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问飞羽快热水龙头,何处是吾乡

人民日报编辑札记:何处是吾乡
&&&&来源:&&&&
&&&&&&字号
  每一段记忆都有生命,问题是如何唤起它的灵性。每当我怀念那个被称作“故乡”的地方时,挥之不去的,总是只有那里才有的声响、光影与味道。那是一垄垄青草破土而出的声音,扑棱扑棱。那是一轮圆月越过我和妈妈投下的影子,一大一小。那是冬储大白菜堆满家门口的气息,丝丝香甜。它们常常唤醒我的记忆,在那曲曲折折的迷宫里,引导我从一条小径通往另一条大道,从一扇窗开向另一道门。有了它们,我才能一笔一画写出自己的“故乡”。
  当人们谈论故乡时,又在谈论什么?
  潇洒放达的李白叹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沉郁顿挫的杜甫感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乍暖还寒时,李清照轻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登临岳阳楼,范仲淹慨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马尔克斯则在静默中写下:“只有当你远离家乡,来到某个陌生的地方,‘家乡’的面目才会变得清晰起来。”
  对于故乡,似乎全世界都在续写同一本书。
  何尝不是呢?我们常常因为熟悉而陌生,因为分离而思念。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回首过往,我看到万千个生命在历史中闪动,或功名赫赫,或财富万千,很多人曾显赫一时却最终与时间一道,在人类共同的记忆里退潮。而另外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用文字记载下的人事代谢,成了连接历史、沟通你我的共同回忆。纵使千载百世之后,人们还会为那不被时空阻隔的情感、不为时势折服的心灵动容不已。
  因此我笃信,手写我心,是与故乡诉说最好的方式。它发乎真情,因而自有穿越时间的魔力。本期“文苑”副刊所做的尝试,便是邀请那些正在海外的文化参赞,为遥远的故乡写一封家书。在你面前展开的,是一段逆流而上的旅程,或长或短,或急或缓,但相同的是纸短情长、风光无限。
  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恳请您放缓脚步,读一读这些家书。宛若坐在沙滩上守望退潮,莫要急急地转身而去。
  (任姗姗)
  《 人民日报 》( 日 24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色已晚,明月高悬。晓媛艰难地挤到地铁八通线车厢窗户旁。伴着车轮的轰鸣声,地铁开过高碑店——每当这时,她的世界都会瞬间安静下来。
  通惠河水缓缓流淌,波光潋滟。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映在水中的倒影随着闪动的波光碎成一片。夜色下,有时河面上还会浮起一层淡淡的薄雾,好似一层白纱随风而动,轻轻地掠过岸边的琼楼玉宇。这欲遮还休的景色就像是蒙着面纱的美人,本想遮住自己的绝世容颜,反而却显得愈发飘逸如仙。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每当这时,晓媛总会在心里默默吟诵《春江花月夜》里的名句。中秋又快到了。这个合家团圆的节日,自己却身在异乡。
  从吉林老家来到北京已经4年了。看着越来越喧闹的北京,她却感到越来越孤独。北漂,大龄非剩女,无房无车无户口。“北京,可以成为我的家吗?”这个问题,她不知道该去问谁。
  离乡: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大学毕业的三年后,晓媛决定出来看看外面的大城市。2010年,她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在一家公司做软装配件助理。“初来乍到,兜里的钱不多,和朋友一起在十里堡附近租了一间房。每人每月金租500元。”
  刚来北京不久,晓媛就得了肠炎,在公司上吐下泻,被同事送到了医院。“打点滴,从晚上7点半一直打到第二天4点半。同事走时,通知了我同学。同学在医院照顾了我一宿。”直到现在,晓媛都没有将此事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每次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
  生活上遇到困难、工作中受了委屈、生病了、搬家了……无论发生了什么,她都默默的忍受。“多亏了我的朋友们,在北京,我们相互扶持、相互照顾。”晓媛说。
  离乡时踌躇满志,挥挥手就告别了牵挂她的父母家人。然而四年后,她的勇气、她的踌躇满志被现实击败的粉碎——没房没车没户口,她看到了未来的举步维艰。
  思乡: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最近这一两年,晓媛总是惦记着父母的身体。“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如果我不回家,将来谁照顾他们啊?”和其他北漂一样,父母的养老问题让她十分发愁。
  刚来北京时,父母总是催促着她快点找对象。现如今,她有了男朋友,父母又惦记着她的结婚生子。“也许,在父母身边,我们才能不互相牵挂。”晓媛说:“这么多年,也该让父母省省心了。”
  每年中秋,晓媛都格外想家。为了不让自己沉浸在乡愁中,她会和朋友们出去大吃一顿,在笑声中度过这个寂寞的节日。
  至于“父母是不是也在看月亮?是不是在想我?”这个问题晓媛和她的朋友们并不愿去深想,即便如此,思念也依然如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涌上心头。
  愁乡: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我就讨厌别人说北京不好,北京交通堵、房价高、空气污染……不都是你们外地人造成的吗?”“一边骂着北京,一边还在北京呆着,就烦你们这样的人!”“回你们老家去!”……有时候网上总会遇到这样激进的话语,每每这时,晓媛都有一种受伤的感觉,她也很委屈:“如果其它省市也能有北京这么多优质资源、这么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又何苦背井离乡的来北京呢?”
  时间久了,再听到这样的话,晓媛只是一笑而过。但回家的念头却已埋下。“北京,终究不是我的家。”
  晓媛的一个朋友,在北京呆了五年后决定回到长春。“在哪儿不是生活?在北京,终究是个北漂。就算你买了房子,也是五、六环的小户型,每天还要奋力把自己塞到地铁里,每天上下班就要3、4个小时。没有北京户口,孩子上学还要求爷爷、告奶奶,找人托关系。这种日子,我过够了!”
  “没想到,他走时潇潇洒洒,但回到长春后却也吃了不少苦头。”晓媛说,回到老家意味着所有的人脉、资源都要重新开始,曾为IT精英的他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开了个“小饭桌”维持生计。“哪有那么容易啊!”晓媛叹了口气:“看到他的境遇,我又打了退堂鼓。”
  归乡:不知乘月几人归 月落摇情满江树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是很多北漂单身非贵族们的真实生活写照。“一个人漂在北京还好说,要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以后,负担就太大了。”刚刚摆脱单身的晓媛越来越为未来担心——男朋友也是没房没户口的外地人,若是将来结婚、有了孩子可怎么办?
  “我想如果我俩结婚的事情定下来,可能会考虑回哈尔滨吧。毕竟那儿的发展还比较好。”她说。尽管离开北京的具体时间还没有定下来,但每当周末,她都去北京各处转转,拍些照片作为留念。
  “北京,到底是怎样一个城市?有时这里亲切得就像是自己的故乡,但有时却又感觉十分疏远,就好像是我不小心闯入了别人的领地,然后被驱逐一样。”晓媛说:“在北京工作我会安心,因为若想做出一番成绩,没有比这儿更适合的地方。但在北京生活我却感到不安,因为我没有房子、没有户口,房租也年年上涨,生存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可是如果选择回乡,生活上虽然安心,但却不一定能找到一份让我视之为事业的工作。”
  晓媛的困惑代表着很大一部分北漂群体。
  北京!北京?他们知道自己为何而来,但去向何处,又有几人能确定?
  苏轼曾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然而对于早已习惯北京生活的北漂一族来说,何处才是他们的心安之处?何处才是“吾乡”?
  策划 田北北 采写 千龙网记者 孙任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妖精飞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