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奥斯曼帝国版图没有灭亡

罗马帝国是怎样灭亡的?_百度知道
罗马帝国是怎样灭亡的?
提问者采纳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任何被准许谒见他的人,都必须对他行跪拜礼。戴克里先被奉为神明,皇权大大加强,称号也正式改为:“君主”。这种君主制成了后期罗马帝国相袭的一种统治形式。
戴克里先执政后意识到,他一个人不可能对付奴隶起义及外族入侵,因此委托好友马克西米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罗马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一切命令都以两人的名义发出。后来,他们又各自为自己使用了副职恺撒。从此,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历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退位后,继承了帝位的是君士坦丁。330年,君士坦丁把首都迁到拜占庭,定名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为东西分治创造了条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公元408年,罗马统率撤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不断向罗马官吏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5世纪初,一位戏剧大师编了一个喜剧,在许多地区演出,就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巴高达运动的深得民心。剧情是这样的:主人公家境贫寒,窘于生计。他祈求家中的守护神给他找个安居乐业的场所,神对他说:“你最好是到罗亚尔河一带当‘强盗’。那里的人公正无私,你投奔那里,就可称心如意了。”罗亚尔河一带正是巴高达活动的势力范围;所谓“当强盗”就是劝人们去作一名巴高达战士。
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他出征前对妻子许愿说:我要打进罗马,把城里的贵妇给你做奴婢,把他们的财宝给你作礼物。
可是,罗马的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恢复了生气的罗马城举行了成套的庆典,这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次庆祝胜利,也是角斗士最后一次进行竞技。
聪明而有军事才能的斯底里哥决定和阿拉里克结成联盟,以阻挡来自伏尔加河的匈奴人的入侵。这一策略受到了罗马贵族的攻击,他们制造谣言,说斯底里哥想利用哥特人来推翻皇帝霍诺留的统治。无能而又无知的霍诺留竟听信谣言,下令处死了斯底里哥。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又一次向罗马挺进。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马的粮食来源。罗马城外“得得得”的马蹄声令统治者惊恐万状。
元老院决定派军使到阿拉里克那里求和。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的市民?”
“生命!”
“不过,城里还有很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
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罗马人出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罗马人为了凑足5000磅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动3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
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不久,阿拉里克突然死去,据说哥特人强迫罗马俘虏排干了一条河,把阿拉里克的遗体和无数宝物一起埋在河底,然后再把水放进河里。工程完成后,全部俘虏都被杀死。所以他的葬地及殉葬品始终未被发现。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未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在476年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 而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任何被准许谒见他的人,都必须对他行跪拜礼。戴克里先被奉为神明,皇权大大加强,称号也正式改为:“君主”。这种君主制成了后期罗马帝国相袭的一种统治形式。
戴克里先执政后意识到,他一个人不可能对付奴隶起义及外族入侵,因此委托好友马克西米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罗马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一切命令都以两人的名义发出。后来,他们又各自为自己使用了副职恺撒。从此,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历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退位后,继承了帝位的是君士坦丁。330年,君士坦丁把首都迁到拜占庭,定名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为东西分治创造了条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公元408年,罗马统率撤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不断向罗马官吏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5世纪初,一位戏剧大师编了一个喜剧,在许多地区演出,就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巴高达运动的深得民心。剧情是这样的:主人公家境贫寒,窘于生计。他祈求家中的守护神给他找个安居乐业的场所,神对他说:“你最好是到罗亚尔河一带当‘强盗’。那里的人公正无私,你投奔那里,就可称心如意了。”罗亚尔河一带正是巴高达活动的势力范围;所谓“当强盗”就是劝人们去作一名巴高达战士。
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他出征前对妻子许愿说:我要打进罗马,把城里的贵妇给你做奴婢,把他们的财宝给你作礼物。
可是,罗马的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恢复了生气的罗马城举行了成套的庆典,这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次庆祝胜利,也是角斗士最后一次进行竞技。
聪明而有军事才能的斯底里哥决定和阿拉里克结成联盟,以阻挡来自伏尔加河的匈奴人的入侵。这一策略受到了罗马贵族的攻击,他们制造谣言,说斯底里哥想利用哥特人来推翻皇帝霍诺留的统治。无能而又无知的霍诺留竟听信谣言,下令处死了斯底里哥。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又一次向罗马挺进。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马的粮食来源。罗马城外“得得得”的马蹄声令统治者惊恐万状。
元老院决定派军使到阿拉里克那里求和。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的市民?”
“生命!”
“不过,城里还有很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
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罗马人出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罗马人为了凑足5000磅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动3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
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不久,阿拉里克突然死去,据说哥特人强迫罗马俘虏排干了一条河,把阿拉里克的遗体和无数宝物一起埋在河底,然后再把水放进河里。工程完成后,全部俘虏都被杀死。所以他的葬地及殉葬品始终未被发现。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未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奥斯曼(奥斯曼帝国国王)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奥斯曼帝国国王??? 收藏 查看&奥斯曼(奥斯曼帝国国王)
也许是上名声最响的帝王之一了,他的成为帝国的国号延续了600多年,这个庞大的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扼住大陆交通的咽喉,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之一。奥斯曼是西人中的一支,是一个在世界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中饱经沧桑的民族,从中国北部到中亚大草原再到东部,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东部的地区,他们成为真主的子民。后来在“”的逼迫下,他们之中大约400户在首领格鲁尔的带领下迁到了小亚细亚,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找到了安家之地。当时,控制小亚细亚大部的是的罗姆国,罗姆苏丹给予同种的奥斯曼人以慷慨的待遇,将小亚细亚西北部同接壤的索地区封给了格鲁尔,作为藩属以拱卫罗姆苏丹国。格鲁尔就是奥斯曼的父亲。1290年格鲁尔死,32岁的奥斯曼继承了首领之位。当时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奥斯曼的国家蒸蒸日上的同时,他的罗姆国在的一再打击下分崩离析,1308年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在关键时刻,奥斯曼接过了的大旗,1299年宣布独立建国,自称,1300年又自称(意为最有权威的人),这就是600多年的源头。外文名Sultan I.Osman逝世日期1326职&&&&业帝王
Sultan I.Osman(年)(年在位)
也许是上名声最响的帝王之一了,他的成为帝国的国号延续了600多年,这个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扼住大陆交通的咽喉,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之一。
奥斯曼是西人中的一支,是一个在世界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中饱经沧桑的民族,从中国北部到中亚大草原再到东部,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东部的地区,他们成为真主的子民。后来在“”的逼迫下,他们之中大约400户在首领格鲁尔的带领下迁到了小亚细亚,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找到了安家之地。当时,控制小亚细亚大部的是的罗姆国,罗姆苏丹给予同种的奥斯曼人以慷慨的待遇,将小亚细亚西北部同接壤的索地区封给了格鲁尔,作为藩属以拱卫罗姆苏丹国。格鲁尔就是奥斯曼的父亲。
1290年格鲁尔死,32岁的奥斯曼继承了首领之位。当时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奥斯曼的国家蒸蒸日上的同时,他的罗姆国在的一再打击下分崩离析,1308年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在关键时刻,奥斯曼接过了的大旗,1299年宣布独立建国,自称,1300年又自称(意为最有权威的人),这就是600多年的源头。也许是上名声最响的帝王之一了,他的成为帝国的国号延续了600多年,这个庞大的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扼住大陆交通的咽喉,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之一。奥斯曼是一个杰出的和组织者,在他领导下奥斯曼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他成功的原因除了个人出色的才能之外,还有以下几点:1、他高举圣战的大旗,以神的名义,将宗教的和半宗教的团体凝聚在自己旗下,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2、他对圣战中立功的人慷慨地赐予土地,从而赢得人心;3、他胸怀广阔,除了之外,还接纳了大量其他民族的战士,甚至能容纳非穆斯林。而当时奥斯曼国家处在两大宗教的交界点上,成为伊斯兰教进攻的急先锋,也就成为寄托宗教情感的对象,使它能够得到各地穆斯林勇士源源不断的支援,与此同时,欧洲正好开始了分裂和衰退的14世纪,抵抗能力大为下降,这是奥斯曼国家崛起的客观原因。
奥斯曼以其才能和气度得到德高望重的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的赏识,娶了谢赫的女儿马勒哈。这场幸运的婚姻大大帮助了奥斯曼的霸业,因为的声望,更多的战士投奔到奥斯曼旗下。在奥斯曼即位之时,曾向他赠送了宝剑“胜利之剑”,此剑后来成了历代君主即位时受赠的圣物。奥斯曼一直避免向他的前罗姆国开刀,罗姆苏丹国灭亡之后,由于国力尚不够强大,出于策略,他又承认统治波斯的伊儿汗国为宗主国,曾代表小亚细亚各公国向这个朝廷纳贡。奥斯曼扩张的主要目标是异教徒的。千年古国拜占庭此时已如身患痼疾的老人,它的军队主要是雇佣军,又不再有东征的十字军给它支援,在真主名下团结一致的奥斯曼人攻击下节节败退。
奥斯曼先后占领的拜占庭城市有厄斯基色、莱夫凯、卡加、伊内格勒和耶尼谢希尔等地。他因为在1301年在巴法埃农战役中击败拜占庭军队,而赢得了“贝伊”的称号。他占领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美朗诺尔城之后,将该城改名为卡加,并迁都于此,作为进一步前进的据点。
接着,奥斯曼将目标指向了在小亚细亚最后的据点——布鲁沙,只要拿下了布鲁沙,通向欧洲的马拉海峡便展现在眼前。这场围攻战进行得非常艰苦,前后持续了9年之久。在即将破城之时,奥斯曼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1326年,奥斯曼给他儿子留下了“要公正,仁慈,珍视学者,保护人民”的遗嘱之后,就撒手人寰了。乌尔汗攻占了布鲁沙,并迁都至此,将奥斯曼的遗体葬于此城,布鲁沙从此成为奥斯曼人的圣城。乌尔汗在位时期,奥斯曼国家继续发展壮大。从创始人奥斯曼到第10代大帝,300多年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中间虽曾被打败过,但强势不改),他的后继者中乌尔汗、、穆罕默德二世、谢里姆一世、都是不世出的优秀统帅,使帝国“像一团日益增长的火焰,不管遇上什么,都紧紧抓住并进一步燃烧下去”,直至灭了千年古国,傲视三大洲。公元1355年奥斯曼统治期间,人逐渐从游牧走向定居生活。从来看,在奥斯曼时代,他的国家尚为一个半岛上的小国,而且刚刚进入稳定的国家阶段。那个地跨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国是他的后继者们不断努力的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奥斯曼的影响,没有奥斯曼这个开创者,就没有后来的这一切。的崛起,使自崩溃以来四分五裂的又有了主心骨,而且由于奥斯曼帝国堵住了东西方交通的陆路,使西欧人不得不从海上寻找新的交通线,于是有了后来的。由于帝国崛起的巨大影响,奥斯曼显然应在本排行榜中居显要位置。
奥斯曼的处于两大宗教交界处,是四战之地,但奥斯曼将劣势化为最大的优势,他高举“圣战”的旗号,使自己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瞩目的英雄和寄托宗教情感的对象,既扩充了领土,又凝聚了的人气和精英,且能容人用人,厚待人才,使本国愈战愈强,愈强愈战。在位时间 名字语名字1299年—1326年I.Osman
1326年—1359年 乌尔汗 I.Orhan
1359年—1389年 穆拉德一世 I.Murat
1389年—1402年(闪电) Y?ld?r?m Bayez?t1402年—1413年 空位时期402年1413年—1421年(复兴者) I.Mehmet
1421年—1451年II.Murat
1451年—1481年 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 Fatih Sultan Mehmet
1481年—1512年II.Beyaz?t1512年—1520年 (冷酷的)Yavuz Sultan Selim
1520年—1566年 苏莱曼一世(立法者) Kanuni Sultan Süleyman
1566年—1574年(傻子) II.Selim
1574年—1595年III.Murat
1595年—1603年III.Mehmet1603年—1617年I.Ahmet
1617年—1618年II.Osman
1618年—1622年I.Mustafa
1623年—1640年IV.Murat
1640年—1648年I.?brahim
1648年—1687年IV.Mehmet
1687年—1691年II.Süleyman
1691年—1695年II.Ahmet
1695年—1703年II.Mustafa1703年—1730年III.Ahmet
1730年—1754年I.Mahmut
1754年—1757年III.Osman年1757年—1774年III.Mustafa
1774年—1789年I.AbdülHamid
1789年—1807年III.Selim1807年—1808年IV.Mustafa
1808年—1839年II.Mahmut
1839年—1861年I.Abdülmecit
1861年—1876年 阿卜杜勒·阿齐兹 Abdülaziz
1876年—1876年V.Murat
1876年—1909年II.AbdülHamid1909年—1918年V.Mehmet
1918年—1922年VI.Mehmet
1922年—1924年 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仅拥有哈里发头衔)一位名叫(Osman)的年轻战士与当地伊斯兰教长·艾德巴利(Sheikh Edebali)的女儿玛尔(Malkhatun)坠入爱河。但奥斯曼家实在太穷了,根本无法迎娶他的心上人,唯一的希望只有在沙场上奋力拼搏赢得荣誉。在一次战斗中,奥斯曼俘虏了赫蒙西克要塞(Khirmencik)的主人,希腊人克泽·米哈伊尔(Kose Mikhal),并与之结为好友。这天,奥斯曼作了一个奇怪的梦,他隐隐感到这是上天的预兆,又惊又喜,便找谢赫·艾德巴利倾诉,他说,在梦里一轮明月(象征着玛尔赫顿)从谢赫的胸膛升起,同时奥斯曼的胸膛上长出了一棵极伟岸的大树(古代的图腾),树冠直插入云霄,与明月遥相辉映,而树根连通着四条大河(Tigris、Euphrates、Nile和Danube),突然一阵狂风吹起,大树上那一片片剑一般的叶子齐刷刷的指向城(Constantinople)……奥斯曼觉得,这个梦似乎说明他和心上人必定,谢赫却兴奋的告诉他,事情远没这么简单,上天启示他必将!就这样,奥斯曼毫无阻碍的娶到了的女儿,他以及他子孙的征服事业也随之开始......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当前位置: >>
拜占庭:千年帝国是怎样灭亡的
&&&来源:百家讲坛
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有盛有衰,有起有落。在谈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时,不能不对拜占庭皇权地位长期的不稳固有所了解。据统计,从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之时算起,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佩利奥洛格斯王朝覆灭之时为止,这段时期内拜占庭先后有107位君主占据了皇位,其中,只有34人死于床上,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那些人,或者自愿退位或被迫退位,或者暴毙,包括被毒死,被闷死,被绞死,被刺死,以及因被致残而亡。在这段时期内,宫廷中,街道上,或军营中,一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注:参看迪尔:《拜占庭:辉煌与衰败》,鲁吉斯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127-129。)。这些都表明拜占庭帝国的内乱几乎不曾停止过,觊觎皇位的人每个朝代都不在少数,并且他们都认为自己能当上皇帝。佩利澳洛格斯王朝皇权衰弱时的政治混乱状况,不过是以前几朝晚期的历史重演而已(注:参看迪尔:《拜占庭:辉煌与衰败》,鲁吉斯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127-129页。)。然而,这还不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因为王朝交替和皇位的更换不等于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并非亡于国内臣民的反叛,而是亡于入侵者奥斯曼突厥人之手。
  一、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帖木儿的西征并在安卡拉附近击败了奥斯曼帝国的20万大军,生俘了巴耶济德一世,这只是延续了拜占庭帝国的寿命,使它多生存半个世纪。帖木儿去世和奥斯曼帝国再度兴起后,拜占庭灭亡的时机终于来临。为什么这个存在了一千年以上的拜占庭帝国会在1453年覆灭呢?这时它面临的敌人太强大了,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根本没有力量抵御这一强大敌人的进攻,这当然是它灭亡的直接原因。比如说,奥斯曼军队人数众多,拜占庭根本没有那么多军队,在君士坦丁堡保卫战中,拜占庭守军只有奥斯曼军队的二十分之一。又如,奥斯曼军队拥有强大的炮兵,他们能制造大型火炮,而拜占庭军队没有火炮。尽管他们早已掌握了火炮的制作技术,但没有财力来制造。(注:参看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47、449-450页。)
  还不应忽视,拜占庭帝国实际上没有一个肯真正帮助自己的友好国家。威尼斯、热那亚的经济实力充实,军队、尤其是海军,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它们都只是想乘拜占庭帝国内外交困之机获得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更多的许诺,并从拜占庭分崩离析的过程中捞到更多的利益,甚至还想同奥斯曼帝国分享战利品。以威尼斯共和国来说,它只考虑自身的狭隘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拜占庭帝国一旦灭亡后东西方军事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给威尼斯带来的不利后果。威尼斯的贵族们“完全忽视了穆罕默德二世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准备”,[1]
(P67)短期的商业利益蒙住了他们的眼睛,结果,听任君士坦丁堡陷入奥斯曼帝国之手。
  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它的灭亡固然引起了西欧的巨大震动,并为此祈求上帝把人们从这场大灾难中拯救出来。但不少西欧人却认为,人是罪孽深重、腐化堕落的教会分裂者,他们脱离了罗马教会,所以遭受亡国厄运是罪有应得。(注:参看黄维民:《奥斯曼帝国》,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第107-108页。)拜占庭灭亡的悲剧短时间内“又在整个欧洲恢复了旧日的[要求团结一致的对付东方敌人的]感情,虽其势已不如前”[1]
(P91)。西欧再也号召不了人们组织新的十字军东征了。西欧的基督教徒们确实曾为组织新的十字军东征捐献了钱财,但这些钱财却被教庭的继承者侵吞了。不仅如此,在西欧,“几乎没有一个有力量的政权不与穆罕默德二世和他的继承者密谋来反对其他国家的”[1]
  毫无疑问,拜占庭帝国是在孤立和绝望中被入侵者毁灭的,这可以被看成是它灭亡的又一直接原因。
  在拜占庭帝国内部,宫廷斗争不绝,地方势力离心离德,贵族豪门腐败淫乐,社会上层又明显地分裂为亲罗马教皇派(亲西欧派)、亲奥斯曼帝国派和既反对西欧和罗马教皇,又反对奥斯曼帝国的东正教派,三派勾心斗角,互不相容,以至于有人认为拜占庭帝国不亡是天理难容。这似乎也可以看成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有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所引起的。(注:参看尹曲:《拜占庭帝国是怎样灭亡的》,载《历史教学》,1956年,第50页;参看列夫臣柯:《1453年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以及这一事件的历史后果》,载《历史教学》,1956年,第11期。)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却没有具体的、深刻的分析,也无助于问题的解答。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拜占庭不应当一直把战略重点放在西方而忽略了敌人主要来自东方。这种说法是与拜占庭帝国的“罗马情结”有关的。“甚至直到1453年,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这个东地中海国家,仍然以‘罗马国家’自居,其臣民也都自称为‘罗马人’,其教会自称为‘罗马教会’。而且,住在君士坦丁堡的历代皇帝几乎没有忘记‘光复故土’的使命,一直把他们的战略重点放在西方。历史证明,这一观念是使拜占庭国家在维持生存将近1000余年后,终于没有逃脱最后灭亡的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2]
(P50)这种分析虽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把“罗马情结”的存在和维系说成是拜占庭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似乎强调过度了。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即认为拜占庭臣民“似乎都缺乏智能上的首创精神,以及那种依赖于想像力的创造才能”[3]
(P300-301)。这并不是说拜占庭帝国中那些有知识的人不研究学问。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但“他们的才能和勤奋--有大量既有才又勤奋的人--导致了知识的堆积、事实的纪录、对神学或考古学中的细微末节的考察”[3]
(P301)。这些学问不代表创造力。为什么会这样,这只能从拜占庭的专制统治和政教合一体制来解释。在皇权和神权双重高压之下,只能导致对思想的遏制和对创造力的扼杀。
  应当指出,上述这些说法都还没有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拜占庭帝国当初兴盛,依靠的是什么力量,而它的衰亡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
军图连连看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斯曼帝国灭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