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一般是由广州本地人人组成吗?

工棚内开赌场 80赌徒被擒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工棚内开赌场 80赌徒被擒
  玩家愿赌不服输
  还没翻本就落网
  距离常规的赌局结束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瞪着血红双眼的赌徒们仍不愿放弃。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这个设置在海口街道办事处一废弃工棚内的地下赌场临时延长了“经营时间”。翻本的美梦,很快就随着警方收拢包围圈而破灭。等到负责放哨的组织者察觉到警察到来时,80名赌徒已成为“瓮中之鳖”。
  地下赌场
  藏在工棚内
  3月1日晚上,昆明市五华区海口街道办事处菜碧村偏僻角落的一个废弃工棚内人声鼎沸,数十人围坐在赌桌旁疯狂下注。这个地下流动赌场的组织者只设立了“推筒子”一种参赌方式,由一名庄家与三名参赌人员对垒,其余人员以最低100元、最高2000元的额度下注。赌场组织者董某和同伙们不时在工棚中穿梭查看,对这里火爆的经营情况感到满意。
  无论赌局如何变幻莫测,组织者永远有利可图。按照赌场组织者订立的规矩,参赌的赌资超过一万元,组织者即可“抽水&#元;若场上局面为庄家通杀其他三家,他们则可以“抽水”20%。由于参赌人员一般不会携带大量现金,一旦向现场的高利贷借款,每笔两万元的款项,即便当天归还,也要付600元的利息。
  据了解,通常情况下,这个由董某等人经营的流动赌场,每天可迎来赌徒不少于60人,现金流动量不低于20万元。
  狡兔三窟,具有反侦查意识的组织者分别在海口街道办事处菜碧村内设有三个聚众赌博场所,并安排专人巡逻看场。为了保证安全,该赌场只在每天14时至18时设局,所有参赌人员通过手机获悉当日的统一乘车地点到达赌场。
  80名赌徒
  一夜束手就擒
  半个月前,五华警方在工作中获悉关于这个地下流动赌场的线索。很快,由昆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和五华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组成的专案组对此展开调查,由本地人董某和十余名东北人联手组织的大规模地下流动赌场浮出水面。
  经过周密部署,警方计划在3月1日实施收网行动。当天16时许,百余名民警根据事先分组在赌场周围埋伏。然而此时,民警们却发生了一个小意外:由于庄家一直赢钱,不少输光了赌资的参赌人员拒绝结束赌局。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赌场延长“营业”时间。22时许,见时机成熟,警方果断实施抓捕行动,束手就擒的赌徒中,甚至出现了携带幼儿前来的妇女。经统计,民警当场抓获参赌人员80名,缴获赌资19万余元,管制刀具14把。
  昨日上午,五华区巡特警大队发布了以上案情。据办案民警介绍,初步审讯发现,该赌场的参赌人员呈区域性扩大趋势,除海口本地人外,绝大多数来自晋宁、呈贡乃至昭通和四川。这些参赌人员的年龄集中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警方推断,这或许是助推该赌场实现高盈利的原因。目前,警方正对此展开进一步调查。
  生活新报 记者 唐娜webmaster.本地人纷纷撂挑子 什刹海导游难闻北京音
  河南腔、湖北调、甘肃音……这说的不是北京站候车大厅,而是什刹海的导游们南腔北调的讲解。在什刹海,导游九成以上是外地人。少了京腔京韵,京味浓郁的什刹海顿时韵味大减。
  招不来北京人
  昨天,记者来到什刹海,发现胸前挂着证件、负责旅游接待的三轮车夫、电瓶车导游等工作人员,都是外地口音。到什刹海游览,本想感受老北京民俗风情,可满耳朵净是外地口音,觉得别扭。
  北京人都哪儿去了?
  “北京人谁肯干这个!”面对记者提问,一位正等活儿的人力车夫说,“我们收入很低,北京人谁稀罕这点儿钱。”车夫手指烈日下大汗淋漓、晒得黝黑的同行说:“北京人肯受这累?”
  记者找到一家经营三轮车的旅游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什刹海最早的人力车就是北京人干起来的。“他们特能侃,一口京片子,外地人都喜欢听,老外也喜欢。”正因为如此,什刹海的人力车一度非常红火,也成了什刹海旅游的名片。
  可正因为红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08年,政府进行规范管理,引入9家公司授权经营,并把车数限定为300辆。
  “外地人肯吃苦,收入期待也没那么高,而且易于管理,公司新招的基本都是外地人。”这位工作人员介绍,9家公司之间也竞争,人力成本低,公司才有效益。“也想招北京人,想让游客听地道的北京话,可北京人不干,招不来。”
  竞争更激烈,收入却降低了,很多当初入行的北京人慢慢退出。至今还留在车队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被誉为“后海八爷”,也就10人左右。除了出车,他们还负责给新同事做培训,可这些外来徒弟,讲不出师傅们的北京味儿了。
  什刹海当地人在干什么?
  胡同里一个卖冷饮的摊主告诉记者,在什刹海,白天基本见不到当地居民,他们晚上才出来。“胡同里、大树下,喝着啤酒吃着烤串的,都是。”这位摊主在什刹海做生意10多年了,据他观察,当地居民“一般都有房子出租,不愁钱。有的自己住的面积很小,五六平方米,挤出地方出租。这些人一般不上班。”
  南腔北调的导游
  在地安门商场后身,记者找到一处咨询站点,询问有没有当地人导游。
  “北京人、外地人都一样,游览线路、讲解内容都是统一规定的,你找北京人讲的也是这些。”工作人员打岔说。见记者不死心,这位工作人员又说:“什刹海这些三轮车、电瓶车什么的,有9家公司在经营,司机、车夫、导游九成以上是外地人,要说北京人,也有,300辆三轮车里连10个都找不到。”
  没有北京导游,记者上了其中一辆三轮车,车夫小王是个黝黑壮实的小伙子,今年25岁,甘肃人,初中毕业,经老乡介绍,才来北京什刹海当起了三轮车夫。
  “就这解说词,我背了一个月才考试通过。”小王说,自己干了三四年了,这点儿词儿早背熟了。在一处胡同里,小王停下车,开始讲解胡同人家的门。
  “这门当,少的2个,多的12个……家里有两个门当的人要是跟有12个门当的人结了婚,就叫‘京龙护凤’。”
  “‘京龙护凤’?哪四个字?”记者问。
  “就是‘京’(金)色的京,护士的护。”小王说。
  “是攀龙附凤吧?”
  “宁(你)说的那个不对!”小王显出不屑解释的表情,“宁还想不想听了?”
  小王告诉记者,蹬三轮车的,山西人最多,还有河南、河北、湖北、甘肃等地的人,北京人基本没有。
  要保护京腔京韵
  什刹海是全市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一片,历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文物修缮、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升级、人口疏解等工作,什刹海也顺利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随着景区建设、酒吧街的扩张,什刹海里的新居民越来越多。
  “酒吧、餐馆、各种特色小店,基本都是外地人在经营,对于丰富景区游览内容、活跃商业贡献特别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业人员,是推动什刹海景区繁荣发展的主力军。但对于“导游讲解”这项服务,“当然还是由本地人来做更好,京腔京韵也是我们要保护的,但也是最难保护的。”
  与故宫、天坛、长城等名胜古迹不同,什刹海还是一片居民区。它最吸引游客的,不只是贵族府第、名人故居、河湖水系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它热气腾腾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市井生活。
  在升级什刹海地区业态的过程中,市政府一直强调,鼓励有民俗特点和能体现老北京文化传统的项目进入。这些项目,都离不开它的载体——北京人。
  在前门地区的改造中,政府鼓励把原有居民留下来,保护文物的同时,也保护由人作为载体传承的那部分文化。在什刹海的保护与开发中,是否也能借鉴前门地区的做法,保护文物,也保护京腔京韵? (记者 于丽爽)
】【】【】
阿斯顿发生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本地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