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节未降,白云怀已新 的妙处

()&&清初。字,号。(今属广东)人。十四年(1657)乡试第一,后屡试不第,即潜心治学,从事诗歌写作,名噪一时。二十七年(1688)考中进士,选授庶吉士,当时他已60岁了。第二年即告假归里,乡居15年,周游名山,与海内著名诗人酬唱,、、等都推重他。康熙四十二年(1703)被召回翰林院供职,因不识满文而罢。次年返乡,与、并称为""。
梁佩兰书法
&&&&&梁佩兰诗,多酬赠和吟咏景物之作,也有发泄功名失意的怨辞,间亦杂有兴亡之感。较有意义的作品是某些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如《养马行》、、《采茶歌》、、等。这类诗,内容清新,语言通俗,感情自然,不失为佳作,但不多见。他的大多数诗仿古的习气过重,笔调较为平淡直致。总体来看其诗成就还不能与屈、陈并论。《清史列传》等典籍及当时的名人如、近人徐世昌等则盛赞其诗。&&&&&梁佩兰兼擅书画,画善山水、兰花,但并不多见;书法则以行书见长,为清初岭南书坛的佼佼者。《国朝书画家笔录》称其书法受王羲之影响,近人麦华三、马国权等则称其书法由苏、米上溯李北海、钟繇、王羲之等,并形成自己风格。据《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称,梁佩兰传世主要书迹大致约37件,《》与《风满楼书画录》均有记载。其书法以《行书七言联》(广东省博物馆藏)为代表。该作品书文为“偶值闲啸咏,何妨拄笏对云山”,很有一种厌倦官场、偷得清闲的放浪形骸。此作是送给当时两广总督吴兴祚的,其意义也就更加耐人寻味。近人陈伯任称此书“顺笔纵书,尚存明代风习”。今观此书,则雄奇高古,笔力劲健。近有好事者将之镌刻于广州白云山碑廊。  “岭南三家”的诗文各擅胜场,在书法上也是各有千秋。古人《书法汇编序》中专门论及三家书法之不同处。书中道:幼曾记吾粤屈翁山、梁药亭、陈独漉三先生相聚论书。三君惟独漉以八分擅名,梁谓之曰:“公书有本领,有学问,然世上多有之。仆书没本领,没学问,然掩其姓字,出书示人,识者必曰:想见此子不俗。”因谓屈曰:“公书何如?”曰:“仆书不管有本领,没本领;有学问,没学问,只自己写成一屈翁山耳。”三公之言,得毋亦贵有天趣之谓耶?从中可看出三家之书,均能自鸣天籁。在书法史上均有其一席之地。再观梁佩兰的行书,这种感觉则愈显。
  梁佩兰[2]之所以名列“岭南三大家”,而且名列首位,说来不为无因,原来是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有番禺诗僧(自号,尝入丹霞为僧,后。及卒,私谥清逸先生),编选梁佩兰及屈大均、陈恭尹之诗,命名为《岭南三大家诗录》。按当时梁、屈、陈3人都是在世,而且彼此均有过从唱和。如果就主题思想倾向、题材价值等社会效果而言,梁诗在现实性、人民性的深度、广度显然不及屈、陈。但屈、陈两人终生以布衣终老,不事新朝,抗清的民族意识较强。而梁佩兰毕竟是功名中人,而且名驰京华,结识公卿。也许由于这些因素,梁佩兰由是位列两者之前,而且收入诗作最多。又据近人邓之诚在《清诗纪事初编》里的考证,王隼之所以选定这3人,并命名为“岭南三大家”,其目的“隐以抗‘江左三家’(即当时清初的江苏诗人钱牧斋、吴梅村、安徽诗人龚鼎挛)”。但不管编选者主观意图如何,“岭南三大家”的称号一直为人们所公认,流传至今,仍有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更为广东一代的诗风,起了继往开来的推动促进作用。而在这之前,岭南诗人的艺术价值就全国的地位而言,大多数是叨陪未座的。
&  梁佩兰墓位于市东北郊白云山柯子岭南麓,已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尚好。&&梁佩兰墓坟面用灰沙构筑,分有坟头(山圈)、山手和前台。南向,全长约13.4米。地面铺灰沙,分3级,坟头最高,山手、前台依次而下。坟头用版筑的灰沙墙绕成半圆筒状,直径2.7、正中处最高为1.2米,当中有碑龛,石碑早被挖去,根据留下的痕迹得知,原碑高98、宽45厘米。龛前有灰沙拜桌,高出地面。两出手之间横宽约5米。墓志石2块,分嵌于两边平肩的灰沙壁中(挂榜),碑石黑色,风化严董,志文多已剥落。前台向两侧扩展,宽约8米。因墓址所在的山坡较陡,在坟头后面依陡坡再圈筑两重挡土灰沙墙(会岭),里面的一重灰沙墙头有浮雕式祥云涌月装饰,墙中嵌一灰黑色碑召,高60、宽38厘米,正中并排刻:“赐进士出身征仕郎翰林院庶吉士显考药亭梁公府君敕封孺人显妣梁门何氏太夫人之墓”。下款由“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十二月十九日癸酉之吉孝男”以及孙、曾孙共14人立石署刻。&现在墓地周围已成整片松林,坟面杂草灌木丛生,几与人齐。东边山手处有1穴用水泥新筑的坟,打破了梁墓前台的东侧,新坟正中有花岗石碑“新会梁公贤信之墓”,是1951年入葬的。据吴荣光撰的重修墓志得知,现在的灰沙坟面是道光六年(1826)重修的,坟中山手两边挂榜的2块志石即为吴荣光撰书。重修时还在坟后加筑2重挡土的灰沙护墙(会领),又在坟头中另立新碑(已被挖去,不存),原墓碑则移置于内重的护士墙(会领)当中。
【舟发阊水至饶阳道中作八首(其四)】
&  小雨湿自好,秋花鲜向人。
&  秋花照江水,一片江南春。
&  白露节未降,白云怀已新。
&  扁舟语舟子:花下且垂纶。
&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其一)】
&  大节平生事,文章复不刊。
&  墨痕尤似渍,碧血几曾干。
&  自得乾坤正,谁知世事艰。
&  草堂灯一点,霜气迫人寒。
&  【粤曲二首】
&  春风试上粤王台,锦绣山河四面开。
&  今古兴亡犹在眼,大江潮去复潮来。
&  琵琶洲头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
&  一声欸乃一声桨,共唱渔歌对月明。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韶关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40:3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梁佩兰_梁佩兰介绍 - 书法字典 - 词典网书&法
行书 &楷书 &草书&隶书&篆书&
您的位置: && &&&& 梁佩兰百科介绍梁佩兰百科
拼音:liáng pèi lán
人物简介  梁佩兰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腊月,少年时从学于陈邦彦,攻读经史百家之学,他聪敏过人,记忆力强,能“日记数千言”,素有才名。顺治十四年(1657)乡试第一,此后三十年间断断续续6次赴京会试,均落第,自号漫溪叟,潜心治学,一时风雅称盛。梁佩兰每有所作,均被人们争相抄传。梁诗在当时名气极大,名公巨卿、达官贵人,都以获得他的题咏为荣。  康熙二十年(1681)冬,与朱竹垞等结诗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徐乾学主持会试,使用“通榜法”录取大批名士,梁佩兰第七次赴考,金榜题名得中进士,但这时他已是60岁的花甲之年了。朝廷任他为知县,他以年老而不赴任,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梁以留京写诗为乐,士大夫争相延请品题吟哦。满清贵胄、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因慕其名,特修书邀他共同选编宋、元词集。纳兰性德死前七日,还与他和姜宸英、顾贞观等人饮宴赋诗。  次年梁佩兰即告假归里,隐居于广州丛桂坊(今丛桂路附近),集骚人,结诗社,共唱吟,一住十四年。梁佩兰早年曾与一批粤中诗人在广州城西结西园白莲诗社。告假还乡后,他召集一批诗友,在法性寺重开兰湖白莲诗社,由他和屈大均、陈恭尹主持,长期组织诗会,吟咏唱和,交流切磋,扶掖后学。经他教导的后辈诗人,著名的有被王士祯称为“岭南二妙”的王隼、梁无技,以及陈阿平、韩海和女诗人王瑶湘等,很多外地诗人也慕名前来就教。此外,梁、屈、陈还主持过越台诗社、东皋诗社、探梅诗社等。据《清史列传》记载:“是时岭海文社数百人,推梁佩兰执牛耳。”   康熙四十一年(1702)岁末,为庆祝翌年三月康熙帝五十寿辰,诏敕庶吉士久在外者赴馆供职。梁佩兰奉召进京,抵京不一月,例值翰林院散馆考试,梁佩兰等三十人以不习满文而被革去庶吉士职位。梁佩兰不肯屈身赴选知县,翌年深秋便离京回乡。他与诗人沈用济结伴南下,沿途吟赏唱和,抒怀吊古。次年春,梁佩兰抵粤。 越年病逝广州,卒后门人私谥文介先生,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白云山柯子岭南麓,现保存尚好。   梁佩兰著有《六莹堂集》前后集、文集共16卷传世,收录了他近二千首诗。他还曾参与修纂《阳春县志》(已失),为康熙三十年(1691)新修《南海县志》作序。个人成就  梁佩兰诗,多酬赠和吟咏景物之作,也有发泄功名失意的怨辞,间亦杂有兴亡之感。较有意义的作品是某些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如《养马行》、《采珠歌》、《采茶歌》、《雀飞多》、《樵父词》等。这类诗,内容清新,语言通俗,感情自然,不失为佳作,但不多见。他的大多数诗仿古的习气过重,笔调较为平淡直致。总体来看其诗成就还不能与屈、陈并论。《清史列传》等典籍及当时的名人如何巩道、近人徐世昌等则盛赞其诗。  梁佩兰兼擅书画,画善山水、兰花,但并不多见;书法则以行书见长,为清初岭南书坛的佼佼者。《国朝书画家笔录》称其书法受王羲之影响,近人麦华三、马国权等则称其书法由苏、米上溯李北海、钟繇、王羲之等,并形成自己风格。据《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称,梁佩兰传世主要书迹大致约37件,《壮陶阁书画录》与《风满楼书画录》均有记载。其书法以《行书七言联》(广东省博物馆藏)为代表。该作品书文为“偶值放衙闲啸咏,何妨拄笏对云山”,很有一种厌倦官场、偷得清闲的放浪形骸。此作是送给当时两广总督吴兴祚的,其意义也就更加耐人寻味。近人陈伯任称此书“顺笔纵书,尚存明代风习”。今观此书,则雄奇高古,笔力劲健。近有好事者将之镌刻于广州白云山碑廊。  “岭南三家”的诗文各擅胜场,在书法上也是各有千秋。古人《书法汇编序》中专门论及三家书法之不同处。书中道:幼曾记吾粤屈翁山、梁药亭、陈独漉三先生相聚论书。三君惟独漉以八分擅名,梁谓之曰:“公书有本领,有学问,然世上多有之。仆书没本领,没学问,然掩其姓字,出书示人,识者必曰:想见此子不俗。”因谓屈曰:“公书何如?”曰:“仆书不管有本领,没本领;有学问,没学问,只自己写成一屈翁山耳。”三公之言,得毋亦贵有天趣之谓耶?从中可看出三家之书,均能自鸣天籁。在书法史上均有其一席之地。再观梁佩兰的行书,这种感觉则愈显。名号由来  梁佩兰之所以名列“岭南三大家”,而且名列首位,说来不为无因,原来是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有番禺诗僧王隼(自号蒲衣,尝入丹霞为僧,后返初服。及卒,私谥清逸先生),编选梁佩兰及屈大均、陈恭尹之诗,命名为《岭南三大家诗录》。按当时梁、屈、陈3人都是在世,而且彼此均有过从唱和。如果就主题思想倾向、题材价值等社会效果而言,梁诗在现实性、人民性的深度、广度显然不及屈、陈。但屈、陈两人终生以布衣终老,不事新朝,抗清的民族意识较强。而梁佩兰毕竟是功名中人,而且名驰京华,结识公卿。也许由于这些因素,梁佩兰由是位列两者之前,而且收入诗作最多。又据近人邓之诚在《清诗纪事初编》里的考证,王隼之所以选定这3人,并命名为“岭南三大家”,其目的“隐以抗‘江左三家’(即当时清初的江苏诗人钱牧斋、吴梅村、安徽诗人龚鼎挛)”。但不管编选者主观意图如何,“岭南三大家”的称号一直为人们所公认,流传至今,仍有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更为广东一代的诗风,起了继往开来的推动促进作用。而在这之前,岭南诗人的艺术价值就全国的地位而言,大多数是叨陪未座的。代表诗作  【舟发阊水至饶阳道中作八首(其四)】  小雨湿自好,秋花鲜向人。  秋花照江水,一片江南春。  白露节未降,白云怀已新。  扁舟语舟子:花下且垂纶。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其一)】  大节平生事,文章复不刊。  墨痕尤似渍,碧血几曾干。  自得乾坤正,谁知世事艰。  草堂灯一点,霜气迫人寒。  【粤曲二首】  春风试上粤王台,锦绣山河四面开。  今古兴亡犹在眼,大江潮去复潮来。  琵琶洲头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  一声欸乃一声桨,共唱渔歌对月明。相关诗人(清)
快速导航书法推荐()&&清初。字,号。(今属广东)人。十四年(1657)乡试第一,后屡试不第,即潜心治学,从事诗歌写作,名噪一时。二十七年(1688)考中进士,选授庶吉士,当时他已60岁了。第二年即告假归里,乡居15年,周游名山,与海内著名诗人酬唱,、、等都推重他。康熙四十二年(1703)被召回翰林院供职,因不识满文而罢。次年返乡,与、并称为""。
梁佩兰书法
&&&&&梁佩兰诗,多酬赠和吟咏景物之作,也有发泄功名失意的怨辞,间亦杂有兴亡之感。较有意义的作品是某些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如《养马行》、、《采茶歌》、、等。这类诗,内容清新,语言通俗,感情自然,不失为佳作,但不多见。他的大多数诗仿古的习气过重,笔调较为平淡直致。总体来看其诗成就还不能与屈、陈并论。《清史列传》等典籍及当时的名人如、近人徐世昌等则盛赞其诗。&&&&&梁佩兰兼擅书画,画善山水、兰花,但并不多见;书法则以行书见长,为清初岭南书坛的佼佼者。《国朝书画家笔录》称其书法受王羲之影响,近人麦华三、马国权等则称其书法由苏、米上溯李北海、钟繇、王羲之等,并形成自己风格。据《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称,梁佩兰传世主要书迹大致约37件,《》与《风满楼书画录》均有记载。其书法以《行书七言联》(广东省博物馆藏)为代表。该作品书文为“偶值闲啸咏,何妨拄笏对云山”,很有一种厌倦官场、偷得清闲的放浪形骸。此作是送给当时两广总督吴兴祚的,其意义也就更加耐人寻味。近人陈伯任称此书“顺笔纵书,尚存明代风习”。今观此书,则雄奇高古,笔力劲健。近有好事者将之镌刻于广州白云山碑廊。  “岭南三家”的诗文各擅胜场,在书法上也是各有千秋。古人《书法汇编序》中专门论及三家书法之不同处。书中道:幼曾记吾粤屈翁山、梁药亭、陈独漉三先生相聚论书。三君惟独漉以八分擅名,梁谓之曰:“公书有本领,有学问,然世上多有之。仆书没本领,没学问,然掩其姓字,出书示人,识者必曰:想见此子不俗。”因谓屈曰:“公书何如?”曰:“仆书不管有本领,没本领;有学问,没学问,只自己写成一屈翁山耳。”三公之言,得毋亦贵有天趣之谓耶?从中可看出三家之书,均能自鸣天籁。在书法史上均有其一席之地。再观梁佩兰的行书,这种感觉则愈显。
  梁佩兰[2]之所以名列“岭南三大家”,而且名列首位,说来不为无因,原来是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有番禺诗僧(自号,尝入丹霞为僧,后。及卒,私谥清逸先生),编选梁佩兰及屈大均、陈恭尹之诗,命名为《岭南三大家诗录》。按当时梁、屈、陈3人都是在世,而且彼此均有过从唱和。如果就主题思想倾向、题材价值等社会效果而言,梁诗在现实性、人民性的深度、广度显然不及屈、陈。但屈、陈两人终生以布衣终老,不事新朝,抗清的民族意识较强。而梁佩兰毕竟是功名中人,而且名驰京华,结识公卿。也许由于这些因素,梁佩兰由是位列两者之前,而且收入诗作最多。又据近人邓之诚在《清诗纪事初编》里的考证,王隼之所以选定这3人,并命名为“岭南三大家”,其目的“隐以抗‘江左三家’(即当时清初的江苏诗人钱牧斋、吴梅村、安徽诗人龚鼎挛)”。但不管编选者主观意图如何,“岭南三大家”的称号一直为人们所公认,流传至今,仍有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更为广东一代的诗风,起了继往开来的推动促进作用。而在这之前,岭南诗人的艺术价值就全国的地位而言,大多数是叨陪未座的。
&  梁佩兰墓位于市东北郊白云山柯子岭南麓,已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尚好。&&梁佩兰墓坟面用灰沙构筑,分有坟头(山圈)、山手和前台。南向,全长约13.4米。地面铺灰沙,分3级,坟头最高,山手、前台依次而下。坟头用版筑的灰沙墙绕成半圆筒状,直径2.7、正中处最高为1.2米,当中有碑龛,石碑早被挖去,根据留下的痕迹得知,原碑高98、宽45厘米。龛前有灰沙拜桌,高出地面。两出手之间横宽约5米。墓志石2块,分嵌于两边平肩的灰沙壁中(挂榜),碑石黑色,风化严董,志文多已剥落。前台向两侧扩展,宽约8米。因墓址所在的山坡较陡,在坟头后面依陡坡再圈筑两重挡土灰沙墙(会岭),里面的一重灰沙墙头有浮雕式祥云涌月装饰,墙中嵌一灰黑色碑召,高60、宽38厘米,正中并排刻:“赐进士出身征仕郎翰林院庶吉士显考药亭梁公府君敕封孺人显妣梁门何氏太夫人之墓”。下款由“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十二月十九日癸酉之吉孝男”以及孙、曾孙共14人立石署刻。&现在墓地周围已成整片松林,坟面杂草灌木丛生,几与人齐。东边山手处有1穴用水泥新筑的坟,打破了梁墓前台的东侧,新坟正中有花岗石碑“新会梁公贤信之墓”,是1951年入葬的。据吴荣光撰的重修墓志得知,现在的灰沙坟面是道光六年(1826)重修的,坟中山手两边挂榜的2块志石即为吴荣光撰书。重修时还在坟后加筑2重挡土的灰沙护墙(会领),又在坟头中另立新碑(已被挖去,不存),原墓碑则移置于内重的护士墙(会领)当中。
【舟发阊水至饶阳道中作八首(其四)】
&  小雨湿自好,秋花鲜向人。
&  秋花照江水,一片江南春。
&  白露节未降,白云怀已新。
&  扁舟语舟子:花下且垂纶。
&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其一)】
&  大节平生事,文章复不刊。
&  墨痕尤似渍,碧血几曾干。
&  自得乾坤正,谁知世事艰。
&  草堂灯一点,霜气迫人寒。
&  【粤曲二首】
&  春风试上粤王台,锦绣山河四面开。
&  今古兴亡犹在眼,大江潮去复潮来。
&  琵琶洲头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
&  一声欸乃一声桨,共唱渔歌对月明。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韶关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40:3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