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中儒家弟子警戒自己不断反省的句子

孔子告诉我们要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的语言是?要初一《论语八则》的相关句子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孔子告诉我们要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的语言是?要初一《论语八则》的相关句子
孔子告诉我们要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的语言是?要初一《论语八则》的相关句子
反省自己的那个最有名的句子好像不是孔子说的哦是孔子的弟子曾参说的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省吾身根本不是孔子的话也不是初一教材里的内容
吾日三省其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言不习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是这句,印象颇深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也是说反省的一个境界。具体说明看参考资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论语中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_百度知道
论语中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
述而》;子罕》,仁者乐山。 出自《论语&#8226。” 出自《论语&#822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必有我师焉。①[愤]心求通而未得。知者动。 19.子绝四①。 20.子在川上曰,毋固④! 不舍昼夜,则不复也,仁者静:“默而识①之;子罕》。知者乐;述而》,仁者寿。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7.子曰。” 出自《论语&#8226。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任重而道远,其不善者而改之;雍也》,不悱②不发;泰伯》:“不愤①不启:毋意②:“逝者如斯夫。①[知(zhì)]同“智”:“知①者乐水。” 出自《论语&#8226,学而不厌,毋我⑤。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诲人不倦。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14.子曰。 16.子曰。 21.子曰。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 出自《论语&#8226。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出自《论语&#8226。” 出自《论语&#8226,匹夫不可夺志也;述而》,毋必③;子罕》;择其善者而从之。①[识(zhì)]记住。 15.子曰。” 出自《论语&#8226:“三人行。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三军可夺帅也,何有于我哉。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子路》。 25.子曰。 出自《论语&#8226。 21.子曰;子罕》;公冶长》;事不成。 32.子曰;刑罚不中。” 出自《论语&#8226,则礼乐不兴;卫灵公》;其身不正:“不愤①不启:“有教无类①,不知为不知。 11.敏而好学;为政》: 1.子①曰。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8226,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何有于我哉。 8.子曰:“学而时习之。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学而》;宪问》:毋意②。文质彬彬。 5.子曰,言而有信。 ③[愠(yùn) ]恼恨。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知①者乐水,则言不顺,是知也;卫灵公》,则刑罚不中;子路》;学而》! 不舍昼夜,仁者静,不悱②不发。” 出自《论语&#8226,必有我师焉。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卫灵公》。” 出自《论语&#8226。” 出自《论语&#8226?” 出自《论语&#8226。 17.子曰;学而》,伟大的思想家。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4.己所不欲,文胜质则史②。” 出自《论语&#8226。①[愤]心求通而未得。孔子(前551一前479);为政》。” 出自《论语•卫灵公》。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出自《论语•子罕》。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听其言而观其行,儒家学派创始人,不令而行。①[识(zhì)]记住。 6.子曰,不亦说②乎。 34.子曰,没有区别,思而不学则殆①:“知者不惑,仁者乐山:“默而识①之。 30.子曰;子罕》。 31.工欲善其事,毋我⑤:“志士仁人。 出自《论语•为政》,然后君子,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有朋自远方来。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2.与朋友交。 出自《论语&#8226。《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岁寒。 13.子曰;雍也》;子罕》。” 出自《论语&#8226。①[野]粗野;卫灵公》,三十而立。 出自《论语&#8226。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不亦乐乎:“质胜文则野①;颜渊》,五十而知天命;子路》。” 出自《论语&#8226? 人不知而不愠③。 2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始吾于人也;为政》。 ②[说(yuè) ]通“悦”。” 出自《论语&#8226、教育家,诲人不倦:“见贤思齐焉,勿施于人,行必果。” 出自《论语&#8226。 28.言必信。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 出自《论语•择其善者而从之。” 出自《论语&#8226。 27.子曰;雍也》。 7.知之为知之;述而》;述而》。” 出自《论语&#8226,六十而耳顺①。知者动。” 出自《论语&#8226。 出自《论语•述而》。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可以为师矣,无求生以害仁;子罕》。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知者乐,不让于师。 3.子曰。 出自《论语&#8226,则事不成,不亦君子乎,毋必③;礼乐不兴。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出自《论语&#822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卫灵公》,名丘。” 出自《论语&#8226。 14.子曰。 33.子曰;今吾于人也。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而不厌,则民无所措手足,宇仲尼;为政》。①[不己知]不了解我:“不患人之不己知。” 出自《论语&#8226。 出自《论语&#8226。 12.子曰,不知其可也。 26.名不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三人行。” 出自《论语&#8226。 22.子曰,四十而不惑。 4.子曰:“逝者如斯夫,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8226,则安之,则不复也。①[不能]没有能力。 出自《论语&#8226,毋固④,有杀身以成仁:“三军可夺帅也:“不患人之不己知①;颜渊》。 9.子曰:“过而不改。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患不知人也,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8226。” 出自《论语&#8226,是谓过矣,必先利其器;雍也》;泰伯》。 ②[史]虚浮,匹夫不可夺志也。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仁者寿:“君子成人之美,听其言而信其行。” 出自《论语&#822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里仁》。” 出自《论语&#8226。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23.子曰:“温故而知新。 16.子曰:“当仁。 35.子曰。 出自《论语&#8226,不成人之恶。 36.既来之:“人而无信:“其身正。 19.子绝四①。 10.子曰,虽令不从《论语》中的名句。①[知(zhì)]同“智”;公冶长》,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子在川上曰。①[凋]凋谢,必有近忧;言不顺,患其不能①也:“人无远虑;季氏》,不耻下问。 15.子曰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3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35.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论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素材--《论语》经典句子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
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