楚。《月光落在左手上》收录了余秀华200多首诗,是由余秀华选出自己喜欢的300首,出版社则邀请了专业的诗刊编辑及诗人再经过几轮遴选出来。  这是余秀华的第一本诗集,她表示:“好激动啊,觉得自己的诗歌在纸上表达出来,这个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没有想到自己的诗歌会出版。  余秀华多次提到诗歌对自己的重要,这次她也再次说道:“我觉得好像我得到的一切远远超过了我本身应该得到的,很多都是出乎意料的,我本身就是一个粗俗的农妇,诗歌给了我很多,我非常感谢诗歌。”  对于自己这次引起的热潮,余秀华也很坦然,她认为这股热潮迟早会过去,而且相信“很快就会过去,这是我希望的,也是必然的。”  也许现在谈余秀华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还为时过早,也许人们在喜欢她的诗外,更关心的是,她的诗到底写得如何,有什么不同之处,对当代诗歌是否有什么创新,余秀华的出现对中国诗坛会产生一些影响吗,等等。  无论如何,对余秀华诗歌文本本身还是值得探讨的,本组稿件就是从不同角度解读余秀华。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为本报记者温新红采写  她是她诗歌没出声的部分  王重阳  进入微信时代以来,诗歌第一次引发了全民的关注,诗人余秀华迅速成为现象级的人物。  媒体时代,争议常常是引发关注的春药。余秀华的诗歌早在《诗刊》发表时并没有引起广大的关注,因为还没有争议产生,尤其是没有名人介入争议,直到、沈睿、臧棣陆续说话,才迅速形成了一个事件。  沈睿坚持一种“纯诗”的欣赏标准,一是批评《诗刊》用“脑瘫”来为余秀华冠名,似乎在用身体缺陷博同情;其次她不同意强调余秀华作为农村诗人的身份;第三,沈睿也不主调余秀华的性别身份,似乎女权主义特别担心一个女人因为自己的性别获得“额外”的认可或否定。诗人圈内的臧棣同样也反对给余秀华贴标签,认为脑瘫、农民、女人这三个标签都是“恶俗”。总之,沈睿和臧棣似乎要我们忘记余秀华是个女的、是个农民、是个脑瘫患者,然后“单纯”地欣赏她的诗歌,并仅仅以此来评价她的诗歌的高下。  我不知道,如果余秀华是个健康的、北上广的、男诗人,我们在读到《经过墓园》《打谷场的麦子》时,我们的“感动”会和现在的一样吗?一首诗放在那里,和写诗的人可以割裂开来吗?诗人的信息对于我们欣赏和理解一首诗歌的美,到底是必要的,还是不必要的,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甚至会不会是有害的?  其实简略看一下美学史,就会发现去艺术纯化在当代的式微,要真正理解余秀华诗歌的美和价值,就不能屏蔽诗人本身的特征:她的性别、她的农民身份、她的疾病,诗和诗人是结合在一起的行动、生活、解释和经验这个世界的过程和方式,就如余秀华自己说的,她是她的诗歌“无法说出的部分”,她是“以血供字”的人,而沈睿和臧棣要把这滋养文字的“血”清洗掉,认为这是恶俗的标签。  比方说她的诗歌里最为动人的意象之一“雪”:“我按住心中的雪,怕它太接近春天”,请注意,这雪不是岩井俊二镜头里唯美清纯的女主角睫毛上的雪,而是湖北乡村冬季里油菜苔上的雪,你不赤着手捋取你不会知道它的冷和尖锐,但南方的暖又让这冷而尖锐的雪也很脆弱,阳光一晃,很快就消逝了。试问,不了解江汉平原的冬天,没见过冬日菜田里的雪,你真的会完全领略她诗歌中的情感和触动吗?  还有她那首著名的《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果出自一个衣食无忧、曾经做过外企高管,现在只想寻找一次刻骨艳遇的玛丽苏之手,这诗带给你的感动和余秀华的一样吗?  其实余秀华带来的震动,并不是没有前例,“打工诗人”已经是一股力量,郭金牛的《纸上还乡》最近还在引起很大反响。  我们之所以不能不强调他们的身份和疾病,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要克服身份和疾病需要多大的毅力,这种能量是构成我们感动的重要部分。  所以,农民身份是构成余秀华的诗歌的内在要素,在中国不存在田园,只有农村,所以余秀华不是在唐顿庄园里写出这些诗的,她是在中国式的农村里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真正的诗人;郭金牛也不是一个工人,而是一个打工者,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可能不知道工人和打工者之间的区别,尤其还是在富士康工厂里的打工者,他竟然成为了诗人。  所以,我认为诗歌的力量不是因为它纯,而是因为它深,尤其是它因为诗人本身世界的展开变得深邃。因为这个,我们不需避讳余秀华的性别、身份和疾病,因为她克服这些东西我们感受到生命能量之强大,她完全不需要博得怜悯和同情,其实反倒让我们会反思自己、同情自己,我们是不是何时何地浪费了生命的力量。臧棣说,她不是一个农民诗人,只不过是一个诗人生活在农村。这是不是说,余秀华相当于在黄州写田园诗的苏东坡,或者干脆就是女版的陶渊明。我忍不住怀疑排在中国前300名的诗人们是否能消除对女性、农民和打工者以及疾病的潜意识的歧视,这或许就是他们虽然都是“中国当代新诗的进展”,但却始终无法像余秀华这样引发巨大赞誉和关注,也无法引起国外真正赞誉和关注的原因吧。因为自恋,因为狭隘。  诗人简宁:  她是优秀但不是重要的诗人  《中国科学报》:1月20日,你在上转发了余秀华的诗,那时余秀华刚刚成为热点人物。你如何评价余秀华的诗?  简宁  我对她及她的诗其实都不太熟悉,只读了转发的《山民》《雪下到黄昏,就停了》《我爱着的都不是我的》《听一首情歌》《遥远的爱恋》等8首诗。  但仅从这几首诗中,可以看到她的诗是有生命感受力、有语言天赋、有诗歌训练的素养。她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中国科学报》:请具体解释一下?  简宁  最近几年里我自己有了一些变化,我对汉语现代诗的写作包括我自己的诗都很不满意,过于学院化及文本化是现代诗歌创作的问题。余秀华的诗歌里有很多直接经验,她将大量个人生活体验作为素材写进诗歌创作中,这是很可贵的。  诗人肯定是要有天赋的,也不是说写诗的都有天赋,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天赋包括诗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词语的敏感及修辞的能力等都达到一个相对专业的水准,并且能建立个人性即个人风格。余秀华已具备了这些。  《中国科学报》:余秀华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除了她的天赋,是不是也和她的身份有关?  简宁  我认为中国比她写得好的诗人还有很多。但是她在那样的生存状况下能够坚持写诗,并能写到这样的水准,是让人崇敬的一件事。  《中国科学报》:诗人沈睿说余秀华是“中国的狄金森”,北京大学教授臧棣说“她比北岛好得多”,这样的说法你怎么看?  简宁  这些话不必过于当真,也不必抠字眼地解读他们的意思,我想无论沈睿还是臧棣,大概主要想要说明余秀华的一种写作状态或者品质,如果严格地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说,这么说肯定不合适,但从一种敬意、一种态度来说,也未尝不可。  一位无名诗人,受到这么高的推崇也是一件好事,不然诗人怎么出名呢?诗人也要靠“大腕”来推呀。当然余秀华本身是一位有天赋的诗人。  我个人认为,简单地比较诗人好与不好是无意义的。也许评价诗人重要与否或者更为合适。余秀华虽然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但肯定不是重要的诗人。重要的诗人就如北岛那样开创了一代诗风。所谓“重要”,是指对他人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如果一位诗人只展示了他个性的某些方面,不能构成对他人的意义的话,就谈不上多么重要。  《中国科学报》:有推崇的,也有反对的,诗歌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简宁  诗歌评价不存在对与错,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瞎子摸象,尽管瞎子只能说出大象其中一个特点,但也不能说完全错了,因为大象腿就像柱子。即使是错了,怎么也比市场上完全没人理大象要好。  《中国科学报》:诗歌界常有热闹话题出现,你怎么看?  简宁  这不是诗歌的热闹,当次要话题变成新闻主题时,当主流媒体都这么低级地说诗歌时,恰恰说明诗歌生态的不正常。  不过,有话题比没话题总要好。  《中国科学报》:造成诗歌不正常生态的原因是什么?那正常的诗歌生态是什么样的?  简宁  其原因是中国文学的自主性、独立性远远不够,文学写作内部的配置比如说专业媒体及研究机构等做得不够好,诗歌内部里写作的标准、技术的讨论等都非常不发达,所以才有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出来。  我个人认为,在一个公众相对共识的批评标准和氛围里,即使有新闻,也应该是文学新闻,但余秀华的热显然不是文学新闻,而是社会新闻。  比如说,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人出现时,首先要得到文学家内部的承认后,才会成为公众话题,不是倒过来,构成了公众话题再反到文学里。  《中国科学报》:诗人徐敬亚说:“在全球化的时代,诗人们都将玩一个共同的游戏:潜伏”。你怎么看?  简宁  我想这种看法可能过于乐观了。潜伏,意味着有一个非常成熟、非常发达的建制,包括传播渠道、批评的标准,而有些诗人在这个建制里成长着,可以渐渐地冒出来。但现实远非如此,可能恰恰相反,我没那么乐观。  作家网总编辑、诗人冰峰:  她有大胆的想象力  冰峰最近也关注了余秀华的诗,并仔细读了她的诗,评价说:“她的诗目前能达到国内作者群的第一梯队,这是没问题的。”  冰峰对余秀华有非常大胆的想象力这一点尤其称赞,他认为中国人的想象力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像余秀华能够大胆地去想象并书写出来的不多。  以公众最熟悉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诗为例,“这首诗不一定表达的是一种性爱情感的欲望,表达更多的是人被压迫被压抑之后内心的呼喊。这首诗表达了别人想表达却不敢表达的情感。”冰峰认为,"睡"这个词很柔软,但余秀华却把这个词写得很强大、很坚硬、很勇敢,这是余秀华诗歌表现的独特之处。”中国人的情感多是拘谨或压抑的,像她这样能够大胆地说出来喊出来写出来,就是一种突破,也是这首诗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不过,余秀华能引起媒体及公众这么大的关注,成为热点话题,冰峰说这已超出了诗歌文本的范围,不再是诗歌本身的事情,这个现象已成为一个文化现象或者文化事件。  “因为能写到余秀华这个水准的诗人很多。”冰峰说,就比如作家网每年举办的“中国高校征文”活动中,每次都会有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出现,因为这些诗是大学生写的,在人们的心理上,觉得理所当然,所以受到的关注程度无法与余秀华相比。  对于余秀华之所以会成为热点,冰峰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余秀华本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其次是她的诗表达的情感迎合了很多人的心理;另外,不可避免的是对弱者的关注和同情。  “她是一个弱者,她的身份和她的诗是分不开的。现在人们心理有一种普遍的不公和委屈感,也许是社会的问题,也许是家庭带来的,也许是周围环境的因素,等等。余秀华正好生活在这样的区域,她的诗,好像发出了一种向社会挑战的声音,余秀华能够大胆地、不顾一切去做想做的事,迎合了很多人的心理。”冰峰说。  当记者问到这次的余秀华现象对国内诗歌会产生什么影响时,冰峰认为会起到多重的积极因素。“余秀华的诗会对年轻人的诗歌写作方向有影响。”而这种影响是相对于过去诗歌文人写作状况的,是一种不接地气、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的写作和余秀华把内心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写作的对比。  冰峰曾是《人民文学》的编辑,当时他编辑了不少诗歌,一些诗看上去很宏大,看完后却让人记不住。他认为,一首诗好与不好,至少读后能给人留下一些心碰撞、情感纠缠或人性、人生思考的回味。而余秀华的诗就有这个特质。  对于诗歌界此起彼伏的热闹,冰峰认为这对诗歌来说是好事。网络时代吸引眼球的信息太多,关注诗歌的人越来越少,不管怎么样,人们读了余秀华的诗,再去评价,并与其他诗对比,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读诗和学习诗歌的过程。如果大家都去读她的诗,这是对诗歌的推动。“如果余秀华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态,不要被事件干扰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生活方向,即使热点消退,我觉得对诗歌界来说总体应该是好的。”冰峰最后说道。  余秀华诗选  穿过大半个中国  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我以疼痛  取悦这个人世  当我注意到我身体的时候,它已经老了,无力回天了  许多部位交换着疼:胃,胳膊,腿,手指  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还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遗弃,被孤独  被长久的荒凉收留  这些,我羞于启齿:我真的对他们  爱得不够  你说抱着我,  如抱着一朵白云  木质楼梯。空气里晃动着小粒蝴蝶  为了捕捉那些细语般的颤栗,我一次次探头,走神  阳光透过古老的百叶窗,  轻描淡写地往下落  香樟树的气味里有蠕动的小花虫  它们的腹部有光,正在完成另一次折射  你的喉结滑动了一下,身上的气味停顿了一下  此刻,我们在第一层楼梯和第二层的连接处  我以为已经够了,但是你还在往上走  不高的合欢在不停地炸开  此刻,天空适合昏暗,适合从街上传来警报  再见,2014  像在他乡的一次拥抱:再见,我的2014  像在他乡的最后告别:再见,我的2014  我迟钝,多情,总是被人群落在后面  他们挥手的时候,我以为还有可以浪费的时辰  我以为还有许多可以浪费的时辰  2014如一棵朴素的水杉,落满喜鹊和阳光  告别一棵树,告别许多人,我们再无法遇见  愿苍天保佑你平安  而我是否会回到故乡  ― 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怀揣下一个春天  下一个春天啊,为时不远  下一个春天,再没有可亲的姐姐遇见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  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  《中国科学报》 ( 第9版 文化)
(责任编辑:HN666)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查看: 1760|回复: 2
UID83427好友日志相册帖子精华0最后登录
大虾, 积分 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9 积分
UID83427日志相册帖子最后登录
余秀华事件:王法有话说
& && && && &-----就余秀华事件采访中国诗歌流派网副主编、原创诗歌栏目主持人王法
采访者:敬笃
受访者:王法(中国诗歌流派网副主编、论坛主编)
时间:日&&
1.敬笃:王法老师,您好!最近“脑瘫诗人”余秀华红遍了全国,央视、诗刊等国家级的媒体、刊物都予以了很大的关注,持续助推余秀华升空。我听说你和余秀华之间还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能谈一谈您和余秀华相识以及交往的过程吗?
王法:余秀华是日13:30分注册中国诗歌流派网的。曾担任过原创诗歌栏目的编辑。至今仍是中国诗歌流派网的注册会员。我认识余秀华是在她注册中国诗歌流派网以后。当时,我是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编辑部主编,原创诗歌栏目主持人。开初,交往只是通过她在原创诗歌栏目所发表的诗歌,以及来往的回帖中,感到她的诗歌作品里往往饱含人生的真切体验,富有生命的痛感,有她独特的彰显方式。是一个应当给予大力扶持的会员作者。并没有其它过多的交往。
2.敬笃:我是“中国诗歌流派网”的热心参与者和关注者,我注意到,在成名之前,余秀华在“中国诗歌流派网”的《诗歌周刊》上曾多次发表诗歌作品,我知道您是流派网的编辑之一,余在周刊上发表诗歌,和你有没有关系,能否针对具体时间和余的有关诗歌谈一下?
王法:可以说,对于余秀华中国诗歌流派网是曾经着力发掘、扶植、和培养了的。中国诗歌流派网对她的发现和宣传培养,要大大的早于《诗刊》和中央电视台以及其它的媒体。她注册中国诗歌流派网以后,她的诗歌我就曾多次推荐给网站的电子诗刊《诗歌周刊》(中国诗歌流派网执行主编韩庆成先生独资创办,具有国内外声誉曾为中国独一家支付稿费的电子诗歌周刊。)《诗歌周刊》有几个颇具特色的栏目,其中的特荐栏目,是重点展出和推介、宣传具有一定实力和风格特点的会员和作品的一个栏目,我也曾向该栏目推荐过她的组诗。她在原创诗歌栏目发表的诗歌几乎每一首我都为其加盖【推荐】图章引读。意在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也为了对她给予必要的鼓励。此外,在流派网所设栏目中,还有一个分量很重的【新作诗评】栏目,该栏目也曾重点推荐过她的诗歌作品《我养的狗叫小巫》,并组织大家对其诗歌进行研讨和评论。对于余秀华极其诗歌作品,从她日注册中国诗歌流派网至今流派网一直是负责和善待的。除了在网站内大力扶植和宣传之外,网站还向《诗歌月刊》重点推荐过她的诗歌作品。(见《诗歌月刊》2014第五期)。近期,余秀华还以小妇人的网名多次来流派网发帖。余秀华的诗歌水平在中国诗歌流派网的女诗人中应属前列,但并不是最好的,综合考量,她应该排在五、六名之外。
3.敬笃:以您和余秀华的交往,您认为余秀华是一个怎样的人?据我所知,她在中国诗歌流派网曾经做过编辑,她是怎么 做上编辑的?和你有什么关系?做编辑期间,其工作、口碑、人缘如何?您有否收集了一些具体的文字资料?
王法:以我的了解我认为她是一个深陷社会底层,贫、病、困交集,却又不甘沉沦、性格倔强、偏执、泼辣的人。颇具一点诗歌天分,但是欠缺基本素养、理性不够。流派网的编辑是她积极、主动要求当的,原因是她原来的一个好姐妹虽然比她后来流派网,由于表现优异却比她先当上了原创诗歌栏目的编辑,对此她十分嫉妒和不服,就跟我提出她也要当编辑。考虑到她的身体和性格,我当时没有答应。后来她又接连多次找我,还说,如果不让当编辑她就离开中国诗歌流派网。说心里话以她的诗歌水准当个编辑还是够格的。我就向韩庆成主编发了一个推荐函。批准她当了原创栏目的编辑。可是她在评贴时却经常爆粗口,与人发生争吵,甚至谩骂他人,虽屡经规劝却始终无效,在论坛影响很坏,实在没有办法,经论坛编辑部慎重研究,决定给予禁言6个月的处分,(于日——日,禁言已经于终止日自动解除。)事后,论坛高层始终心存不忍,我亦曾经几次出面做余的工作,想尽快解除其处分,遗憾的是终为达成。她在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的资料我有一些存档。其实不必收集,她的一切言行在网站的软件中均有记录。
4.敬笃:最近长春著名先锋诗人李磊在微博上曝出余秀华的那首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就是给你写的,你就是那个“拟被睡者”,是这样吗?有具体的证据、证人、和有关文字证据吗?您能就这首诗歌的前因后果谈一谈吗?《狗日的枉法》、《嫖客王法》、《中年的肉体》等系列诗歌,无疑都和您有关?余秀华为什么这么恨你?这么骂你?您能针对具体的诗歌,谈一谈前因后果吗?
王法:这见事情不好聊,并且已经是过去时,也不想聊,不过从中可以看出余秀华的真性情——敢爱。敢恨。爱的泼辣,恨的彻骨。只是有些太不着边际。不过整件事情既然已经传的沸沸扬扬说说清楚也好。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在余秀华担任编辑不久,有一天突然在原创诗歌栏目里发了一首诗歌,题目好像是《我要和王法生一个儿子》。当时搞的我有点目瞪口呆、哭笑不得。就用栏目的内部消息给余秀华发了一个帖子,我说:余秀华诗友请您不要开这个玩笑。影响不好。她回复:我没有开玩笑,我是真的。我说:我已经60多岁了,已经没有了那个兴趣和精力。她说,90岁的人还行呢。这个事情在中国诗歌流派网已然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把它当一个笑谈。开初,我也没太在意,但是,后来她依然没完没了不像玩笑,一些诗友也提醒我别不当回事,我就干脆发消息告诉她,我有家庭和儿女生活很幸福,请您不要再胡闹了。余可能有些恼羞成怒吧,后来,又嫁祸与人,大造我和她那个好姐妹的谣言,讲了很多难听的话,还给那个姐妹写了一首诗进行辱骂,妓女什么的,不但如此,甚至殃及流派网里的全体女编辑。在她被禁言处分以后,曾一直想为其提前解除处分,但是她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励通过电话短信和博客诗歌继续对我进行百般谩骂,甚至经常在午夜12时——1时,通过电话短信骂了我近一个月,其中的语言与《狗日的王法》、《嫖客王法》这两首诗歌里的内容差不多。她之所以对我反目成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诗歌没有进入2013年《中国好诗榜》,因为我是终审评委之一,她就认为一定我是我搞了鬼。这一点真是抬举了我,这届中国好诗榜的终审评委除了我以外,基本都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家和评论家、以及著名诗人,我有何德能左右上述各位?今天,说起来不管余秀华以上的行为是出于什么原因,可是,据于她的出身、所处的环境、苦难的经历,我都可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谅解。因为任何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爱号恨的自由。但是,尽管如此,作为曾经的诗友我还是要对余秀华奉劝一言,改正恶习,好好写诗,好好生活,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不论《诗刊》和电视台们是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选中了你,结果还是值得庆幸的,上帝对你亦是公道的。在此期待并祝福余秀华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5.敬笃:据悉,她曾经是您的“学生”,初入流派网时是您一手将她推向了前台,就流派网来说,与您有某种事实上的师 徒关系,后来你们又反目,这其中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王法:首先声明她不是我的学生,她的诗歌天赋比我高啊,在诗歌上我该称她为老师。不过在思想素养和品德修为上我曾给予过指教,可是人家不认账。不是我一手将她推向前台,而是中国诗歌流派网上至老总、下至主持、编辑因其她的特殊境遇,几乎都对她十分呵护、关爱、推荐、帮助。余秀华在中国诗歌流派网是很得宠的,中国诗歌流派网对她有恩啊。可是,对此她却一字不提啊。
6.敬笃:作为一位长者,她写诗辱骂您,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您却一直也不予理睬,针对余秀华及其有关诗歌对您的不尊重,您是否有话要说?
王法:对于诗刊刘大编辑一手导演的余秀华的这场戏剧(但愿是一场喜剧),原本我是打算一言不发的,人不容易,诗人不容易,诗人余秀华更不容易,尽管在那些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在余秀华答记者问,以及事里事外一些人的言论中,对事实和真相以及对涉及到我的那些颇具特色的余诗多有扭曲和构建,我也没想发声。可是当论坛一位编辑推荐我看了这篇文字——【1月20日,《天天副刊》微信公号发表了黄旭生先生写的《交往七年,告诉你一个更真实的余秀华》一文,黄君从一位多年朋友的角度,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个更为丰富、立体的余秀华形象】我改变了初衷,我对黄旭生先生的遭遇十分理解和同情。与其让一些人道听途说,瞒天过海,胡说八道,还不如让我这个还算有一点发言权的人冒一点天下之大不讳站出来,为中国诗歌流派网,为蒙冤受屈的人们和她的好姐妹,为真相,也为某一天有可能成为诺贝尔诗歌奖候选人的中国天才女诗人——也为十分荣幸的涉及到我的那些余诗和余秀华留下一份证词。
& && && && && && && && && && && && && && && &&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UID40347好友日志相册帖子精华0最后登录
大虾, 积分 3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6 积分
UID40347日志相册帖子最后登录
UID83427好友日志相册帖子精华0最后登录
大虾, 积分 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9 积分
UID83427日志相册帖子最后登录
沉戈 发表于
哈哈,是的总结的太到位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秀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