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资料柱寓意着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一世班禅颠尔德尼·确古杰布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回答13—14题。下列关于政协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B.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C.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D.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14.十一世班禅说:“我从坐床起,就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现在,这种责任感更强了。”从班禅的谈话中可以看出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C.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正在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宗教和谐共存之路。中国政府坚决不允许任何人打着宗教的幌子从事分裂国家、制造社会动乱等非法行为。这说明A.在我国,宗教已经与政权达成一致,和谐共建社会主义社会B.宗教活动要逐步禁止、取缔C.要依法打击各种宗教活动D.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农牧业经济飞速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牧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突出问题。据此回答35—36题:35.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农牧业经济飞速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牧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原因有 ( )①国家的大力支持 ②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怀 ④西藏人民自身的艰苦奋斗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36.解决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和 农牧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就必须 ( )A.把民族问题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B.注意到共同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C.使我国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分布特点D.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州、县和民族乡 ②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团结信教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④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为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A.教徒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B.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的宗教活动C.进行无神论宣传的各种活动D.宗教团体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藏族班的学生代表发言时说:“我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各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涉藏决议’,颠倒黑白,无端攻击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其做法……”他发言里的省略号处可以使用的是&&&&&&&&&&&&&&&&&&(&&& )A.违背了联合国不于涉别国内政的原则B.违反了我国平等互利的和平外交政策C.阻碍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执行D.打破了已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A.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C.使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D.帮助信教群众摆脱宗教的束缚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大量详实的图片、文物和实物,充分展示了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奋半,开拓创新,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②我国各民族在事实上是平等的&&&&&&&&&&③我国各民族都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必修二单元复习1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必修二单元复习1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44:5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必修二单元复习1.PPT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青年读本《十》
十、团结是幸福之源 & &分裂是祸害之根
  28、为什么说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0年前,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一首饱含哀伤、深情、期盼的歌曲,传遍神州大地,令亿万中华儿女心潮起伏,潸然泪下。这就是《七子之歌》。
  1925年夏,26岁的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来。然而,等待他的故国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惨遭瓜分蹂躏……诗人义愤填膺,旋即发表了“澳门”等七首浸透血泪的诗作,合称《七子之歌》。“七子”是指当时中国被西方列强割占的七块领土:被英国割占的香港、九龙、威海卫,被日本割占的台湾、旅大(旅顺、大连),被法国割占的广州湾,被葡萄牙割占的澳门。“七子”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惨遭瓜分的悲惨命运的象征,《七子之歌》唱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热切渴望!
  如今,80多年过去了。经过亿万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被列强掳去的“七子”,绝大多数已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但是,《七子之歌》蕴含的意义和精神并没有过时。它深刻地警醒我们: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神圣的责任。
  祖国统一是国家崛起和强盛的必由之路。历史表明: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四分五裂、纷争不断,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一盘散沙、内耗严重,绝无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
  从世界历史看,许多强国的崛起,无一不是以建立统一的国家为基础和前提。如果当年北美13个殖民地没有联合起来反抗英国,如果南北战争是另外一个结局,美国坐上当今世界的头把“交椅”,显然是不可能的。德国在1871年第一次统一前,有大大小小314个邦国。那时的德意志,在“民族国家之父”黎塞留眼里,是一盘散沙,在拿破仑眼里,是一架拆散了的蒸汽机。然而,通过“铁血宰相”俾斯麦利用战争的手段统一后,脱胎换骨,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统一,对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具有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国家的统一领导,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中国自秦代起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虽然也多次出现过分裂、对峙的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国家的长期统一,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原的先进技术、文化等,通过各种途径向民族地区辐射、传递,逐渐为周边各少数民族所吸收。唐高祖有感于中原典章制度在四边少数民族中的传播,称:“中国之礼,并在诸夷。”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原,使传统的汉族文化中增加了大量少数民族文化的成份。西域自西汉纳入中国版图后,葡萄、西瓜、黄瓜、胡萝卜等瓜果蔬菜,以及音乐、舞蹈等陆续传入中原,中原的文化和瓷器、丝绸、农具等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域。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更是天翻地覆、举世瞩目。在党的领导下,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少数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一些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跨越了好几种社会形态,可谓“一步登天”。国家实行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阐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提出要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注入了强大活力。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帮助。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源泉。祖国,是各民族安身立命之所,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祖国好比母亲,为各民族提供衣食之需,使他们免受冻馁之苦;为各民族遮风挡雨,使他们免遭风刀霜剑的摧残。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之福,祖国分裂是各民族之祸。土尔扈特原是蒙古族的一部,曾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生活,受到沙俄政府的压迫和奴役。沙俄还强征他们参加侵略土耳其的战争,使他们遭受巨大的损失。1770年10月,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冲破沙俄军队的围追截杀,翻越大漠戈壁,历尽艰险、万里东归,于次年回到祖国怀抱。这一佳话流传久远、感人至深,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祖国统一的极端重要性。
  在欧洲历史上,犹太人屡遭各国的压榨、驱赶、迫害甚至屠杀,特别在二战期间,希特勒屠杀了700多万犹太人,就是因为犹太人没有自己的祖国。民族众多的南斯拉夫,曾经是东南欧的强国。然而,从1991年到2006年,民族冲突不断,社会动荡不已,最终一分为六。历时近四年的波黑战争造成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无家可归,科索沃战争造成6000多平民伤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各族人民蒙受深重的灾难。
  祖国统一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各民族利益的根本保证。一个团结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凛然不可侵犯。一旦出现分裂,往往造成外强入侵、国破家亡,主权遭践踏、领土被侵占。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民族分裂活动从来都是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我国的手段,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割取我国领土的内应力量。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俄国多次侵入西藏、新疆,并策动、制造“西藏独立”、“新疆独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并策动、制造内蒙古独立。毛泽东曾经说过,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之所以欺负我们,是因为我们各民族不团结。历史的沉痛教训,一定要深刻汲取!
  从现实看,坚定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打破国际敌对势力遏制、走向崛起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千方百计阻挠中国发展。他们把台湾当作牵制中国崛起的一张王牌,处心积虑地阻挠两岸统一。他们蓄意制造所谓的“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企图由此打开缺口,西化、分化中国。他们扶植、支持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对民族地区进行分裂、破坏、颠覆活动。他们的活动,是中国崛起的现实威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严重障碍。对他们的倒行逆施,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擦亮眼睛,严密防范,坚决反对。
  我国各民族历来就有反抗侵略、捍卫统一的光荣传统。各民族在近现代反抗外来侵略的长期斗争中,实现了伟大的民族觉醒,形成了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铸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放眼今日之世界,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懂得祖国统一的珍贵,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在维护祖国统一上更加坚定和决绝。过去,中华民族在任何强大的敌人面前都没有屈服过。今天,在日益强盛的中华民族面前,任何企图分裂中国的敌对势力必将撞得头破血流,任何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
  1895年,祖国宝岛被日寇割占之时,台湾军民“哭声达于四野”。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联合保台,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爱国志士丘逢甲在护台斗争失败后,回到大陆祖籍地,念念不忘收复国土。他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于右任先生晚年客居台湾,日夜思念故国家园。常常登上高山,遥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泣血的诗句,不仅是老人深沉的呼唤,而且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
  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和共同追求。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知识窗: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在中国的西南部。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远在公元前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联系。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起来,成为现在的藏族。到唐朝(公元618—907年),藏汉双方通过王室间的联姻、会盟,在政治上形成了团结友好的亲谊关系,在经济和文化上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最终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布达拉宫,至今一直供奉着公元641年唐朝嫁给藏族吐蕃王的文成公主的塑像。大昭寺前的广场上还矗立着公元823年为双方会盟建立的“唐蕃会盟碑”。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
  十三世纪中叶,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自此之后,尽管中国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过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摘自《西藏的主权归属和人权状况》白皮书
  29、为什么说团结稳定是各族人民之福,分裂动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2003年3月,胡锦涛同志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这个道理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深刻揭示了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这是深刻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论断。纵观我国历史,哪个朝代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和谐,它的经济文化就繁荣,它的社会政治就稳定,它的综合国力就强盛;反之则经济文化衰退,社会政治不宁,综合国力削弱。我国历史上的三个鼎盛时期,即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和清朝康乾盛世,就在当时的世界上也都是最强盛的,充分体现了团结稳定是福的道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的战乱,比如西晋八王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宋朝靖康之乱,导致战火连绵不断、经济文化凋敝、人民流离失所,充分说明了分裂动乱是祸的教训。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东大门,继而又把魔爪伸向了我边疆民族地区,企图瓜分中国、分而治之,中华民族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惨痛的侵略。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过去帝国主义之所以敢欺负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各民族不团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必须牢牢记取。
  这是认真借鉴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论断。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风起云涌,民族问题成为世界范围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苏东剧变后,两极格局压抑和掩盖下的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迅速得以释放,一时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巴以矛盾、印巴克什米尔争端长期冲突不断,非洲种族仇杀时有发生,阿富汗和伊拉克内乱悬而未决,造成生灵涂炭、满目苍夷,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一些西方大国无孔不入,乱中谋利。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向全世界推广其政治制度、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借“反恐”之名推行其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比如,“9o11”事件后,美国借助国际“反恐”的大旗,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主导并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其实质是为了加强对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控制,谋求长远战略利益;打着“民族”、“宗教”和“人权”的旗号,干涉他国内政,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他们在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得手后,继续制造所谓“颜色革命”,搅乱这些国家的政局。同时大肆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企图“妖魔化”中国,并进一步将西化、分化矛头对准中国,明里暗里支持形形色色的民族分裂势力从事破坏活动。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当今世界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之所以产生,关键源于该国内部的不团结,特别是民族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而给外部势力介入提供了条件。他国之难,内忧外患,可谓教训深刻。
  这是着眼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得出的科学论断。团结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改革开放是关系社会主义中国前途命运的抉择。正是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使我国摆脱了十年内乱造成的困境,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稳步提升,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史诗、最华美的篇章,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团结稳定,改革开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即使已经取得的成就也难以巩固。团结稳定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我国长期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百业俱兴、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西藏和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过上了和谐安康的生活,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大有改善。稳定带来了发展,促进了和谐。没有团结稳定,就没有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任何不法分子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图谋,都违背了包括西藏和新疆在内的各族人民的意愿。团结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肩负的一项光荣历史使命。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生产力水平和各项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显而易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离不开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一句话,没有团结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乌鲁木齐“7o5”事件发生后,65岁的巴仁乡阔洪其村农民巴吾尔?卡日联想起1990年该乡发生暴乱造成的严重危害时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几十年创造出来的,毁起来容易,建起来难呀。”针对“7o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他深有感触地说:“对‘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个道理,我们巴仁乡的老百姓是最清楚的。”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各族人民对和谐安宁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这位老人一样,都要深刻认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自觉地为维护团结稳定作贡献,坚决地同分裂动乱作斗争,同心同德、紧密团结,共同创造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知识窗:民族团结柱
  民族团结柱,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庆典背景之一,矗立在天安门广场。柱高13.6米,柱头2.4米,柱身长1.68米,柱座直径3.8米,整根柱子重26吨。民族团结柱共56根,正面分别绘制身着节日盛装的56个民族一男一女载歌载舞图案,背面为该民族的吉祥图案和民族名称。民族团结柱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
  30、如何认识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
  宋朝诗人杨万里写道:“莫道下山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道理却很深刻。它启示我们: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道路艰辛而曲折,必须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分裂主义的存在及其破坏活动,对当今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冲击最强烈、感受最直接的现实威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台海两岸局势持续缓和,“台独”势力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削弱。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洋主子”的纵容和支持下,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藏独”和“疆独”势力正日益成为我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3o14”事件和“7o5” 事件表明,我国反分裂斗争形势更趋复杂,反分裂斗争可谓任重道远。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我国历史上,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和平与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的主流,但是,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也一直都在延续。远的不说,就拿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来讲,清朝完成全国统一就经历了140多年,大小上千余战。清朝先后平定了三藩之乱,平息了准噶尔部叛乱、新疆大小和卓叛乱,驱逐廓尔喀、稳定西藏局势,武力收复台湾,等等。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形势更为复杂和严峻。当时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从海上和从边疆的钳形合围,“海防”与“塞防”同时吃紧,损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1933年,“东突”势力扯起了东突厥伊斯兰共和国的旗帜,公然进行分裂祖国的反动行径。1959年,达赖集团发动武装叛乱,并叛逃至印度,组建所谓的“西藏流亡政府”,妄图与祖国分庭抗礼。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民族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特别是苏东剧变的影响,暴力恐怖活动日益频繁,一国内部和地区性的民族宗教问题日益对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产生重大影响。境内外各种分裂势力趁机死灰复燃,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他们以边疆民族地区为突破口,极尽蛊惑煽动之能事,伺机实施各种破坏活动,对我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压力和威胁不断加大。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针对我国的各种分裂活动,无一不是帝国主义种下的恶果、遗留的祸害,无一不与国外插手有关。1848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武力入侵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同时,还在边疆地区培植自己的势力,“藏独”和“疆独”等分裂势力都是他们策动的产物。民族分裂分子为一己之利而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充当外国侵略势力割取我国边疆领土、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内应力量。所谓“西藏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大陆范围内国际关注程度最高、西方势力干预最多的问题。它完全是近代英帝国主义侵略、分裂中国的“怪胎”。在此基础上,美国等西方势力继续策动、扶植,形成了达赖集团这一分裂势力。所谓“东突”势力的形成直接源于近代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是英、俄帝国主义角逐新疆造成的结果,同时与原苏联对我新疆地区的渗透、干预息息相关。雄辩的事实说明,如果没有国外敌对势力的插手和纵容,民族分裂分子就如同“丧家之犬”,而失去存在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国越发展越强大,西方敌对势力、境内外分裂势力就越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反分裂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甚至是尖锐的、激烈的。西方敌对势力和各种民族分裂分子亡我之心不死,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完全统一,不择手段地阻挠中国的发展强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这使得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取得巨大成功感到恐慌,害怕中国的崛起危及他们的利益,害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影响和带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改变当前西方占主导的发展模式。他们千方百计地插手利用我国内出现的一些问题,借机发难,挑拨离间,制造事端,企图搞乱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动摇我们坚持改革发展的决心信念。他们今天散布“中国崩溃论”,明天渲染“中国威胁论”,进行“妖魔化”中国的宣传。他们打着所谓“民族”、“宗教”和“人权”的幌子,摆出一副卫道士、救世主的面孔,攻击、污蔑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他们利用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各种途径渠道,加紧对我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宗教、文化渗透。他们极力扶持各种民族分裂势力,为他们撑腰打气,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暗地里为一些分裂组织提供资金武器、进行人员培训。形形色色的境内外分裂势力更把“洋主子”当作救命的稻草,猖狂地实施各种破坏活动,以向主子献媚,邀功请赏。在当今时代,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问题更容易产生国内影响,国内问题更容易导致国际干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面对错综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形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注定是分裂分子的最终下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分裂不得人心,破坏必遭失败。任何分裂祖国的主张,都会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只会使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分裂祖国的图谋不会得逞,也没有出路,是注定要失败的。
知识窗:什么是“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
  “东突”恐怖主义是“东突”分裂主义的极端形式,其思想根源为“两泛”,即 “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两者均滥觞于19世纪后半期。
  “泛伊斯兰主义”,源于阿富汗,首倡者为哲马鲁丁o阿富哈尼。他宣扬所有伊斯兰国家和民族应该联合起来,抵御基督教国家的进攻,建立政教合一的“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者阿卜杜勒o哈米德二世有意借其恢复专制统治,扩大在穆斯林地区的影响,曾加以大力鼓吹。
  “泛突厥主义”,源于沙俄统治下的克里米亚半岛,创始人为鞑靼人伊斯马伊勒o伽斯普林斯基。他主张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为一体,组成一个“大突厥帝国”。20世纪初期在土耳其执政的土耳其青年党曾将其奉为圭臬,试图建立一个土耳其苏丹为首的奥斯曼大帝国。
  在这个时期,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也开始传入新疆,土耳其人艾买提o卡马尔和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麦斯武德为这两种思潮的代表。30年代初期,麦斯武德、伊敏等在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纲领,并发起了东突厥斯坦运动。伊敏在这个时期所写的《东突厥斯坦史》后来被东突分裂分子奉为经典。他们鼓吹“东突民族”有近万年历史,其祖国“西至北海、红海、黑海以及欧洲,北至北冰洋,东至太平洋,南至印度洋”,“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民族”,与德国纳粹的论调如出一辙。他们还叫嚣要联合曾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域的所有少数民族,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消灭异教徒,驱逐汉族。
深度阅读:
  人民日报评论员: 《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人民日报》日。
  求是杂志评论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求是》2009年第18期。
相关链接: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办发[2009]34号,
  刘云山:《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人民日报》日。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团结标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