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的模式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作用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内涵和产业化生产的双重属性,并因此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文章在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模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市场机制主导、政府强力推动、产业兼并重组、官产学结合、特色资源带动等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并进一步指出,区域间固有的差异性造就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特定区域文化产业的繁荣往往是在某种模式主导下几种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论文网 /3/view-4053228.htm  关键词:区域 文化产业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   一、文化产业的兴起   法兰克福左派学者Adorno和Horkheimer首先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1947年,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他们指出文化产业是将新的特质融入到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文化中,其产品为大众消费而特别制作,并被商业力量所操纵,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娱乐消遣为目的。文化产业内涵丰富,不同国家往往根据本国实际来加以定义,甚至对文化产业的表述都不一样。如我国和韩国称为“文化产业”,日本称为“感性产业”,英国称之为“创意产业”,欧盟称为“内容产业”,美国则以“版权产业”概括此类以版权交易和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类型。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04年,我国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尽管对文化产业的内涵缺乏统一定义,但我们仍可以从众多表述中找出一些共同特征,即以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生产为手段,以获取收益为目的,提供既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又能在市场条件下实现交换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大力扶持。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传统制造业日渐减缩,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直接关系民生的产业,特别是与科技、民生密切关联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逐渐取代传统产业而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不仅深深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多元的精神、物质需要,而且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支柱和新经济增长点。据统计,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总量已超过20%,自1996年以来,仅音像业产品的出口就已超过航天工业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在最富有的400家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英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2倍;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电子业和汽车业;2010年韩国文化产业产值超过650亿美元,占GDP比例已超过6.5%,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历史经验还表明,经济萧条时期,往往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机遇期。在当前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美、英、日、韩等国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刺激经济复苏和增长。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突飞猛进,已从探索、起步的培育期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典型模式   文化产业最先发轫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消耗、低污染等特点,经过近百年发展,不仅已是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而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其中,市场引导、国家主导、产业兼并、产业集聚等模式最为典型。   1.市场主导模式。凭借市场主导模式的成功运用,美国已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2005年美国文化产业总值占全世界的44%。全世界56%的广播和有线电视收入、85%的收费电视收入、55%的电视票房收入都在美国。作为全球私有化程度最高、科技最发达、资金实力最雄厚的国家,美国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政府没有设置主管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部门,主要通过市场自我调节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管理和运行往往由非政府的组织协会和企业来具体运作,政府主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障,并针对一些公益性强、市场回报低,关系国家文化安全的文化产业进行政策性扶持。如通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供公益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增加资金投入等手段给予支持。此外,美国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样化,既有来自联邦、州和市、镇政府提供的资助,也有来自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等,而且后者在文化产业的投资数额远远高于前者,形成了比较完善、规范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同时,美国非常注重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规范和维护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是世界上首先开展文化立法的国家。早在1790年就制定了第一部版权法,而后来的新版权法、版权期限延长法案和数字千禧年版权法等法律的及时出台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政府强力扶持。英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从政策、资金、文化企业等多个角度强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1)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将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扶持,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并亲自担任小组主席。该小组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国际文化贸易具有检查和参谋作用,形成了包括文化媒体体育部、贸易工业部、对外贸易部、文化委员会、地方艺术委员会、地方艺术理事会等在内的管理网络系统,形成了一套全球范围内最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不仅如此,英国政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空间,如帮助培养消费市场;支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向文化企业捐赠或资助;保证文化艺术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以及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地方自主权等,英国由此形成了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2)英国构筑了先进的文化产业理论,拥有包括约翰·霍金斯在内的大批国际创意产业专家,理论的指导对英国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3)英国突出核心城市和产业集聚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003年2月,英国提出将伦敦建设为世界级文化城市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伦敦这一世界级城市的品牌效应带动整个英国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据《伦敦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数据显示,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约为250~290亿英镑,从业人员达到52.5万。2000年伦敦创意产业人均产值为2500英镑,几乎是全国创意产业人均产值1300英镑的2倍。此外,英国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文化产业集中在园区,实现集聚发展是英国文化产业的又一特色。1997年—2005年间,英国共培育了12万家文化创意企业,投入资金超过1.5亿英镑,创意产业为英国GDP的贡献率达8%,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官产学结合。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日本文化产业就是在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引导和政府扶持下,通过国家干预和强有力的宏观政策支持发展起来的。(1)1996年,日本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其核心是把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此政府通过设立战略会议、恳谈会、审议会等形式,研究商讨具体对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日本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首先得益于产业主体间的明确分工。政府主要提供大量信息、制定各种扶持和激励性政策;研究机构负责提供市场分析、产业发展预测等信息;企业则通过与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者。(2)采取完全的市场化经营方式,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文化资源的配给和生产都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3)保持民族特色。日本在吸纳外来文明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本国的文化传统,而是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结合在一起,促使现代化与传统协调发展,从而形成日本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4)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日本有很多文化行业协会,它们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在制定行业规则,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进行行业统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模式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文化底蕴、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应用和经济发展水平大相径庭的国度,文化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地区特性的差异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特点,总体表现为东西部地区差距较大。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角度,可分为市场推动模式和政府推动模式,从文化产业发展依托要素来看,可以分为资源带动模式和内容创意带动模式。   1.市场推动模式。东部沿海是我国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试点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经过3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意识和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这些有利条件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间资本活跃,各种文化资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用突出,文化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结合紧密,文化资源和资本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市场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广州报业近年来形成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三大报业集团相互竞争的格局。东部地区开放的媒体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显著地提高了报业集团自身的生存能力,也为我国文化产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集聚了资本和积累了经验。   2.政府推动模式。相对于东部而言,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长期以来受历史观念、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人才以及科技实力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文化消费市场不成熟,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整体滞后于东部地区。在市场条件不充分的背景下,政府的推动作用不仅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最关键的因素。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无论从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到市场培育,政府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如云南将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大省作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投入,使得云南省的文化产业突飞猛进。200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3.58亿元,占全省GDP的5.29%,使云南文化产业一跃成为全省支柱性产业。   3.特色文化资源带动模式。丰富的文化资源往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十分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也是我国目前文化产业模式中最常见的发展方式。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常常保留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由于地区独有和稀缺而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从而形成以特色资源带动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如著名的“丽江模式”。1996年丽江发生7级大地震后,丽江人按照“原貌恢复,修旧如旧”和“切实保护古城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的原则,以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突破口,将丽江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当地旅游相结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丽江已经由一个典型的山、少、边、穷地区,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精品旅游胜地”。199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为3.26亿元,2005年达到38.58亿元,增长10.8倍。2005年古城区游客接待总数330.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68亿元,占全市游客接待总数的81.7%和旅游总收入的87.3%。2007年丽江人均实现GDP达1.7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0亿元,10年增长了9倍;居民收入中有13%来自于旅游相关行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高于云南省39.4%的平均水平。如今,在丽江古城区及玉龙县范围内活跃着22个古乐队,14个东巴文化传习馆,一大批以木制工艺、东巴蜡染、纳西布挂画、东巴纸、铜制器具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经营户,纳西古乐及东巴文化产业年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   4.内容创意带动模式。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由于人类的长期经济活动,历史文化资源明显不如中西部地区丰富,更缺少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因此这些地区不能走依赖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道路,而是利用东部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和条件,(下转第58页)(上接第56页)以辐射型产业为特点,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种创意带动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内容创意设计,二是以提供文化服务为主的创意活动。数据显示,文化创意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城市越来越受到关注。如北京市着力打造“创意之都”,大力扶持与创意产业相关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提升文化产业层次与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朝阳区大山子的北京798艺术园区,已经成为北京最具发展潜力的创意园之一。天津河北区也启动了发展创意产业的整体规划,形成了创意天地、创意公社、创意工厂、创意人才等四大创意平台,逐渐成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上海则将“创意上海”作为发展目标,明显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步伐。日,上海市首批创意产业集聚区揭牌,标志着上海创意产业的全面启动。   四、经验及借鉴   上述分析只是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几种比较典型的模式进行了概括,实践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还有很多,如项目推动模式、文化产业园区带动模式、兼并重组模式、投资拉动模式等等。显然,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孤立的起作用,都必须与其它模式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说明,各国政府在推动本国文化产业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由于政府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往往能比企业更容易或成本更低地获取宏观公共信息,而且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出现的问题还不是那么复杂,通过政府推动往往能在发展效率和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因此,政府往往成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初动力。此外,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下兴起的新型业态,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本身的运作规律,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必将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3   2.沃尔夫.娱乐经济[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R],   4.http://.cn美国:产业化之路造就文化强国,2007   5.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绵阳市政府 四川绵阳 621000;成都市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责编:吕尚)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经济学】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pdf5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80 &&
【经济学】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河北经贸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姓名:蒲晓蕾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杨欢进
座机电话号码
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内 容 摘 要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潮流和必然趋势。目前在我国各省市、地区,
文化产业建设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河北省作为东部省份,虽然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但产业结构比较落后,因此具有发展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成为带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点。河北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河北省建设文化
大省规划纲要( )》、《河北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政
策》和《关于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发
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为加大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作用,我省需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在分析影响文化产业发展诸要素的基础上,探
索一条适合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文章主要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对文化产业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以文化产业的核心构成要素“文化”和“文
化” 的生产性分析为切入点,对文化需求与供给、文化产业的界定及影响文化产业发展
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进行研究。
其次,在对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字体:】
川办发〔2014〕38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促进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一)健全地理信息管理体制,完善产业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涵盖装备制造、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地理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培育10―20家龙头企业,建成1个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示范园区。到2020年,地理信息产业应用领域更为广泛,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强省,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重点  (二)大力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完善现代测绘基准基础设施,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的社会化应用,以国家统一多模连续运行基准网站为基础,建成我省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基础平台,提升卫星定位系统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开发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及位置服务的软件平台和网络地图等相关产品,增强位置服务能力。推动北斗导航定位及位置服务与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在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物流监控、电子商务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培育地理信息消费市场。  (三)加快提升航天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建立全国领先的全天候新型多源航空航天遥感技术体系,加强雷达影像、微波遥感等技术研究,突破西南地区遥感影像获取困难的瓶颈,提高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处理及开发应用能力与水平。研究建设以轻型飞机和无人机为平台的低空数码影像获取和处理系统、航空三维实景影像获取和处理系统、地面静态和移动三维可量测地面实景影像获取和处理系统,推动建立省级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中心和技术开发应用产业示范基地。  (四)积极推动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引进和培育一批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加强地理信息技术装备研发。重点发展航摄低空飞行器、航摄相机、高性能传感器、北斗卫星接收机、雷达系统、导航仪、自动监测仪器等技术装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装备。  (五)拓宽地理信息应用服务领域。结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推动传统测绘服务业转型升级,强化地理信息服务在空间规划、资源调查、工程项目、经济建设、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面向政府管理、企业运营、群众生活等不同层面,推进智慧城市、现代农业、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产权管理、交通物流、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加快“天地图?四川”推广应用,创新地图表现形式,繁荣地图市场,开发以地理信息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文化产品,刺激大众消费增长。  (六)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建设,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信息网络、质量检测、仪器检定、软件测评、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产学研合作和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园区整体服务功能。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产业示范园区。引导地理信息企业加快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园区对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七)丰富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加强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等地理信息资源获取,全面提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数据资源保障。加快推进军地测绘深度融合发展,保障国防建设需要。  (八)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全省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资源获取、处理和分发服务统一管理,确保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的安全性、权威性和现势性。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地理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明确共享内容、方式和责任,推进地理信息标准化建设,高效利用资源。搭建省、市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研究完善四川省地理空间信息交换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地理信息资源,促进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和社会化应用。进一步完善全省地理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创新地理信息产品形态与交易模式,依法推动地理信息资源更大范围的应用。  (九)推进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加大对地理信息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着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技术。组织实施产业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工程,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力研发地理信息软件平台和系统集成产品。支持和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防灾减灾、国情监测、导航定位、应急保障、现代农村地理信息服务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府、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实施地理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支持省内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地理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完善专业学科设置,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加大地理信息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在企业设立学生实习基地。加大地理信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力度,培养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技术能手。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支持地理信息高级人才申报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创新团队等各类人才工程。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地理信息职业技能考评工作,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推进注册测绘师制度实施。加强市县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四、加强财税金融支持  (十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地理信息产品生产的投入力度,鼓励政府部门地理信息及其技术服务外包。将地理信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规划,统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  (十二)实施税收激励政策。相关部门要结合地理信息产业特点,积极指导地理信息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针对地理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采用符合行业特点的所得税征收方式。地理信息企业销售自主开发、生产、出版的地理信息产品,符合软件产品范围和认定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享受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园内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地理信息企业按规定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十三)加大融资信贷支持。引导和鼓励创投资金进入地理信息产业,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引导金融投资机构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基金或并购基金,投资地理信息企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地理信息产业,支持地理信息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地理信息企业进入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融资产品,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地理信息及相关企业,积极拓宽抵质押品范围,加大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其为地理信息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十四)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适应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交换共享、应用服务、技术标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质量管理、市场管理等政策法规。适时修订《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快制定《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共享管理办法》等规章,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规范地理信息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规范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事业单位市场准入。完善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政策,促进地理信息开发应用。  (十五)扶持地理信息企业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作用强的地理信息产业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国内外知名地理信息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机构。鼓励地理信息企业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地理信息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示范基地,扶持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地理信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十六)强化市场秩序和成果安全监管。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和安全监管。依法加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合同的履约监管,维护有关权益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非法获取、处理、提供、应用地理信息数据和非法出版等行为,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维护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牵头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服务管理,相关部门要形成整体合力,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落实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健全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责,支持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日
相关链接>>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