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当代彝文在线翻译小说创作该有怎样的认识?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新时期以来彝文文学创作述评
&&&&&&本期共收录文章18篇
  彝族 中国论文网 /5/view-1270802.htm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规范彝文逐步在四川彝族地区推广使用,《凉山日报》、《凉山文学》、《民族》等彝文报刊杂志相继创刊,彝文作家、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各种彝文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问世,彝文文学创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对于彝文文学创作而言,诗歌源远流长,古已有之。而小说和散文是近30年来才开始出现的。彝族母语作家在继承本民族诗歌和散文创作传统的同时,借鉴与吸收其他民族文学,尤其是汉文文学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意识,进而逐步整合与创新彝文文学。从总体上来说,新时期以来彝文文学稳步发展,前景可观。从具体来说,各类体裁相比之下,彝文诗歌创作遥遥领先,彝文小说创作卓有成效,彝文散文创作也可圈可点。可以说,当代彝文文学题材从单一转向多样化,内容上从颂歌型转向沉思型。   诗是彝文文学的传统形式和主要载体。在继承和发展彝文传统诗歌方面,阿鲁斯基功不可没。他一生矢志不渝地坚守这一领域,创作出了弘扬主旋律、反映彝族人民精神风貌的大量旧体诗。如《彝族人民歌唱共产党》、《祖国颂》、《婚姻要自主》、《禁毒》等诗文,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浓郁,时代感强,主题思想鲜明,读来琅琅上口,寓教于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   古代彝文诗歌理论与实践为新时期彝文诗歌储备了发展的基础,再加上其它民族诗艺技巧,尤其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为新时期彝文诗歌开创了可循的艺术模式。彝文现代诗的开拓者首推阿库乌雾。他的诗集《冬天的河流》开了彝族母语现代诗的先河,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广为传诵的《黄昏,我思念我母亲》、《招阿鲁魂》等。这些诗歌既有节奏感又有多元性。无论在诗体形式上,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黄昏,我思念我母亲》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诗人的成名作。这首诗以黄昏为意象,写出了对母亲深沉的厚爱与敬意。全诗语言含蓄,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意境独特,哲理深邃。临近黄昏,才发觉母亲已渐渐衰老。虽然揣度母亲含辛茹苦的情景,令人痛心疾首,但转而想到勤劳善良的母亲的平凡之举更加激励子女前行时,心中又升起了不竭的动力。《招阿鲁魂》是一首富有魔力的诗篇。诗人自觉担负起神圣的文化使命和历史职责,将毕摩说唱艺术风格与现代性诗美范式巧妙结合起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呼唤最本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英雄,最终实现一个民族现代生存精神和艺术精神完美同构的蓝图。   阿库乌雾的母语散文诗集《虎迹》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佳作。在当代彝文文学从艺术形式到主题内容的探索与创新上,该散文诗集有自己独到的、显著的创造性贡献。诗人将现代艺术思维方法和创造智慧,诗化地带进彝语的具体表述和描写过程中,激活和拓展了彝语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对远古彝民族文化记忆中图腾崇拜、彝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命运遭际和近现代彝族文化的变迁,以及当代与未来彝族历史文化、彝族精神类型的全面转型等文化命题的思考和揭示,都是借典型、生动的民族文化具象、民族精神“原型意象”、民族生存斗争过程中的自然物象的艺术刻画来再现的,从而其文本的主题思想涉猎的文化视界十分广阔、艺术思维的时空跨度极大。   在阿库乌雾的影响下,一些彝族青年诗人开始尝试彝文新诗的创作,并推出了不乏上乘之作。譬如,吉赫丁古的《换新颜》、莫色日吉的《黑魂》、萨古达仁的《弯弯的梳子》都是新颖和优美的诗篇。吉赫丁古对彝文诗歌的发展是卓有贡献的。他的诗歌像是旧体诗和新诗之间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换新颜》是他的一首重要诗作。全诗语言精炼,形式独特,寓意深刻。通过新旧对比,不仅折射出本民族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莫色日吉的《黑魂》是一首理性刻画族群意象的典型诗歌,引发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诗人用极富象征意味的“黑皮肤”来形象地比喻祖宗留下的文化精神遗产,寓言当下子孙后代和人类社会看待这张“黑皮肤”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从而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思想感情。萨古达仁的《弯弯的梳子》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抒情短诗,堪称一绝。诗人一开头便写道:“上面弯弯的月亮,/给乌云梳头;/下面姑娘拿弯弯的梳子,/坐在河边梳头。”勾勒出一幅优美和谐感人的画面。   彝文小说从语言的创新、表达方式的选择及题材的拓宽上始终没有丧失口头话语、母语文化或民间故事的艺术根基。彝族母语的文化心态、文化价值、汉语的创作方式的嫁接构成彝文小说的主体流变和文化意旨。在知名彝族母语小说作家当中,阿蕾较为引人注目,这并不仅仅在于她是屈指可数的彝族女性作家,更重要的是她用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眼光,真诚描绘了彝族农村妇女的生存现实和奋斗历程,充分反映了她们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走向,并深刻揭示了彝族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尽管她的作品不算多,但已推出的彝文短篇小说集《根与花》可称得上是精品力作,文本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根与花》、《嫂子》等篇章把彝文小说推向了新的高度,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根与花》是阿蕾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拉玛奶奶”的遭遇,猛烈抨击了彝族重男轻女的传统陈腐观念,从而表达了人们应平等看待儿女的进步思想,具有典型性和普遍的教育意义。   《嫂子》书写了彝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记录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婚姻悲剧,揭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残害。   对于被誉为“爱情圣手”的彝族作家贾瓦盘加来说,他的彝文小说集《情系山寨》和长篇小说《火魂》都是开山之作。《情系山寨》反映了农村彝族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小说通过描绘“半文化青年”的情感世界、生存景况、人生理想、抗争精神等来展示他们的命运,并从中折射出彝族社会内在结构与社会文化观念、人伦道德、男女情爱方式等的演变现实,塑造了一大批彝族青年男女人物形象。《火魂》的正式出版不仅填补了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彝文长篇小说的空白,而且对繁荣发展新时期彝族母语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小说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彝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历程,揭示了改革的艰巨性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木呷拉且等新时期勤政为民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和深刻的社会性。   彝文短篇小说中,还需要提及的是时长日黑的《山魂》、马海汉呷惹的《寻子》、布约伍呷的《甲谷奶奶》和阿呷依布的《山寨静悄悄的夜晚》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和进取精神。《山魂》讲述了“吉尔爷爷”和“我的叔叔”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对待生活的乐观精神。《寻子》围绕“吉立老人”发家致富后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而引来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热情讴歌了纯朴诚实的真善美,猛烈抨击了阴险狡诈的假恶丑。《甲谷奶奶》给我们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农村妇女的感人形象。她温柔善良,聪明能干,心胸开阔,可亲可敬。她早年守寡,也并没有为世俗所累,而是含辛茹苦地将四个子女培养成才,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怀和闪光的人格魅力。《山寨静悄悄的夜晚》以细腻、生动的抒情叙事语言,描写了发生在山寨夜晚的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与矛盾激化的冲突,反映了新的婚姻思想必将战胜旧的婚姻思想的可喜局面。   彝文文学创作中,散文体创作的发展很快,从单一、幼稚逐步走向多元、成熟。如马海汉呷惹的《家乡的雪》通过回忆童年时期玩雪的种种乐趣,表达了长期在外的游子诚挚的思乡之情。沙马拉毅的《嘹亮的歌声》传达了彝语标准音地米市镇独特的人文背景时,流露出自己对彝族原生态民歌的青睐。黑比阿乌的《秋叶》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抒发心中对保卫祖国而壮丽牺牲的恋人的不尽的哀思。沙马打各的《救救孩子们》道出了教育转型初期彝族基础教育的阵痛,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莫色毛勇的《彝家山寨》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彝族地区欣喜向荣的景象,歌颂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时代新生活。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彝族青年作家时长日黑创作的《荞花魂》,这是彝文文学史上首部彝文散文集。作家以饱满的激情,朴实的语言,多元的形式,描写了彝乡浓郁的风土人情,倾诉了对故乡和族群的深厚感情,包含了丰富的人生蕴意和审美旨趣。   当然,新时期彝文文学也并非尽善尽美,它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如:想象力匮乏、作品的思想深度不够、儿童文学和戏剧文学稀少、厚重大气不够、文化视野不开阔等。   不管怎么说,新时期以来的彝文文学总是在不断发展之中,我们也应该用母语来书写族群历史记忆和现实情况,传承和保护母语文化生态系统,使母语精神永放光芒。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虽然用汉语进行诗歌创作,但他始终关注母语的叙事,从母语民间文学中汲取养料。他在《被埋葬的词》、《自画像》等诗篇中,写了对母语的渴望与焦灼,也对母语在其身上的丧失进行了思考。这种先觉意识,使其诗歌更富有深刻内涵和艺术张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各民族作家并不在于用什么语言文字来进行创作,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时代的荡涤。   诚然,在新时代的关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能面对单一文化。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彝文文学要更加繁荣发展,须文化观念不断开放、超前,艺术视野不断开阔、拓新,题材内容要打破只记叙单一民族生活故事的局限,并借助彝文文学评论队伍和翻译工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彝族母语作家的知名度。   责任编辑杨玉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四川当代彝文文学发展的全面回顾与总结
&&&&&&本期共收录文章12篇
  中国彝族是一个具有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地域等范畴的、有自己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民族,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彝族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特点,为丰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和作用。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实施《彝文规范方案》以来的短短30年间,彝文作家诗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创作体现彝民族精神的真正载体――彝文文学,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一批彝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集荣获国家级、省级文学大奖,为彝文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论文网 /5/view-1378045.htm  但是,在当前全球文化多元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中,许多优秀的彝文文学由于其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的发展条件的变化而日渐萎缩乃至消失,彝文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没有充分挖掘、开发。发挥出其在彝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没有体现本民族文化的灵魂,其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没有得到保证,使灿烂的彝文文学没有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2009年10月由凉山州文联、凉山州作家协会联合组织,州文联主席倮伍拉且、副主席贾瓦盘加分别担任主编、副主编的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一件凉山彝族文化历史上值得庆贺的大事,也是凉山彝族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彝文文学是彝族语言的艺术,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凉山彝文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凉山彝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是这个民族文化的根基,是这个民族特征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源泉。但是实际上,在以往的彝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文学的客观存在是以母语的方式记录或传承在中国彝族文学史里的,并在彝族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中国彝族文学实际是以规范彝文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凉山州文联、凉山州作家协会联合编辑出版的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为凉山彝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为彝文文学的更大发展繁荣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途径和空间。这是彝文文学界的一大喜事。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伴随这个民族的兴衰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因此,文学是由这个民族的历史兴衰和这个民族的历史写就的一部民族史。中国彝族文学(我这里所指的是彝文文学,下同)是运用彝族语言和文字传承、搜集、整理的包括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尔比等在内的民间文学和规范彝文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作家文学。因此,可以这样说,彝文文学是彝族文化的精华,是彝族厚重文化的真正体现者,记载了彝族历史的兴衰和彝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这样说,彝文文学为彝族文化的发展和彝民族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四川省凉山州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州作家协会主席、《凉山当代文学作品选》丛书主编倮伍拉且在《60年,与新中国同行一序》中说:“《凉山文学》彝汉文版,发表过几乎所有凉山作家们的作品,许多州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家最初也起步于《凉山文学》。我想《凉山文学》彝汉文版选出的作品基本上能够概括和代表凉山当代文学的风貌。特别是《凉山文学》彝文版,更具代表性。”可以这样说,《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中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是当代彝文文学的精华,全面总结了30年来彝文文学发展的新成就,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进行彝文文学创作的作家诗人的精神风貌,对促进彝族文学繁荣发展,推动彝族社会进步、发展有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彝文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古老彝文传承的毕摩经书和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形式为外民族所看见的零散性的民间文学断章。彝文文学的真正兴起和发展是1980年8月《彝文规范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凉山文学彝文版、凉山日报彝文版创刊后才实现的,以阿蕾彝文短篇小说集《根与花》,贾瓦盘加的短篇小说集《情系山寨》、长篇小说《火魂》,时长日黑的小说集《山魂》、散文集《荞花魂一献给我勤劳善良的彝人》,罗庆春的彝文散文诗集《虎迹》、《冬天的河流》等文学作品集出版为标志,以上这些作品共同组成了当代中国四川彝文文学最为壮观的文学成就,同时,也掀开了中国彝文作家文学的新纪元,填补了彝民族没有自己母语文学作品出版和发表的历史空白。   一个没有自己民族文学的民族,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先进民族的;一个没有自己母语文学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文化是断裂的,其文学发展是残缺的。彝文文学作家诗人们努力用自己本民族的母语在非母语的国度呈现自身的文学生命力量、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激活了彝族读者的情感、思维和想象,并为彝民族与外民族文学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对话的良好空间和环境。彝文文学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耕耘,特别是从1980年以来,彝族当代彝文文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昔日的文学沙漠中走出了今天集小说、散文、诗歌、文学理论、文学评论等为一体的,自我体系建构齐全、完整的文学多元化,并且拥有了自己的民族作家群,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对彝族来说,更为可贵。《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的出版发行充分体现了这点,三部作品集体现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创作技巧也成为当代中国四川彝文文学最为突出的文学成就。   入选三部作品集中的彝文文学作家、诗人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以文学艺术的形式真实反映彝民族社会生活,创作并体现出符合彝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汉语文学无法触及、无法体现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并形成自我体系建构齐全的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彝族文学作品,填补了彝文文学界没有全面回顾和总结彝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创作成就出版的历史空白。所以,可以这样说,三部作品集的出版,是当代彝文文学繁荣发展的真正标志,也是彝文文学发展呈现多样化的重要标志,翻开了彝文文学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新纪元。这是彝族文学的荣幸,也是彝族的骄傲和自豪。   更值得充分肯定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四川当代彝文文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一、老、中、青相结合的以中青年作家为主要力量的彝文文学作家群在三部作品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作家诗人入选广泛。作品收集范围广,是三部作品集的基本特点。   选人三部作品集中的彝文文学作家、诗人达到96人次,既有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中专学校的专家教授,又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既有
来自基层的作家诗人,也有担任领导职务的作家诗人,标志着彝族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本民族母语作家、诗人群。这是彝民族文化觉醒和发展的标志,也是彝族母语作家文学兴起和繁荣的重要标志。   据统计,目前凉山州参加州级以上作家协会的作家、诗人有160余人,其中,加入中国作协的10人(5人可用彝汉双语创作)、加入省作协的50余人(6人可用彝汉双语创作)。从160余人的州作协而言,就有30人左右可用彝汉双语进行创作。三部文集中《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共收入20名作家的20篇作品、《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共收入37名作家的散文37篇,《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共收入39名诗人的作品62首。可以说,入选的作家和作品基本涵盖了代表当代四川凉山彝文文学作家及其优秀代表作品,因此,人选的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四川当代彝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的最高成就,体现了四川当代彝文文学作家诗人履行自己的文学使命和作家诗人责任的民族精神。   同时,这些运用彝汉双语进行创作的各级作协会员大部分的文学创作均是先从彝文文学的创作起步后,步入作家、诗人行列的。这在三部作品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印证。中国作协会员、凉山州作协副主席阿蕾,中国作协会员、凉山州作协副主席贾瓦盘加,中国作协会员、凉山州作协副主席时长日黑,中国作协会员、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阿牛木支,中国作协会员、凉山州作协副主席俄尼?牧莎斯加,中国作协会员罗庆春,以及贾巴甲哈、阿克鸠色,阿巴乌呷嫫等均是先从彝文文学的创作起步后,步入作家、诗人行列的。   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艺术性高特色浓烈是三部作品集的另一基本特点。   《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大多是作者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的是以怀人记事为主的散文随笔,有的是以山水阳光为情调的记游散章,也有的是对社会生活的杂感。有的作品显示出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广博开放的知识胸襟、清逸淡泊的生命境界以及较为超远沉潜的人生意趣;部分作品还对彝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反思,透视出了博大精深的彝族历史文化;有的作品以反映彝寨风光为主题,尽力挖掘自然蕴涵的生命内涵和精神属性,表现了当代彝族作家诗人试图在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一体化中寻求一种清静、安宁的诗意,这些元素构成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中无处不在的自我历史、自我文化和自我情感现象。因此,散文、诗歌的思想内容都体现、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情和时代魂,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以及新时期彝人的乡情、恋情浓缩到作品的字里行间之中,把新时代彝族对伟大祖国的爱和歌颂党的政策融合到彝人独特的情感之中。《凉山当代彝人小说集》中的大部分作品把彝人的喜乐哀怒和酸甜苦辣之形之情汇集在社会生活和新时期人的观念的变更,以及美与丑、新与旧的矛盾交错之中,并开始向人物生命和生活的深处拓展,发挥出潜藏于人物身上的多面体的人性和社会意义,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彝民族存在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充分体现出其独特的思想性;与此同时,大部分小说作品在叙述人物情感与人物心灵中的强烈震动以及在对幸福生活的梦寐以求的期盼中塑造人物形象;部分作品则采取聚焦式的方法,选取人物生命中最深刻动人的、富有特征性的和具有人生认识价值的某一侧面,展开对人物进行勾画,使人物形象在典型的环境和动人的情节中真实鲜活地显现出来;有的小说作品在思考前辈亲人的命运和民族历史变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把主题思想和反映的内容涵义扩大到整个大社会、大时代、以及民族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趋向上,使作品中的人与事、事与史相互交融,互为一体,使作品中的人物心灵体悟和真实情感,让读者在展读之后引起思索,受到感染。这些人物形象典型,血肉丰满,因而,丰富了彝民族小说塑造的只有彝民族才有的人物形象群体形象。作品所散发出的是那种只有彝人才有的甜中有苦,苦中带甜的艺术韵味,极具彝民族独有的艺术特色。   第二,选入三部作品集中的部分作家创作、出版的彝文作品集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优秀彝文文学作品在三部作品集中得到全面体现。可以说,三部作品集是当代彝文文学优秀作品的大汇总和大展示。   入选这三部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的作家、诗人们都是生在凉山,长在凉山,熟悉凉山彝族生活,并运用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创作出来的以不同的彝族艺术创作风格,独特的彝族生活感受,深刻而广泛地反映彝民族广阔的社会生活,剖析彝民族精神,体现彝民族文化历史渊源的作品。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因此,这三部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反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更加贴近了彝民族的现实生活,使用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更加符合彝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因而,广泛受到彝民族读者的欢迎,为丰富和发展彝族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30年的辛勤探索和创作,当代彝文文学的作家、诗人运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作出版(发表)了一批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文学理论集。这三部由州文联、州作协编辑出版的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中,部分作家创作、出版的彝文小说、散文、文学理论集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州级优秀作品奖,是当代优秀彝文作品的代表,这些优秀的彝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在这三部作品集中得到了全面展示和体现。特别是阿蕾的短篇小说集《根与花》、贾瓦盘加的小说集《情系山寨》、长篇小说《火魂》、时长日黑的小说集《山魂》荣获中国民族文学骏马奖,标志着四川当代彝文文学已经走向全国,并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展示了四川当代彝文文学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体现了彝民族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和彝人特有的文学艺术世界,改变了解放前外民族对彝人歧视的目光和耻笑的心理。因此,《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的出版发行,为中国彝文文学及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楷模,也标志着中国彝文文学已经跻身于中国先进民族和文学大民族的行列。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四川当代彝文文学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本期共收录文章17篇
  中国彝族是一个具有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地域等范畴的、有自己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彝族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特点,为丰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和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国务院颁布实施《彝文规范方案》后的短短30年间,彝文作家诗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创作体现彝民族精神的真正载体——彝文文学,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一批彝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集荣获国家、省级文学大奖,为彝文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论文网 /5/view-3458003.htm  但是,在当前全球文化多元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中,许多优秀的彝文文学由于其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发展条件的变化而日渐萎缩乃至消失,彝文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没有充分挖掘、开发,发挥出其在彝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没有体现出本民族文化的灵魂,其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没有得到保证,使灿烂的彝文文学没有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由凉山州文联、凉山州作家协会组织。由州文联主席倮伍拉且、副主席贾瓦盘加分别担任主编、副主编的,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2009年10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件凉山彝族文化史上值得庆贺的大事,也是凉山彝族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彝文文学是彝族语言的艺术,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凉山彝文文学,是这个民族文化的根基,是这个民族特征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源泉。但是实际上,在以往的彝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文学的客观存在是以母语的方式记录或传承在中国彝族文学史里的,并在彝族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中国彝族文学实际上是以彝族母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凉山州文联、凉山州作家协会联合编辑的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的出版发行,为凉山彝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为彝文文学的更大发展繁荣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途径和空间。这是彝文文学界的一大喜事。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伴随这个民族的兴衰和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因此,文学是由这个民族的历史兴衰和这个民族的历史写就的一部民族史。中国彝族文学(我这里指的是彝文文学,下同)是运用彝族语言和文字传承、搜集、整理的包括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尔比等在内的民间文学和用规范彝文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作家文学。因此,可以这样说,彝文文学是彝族文化的精华,是彝族厚重文化的真正体现者,记载了彝族历史的兴衰和彝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这样说,彝文文学为彝族文化的发展和彝民族的进步、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州文联主席、《凉山当代文学作品选》丛书主编倮伍拉且在《60年,与新中国同行——序》中说:“《凉山文学》彝汉文版,发表过几乎所有凉山作家们的作品,许多州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家最初也起步于《凉山文学》。我想《凉山文学》彝汉文版选出的作品基本上能够概括和代表凉山当代文学的风貌。特别是《凉山文学》彝文版,是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彝文文学刊物,就彝文文学领域来看,更具代表性。”可以这样说,《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中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是当代彝文文学的精华,全面总结了30年来彝文文学发展的新成就,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发30年来彝文文学作家诗人的精神风貌,对促进彝族文学繁荣发展,推动彝族社会进步、发展必将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彝文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古老彝文传承的毕摩经书和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形式为外族所看见的零散的民间文学。彝文文学的真正兴起和发展是1980年8月《彝文规范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凉山文学彝文版、凉山日报彝文版创刊后才实现的。以贾瓦盘加的短篇小说集《情系山寨》、长篇小说《火魂》,时长日黑的小说集《山魂》、散文集《荞花魂一献给我勤劳善良的彝人》,罗庆春的彝文散文诗集《虎迹》、《冬天的河流》,阿蕾的彝文短篇小说集《根与花》等文学作品集出版为标志,以上这些作品共同组成了当代中国四川彝文文学最为壮观的文学成就,同时,也掀开了中国彝文作家文学的新纪元,填补了彝民族没有自己母语文学作品出版和发表的历史空白。  一个没有自己民族文学的民族,是不可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一个没有自己母语文学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文化是断裂的,其文学是残缺的。彝文文学作家诗人们努力用自己本民族的母语在非母语的国度呈现自身的文学生命力量、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激活了彝族读者的情感、思维和想象,并为彝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学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对话的良好空间和环境。彝文文学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耕耘,特别是从1980年以来,彝族当代彝文文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昔日的文学沙漠中走出,如今拥有了集小说、散文、诗歌、文学理论、文学评论等为一体的,自我体系建构齐全、完整的文学多元化,并且拥有了自己的民族作家群,这是难能可贵的。《凉山当代彝文小说集》、《凉山当代彝文散文集》、《凉山当代彝文诗歌集》的出版发行充分体现了这点,三部作品集体现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创作技巧也成为当代中国四川彝文文学最为突出的文学成就。  选入三部作品集中的彝文文学作家、诗人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以文学艺术的形式真实反映彝民族社会生活,创作并体现出符合彝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彝族汉语作家文学无法触及、无法体现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并形成自我体系建构齐全的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彝族文学作品,填补了彝文文学界没有仓而回顾和总结彝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创作成就出版的历史空白。所以,可以这样说,三部作品集的出版,是当代彝文文学繁荣发展的真正标志,也是彝文文学发展呈现多样化的重要标志,翻开了彝文文学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和新纪元。这是彝族文学的荣幸,也是彝族的骄傲和自豪。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彝文翻译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