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西方双重标准殖民主义侵略的"双重使命

如何看待西方的殖民主义侵略_左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贴子:
如何看待西方的殖民主义侵略
对于每一个对近代史有所了解的中国人来说,西方的侵略无疑是一段沉痛而屈辱的记忆。列强的入侵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迫使国人睁眼看世界,重新审视自己,痛定思痛后迈着沉重的脚步艰难前进。今天回望那段历史,我们的情感也已经不仅仅是愤慨耻辱,而是能够更加理性的审视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带来的种种结果。客观来说,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促使更多中国人清醒顿悟,从而找到强国之路,资本主义的入侵也加速了中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西方侵略对中国近代发展还是起到一定的刺激和催化作用。然而现在,某些人却由此衍生出“侵略有功论”,并抬出曾经提出的关于殖民主义破坏与建设的“双重使命”的论断来为其理论作支撑。在我看来,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有功论是绝对站不住脚的。 首先,以“双重使命”作为侵略有功的论据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其一,资本—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所说的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进一步说,要判断一种冲击是否“有功”,不仅要看其是否促进旧制度的瓦解和新制度的产生发展,也要考察其能否使新制度新方式使所有人享受并从中获益。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促进了封建主义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他们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 其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它们向中国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因此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的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再者,有些人认为“没有入侵。可能我们现在还要留长辫子,现在的社会形态可能还是满清封建社会”,即没有西方的侵略,中国将会永远停留在当时的蒙昧阶段。在此,我想举一个化学反应中的例子。一些化学反应本身的速率比较缓慢,所以在实际反应中需要加入催化剂以提高速率。可是催化剂的作用仅仅是改变(一般是减少)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而不会改变反应本身,更不能够创造出本身不存在的反应。而且,催化剂的使用需要一定条件,如果改变条件,催化剂就有可能达不到应有效果,甚至会起到相反作用。这种情况同样也适用于对侵略有功论的研究。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对中国发展起到的是催化作用,中国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在自身。试想,遭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不在少数,反观一些东南亚、拉美、非洲国家形成的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我们应该仔细考虑,为什么同样是面对侵略,结果如此不同呢?毋庸置疑,主观原因还是最终原因。所以,我们的发展绝不能归功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谈到主观原因,我还想再说几句题外话。我认为中国之所以走上了一条自强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因为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信仰和民族精神。西方侵略一般有几大方式:最直接最赤裸裸的是军事侵略,割占领土后将从政治上控制被殖民国家,进而进行经济侵略,试图将西方资本主义移植到被殖民国家,而在我看来最核心的方式就是所谓的文化渗透。如果只是制度上的改变,那还有恢复原状的希望,如果殖民地人民从心理上接受了殖民主义者所宣扬的理论,那么依附这一可悲的状态就在所难免了。对于中国而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铸成了中国人坚定的信念与支柱,特别是历代对儒教的尊崇使儒家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受儒家影响,这种骨子里高度一致的文化信仰使得在面对文化侵略时仍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能够取西方思想之精华,填补己之不足,从而取得进步发展。我们也许在战争中落败,也许在条约中受辱,可我们的精神不倒,信念不移,最终还是会取得胜利。这也就是我所认为的中国能从被侵略被殖民的阴影中走出的最重要原因。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7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7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这一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3、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正确;2、通过了解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地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3、分析总结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历史经验教训;三、学时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这一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两条基本线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三个基本问题是: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二,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3、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多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正确认识外国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纠正“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2、通过了解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地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认真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3、分析总结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历史经验教训。三、学时2学时引言: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脏脏的东西。”列宁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资本天生是追求利润的,而利润来自市场。世界近代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扩张史是一部西方列强恃强凌弱,以血腥暴力和残酷战争侵略掠夺和殖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在西方列强的世界征服计划中,东方的中国―一个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文明、幅员辽阔的远东国度,一直是它们追寻的目标。从1840年起在以后的80年里,列强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代代前赴后继;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被粉碎;随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开始普遍觉醒。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为什么要使用“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呢?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的界定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本章所讲这一段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的阶段。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即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也包括帝国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前,有几种观点:【有人说:“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还有人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面对这些观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听完下面的讲述,同学们就会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打击。】一、军事打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武装侵略,其中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有五次,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一起看看图片。】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年的中法战争:《中法新约》。年的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895年)。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901年)。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制造了一系列惨案。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割占中国领土:2、在中国驻兵:3、设立租界:4、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勒索的大量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本身存在的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列举几次战争赔款】【掠夺财富,见图片】二、政治控制为了统治中国,西方列强在政治方面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在中国寻找他们的代理人,把中国的当权者变为它使用的工具。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天津条约》首开了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先例。外国公使或大使进驻一国的首都这本来是外交的正常现象,但在近代中国,这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这更方便了外国政府以太上皇的身份对中国政府发号施令。1900年美国公使要求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就是一个例子。2、享有领事裁判权所谓领事裁判权,简单地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中国政府却不能过问,而是由外国的领事来裁决,这就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这一规定使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3、把持中国海关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来华洋人像赫德那样,对中国海关和近代中国的外交、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施加了如此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 这个方面的事例非常多,比如说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再比如说在1870年的教案中,资本―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判处教民死刑,流放地方官25人。资本―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最典型的事例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参与和成立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组织,这说明资本―帝国主义不但企图驯服清政府,而且企图驯服中国人民。 中国毕竟不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他们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殖民地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那些反抗斗争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精神和牺牲精神更使资本―帝国主义有所顾忌,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就要在中国寻找代理人。列强在中国寻找代理人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他们寻找代理人的目的就是要统治中国。他们支持奕、文祥等满族贵族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他们甚至还企图将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变成他们的代理人。慈禧太后善于玩弄权术,在顽固派和洋务派中间进行操纵,逐步达到她统治的目的。她本来是与资本―帝国主义有矛盾的,后来在八国联军的强烈打击下,她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个方针说明资本―帝国主义已经把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三、经济掠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最后达到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目的。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从1840年到1919年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达到二十多个。【思考:旧中国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有什么区别?】答:近代的通商口岸是在不平等条约下中国被迫开放的,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享有自由居住、自由贸易、设立洋行、工厂、银行等权利,他们控制了中国通商口岸的贸易和经济,走私鸦片、贩卖华工,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财富。所以它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石。与当今改革开放中的口岸有本质的区别:第一,前提不同。现在中国是主权国家,同外国的关系是以“平等互利”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今天的开放是在我们拥有主权情况下的主动开放,而且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受到中国法律的约束和规范,没有任何凌驾于中国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二,目的不同。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政策,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广泛地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达到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第三,方向不同。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相一致的。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是全盘西化,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 资本―帝国主义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始的。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种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1、倾销洋货――倾销鸦片、棉制品和其他商品(图)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此后,除1872年到1876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而且数额越来越大。2、开设洋行:开设洋行数量变化情况(图)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逐渐垄断了中国的工业,控制了中国的金融、交通运输等重要行业,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但是这些资本不是由外国输入的,而是在中国直接掠取的。1、设工厂、开矿山2、办银行、投放贷款: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对华贷款:在旧中国,外国向中国政府的贷款,也成为列强相互争夺的一项权益。因为一项贷款权的取得就包含着其他许多权益的攫取。这种借款,是一种“灾难性”的借款,它“把中国推向毁灭的边缘”。所有借款,都是经过外国银行之手。在一部有关中国银行的西文著作中写道:“外国银行的繁荣,是建立在中国的不幸之上而不是幸运之上的。”3、修铁路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1840年前,中国人不知铁路为何物。但是,随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他们开始在中国修建铁路。中国境内的铁路绝大部分由外国资本经营。与此同时,外国资本还控制中国沿海和内河的主要航道的航运业。第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这一切,加上中国封建地主残酷剥削,导致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萎缩和衰败。第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四、文化渗透 资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不法传教士的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所以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国内的教案就不断的发生。殖民者借助传教、办学、出版等方式,传播奴化思想,消解民族精神。圣约翰大学校长声称:“我们的学校就是设在中国的西点军校”,要训练中国“未来的领袖和司令官”。日军“笔部队”成员更是公开叫嚣:“军人用刀剑来刺支那人,我们文化人就是要用笔把他们的灵魂挖出来。”五、思考题【以上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首先看看殖民者的观点――福泽谕吉,日本近代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其肖像一直印在日本最大面额的万元纸币上。甲午战争期间,他发表《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一文,声称日军是为中国的“文明开化”而战,为中国四百余州“迎来文明日新的曙光”。中国人“应当向文明的引导者日本国三叩九拜,感谢其恩。”尔后,他又发表文章,鼓吹日军必须加紧进攻中国,“蹂躏(蹂躏一词是福泽在原文中直接使用的汉字词汇)四百余州,加快其亡国的机会。”【也有些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持这些观点的人往往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来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马克思在谈及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曾提出了殖民主义具有双重历史使命的著名论断,即“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断基本上也适用于整个资本主义的殖民统治。如何理解破坏性使命?被侵略国家往往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根基比较牢固,生产力发展受到束缚。西方殖民者把这些亚洲国家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摧残亚洲国家现有的文明、财富的同时,会瓦解这些国家的自然经济的根基,迫使这种桎梏经济发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7等内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案 【章标题】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授课对象】 大学本科生 【学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了解资本...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A )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257-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257-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后练习 1.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标: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 争状况,分析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 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 争状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资本-帝国主义对...浅析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9期
浅析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摘要】:马克思在1953年撰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这两篇文章中,分析了不列颠殖民主义对于印度殖民地的影响和作用。他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作了总结性的概括:"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综多学者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如何理解马克思殖民主义对殖民地的"双重使命"?到底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给印度带来了福音还是带来了灾难呢?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A811;D06【正文快照】: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殖民侵略破坏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原有的生产关系。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国家在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也为落后的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资本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华国;[J];历史教学;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延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金林南;[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禹美娘,梁道刚;[J];理论与改革;2005年03期
禹美娘,梁道刚;[J];求实;2005年07期
禹美娘,梁道刚;[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张博颖;[J];伦理学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牟宗艳;[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鲁军;[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隋成竹;[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宋俭;[D];武汉大学;2004年
戴小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徐永军;[D];吉林大学;2006年
徐龙义;[D];山东大学;2006年
段立新;[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成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张云莲;[D];清华大学;2004年
李家耀;[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郝永荣;[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李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天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吴豪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陆善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张绪文;[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周海乐;[J];江西社会科学;1980年00期
陈良瑾;[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1期
赵凤歧;[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2期
任唯;[J];人文杂志;1980年02期
杨鹤;[J];大理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黄子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立;葛明浩;;[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傅鸣珂;;[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严士琦;;[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魏兴;;[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刘丽勤;;[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甘旭岚;;[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甘旭岚;;[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周朱流;;[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侯绍庄;吴斯清;;[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杨堃;;[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彭结宗;[N];北京日报;2000年
马仲良(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N];北京日报;2000年
董德刚;[N];北京日报;2000年
本报驻东京记者
徐海林;[N];法制日报;2000年
;[N];国际商报;2000年
;[N];光明日报;2000年
;[N];光明日报;2000年
李楠明;[N];光明日报;2000年
欧阳康;[N];光明日报;2000年
李铁映;[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鲁江;[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张小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赵海峰;[D];黑龙江大学;2001年
解保军;[D];黑龙江大学;2001年
杨学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安增军;[D];厦门大学;2001年
尚玥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陈军科;[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余达淮;[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朱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坚;[D];暨南大学;2000年
张烽;[D];郑州大学;2000年
郭蓓;[D];郑州大学;2000年
梁海钢;[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张立慧;[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雷春斌;[D];暨南大学;2000年
刘海燕;[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唐文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郦毓贝;[D];郑州大学;2000年
李仙飞;[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文化侵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