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地图有没有汛期

当前位置: >>>
专家解读华南入汛以来强降水特点及气候背景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日23:07分享到: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6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洪涝和地质灾害,部分城市受淹。据了解,华南地区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往往是一年中第一个多雨的时段,在气候上称之为华南前汛期。华南前汛期是我国重要的气候现象,拉开了我国各地入汛的序幕。围绕入汛以来我国主要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汛期降水模式、华南前汛期特点及气候背景等,记者采访了气候专家。
  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周兵
  记者:中国气象报记者徐文彬
  华南前汛期开启我国入汛序幕
  记者:华南前汛期在我国雨季进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周兵:华南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进入前汛期,通常前汛期将持续到6月下旬。随着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6月上旬开始,我国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到了7月下旬,随着雨带进一步北抬,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增多,被称为华北雨季。随后,季风向南撤退,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南下的冷空气与季风西侧在我国华西一带出现冷暖空气交汇,被称之为华西秋雨。另外,从5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中旬,随着西南季风的建立,西南地区进入湿季,也就是降水增多的季节,这个时期我们称之为西南雨季。
  中国雨季进程概念图 (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今年华南地区入汛早雨量多,后期或将迎来较强降水
  记者:今年华南前汛期降雨情况怎样?
  周兵:3月30日,华南地区进入前汛期,比常年平均偏早7天。在此期间,南方地区共出现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5次过程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截至6月4日,华南地区入汛以来降水量为512.7毫米,较常年同期的428.5毫米偏多19.6%,为1985年以来的第3位,仅次于2006年和2013年。
  虽然华南地区较常年入汛时间偏早、降水量偏多,但与2013年相比,今年入汛时间偏晚、降水量偏少。总体来说,前汛期暴雨频繁是主要的天气气候现象。今年前汛期中,华南地区降水偏多,但与去年基本接近。
  <FONT face=楷体_GB年以来,3月30日至6月4日华南地区降水量统计图(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记者:影响华南前汛期降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周兵:华南前汛期中绝大多数降水过程都是由冷暖空气交汇引起的,但是初期和后期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降水强度也不同。
  3月下旬,“印(度)-缅(甸)”低槽的发展加深,使来自热带地区的西南气流带来了丰富水汽,这时北方冷空气也不断南下,冷暖空气在华南地区交汇,造成了明显暴雨过程。进入前汛期后,4月上旬和中旬,华南地区只有些间歇性降水。4月24日以后,华南地区出现多次暴雨过程。这几次暴雨过程,都是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简称“副高”)在南海西伸加强,其北侧稳定的西南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在华南地区交汇造成的。
  同样是西南气流,但受稳定副高影响而产生的西南气流能够提供更加充沛的水汽,也就容易形成更加持续、稳定的降水。另外,副高在南海地区的稳定和偏强也直接导致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
  值得警惕的是,在副高东退、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华南还会出现新一轮强降水。以南海季风爆发为分界线,前期降雨主要由冷空气南下主导,后期主要由向北推进的热带暖湿系统主导。虽然降雨都是冷暖空气交汇引起的,但是南海夏季风爆发后,由于热带暖湿系统具备更多的水汽,因此由其主导的天气系统将会给华南地区带来更强的降水。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在即,华南地区可能会出现更强的暴雨过程。
  <FONT face=楷体_GB日,广东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江东村农田被山洪浸泡。当日,广东清远市多个县市乡镇遭遇暴雨袭击,造成多处山体滑坡,部分地方交通中断,一些严重的地区停电停水。
  记者:前汛期只影响华南地区吗?
  周兵:虽然前汛期的降水大多出现在华南地区,但是由于雨带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往往位置并不固定。当主雨带移动到华南北部时,往往江南中部和南部也会受到前汛期的影响。而3月至5月也是江南一带的春季连阴雨阶段。所以,江西中部、湖南、浙江南部等地都有可能受到前汛期的影响,并与春季连阴雨产生叠加效应,造成这一区域降水偏多。
  需高度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记者: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华南前汛期降水有何特点?
  周兵: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暴雨、高温等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虽然南方地区6次强降水过程的降水总量还达不到气候异常的标准,但还是有部分站点的降水量突破了历史极值,有些地区还因强降雨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内涝等灾害。
  所以,即使总的降水量是正常状态,也不能代表降水分布正常。我们更应该关注某些区域在关键期、敏感期的降水异常和气温异常。应该将灾害性、极端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的重中之重。另外,未来南海季风爆发后,我们还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强降水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 (责任编辑:张永)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C) 中国网江苏频道 监督电话:025-中国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划分标准的研究,中国区域划分,上海区域划分图,区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划分标准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西南汛期降水异常及影响因子
中国西南汛期降水异常及影响因子沈宏彬*(珠海机场气象台)张义(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摘要】用1951~1992年31个站的降水资料,作自然正交分解研究了近42年汛期降水(4~9月)变化异常的时空分布,得到3种降水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函数和谱分析讨论了副高强度、副高强度、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西伸脊点、南方涛动指数、高原加热指数对西南汛期降水和降水型的影响作用和影响方式。关键词:汛期降水异常;副高;南方涛动;高原加热指数;影响因子.中图法分类:P461ABNORMALPRECIPITATIONANDMODIFICATIONALFACTORSINFLOODPERIODSOFTHESOUTHWESTCHINAShenHongbin(ZhuhaiAirportMeteorologicalStation,GuangdongProvince)ZhangYi(ArtificialPrecipitationandHailSuppresion...&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引言 热带海温异常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气象学家的共识。就中国而言,不少研究集中讨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热带海温,特别是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的关系‘’-“,而针对西南地区的讨论则较少。 西南处于强热带季风区,干湿季节分明,统计表明西南大部分地区5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汛期。同时6~8月正值西南高温期,又是夏种、夏收和作物生长期,降雨量的多寡不仅对农业生产,对高温的调节和社会生活都有重大的影响。西南地区作为中国的南大门,与印度洋最接近,是西南夏季风进入中国的必经之地,西南汛期降水的变化与西南季风的活动和印度洋表面热力状况的异常变化关系密切,研究西南汛期降水的气候分布和大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自然正交函数法(EOF)和典型相关分析法(CCA)来进行研究。 选用《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项目”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的研究96-908-04-08专题气候资料集(1))1961~19gs年 l~8月 5”...&
(本文共10页)
权威出处:
“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研究”是全球水系统计划(GWSP)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当前水文科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洪涝是全球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洪涝亦呈高频态势。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与要素影响的加剧,偏离常态的水循环变异越来越频繁,往往导致极端降水洪涝事件。因而,在变化环境背景下,关于水循环变异对洪涝的影响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里下河平原水网地区位于江淮下游,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区域,受季风环流影响显著,降水异常是该地区洪涝的直接致灾因子。近年来,里下河地区洪涝严重,2003年洪涝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1亿元。因此,探讨该地区水循环变异对洪涝的影响,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以低海拔的里下河腹部平原水网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GIS技术、时间序列检验、等级分析、小波分析和大气环流场分析等方法,围绕水循环的过程、要素变异及洪涝成灾机制链分析等关键问题,从检测分析、响应过程、影响因子、驱动机制四个...&
(本文共138页)
权威出处:
1引言海口位于华南南部,海南省北部,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差异明显,降水的年变型为双蜂型,表现为前汛期降水和后汛期降水。但降水特征与华南其它地区相比,却具有明显不同[1-3],主要表现在:整个汛期向后延迟了1个月,前汛期不是始于4月,而是开始于5月,后汛期结束月份,不是9月而是10月。后汛期峰值不是出现在8月,而是在9月,并且比6月的峰值还要大,而华南大多地区9月份降水量已经锐减,10月份降水量基本与冬季月份相近,多不足100 mm。而海口9月份则是降水最大峰值出现的月份,降水量达250 mm,10月份降水量则与夏季月份相当,为225 mm。据统计海口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679 mm,其中秋汛期9、10两个月降水量竟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8%。海口的秋汛期降水实际上主要是台风降水,比前汛期锋面降水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海口危害最大的主要气候灾害之一。因此,研究海口秋汛期(9—10月)降水异常变化特征,找出其影响因子...&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本文在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与北方气旋相关关系的分析基础之上,重点对青藏高原东北侧汛期降水异常以及其同期和前期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侧重寻求前期SSTA对青藏高原东北侧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澳大利亚东侧SSTA及分布型与高原东北侧汛期降水异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天气气候特点,其降水异常的一致性是主要空间异常特征,也存在降水异常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两个次异常空间特征。前期北方气旋与两北地区汛期降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2)青藏高原东北侧区是西北地区降水异常最为敏感的区域,其少雨年的概率大于多雨年,但不存在持续少雨年。青藏高原东北侧6月降水在近40年里呈上升趋势,7月降水总体变化不大,8月呈下降趋势,整个汛期降水略有增加,气温也缓慢增高。(3)极涡、中高纬西风环流系统和副热带系统是影响青藏高原东北侧区汛期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关键系统。同时,多雨年的主要流场特点是有利于水汽输送,且...&
(本文共105页)
权威出处:
由于短期气候预测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不再是单纯注重物理统计预测方法或者数值模式预测方法的应用,而是同时重视二者的结合。鉴于此,本文基于动力-统计的基本原理,以国家气候中心(NCC)短期气候预测模式CGCM为基础,分别从前期环境场的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异常信号等不同角度构建了多种动力-统计预测方案,开展了多种预测方案的集成预测试验,基于模式预报误差的统计特征发展了模式预报能力的评估方法以及旱涝预测可信度的计算方法。目的是将动力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历史统计信息修正动力学方法积分过程中的系统性误差,以此来避免直接对数值模式动力框架的大幅修改,以相对较小的代价达到相同的预测效果。最后以此为平台,初步构建动力统计相结合的短期气候客观预测系统,以促进预测准确率的提高,使之更好地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服务,主要结论如下:1.动力-统计预测理想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各个区域汛期降水模式的预测误差场而言,历...&
(本文共14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