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潮生曲八孔洞箫指法表用什么指法吹

查看: 2346|回复: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洞箫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用于乐队合奏或戏曲伴奏中的洞箫,筒音通常为d1,一般内径为16mm,从吹口端至下端调音孔的长度为520mm左右,全长为800mm左右。
& & 一、洞箫的音域、音色和音准
& & 1、洞箫的音域
& & 管乐器音域的宽窄,除了决定于制作工艺是否优良,吹奏技巧是否得当,以及指法组合是否恰当等因素而外,还同管乐器的量度有关。
& & 量度是物理学名词,是指管乐器吹奏一端的内径同管长的比值。量度对管乐器的声学性质(音色和音域)有着重大影响。例如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若不借助高音孔就无法吹出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就没有现今宽广的音域;中国的管子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却毋须借助高音孔就能轻松地奏出第二泛音来。单簧管与中国管子音乐声学性质上的这一差别,乃是由量度决定的。原来就五度超吹乐器来说,量度越大,超吹音就越容易被激发;量度小,超吹音则不容易被激发。可在箫笛一类八度超吹的管乐器上,量度对它们声学性质的影响,就恰恰同五度超吹乐器相反:量度越小,超吹音越容易被激发。
& & 人们根据常识就可以知道,管乐器的管子越长音越低,管径越大音也越低。因此,低音管乐器的内径大、管子长;高音管乐器的管径小、管子也就短。但是管径的粗细、管子的长短都是有限度的。笔者曾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作过实验分析:当箫、笛的管子长到一定限度时,基音就无法吹出,所吹出的也只能是第一泛音。对于洞箫的管长笔者所作的测算是:管长超出管内径的50倍(即量度小于0.02)时,吹出的便是高八度的第一泛音;若将末端掩没(此时箫管已成了五度超吹乐器),当管长超出管内径的25倍(即量度小于0.04)时,吹出的便是第二泛音。再以簧哨乐器来说,作为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由于管径小、管子长,以至于量度小,除基音外,第二泛音的奏出必须借助高音孔,而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的中国乐器管子,由于量度大,毋须借助高音孔也能方便地吹出第二泛音。
& & “量度”对管乐器声学性质的影响,是一个至今未曾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问题。量度的正确运用,对箫、笛音域的增扩和音色的选择,有着很大的意义。例如洞箫(筒音为d1)的内径一般在1.6厘米,有效管长约52厘米,其量度约为0.031,而琴箫内径一般为1.4厘米,有效管长约为60厘米,其量度约为0.023。为此,琴箫的高音比洞箫还要容易被激发,音域也就比洞箫略宽。
& & 洞箫为次中音乐器,音区比曲笛低纯四度,音域与笛子相似。洞箫的常用音域为d1—e3;若演奏得当,音域则可扩为d1—g3或更宽。
& & 2、洞箫的音色
& & 洞箫的音色同笛子相比,显得格外的恬静、秀雅,但音量小、发音不及笛子敏锐,便成了洞箫的弱点。
& & 洞箫的音色同管径和吹奏方法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制作方法是否得当也同样重要。洞箫同所有的乐器一样,音色具有大音色与小音色的区分。如小提琴,名琴同一般的琴所奏出的虽然都是小提琴的音色,但它们之间的音质却有天渊之别。制作精当的箫、笛,由于发音敏锐,演奏起来省力,其音色、音量的控制亦十分方便,使演奏者能随心所欲。音色能否随意变化和音量能否自由控制,是箫、笛制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吹口开挖得当与否是制作的关键所在。
& & 以上所述为做工粗细对音色的影响,而就演奏方法正确与否对音色的影响应至关重要。卫仲乐先生曾经说过,洞箫应该力求“高音似笛,低音似钟”,当然,“高音似笛”却不是笛。要达到这一要求,其要领在于口形的正确掌握:口缝要圆,口腔要适当打开,以利于共鸣。笔者曾经做过试验,用人工吹口吹奏箫、笛,发现其制作材料无论是优、劣;制作工艺的精、粗,其音色同样空洞、单调,很难辨别各自的优劣。受此启发,笔者曾有意识地对口形、口腔状态与箫、笛的音色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仔细地研究,发现同一支洞箫至少可以吹奏出三、四种有明显差异的音色;管径大,音色的可塑性就大。这都取决于口腔打开的程度。
& & 一般地说,口腔的打开程度,视管径的粗细和吹孔的大小而定:管径小、吹口小,口缝要小,口腔也就小;若管径大、吹口深宽,口缝要适当放大,口腔也要大。口腔的适当打开,不仅能避免吹奏出的音色干瘪,以保证发音坚实,同时还极有利于洞箫音色的变换和音量的随意控制。这恐怕是很多年轻洞箫演奏者所没有注意的。
& & 洞箫的音量尽管柔弱,其音量和音色还是有一定可塑性的——当然其音量的大小变化和音色的变换,要远比笛子困难得多。这音量的控制和音色的变化,全凭口缝和口腔的大小变换来控制。这是需要认真体味的。
& & 洞箫演奏上与笛子发音上的最大差别就是,洞箫发音的初始,不能用舌尖抵于门齿上,因此没有明显的音头。为此,发音之初就得保证口风的准确方向和适当的力度,否则其音色就必然欠柔和。这是初学洞箫的一大难点。
& & 3、洞箫的音准
& & 洞箫和笛子一样,谈及音准,人们总认为是制作上的问题。实际上箫、笛的音准,不仅取决于制作是否精当,同时也取决于演奏者的演奏方法是否得当,即:指法组合以及运气的方法是否得当。
& & 就洞箫音准的具体问题来说,它涉及到相对音高与绝对音高两个方面的问题。所谓相对音高的准确,就是指各音孔之间的音程关系的准确,绝对音高的准确当然就是指各音孔的音高应该与所对应的绝对音高符合——也就是筒音是否为准确的d1。
& & 就制作来说,音程的准确不仅取决于音孔的位置和大小是否得当,同时更受吹口深浅的影响。1958年,贵州玉屏箫笛厂的郑辉蒸为查阜西先生制作了一支琴箫,各孔音高几乎都低一律(半个音)。郑辉蒸取刀将吹口削深少许,音就全都升高了半音,并解释说:“削深,其受气之量较大,气量大则律深矣”。此事当场使查阜西、沈西园、杜文元“均讶为绝技”。笔者举此实例意在说明,吹口深浅决定着箫的绝对音高。吹口开深少许,音就能升高半个音,乃是因为管端校正量变小了,故而音也就随着增高。由于玉屏箫的吹口极小,管端校正量过大,吹口稍微挖深,管端校正量就明显减小,导致了音的增高。管端校正量的明显增大或减小,虽然各音孔的音高都会随着降低或增高,但各音孔所增降的音程并不相等,也就必然会影响音程的准确性。因此,通过吹口深浅的改变来调整音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则就一定影响各个音孔之间的音程关系。& &
& & 就洞箫制作时的校音来说,制作工人依赖音分仪,有人认为,根据音分仪可以将箫、笛校准得“一音分也不差”。这一认识有点偏颇,此处无意从理论上作过细的分析。制作工人虽然依据音分仪,可也常常出差错。原因何在?原来制作工人校音时总得一边吹奏一边一个音孔一个音孔地校音。但他们却忽视了校音时口缝位置的统一和吹奏力度的匀称,演奏时由于口风的统一反而会导致相对音高(音程)的不准确。此外,即使校音时的口缝位置和力度都相当统一,而演奏时的口缝位置和吹奏力度不同,音程仍然会不准确。因此,吹奏时有意识的俯仰吹奏角度,可以校正音准。
& & 箫笛演奏者每当发现箫或笛的音不准时,总是用挖补音孔的办法来补救:音嫌低就将音孔挖大,音嫌高就将音孔补上一点。这办法看起来很有效,但未必切合实际。假若是个别音孔的音不准,应该用此方法,若是多个音孔的音都欠准确,这样的校音方法就绝不是良策。因为这样校音以后,不仅影响了箫、笛音孔大小的统一而影响美观,同时也证明不是原先音没校准,而是吹奏方法可能与制作者校音时吹奏方法不一致。此时只要修整一下吹口就行了,尤其是洞箫,修整起来远比笛子方便得多。
& & 修整之前首先要判断一下吹孔是否得当。判断的方法是,首先听一听各个音孔之间的音程关系,若上手各音孔之间的音程偏宽,下手各孔之间的音程偏窄,说明吹孔偏深,只需要用锉刀将洞箫上端剉去一点,使吹口变浅一点,音程自然会得到矫正;反之,若上手各孔之间的音程偏窄,下手各音孔之间的音程偏宽,只须将吹孔挖深一点就该得到矫正。当然,若仅是个别音不准,那才应该矫正这个别音孔。
& & 洞箫由于音调比笛子低,管径也比笛子细,因此音孔的间距也就比笛子大。如今按照十二平均律制作校音,六孔洞箫的音孔设置也就存有矛盾:过分靠近第三孔,下手的按孔就困难;偏下则音准就存在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有用小指按第一孔;若此,则不如使用八孔洞箫——八孔洞箫不仅保证了音准,也方便了转调。& &
& & 洞箫同笛子一样,属于八度超吹乐器。由于其管长有一定限度,管径又不是太小,因此其泛音不是很多,只能奏出第一、二泛音,和极个别的第三泛音,音域相对较窄。构成各个音级的音高是由音孔位置决定的,音孔开挖位置具有随意性,因此音准的选择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音孔位置是否得当,它直接关系到洞箫的音域。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 &二、洞箫的选择与保养& &
& & 1、洞箫的选择
& & 洞箫购买时的挑选,当然应注意材料与做工两个方面。
& & (1)材料
& & 首先要看竹子是否老结,表皮是否光洁,尽可能没有破皮现象以免影响美观。就老结的竹子来说,尽管拿在手中很压手,同时还该注意竹质纤维是否细密。有些竹子拿在手中虽然很沉,但是由于竹质纤维粗疏,吹奏起来音色就不十分好。
& & 其次得看长度是否得当。有些演奏家追求“九节”,竹子的助音孔以下留得很长。这是不恰当的。就G调洞箫来说,其长度选择以不超过850mm为宜。实际上这里所讲的九节,所指的是适用长度,即助音孔以下留一截即可;留得过长,也就增加了双臂的负荷,容易疲劳,而且多留的一截对于音色的改善也没有作用。原来在适用的长度内,节多的洞箫的两端管径差就大;两端存在的关径差,保证了洞箫各个音区音色的统一和平衡,而且有利于低音的共鸣,使柔弱的低音变得厚实;洞箫的长度过长、节间距过大,就成了增加双臂负荷和影响美观的劣势。由此可知,洞箫两端存在一定的管径差,于保证有良好的音色是有意义的。
& & (2)做工
& & 洞箫的做工是否精良,可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部分。外在部分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即音孔、吹孔的开挖是否光洁,音孔的大小是否统一、美观。 所谓的内在部分,指的是音准和音色。音准,前文已经做了简单地阐述,此处不拟再作讨论。音色除同管径、管壁厚薄、吹孔深浅和形状相关而外,更同演奏者的口型密切相关。因此,挑选时应予以注意。
& & 2、洞箫的保养
& & 箫和笛一样,都是用竹子制作的。竹材最大的缺点是易蛀、易裂,因此洞箫的保养就是得注意防蛀、防裂。
& & 洞箫的一般保养方法是:吹奏以后将洞箫放入箱内或绒布套内。春和初夏时节,特别是霉雨季节,竹管内要保持干燥,防止发霉;夏、秋时节,由于天气干燥,箫笛管内可以将湿润的“胆”放入竹管内,保证管内湿润;冬季由于气温低,吹奏过后管内容易凝聚水气珠,演奏后应用“胆”将水气珠擦拭干净。
& & 箫、笛胆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用一根比箫、笛有效管长稍长的棒,外裹一曾绒布即成。
& & 三、洞箫的制作& &
& & 我国的竹材资源丰富,品种众多,是制作各种管乐器的好材料。箫的品种不同,所需的制作材料也就各异。洞箫的竹材以紫竹为佳,水竹(白竹)次之。竹材以壮实、干透的为佳。& &
& & 谈及竹材的壮实,就得谈及竹龄。紫竹和白竹的竹龄约为八年。竹子太稚嫩,制成洞箫音色不可能坚实;衰老的竹子制成的洞箫,音色干瘪。因此竹材的选择以四年材为佳。除了竹龄以外,竹子的砍伐时间则以立冬以后为好,此时砍伐下来的竹子不易虫蛀;春天砍伐的竹子因水分多而不适用。竹子以粗细适用、挺直,没虫蛀、不破皮的为佳。砍伐以近根部或齐土截下为好。砍下的竹子,应放在阴凉、透风的地方一、二年,使其自然干燥。& &
& & 制作洞箫的竹子,内径以16mm—18mm为宜,内径小的音色清亮,内径大的音色浑厚。制作之前要打通内节,将竹材烘干矫直;内节打通是为了烘烤时防止竹子爆裂。& &
& & 民间以九节箫为贵,故而砍伐竹子时以齐土截下为好,目的是为了取九节。洞箫的总长以不超过850mm为宜,因为其有效管长仅为520mm左右,其下端留得过长不仅没必要,也有失于观瞻。洞箫取九节,并不完全为了追求外在的美,而是在一定长度之内,节越多,两端的管径差越大,低音也就越浑厚。
& & 有人说我们的民族乐器制作不科学,当然认定洞箫的制作也不例外。如今制作箫、笛还没有公式,除了基本管长而外,各个音孔的位置乃取管长的百分比。这一方法的使用,历史已相当久远,《宋书》所载的“荀勖笛律”所制作的“泰始笛”就是百分比。
& & 说我们的民族乐器制作不科学,未必有充足的理由,因为西洋的管乐器的制作也是凭的经验(严格的工艺要求),而不是根据数理公式。我们所用的管乐器与西洋管乐器相比,其差距就在于缺乏严格的工艺标准——没能做到规格化。要将我国的民族管乐器制作规格化是很难的。这是我们的民族管乐器同西洋乐器的差别所在。西洋乐队所用的管乐器为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我们的民族乐器则多为竹管乐器。我国的铜管乐器不发达,仅有号筒一种,藏族的钦筒与号筒仅是大小的区别而已。木管乐器也几乎没有,管子与唢呐系用硬木车削后制成,但它们也仅仅是竹管乐器的演化和变异,例如现今的管子就是由竹管制作的筚篥演化而来的。竹材本身的千差万别,使我们用竹子制作的管乐器规格化不大具有可能性。
& & 用天然竹材制作的箫笛,乃是我国的传统,各乐器工厂都有自己的制作工艺要求。20世纪80年代,乐器制作行业曾进行过箫、笛制作规范化的讨论,但是并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如今看来各个厂家的制作也都是各行其是。& &
& & 业余的洞箫制作者,最要紧的是基音孔的确定——即基频公式的求得,也就是如何确定从吹孔至基音孔的长度。开好吹孔以后,首先就是确定调音孔的位置,并校准基音。& &
& & 关于洞箫基本长度的计算,笔者是通过 L=C/2f-Δ公式求得的。其中L是欲求的从吹孔至调音孔的长度。C是声波速度,声部速度与温度有关,150 C时其速度可取33045cm/s,若温度增加,每升高一度,声波速度增加61厘米。f为频率,若是G调洞箫其频率则为293.66Hz。Δ为管口校正量,即洞箫的管端(吹口一端)和末端校正量之和,据本人测算为3.8d左右(d为管口一端的内径)。至于Δ何以要取3.8d左右而不取确数?那是因为竹子两端的管径差没有计算入内,管径差大,Δ可略大于3.8d,管径差小,可略小于3.8d。这一长度与实际长度若有误差,还可以通过调音孔的大小与吹口的浅深加以调节。如此算来,内径为16mm的G调洞箫(筒音为d1),从吹口至调音孔的长度约为520mm~540mm,内径为14mm的琴箫(筒音为c1),从筒音至调音孔的长度约为600mm。&&
& & 基音校准以后,才可以确定各个音孔的位置。表1为各个音孔占有效管长用百分比(所列为八孔洞箫和琴箫数据,六孔洞箫可作参照)。孔序依次为:第八孔、第七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尾孔。百分比依次为:47..52、62.30、71.00、75.00、79.90、85.80、100。
& & 箫笛制作所需的工具是十分简单的,只需一把钻子和一把刀就行。钻子须用五花钻或三花钻,以避免钻孔时竹子被钻裂。三花钻可以选用适当的螺丝刀改制,挖孔的刀,不同于普通的小刀,钢口比较好的半把剪刀亦可代用。& &
& & 洞箫定好音孔位置,钻好音孔,即可校音。为了保证音准,音孔宜钻得小一点,以便利于音孔的开挖。若该孔所发之音与所需音高所差不大,音孔宜向下开挖;若所发之音与所需音高音低得较多,音孔宜向上开挖。各个音孔除最上面的后出孔应该略小一点而外,其余各音孔的大小要求尽可能一致;音孔大小的统一,是音色、音量统一的保证。后出孔略小,是为了保证该音孔本孔音与“叉口”音为小二度关系。后出孔必须略小,因为音孔的位置已经提高,不适当缩小音必偏高。笔者称此法为“提位缩孔法”。
& & 前面已经提到,校音时吹奏的口型、口唇的位置与口风力度必须统一,即管口校正量必须稳定,否则即使依靠再先进的仪器,制成之后的音准好是无法保证的。注释:
& & 五度超吹乐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闭管乐器”。此类管乐器的超吹音同基音为十二度关系;五度乃是八度的转位。八度超吹的管乐器即人们所说的“开管乐器”。由于把管乐器分成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无论是从管乐器的外形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声波图示”都无法说清楚,故而笔者主张将管乐器分成八度超吹乐器、五度超吹乐器和无超吹音乐器。理由笔者已撰文阐述。
& & 我认为“三分损益”有两种理解:
& & 1、定孔的位置按此法;
& & 2、音的频率符合此法。
& & 其中第二点可能要用专用频率测试仪,或者你自己做多个管子,按第一点中的三分损益法的方式确定长度,没有按孔,你来鉴别音高。(有点像定音管?)
& & 我说说第一点中的“三分损益法”确定长度。
& & 我们计算各音孔的位置假定由吹孔算起到按孔中心的长度。假设我们的第四孔的位置已经确定,即为L4,那么先“益”,得到第一孔,即L1=L4*(1+1/3)=1.;再损,得到第五孔:L5=L1*(1-1/3)=0.6667*L1;再益,得到第二孔:L2=L5*(1+1/3)=1.;再损,得到第六孔:L6=L2*(1-1/3)=0.6667*L2;再益,得到第三孔:L3=L6*(1+1/3)=1.;至此,六孔位置确定。
& & 不知是否正确,基本原理如此。
& & 由于孔的大小是不太确定的,而且这些位置要折算成有效(或等效)长度,所以笛子做好后,其音不一定(更确定地讲,基本上是“一定不”)符合“三分损益”,开孔位置按“三分损益法”与用其它法做出来的笛没有区别(因为还有调音等)。
& &&&音高完全符合“三分损益法”的笛(事实上不可能有)与完全符合“十二平均律法”的笛(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其音高相差是很小的。
本站联系方式:QQ:
Powered by| 时间排序
尺八不仅乐器贵,且相当难学。
尺八不仅乐器贵,且相当难学。
别闹,筒音是最低音,全按5,5就是最低音
别闹,筒音是最低音,全按5,5就是最低音
区别很大,国内的话学箫好些,毕竟方便。虽然也比较小众。&br&尺八比箫难!如果是传统五孔尺八,那么首先你要做的是吹出尺八的音色,这个在每天都科学练的情况下,能折腾初学者一两个月,然后甲音,学个俯仰,再学个半孔,四分之一孔……这你才能把1234567都按出来。这些搞定也差不多半年大半年过去了……&br&箫当然也是个慢慢磨出来的乐器,但胜在没太多技巧,气息练好就成了一大半了。自学相对容易,不容易走偏。&br&尺八很容易走偏,一会儿没老师看着就到沟里去了。
区别很大,国内的话学箫好些,毕竟方便。虽然也比较小众。尺八比箫难!如果是传统五孔尺八,那么首先你要做的是吹出尺八的音色,这个在每天都科学练的情况下,能折腾初学者一两个月,然后甲音,学个俯仰,再学个半孔,四分之一孔……这你才能把1234567都按…
其实就好吹与否,个人觉得南箫与洞箫区别不大。我先讲讲区别吧。&br&南箫和洞箫都是内切口,南箫多V型或VU型脆口:&br&V型:&br&&img src=&/2a6fec68_b.jpg& data-rawwidth=&275& data-rawheight=&2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5&&&br&VU型:&br&&img src=&/f6fe1f6178c24ebdd81d_b.jpg& data-rawwidth=&242&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2&&南箫又称大头箫,大多是开顶:&br&&img src=&/cf9aca98aebd5_b.jpg& data-rawwidth=&402& data-rawheight=&3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2&&&br&封顶:&br&&img src=&/8e05423bec83afeabe5bf_b.jpg& data-rawwidth=&181& data-rawheight=&1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1&&&br&而洞箫的吹口多是U型或深U型,还有一些是方型口的,不过一看就不专业。大多名家制作的洞箫几乎不会是方型口。当然也有开顶或不开定。&br&深U型:&br&&img src=&/9cbb7c937e567bcbd487831_b.jpg& data-rawwidth=&218& data-rawheight=&2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8&&&br&&br&就吹口来说,U型口更适合新手掌握箫的吹奏。&br&而封顶的箫,也有助于新手掌握箫吹奏时嘴唇的放置位置和气流掌握。&br&&br&不管是南箫还是洞箫,基本都是6孔箫,7孔箫和8孔箫。&br&6孔箫是最为传统的箫,起源于尺八。(在这里啰嗦一句,尺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不是日本的传统乐器。尺八起于天朝,兴于日本。)&br&&br&7孔箫太过稀少,以至于我都没见过,所以不妄评。&br&&br&8孔箫是现在的主流箫,与6孔箫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俩方便转调的孔。而6孔箫在转调时有些指法是按半孔,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讲是很考验级别和技术的。&br&&br&上面一支是8孔箫,下面一支是6孔箫,皆是正手箫(左手在上、右手在下)&br&&img src=&/468bcefa36a72c16b2afd_b.jpg& data-rawwidth=&327& data-rawheight=&2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7&&&br&就音色上比较,&br&南箫的音色浑厚苍茫。&br&洞箫的音色空灵幽远。&br&&br&然后是各种调性:ABCDEFG&br&&br&常用的是F调和G调,F调相对与G调来说声音更美,更低沉;&br&但F调的下把位最后一孔开孔距离长,一般手短的人按不住。&br&G调的话开孔距离相对适中,一般人的手灵活点都能按住。&br&&br&SO,个人建议楼主选择G调8孔封顶的洞箫,更适合新手练习。
其实就好吹与否,个人觉得南箫与洞箫区别不大。我先讲讲区别吧。南箫和洞箫都是内切口,南箫多V型或VU型脆口:V型:VU型:南箫又称大头箫,大多是开顶:封顶:而洞箫的吹口多是U型或深U型,还有一些是方型口的,不过一看就不专业。大多名家制作的洞箫几乎不…
孙贵生先生也可以算的上是琴箫双绝了,还有一些老先生的箫也很好。
孙贵生先生也可以算的上是琴箫双绝了,还有一些老先生的箫也很好。
有的,只是用的很少,如梅花三弄里155就可以用吐音。一般技巧谱里都有标注吐音
有的,只是用的很少,如梅花三弄里155就可以用吐音。一般技巧谱里都有标注吐音
全按最低吧
全按最低吧
一个内切口一个外切口你觉得捏?
一个内切口一个外切口你觉得捏?
箫和尺八还是有蛮大的不同&br&孔数:箫八孔六孔较常见,尺八五孔。&br&吹口:箫:主要有外切和内切两类,内切还分为u口和v口。尺八:外切&br&音色:尺八更加粗犷,带着煞气(非贬义),至于箫,传统洞箫音色内敛,温润,低沉平和。而南箫音色更厚实的感觉。&br&音域:一般的箫就两个八度多些,尺八则有三个八度。&br&音高:g调箫与尺八最低音同高
箫和尺八还是有蛮大的不同孔数:箫八孔六孔较常见,尺八五孔。吹口:箫:主要有外切和内切两类,内切还分为u口和v口。尺八:外切音色:尺八更加粗犷,带着煞气(非贬义),至于箫,传统洞箫音色内敛,温润,低沉平和。而南箫音色更厚实的感觉。音域:一般的…
首先说下,是“箫”,箫可是竹制的哦~&br&其实吹箫的名家还是很多的,只不过基本没有只吹箫的,因为箫与笛埙吹法接近,所以不少大家这些乐器都会,所以笛子演奏家同时是埙箫演奏家的蛮多。下面我就单列人名吧(不代表排名),楼主可以自己找找他们的相关音乐听听,感受下。&br&1.张维良《殇》&br&2.罗守成《惊破梅心》&br&3.谭谓裕《箫独奏曲集》&br&4.谭宝硕《箫中禅》&br&5.王次恒《梅花三弄—情箫古埙》&br&6.陈中申《风的想念》&br&在每人后面都加了一部他的经典专辑~~回答完毕~~
首先说下,是“箫”,箫可是竹制的哦~其实吹箫的名家还是很多的,只不过基本没有只吹箫的,因为箫与笛埙吹法接近,所以不少大家这些乐器都会,所以笛子演奏家同时是埙箫演奏家的蛮多。下面我就单列人名吧(不代表排名),楼主可以自己找找他们的相关音乐听…
你算是他的关门弟子了,哈哈~&br&低调,恩恩&br&&br&作为一个俗人,我能想起来的就是陈悦的《乱红·萧与钢琴》,很安静的一张专辑。&br&境界有小大之辨,翩然梅花软雪香蕊,广渺天际云游太虚。恩怨纠缠、静寂欢喜的都是人生琐事了,能被记录下来的都成了传说,拥有各自的悲欢离合,它们让我觉得自己很渺小。&br&处境在变,情怀不变。
你算是他的关门弟子了,哈哈~低调,恩恩作为一个俗人,我能想起来的就是陈悦的《乱红·萧与钢琴》,很安静的一张专辑。境界有小大之辨,翩然梅花软雪香蕊,广渺天际云游太虚。恩怨纠缠、静寂欢喜的都是人生琐事了,能被记录下来的都成了传说,拥有各自的悲…
张维良 特点是名气大&br&洞箫是相对简单的乐曲 和听者主观审美情趣有关
张维良 特点是名气大洞箫是相对简单的乐曲 和听者主观审美情趣有关
黄药师。&br&《碧海潮生曲》。&br&&blockquote&此曲实为以音律较艺,互拼内功时所用,它模拟大海浩淼,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其后洪涛汹涌,白浪连山,而潮水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水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飘至,忽而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而潮退后水平如镜,海底却又是暗流湍急,于无声处隐伏凶险。黄药师先以玉箫吹奏此曲试探欧阳锋功力,后又以此曲考较郭靖。内功定力稍弱者,听得此曲,不免心旌摇动,为其所牵。轻者受伤,重则丧命。&/blockquote&
黄药师。《碧海潮生曲》。此曲实为以音律较艺,互拼内功时所用,它模拟大海浩淼,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其后洪涛汹涌,白浪连山,而潮水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水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飘至,忽而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
戴树红老先生
自己去听就知道了
行内人都及尊敬他的
在社会上的名气倒是不大&br&&br&清亮坚实 空灵飘逸 变化婉转丰富 极具雅致&br&&br&老先生年轻时与广陵琴派泰斗张子谦老先生合作琴箫合奏 &br&搭配得天衣无缝 &br&琴声落处箫声起 &br&于审美于境界 无另二人可配合至如斯地步 &br&先生的古琴也尽得张之广陵派真传 &br&先生因身体原因 已不再收洞箫学生&br&&br&我至今未听过其他人 洞箫可吹奏至先生之境界&br&&br&由是以为自己孤陋寡闻 在知乎问出如此问题:&br&&br&除了戴树红先生,还有没有吹奏洞箫可达如此境界之人?&br&&br&望得知:不知名,然境界亦高妙之人
戴树红老先生 自己去听就知道了 一代箫神 行内人都及尊敬他的 在社会上的名气倒是不大清亮坚实 空灵飘逸 变化婉转丰富 极具雅致老先生年轻时与广陵琴派泰斗张子谦老先生合作琴箫合奏 搭配得天衣无缝 琴声落处箫声起 于审美于境界 无另二人可配合至如斯地步 …
在北京的话,可以参加悠然洞箫共修,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学的。&br&&a href=&/ev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悠然-洞箫共修】司马泠风山长小组改变地址继续招募(五道口)&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ev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悠然-洞箫共修】悠悠山长 周五晚7点(复兴门)&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不过&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5b46d960ebbf8f9c7dc27& href=&/people/5b46d960ebbf8f9c7dc27& data-tip=&p$b$5b46d960ebbf8f9c7dc27&&@何若昕(@little_cup)&/a&说的不错,真的要学的话,每天都得练习
在北京的话,可以参加悠然洞箫共修,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学的。不过说的不错,真的要学的话,每天都得练习
最直接的途径当然是找一个老师,跟随老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很多,也会少走很多弯路。&br&如果是自学,建议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以互相督促、互相促进。网上现在也有很多洞箫的学习资料,好好看看吧&br&持之以恒的练习才是王道。&br&希望你在洞箫的世界里找到乐趣!
最直接的途径当然是找一个老师,跟随老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很多,也会少走很多弯路。如果是自学,建议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以互相督促、互相促进。网上现在也有很多洞箫的学习资料,好好看看吧持之以恒的练习才…
一个字:练。&br&作为业余爱好,管乐一般都不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所以自学也行。不过无论多少,每天必须坚持练习。俗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三天不练观众都知道。
一个字:练。作为业余爱好,管乐一般都不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所以自学也行。不过无论多少,每天必须坚持练习。俗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三天不练观众都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孔洞箫指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