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浩歌曲风格堂在哪?

上年发布信息:82989条
今年:42980条
昨日:47条
最新动态:
吴江浩歌堂修复开放 再现先贤生活文化
  20日上午,吴江陈去病故居浩歌堂经修复后开放。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会长王飚,吴江区副区长吴琦出席活动。
  陈去病故居一直是人们了解、传承南社文化的重要场所。浩歌堂面阔三间,1920年此屋落成时,陈去病适阅白居易的《浩歌行》,将新屋取名为“浩歌堂”。去年启动、今年正式动工的浩歌堂二期修缮工程,对浩歌堂、书房等进行了修复,并新辟“陈去病的文学贡献和建国方略”展览,使得陈去病爱国救国、追求真理的一生得到更完整地展示,进一步完善了故居的文化内涵。此外,陈去病先生的后人还无偿捐赠了一批当年先生使用过的遗物。
  据悉,这是吴江区重点挖掘和打造名人效应的又一重要成果,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爱国爱乡教育作用,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接下来,吴江区将继续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将文物保护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提高文化遗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真正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变成吴江人民共同参与的事业,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乐居吴江服务。
  今年是新南社成立90周年以及陈去病先生逝世80周年。开放仪式结束后,研究南社文化的专家学者参观了陈去病故居和同里古镇,借此缅怀先贤,颂扬南社精神。
主办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苏州名城信息港发展有限公司& & 陈去病故居
陈去病故居
苏州景点大全
出行工具箱
热门城市景点
热门景区门票
热门景点图片浩歌堂诗钞-陈去病撰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古籍善本网提供影印本和珍本" />
 |  |  | 
打造最专业的古籍善本销售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 >
浩歌堂诗钞
作 者:陈去病撰
版 本:油印本
寻找家谱:请访问分站
我公司主要从事古籍影印本提供服务,有需要者,请下面预定,我们在1个工作日内电话回复。    服务热线:7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姓 名:
* 固定电话:
(填写例 010-)
* 移动电话:
* 电子邮件:
(海外用户必填项)
国家区域地区
请选择......
海外(包括港澳台)
 相关古籍善本
·《》 陈寿宸撰&民国37年(1948)&鉛印本
·《》 陈昭常撰&民国30年(1941)&木活字本
·《》 陈闳慧撰&民国13年(1924)&鉛印本
·《》 陈夔龙撰&民国()&鉛印本
·《》 陈夔龙撰&京师, 清宣统3年(1911)&刻本
·《》 邱炜萲撰&民国6年(1917)&鉛印本
·《》 周应昌撰&民国17-25年()&鉛印本
·《》 周麟书撰&民国30年(1941)&鉛印本
·《》 周善敦撰&沈焜, 民国20年(1931)&刻本
·《》 屠铁铮撰&&抄本
·《》 释印光撰&民国7年(1918)&鉛印本
·《》 释印光撰&上海: 商务印书馆, 民国9年(1920)&鉛印本
·《》 释印光撰&上海: 商务印书馆, 民国10年(1921)&鉛印本
·《》 释印光撰&上海: 商务印书馆, 民国12年(1923)&鉛印本
·《》 释印光撰&扬州: 藏经院, 民国12年(1923)&刻本
·《》 释印光撰&民国17年(1928)&鉛印本
·《》 释印光撰&定海: 普陀山法雨寺, 民国17年(1928)&鉛印本
·《》 释印光撰&上海: 大中书局, 民国18年(1929)&鉛印本
·《》 释印光撰&佛教净业社, 民国19年(1930)&鉛印本
·《》 释印光撰&民国29年(1930)&鉛印本
版权所有 网
版权所有 
买古籍善本,就到古籍善本网读书志第八百九十部&《浩歌堂诗钞》
&&&&&&&&&&&&&&
读书志第八百九十部·《浩歌堂诗钞》
&《浩歌堂诗钞》,诗别集,十一卷。近人陈去病撰。刊于一九二四年。
&陈去病,字巢南,又字佩忍,号垂虹亭长。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卒于一九三三年。江苏吴江人。光绪二十九年赴日留学,光绪三十二年加入同盟会。后曾组织神交社、匡社和秋社。宣统元年与高旭、柳亚子共同创建了影响极大的文学团体一南社,成为南社的领导成员和重要奠基者之一。晚年时有归隐之念。
&本书小卷附陈氏五十寿言一卷,共两册。鼓吹反清情绪,激励民族革命,抒发献身精神,是陈去病诗中一个重要主题。如:“匈奴未灭岂为家,重念慈闱两鬓华。乌鸟私情销不得,迷阳却曲恨徒赊。”这是诗人舍身忘家的独白。又如:“故宫禾黍日离离,北望中原泪暗滋。辫发胡妆三百载,几曾重睹汉宫仪。”强烈期待着反清民族革命的胜利。写革命壮游,如《将游东瀛赋以自策》、《图南一首赋别》等,都表现出高歌慷慨、雄心勃勃的气派。陈诗中有诸多悼亡之作,或纪念宋末明末的抗敌英雄,或悼念辛亥革命时的烈士,借以抒发伤时忧世的情怀,这也是陈诗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如《稼园哭威丹》(威丹即邹容):“怜君慷慨平生事,只此寥寥《革命军》。一卷遗书今不朽,诸君何以复燕云?”寄托着恢复山河的理想。《自厦门泛海登浪屿有感》一诗中,诗人写自己在鼓浪屿看到外国舰舶正在那里耀武扬威,而那里正是郑成功操练水师之所在,这使诗人立刻想到了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陈去病写诗作文都主张“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力持通俗朴素的诗风。一般说来,陈诗“去华反朴,屏绝雕镌”(柳亚子评语),质朴平实,苍健有力,音调略显暗沉,但也有境界廓大、昂扬激越之作,如“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等,都是豪放慷慨之作。但有许多诗拘守旧风格较严,质实有余,鲜明生动则不足。他作诗绝不用新鲜词汇,当然也没有新派诗的格调和意境。有时字句也欠锤炼,如“亦有诸同学,相看到泪粗”之类的句子,则朴拙太过。
&评:鼓吹反清励革命,高歌慷慨雄心凝。
伤时忧世悼烈士,苍健有力朴素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浩歌声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