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书法中国梦的历史渊源源

米广江:传承阿文书法的使者_休闲阅读-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米广江:传承阿文书法的使者米广江:传承阿文书法的使者(原作者:赵学义)2010年9月,宁夏博物馆为米广江举办了“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展”和“米广江先生著《中国风格阿文书法精选》首发式”,展出了米广江一百一十八幅阿文书法作品。宁夏博物馆馆长王进增先生、宁夏伊协黑富礼秘书长,以及其他领导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重视。宁夏博物馆通过中国集邮总公司、北京邮票印刷厂印制出版发行了“米广江阿文书法作品”邮票,这是我国首枚中国阿拉伯文书法邮票。展览期间,宁夏电视台“故事驿站”栏目还专门为米广江拍摄了专题片“阿文书法家米广江”。通过此次民族文化活动,使更多人认识了中国穆斯林特有的阿拉伯文书法这一中华文化艺术的奇葩。2012年,我回河南老家探亲,在挚友梁伟民先生的陪同下,走访了一些清真寺,并和一些回族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著名阿文书法家米广江先生就是我们要访问的回族学者之一。阿文书法家哈吉?努伦丁?米广江,回族,1963年出生于山东省禹城。他自幼酷爱阿拉伯文书法,曾为学习阿文书法周游中国乃至世界。时至今日,米广江在阿文书法界已是声名鹊起,而且创下了很多“第一”。1997年,米广江在埃及获得了阿拉伯文书法家证书,他是第一个获取该证书的中国人;2005年,米广江的作品《安拉的99个尊名》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并陈列展示,堪称阿文书法中国第一人。我和米广江虽然认识多年,但真正在一起交流的时间还不多。当我们应约来到米广江的家里时,他刚从甘肃平凉参加书法展和讲课归来。米广江身材高大,花白的头发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说着略带山东味的普通话,幽默风趣,待人真诚热情、彬彬有礼。在客厅里,我们聊起了阿拉伯文书法。他说,他自幼就特别喜爱阿文书法。小时候,看到回族家庭门前张贴的“门头都哇”和客厅内悬挂的“中堂对子”、“经堂字画”,就特别感兴趣,觉得非常美。因为喜欢阿文书法,米广江十八岁那年就正式开始学习阿文了。他先是在山东省禹城县桂庄清真寺跟随启蒙老师沙恩祥阿訇学习。二十岁那年又从山东到内蒙古海拉尔市清真寺求学,师从李文选阿訇,一面向老阿訇学习经典,一面学习书法。当时的阿訇都是用麻秆儿或者竹子自制书法笔,也有使用毛笔书写的。这些阿文作品多是“泰斯米”、“清真言”或者“圣训”等。阿拉伯文书法在穆斯林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穆斯林用飘逸优美、点线分明的书法体抄写《古兰经》;用苍劲有力、风格迥异的书法体经文装饰清真寺;用运笔刚健、巧妙别致的书法体美化家庭;用流畅自然、绚丽多姿的书法体丰富文化生活。为了学习阿文书法,年轻的米广江就到各地游学,足迹遍布山东、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没几年在国内已小有名气了。但他仍然觉得不满足,认为自己的阿文书法还不规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于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先去科威特工作两年,学习阿拉伯语,后又到埃及工作和学习了八年。1997年毕业于埃及阿拉伯文书法学校,同年,他获得了埃及阿文书法家证书。我们正在交谈时,门铃响了,一位回族青年前来拜访。这位年轻人名叫胡厚继,非常喜欢阿文书法,今天是特意赶来求学的。米广江夫妇热情地接待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小胡刚开始时还略显拘束,在米老师亲切的话语下,逐渐放松下来,并表达了想认米广江为老师的想法。米广江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新学生。但他向胡厚继提出了几点要求,也就是他收学生的“十六字方针”:先对后美,德艺双馨,免费传承,清洁用字。他强调说,所有的学生必须接受这四点要求并承诺遵守,他才愿意接收这个学生为弟子。米广江说:“阿拉伯文有着自己的书写规范,特别是书写《古兰经》和‘圣训’。以前,我们书写阿拉伯文,为了追求所谓‘美’的效果,有些地方很不规范,笔画有时增加有时又会减少,随意性很强,所以必须在书写正确的前提下,再去追求美感,这叫先对后美。书法家要想写好书法,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我教书法多年,一直秉承这个观念,只要有人愿意学习,就要尽心去教,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我也要求学生们在掌握阿文书法后,还要有责任发扬光大,要免费传承下去。至于‘清洁用字’,我不允许学生们为一些不适合的场所书写书法作品。”米广江把小胡领到自己的工作间,他先简单地教授了一下怎样选书法笔,怎样运用和布局,并示范书写了阿文。他要求小胡回去按照刚才的方法反复练习,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大、中、小三幅作品,邮寄过来,由他批改后,再邮寄过去。米广江不仅热爱书法艺术,更加热爱公益事业。他资助过许多贫穷地方的孩子读书上学。任何清真寺,只要需要,他都会毫不吝啬地支持,如书写书法作品,甚至帮清真寺拉赞助。他还应邀在各地开办“书法培训班”等等。在米广江家隔壁是他于2009年10月建立的书斋,他起名为“广吉德书斋”。 它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家研究阿文书法的专业学习机构,研究和收藏中国传统体的手抄本《古兰经》,面向全球免费教授阿文书法,协同各有关机构单位开办书法展览、讲座、示范等活动,承揽穆斯林家庭和单位的民族特色装饰艺术设计等。书斋内挂满了米广江创作的书法作品,摆放着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和琳琅满目的民族艺术品。对于书斋的名字,米广江说,“广”就是要广交朋友,以文会友,以书法会友;“吉”就是两世吉庆,是穆斯林的追求;“德”就是要努力做到德艺双馨。时至今日,米广江已经出版了七本有关阿文书法作品,以及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著作,目前正在编著新书,书名暂定为《阿拉伯书法在中国》。为了写好这本书,自2003年至今,他的足迹踏遍了西北的黄土地、云南高原及中原大地,搜集素材,去年他还专程去了新加坡的亚洲文明博物馆、马来西亚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以及马六甲的郑和博物馆。只要米广江听说哪里有好的书法作品,他都会千方百计赶去参观和拍照,这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但他却乐此不疲。他说,中国传统体阿拉伯文书法是中国穆斯林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伊斯兰的文化宝库和艺术精华。阿文书法在中国虽然历史悠久,但目前对阿文书法在中国的历史,以及现状的系统研究还是空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中国阿文书法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帮助。告别时,米广江盛情邀请我参加于次日举行的河南省民族书画院阿文书法“院士证”颁证仪式。盛情难却,正好我也想多了解一下河南回族穆斯林的文化现状,就决定留下来参加这一盛会。第二天一早,我们便来到了北下街清真寺,颁证仪式就在这里举行,来自各地的嘉宾和学员有一百余人。米广江自2008年就在此开办了阿文书法学习班,目前有六十多名学生常年坚持学习。学员中既有十几岁的少年,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如今,学习班已经硕果累累,今天就是米广江的弟子们获得省民族书画院证书的好日子。在会场,一位老者深情地对我说:“我跟米老师学习阿文书法已经四年了,米老师认真负责,耐心细致,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他是我们真正的德艺双馨的回族艺术家。”老人家说到动情处,眼睛里飘起了泪花。通过这次活动,我对米广江先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他却谦虚地说:“学无止境。我既是一位非常平凡的老师,又是一名勤奋不辍的学生。我虽已年近半百,但仍在四处探访名师。2008年,我成为土耳其阿文书法大师哈桑?哲莱比唯一的中国学生。”米广江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从国内普通的农村清真寺到世界著名学府,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为传播伊斯兰文化和书法艺术而奔波的身影。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艾沙尼教授所说:“哈吉?努伦丁?米广江先生把绚丽多姿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创作出了独特的书法艺术。”2013年初,米广江还参加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伊斯兰研究学院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并进行了主题为“优美的阿文书法艺术”的讲座,现场示范了如何制作和使用阿拉伯文书法笔。英文书法教授查理?纳尔逊先生听后很受启发。他说此方法也可以用到他的英文书法创作艺术中,这对他的启迪很大。米广江就是这样一位传承阿文书法艺术美的使者。& && && && && && & 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休闲阅读好评休闲阅读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穆斯林老一辈阿拉伯文书法家的历史足迹
&&&&&&本期共收录文章16篇
  中图分类号:K828.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2)01-0111-07 中国论文网 /4/view-1678904.htm  早在1000多年前,阿拉伯书法随着伊斯兰教传人中国之后,历经宋、元、明、清及近现代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阿拉伯文缮写家、书法家、艺术家为这一成就的取得做出了贡献呢?他们的历史功绩又如何呢?这是一个历来很少有人记述,甚至鲜为人知的珍贵史实。虽然有些名家已为众人所知,但仍有不少墨林高手,既未留名,也未留姓,却是业绩累累,其作品有不少脍炙人口、风格独特,至今广泛流传于社会或民间,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珍贵的历史文物。   为了找回这一珍贵的历史,凸显中国穆斯林老一辈阿拉伯文缮写家、书法家、艺术家的功勋,本人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考查与挖掘,先后走访了十几个省市清真寺及相关单位;拜访了伊斯兰教教育家马松亭、阿拉伯史学家纳忠教授,社会活动家安世伟伊玛目;会见了中国阿拉伯文书法名宿赵铭周、王世安、沙金瑛、冯子元、刘长明、哈孜?艾买提等老前辈,历时10余载,终于拨开云雾,看到了曙光。前前后后总共捋出30多位书法大家,时间跨度大约有200多年,即以清末民初至日前出生为界。虽然人数不多,时间也不算长远,但万事总得有个开头,暂且作为抛砖引玉吧。他们的名字是:花巴巴(清朝中叶)、万景和(清朝道光年间)、曹万兴(清朝道光年间)、马长清()、马福玖()、答秀升(清末明初)、田家培()、杨德培()、曹文全(清末明初)、王世思(民国年间)、曹金藻()、赵铭周()、刘景星()、马延增()、刘书林()、米泽波()、王世安(1914-?)、沙金瑛()、文益茂()、金宝田()、冯子元()、杨景恩()、石介臣()、唐树林(1927一)、刘长明(1929一?)、张玉昆(1929一)、李超英()、刘敬一(1930-)、石其刚(1933-)、李文彩(1935-)、哈孜?艾买提(1935-)、马福元(1937-)、陈进惠(1938-)、尼亚孜?克里木(1948-)等。   以下排列顺序以出生年月先后为准。   花巴巴,姓花,名不详,巴巴是对年长者的尊称,故以花巴巴名传于世。原籍云南,清中叶中国伊斯兰教教长、阿拉伯文缮写家。花巴巴一生有很多经典,被视为珍品。可惜他的墨宝大多都已散佚,只有一部幸存的《古兰经》。1932年,马松亭带领中国留学生赴埃时受刘先生的委托,把此经转赠给埃及国王福阿德一世,深得其珍爱。福阿德殁后,该经被珍藏在福阿德墓正殿内,以作永久纪念。花巴巴的手迹,除上述《古兰经》外,几乎没有看到任何其他作品。因此,对花巴巴的书法创作与书写风格很难作出评论,但他的作品曾闻名一时,是众所公认的。笔者心想,如有可能,但愿初访埃及的相关人士通过相关渠道找花巴巴手写的《古兰经》,看看现状或者将其拍下来带回祖国,也不枉花巴巴一生的功绩。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和发扬花巴巴的书法风格提供依据。   万景和,后人尊称万巴巴,清末道光年间天津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万氏书法意境新颖、体势险峻、笔力道健,影响颇深。其所留墨宝,被后代视为圭臬,争相效仿。令人遗憾的是,其书写手稿,包括一部极其珍贵的《古兰经》大都失传或在文革中被毁。只有一部手抄本《亥提姆》(《古兰经》节选本)和两块经文匾额尚存至今。前者收藏在天津刘化民手中;后者一块为《古兰经》第72章第8节经文匾额,长1.5米,宽0.8米,现存天津南大寺,另一块为“泰斯米叶”匾额,长2米,宽1米,现存天津清真大寺。   曹万兴,回族,天津人,清末道光年间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出身于武术世家,为人刚正,深受时人拥戴。曹万兴一生酷爱书法,曾以超迈的气质、惊人的毅力探寻书法艺术,终于自成一家,并为天津风格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立下了基本规范。其书体向以法度森严、体势雄浑、刚柔相济、气足神完而驰名遐迩。其作品有匾额、中堂、条屏、楹联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天津大寺窑殿悬挂的“泰斯米叶”匾额,体势雍容、苍朴雄烈,虽寥寥数笔,却成花开满园之状。曹万兴胞弟曹万林,第三代孙曹文全,第四代孙曹金藻等均师承祖传,沿袭书法,成为四代相传的书法世家。   马长清(),字澄晏,回族,河南济源人,河南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马长清白幼习经,岁将而立即成阿洪品级。后来,先后应聘在沁阳、博爱、开封、郑州等地设帐授徒,陶铸众生。著名学者王静斋称他是久负盛名的老派大阿洪,经堂教育之导师。马长清知识渊博,经汉两通,并以口才好、写字好、人品好而著称。他是河南著名“三清阿洪(即赵永清、巴玉清、马长清)”之一。在阿拉伯文书法方面,马长清功底深厚,技艺纯熟。他书写的赞颂圣容等中堂、横幅,深受教胞喜爱。据传,马长清在郑州北大寺坐位时,有位老乡请他写匾,因当时没有大笔,他就抓一团棉絮,饱蘸浓墨,一气呵成一幅巨大的“泰斯米叶”匾额,在场的众乡老无不为之交口称赞。马长清的墨宝,流传甚广,其中有不少被制成匾额,悬挂在他曾经任职过的一些清真寺内,永志留念。   马福玖(),回族,湖南隆回人,清末民初年间阿拉伯文书法家。曾在广西、桂林、湖南隆回任掌教。现隆回县各清真寺保存的阿文、汉文对联多出自其手。马福玖自幼修经习文,酷爱书法、绘画。汉文行书清新秀丽,阿拉伯文书法独具风格。曾手写《古兰经》等伊斯兰经典。尤擅长以阿拉伯文字组画,如鲜花、飞鸟、盆花以及汉字忠、孝、节、义等。198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湖南回族》一书中,曾收录其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四扇屏经字画,可谓马福玖的代表作。   答秀升,湖北沔阳人(今仙桃)人,清末民初阿拉伯文书法家,曾在安陆府(今钟祥)及周边清真寺任教30余年。答秀升擅长阿拉伯文书法,他为穆斯林书写的汉文“寿”字,即是用阿拉伯文词语组编的。在武汉、上海等地的回族中享有盛誉。此外,他还以阿、汉两种文字为对照,编制了巨幅“五十代传光”世系图谱。惜其作品大部分毁于战火。   田家培(),字植卿,经名苏莱曼?阿布?克里木。回族,云南通海人,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教育家、阿拉伯文书法家。田家培父亲擅长阿拉伯文书法,曾为马德新当过书写员。受家庭、宗教的熏陶,家培自幼读书习经,酷爱书法。他是著名伊斯兰学者、教育家马联元的得意门生。曾在云南各地及广州执教40年之久。所讲阿拉伯文、波斯文典籍全部亲手抄写。他的书法笔锋刚健,字体清丽,运笔流畅,是典型的中国和传统阿拉伯文书写体风格。据传,家培写经时,由于长时间前身紧贴桌面,以致胸部肌肉留下斑斑痕迹。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家培遵照恩师马联元之嘱,精心缮写了30本分册《古兰经》,即被誉
为“海内孤版”的《宝命真经》,为我国木刻版《古兰经》的镌刻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现该经刻板全部珍藏在云南昆明南城清真寺,是我国伊斯兰教珍贵的历史文物。   杨德培(),字润生,回族,江苏镇江人,上海伊斯兰教知名阿拉伯文书法家。杨德培出身宗教世家,系镇江德润堂后裔,传至杨德培为第10代伊玛目。自幼学经,兼学中文、阿文书法。在上海福佑路清真寺、肇家浜路清真寺任职多年,是当时两种文字书法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期间,他书写的阿拉伯文中堂、挂屏、对联、匾额等以其功底厚、造诣深而蜚声沪上。据传,原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白崇禧曾托人求其中、阿文书法,足见其声誉之高。由于他的苦心磨练,其书法艺术渐进佳境,独步春申。尤其是阿拉伯文书法,字体圆润有致,布局排列严谨,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上海至镇江一带享有美誉。遗憾的是,文革劫余,使其墨宝散失殆尽,留存者寥寥无几。   曹文全,回族,清末民初天津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曹文全出身于书法世家,是清朝道光年间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曹万兴第三代孙。曾在辽宁省营口市清真寺讲授教义学和教法学等课程。曹文全学识宏富,书法精深。天津大寺前殿左右券门上方,至今还悬挂着曹文全手书的经文匾额。该作品间架复杂,结构合理,笔划纤曲灵活,前后变化一致,是天津市伊斯兰教文物古迹之一。   王世思,字继光,回族,甘肃武都人,民国时期阿拉伯文书法家。王世思青年时期曾在西北、山东一带学习经文,后在北京三里河清真寺任职,能熟练背诵《古兰经》,声音低沉,铿锵悦耳。王世思有一手阿拉伯文好字,其中有两幅中堂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收藏。一是“亚拉发阿”(擎天柱,真主美名),榜书体,笔势潇洒,造型别致,将文字与形象(似提琴状)融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二是“亚穆斯塔法”(精选的,圣人美名),亦为榜书体,笔触粗大道劲,书体连绵自如,其用墨手法晶莹剔透,“飞白”“渴笔”跃然纸上。以上两幅字,具有浓厚的西北风格,是中国穆斯林传统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之上乘佳作。   曹金藻(),回族,天津人,天津大寺第14代掌教、中华武术界著名高手、天津有名的阿拉伯文书法家。曹金藻乃武术世家出身,曾授业于沧州武师马万顺,以“鬼推磨”绝艺名噪一时。因与霍元甲交情深厚,故有“回汉双侠”之誉。然曹金藻在穆斯林中备受推崇的是在阿拉伯文书法方面的贡献。曹金藻乃曹万林曾孙,为曹氏后代最优秀的书法家。他自学生时代起就酷爱书法,并以曾祖曹万兴的书法遗规为法式,刻苦钻研,反复推敲,技渐纯熟。至学业结束,其书法功底已相当雄厚。观其墨迹,不但有如其人刚劲沉雄、体魄颜威的武将风度;同时,又具备笔势多变不离法的森严气概。值得指出的是,曹金藻的书法虽严守法度、恪遵规范,但他刻意进取,不断求新,使所写之字不拘一格。做到了承前启后,师古创新,寓书体于新意,度书法于新风。在民国时期,天津市许多清真寺几乎都有他的墨迹。现天津大寺、南寺和杨村清真寺仍有他的经文匾额,可谓珍品。   赵铭周(),名贵祥,以字行,经名穆萨?伊布拉欣。回族,辽宁沈阳人,东北地区知名阿拉伯文书法家。赵铭周出身于伊斯兰教经学世家,受家庭影响,自幼刻苦学习,博览群书。他通晓阿拉伯文、波斯文,并酷爱阿拉伯文书法。自1922年起,先后在东北、河北等地清真寺任职讲学,改革经堂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历经60余载。期间,他为各地清真寺、穆斯林书写了大量的阿拉伯文匾额、中堂,深受穆斯林群众的喜爱。赵铭周的书法功力深厚,独具匠心。他以中国传统阿拉伯文书写体为主调,吸收现代阿拉伯文书法的结构形式,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其书法清秀雅致,圆润柔丽。布局匀称饱满,造型舒展大方。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曾以其墨宝装裱成轴,馈赠外宾。1983年在巴基斯坦举办的国际伊斯兰书展期间,中国出访人员马肇春、陈进惠代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将其作品送展,受到国际友人的称赞。   刘景星(),回族,天津人,阿拉伯文书法家。自幼跟随父亲刘振纲学习阿拉伯文,后师承张永真、李秉真继续深造。刘、张、李均为当时阿拉伯文书法名家,对刘景星影响颇深。他在学习期间,苦练书法基本功,坚持不懈,历年不辍。经过长期的反复揣摩,精心体味,求得先人遗规,博采众家之长,将书法奥蕴融汇于胸次,化裁于笔端,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书法结构严谨,组字无隙,墨迹萧森沉雄,组编错落有序。故与天津大寺书法家曹金藻合称“南刘北曹”。一生墨迹很多,现天津南大寺殿壁十六扇屏联所书各种变体经文,均出自其手。   马延增(),回族,河北大名府人,阿拉伯文书法家。马延增自幼念经习武,曾在朝城、北京、长春等地投学,毕业于于少斋阿洪帐下,后在吉林农安县清真寺、长春市二道河子清真寺、长通路清真寺任伊玛目。马延增一生学习勤奋,坚守五功,并对阿文书法有很深的造诣,他书写阿文“都阿宜”,不管篇幅多大,都能得心应手,一挥而就,受到老一辈阿林们的赞赏。建国后,东北各地清真寺给党中央敬献锦旗,一致推选马延增执笔书写。他的书法流传甚广,现长春市清真大寺大殿上的匾额就是他的墨宝。马延增曾担任吉林省第一、二届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长春市国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刘书林(),字香山,回族,河南省荥阳县人,陕西省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刘书林自幼学习经文,后跟随河南省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马长清等人学习阿拉伯文书法。几十年坚持苦练,不断创新,终成陕西省境内颇负盛名的阿拉伯文书画家。刘书林的书法清雅俊逸,极具美感。其特点是在用字与构图上很下功夫,如在创作之前,先设计好各种图案,然后用硬笔蘸墨,逐一根据需要勾勒出浓淡不同的墨色,再在图案中嵌入各种书体的阿文经字,使阿文和图案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幅美丽的画卷。   米泽波(),字受恩,回族,云南昭通人,阿拉伯文书法家。自少年时期就在清真寺接受伊斯兰教传统经堂教育。1930年在昭通文化街清真寺阿文专科学校“穿衣”毕业,后师从云南伊斯兰教著名经师马宜芝,学习刻苦,成绩卓著。解放后,历任云南省伊斯兰教协会常务理事、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常务理事、昆明市政协委员、昆明市南城清真寺教长,并执教于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及所在清真寺阿拉伯语学校。米泽波酷爱阿拉伯文书法,在他学习和任职期间,书写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其书体既有阿拉伯书法原有的规范,又继承了中国穆斯林传统的书写风格,中阿融合,自成一派。他用榜书体书写的经文匾额,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用竹笔书写的小楷,字质俊秀,清晰雅观。在昆明地区,许多清真寺都有他的手迹。他的书法远近闻名,多次参加中外有关的书法展览,曾荣获“云岭少数民族书法展”特等奖首名,作品在法国巴黎博物馆亦有收藏。   王世安(1914-),回族,天津人,阿拉伯文缮写家。自幼进寺攻读阿拉伯文,学习宗教学,后任职于天津清真大寺。王世安在完成宗教功修之后,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书写阿拉伯文经典与匾牌上,他既善于小楷,
又善于大楷。其书体既有正规阿拉伯木哈盖格体的规范,又有中国传统阿拉伯文书写体的风格,功底深厚,笔墨出神,在天津穆斯林中有很高的威望。1980年,王世安为天津大寺重新书写了望板经牌(《古兰经》第2章第163节和第59章第23节),镶嵌于大殿窑殿之内。90年代初,笔者亲自登门拜访王老,与王老切磋阿拉伯文书法技艺,颇受教益。访后,王世安将自己亲手书写、装帧的《亥提姆》全册赠给陈进惠收藏,以表谢意。   沙金瑛(),回族,河北沧州人,阿拉伯文书法家。自幼喜爱书法,从10岁起,先后在吉林、天津、北京等地清真寺学习阿拉伯文,至34岁毕业挂幛。沙金瑛一生清贫坎坷,奔波不定,对阿拉伯文书法却执着追求、从未放弃。他在家乡写了大量的阿拉伯文中堂、横幅、条屏、对联和经字画,成为穆斯林深深喜爱的家庭装饰品。其书法属中国传统阿拉伯文书写风格,既刚劲遒健,又柔和清秀。他创作的经字画,造型优美、花样繁多,有以书入画或书画并茂之状。现其作品已广泛流传民间,在华北乃至全国受到普遍的欢迎。   文益茂(),字竹泉,经名优素福,回族,山东人,阿拉伯文书法家。文益茂出身于阿洪世家。其家族从明朝嘉靖年间起,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四个时期,历时460余年,至文益茂时已是第20代阿洪。文益茂1942年挂幛后,在山东各地任阿洪之职长达50年之久。期间,在办好教务、寺务、社政等事物的同时,细心钻研阿拉伯文书法,尤对流行于中国的“经字画”功底深厚、技艺娴熟。他利用毛笔、竹笔结合汉字书法的书写特点,把阿拉伯文写成既有“书画合一”的组字形式,又有模仿汉字草书的形式,把阿拉伯文巧妙地融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给人一种中阿合璧、别具风韵的美感。由他创作的“中堂”“满棚”花样多变,深受穆斯林群众的喜爱。原中共中央委员刘格平同志曾珍藏文益茂的“满棚”,并以“认主独一”四个大字回赠文益茂留念。   金宝田(),回族,北京人,阿拉伯文书法家。金宝田出身经学世家。他自幼学习经文,曾投师于海朝光、米清文、马少斋、张子文等门下,并在马少斋门下穿衣挂幛。后在北京笤帚胡同、禄米仓胡同和南豆芽菜胡同清真寺任伊玛目。金宝田受海朝光阿洪的影响,对阿文书法甚为喜爱,尽心习练,刻意进取,终于学得一手好字,博得广大穆斯林的喜爱,故登门求字者络绎不绝。其作品曾被沙特、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尼、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地的穆斯林索求珍藏。金宝田的书法受到中国经堂体艺术的影响,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和特色。曾参加1989年北京穆斯林艺术作品展览、1996年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举办的阿文书法作品展、1999年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及宁夏大学成立40周年而举办的书画作品展等、1995年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举办金宝田阿文书法作品展览。   冯子元(),回族,天津人,阿拉伯文书法家。冯子元出身于伊斯兰教世家。1933年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并在家庭的熏陶下对阿拉伯文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1948年在天津天穆村清真寺挂幛,后在天津清真大寺任教。冯子元曾拜著名老阿林李八爷三子李文藻为师,几十年苦心研习阿拉伯文书法,博采众长、技熟艺深,书写了大量的桃符、对联、四扇屏以及用阿拉伯文组成的汉文“寿”字“阿里宝剑”字画等,朴拙中见隽永,墨迹上显功夫,既有中国传统阿拉伯文的书写品味,又增加了汉文书法的传统风韵,中阿合璧,异彩纷呈。冯子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被选为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市伊斯兰教协会常委、副会长、市民族书画学会副会长等。其书法作品在天津广为流传,深受穆斯林群众的喜爱。   杨景恩(),经名阿卜杜?拉哈曼,回族,河北大厂人,阿拉伯文书法家。杨景恩自幼入寺念经,先后投师于钟永魁、杨富贵、杨茂恒、杨凤魁、王魁真帐下,学习刻苦,终有所成。1958年挂幛毕业,首任天津宝坻县清真寺阿洪。后又在河北南寺头、杨村、北坞等地任职,深受教胞拥戴。杨景恩治学严谨,犹对阿拉伯文书法更是情有独钟。他投学的其中一位老师杨茂恒乃是京津一带颇有名气的阿拉伯文书法家,其作品广为流传。杨景恩在承袭师风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练,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书法以榜书为主,作品有横披、圆幅、中堂、对联等,其中最拿手的是他的“悬纸疾书”。书写方式是由别人扯住纸张的四角,绷平纸面悬在空中,杨景恩提笔蘸墨,屏气凝神,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纸面却是不破不裂,字如龙飞凤舞,跃然纸上。通观杨景恩的书法,雄实浑厚、气势凝重,在京津地区及东北一带享有盛誉。很多穆斯林家中以藏有他的墨宝而引以为豪。   石介臣(),回族,新疆乌苏人,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家。石介臣自幼受其父熏陶,喜爱书法。参加工作后,虽重任在身,却一直没有放弃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后来他又受到回族学者刘智所著《天方字母解义》的启迪,萌发了学习阿拉伯文书法的念头。从此,在近30年的工作中,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探索、研习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从取材内容、造型艺术到色彩运用、布局安排都注入了自己的创意,即融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为一体,创作了诸如花卉形、宝瓶形、果品形、汉字形、明灯形、亭阁形、鼓体形等各种书法造型,可谓形体各异、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1986年,他的第一幅作品在乌鲁木齐首次展出,就受到好评。此后,他的新作品不断问世或公开发表或参加展出,为发扬伊斯兰优良文化传统做出了贡献。近年来,他的作品在东南亚、西亚、中东、拉美等十几个国家广为流传,受到外国朋友和广大穆斯林的称赞。   唐树林(1921-),回族,吉林省九台人,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家。唐树林自幼入清真寺念经,喜欢书写和绘画。1939年考入沈阳私立回教文化学院,奠定了他从事书法艺术的基础。后投学牡丹江市沙海轩阿洪门下念经,于1950年毕业挂幛,后回吉林当阿洪。1987年以后,受聘任吉林省德惠市清真寺教长。期间,唐树林先后拜师马延增和刘丹涛先生学习阿文、汉文书法,获益匪浅。特别是他对“经字画”的研究与创作,有独到的建树。其特点是书法字体与书写内容相结合,即用字体来表现内容;书法与绘画相结合,即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书法与汉字、拉丁文相结合,即字为阿文,貌似汉文或拉丁文。功夫不负有心人,唐树林的书法先后参加了长春、吉林、陕西、宁夏等地举办的书法展。1990年获得国家体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他捐赠作品颁发的荣誉证书。2000年,他的书法专集《唐树林阿文书画艺术集》出版问世。2001年应沙特阿拉伯世界伊斯兰联盟秘书长的邀请,在沙特举办了阿拉伯文书画展。   刘长明(1929-),回族,天津人,阿拉伯文书法家。刘长明是天津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刘景星之子。为继承父业,自幼入寺念经。曾师从河北省河间王永年、定县刘绍棠、沈阳刘业衡、北京王宝珍、王建杰门下,1952年在辽宁凤城王永年门下挂幛穿衣。先后在辽宁丹东、天津等地任职教长。在北京王宝珍门下求学期间,他对王宝珍的毛笔小楷阿文书法十分欣赏,尤其是那用阿文拼成的“寿”字桃山,更是钦佩至极。为把王
宝珍的书法彻底学到手,刘长明不畏艰难、勤学苦练基本功,终于学有所成。后多以所学之“寿”字奉献天津穆斯林,1985年又将其字捐赠北京残疾人基金会,受到了好评。刘长明的书法还继承了他父亲的书法遗风,强劲有力、严谨大方,既有传统的笔法,又有自己的创新。在天津地区广为流传,颇受欢迎。   张玉昆(1929-),经名穆萨,回族,北京常营人,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家。张玉昆是北京市常营清真寺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从青年时代起,先后跟随张殿卿、刘绍棠念经。1958年毕业,适逢宗教改革而转业。1980午恢复政策后任常营清真寺阿洪至今。在念经和任职期间,张玉昆为满足清真寺和穆斯林群众的需要,承担了书写经文匾额、楹联、碑文以及婚约、“阿杜”等任务,并由此对阿拉伯文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对于日常所见之名作、佳品必多留意,细心揣摩、勤练苦学。念经时的抄经、写经,则为此夯实了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玉昆的书法日臻成熟,并以古朴端庄、雄健豪放、结构严谨、构思新颖而独树一帜。其作品在1994年至1998年北京穆斯林书画展中深受广大穆斯林的青睐,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李超英(),原名李长清,回族,河南沁阳人,山东菏泽地区知名阿拉伯文书法家、艺术家。李超英出身阿洪世家,其父李文明是豫东、鲁西一带的著名经师。李超英自幼从父习经,1947年离家到开封攻读伊斯兰教经典,后又前往甘肃、宁夏等地继续深造。1955年穿衣挂幛,曾在山东曹县尹楼、西沙楼、东关等地清真寺任教长,后被选为省政协委员和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1987年、1993年,他出席了中国伊斯兰教第五、六次全国代表会议,被选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李超英从小喜爱书画,10岁左右即小有乡誉。他在研习伊斯兰教知识的同时,对中国书法、国画、油画、素描等无不涉足,对阿拉伯文书法尤其热爱。特别是在他任教长职务后,其书画艺术更是日臻成熟。他以阿拉伯文正规书体为本,注意汲取中国传统书法诸家之长,从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他写的中堂、楹联、匾额、条幅等,用笔苍劲有力,体势沉稳丰满,布局匀称,错落有序,给人以气势磅礴、赏心悦目之感。遗憾的是,文革期间,李超英创作的书法和绘画毁于一旦自不必说,就连他本人也遭受了残酷的迫害。不过他在书画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却给后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刘敬一(1930-),回族,北京人,中国汉文、阿拉伯文书法家。刘敬一出身于北京东郊的一户贫农家庭,幼年就读于私塾学堂。曾跟随汉文书法家郭振峰攻柳体,毕业后辗转于张家口、天津、呼和浩特、北京等地,先后师从杨万禄、安士伟等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知识。几十年中,他刻苦学习、钻研中文书法和阿文书法,博采中外书法名家之长,终以中阿文相映生辉的书法艺术而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汉文和阿拉伯文两种书法见长的书法家,在中国穆斯林中实属少见,刘敬一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曾参加过“北京穆斯林文化展”,在第四届和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老年“松鹤杯”书画比赛、赤峰市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书画比赛上荣获过各种奖励。近年来,刘敬一又赴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受到中外观众的好评。   石其刚(1933-),字志成,号敬一,回族,山东人,阿拉伯文书法家,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城清真寺教长、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石其刚自幼聪慧好学,所学阿语、汉语经文无不熟读成诵。1958年支边赴银,落户宁夏。他多才多艺,除做好教务外,还撰写和翻译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在阿拉伯文书法的创作上更是才华出众。从1987年至2001年,他的作品先后参加了在宁夏银川和四川广元举办的“回族书画联展”等。石其刚的书法既吸收了汉字书法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的特点,又发挥了阿拉伯书法字母圆润盘曲、笔力浑厚的风韵,可谓刚柔并济,入木三分。其书体风格既有中国的传统写法,也有阿拉伯正规的书体。在结构安排与手法创作上,他用书法编织各种造型,又用各种造型体现书法艺术,将书法艺术与造型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李文彩(1935-),经名萨里哈,回族,河北清苑人,记者,阿拉伯文书法家、艺术家。李文彩自幼喜好书画艺术,尤对汉文美术字情有独钟。1954年就读于北京回民学院,1955年转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1960年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从事民族宗教工作。1986年调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后任《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便,十分重视研习阿拉伯文书法。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他的阿拉伯文书法技艺有了显著提高。李文彩的作品讲求装饰美,趋于图案化,字体工整清秀,造型美观别致。他利用中国字画条幅的形式,配以中文美术字译文,既丰富了作品的美感,又使观众知晓阿文内容,将中、阿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受穆斯林的喜爱和称赞。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文彩的阿拉伯文书法作品在国内外阿拉伯文书法比赛与展览中赢得了荣誉。日,在巴基斯坦国际阿拉伯文书法比赛与展览中被评为国际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比赛二等奖。此外,他的作品还在伊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国内的各项比赛与展览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各方的高度赞扬与好评。   哈孜?艾买提(1935-),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著名穆斯林书画家,阿拉伯文、维吾尔文书法家。哈孜?艾买提生长在一个艺术家的环境中,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绘画与书法,后就读于喀什师范学院,1957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艺术系,历任新疆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委员、新疆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哈孜?艾买提长期致力于国画、油画、壁画、装饰画以及阿拉伯文和维吾尔文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油画《罪恶的审判》《地毯?维吾尔人》《乐迷》《刀郎魂》和国画《牛背叼羊图》《唱不尽的心声》《葡萄架下》《麦喜来甫》《天山百灵》等先后荣获国家或省级优秀奖。他出版有《哈孜?艾买提画集》和《哈孜,艾买提油画作品选》。至于他的阿拉伯文和维吾尔文书法也同他的绘画作品一样,多次参加国家大型书画展,并先后赴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伊朗、日本、俄罗斯及独联体诸国举办书画展,受到各国各界朋友及有关专家的好评。哈孜?艾买提阿拉伯文书法虽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未占太大的比例,但他的书法功底和造诣却非同一般,其风格自成体系。他创作的阿拉伯文书法造型多以苏鲁斯体为基准,既融汇了维吾尔文的书法风韵,又吸收了汉字书法的创作格式;既有阿拉伯人的书写特征,又有中国文化的艺术风格。可谓书体优美绚丽,风格异彩纷呈,为维吾尔族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树立了典范。缘于此,其阿拉伯文书法先后参加了伊朗和新加坡等国举办的书法展览。2001年,哈孜?艾买提被收入科威特出版的《当代世界阿拉伯文书法家大辞典》。   马福元(1937-),回族,生于甘肃省康乐县巴丹乡李子堡,经名穆罕默德?伊斯哈格,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家。马福元于1943年在李子堡清真寺念经。1998年在李子堡清真寺任职教长。从1954年起,马福元便
开始学习阿拉伯文书法,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不断提高,其作品受到当地及周边地区穆斯林群众的普遍欢迎,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地的各界人士多有收藏其书法作品。马福元的书法以大字横幅、圆幅、扇面、四扇屏为其特长,字体雄浑,布局别致,形象优美,融书法与艺术为一体,令人赏心悦目。   陈进惠(1938-),回族,生于辽宁省丹东市,祖籍河北省大厂县,经名优素福,穆斯林学者,阿拉伯文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陈进惠自幼酷爱书画艺术。1954年进入北京回民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历任《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馆长,现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中国中东学会会员。受伊斯兰文化的熏陶,陈进惠对阿拉伯文书法一直情有独钟,潜心致力于其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终于自学成才,成绩斐然。从1980年起,先后参加了伊拉克、土耳其、马来西亚、伊朗、科威特、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国内多次重要的阿拉伯文书法展览与比赛,展示了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期间,曾经两次(1999年、2000年)荣获巴基斯坦国际阿拉伯文书法比赛书法艺术一等奖,为中国穆斯林赢得了荣誉。近几年,陈进惠在国际上参赛与参展的作品及其简历已先后被举办国收入相关的专集,公布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有1997年,伊朗出版的《伊朗首届伊斯兰书法节文字集锦》;2001年,科威特出版的《当代世界阿拉伯文书法家大辞典》和阿联酋出版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大观》。2002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了《陈进惠阿拉伯文书法选》;2007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陈进惠为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编写的统编教材――《阿拉伯文书法简明教程》。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还多次采访并分别用汉、英、阿拉伯、普什图等语向世界播报了陈进惠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陈进惠长期从事伊斯兰文化工作,其中在阿拉伯文书法方面的研究与建树尤为突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他在任职伊斯兰教协会期间,曾受聘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讲授阿拉伯文书法达17年之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人才,为新时期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应邀在北京、宁夏、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向有关院校及培训机构讲授阿拉伯文书法。1994年,陈进惠出访马来西亚,应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的邀请,向在该校留学的各国阿拉伯文书法爱好者作了专题讲座,可谓墨香传四海,桃李遍八方。   尼亚孜?克里木(1948-),维吾尔族,笔名夏尔克,新疆吐鲁番人,毕业于新疆大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委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新疆书法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维吾尔文和阿拉伯文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尼亚孜?克里木自幼喜爱书画艺术。10岁左右时,他的书法才能与成绩便引起了当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他的处女作“关于维吾尔书法艺术”论文发表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年艺术奖”的第一名。后在1985年、1989年、1998年三次举办过个人书法展。其书法作品包括维吾尔文和阿拉伯文在内,多次入选中外大型书画展。其中阿拉伯文书法曾参加过在土耳其举办的第五届国际阿拉伯文书法大展。尼亚孜?克里木的阿拉伯文书法严格遵守阿拉伯书法传统的书写规范,又融合了维吾尔文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诸如苏鲁斯加利体、迪瓦尼加利体、库法体、波斯体、图格拉体的各种艺术造型与象形字,受到中外书法界的好评,其中有不少作品还被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友人和书法爱好者收藏。他出版的个人专集《尼亚孜?克里木书法作品》等书法专著,书体优美,婀娜多姿,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才华。在书法教育方面,尼亚孜?克里木不仅编写出版了适合大、中、小学的书法课本和理论文章,还应聘亲自在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新疆电视台等单位讲授书法艺术,为少数民族书法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特邀编辑:马淑萍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阿文书法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