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董事长侵吞国有资产去国家反贪局举报网站需要什么材料

山西煤老板数次被举报侵吞国资 金额达800亿元|吕中楼|国有资产|煤老板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山西煤老板数次被举报侵吞国资 金额达800亿元
上图为山西沁和能源集团董事长吕中楼。(资料图片)
  爆料金额从3000万元升至800亿元
  针对沁和能源集团董事长吕中楼侵吞国资的举报已经有12年,其被举报侵吞的金额从最初的3000万元上升到800亿元
  ■本报记者 胡仁芳
  “沁水县那个事还在告呐!有个十几年了吧!”2月27日,当记者向山西当地一家煤炭企业高层人士提到吕中楼时,对方反问道。看来,被称为山西煤老板中学历第一人的吕中楼,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无疑,山西39名党员干部联名,从2001年开始举报吕中楼到现在,12年过去了,举报却未曾中断,也间接提高了吕中楼的知名度。
  在很多沁水县人眼里,该举报事件早已是不能再老的旧闻了。近日,这一旧闻又开始有了新进展。据财经网报道,国有资产安全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上山西39名党员干部提交了一篇题为《》的举报材料。材料称,山西沁水县沁和能源集团董事长吕中楼将沁水县8座国有、集体煤矿800亿元资产装入个人囊中。
  在这12年中,举报的主要理由没变,仍是侵吞巨额国有资产,只不过,侵吞的金额在不断变化,最初的举报材料中有侵吞3000万元的说法,后来有过几亿元、几十亿元,2009年之后便升为800亿元。
  800亿事件主角
  其实,39名党员干部举报吕中楼已经不是第一次,最早密集发生在年的国企改制中。第二次比较频繁的举报发生在2005年,其后几年也一直都有,只是,随着国内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举报金额亦由最初的几千万涨至目前的800亿元。
  提到吕中楼,记者在沁和能源官网上看到如下介绍,吕中楼,1965年生于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现代西方经济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8 年吕中楼创立晋城中嘉煤炭实业有限公司,2003 年至今任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获山西省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这位博士煤老板也是上述举报材料中所谓的“改制犯罪案三主角”之一。据报道,其余两位分别是原沁水县县委书记申会,原沁水县嘉丰镇党委书记马刘勤。曾任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有明在被双规之后,也被指与800亿元事件有关。
  不过,吕中楼对此曾进行了否认,称他与王有明的关系并不好,甚至还有过节。以吕中楼的说法,此过节是指,2003年,煤矿开始交资源价款,吕中楼在2002年10月开始提交要求变更相关手续的文件,当时还在任的王有明却一拖三年。
  改制惹的祸
  三矿一站是800亿元事件绕不过去的话题。三矿一站,是指沁水县永红、永安、侯村3个国有煤矿和嘉丰煤炭集运站,其股份制改革发生在年。
  在当时煤炭还不像现在这么值钱的年代,当地银行纷纷把煤炭列为高危行业,拒绝放贷,当时三个煤矿的银行贷款总额已经有几个亿。
  当看到晋城市把六个国有煤矿组建成一个兰花集团,并且成功上市后,沁水县也开始有了这个想法,把三矿一站进行捆绑组建成一家公司。
  时任县委宣传部长的马刘勤开始了这项工作,2001年12月,沁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成立,中国和平(北京)投资、沁水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大通实业、晋城中嘉煤炭实业、北京润新投资共出资5000万元,分别占股25%、25%、20%、20%、10%。
  当时的吕中楼是晋城中嘉煤炭实业的董事长。
  虽然马刘勤曾经表明,北京和平投资、中国大通实业、北京润新投资三家公司分属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和林业部,但是,流传于网络上的举报材料却指出,这3家北京公司实质上都是由吕中楼一人操纵。
  举报材料中800亿元的金额也来源于三矿一站,据报道,山西当地相关官员称,三矿一站经济收入占沁水县财政总收入的70%,资产总价值(含探矿权、采矿权、土地使用权)800亿元。
  对于三矿一站的资产评估,举报材料称,对采矿权、探矿权、土地使用权均未列入资产评估范围。与此同时,永安矿接替井当时主井、副井、通风井均已完工,仅该项技改投资总额高达2300多万元,也被漏估。
  除此之外,山西省政府返还给三矿一站的煤炭发展基金,至2001年底,已经累计高达4600万元,而吕中楼却并没有把这部分资金转增国家股本金,以政策性贷款名义从三矿一站的总资产中予以扣减。
  昔日合作伙伴今反目?
  对于长达12年的被举报,吕中楼曾对媒体表示,“背后有人指使”。而这个背后指使的人被认为是吕中楼曾经的合作伙伴、现在的竞争对手张新明,后者曾有山西能源首富之称。
  2001年,张新明成立山西金业煤焦集团,开始涉足煤焦领域,开始与吕中楼有了交道。
  2007年,张新明与吕中楼成立了沁和投资有限公司,吕中楼任董事长,公司收购了山西芦清王酒业,并派吕中楼同学裘晓红任芦清王酒业总经理。2009年,裘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判刑。
  而据媒体报道,负责800亿元事件举报的人员可以从张新明处领工资。
  虽然上述质疑并未被证实,但该事件拖得时间比八年抗战还要长,仍未能有个最终说法,反而愈演愈烈。众多历史细节其实已经很难完整还原,许多质疑也无人能够回答,中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其实,“抛却官商之间的利益不谈,单从煤矿价值看,2001年的煤价与2013年相比,已经涨了无数倍,当时的大环境与现在也有很大不同,以现在的煤矿价值衡量当时的估值,实有不妥。”上述山西煤炭企业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但如果真的有侵吞国资的行为,就另当别论了!(来源:证券日报)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2005年曹克坚获得了开山股份51.84%的控股权之后,在随后几年内,便展开了对其他剩余股权的收购。在历次收购以及资产腾挪的过程中,曹克坚将资本杠杆利用得...&
&&&&位于浙西的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山压缩机”),8月登陆创业板。然而,在此期间,本报接获大量材料举报开山股份改制存疑以及开山股份董事长曹...&
&&&&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系开山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开山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浙江开山铸造有限公司、浙江博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浙江四方集团公司及曹克坚等23名自然人共同发起,由浙江开山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空气压缩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活塞式空气压缩...&
开山股份法人发家史
开山压缩机的前世今生
&&& 开山压缩机的招股说明书所显示,公司的历史沿革和资产腾挪错综复杂,若非有内部知情人士的爆料,普通投资者一般难以看出端倪。记者也是在调查了解其背景资料的情况下,仔细查阅其招股说明书,才将真相抽丝剥茧而出。许多举报材料所反映的事情若要弄清楚,就必须先弄清楚开山压缩机的前世今生。 &&& 开山压缩机是2009年才由原浙江开山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而来。而开山通用成立于日,开山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其母公司。开山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开山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开山股份有限公司、开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日。1994年正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这一年国有企业......【】
开山股份法人曹克坚
收购的脚步
&&& 打从一开始,曹克山就盯上了开山股份。衢县凿岩附机厂(恒坚压力容器前身)于开山股份设立时就认购了33万股股份。
&&& 而199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恒坚受让了衢州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在开山股份占有的40%国有股共1,800万股,并以日的国有股权益2,128.8万元为转让基准价。
&&& 日,曹克坚又收购了开山股份100万股股份,合计持有开山股份2,333万股,占其总股本的51.84%。至此,曹克坚这个外人已成为开山股份这家老国企的控股大股东。但他收购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靠裙带关系套取国企利润
&&& 曹克坚最初在衢州另一家国企巨化工作,并非开山的员工。 1992年11月,一家名为衢县凿岩附机厂(恒坚压力容器前身)的企业在当地工商所申请开业登记注册。 除了当时的主办单位樟潭镇上埠头村,曹克坚和瞿开培分别作为企业的甲、乙合作方各出资2.4万元参与组建。
&&& 需注意的是,衢县凿岩附机厂的合作合同书写明,甲方曹克坚负责企业的组建、管理、经营,乙方瞿开培负责产品的销售,提供生产的技术支持。而瞿开培何许人也?有什么能耐负责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这企业最重要的部分?记者经过走访调查,得知瞿开培正是衢州凿岩机厂当时主管生产的副总瞿政勇的父亲。衢县凿岩附机厂的主要产品就是储气罐,储气罐正是凿岩机的必要部件。如此一来,瞿开培所起到的作用就一目了然了。有了瞿政勇,产品的技术和销路不成问题......【】
开山股份被疑国资打折出售
&&& 在过会的整整四个月之后,日,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申请终于迎来了迟迟不来的批文。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49.77%,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72.40%,成长性显著。但公司在股权转让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以及“保荐加直投”可能涉及的利益输送等问题,可能成为公司上市之路的最大绊脚石。
&&& 开山控股的名字几经变更,原名曾分别被叫做“开山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开山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开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而它的命运也如名字一样几经更迭。从最初的国有控股演变为现今的自然人掌控,这其中又是否有蹊跷可寻呢?对衢州凿岩机厂职工保障基金协会所持公司股东开山控股的股份......【】
上市之路 问题重重
&&&& 一方面宣传自己节能环保贯彻始终,一口咬定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环保投诉;另一方面却被人指控严重污染环境,遭遇多次投诉,并曾被当地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这种诡异的事情就出在今年3月底IPO申请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的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开山压缩机”)的身上。&
&&&&想不到,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7月25日,开山压缩机母公司开山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山控股)创建人之一,曾任开山控股董事、现任监事的郑仪光向《证券日报》举报,称开山控股董事长曹克坚个人的道德操守或存问题,经常因一股独大无视中小股东权益,整个公司怨声...&
&&&&近日,有投资者向中国资本证券网反应,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山压缩机)的首发申请,早在日就已经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却距今已近四个月也没有上市。然而,与开山压缩机同一日通过审核的其他三家公司,都已经先后完成上市。&
&&&&7月29日,《证券日报》发表了题为《浙江开山压缩机未上市遭内部人举报董事长称不想上市》的报道,报道指出,经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3月29日IPO申请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的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开山压缩机”)的招股说明书存在隐瞒关联销售客户、严重污染环境等信披...&
创业板上市公司斑斑劣迹
5月31日,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瑞丰”)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尽管山东瑞丰顺利过会,但有媒体指出,曾是国有独资公司的山东瑞丰,2003年以“一元一股”的价格,将瑞丰化工法人股全部转让给相关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有特殊贡献的职工,股权转让收入归...&
&&&& 2月28日海伦哲首发获得通过。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除去控股股东江苏省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外,其余股份均被7家创投公司持有。最值得关注是,海伦哲第三大股东深圳市众易实业有限公司为力保顺利上市,在上市前废除对赌协议。媒体指出,海伦哲的申报稿中还出现收入和费用变化趋势不匹配...&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易华录)4月25日通过证监会审核,即将登陆创业板,然而,有投资者质疑,这家扛着央企旗号的公司掌权者实则为一帮自然人,且他们的身份背景耐人寻味。&
&&&&上海广电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通过上市申请,公司实际控制人严怀忠享用了2.03亿元的集体资产之后,却有媒体报道指出,高管一夜暴富的同时,数百名职工所持的股份却被低价卖给了外人,错失一场财富盛宴。&广西粮油董事长涉嫌侵吞国有资产十几亿被举报
  上图为广西梦之岛集团董事长刘礼宁。(来源:新华网 马震宇 摄)
&&&&&&& 刘礼宁,一边是国有广西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粮油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处级干部,掌控着国家下拨的物资出口配额;一边又是21家私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直接参与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或资本运作。
  &刘礼宁,我交给你好端端的广西粮油公司哪去了?&韦振英老人摊开双手,两眼含泪向法治周末记者诉说。
  2013年1月,在广西南宁市某宾馆,记者见到了韦振英、陈喜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退休干部。韦振英年近七旬,曾经担任广西粮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8年底,是他亲自将广西粮油公司交给刘礼宁。
  &广西粮油公司及12家下属公司,还有一家控股公司和一家参股公司,资产总值达十几亿元,而在刘礼宁接手的10年间,广西粮油公司变成了没有任何资产的空壳国企,下属公司大部分成为刘礼宁名下的私营企业或彻底消亡。&
  他们交给记者一套数百页的举报材料,&看着辛辛苦苦创下的国有企业被侵占,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细腰蜂现象
  &如果分组重立是政策允许的,那么重立完成后刘礼宁就不宜再担任国企的老总。&
  退休干部们认为,刘礼宁一方面是广西粮油公司总经理,管辖10多家子公司,掌握着大量的资产和资源,另一方面又是私企的老总,致力发展私有经济。事实证明,刘礼宁名下的所有企业,都是靠广西粮油这块肥沃土地长成的参天大树,&是上级领导给了刘礼宁侵占国有资产的便利&。
  广西粮油下属的效益一般或勉强维持的企业,刘礼宁便重新起一套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依然是他,以租赁形式植入这家国企,债务由国企来承担,新的私企无偿占用国企资源,包括厂房设备、办公场所等。
  他们更形象地把刘礼宁比作&细腰蜂&,把卵产在比自己体型大很多的螟蛉体内,卵在孵化过程中蚕食螟蛉的躯体,伴随着细腰蜂幼虫的长大,螟蛉只剩下空壳或彻底消亡。
  &不要看表象,很多国有资产到了刘礼宁名下的企业,就笼统地认为是侵占。&除了商务厅企改办主任的职务,吴晋华还兼任监察室主任。他强调,刘礼宁是否侵占国有资产,要从具体的个案来分析,看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有无违法现象?
  &据我所知,刘礼宁私企获得广西粮油公司的资产,都是通过法院走的法律途径,很多情况,我们商务厅并不知情。&
  老干部们说当时这两家企业市值最少5000万元,根据地理位置,土地的升值空间巨大。而刘礼宁告诉记者,即便这个价格,也没有他人举牌,因为还要附带五六百名老职工的安置,都望而生畏。
  记者曾到北海实地察看,北海外冷食品公司在正常运营,据带路的老职工介绍,需要安置的职工只有200名左右,且安置费用根本不是北海外冷公司支出的。
  南宁市一位老干部认为,刘礼宁的这种双重身份,在他看好准备买下自己管理的国有资产时,绝对不会捍卫国家的利益,从而使国有资产变成任其宰割的羔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复制本文网址
举报侵吞国有资产上千万元的事实
&&&&&&&&费尽艰难险阻,就是想找到青天!我代表我们数百名广大职工向各位兄弟姐妹们反映这样严重而又典型的问题:原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和郑州市服装研究所两个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国有财产权属,被以秦自成为首的公司负责人进行违法变更权属、违法破产、不顾国家安置政策,不管职工们死活,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导致上千万元国有资产流失的恶劣事实,敬请诸位领导派驻调查组前来落实调查,以及时挽回国家重大,及时挽救广大下岗职生命,将涉嫌犯罪人员绳之以法,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以下为所反映事实内容,有关证据材料附后,被举报人情况介绍:
&&&&&&&&被举报人秦自成:1940年11月出生,男,汉族,住址,郑州市汝河路原50号,现76号。1960年12月―1984年5月,郑州市第三服装厂。1984年5月―1986年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副经理。1987年至今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日―日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所长,法定代表人。1988年至今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经理,法定代表人。1989年至今郑州服装鞋帽集团公司,郑州市服装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1992年至今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2000年3月至今郑州丹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股东。2002年12月至今郑州市服装协会会长,法定代表人。郑州市政协委员,中原区检查院监督员。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清算组副组长。
&&&&&&&&被举报人底世德:男,郑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清算组组长。1998年郑州市纺织国有控股集团公司, 董事长。2000年郑州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 领导, 郑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2001年郑州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 领导, 郑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被举报人张桃芬:1951年4月出生,女,汉族,住址,郑州市汝河路原50号,现76号。1968年10月―1986年2月郑州市第三服装厂。1986年2月―1989年9月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郑州市服装公司技术科长。1989年9月至今郑州市服装鞋帽集团公司,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技术部长、副总经理。1992年至今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2000年2月至今郑州丹妮服饰有限公司股东、监事。2002年12月至今郑州市服装协会。
&&&&&&&&被举报人刘菊梅:女,汉族,1953年出生,住址:郑州市汝河路原50号现76号。1968年10月――1995年12月郑州市童装厂。1996年元月――1997年9月郑州市毛巾床单厂。1997年10月――1998年8月调入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承包生产。 日――1999年10月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所长法定代表人。1999年10月――2003年7月郑州市服装研究设计中心、郑州市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租赁部经理法定代表人。2000年2月至今郑州市丹妮服饰有限公司经理 股东 执行董事 法定代表人。
&&&&&&&&举报主要内容及事实:
&&&&&&&&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前夕,秦自成为了规避某些问题,也为了遮掩他本人即是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经理、法人,又是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的经理法人,又是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的经理、法人,日把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法人改变为刘菊梅,秦自成又在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期间,于日把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的法人变换成彭荣新,这样一来三个企业的法人有秦自成一人变换成三人,但实际仍然撑控在秦自成的一人手中。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并有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770万元收购,以700多万元安置300名职工为由,实际没有安置一个职工,分文未出就取得研究所的全部财产,只以很高的标准给秦自成的七个部下亲信办理了退休(秦自成、刘菊梅、张桃芬、李自军,行星、王建国、彭荣新现已死,退休工资现在最高的4000多元,其中2个最年轻的当时只40岁左右)。
&&&&&&&&秦自成利用破产安置费,给他们的部下亲信办理了高额退休,(而且他们原本又不是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人员。)利用的是郑州市服装研究所300名职工的养命血汗钱。可是职工陆续以开除,解除劳动合同,自动离职等手段把郑州市服装研究所300名职工都至于死地。日,郑州市纺织工业局底世德下发文件,同意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改制为郑州丹妮服饰有限公司,以714.7万元安置职工为由,实际又设有安置一个职工,并以零价格出售给刘菊梅,张桃芬二人、刘菊梅出资十九万元(没有见到出资证明),公司资产又量化给刘菊梅156万元,张桃芬出资13万元(没有见到出资证明),公司资产又量化给张桃芬106万元,企业性质随即转变成股份产,将郑州服装研究所,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两个国有企业的财产彻底侵吞。很显然是秦自成伙同底世德精心策划,弄虚作假,上欺骗政府,下欺骗职工。把国有资产通过破产改制归为己有,达到他们彻底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搞破产是违规暗箱操作)。
&&&&&&&&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收购研究所后,于日召开产权制度改革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根据公司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次职代会审议通过的《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确定购买人的条件和程序》的规定,本次职代会的主要议题是审查决定企业出售购买人和审议通过《企业出售协议》。并说全体到会代表一致通过以刘菊梅为代表的四位同志为本公司出售购买人。(实际在1999年10月召开职工会时要求职工把公职关系转到职业中心自己交统筹说: “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是假破产,是秦自成、刘菊梅、张桃芬、彭荣新四人在银行贷了290多万元。把服装研究所买回来了, 所以破产与职工没关系”。据说彭荣新的股份被底世德占有,因此彭荣新害了一场大病,现已死亡。)
&&&&&&&&根据资料表明,秦自成在1998年9月前把两个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国有财产的权证已经变成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集体自管权证。为使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在破产前夕把本属于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权证于日又重新变回来,并有集体自管变为国有产权。1997年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贷款时用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房权证作抵押,抵押时房权证还是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的权证。秦自成到底是怎样做的抵押,而在服装研究所破产时,清算组组长又是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主管部门的领导底世德是怎样审查破产的?
&&&&&&&&原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和郑州市服装研究所这两个国有集体企业的财产被秦自成自87年任郑州服装公司经理后,利用职务之便一手编造成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并有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以770万元收购,以安置职工为由,实际一个职工都不安置,未出分文就取得了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财产,(包括隐匿的大部分财产),秦自成利用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时的300名职工安置费,职工的养命血汗钱,只给他的七个部下亲信,包括他自己办理了高额退休。实际又是一个职工都不给安置,并且违规暗箱操作。职工陆续以开除,解除劳动合同,自动离职等手段把300名职工都至于死地。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取得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财产后,又以714.7万元安置职工为由,实际又不安置一个职工,并改制成郑州丹妮服饰有限公司股份产,侵吞了这两个国有企业的财产,给国家和企业的全体职工造成重大损失,为了挽回国有资产,为了广大职工的利益,本人特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如下:
&&&&&&&&[集体案件裁定案例]&&有证据
&&&&&&&&为了便于领导认清这一错综复杂的情况,举报人把两个企业的独立财产和公司成立到演变及郑州市服装研究所,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的状况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原郑州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始建于1979年,办公位于郑州手工业大楼四楼,后位于郑州市中原路104号四楼一层办公。财产如下:
&&&&&&&&1980年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供销物价科在郑州市二道街192号办公,(是郑州市中式服装厂的地点),80年左右因第十服装厂欠公司债务,公司经理部长期使用了中原路郑州大学西边商场二楼三楼175.31平方米营业房, 现价值按每平方米一万左右,共计200万左右,现无故变为郑州丹尼服饰有限公司的股份产。
&&&&&&&&80年左右在郑州市二环道中段(现水果批发对面瑞光印务旁边),买了近十亩地作为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供销物价科的大仓库,院内座西面东二层办公楼,座北面南大仓库,座南面北汽车车库3间,座南面北里外两间司机休息(据说95年左右已卖掉)。
&&&&&&&&86年四十多万元购买在火车站地区,中州商场2楼6间营业共计112.5平方米,现价值300多万元,也无故现变为郑州丹尼服饰有限公司的股份产。
&&&&&&&&1981年经上级部门批准征地建职工住宅楼2栋45套住房,位于郑州市桃源路,1996年房改时1号楼20套住房售出19套,2号楼25套住房售出23套,2栋楼45套,剩余3套没有售出。现价值100多万元左右。无故现变为郑州丹尼服饰有限公司的股份产。
&&&&&&&&日,二轻局又批准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供销经理部在郑州市服装研究所院内后边建职工住宅楼40套住房,1996年房改售出29套,(其中三室一厅10套全部售出,两室一厅19套,建筑面积为56.86平方米,售出12套,建筑面积为56.18平方米的售出7套,两室一厅剩余11套没有售出)。11套住房现价值200多万。也无故现变为郑州丹尼服饰有限公司的股份产。
&&&&&&&&第二部分、郑州市服装研究所财产如下:
&&&&&&&&郑州市服装研究所始建于1974年,原办公地点郑州市金水区西太康路百货楼对面闹区大板楼301平方米营业房。按每平方米三万左右,现价值900多万。也无故现变为郑州丹尼服饰有限公司的股份产。
&&&&&&&&1985年经郑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在金海区大岗刘乡小岗刘征地11.525亩地,(其中公用道路0.952亩,建设用地10.573亩),1985年建科研楼座北面南5层楼一栋,破产时是按六层计算的,1991年郑州市计划委员会给郑州市服装研究所下达筹建生产楼三层四层拐弯楼一栋,三层座南面北,四层座东面西,科研楼对面。(破产时只有3层参与破产没有4层
&&&&&&&&1996年左右(时间不准),在科研楼与生产楼之间,楼西面东又建一栋五层楼,此楼查不到资料。按4000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2000元,现价值8000万左右。现产权归属不明。
&&&&&&&&科研楼后边有一后院,座北面东南一排平房,科研楼之间一排平房,座东面西。
&&&&&&&&1997年左右(时间不准)位于后院平房又建7层住宅楼3个门洞共计42套住房,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和郑州市服装研究所人员一个门洞14套,其余2个门洞28套住房按商品房卖出。1998年12月,在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期间把这块土地进行分割,1996年房改没有见到14套房的资料。
&&&&&&&&1997年左右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经理部在郑州市服装研究所后院住宅西边又建一个门洞七层7套住宅。1996年房改没有见到7套住房的资料。
&&&&&&&&庞其云(1987年8月前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所长)在二道街买有一个小院,院内有房子五六间,现已拆迁改造成亚龙小区,据说分得100多平方有赵玉中居住,并有一间门面房,拆迁房款4万多元服装鞋帽公司改制的评估报告应付款内有显示。现价值50万左右。
&&&&&&&&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的部分汽车和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部分汽车在破产和改制时没有参于破产和改制。(秦自成的一部白色小车没有参与改制”, 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豫A98888桑塔纳2000没有参与破产)第三部分,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成立至今企业名称变换及领导人和领导人的变换和成立六科一室及主管部门的变换情况:
&&&&&&&&1978年郑州市组织部文件,第969号文件,关于建立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并成立中共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委员会,禹廷杰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经理,雷贯通任党委付书记,付经理。
&&&&&&&&1979年成立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筹备组成员有,禹适杰,雷贯通,张广甫,徐书堂,江武兴。
&&&&&&&&日主管部门郑州市第二轻工局文件,第039号文件,《关于批准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建立六科一室的决定》办公室, 政工科,生产计划科,供销物价科,基建财务产,技术科,劳资科。其中供销物价科是公司的一个大科室,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物价科负责郑州市各个服装厂的服装面料,包括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统一调拨到各个服装厂,朱杰主任供销物价科科长,江武兴跟随朱杰三一起到了公司供销物价科,一直到1993年10月经理部解散。
&&&&&&&&日郑州市轻工业局文件,郑州市革命委员会第二轻字(80)第六号给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下达加大郑州市服装鞋帽生产的供销力量经研究决定将供销物价科改为公司供销经理部,定名为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供销经理部,朱杰三仍为供销经理部科长。
&&&&&&&&1986年年底1987年初主管部门由二轻局改为郑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郑州市纺织工业局双层管理,这时的企业名称改为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工业)二字去掉了,改为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名称在很短的时间因童装刺绣和制帽厂改为工艺品,不再属公司管辖。又改为郑州市服装公司,这时鞋帽二字也去掉了,但鞋厂仍有公司管理, 经理部也随之改为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部,这时原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财产及人员都随之改变。
&&&&&&&&1987年初秦自成任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秦自成任公司经理前,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部的效益一直都非常好,秦自成任公司经理后,首先免去了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部朱杰三的职务(朱杰三的职务有原主管郑州市二轻局任职)是秦自成私自免了朱杰三职务,(没有见到郑州市主管部门的免职通知)当时翟淑琴任经理部书记。87年郑州市主管部门任翟淑琴为郑州市服装公司付经理。
&&&&&&&&日秦自成依仗是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主管机构的权力,私自以87年后就不再使用的中共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委员会名称,自己封自己为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所长,(那时企业名称已经改为郑州市服装公司),秦自成利用职务之便将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掌控在秦自成自己的手中,为侵吞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国有资产做好了第一步。
&&&&&&&&1988年元月27日郑州市政府任秦自成为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经理(实际企业名称已经改为郑州市服装公司一年了),实际利用的还是郑州市服装公司的人员和财产。这样一来表面表示出秦自成先任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所长,后任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经理。(实际这时秦自成已经任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一年了)。这样一来,两个国有企业从1987年全由他一人掌管,随心所欲,想用啥章就用啥章,那些所有的企业公章他都可以任意使用,他一人说了算,秦自成为了达到他不可告的目的,把公司知情人进行迫害,就因举报人是公司筹备组成员之一,想法设法把江武兴撵走,从他秦上任后,他采取欺上瞒下,打着“合法转换经营机制”的幌子,将上述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全部变为他一人,独揽大权,为侵吞国有资产打下基础。
&&&&&&&&日郑州市纺织局向郑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会员申请,同意公司成立郑州服装鞋帽集团公司,日郑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给郑州纺织局下发文件,同意郑州服装鞋帽集团筹备组的意见,同意成立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两块牌同时挂出,秦自成仍然是这两个企业的经理,法定代表人,这两个企业的人员及财产还是原郑州市服装公司的,提请注意的是这时的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经理部的名称一直到企业改制都没有改变,人员归郑州服装工业集团领导,财产一直都是工业集团公司使用,(根据资料称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是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只有翟淑琴,原因是郑州市服装公司的付经理,是郑州市主管部门任命的,现在新成立的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不录用她,秦自成说我是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我说了算,为此翟淑琴上告几年,最后办了病退了事。
&&&&&&&&1987年秦自成任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后,免去朱杰三科长职务后,秦自成任赵玉中为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经理部负责人,赵玉中任经理部负责人后,87年经营机制转型,随之赵玉中就独揽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部,秦自成所谓的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经理部的大权,经理部的业务员,包括业务科长的业务都有赵玉中一人去做,经理部在友爱路租赁了摊位开发市场做零售与批发、效益工资,没有效益就没有工资,当时赵玉中进入的服装面料高出市场的零售价,所以职工都销不出去,因此就没有工资,大部分职工因上班拿不到工资被逼调离和停薪留职,给单位交钱。坚持到1993年10月所谓的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经理部解散,公司经理部职工被秦自成安排到郑州市服装研究所,这时公司就剩余几个科室的人员。经理部的职工到研究所后,无论年龄大小,工种的区别,必须做到缝纫工,计件工资,要么就限期调离,要么就给单位交钱保留公职。举报人江武兴当时四十多岁,根本干不了缝纫工,被迫停薪留职。
&&&&&&&&1993年10月份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经理部解散后,公司经理部就剩下赵玉中一人,至今仍在经营中,并每年都有亏损,根据资料表明中州商场的营业房办了20平方米的租赁手续,(实际全部都租赁)反而年年亏损都很大。经理部解散后二环道的大仓库又重新成立了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工艺绣品厂,95年又停业,95年左右被秦自成私自卖掉(据说有人给秦自成介绍二环道的买主出500万并答应给秦自成提成五十万,但秦自成五百万他不卖,又为什么卖了300百万)听说卖仓库的钱投到了三星。举报人江武兴在调取仓库资料时发现至今还有1千多平方米的住宅房。至今下落不明。
&&&&&&&&第四部分,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和罗马尼亚合资兴办的企业――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在经营中中方和外方没有进出口过任何物品。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年里欠下1118.45万元的巨额债务。在秦自成和张桃芬的操纵下,却把这些巨额债务转嫁给郑州市服装研究所,导致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情况如下:&&
&&&&&&&&1992年11月秦自成以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与罗马尼亚富氏进出口有限公司,根据国内外服装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本着友好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决定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联合成立中外合资企业,“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
&&&&&&&&据资料说明合营各方的基本情况:
&&&&&&&&中方: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是生产,经营各类服装机械设备,面料铺料,饰件等产品的中型企业,职工约300人,固定资产650万元,各类服装生产设备200多台(套),并拥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较高的科研能力,89年以该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集团(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这时的服装工业集团公司又成了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的下属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司法定地址:郑州市中原路104号,法定代表人秦自成,中国籍,据以上资料说明: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是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的上级机构。
&&&&&&&&外方:罗马尼亚富氏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是在罗马尼亚注册的从事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大型公司,资产雄厚,对国际服装市场了解详细,具有服装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经验,该公司愿意按照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中方合作。
&&&&&&&&据资料表明合营企业利润和亏损的分配与分担:
&&&&&&&&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合营企业的利润分成按合营企业注册资本比例百份之七十和百份之三十分享。
&&&&&&&&亏损分担企业如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按合营企业注册资本比例百份之七十和百份之三十分担等系列规定。三, 市服装鞋帽公司与罗马尼亚共同制约,双方投资金额应在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之日起定额拨给合营企业,合营企业的资金双方均不能抽走或少交,如因抽走或少交造成经济损失。由违约方足额赔偿,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负责国内组织货源,由此造成损失由鞋帽公司负责,罗马尼亚负责非中国设备和设施的引进和确认订单的面料及产品的销售,由此造成的损失由罗马尼亚负责,秦自成代表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签字。
&&&&&&&&市外来投资办公室文件,关于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与罗马尼亚合资举办“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经研究批准意成立“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
&&&&&&&&市服装鞋帽公司法人代表秦自成日法人委托书,特委托秦自成,张桃芬,李郑生为中外合资“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中方董事,全权代表我公司行使各项职权,并委托秦自成为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市服装鞋帽公司和罗马尼亚富氏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兴办的“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中方有秦自成任合资企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付宝生任外方副董事长,中方有黄双凤任总经理,外方有付宝钧任副总理。张桃芬任董事。
&&&&&&&&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所长,法定代表人秦自成土地使用承诺书,根据国家土地使用的有关精神和中外合资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合同》《章程》规定,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愿意为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提供土地 1600平方米,每年收取每平方米土地租赁费10元,全年共计16000元整,租赁期限11年,自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
&&&&&&&&根据资料表明,因外方原因终止合同,把秦自成所谓的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1118.45万元债务全部转嫁给郑州服装研究所。
&&&&&&&&日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法定代表人,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秦自成代表中方,罗马尼亚富氏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代表., 张桃芬代表外方。终止“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合同协议,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系由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和罗马尼亚富氏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因外方出现经营范围的改变及其它原因,根据合资目前的实际情况,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终止原合同。
&&&&&&&&日,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秦自成,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张桃芬,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公司合资双方目前的实际情况,经董事会研究作出以下决议:1:注销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成立清算委员会,对合营公司资产进行清算,2:公司现有各项资产金额退还中方,3:公司原债权债务转至中方承担。
&&&&&&&&日,市人民政府招商办公室文件,批准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合营双方关于终止合同的协议,同意公司提前终止合同。
&&&&&&&&日郑州市罗兰服饰有限公司给郑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销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这时变成鉴于合资中出现分歧,外方出资设备等退回,合资公司实际一直由中方单独经营,根据合资双方目前的实际情况,经董事会研究决定,注销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由于中方是以研究所科教楼,生产楼,仓库设备等出资产出资,原出资的资产仍退还中方研究所,债权债务亦由研究所承担。
&&&&&&&&日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公司财务部关于对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的清算报告:债务1118.45万,(应付账款47.1万元,预付账款5.44万元,其它应付款263万元,长期借款295.4万元,短期借款507万元)。由于93年合资时,由郑州市服装研究所全部资产进行合资,清算后债权、债务全部由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承担。(秦自成利用职务之便又代表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主管部门郑州服装工业集团公司,把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的巨额债务转嫁给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给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做准备)。
&&&&&&&&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注销登记表内显示,投资股东及所占比例:中方,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以厂房,设备,公用设施出资625万元人民币70%。证明(其中是以郑州市服装研究所以下厂房、设备、公用设施),外方罗马尼亚富氏进出口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民币275万元30%。因经营不善申请注销该公司。是98年调入研究所的李自军经手办理。为研究所破产打下基础(郑州市服装鞋帽有自己的独立财产)。
&&&&&&&&日郑州市海关稽查出据证明,关于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自在海关备案以来,未进出口过任何物品,不涉及税款问题,同意注销。
&&&&&&&&实际至今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虽然申请注销, 登记申请注销承诺书保证书都已提出,但至今没有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五部分: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秦自成、庞世德是怎样欺骗职工的,欺骗政府的,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收购研究所后又改成郑州丹妮服饰有限公司私有企业的。
&&&&&&&&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与罗马尼亚合资兴办的“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郑州市经济委员主任,郑州市纺织业管理办公室领导, 作为郑州服装鞋帽公司,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主管部门的领导,并担任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清算组组长底世德,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清算组副组长, 上述一系列的企业法人秦自成伙同底世德。于日欺骗郑州市中级法院和政府说是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给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牵线,是研究所给罗马尼亚合资兴办的“罗兰服饰有限公司”.(.实际是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与罗马尼亚合资兴办的企业就是为了使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 才编造谎言欺骗政府). 又于日明知破产时一次职工会没开过, 明明白白没有安置一个职工却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撤消清算组的申请, 理由是: “已清算完毕, 未有任何遗留问题” 来欺骗政府人民法院,达到他们侵吞郑州市服装公司,郑州服装研究所这两个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的目的.是秦自成伙同底世德等人精心策划、编织的阴谋,打着郑州市服装研究所300名职工的旗号,为谋取他们的利益导致郑州市研究所破产,郑州市鞋帽公司收购后以零价格出售给以刘菊梅为代表的四个人,改制成郑州丹妮服饰有限公司,使几千万国有资产流入他们少数人手中。据此不能否认底世德,秦自成等人精心策划,并在破产改制当中隐藏了大部分财产(破产,改制文件都是底世德批示),请相关领导彻底查处以秦自成、底世德为首等侵吞国有资产的重大犯罪团伙,挽回国有资产,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根据以上材料表明:秦自成自1987年任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后,千方百计把以几个企业名称(实际就两个国有企业各自都有它们各自的独立财产和职工)变换成秦自成一人,独揽郑州市服装公司的大权,依仗是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主管部门,私自把研究所的大权掌控他的手中,操纵十多年,把郑州市服装公司,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国有资产全部侵吞(包括在破产时,改制时隐匿的大部财产和95年卖掉的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部的大仓库的财产)为了挽救几千万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两个国有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提出以下疑点:供上级相关领导机构查处时参考:
&&&&&&&&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部二环道大仓库,到底哪里去了?
&&&&&&&&1992年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和罗马尼亚合资兴办“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根据合资兴办资料应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如出现亏损按企业注册资金比例分担。无论亏损于利都应应于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没任何关系,研究所只享有土地租赁费,为啥秦自成和代表外方的张桃芬却和罗马尼亚一起把他们所谓的1千多万元的债务全部转嫁给研究所?为啥从92年成立到98年11月13日在郑州市海关稽查出据证明从郑州罗兰服饰有限公司在海关备案以来,未出进口过任何物品,可哪里来的那么多债务?
&&&&&&&&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部在郑州市中州商场的112.5平方米营业房,从秦自成任公司经理后究竟每年的租金是多少?到底哪里去了?为什么全部租赁反而还有亏损?
&&&&&&&&郑州市服装公司经理部在中原路郑州大学西边175平方米的营业房这么多年的租金哪里去了?
&&&&&&&&郑州市服装研究所在郑州市金水区西太康路301平方米的营业房的租金哪里去了?
&&&&&&&&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科研楼于生产楼之间的五层楼的租金哪里去了?
&&&&&&&&97年建的7层楼住宅楼按商品售出的资金哪里去了?
&&&&&&&&98年12月7日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破产职工700多万元的300名职工安置费哪里去了?
&&&&&&&&日郑州市服装鞋帽公司改制以零价格出售给刘菊梅、秦自成、张桃芬、彭荣新四人,714.7万的职工安置哪里去了?
&&&&&&&&如果工商银行是郑州市服装研究所的真正的债权大户,范建生是否能代表工商银行作破产清算组成员,即便做了清算组成员,难道说会看着研究所破产隐匿的大部分财产,而不要这500多万元的债务清偿吗?
举报人:门爱景 江武兴&&&&联系电话:

江武兴:日出生,男,汉族,住址,郑州市汝河路原50号,现76号。1964年参加工作,是1979年成立郑州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筹备组成员5人之一。
空间的其他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反贪局举报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