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府没有政府公信力现状,怎么办

李克强:政府公信力是执行力的基础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8个国务院督查组组长依次走上发言席汇报督查结果,整个国务院第一会议室近乎座无虚席。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
    此前,李克强曾数次发声: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6月25日至7月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
    16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坚决消除不作为、不担当的“懒政”,切实负责、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今天的汇报可能还有“过滤”,但只要能把问题全部筛选出来、推进整改,就能发挥巨大作用
    “你这里写的,创业大学生要享受政策优惠,必须还要申办两个证件。这是怎么回事?”听取督查组关于“政策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的汇报时,李克强指着手中的材料问道。
    这位督查组负责人回答,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的政策。在校高校毕业生要享受政策优惠,需要申领一些证件作为证明,而很多学生因为手续繁琐和“面子问题”,不愿意申办,导致政策难以落地。
    “我们好不容易推出一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鼓励创业,怎么还要这些附加条件?”李克强问。
    有关部门负责人马上解释,这是对享受优惠政策的身份确定,“不是门槛,而是帮助”。
    “但督查组发现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办这个证件啊,你们要认真了解一下情况。”李克强说。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对于督查出来的问题务必高度重视。
    “督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李克强说,“我相信,今天的汇报材料可能还经过了一些‘过滤’,但只要能把材料中的问题全部筛选出来、推进整改,对各项政策的落实就能发挥巨大作用。”
    不作为、不担当,这样的“懒政”更危险
    汇报发言中,一位督查组组长着重提到了一些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现象。“一些工作人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心态,担心‘多做多错’。群众总结了顺口溜,说工作人员‘不跑、不吃、不拿、不要,但是不干’。” 他说。
    李克强听到这里,面色凝重地说:“目前在政策落实中确实存在推诿扯皮、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等问题,也存在‘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等现象。”他说,“但同时让我担心的,是一些干部缺乏责任意识,遇到困难躲着走,不作为、不担当。这样的‘懒政’更危险!”
    李克强说,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科学发展。“我们不仅要完成今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兑现向人民的庄严承诺,还要为今后的中长期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这是我们大家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担当与责任。”
    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落实国务院部署的各项工作排出时间表,按质按时完成,“切实取信于民”。
    “人无信则无人信。政府一旦无信,政令就不可能畅通。老百姓随时随地在看着我们呢!”李克强说。他要求,必须改变“重部署轻落实”等问题,真正建立起督查长效机制,为政府“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提供制度性保障。
    现在都全球化了,怎么还在搞这样的“地方分割”?
    李克强十分关心督查中发现的某些“不合理政策”。听到督查组汇报,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资金规模的限制,而且对“跨省投资”的要求更加严苛时,李克强追问道:“这是谁规定的?现在都全球化了,怎么还在搞这样的‘地方分割’?”
    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十几年前的规定,目前已经在着手修改。李克强说:“但政府的规定放在这儿,民营资本肯定还是不敢进,他们会觉得心里没有底啊!”
    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尽快取消这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有效防范寻租行为,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
    “我前天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企业家代表最强烈的呼声就是要求政府转变角色,‘减少审批、加强监管’。”李克强说,“企业活不起来,市场活力不能迸发,社会创造力不能体现,我们怎么能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李克强最后说:“各地区、各部门务必要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严肃整改,让政策尽早落地生根,造福民众。”   (傅旭) 
责任编辑: 姜晨
国务院部门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卫生计生委
原子能机构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测绘地信局
煤矿安监局
南水北调办
地方政府网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驻外使领馆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中央电视台
中国广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企业网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有 关 单 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央政府采购
国家域名注册管理网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从根本上说,一个政府有没有权威,是由其
A.国家性质决定的 B.行政执法的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从根本上说,一个政府有没有权威,是由其
A.国家性质决定的 B.行政执法的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从根本上说,一个政府有没有权威,是由其
A.国家性质决定的 B.行政执法的水平决定的 C.工作的良好业绩决定的 D.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决定的当前位置:&>&&>&
如何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sjw.&&日&&来源:浙江廉政在线
&&&&[编者按] 新华社报道,陕西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日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一幅用老虎画做道具拍摄的假虎照。随着这一事实被认定,“虎照事件”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了“虎照丑闻”。在此之前,陕西有关部门则力挺照片中的老虎为真,曾引发民众广泛而强烈的质疑。另据报道,贵州瓮安县城6月28日下午发生一起围攻党政机关的打砸烧事件,其产生的诱因也是部分民众对当地一名女学生死因表示怀疑。这两起事件的背后有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置疑。为什么会质疑呢?有些地方政府的不当行为撕裂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最终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公信力丧失的后果,轻则会引起民众不满,重则会引发各类恶性事件,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这警示我们: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已刻不容缓。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呢?为此,本刊特邀几位相关方面的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认识。&嘉宾:董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博士、副教授)&&&&&&&&金
英(中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自治州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副教授)&&&&&&&&董琳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政府公信力建设迫在眉睫&记 者:&  在最近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都听到了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而政府的公信力问题,正是党和政府反复强调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公信力作为政府工作的准则之一;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必须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公信力再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党和政府已经将公信力提高到政府执政准则的层面。那么,党和政府为什么把公信力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呢?&董振华:&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指因社会公众的信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支配力,它包括权力与非权力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支配力等综合实力。政府在国家和社会行使行政权力,必然要采取一定的行政行为,而政府行政行为又必然产生社会结果的反馈,这个结果反馈中最重要一点就是人们对政府是否信任、拥护和支持。政府获得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能力越强,它的公信力就越高。政府拥有强制力量自不待言,但更重要的是执掌公共权力需要靠公信力作支撑,没有公信力支撑的公共权力犹如空中楼阁,难以为继。&金 英:&  是这样的。政府公信力,往深了说,其实就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政府在长期履行其职责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公信力,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既表现为社会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是政府合法性的体现。政府代表公众掌握公共权力,能否具备公众满意的公信力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政府公信力不断增强,在公众心目中的合法性就强。相反,一旦政府公信力缺失,就意味着政府合法性被削弱,结果就是政府行为被广泛置疑,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毫无疑问,政府公信力并非与生俱来,也绝非一成不变的。“虎照事件”和“瓮安事件”给了我们警醒,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将会对政府威信、对社会安定,甚至对整个地区形象造成极大损害。&董琳利:&  公信力的打造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公信力的丧失却往往在顷刻之间。任何一种对公信力的破坏行为,都需要整个社会支付高额成本,其损失远非单纯性经济腐败可比。因而,我们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针对那些有可能损伤政府公信力的行为开刀。&金 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与日提高,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也日渐改进,政府公信力不断增强。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政府部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信于民的现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因此,政府公信力建设迫在眉睫。&&&&&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记 者:&  人民群众对于个别地方政府公信力质疑的事件说明,这些地方与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尚存在着差距。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民满意的政府必须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府,唯有如此,政府的公信力才能够不断提升?&董振华:&  可以这样说。我们经常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但“人民的政府”并不必然就是“人民满意的政府”。“人民的政府”是从政府权力的来源和政府权力的归属角度说的,而“人民满意的政府”则要在此基础上更多从政府的绩效角度来看。一个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的政府,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或者说在履行职责的时候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与愿望,这就不是人民满意的政府。人民满意的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并把它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所以,人民满意的政府必须是服务型的政府。要把人民的需要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要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金 英:&  是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也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国家权力包括行政权,是人民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从基本人权中派生出的一种权力。政府的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民,其职能是为社会和人民掌权,维护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服务型政府是对传统政府模式的根本变化,从“以官为本”到“以人为本”,根本理念涉及“官本位”还是“民本位”,“政府本位”还是“社会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还是“以人民权利为本位”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必须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这也是政府公信力的深层根源。&董琳利:&  “官本位”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文化,其核心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都有了。“官本位”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是对以人为本的歪曲和根本否定。纵观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常常会陷入由“官本位”滋生的权力傲慢与偏见的历史困局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官本位”的要害是宗旨意识淡化,为民观念淡薄,奉行错误的权力观,追求扭曲的政绩观,其危害极大。因此,服务型政府的施政准则要以人民的希望、要求为中心,其工作的评估要以社会和公民的满意度为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为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金 英:&  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尤其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自觉高效地为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政府能够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努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就高,政府的公信力就强。&&&&&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记 者:&  四川省各级党组织把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表现,作为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使抗震一线成为考察和检验党员干部的重要战场。6个重灾区先后从抗震救灾一线提拔和破格提拔了一批干部,同时也及时处置了一些“不作为”干部。政府这次雷厉风行的火线问责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一些公众认为“肯定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对此,您们如何看?&&董琳利:&  毫无疑问,火线问责,使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16.2%的人认为这次免职事件政府“处理及时,大快人心”,39.9%的人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杜绝同类情况的再次发生”;调查中,17.9%的人认为“火线免职”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金 英:&  近几年,我们的政府问责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问责制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到2004年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再到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故,一直到最近的“虎照事件”、“瓮安事件”,一些负有责任的人有的被免职,有的引咎辞职,都承担了应有的责任。正所谓有权必有责,每一份权力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当多大官就有多大权”,现在更认识到,“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都要给人民一个“说法”,都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这表明我们在建设责任政府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董振华:&  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有相应的责任。现代法治就是在规定权力的同时,使责任尽量明确化。它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履行政府在整个社会中的法律义务,并承担责任。不仅政府行使的每一项权力都连带责任,政府拒绝行使法定的权力也要承担责任。人民不仅有享受政府服务的权利,还有监督政府行政、要求其承担责任的权利。对于政府服务得怎样,是否达到人民期望,人民有权评判;对于政府违法服务、过失服务造成的后果,人民有权追究。因此,责任政府强调政府责任追究,主张不仅政府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即使政府“好意”而造成的行政决策失误,行政过错同样也要追究责任。如果政府没有责任与之相伴,服务就会异化,所以责任政府应该有较为完善的、结果指向的责任机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董琳利:&  我们必须切实打造责任政府,认真履行职责,才能使政府的公信力得以提升。因此,我们要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特别是出现公共危机时,政府不能逃避责任,应当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取信于民。&&&&&坚决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记 者:&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管理包罗万象,行政审批所产生的弊端十分明显。虽然这些年来,我们进行了多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转变政府职能,但是,有些政府部门还是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造成政府越位、缺位、错位;审批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很大,结果造成“权力寻租”。这些不规范行为都严重地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些不良行为呢?&董振华:&  政府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要准确定位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控制行政权力的任意扩张,根本上依靠法治。法治之下的政府权力是一种有限权力,政府在权力、职能、规模上均受法律的明文限制。也就是说,政府行为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政府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怎样服务,这取决于法律、法规的授权,这实际上是政府服务的合法性依据。同时,政府行政权力还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供规范化、高效率的政府服务。&金 英:&  具体来说,法治政府就是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董琳利:&  政府的行为不能违法,政府不能滥用权力,这是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要求。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政府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应当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切实依法行政,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政府依法行政监察机制。&  政府还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同时,政府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公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推进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记 者:&  在“5·12”大地震后,政府在灾情的发布、应急的速度、媒体的报道上,做到了与地震灾情的“零时差对接”,信息披露的涉及面也前所未有的开放,制止了谣言,稳定了人心,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公众对救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阻力变得宽容而体谅,政府的公信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为什么信息公开对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金 英:&  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是公民监督政府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措施。目前,公开透明原则已经成为现代行政领域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成为防止公共权力滥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行政许可依据、实施和结果公开,行政许可信息共享,设定与实施行政许可需要依法举行听证等方面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公开透明这一重要原则,对于防止行政权力滥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董振华:&  管制型政府的很大特点是自我封闭,是传统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现实反映,其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不向人民公开。所以,管制型政府不仅不主动提供服务,就是老百姓找到政府办事,也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服务型政府则要把为民服务的项目内容、范围、条件、程序和主办机构都明明白白地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公开。这样,政府在社会和民众面前是透明的,而不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官僚机构。&&&董琳利:&  政府的公开透明也是和它的人民性紧密联系的。从理论上讲,人民的政府,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能够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金 英:&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公开、透明的管理理念,在头脑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片面甚至是不正确的认识,有的同志甚至认为,政府信息公开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因而在实践中动辄将一些本应公开并为公众所知悉的信息加以隐瞒或粉饰。应当看到,这种行为在现代信息社会,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实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今天,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后果,不但不能达到维护社会安定的目的,反而会成为产生谣言和“小道消息”的催化剂,从而使政府的工作陷于被动。&董振华:&  我们应该认识到,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切实打造透明政府,推进决策实施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实施能否科学化、民主化,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体现。政府的决策、执行、监督应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这既反映政府的施政能力和水平,也反映政府公信力的高低。政府决策实施科学化、民主化,主要体现在决策程序的规范、决策制度的健全、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广度上,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政府施政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公众所了解,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制度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置、行政程序、执法依据、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都应当尽量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也应当使公众知晓和参与。同时建立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互动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金 英:&  是这样的。公民的知情权对应于政府的公共管理责任,因此,要及时、畅通地向政策涉及的利益关系人和风险承担者提供有关政府决策、行为、预算、统计资料、财务披露等信息,并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时候,将相关的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向公众公开。以公民为本位进行政府诚信的构建,首先要求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使政府成为透明的信息中心,这样做的过程和结果都无疑将使公民更加充分地了解政府的运作和功能,从而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良性的沟通,在这个基础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互信必然得到加强,从而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董琳利:&  维护政府的公信力,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要注意维护政府的信用。诚信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品格,也是政府的行政品格。对于政府来说,其诚信程度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政府能不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高低。一个朝令夕改的政府,是绝不会有公信力的。相反,政府必须言而有信、令出必行,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公信力。&董振华:&  总之,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也决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
。这需要政府长期进行自身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信用政府建设,以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公信力缺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