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始创于

历史问题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D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历史问题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可以帮我把这几个选项分析一下吗?谢谢
分析题目,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因为,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这里就是要理解什么是封建,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就是分封诸侯.那么于分封相对的就是郡县分封是秦汉之前的,三公九卿是秦汉的但是跟题目无关,郡县是正确答案皇帝是元首方面,跟题目中“封建“的统一关联不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都属于中央官制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AC项错误;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出现时,宰相制度已经废除,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加强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江苏沭阳县银河学校高三上期开学初学情调研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韦勒克将某一文学流派的风格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德国作家席勒也认为这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美术作品中与之具有类似风格的是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期10月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广西宾阳高中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广东高州四中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广东韶关市十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而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造成以上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古罗马的法制比中国健全
B.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古罗马实行共和制,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 D.古罗马是奴隶主贵族专制,中国是君主专制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广东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市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C.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D.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广东韶关市十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今往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材料一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到它做到了什么。”材料二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11表
禁止贵族与贫民通婚。——摘自《十二铜表法》材料三
“皇帝是国家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编自19世纪70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4分)(2)材料二中的《十二铜表法》明显地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但为什么仍然被视为平民的胜利?(2分)它的诞生的历史意义?(4分)(3)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6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部宪法问世的共同原因。(6分)除了上述两部宪法外,在世界近代史上,还出现过那些重要的法律文献?(4分)(至少举二个国家的文献) 盖世项王_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_历史·军事小说阅读页 - 纵横中文网秦 汉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单元小结) 第一部分单元结构 一、朝代更替秦:前221——前207 西汉:前202年——公元9年新:公元9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二、阶段特征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
立并得以巩固,封建官僚制度代 替世卿世禄制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 国家版图大大开拓 ③中外文明交流初步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政 治 上 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形成我国封 建经济发展的第一高峰期经 济 上②从区域经济发展比较来看,经济 重心在黄河流域 ③对外贸易频繁,陆上、海上丝绸 之路均开通 ①统一化与多样化有机结合:文 化 上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③文化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 ④气势恢弘 第二部分知识运用和创新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统一管理全国 的政府。中央王朝“日理万机”,只靠皇帝一人,自然难以处理全 部繁复的政务,必须选拔一些人才来辅助他,像宰相等大臣。这些 宰相和辅弼大臣的设置和运用,就是我国重要的宰辅制度。秦代建 立的三公九卿制,可以说是一套相当完善的宰辅制度。汉初因袭秦 代的官制,虽然有些三公九卿的名称略有不同,实际上并没有多大 改变。其后历代的发展和演进,差不多都以秦代确立的制度为蓝本。(1)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它要解决哪些矛盾? (2)三公九卿制是在哪一位君主在位时建立的?当时的 官员由谁任免的?秦代“三公”分别负有什么职责? (3)概括三公九卿制的特色。 (4)据秦汉历史,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积极 影响和消极影响? (1)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目的是什么?它要解决哪些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皇 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权力机构之 间的矛盾。 (2)三公九卿制是在哪一位君主在位时建立的?当 时的官员由谁任免的?秦代“三公”分别负有什么 职责?秦始皇。皇帝。丞相:皇帝助手,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事。太尉:总领全国军务,是国家最高军事长官。御使大夫: 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 (3)概括三公九卿制的特色。确立皇权至高无上,朝廷重臣都由皇帝任免, 不得世袭。三权分立:三公各有其责,分工明确, 行政效率自然提高;开新官僚体制;丞相位高权重。 (4)据秦汉历史,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 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 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统治的腐败、 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图一 图二 图三 根据上述地图思考:1、分析西汉为什么会发生从分封异姓王到分封 同姓王的变化? 2、比较图二、图三,概括分析西汉初和西汉末 年王国分布的特征。 3、观察图二王国的分布状态,分析可能产生的 影响。面对这种状态,假如你是两汉时期的皇帝 或者是大臣,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 些问题? 4、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周 至两汉我国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 分析郡县制成为主要地方行政机构的原因。 1、分析西汉为什么会发生从分封异姓王到分封 同姓王的变化?⑴从历史根据来讲,分封制是西周的传统政 治制度;⑵楚汉战争中,因战胜对手的需要,刘邦分 封了一批异姓王,西汉建立后,异姓王成为 威胁刘家王朝的一个地方势力; ⑶为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封建的君主 专制,确保刘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刘邦铲除 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并相约非刘氏而王者 天下共击之。 2、比较图二、图三,概括分析西汉初和西汉末 年王国分布的特征。 ⑴汉初,王国面积大,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由北 向南连续分布之势。⑵汉末,王国面积小,呈散状零星分布之势。 3、观察图二王国的分布状态,分析可能产生的 影响。面对这种状态,假如你是两汉时期的皇帝 或者是大臣,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 些问题? ⑴面积大,易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区域相连, 容易使王国之间相互联系,威胁中央。 ⑵可能采取的措施: ①树立权威,密切与王国的关系。 ②一步到位,改王国为郡县。 ③削夺其封地,剥夺其特权,采取渐进策略。 4、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周至两汉我 国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郡县制成 为主要地方行政机构的原因。⑴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诸侯国、县制、郡县制、郡县制与封国制 并行、郡县制、州郡县制。 ⑵原因: ①政治上: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国家的安定; ②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不断成长,小农经济具有强烈的分散 性; ③思想上:春秋战国以来,以法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思想不断发展; ④从时代上来看:在战国时期的变法过程中,新兴地主阶级为加强 中央集权已在地方推行县制。秦统一后,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趋势。 ⑤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 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发掘成为轰动一 时的新闻。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图回答以 下问题:
1、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发掘后,该墓 女主人的民族成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 大热点,有人认为该墓女主人是今天新 疆地区人,请问提出这一观点有何依据?2、若要证明以上观点正确,除上述初 步的研究外,还可以进行哪些研究? 3、观察两幅复原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发掘后,该墓女主人 的民族成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有人 认为该墓女主人是今天新疆地区人,请问提出 这一观点有何依据?⑴现代科技头部复原技术;基因测定对比研究;⑵历史依据:汉与匈奴的战争、和亲、张骞通西域、丝绸之 路、西域物产传内地、西汉先进技术传入西域,西域都护的 设置等。 2、若要证明以上观点正确,除上述初步的研 究外,还可以进行哪些研究?⑴深入进行现代科技头部复原技术;基因测定对比研究; ⑵历史文献资料的研究。例如《史记》、《汉书》等。⑶实地调查研究3、观察两幅复原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对比研究证明墓女主人是汉人。 4、有学者认为,秦汉历史的发展,体 现出秦汉人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 神风貌,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举三 例证明之。试分析这一精神面貌出现 的原因。 举例:⑴政治方面:专治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刺史制度;察举制度等。 ⑵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疆域的开拓方面:秦北 击匈奴,南平越族 ,汉开拓西域等。⑶文化上:领先世界的科技,发达的哲学、史学、 文学等。 ⑷代表人物上: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项 羽:“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大丈夫当如此 也”,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原因:①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呈上升趋势,各阶级、阶层的积极性创造性被激 发出来。 ②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竞争,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③中国思想文化中的进取精神被发扬光大,例如 儒家:“制天命而用之”;法家:“后世必胜于 古”等。 ④秦皇汉武杰出帝王的推动。
秦 汉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007套总数:4957403套专访:2588部会员:5134813位
当前位置:
& (浙江专用)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浙江专用)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57次
资料类型:专题资料
文档大小:1.28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说明
1.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 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和“商朝的政治特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在复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讲的深度和广度
“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历史广角]
“封建”的含义
有两种含义:一是国家结构,指的是西欧的中世纪和中国夏商周时期分封制的国家结构,夏商时期以中央王朝和万千方国结合的方式出现,周朝则以天子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二是社会形态,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
[历史广角]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都具有独断性。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央集权则是从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角度来看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区别地方自治而言的一个国家体制,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主题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课件展示更丰富 见课件光盘]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一 《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见右图)
《诗》《左传》中的“封建”都是指什么制度?结合材料二指出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教你读史] 根据材料一中“封建厥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总结分封制多元化的特点和分封制的目的。根据材料二及“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认识分封制层层封授、等级森严的特点。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多元化: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等级森严: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3)层层封授: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宗法制的影响
材料一 大宗、小宗示意图
材料二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
——《中国历史纵与横》
根据材料概括宗法制的核心及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教你读史] 根据“大宗、小宗示意图”可以看出大宗和小宗划分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说明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根据材料二中“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认识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
(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
(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主题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展示更丰富 见课件光盘]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材料 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为秦王政接受李斯建议所制,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分别为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权力。分别为: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帝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摘自《百度百科·三公九卿》
材料反映出秦朝时中枢权力体系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秦中央官制的特点。
[教你读史] 根据材料中三公职权的信息,概括中枢权力体系的运行特点;根据九卿中有为皇室专设的信息,领会“国”与“家”的关系;综合三公九卿整体信息,把握总体特征。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太仆、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
材料 西周时期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与周王的关系有如下特点:第一,周王无权干涉诸侯国内政,诸侯国内设官分职、组建军队、采用何种方式治民,都由诸侯自行决定。第二,周王无权干涉诸侯国君的废立。第三,赋税收入均归诸侯国,周王不能享有,周王的一切财政收入均来源于周王
直接管辖区。诸侯国虽然要向周王纳贡,但仅为各地土特产,数量极为有限。纳贡不是赋税,反映不出国家的主权关系。
秦朝“海内为郡县”……
——田昌五等著《周秦社会结构研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不同。
[教你读史] 根据材料中“周王无权干涉”可以得出分封制下的封国有较大的独立性,根据“秦朝海内为郡县”,可以看出:秦朝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分封制和郡县制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不同
(1)分封制下王室无权干涉地方政权内部事务;王室无权干涉地方政权首长的废立;地方政权不向王室交纳赋税。
(2)郡县制下地方完全服从中央,依据中央政令行政;地方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赋税必须上缴中央。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形成前提
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2.确立标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突出特征
(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服从中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朝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皇位世袭。
[特别关注:例题均配有动态课件,见课件光盘]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 (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西周时期
二明考点:西周分封制
三抓关键: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区别秦、晋、鲁、燕、宋,姬姓与异姓封国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① 正确 晋国是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是姬姓封国
② 错误 晋国和燕国都是姬姓封国,不可通婚
③ 正确 宋国为殷商后代的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 正确 秦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命题趋向——就材料论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典例]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中国古代
二明考点:专制政治发展
三抓关键:专制权随兼并不断加强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A 有关但不准确 君主专制有利于维系统一,但不是主要条件
B 完全错误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表述错误
C 正确 从整体看,中国古代专制程度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加强
D 无关且错误 武力夺取政权与材料无关,小农经济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课堂感悟高考]
1.(2012·广东高考)“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解析:选C 根据“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可知,其反映的是西汉前期颁布“附益之法”,目的是限制藩王,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相悖。
2.(2012·上海高考)《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史常识。题干材料中的“鼎”代指王位、帝业。备选项中,只有D项中“鼎”的含义指王位、帝业。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项。 
3.(2012·海南高考)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选C 由题干可知“皇”和“帝”本是上古尊号,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劳胜过三皇五帝而称“始皇帝”,因此C项符合题意。
4.(2013·苏州调研)《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解析:选D 分封制构建了西周的等级贵族体制,而宗法制主要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这里的“方法”就是宗法制。
5.(2012·南通期末)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解析:选C A项错在“全面崩溃”;B项错在“荡然无存”;D项是汉初制度;从材料的“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判断C项正确。
6.(2012·浙江联考)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
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 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 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时期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体现了亲情关系,也产生了压制平等权利的消极影响。在宗法关系下,形成了体现政权分配的分封制,但是随着血缘关系纽带的疏远,分封制被废除。
7.(2011·浙江高考)(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统一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解析:第一小问相对简单,依据材料即可判断为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第二小问可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分析。
答案:制度:西周是分封制、宗法制;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课下演练提升]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测控表]
夏商政治制度 1
分封制 2、3、4、7
宗法制 5、6、8、13
秦中央集权 9、11、12、14
郡县制 10、14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沈阳质量检测)据考证右图是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甲骨正反面刻满了长篇卜辞,内容涉及北方部落入侵和王命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该图反映出(  )
A.商朝神权与王权结合
B.天人感应的神权色彩
C.商王严密控制诸侯国
D.迷信活动,史料价值低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故A项正确。B项现象出现于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之后;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C项错;甲骨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D项错。
2.(2012·新余一模)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道算数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封制下的等级制度,要求考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从历史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由“欲以爵次分之”可以看出,分配多少鹿肉是由其爵位决定的。
3.★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  )
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周王室众星拱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C.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
解析:选C 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不正确;B项是分封制的作用而不是其实施的原因和目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D项不正确。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权力,而诸侯对周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故答案为C。
4.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
解析:选C 依据所学知识,分封制下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等义务,诸侯在各自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因此A、B、D三项均符合史实,C项符合郡县制的规定,故选C项。
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兄终弟及的传统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财产继承的原则
D.任人唯才的要求
解析:选B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反映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6.★(2012·漳州一模)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于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文中的“信念”源自(  )
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
B.分封制的影响
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
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
解析:选C 西周政治体制的特点是将血缘与政治联系起来,形成“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理念,这是周留给后世最珍贵的财富。
7.(2012·嘉兴一模)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结合西周分封制可知“西周某国”指的是某诸侯国,故①正确;诸侯国内诸侯为大宗,因而七鼎墓主人应是诸侯,故②错误;从“墓葬群”可知当时大宗与小宗等级森严,故③正确;墓葬考证是一手材料,可信度高,但并非最便捷的途径,故④错误。
8.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
A.宗法传统的影响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
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我国注重家族传承的传统观念,是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9.(2012·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
A.加强了北部边防
B.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解析:选A 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派蒙恬击退匈奴后置九原郡并修筑驰道的史实,属于加强北部边防的表现。据此选A项。
10.★《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
B.皇帝制度
D.三公九卿制
解析:选A 兴修全国规模的驰道需要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郡县制使皇帝的权力延伸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最有利于驰道的畅通。
11.(2012·黄山一模)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
C.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C “指令性社会”具有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是指中央集权制,因此,C项正确;B、D两项是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不是最佳选项。
12.(2012·台州一模)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作者对“原理”开创持赞赏态度  ③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④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综合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判断该历史学家评论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故④正确;从“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判断②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
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
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8分)
(2)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需要对材料一进行高度的概括,重点归纳宗法制在古代政治中的表现。第(2)问是典型的观点评价类试题,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包括:观点的原因或背景+观点的实质+观点的影响。表述的关键是史论结合和史论统一。
答案:(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浓浓的亲情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的一种障碍。
(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言之成理即可)
1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10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秦朝推行郡县制有何进步作用?(6分)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引入,旨在考查对分封制崩溃、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了解和认识。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崩溃。第(2)问应根据材料二及所学作答。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秦朝设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应从有利于国家统一方面说明郡县制的进步作用。
答案:(1)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
(2)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3)秦朝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高效学法集锦]
1.以图示法巧记早期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2)西周分封制:
2.以漫画直观展示当今社会的祭祖现象,形象理解认识宗法制
无论是传统的烧纸和烧香祭祖,还是小朋友的种树祭祖,抑或是前卫的网上祭祖,我们表达对先人的哀思是因为我们和故去的先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这一切,都和古代的一种制度相关,那就是宗法制。
3.轻巧识记夏、商、西周和秦朝政治制度
4.“一、二、三”巧记专制皇权的主要表现
(1)一个称号: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并希望自己的子孙永掌政权,世世传承。
(2)两个特征: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3)三公分权: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相关资料选编]
1.关于王和帝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夏后启是实现我国历史上“五帝”时期向“三王”时期深刻转变的关键人物。“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黄帝的帝和帝尧、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酋长的称谓;而夏、商、西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虽然夏王朝的世系自禹始,但禹只不过是氏族社会最后一个最高首领,他为启建立王位世袭的奴隶制夏王朝奠立了基础。
2.纣王子承父位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商王帝乙的少子。《史记·殷本纪》载: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帝辛就是纣,看来当时商王室已颇讲嫡庶,微子启为长子,因庶出不得立,纣为正后所生,虽非长子,却可以继承王位。
3.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4.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周代的王位继承制度基本是承袭商末,但有了比较重要的发展,这就是在“文王世子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嫡长继承制度。所谓的“文王世子制”,就是周文王在位时确立武王为世子,文王不在国内,武王代行国政。这种世子制度当时还是处在初创阶段,武王死后由周公旦摄政6年,返位于成王时才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和预先册立太子的制度。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说,在后妃所生的诸子中,必须确定嫡后所生诸子的优先继承地位,而且要以嫡后所生的长子来继承;如果嫡后无子,在众多妃嫔所生的庶子之中,要择立妃嫔家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庶子作为继承人,而不以其是否年长。这种择立太子的标准一经出现,便在其后约三千年的时间内被遵守为正统的定规。(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5.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据《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天皇、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皇)。还有说是伏羲、女娲、神农(《文选·东都赋》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五帝,按《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一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另一说是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6.关于“三公九卿”的说法
后人习惯上用“三公九卿”概括秦汉的中央官制,学术界也长期沿用此说法,将秦朝在中央设置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重要的官职,称为“三公”。
“三公”之下设置“九卿”。有学者则认为,秦朝的官僚体系实际并非“三公九卿”所能概括的。理由为秦朝并无“三公”,“三公”中的太尉是虚设的,相关史籍中均未见秦朝有一个太尉,在重大军事行动中也不见太尉出场,所谓“三公”,实际只有二位。到了汉代始有“三公”。而且秦朝也没有建置法定的九卿官,在丞相之下达到二千石的官员数目不止九人。
[经典习题备选]
1.(2013·安徽模拟)“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是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题干信息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材料中“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表明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2·洛阳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相对密闭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该观点旨在强调 (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自然经济是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
D.乡土观念与世俗民风是宗族延续之本
解析:选C  材料中提到的“村落形态”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就是中国传统的封建小农经济,宗族组织的存在也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个经济基础就是自然经济。
3.(2013·长沙模拟)“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解析:选D 由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可以判断出是废除分封制,代之以地方行政制度。而此时的地方行政制度中的官员不再世袭相承。地方行政制度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选D项。
4.(2012·银川模拟)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解析:选D 从“赖宗庙之灵”,进而利用“天人感应论”“五德之运”学说,来说明和证实自己地位的神圣与合理,体现了秦始皇将神权和皇权结合,以加强专制统治的特点。
5.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郡县制的作用。“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体现了郡县制使秦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B两项说法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二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三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查了宗法制的相关知识,也注重了对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充分解读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作用: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2)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公九卿示意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