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15广西三月三放假江南水乡4月21日上午节目排表

时间: 09:15:35&&来源:去哪儿网&&作者: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距桐乡市区13公里,与周庄、同里、f直、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作为典型江南水乡,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
  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晴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街桥相连,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因此桥是乌镇不可或缺的,现存30多座,据说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是真正的&百步一桥&。
  择一两日在江南的梅雨季节到来之时,来到乌镇静静享受慢时光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休闲方式。清晨的乌镇一如着了古朴素群的少女,静默着等待爱人;夜晚的古镇又似一位哀愁的闺怨妇人,回眸点点洒落一河星子。恍惚来到《追忆似水年华》的故事里。
  旅游提示
  停车指南
  西栅停车场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可以停放大小车辆500余辆。有东、南、北三座大门(东门、南门为入口,北门出口)采取一卡式电子收费。
  收费标准:
  大型车(19座及以上)15元/辆/12小时
  中型车(7-18座)10元/辆/12小时
  小型车(6座以下)5元/辆/12小时
  车辆进场1小时内免收车费
  东栅景区停车场占地近二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大小汽车700多辆。
  收费标准:
  大型车(19座及以上)15元/辆/天
  中型车(7-18座)10元/辆/天
  小型车(7座以下)5元/辆/天
  乌镇东栅景区与西栅景区之间有免费班车接送,营运时间通常为9:00-16:30。
  西栅游船价格:
  包程船白天120元/船/单程,每船限坐6人(包括婴幼儿);夜晚180元/船/单程。
  公交船 每站5元。
  游览车 5元/人次。
  门票优惠政策
  折扣:对持有老年证(无证的,凭身份证70岁以上)、现役军人证、中小学生证享受东栅60元,西栅80元,联票105元,西栅夜游票60元的门票优惠。对1.2米-1.5米的儿童享受东栅50元,西栅60元,联票105元,西栅夜游票60元的优惠门票。
  免票:对1.2米以下儿童、持国导证挂证或IC卡、领队证、随旅行社团司机A或A1证、残疾证(包括革命伤残军人证)、军委老干部离休证(不包括退休证)、记者证(须由国家新闻总署统一颁发。采访证、特约记者证不免)的给予免费。
  在西栅景区住宿的游客可以凭门票、房卡和身份证在游客服务中心办理临时出入证,入住西栅期间进出西栅景区无须再购票。
  民俗表演时间
  一期东栅景区:
  皮影戏 8:30-11:20 ;13:00-16:30 共21场,每隔十分钟一场;
  花鼓戏 9:00-16:30 每隔半小时一场;
  船拳 8:30;9:30 ;10:30;11:10;13:30;14:30;15:30;16:10(雨天没有表演);
  高竿表演 10:30-10:4;14:30-14:45(受天气的影响有时会暂停表演);
  二期西栅景区:
  大戏院书场评弹 13:00-15:00;
  水上戏台花鼓戏 19:00-20:00。
  西栅露天电影 周末按天气情况不定期放映
  夜游项目:夜场评书、灵水居夜景、锦鲤观赏、水上花灯船、丝竹船等
  常用电话
  区号 0573
  紧急求助 110
  火警 119
  高速公路求助 96122
  气象 121
  查询台 114
  医疗急救 120
  旅游投诉热线 34
  乌镇邮政支局 22
  桐乡汽车站问询 1
  乌镇汽车站问询 14
  中国工商银行乌镇分理处 71
  中国农业银行乌镇分理处 10
  中国建设银行乌镇分理处 21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400-
  乌镇景区咨询预定 8
  西栅景区二日游线路
  线路特色:西栅景区占地面积三平方公里,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由十二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需坐渡船进入。历时三载磨砺,投资近十亿,乌镇西栅真正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风貌。
  线路设计:
  D1: 草木本色染坊&昭明书院&三寸金莲展馆&老邮局&关帝庙&乌将军庙&灵水居&茅盾纪念馆&茅盾陵园&叙昌酱
  D2: 水上戏台&昭明书院&逢源双桥&三白酒作坊&北湿地&益大丝号作坊&应家桥&香山堂&余榴徘夜&水上戏台 东栅景区全程游
  线路特色: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线路设计: 逢源双桥&财神湾&江南百床馆&宏源泰染坊&余榴徘夜&茅盾故居&古戏台&修真观&夏同善翰林第&访卢阁&汇源当铺&江浙分府
  特色看点
  财神湾 茅盾故居 老邮局 灵水居 水上戏台
  1、财神湾:财神湾汇聚了水乡的特色建筑,厅堂、廊棚、水阁、各色建筑一应俱全。
  2、茅盾故居:茅盾故居市革命文学家茅盾(沈雁冰)祖辈居住的老屋,内有茅盾亲自设计翻修的书斋。
  3、老邮局:唐朝时乌镇就是一个商业非常发达的镇,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有着悠久的邮政历史。
  4、灵水居:是西栅最大的一个园林建筑景点,茅盾、王会悟、孔令景、沈泽民等名人的纪念馆也坐落在灵水居里。
  5、水上戏台:位于西栅老街北侧,这个戏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建在水上的,其规模和精美程度在国内也属罕见。
  风俗节庆
  乌镇江南水乡狂欢节
  &中国&乌镇香市&原本是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一项传统的农家娱兴节日,已有数百年历史,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称之为&农村的让欢节&,文革后几近消亡。近年来,结合乌镇江南水乡古镇风光重新规整后,再度面世。
  乌镇香市流传已久,在杭嘉湖地区名气极大。乌镇历史上是二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地,方圆二十里内并尤其他集镇,同时它又是浙北水运枢纽,苏杭水路中点,因此周围农民都在乌镇进行农副产品与门用品交易。此外,明清时期,乌镇的寺、院、庙、观、堂、庵不下40余处,规模较大的便有三宫六院九寺十三庵,香客众多,盛极一时,又因商业活动的加入,便形成了自娱自乐的&香市&。
  每年清明至谷雨,乌镇四邻八乡的蚕农都会到乌镇进香,到普静寺洗蚕花手,共祈蚕市,百商、百工、百艺也趁此相聚成市,修真观、普静寺附近旷地上,茶棚、糖摊、杂货摊、小吃摊、跑马戏、髦儿戏、木偶戏、打拳头、玩杂耍等一应俱全。修真观前的戏台还上演神戏,寺庙里满大殿是钟鼓声、诵经声,河里高竿船、拳船、踏白船竞相竞技,两岸彩声不断,人声鼎沸,各种声浪甚嚣尘上,三里之外可闻其声。
  2001年,经过乌镇当地旅游部门的挖掘整理和重新设计,巧妙地将江南水乡古镇风貌和乌镇当地风俗民情融为一体,同时、穿插特色菜肴、本土特产等经贸活动,形成了集观赏、参与、民俗、经济为一体的新时代条件下的&香市&,更名为&中国&乌镇香市暨江南水乡狂欢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
  一年一度的水乡狂欢节,每年早春三月末四月初开始,多则一月,少则半月,定期举行,展示乌镇民清风俗,并为各类商贸活动提供平台。
  江南水乡狂欢节由当地旅游开发主管部门&&桐乡市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独家承办,其主要内容包括:
  1、蚕花圣会
  由乡民组织数百人巡游,前面抬阁里蚕花仙子开道,后面跟着祭神班子、吹打班子和神戏道子,丝竹声声、鼓乐喧天;居民大都全家出动,观礼求福、售货购物。形成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热闹场景。民谣&三月三、庙门开,乡下蚕娘出门槛,东亦逛、西亦颠,轧朵蚕花回家来&正是蚕农狂欢的真实写照。
  2、水龙大会
  由于江南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地方百姓十分重视防火。从清朝开始,每年春秋两季,民间救火团体都会自发组织队伍举行&乌清水龙大会&,名为比试高低,实为救火演练,场面颇为壮观。如今我们看到的龙队所使用的便是清末民国时期保存下采的杠杆式、冲压式、推拉式等消防泵龙。尽管这些消防器材和方式今天看来十分笨拙原始,却都是当年最先进的&舶来消防品&。
  3、水乡婚礼
  江南水乡婚礼讲究&水陆并进&,别有一番风味。当老街上鞭炮震耳、笙乐奏响时,河面上也是洪锣声声、鼓乐喧天,新郎在前喜上眉梢,新娘在后端坐花轿,喜娘宾朋相拥两旁,水上嫁妆齐行并进,迎进喜堂交拜成双、送入洞房百年好合。这一系列水乡迎亲、船运嫁妆、喜堂交拜、贺喜成双的地方婚俗礼仪,可以看到乌镇民间结婚的习俗和排场。
  4、踏白船
  乌镇东市河里,场面最壮观的要数&踏白船&,它是一种集娱乐、竞技和助兴于一体的水上活动。改装渔船为踏白船,抽调最有力量的壮汉,按每船双詹八桨的装备要求参加踏白船竞赛。届时船头大鼓劲擂,船梢洪锣压奏,众大汉齐心发力、吼声震天,只见操桨者躬伸齐整、拉帮者背贴水面,形如龙、快如弓,犹如蛟龙现形、腾空出水,于是两岸观者欢声雷动、彩声连连,场面蔚为壮观,极具水乡风情。
  此外,&水上丝竹&、&水上高竿&、&水上船拳&,也是一道道江南风味迥然的农家鲜。还有一个纪念舍己救人的秀才的瘟元帅庙会,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水乡的独特风俗
  1、贺岁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前一日名除夕,俗称&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新妇盛服向尊长献鞋履,名&辞岁&,尊长给钱与新妇及孩童,名&压岁钱&。当晚并有拜利事、接灶神等活动。初一晨起,开门放鞭炮,焚香拜天神,名&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长幼循拜,然后会亲朋 、贺新岁,统称&拜年&。近代已逐渐简化,不再跪拜。初一都不会客,出门走& 喜神方&,初二起亲友互访,至元宵乃罢。
  2、元宵走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入夜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至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3、清明踏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以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祭祖扫墓、踏青赏春,各地皆然。而乌镇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前一夕&清明夜&,做青团、裹粽子、设祭&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弓矢,以祈蚕,煮螺蛳,以针挑食螺肉,名&挑青&。清明日起四乡蚕农齐赴普静寺烧香祈蚕,名&香市&,届时商贩云集,游人如蚁,旷地上售货摊、演艺场鳞次栉比,河港中踏白船 、打拳船竞技斗勇,前后持续半月有余,成为水乡蚕农的狂欢节。
  4、立夏称人
  立夏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尝蚕豆、尝咸蛋、啖青梅、品樱桃,谓之&尝新&。农家以麦芽、&草头&和为粉制&立夏饼&,亲友互赠。孩童三五邀约,提竹筒、摘蚕豆、化咸肉、拾野柴、集百家之米,在户外垒灶支锅烧&野火饭&,据说吃了不会疰夏。立夏称人以江南最盛,传说三国时刘备之子阿斗于立夏日被带往江东,孙夫人当面称过体重,精心抚养,以后每年立夏再称一次,写信向诸葛亮汇报,以示尽心,传入民间,相沿成俗。
  5、端午吃粽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天中节&,家家裹粽子,亲友互相馈赠,相传此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古人以&重五&为&毒气横溢,鬼魅活跃&的&恶日&。于是挂钟馗图、贴天师符,门前悬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黄鱼、饮雄黄酒,乃至啖蛇虫以毒攻毒,孩童穿戴虎形服饰,妇女剖缯为囊贮雄黄佩之以示强健。正午用苍树、白芷、鳖甲、芸香&打蚊烟&,墙边屋角喷雄黄酒、撒生石灰水以驱虫豸,凡此种种都带有禳解的性质。
  6、分龙彩雨
  农历五月二十五为&分龙日&,亦称&分龙节&。传说司雨的龙王们于此日分赴各自管辖的区域降雨,故名分龙,是日各公益性消防组织---水龙会照例举行消防大演习,届时各坊水龙会整装集队,带上全副救火器具,会聚于镇中旷地河畔,有的事先在水龙、水桶中放进各色颜料,一声令下,锣鼓齐鸣,各水龙同时对空喷射,尽现五彩缤纷、飞瀑凌空的壮观,男女老少聚集围观,呐喊助兴,出水快而射程远者当为优胜获奖。
  7、天贶晒虫
  农历六月初六,时值盛夏烈日,乌镇有谚称&六月六,晒得鸭蛋熟&。实是曝虫晒霉的好时光,宋代曾定为&天贶节&,其原由却是真宗皇帝赵桓的一个精心编造的梦话,后人觉得乏味,便把传统的七月初七&曝书日&移了上来,读书人家晒书籍,寺庙僧尼晒经卷,普通百姓晒衣物,是日还有牵猫狗浴于河的习俗,据说可避虱蛀,镇人晒热水为孩童洗澡,妇女于是日洗发,而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则可能是由混浴引申而来。
  8、中元河灯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当日,道观作斋醮荐福,佛寺行&盂兰盆会&,释道两教共举法事,民间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故又称&鬼节 &。南宋后已有中元夜入河灯的风俗流行,篾编纸糊的各式花形灯笼,灯中燃烛,下托木板,或用各色彩纸糊成船形,内装少许灯草油类点燃,入夜到水边或驾小船至河中摆放,烛火闪闪,随波逐流,蔚为奇观,佛徒为此乃&慈航普渡&,道徒称这是&照冥引路&,而老百姓们只当是一种娱乐。
  9、中秋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时值三秋之半,月亮最圆最明,古人以圆月为亲人团聚的象征,故又名&团圆节&。是夕,家人团聚欢宴,亲友互赠节礼,其间则少不了月饼。月华初升,于庭院设案赏月,供品除月饼外尚有瓜果、芋艿、菱藕、毛豆等时令果蔬,大多是还在案头供斗香,以线香托纸板粘合而成,上插各式彩旗,并缀月宫故事,制作精彩,供后在户外焚化,有祈求丰收之意。
  10、重九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节&或&登高节&、&菊花节&,重九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由来久远。相传起源于&桓景避难&的故事。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遵照师嘱,于重九日全家佩戴茱萸登上高山,得免大难,后人仿效,遂成习俗。至唐代已演变成传统的游乐节目,其作用似在于健体防病,以御初寒。乌镇近周无山可登,遂以登塔代之,是日有&重阳糕&应市,以赤豆和糯米制成,上插小旗,意以食糕代替登高,插旗代插茱萸。
  11、冬至祀祖
  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传统风俗中的大节,亦称&冬节&或&亚岁&,节前家家磨粉搓&冬节圆子&,备酒做菜,设祭祀祖,颇为隆重,民间有& 冬至大如年&之说,也有于冬至扫墓者,至冬至起八十一天,分为九个&九&,为寒冬之期,旧有&九九消寒图&,相传始于明朝,图中画梅一枝,凡八十一瓣,冬至起依口诀日染一瓣,全部点清则寒尽春来,开始耕作,意在敦促人们在消寒休闲中不忘耕作,还可得到一份冬季的气象资料。
  12、腊月小更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昔时有&支小更&的习俗,进入腊月,各街、各坊设专人于每日黄昏敲锣击梆,沿街巡走并时而高呼:&寒天腊月,火烛小心,前门关关,后门重重,柴间看看,灰堆坌坌,谨防贼盗,门户要紧。&抑扬顿挫,如歌似吟,至除夕乃罢了。时值寒冬,气候干燥,民间用火又多,镇内木造住房连绵,一旦失火,非同小可,尤须时刻警惕。其时,全镇支小更者不下十人,每至黄昏,锣声、梆声、呼声此起彼伏,对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不无裨益。
  目的地概况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
  乌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编》中说&乌镇古为乌墩,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解释得已够明白。但何以称&乌&呢?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越王诸子争君长海上分封于此,遂为乌余氏,故曰乌墩&;一说&因土地神乌将军而名乌&;一说&乌有乌陀古迹,青有昭明青锁&,故有乌、青之名。此数说前人都提出异议,以为或无证,或附会,或缺乏历史常识,卢学博编修《乌青镇志》时已详加批驳。同时,他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乡贤在《乌青文献》中提出的:&乌墩、青墩之名,其从来远矣&&大都江山自开辟以来,何有其名字?皆世谛流布相承耳,如&齐鲁青未了&,&澄江静如练&,是为山水传神写照语也。乌青之义盖类此。&
  乌镇是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其实,这类地名在当地并不鲜见。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红墩、紫墩的命名为乌墩名称的传神写照说提供了现实的佐证。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李乐在《乌青镇志》中说:&镇,周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为戍。&&乌镇古谓之乌墩,后因吴越钱H王戍兵于此,称乌戍,今名乌镇。&但他显然将钱H王之&吴越&与春秋之&吴越&弄混淆了。在正式的行政建制称谓中,自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且钱H王之吴越国的北方疆界远达常熟,乌镇相对内陆,故此说显有不通。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即今市河)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至于青墩之&青&的来由,王雨舟在《二溪编》中指&恐与乌接壤故以青为别。&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朱洪撰并书,吴晔篆额)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此前无据,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当时,镇地置有镇遏使的官职。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竖心旁加个&享&,念&敦&,于是天下念&敦&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
  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昭明求学
  南朝梁武帝的儿子名萧统,就是昭明太子。
  萧统刚生下时,右手紧捏拳头,不能伸直,东宫娘娘以及宫女都没法掰开,梁武帝为此十分担忧。有位大臣说:&皇上何不张榜招名医诊治呢?&梁武帝觉得有理,就张榜招贤:谁能掰开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为师。
  沈约见了榜文,就揭榜前去一试。他捧起太子的手,轻轻一掰就分开了。梁武帝十分高兴,就赐封沈约为太子的老师,专门教太子读书。沈约是乌程人。他的先人墓就在乌镇河西十景塘附近。沈约每年清明总要返乡扫墓,并要求守墓几月,梁武帝怕儿子荒废学业,就命昭明太子跟随沈约到乌镇来读书。为此,就在乌镇造起一座书馆。
  萧统来到乌镇,见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景色诱人,便终日游玩嬉戏。沈约治学严谨,见太子不认真读书,便对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我回乌镇过年, 轿子经过青镇一座庙,被庙前一群百姓挡住了去路,我吩咐停轿查询,原来庙里冻死一个十多岁的小叫花子。围观的百姓说,这小叫花子父母早亡,无依无靠,白天沿街乞讨,夜晚宿在庙堂。但他人穷志不穷,讨来的钱,除了买吃的,余下的都用来买书,在佛殿琉璃灯下夜读。可是一夜西北风,竟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我当时进庙一看,只是这小乞丐虽然面孔瘦削, 却眉清目秀,他仰面躺在稻草堆里,身体已经冻僵,左手还拿着一本书 。他是有志于学,至死还不忘读书呀&&&
  沈约说完此话,昭明太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从此,昭明太子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后来,沈约把主坟迁至京城, 把他在乌镇的府第捐为白莲寺,萧统拾馆为寺,这就是后来的密印寺。 明朝万历年间,驻乌镇同知全廷训,在白莲寺门前建了一个石坊, 题为&六朝遗胜&。里人沈士茂题书&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 这石坊位于乌镇西栅景区内, 至今保存完好,本地和临近百姓常携子女前来拜谒,教育孩子立志读书,成就栋梁之材。
  妙普禅师的传说
  妙普禅师字性空,汉州人氏。生於宋神宗熙宁四年,卒於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西元一零七一至一一四二年)。性空禅师性情耿直,不稍矫饰,与朋友交往不假辞令,甚至当面指正对方缺失,人皆敬畏,视为友之直者。性空个性恬淡,不喜攀缘,经常以一根竹杖,挑荷褴褛的衲衣,游历名山丛林,或者斓ピ谇曩だ叮蛘呒乃拊诰梦奕司拥墓盼荩罄床畏渺痘屏佬撵Γ钇跻迹哟瞬辉僭朴嗡暮#鄄呒崾厮佬拿畔隆
  建炎初年,徐明起兵造反,杀掠淫夺,黎民受害惨绝人寰,流寇沿途抢劫至乌镇,性空禅师刚好云游至此,看到哀鸿遍野,殍尸塞流,於是独自策杖曳前往贼营。贼兵怀疑禅师为奸细,挥刀要杀禅师,性空禅师仰天大笑说:& 我是一个禅者,我只不过要到密印寺而已,那里和你们盗贼鼠辈同类?身体本来就是五蕴假合,四大皆空,大丈夫要头便砍去,何必如此暴怒?不过,贫僧倒有一要求,请给我一碗白饭,吃饱饭后才好上路!&
  喽罗们看到性空禅师禅闲气定,毫无畏惧之色,只好依言送给他一碗米饭,禅师如平日一般享受酥酡妙味之后,又对贼兵说:& 你们既然要杀我,什麽人替我撰写祭文以留传后世呢?&贼兵们面面相觑,惊诧不已。性空禅师看看目瞪口呆的一群贼兵,又自言自语地说道:&既然没有人能够替我写,那麽我就自己来写吧!&随即提起秃笔来,在斑驳的断墙上飞快地挥洒起来,贼兵竞相围观禅师的题字,禅师突然大喝一声:&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快斩!快斩!&贼兵被性空禅师凛然不屈的态度,不怒而威的气势惊吓得瞠目咋舌,连忙释放了禅师,鼠窜逃离了乌镇,保全了全镇人民的性命免於涂炭。
  从此禅师声名远播,道俗仰慕求教者不绝於途,而禅师依然不改行云流水的摆渡生活。
  张冠李戴&杭白菊&
  桐乡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其所产杭白菊占全国饮用菊总量的十分之九,产品畅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名声远扬,无人不知。然而,桐乡产的白菊为何以&杭&字冠之?却鲜为人知。
  原来&杭白菊&称谓的来历,竟与一则徽帮茶商与南洋老板斗智的传说有关。
  早在二十年代,桐乡的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绝&,成为饮用菊花之佳品,被当时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转手销往新加坡等南洋国家。而桐乡本地的菊花经销商是朱金伦办的一家烟菊收购行。晒红烟和白菊花都是桐乡的著名土特产,朱金伦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火红,并通过徽帮茶商汪裕泰的口岸关系,出口南洋。朱金伦从农民手里把晒干的菊花收购进来后,要经过精心的处理、加工和包装。菊花是一种极易霉变和虫蛀的物品,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包装储存是个难题。朱金伦把菊花用牛皮纸手工封包,每一市斤一包,并按茶商汪裕泰的吩咐,贴上商标和使用说明。然后,拿来一只只肚大口小的甏,先放在炭火上烤一烤,驱赶掉甏里的潮气,再把一包包菊花一层一层地放进甏里,每层之间放上一些包裹好的生石灰,用于吸潮,最后密封甏口。
  于是一甏甏桐乡产的菊花便千里迢迢运往南洋。南洋商人梁老板收到徽帮茶商汪裕泰发出的第一批桐乡菊花,仔细验收。一打开甏的封口,菊花的阵阵清香飘逸而出。拿出来一看,一包包方方正在,干干燥燥。只见每个封包上都贴着一张绿色的招贴纸,&蝴蝶牌杭白菊&几个字跃然纸上,下面是一段介绍产品的文字:& 杭白菊者,冬苗 、春叶 、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华,四时之灵气。常饮菊花茶,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产家落款是&杭州西湖金伦茶菊庄&。有趣的是在落款下面还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 本庄不惜巨大工本,在西子湖畔购地数千亩,聘请工匠,精心栽培,所产茶菊,非同一般,欲买正宗杭白菊,请认准蝴蝶牌商标。&梁老板一脸惊喜,忙打开封包,撮了几朵菊花,放进茶杯,沏上开水。只见朵朵菊花在水中竞相开放,花瓣层层叠叠,花色洁白晶莹,花香清馨扑鼻。梁老板不禁拍手叫绝:怪不得古人称之谓&千叶玉玲珑&!
  有这么好的货,还怕打不开销路?杭白菊在南洋的需求量日增,精明的梁老板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既然知道杭白菊产于西子湖畔,何不甩掉汪裕泰这个中间商,直接去杭州找金伦茶菊庄,这样一来,获利不是更丰厚了吗?于是,他带了几个伙计,漂洋过海,来到杭州,四处打听金伦茶菊庄。可寻遍了西子湖畔,竟然丝毫不见杭白菊踪影。无奈之下,只得悻悻而归。
  原来,徽帮茶商汪裕泰熟谙商界竞争之道,与南洋梁老板在茶叶生意上曾打过数年交道,知道梁老板是个贪心十足的人,与其交往,必须处处设防。于是就虚晃一枪,把白菊花的产地说成是&杭州西子湖畔&。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环境下,汪裕泰的&张冠李戴&之计,还确实起了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使梁老板&过河拆桥&的梦想化为泡影。然而,桐乡特产白菊花,却从此冠以&杭&字而扬名海内外。
  石佛寺
  乌镇西栅放生桥南面,昭明书馆遗迹西面,原来有一座古寺,叫石佛寺,又名福田寺。寺中供有三尊石佛,每尊石佛有一丈六尺多高,用大理石雕刻而成,镌凿工巧,造型生动,堪称石雕艺术佳品。古人来此游览,曾留下这样的赞美诗句:鼎立同根丈六躯,斫山工匠世应无;不知他日飞来意,较比鸿毛重几铢。这寺中的石佛从何而来?游人当然&不知他日飞来意。&但乌镇民间却有人知道这几尊石佛的来历。
  据传,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人间有苏杭二州,风景旖旎,胜似天堂,决定在这两处各建行宫一座,以便游玩作乐。一天,他从杭州派出四位石佛,前往苏州实地察看。四位石佛变为四个凡人,乘坐一只从杭州开往苏州的烧香船。当船摇到乌镇这个地方的时候,四位石佛从船舱里往外一望,只见这里溪塘交叉,绿树成行;桃红柳绿,风光秀丽。四位石佛以为苏州到了,打算先派一位上岸去看看。船到乌镇西栅日晖桥边,一位石佛对摇船的说:&船老大,我要上岸小解,请行个方便,在此停靠片刻。&船夫一口答应,立即扳艄靠船,撑篙搭跳,让客人上岸。谁知这个客人刚一跨上岸,船上的人只觉得船身如释重负,徒然向上一升,浮高了好几寸。船夫惊奇地说:&这位乘客真重,好象个石菩萨。&船夫话音刚落,岸上那位客人就象中了定身法一样,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了。留在船上的那三位,见上岸的石佛真相已被船家点穿,忙推说要去拜访朋友,也急忙离船登岸,匆匆往南而去。这时烧香船更是浮高了一大截,船上的香客议论纷纷地猜测,说这四个人莫非是神仙,是石菩萨。不久,日晖桥堍的那一位,果然变成了一尊石佛立在那里。其他三位,走到放生桥附近,也显了原形,变成了三尊石佛。消息传开后,人们都说,佛落仙地,乌镇这地方风水好。人们为了保住这块仙地,就在日晖桥堍给先上岸的那位石佛建了一座小庙堂,又在放生桥南面,给三尊石佛造了座大寺庙,取名&石佛寺&。还在寺内挂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水上浮来&四个大字。
  从此每年春天香市季节,总有不少善男信女到寺内顶礼膜拜。特别是从杭州烧香回来的那些苏州、常州香客们,路过乌镇时,总要靠船上岸,到石佛寺去烧&回头香&,据说这是为了向几位石佛致歉。可惜,这座古寺连同里面的三尊石佛,在十年动乱中毁于一旦,茅盾先生得知石佛寺等乌镇古迹被毁的情况后,曾在给故乡的一首词中写道:&往昔风流嗟式微,历史经验记取。&表示了对遭毁古迹的痛惜之情。
  乌镇姑嫂饼
  姑嫂饼是乌镇的传统糕点,名闻杭嘉湖,它比棋子略大,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人们一听这名字,总以为这饼是姑嫂商量着做出来的。可是恰恰相反,它竟是小姑和阿嫂斗气出来的。
  一百多年前,乌镇镇上有户姓方的人家,夫妻俩开一爿&天顺糕饼店。&因为本钱少,开不起作坊,只好从大作坊里批发点普通糕点来卖,借以糊口度日。后来,两口子生下一男一女,增丁添口,这小本经营已难以养活一家人。夫妻俩就动脑筋,扩大营业,他们见大作坊里做的酥糖畅销,就想做酥糖卖;再一想,人家作坊大,本钱多,牌子老,自己要做好生意,总得变个花样啊!他们就仿照酥糖的配料,细料精制,用炒熟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熬的猪油、精心拌匀,蒸煮后用模板压制成一个个小酥饼。这种饼,虽然在原料上跟酥糖大致相仿,但由于制作考究,吃起来方便,一上市就深受顾客的喜爱。以后生意越做越闹,到儿子娶媳妇的时候,这爿小小糕点已经扩大两间门面了。
  天顺糕点店的店主心里明白,只有独家经营,才能生意兴隆。为此他订出严格的保密条规:自己亲手配料,自家人动手制作,工具不外借;制作方法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姑娘。
  这样,制作方法是保住了,但家庭却不和睦了。姑娘想想不服气,我是亲生女,却不让学,爸爸太不公平!姑娘对阿嫂更加妒忌,因为怕爸爸,有话也不敢讲,只有把气朝阿嫂身上出。一次,姑娘等阿嫂走开以后,急忙到灶间抓了一把盐,在阿嫂制的那堆粉料里拌。她想,这一回阿嫂做出来的饼,味道带咸,看爸爸今后还教不教她做!谁知这次做出来的小酥饼卖出去以后,顾客都赞不绝口,说这次的小酥饼,既香又甜,甜中带咸,特别可口。这样一来,小酥饼不仅誉满乌镇,美名还传到了外乡。天顺糕饼店的生意更加兴隆了。
  店主人为了招揽生意,就借题发挥,大加宣扬,说是他家姑娘阿嫂两个合作配料制成的,将饼的名称改成&姑嫂饼&。乌镇姑嫂饼就这样出了名。
  后来,这爿店越开越大,乌镇的四栅都开了分店,姑娘阿嫂相互之间也再不呕气了,同心协力制作姑嫂饼,使这种点心流传至今不衰。
  乌将军与古银杏
  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 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皇帝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军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将军就地扎营,待机再战。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将军奋起迎战。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乌将军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将军及他的青龙驹射死。 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
  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乌镇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 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将军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 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将军&五个字。 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访卢阁
  据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卢同的人, 夫妻俩开一爿茶馆,勉强糊口度日。一天卢同听人说,太湖边山岗上有茶叶树,可以任人采摘,于是对妻子说:&我们是小本经营,没钱买进很多茶叶,我想抽身到太湖边山上采点茶叶回来,省点开销。&
  卢同不太懂采茶,他来到太湖边的山岗上,顺着崎岖的山路走去,想找人请教请教。走着走着,突然在山间小路旁边,发现一个白发银须的老人晕倒在地,身上还背一只篓子。他急忙走上前去,伸手一试鼻息,还微微有气。他赶忙扶起老人,手掐人中,大声喊道:&大伯,大伯,快醒醒!&过了一会儿,老人才能微睁双眼,有气无力地将手伸向那只竹篓,做了一个抓的手势,又向嘴里指指。
  卢同领会他的意思,连忙从竹篓里抓起了一把叶子,一张一张地塞进老人的嘴里。老人慢慢地咬嚼着,没过一袋烟工夫,老人便清醒过来。原来老人姓陆名羽,也是来采茶的。他去过不少茶山,能识别很多中茶叶,什么清心茶,舒气茶,解毒茶,都是他亲口品尝之后取出来的名字。今天,他是误尝一种有毒的茶叶,才昏倒在这里的。幸亏碰到卢同,吃了解毒的茶叶,才脱离危险。
  陆羽得知卢同家中开设茶馆,这次是来采茶的,便教了卢同不少关于茶叶的知识,并带领他到附近山岗上采摘茶叶,成了知交。半年之后,陆羽为了报答卢同的救命之恩,带了不少亲手采摘的好茶叶,来拜访卢同。他走了很多地方,问了不少茶店,才访到了卢同。二人相见,倍觉亲切。最后,陆羽将带来的清心茶,全部送给了卢同。
  陆羽走后,卢同用清心茶泡茶待客。茶客们吃了这种茶,感到心里特别舒畅。喝醉酒的人一吃这种茶,马上酒醒脑清;胸中郁闷的人一吃这种茶,顿时舒气开怀。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卢同茶馆里有奇茶,纷纷慕名而来,品尝奇茶。这样,这爿茶馆的生意就特别闹猛起来,茶馆也愈开愈大。
  卢同为了纪念陆羽的来访, 就将自己的茶馆取名&访卢阁&。
  乌镇水阁的由来
  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
  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乌镇居民就这样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早先,这里是没有水阁的。事情还得从一场官司谈起。
  乌镇南栅浮谰桥附近靠下岸河边,有一家豆腐店。只有一间门面,开间又小,一副磨豆腐的石磨子和一只浸黄豆的七石缸一摆,店里就转不过身子。豆腐店倌准备将店面扩大一点。他想,前面是大街,伸展不出去,左右是别家的店堂,扩张不开来。想来想去,还是向后边河面上发展合适,于是,他就在店背后河床上打了几根木桩,架上横梁,梁上钉几块板,盖起一个小阁楼,把一只浸黄豆的七石缸和一些零碎东西移放到那里。这样,店堂间就宽舒多了。
  小镇上消息传得特别快。豆腐店倌的阁楼刚搭好,镇上的巡检官就派差人来查问了。他警告说:&这是官河!官府早已通告, 不准私占河面,限你三天之内拆除,不然就送官查办!&
  一听说送官查办,豆腐店倌慌了神,这可怎么办呢?他想到本街有个穷秀才,常来店里买豆腐,平时有点交情,就去找他商量。这秀才姓张,虽然家道贫寒,为人倒很耿直。张秀才听了诉说后,心中愤愤不平。他吩咐豆腐店倌说:& 你不要怕,去跟官府说理。我替你写张纸条,官府如来传你过堂,你就说你没有罪,并将这张纸条递给他看。&
  三天后,差人见豆腐店倌的水阁还没有拆掉,就传他去见巡检老爷。巡检老爷惊堂木一拍,喊道:& 你私占官河,阻碍交通,船只难行,该当何罪?&豆腐店倌答道:&小人没有罪,不信请老爷查看。&说着,就将张秀才写好的那张纸头呈了上去。
  巡检老爷接过指头一看,顿时眉头打结,哑口无言。最后只好判豆腐店倌无罪,放他回去。为啥巡检老爷见了那张纸头以后,就放了豆腐店倌呢?原来当时乌镇那条市河比较狭窄,只能通过两只船。为此,县衙曾出过通告,禁止占用官河。但豆腐店倌所在的乌镇南栅浮谰桥附近的市河,比其他地方要宽阔,五六只船也可并行,即使搭出一些水阁,并不碍事。而在北花桥附近,本来河面就窄,巡检老爷为了停靠官船,筑起了很宽的石帮岸,使河面窄得连两只船也难以通过。张秀才在纸上写的是:&民占官河,五船并行;官占官河,两船难行。谁碍交通?老爷自明。&巡检老爷一看,自知理亏, 心想如果硬给豆腐倌治罪, 闹到县衙里去,自己也没好处,所以只好判豆腐倌无罪。
  从此,河面上的&水阁&慢慢多起来了,成为独特的乌镇美景。碧水蜿蜒,小桥流影,橹声G乃中看水阁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看水乡人在水阁中起居住行,听古镇人乡音叫唤此起彼伏,乌镇的水阁正以它独特的韵味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夏同善洗冤
  1873年,浙江发生了&杨(乃武)葛(小白菜)冤案&,省,府,县三级七番,屈成冤案。
  第二年,杨的妻子和姐姐赴京城告状,要求伸冤。夏同善会同28名官员联函奏请交刑部复审,获慈禧太后恩准。两年后,杨葛冤案真相大白,与冤案有牵连的数十名贪官有的被革职,有的被查办,天下皆知。乌镇是夏同善外婆家,他读书全赖外祖父所藏典籍,故1856年当他进士及第,钦点翰林时,便将&翰林第&匾挂在了外婆家的大厅上。由于夏同善是参与此事中官职较高者,又是关键人物,一时名震江南。
  传说杨葛冤案昭雪后,裕亲王十好奇,一个小小女子,竟将大清朝数十名官员革去顶戴,便要刑部带小白菜来面察。那小白菜脸色虽憔悴,却难掩风姿,裕亲王起了同情之心,问她可有要求,小白菜便说出了在牢里许下的心愿:谁为我洗清冤情,情愿服侍他终生。这话可难住了裕亲王,因为皇上有旨,小白菜应进庵堂了却余生。裕亲王想了一下,就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让小白菜赴乌镇翰林第侍候夏同善母亲三个月,但要不见天日的来去。三个月后,进庵堂了却余生。乌镇东栅翰林第有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后门连着长廊,就是为小白菜&不见天日&地来去而修建的。
  乌镇分水墩
  分水墩在乌镇北栅外,车溪、烂溪和横泾港交汇处偏东,说它分水,名符其实。最早没有建楼阁,仅是一个水中的高阜地,&墩&者,土丘也,据说是早年的&风水&设施。它地处三水之汇,又是两省、三府、七县的分界处,所以地理位置就十分显要。
  自明代以来,视之为&以固风气&的镇物,与之东西相峙的是太师桥,桥下是横泾港的出口,以横泾港为界河,桥北就是江苏地面了,属地是苏州市辖的吴江县。沿烂溪塘落北,迤东有一水相隔,河北是嘉兴市属的嘉兴郊区。而1950年前乌镇又以车溪为界东属桐乡,西属湖州市管辖的吴兴县。
  历经区域和建置变更,而今是两省、三府(市)依旧,县境已由早先的七县变成吴江、嘉兴、吴兴现称练市区)、桐乡四县。
  三水汇合处,水面开阔、水流湍急,大旱不涸,风起浪涌,历来为行船险要之处。土墩始于何年,文史无考。据载,&宋盛时,水口设有罗星&,指示航行。明万历初年(1573年),同知罗斗听信&风水先生&的讲义,认为此&地为两镇之尾闾,须设关拦以固风气&。于是倡兴在墩上造阁,供文昌君像。文昌君又名文昌星,是主宰人世功名、利禄的尊神,是致力读书取仕者的偶像。罗斗官声不错,此举更合两镇民众的心意,银两建材迅速筹备。将旧有土墩&稍拓而东,筑石埠,四周绕以石栏&,&阁下萧龙王像&。萧龙王主宰内河、湖、泊水政,可策行船安全。以此推测,当年墩上建的是楼阁。于明万历九年六月竣工。以后同知全廷训、于琨、宪副徐汝泽都倡捐修葺,这些地方官都把维护分水墩当作&以固风气&为民造福的好事。后徐冠南于民国8年(1919)倡修寿圣塔之余,重建分水墩,里人卢学溥等力助其成。
  三珍斋酱鸡
  乌镇三珍斋酱鸡历史悠久,遐迩闻名,由于兵灾人祸,也曾几起几落,令人感慨。
  清朝初年,有名厨许某者,用独特配料和工艺烧制卤味,尤以酱鸡,熏肠和夸肠最为脍炙人口,有乌镇三珍之誉。早年小店,无有店号,只以&许官酱鸡店&为号,所售酱鸡称之为&许鸡&,销售见好之后,难免同行嫉妒,吴语&许&和&死&同音,竟称之&死鸡&。而且有人造谣诽谤,竟说是店主人为了牟利,常收购瘟鸡,以次充好,幸亏两开间的作坊和店堂设在应家桥北堍下岸,活鸡宰杀都在隔壁&大桥洞&上操作,在众目睽睽下谣言不攻自破。有好心者劝店主人要注意形象,建议将&许鸡&改为&五香酱鸡&,店号改名&三珍斋&。从此,三珍斋叫出了名,但是&五香酱鸡&顾客们嫌其拗口,大家叫&酱鸡&。习惯成自然,于是,在乌镇,三珍斋就有酱鸡;酱鸡就是三珍斋的。
  三珍斋一直沿用祖传老工艺烧制酱鸡,用的佐料是陈酒(黄酒)、晒油(酱油)和香料,经过常年烧鸡的卤汁,因其珍贵和浓汁,内行人称之谓& 老膏&。非到过于浓稠时,才加些适量的水,通常在每次烧制酱鸡时只加陈酒,晒油和香料。所以,&生胚&放入老膏中烧制,非但本身所含有汁水不外溢,反而吸取了老膏中的精华,烧成的酱鸡,色泽红亮,皮肉酥嫩,更有夏天不易馊,冬天不易冻的妙处,自然成了盘中珍品。积几十年的老膏,自然是一般卤味店难以攒积的。这是三珍斋酱鸡得天独特之处。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在乌镇征战,中市之三珍斋尽毁,传家老膏也荡然无存。这时的店主人名许天珍,战乱平定之后,天珍自知年老,更认为家业不兴,缘于杀生(宰杀鸡鸭)太多所致,无意再操祖业。可是乌镇及其周遭的乡镇民众吃惯了&三珍斋&,客商临镇,仍到处打探&三珍斋&下落。后由许天珍的徒弟黄阿五,征得师傅的同意后在原址复业,仍旧用三珍斋店名,但是由于老膏已失,所以一时间口味不及既往,好在老主客能够体谅,新主客有不知原委,只知&三珍斋&就是好,故老店新开,生意依然火红。不久,许天珍的另一个李姓的徒弟在三珍斋北首上岸也开设了一爿卤味店,取名&凤珍斋&。虽然质量相同,但是人们仍旧相信老字号&&三珍斋。这大概就是现在商店所说的名店效应。
  数年之后,三珍斋老膏形成,但为量不多,所以用老膏烧制的酱鸡尤为珍贵。再历十多年之后,才全部用老膏烧制,然而产量还是有限。店主人为了维护声誉,不再烧制和出售不用老膏烧制的酱鸡。
  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三珍斋酱鸡的名声越传越远。凡是外来的客商达官,均以能买到尝到三珍斋酱鸡为荣,否则和不到九江楼、访卢阁一样,称不上真正到了乌镇。茅盾等旅外著名人士,每次来乌镇都要带去一批三珍斋酱鸡去馈赠亲友。
  20世纪的30年代,店主人黄昌贵在乌镇旅沪人士徐冠南,卢涧泉、严独鹤等人的怂恿和支持下,在上海北京路和梵皇渡路的商场租了几个柜台开设了上海经销处。其产品在当年的上海卤味品中如鹤立鸡群,轰动了全上海。可惜好景不长,全面抗战爆发,乌镇沦陷,轮船停航,旅途险阻。黄昌贵只好忍痛割爱,关闭了上海经销处。幸亏对乌镇老店影响不大,抗战胜利之后,营业依然兴旺,但囿于时局动荡不安,上海经销处未去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工商业改造和各项运动,三珍斋归并入乌镇食品公司。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忽视产品质量,销势日益窘迫,而原有老膏不注意保养,越来越少。至&文革&时期,不要说老膏,连&三珍斋&店号亦属&四旧&之列而加以取消,传之近百年的黑底金字招牌也被砸烂。
  20世纪80年代初,乌镇又开始酱鸡生产,也恢复了&三珍斋&店号,在原地由一陆某职工烧制经营,后来又有乌镇食品公司另设作坊烧制,但是质量仍旧今非昔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公司另建新厂房,挖掘传统工艺,力求恢复原有风味,传统美味也在逐渐恢复。
  瘟元帅的故事
  修真观里有个元帅殿,供着一位瘟元帅菩萨,青面獠牙,十分凶相。何以如此模样,有人说这是吓鬼的,不是吓人的。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乌镇要抬着菩萨,摆开道子周游四栅,称之为迎元帅会。轿子前面有两人抬着一只甏,甏有个青面鬼头,头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穿过抬杠上的滑轮,一边走一边扯动绳子,鬼头在甏口一隐一现,谓之收瘟甏收瘟鬼。意为万事大吉、消病免灾。这也难怪,当年科学不发达,人们遇上霍乱、脑膜炎等传染病,束手无策,统称瘟病。大概是出于无奈,才造出这样一个神来惩治瘟鬼,祈求平安。
  传说瘟元帅生前是个白面书生,为人热心,急公好义。有一年江南大旱、河水干涸,人们汲井水饮用,水贵如油。有一日,那书生发现有魔鬼向井中投毒,不知他是想以身试毒,还是情急之下举止失措,竟投身入井。经人发现时,书生已死,待打捞上来,由于毒性发作,浑身已变成青蓝色,齿裂耳烂,十分可怖。于是,人们不敢再在这口井中汲水,从而保全了一方生灵。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救人的好人,就在修真观里塑像,封他为瘟元帅,希望他在天有灵驱赶瘟鬼,继续为地方造福。
  蚕圣桥
  蚕圣桥位于益大丝号蚕丝作坊区内,跨西市河支流,呈南北走向,北接蚕丝作坊区,南通蚕丝作坊附属区。此桥全长13.6米,净跨4.6米,桥面宽7.7米。该桥最大的特点是桥上建有一幢木结构的歇山顶建筑。歇山顶是我过古代建筑的屋顶格式,其他的格式还有庑殿顶、硬山顶、攒尖顶等。
  相传很久以前,世上还没有丝绸和蚕的时候,有位白马将军,由于寡不敌众,且战且退到了江南。由于连日的饥饿,士兵们都已无法再战。将军只有忍痛把白马杀了,给士兵们充饥,好让他们恢复体力再战。将军把马皮带在身上,想在战后好好埋葬,然而由于敌我兵力太过悬殊,最后只剩下遍体鳞伤的将军一人。将军想,与其被敌人俘虏,还不如自己了断,于是,便将马革裹在身上,自刎而亡了。
  后来敌人在乌镇地面上,发现了一个用白马皮包的大包裹,打开一看,成前上万只飞蛾腾空而起。这飞蛾就在这一带的桑树上产卵繁殖后代。人们知道这是将军与白马变的天虫。又后来,螺姑将天虫驯化成了家蚕,从此为人类吐出无穷无尽的真丝和绸缎。
  人们了为了纪念这白马将军,便将他奉为&蚕神&,并建这座桥以做纪念。因为&神&和&圣&音相近,所以叫做蚕圣桥。每年到养蚕季节,当地蚕农们都会来这里祭祀膜拜一番,以祈求白马将军保佑有个好收成。
责任编辑:齐丽菲
01     、  介绍郧阳汉江大桥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
03  变胖跟食物脱离不了关系,美味的高热量美食是你致肥的高手。如果不想要变成胖子,
04     12月29日,县一中举行&我参与、我快乐、我出彩&2015年元旦文艺晚
05 郧阳老城2.jpg (58.37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25 分钟前 上传 郧阳老城
06金质收藏作品-南水北调大移民渡江搬迁-程馥华 由十堰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
08     小草义工为孩子们试戴手套。  12月24日下午,十堰市小草义工协会和郧阳分会
新闻热线:(宣传部新闻科) (信息宣传中心) 郧阳网编辑部: 投稿邮箱:
@ 郧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广西三月三放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