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山是抗日战争第一次反围剿战争

萨沙's Blog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武汉会战之后,抗战就进入了持久阶段。日军由于占领地域太大,敌后国军反抗力量太多,导致兵力薄弱,进攻力量大减。当时日军在华兵力已经到达极限,虽然还有一定余力发动进攻,但必须割肉补疮的调动后方的卫戍部队弥补一线的防御的空档。这就像乞丐的破衣服一样,拉上来护住胸口,屁股就露出来。如果拉下去护住屁股,胸口又露出来。
话虽如此,在华日军实力最为强大的冈村宁次11军,也就是11集团军来说,它尚且可以调动约20万大军发动全面的进攻。
所以,这一阶段,战场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日军手中。日军在军事上,仍然具有相当压倒性的优势。
经过平津会战,南口会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这若干次主力决战以后,日军伤亡数十万人,战斗力有相当的损耗。更因为控制地区太广,敌后反抗力量过强,无力进行类似于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这种使用数十万大军持续进攻作战。于是,从相持的1938年开始,冈村宁次和他的继任者在华中地区,连续不断的发动这种攻势,包括南昌会战,随枣会战和今天说到的第一次长沙会战。而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继武汉会战以后,第二次国军在战役中获胜,下面听老萨来说说。持久战中的湖南
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抗战就进入相持阶段,中日双方都开始调整的战略战术。中国方面,蒋介石在南岳召开会议,布置第二阶段的任务,也就是战略防御阶段。由于相持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日军长期陷入战争泥潭,损失巨大,又无法获胜,从而被拖垮拖死。
由于是持久战,蒋介石做出了以下两个部署:
第一,将部队分为三部分,三分之一的部队在一线正面对抗日军,三分之一部队在后方进行训练,另外有三分之一的部队在敌后作战。一线部队和敌后部队,在必要时候,由后方预备的三分之一部队进行轮换,从而保持战斗力。这种打法,除了可以保持长久的作战能力以外,更迫使日寇首尾不能顾,大大虚弱他的力量。
第二,一再强调,国军在这个阶段不强调一城一地的得失,主要目的在于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以达到拖垮日军的目标。
而日本方面也做出了一些举措。
第一,日本方面开始持久作战的准备。由于开始认为最多打一年,因为日本方面根本没有什么准备,军工厂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所以此时日军开始编组新的师团,扩大军工生产,大量训练适龄青年,准备持久作战。
第二,由于自知战争很难在几年内解决,所以日军迫切希望以华制华,以及早从中国抽身。他们除了引诱国军将领投降以外,还全力扶持各地的伪政权。
第三,日军认为目前第一线的部队毕竟还有战斗力上的巨大优势,务必保持进攻的势头,进行部队的进攻作战。因为日军很明白,国军还具有强大的力量,如果日军转而防御,恐怕国军就会主动进攻。所以,日军必须保持进攻,掌握战场主动权。
而当时侵华日军进攻的主要力量,就是冈村宁次的11军。11军是日军侵华的急先锋,他的兵力也最为雄厚,高达7个师团又2个旅团,总数近30万之众。11军武器最为精良,补给最充足,海陆空三军极为强大。但11军所处的地区却很不好!以重大代价勉强占领空城武汉以后,11军除了东面是自己的后方安徽省以外,南面,西面,北面都是国军三个战区的主力部队。其实就安徽省来说,日军也只控制了一部分,该省驻扎有国军相当的正规军和大量游击队。
冈村宁次这个老鬼子相当聪明,在武汉会战末期,他在兵力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仍然牙咬南进,终于突入了湖南省北部,占领了岳阳地区。但仅此而已!
由于深感国军威胁太大,冈村宁次集中10万主力,先发动了南昌会战,突破性的用装甲集群为先锋,在空军掩护下,一举突破国军修水防线,在短时间内占领南昌。这种装甲闪电战,比德军还早了1年多。
薛岳的第九战区部队由于武汉会战损失太重,尚且没有恢复元气,又被日军新式战法打的措手不及,为了避免主力被日军合围,被迫放弃南昌后撤。由此,冈村宁次的东南部九江大本营安全了很多,和国军保持了200公里的安全距离。
没想到,随后国军对于南昌发动了全面的反击战,虽然最后没有成功,却也造成日军1万多人的伤亡代价。冈村宁次被打的又气又怕,被迫始终在江西南昌一线集结重兵。
随后,冈村宁次又集中10多万主力,向西面杀向李宗仁的第五战区,这就是随枣会战。冈村宁次的目的是务必重创第五战区主力,尤其需要歼灭第五战区核心精锐汤恩伯31集团军。
冈村宁次为了此次作战,准备了良久,特别还编组了强悍的骑兵旅团,试图迂回数百公里包抄,彻底歼灭第五战区主力。
没想到,李宗仁和汤恩伯很快识破冈村宁次的意图,31集团军飞速跳出包围圈,而日军骑兵旅团又在形成包围圈之前被国军击溃。这样一来,日军完全失败,随后慌忙后撤。国军尾随追击,日军损兵折将,退回了原点。不过第五战区也有一定的损失,也无法大规模反攻,所以双方恢复了战前的对持态势。
这三战以后,冈村宁次认为,日军北面虽然有河南境内的国军,但由于间隔大别山,又有河南境内日军的牵制,此处国军不容易南下。至于东南方向的江西,在日军占领南昌以后,两军毕竟有200多公里的安全距离,国军威胁相对较小。
而西面的李宗仁部,由于随枣会战损失不轻,短时间内也不构成威胁,不会主动进攻。
那么,目前威胁最大的,就是日军南面湖南地区的薛岳第九战区。
当时第九战区集结着重兵集团,尤其以中央军最多,是国军最为强大的一个战区。
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国南方一个极为重要的省份。
湖南早在4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时代,为荆州的南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大名鼎鼎的楚国一部分。随后从秦汉开始直到民国时期,湖南省始终是南方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一个富裕之地。
湖南早在1万年前就开始种植稻米,是中国粮食产量最高的省份之一,自古都有湖广熟天下足的古话。
当时国民政府从南京西迁重庆以后,上千万老百姓也随之西迁,还有几百万部队,他们基本都不是农民,都需要额外的粮食供给。当时国民政府控制除了四川粮食产量较高,剩下的也只剩湖南省了。
陈诚在回忆录中写道:湖南是中国第一大米仓,年产稻谷一万二千余万石(1石是60公斤)。如果湖南丢了,吃不饱饭,还有什么抗战可言。至于敌人一味要占领湖南,也有经济上的考虑。湖南可以实现敌人的以战养战计划!
而湖南的人口在1928年已经超过3000万人,到今天已经高达7000万人,是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省份。
湖南又是中国各地中,最尚武的省份之一。他们的强悍可以从清末的湘军略知一二!湘军起家时候仅有1万多人,由于战功卓著,至1859年湘军集团兵力约有十四万人,鼎盛时兵力达五十多万人。在当时,八旗兵,绿营兵已经不能作战,只剩湘军还可以同太平军正面对抗!
湘军作战英勇顽强,一上阵就当自己已经死了,作战如同拼命。湘军一旦被太平军包围,往往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极少有投降被俘的。
军人来自老百姓,湘军的凶悍来自湖南民风。
湖南农村的村民,往往以家族为单位,成年男性以尚武,好勇斗狠为荣。懦弱的男人,很难在民国时期的湖南立足。甚至连湘潭的毛泽东,年轻时候也练过拳脚武功,后来去当过湘军。自古所谓无湘不军,中国国内任何一支军队中,都有湖南人的身影。国共高层中,有相当数量的湖南人。如共产党方面的陈赓、许光达、黄公略、左权、肖克、宋时轮等;国民党方面则有宋希濂、郑洞国、李默庵、黄杰、刘戡、廖耀湘等。湖南籍的黄埔学生中共出了200余名将军。
黄埔军校1至5期共有学员7399人,其中湖南青年2189人,占1/4,居全国之冠。
共军10大元帅中,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人;10个大将中,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6人。
中国战斗力最强悍的红军同湘军多次交手,都没占到任何便宜。尤其湘江一战,湘军以凶悍的进攻,差点导致6万多红军崩溃。最终只有3万多红军渡过湘江,余者都被湘桂军歼灭。
也是湖南人的彭德怀曾经说过:滇军黔军两只羊,湘军好似一头狼!
所以,冈村宁次认为,如果湖南省还控制在国军手中,湖北的日军就有很大的威胁。更况且,如果要想彻底击溃国民政府,就必须占领湖南这个核心省份。
湖南省地处湖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六省之间,军事政治上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日军一旦占领整个湖南,就基本控制了中国的南部,国民政府被压迫在四川,云南,西康等省奄奄一息,不死也只剩一口气了。
相反,如果国民政府只要成功控制湖南省,就可以有效拱卫四川省这个抗战大后方。日军只要不能全面占领湖南省,就无力进攻四川。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中日两军都必须拼死争夺湖南省。-----------------湖南的山地地形和长沙城。长沙城在之前已经因为一把大火烧光,为此张治中被蒋介石免职。
&日军的调整
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方面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也作为一定的调整。由于相持阶段,相当一部分部队用于防御,无需进攻,就不需要那么的强悍的甲种顶级师团。
由此吉住良辅第9师团和藤江惠辅第16师团先后被调回国内休整,接替他们的是刚从日本国内调来的治安师团,也就是第33师团和第34师团。第9师团和第16师团都是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的禽兽师团,由于在中国苦战近2年,上上下下都非常疲惫,战斗力有一定减弱。这次他们被调回国内长期休整,准备再必要时候回到中国轮换其他师团。
没想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就爆发了,这两个师团先后从东北和日本国内开赴东南亚参战。
第33和第34师团战斗力相比甲种师团自然逊色一些,相比国军来说,自然要强大的多,尤其重武器占尽优势,不但在防御中没有什么问题,进攻方面也有相当能力。
在调动部分主力回国休整的同时,日军加紧以华制华的招数,扶持了华北和华东的伪政府,并且希望扶持汪精卫统一全国的伪政府。而一线日军则希望建立一支由日军控制的伪军,主要负责日控区的治安,必要时候也参加一线进攻作战。
当时身在武汉的冈村宁次,对伪政权什么并不感兴趣。冈村熟知中国历史,对中国非常了解。他在回忆录中忧虑的写道:这个重要关头,我国必须做出抉择,也就是或者断然进行一次打进攻作战(武汉会战规模),于重庆政府一决雌雄,或是决心做出重大让步,力求与重庆政府握手言和。我认为扶持汪精卫的伪政府的工作,不过是玩弄小伎俩,反而会造成与重庆政府解决战争的很大阻力。但我是一个军人,无力左右政府和军部的决策,心中虽然反对,却无法名言。
对于汪精卫伪政府,冈村宁次是非常不屑的,他写道:中国的政治,现在仍然是掌握武力实权的说了算。仅靠言论的汪精卫,能否导致和平确属疑问(也就是判定汪政府无用的客气的说法),毋宁说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中国军队中,在兵力,素质,装备,团结等方面占绝对优势的,自然还是蒋介石嫡系黄埔系的中央军。即使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桂军,粤军等地方武装部队都联合起来,自然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假设他们能够联合起来,也不是中央军的对手。共军虽然勇敢,团结巩固,其政策也获得青年人的好感,但实力到底还是远不如蒋介石的中央军。
冈村宁次又写道:我国军政高层,满足于利用汪精卫成为政府,压迫重庆政府屈服,不过是白日做梦。可断言,汪精卫政府不但不会有利于战争的解决,反而会成为我们的大包裹。我军之前有多次可以从中国抽身的机会,却都因为内阁更迭频繁,海军陆军的矛盾,尤其是陆军当局的强硬态度(或者说面子),丧失了早期解决事变的机会,导致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之久,尚且远远不能结束。
所以,冈村宁次在伪政权政府热热闹闹建立的同时,已经在考虑大规模进攻湖南的计划。
虽然军部要求他占领湖南,尤其是占领长沙的一个目的是为汪伪政权造势,但冈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他却认为,除了军事上的意义以外,占领长沙可以对日本国内民众不满于抗战的长期性,有所缓解。
实际上,不但日本的民众,甚至一线的士兵也对侵华战争颇为反感。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最初所说的,占领卢沟桥就结束,变为了占领上海就结束,后来有事占领南京就结束,占领徐州结束,占领武汉结束。到了现在,已经日军高层已经不敢讲什么时候结束,因为他们也也并不知道。
战争久拖不决,除了国内反战情绪以外,对日军也是很不利的。冈村宁次回忆长久侵华的物资准备,不觉得极为愤慨。他认为国内根本没有有效地持续作战的物资准备工作。
近卫文磨内阁垮台以后,平沼骐一郎内阁上台。冈村宁次曾经私下和平沼骐一郎进行沟通,询问长期作战的物资准备情况。平沼骐一郎的回答让冈村震惊!
平沼骐一郎明确表示:我们根本不能保证长期物资的供应!只是为了避免人民和天皇不满,不能公布而已!
在冈村宁次看来,这样简直就是拿国家的命运开玩笑!
在冈村宁次看来,进攻湖南是无需思索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必须占领湖南。
既然要占领湖南省,首先必须占领湖南省的省会长沙。
冈村宁次这次,仍然采用多路出兵,分击合进的方式,主力分为左中右三路突进。
为什么分为三路呢,冈村宁次回忆道:湖南地形恶劣,沿着洞庭湖东南粤汉铁路以外地区,比地面高千米以上的山地连绵不断。同乡南北的辎重车辆的大公路,只有到长沙的和通往东西的两条,别无他路。其他的山路,都是只能由马匹背负辎重前进,马拉的辎重车辆只能勉强通过。而敌军在武汉会战以后,就在这一线修建了多条坚固工事,并且有效的利用了山地地形。我们如果进攻,只能被迫正面强攻挡在山地进口的敌军阵地,同日俄战争中的情形类似。所以,唯一的妙策就是用一部有利部队,包抄敌人后路。
所以,冈村宁次虽然以中路为进攻主力,仍然在左右两路投入重兵,以期待三路协同,击溃国军的防御体系。
中路的日军是进攻的主力,他们从岳阳出发,沿着陆路前进,渡过新墙河、汨罗江,从北向南直逼长沙。
这股日军兵力很强大,包括4个师团番号,有战斗力极为强悍的第6师团,以及第33师团、第3师团、第13师团,军直属队之独立机关枪大队、战车部队、山炮兵、迫击炮、独立工兵部队的主力;
右路的日军则是侧击,他们从南昌出发,从东往西夹击长沙。这路日军兵力相对较弱,但也不可小视,有2个师团编制,包括第106师团,第101师团的一个主力旅团,军直属队之野战重炮兵、迫击炮、独立工兵、独立轻战车,架桥与渡河部队各一部。
左路的日军则弱了,它主要在海军掩护下,从洞庭湖侧面登陆,袭扰分散国军视线,牵制国军兵力,必要时候完成合围国军的任务。这部主要是日军第3师团的一个旅团,加上日本海军陆战队,也有上万兵力。
可以说,冈村宁次这次的计划又是很不错的。只是实际执行起来,却发觉很不对劲。
当时日军已经今非昔比,由于控制区过大,需要对付的国军太多,第11军下辖的7个师团又2个旅团相当一部分部队被迫留在当地卫戍。
不过就算这样,日军进攻主力部队已经接近15万之众,已经相当可怕了。冈村宁次估计,第九战区薛岳可以使用的兵力,最多不过25个师,也就是不到24万人。以日军的战斗力的绝对优势,国军至少需要30万之众才能有效防御住日军,现在只有24万人,战斗力是颇占劣势的。日军还是有很大的胜机。-------------------------日军的卡车和坦克,在湖南这种地形,作战都会极为困难。就算马匹也只能艰难前进!
&如何对付日军
相对于日军在相持阶段的准备,国军方面也没有闲着。日军在1年多的战争中,表现出了很多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
其实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果能够抓住敌人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当然前提是自己还有一些优势),就会有一定的胜迹。
以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来说,其实如果正面对抗,隋军113万大军歼灭高丽的十几万人不费吹灰之力。但从隋控制的核心区域到朝鲜内陆,中间是广阔的无人区,粮食补给无法保证。而高句丽则是在本国作战,所以补给充足,士气高昂。
高句丽最终以放弃正面对抗,诱敌深入,然后攻击其补给线的方法导致隋军崩溃。
隋军由于好大喜功,又缺乏将才和过于轻敌,在己方粮食补给已经几乎耗尽的情况下,居然孤军深入,最终因为粮食告罄,全军毁灭了。所以其实隋军不是被高句丽打垮的,而是被自己的失误葬送了。
所以,这一战,高句丽成功的找到隋军的缺点,并且发挥了自己的优点。
其实站在克劳塞维茨角度,任何一场战场,哪怕敌我力量悬殊,也有取胜的余地。
就像一个剑术大师的名言一样:决斗时,你剑术上的任何一招,对手其实都有另一招可以应付。但仁慈的上帝希望残杀最终有个结果,就让其中一个人忘记了抵挡的招数。
所以,相持阶段之前蒋介石的众多智囊们,纷纷提出对付日军的方法。
以白崇禧为例,他认为日军的优势在于:快,锐,硬,密,和
所谓快,就是日军机动能力惊人,运输能力很强。进攻时候,使用自己的机动性的优势,往往一个师团当做两个师团使用,连续和国军几支部队交手。以日军14师团为例,在兰封地区面对国军10万大军的四面合围,居然左突右撞,始终和国军追击部队保持一定距离,国军就是追不上,打不到,最终也没能歼灭他。
锐,就是日军进攻时候攻击力强大,在重武器掩护下强力突破。国军各方面不敌,几乎无力抵抗。以南昌会战为例,日军集中数百门火炮,短短几个小时,几乎将国军精心修剪数个月的修水防线轰碎。
硬,则是日军防御时候往往咬牙死撑,任你全面突击,任他损失多惨重,就是不退。以平型关战役为例,国军集中重兵猛攻第五师团,日军伤亡很大,却誓死不放弃阵地。最终日军援军赶到,国军就被迫撤退,无法阻挡日军继续推进。
密,就是日军进攻时候兵力虽然不多,却会集中局部优势兵力,在主攻地区保证战斗力的绝对优势。在很多战斗中,其实日军数量不亚于国军,国军根本不是对手。
和,所谓和,就是如君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很好,空军和海军给予陆军很大的支持,大大增强了日军的战斗力。以著名的武汉会战为例,战场一半功劳是日军海军和空军的。如果不是日军第三舰队的扬子江舰队沿着长江,掩护地面部队,从水路突进,武汉会战日军是很难取胜的。
实,日军的补充能力远在国军以上,而且往往能够实现战地上补充,以保持一线部队的战斗力。以南口战役和太原会战为例,日军第五师团先后多次早上惨重打击,却总能通过在一线补充兵员,迅速恢复实力。太原会战中,第五师团长驱直入,一边作战,一边补充,从而一支坚持到太原会战结束。之后,第五师团居然又能够去参战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反之国军方面没有这种能力,一旦一线部队受损,只能调到后方休整数月才能再战。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弱了可以使用的兵力。
日军也不是没有缺点,他的缺点在于短,虚,空,盲,骄
短,是指日军由于受国力和补给的限制,在华兵力不足,预计最多不超过150万人。这样的兵力想要控制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占领区,还要和300多万国军激战,是不可能的。所以,日军在相持阶段,根本无法进行太大规模的进攻作战,预计单次出动兵力不会超过20万人。这种规模的会战,很难对国民政府一次性造成伤筋动骨的危害。只要指挥得法,就可以持续对峙下去,消耗日军的实力。
虚,在于日军补给很虚。由于从日本国内运输大量物资到中国战场前线有很大难度,所以日军补给并不充足,无法保证长时间的进攻作战。白崇禧预计日军的进攻作战的持续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月。一旦超过这个时间,一线部队的补给就会消耗殆尽,后方又无力大规模补充,只能撤退了。所以只要国军开始保证不和日军速战速决,而是以部分主力牵制日军,磨到日军补给消耗差不多的时候,双方战斗力就会有大幅度的变化。
空,就是日军目前进攻是割肉补疮,一旦发动进攻作战,就必须从后方抽调卫戍部队,这样后方就空虚了。只要敌后国军乘势袭击,日军就只能中止正面进攻,返回后方卫戍。就算日军暂时不中止进攻,也不可能完全不管后方,必将抽调兵力回防。所以,其实日军在相持阶段,是很不利的。
盲,就是指日军作为侵略者进入我国,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人民对他们切齿痛恨,虽然有些无耻汉奸和他们合作,总体来说,他得不到人民支持。在一线作战时候,日军得不到可靠情况,往往是又瞎又盲的。在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期间,就是因为106师团得不到老百姓的指路,在万家岭地区迷路,最终被国军几乎歼灭。
在徐州会战大突围期间,由于老百姓的帮助,国军几十万大军从日军包围圈的空隙中成功突围,连一个上尉都没有被捉住。
在一系列作战中,由于民众支持,国军情报工作很好,对日军情况也非常了解。
骄,在于日军上下对国军比较轻视,这也一来,不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错误部署。在具体用兵上,可能出现轻视国军战斗力,以弱攻强的情况。台儿庄战役,就是因为日军轻视国军战斗力,一味孤军深入,导致全线崩溃。而武汉会战的万家岭大捷,也是这个原因。所以,日军只要仍然保持这种心态,国军就是很有机会的。
相比白崇禧的睿智,一线指挥官们也不差。第九战区的代理司令官薛岳的观点和白崇禧大同小异。
薛岳一生身经百战,同无数敌人交过手,有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有着极强的民族情况,对日寇恨之入骨。
其实薛岳本名叫做薛仰岳,他的父亲熟读古书,最钦佩这些抵御外寇的英雄。因为儿子在族谱上正好是仰字辈,他就给儿子取名薛仰岳。这个名字是希望儿子能够崇拜岳飞,保家卫国。没想到薛岳的想法比他的爸爸还要进了一步!他认为光是崇拜还不够,一定要做岳飞这样的人,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薛岳。
薛岳也是国军中,最厉害的名将之一。在红军长征整个期间,薛岳以九万多中央军追兵,赶着一度8万6000多人的红军从江西逃到陕北,期间薛岳只败过一仗,损失也不多,其他全部
是大胜。因此,虽然是抗战中,歼灭日寇最多的国军将领之一,但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教科书里面从没有这个名字。
薛岳从淞沪会战开始和日军交手,打了2年,对日军有着很深刻的了解。加上当时国军很多日本教官,学习的内容很多也来自日本,所以对日军各方面都非常了解。
薛岳认为,日军的特点其实并不是没办法对付。
所谓快,对付他的好办法就是破坏交通。以薛岳的败仗南昌会战为例,日军以重炮摧毁国军一线防线以后,立即以坦克集团向国军二三线冲锋。由于国军没有想到日军会这样打,措手不及,交通完全没有破坏,日军坦克沿着大路冲散了国军的防御。其实,这是偶然现象。日军坦克越野能力有限,如果不是借助公路和桥梁,根本寸步难行。
当时中国交通状况普遍不好,如果有计划的将公路铁路全部破坏,炸毁桥梁,破坏渡口,不但日军装甲兵团无法有效行动,日军步兵的机动能力也大减,甚至连马车都无法使用,不足为惧了。
所谓锐,对付他的办法是后退。日军的锐,其实依靠的是重武器,也就是重炮。国军只要利用山地地形的优势,在破坏道路的同时有计划后撤,日军的重炮根本无法有效跟随步兵前进,日军进攻能力也就大减了。以南昌会战为例,日军使用300多门火炮击破修水防线以后,火炮就没有能够继续跟随一线部队高速前进,因为重炮运输是很困难的。没有了火炮,日军战斗力至少削弱一半。106师团在万家岭战役中,虽然还额外配属一个山炮联队,但因为携带的少量炮弹耗尽后,火炮无法提供火力支援,也就根本不足为惧,最终被国军歼灭了九成。
所谓硬,对付他的方法就是尽量不要强攻,而是以引诱敌人主动进攻,我们伏击合围为主。南昌会战的失败可以看到,我放在只有轻武器情况下,猛攻固守的重装备日军,不可能有决定性的胜利,反而会伤亡惨重。而在野战条件下,日军由于进攻的需要,不可能停下来修建坚固工事,一旦遭遇袭击,他们的防御能力也就减弱很多。武汉会战中,薛岳歼灭106师团,也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腹地,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将他歼灭。106师团虽然修建一些野战工事,但由于地形复杂,时间仓促,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所谓密,就是同样集中绝对数量的部队对付日军,以保证己方战斗力的均衡。切忌分散兵力,各部节节抵抗,这样会被日军各个击破。同时,正面战场和敌后要互相配合,遥相呼应,迫使集中兵力导致后方空虚的日军首尾不能顾。
所谓和,就是尽量瓦解日军的海陆空配合。空军需要通过我国空军,列强支援空军,地面防空部队和其他手段加以削弱,至于海军,也可以用诸如布雷,偷袭,陆地炮台,设置障碍灯方式给予阻碍。武汉会战中,国军的水雷就给日军舰队造成极大的威胁,导致战斗持续了长达3个月之久,日本海军无能为力。
所谓实,就是要尽量诱敌深入,使得日军补给线出现断裂,导致他就算有足够的兵力和补给,也无法有效补充。在武汉会战期间,日军曾经三次大规模增兵,但由于一线日军突入太深,兵力补充出现难度。以第六师团为例,甚至被迫每战斗一周就休息三周,等待足够的兵员补充和补给运送上来。
所以,白崇禧和薛岳提出,下面一旦开战,只要有条件,国军应该避免一线决战,而是将一线的交通全部破坏,民众全部撤离,物资全部转移或者销毁,同时以部分主力在民众的配合下,不断袭扰,伏击,消耗日军。
日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速战速决的要求,只能抛弃无法携带的重武器和辎重车辆,以轻装步兵前进,战斗力必将大幅度削弱。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消耗和没有补充的艰苦行军以后,日军战斗力会大减,尤其补给大体断绝。
此时国军再使用全部主力四面合围攻击,必将大胜。即使不能获得辉煌的胜利,也会造成日军有生力量极大损失,以及战略意图无法实现,也还是胜利。
日军如果这样拖下来,时间一久,他是受不了的。
对于这一点,从蒋介石以下,所有人都是完全支持的,甚至包括周恩来。-------------------国军依靠轻武器和日军的重武器对抗,实在是天壤之别。但采用后退决战的方式,日军相当一部分重武器就没法使用了!到底怎么打?
虽然冈村宁次在随枣会战结束以后,就全力放出各方面烟雾,做出不准备进攻长沙,而是进攻福建,江西的假象,但这丝毫迷惑不了白崇禧和薛岳。
薛白两人都认为,日军在随枣会战结束以后,会立即南下发动全面的进攻,目标就是湖南省会长沙。
这两人都认为,湖南的地形民情和军队情况,都是适合国军防御作战,湖南省对国民政府也极为重要,绝对不能放弃,必须要打。
为什么白崇禧和薛岳二人都认为要打呢?原因也不复杂,国军在这里作战,有一定把握取胜。
1.从地形上来说,湖南岳阳到长沙一线,恰恰是很适合防御的地形。就像之前冈村宁次说的那样,从岳阳到长沙,东边是幕府山,九岭山等山脉,是天然的障碍,易守难攻,日军大部队很难突破。而西边则是洞庭湖和湘江,日军大部队也很难有效突破。那么,唯一适合大兵团前进的,就是中路,也就是从岳阳到长沙的直线。遗憾的是,这一线也并不适合进攻。这一线都是丘陵和山地,虽然没有广西四川那么险要,却也对进攻一方造成很多障碍。更重要的是,湖南并不只是有山,还有大量的河流。岳阳到长沙,从北往南,还有包括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等河流作为自然的障碍,日军进攻更是非常困难。所以,地形可以虚弱日军百分之三十的战斗力。
2.从实力上来说,预计日军可以使用的兵力不会超过20万,而国军第九战区是全国最精锐的战区之一,占全国一线兵力的五分之一。薛岳可以使用5个集团军又7个军共24万部队,其中一半左右为中央军。虽然相比进攻日军仍然逊色一筹,却也完全具备了和日军正面对抗的能力。这仗还是可以打一打的!
3.就人和上来说,湖南是抗日意识最强烈的的省份。左宗棠说过一句名言:要想中国灭亡,除非湖南人死光。湖南人,尤其是湘西和湘南一带,民风强硬凶悍,好勇斗狠,不畏生死,是最有反抗意识的省份。而湖南当地民众传承清末湘军尚武的传统,本来就不会屈服于任何暴力统治。更不要说日寇在湖南烧杀淫掠,无所不为,更加深了民众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抗战中后期,连湖南猖獗的土匪都下山协同国军抗战,因为他们认为日寇比土匪还要坏十倍。任何一场战争,只要涉及民族仇恨,就很难淡然处置,必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龙争虎斗。
所以,薛岳和白崇禧都认为要这么打。
首先,将其他路线进攻的日军阻挡住,击破冈村宁次的所谓两翼包抄的战术,而集中主力对付中路进攻的日军主力。
其次,在战前完全破坏从岳阳到长沙一线的公路交通,有计划的破坏桥梁,同时坚壁清野,不留一颗粮食给日军,民众也有计划的疏散到后方。
再次,以一部兵力配合地方武装,在民众帮助下,依靠优势地形,骚扰进攻日军,攻击他的补给线,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和补给,疲惫日军。
而且,以主力部队以河流和山地为天然防御工事,给日军惨重打击后,再有计划的后撤。
经常以上三者的打击,加上近月的消耗,日军的重武器由于道路桥梁破坏,无法跟随一线步兵前进,导致战斗力大损。而因为兵员无法补充,补给更无法补充,当地又无法抢掠,必将被拖瘦拖垮。加上强攻几条河流的坚固防线,也会导致兵员损失惨重,弹药消耗殆尽,实则战斗力已经不过3,4成了。
如果此时日军撤退,国军就尾随追击,那么不但守住了湖南防区,也造成了日军的损失,完全符合持久战的意义。如果日军继续推进,妄图占领长沙等地,那么就是下面决定性的一击。
最终,国军在后方集中大量预备役兵力,突然以泰山压顶之势,猛攻日军,同日军决战,将其一举击溃。
在日军溃败以后,各地的国军猛烈夹击日军侧后,穷追猛打,导致其损失巨大,溃败逃亡,仗也就打赢了。
打法没有疑问,但具体怎么打,两人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认为,日军一旦出兵,至少集中15万重兵而来,并不可小视,因为我方部队不过24万(由于火力差距,防御中,国军一般需要数量一倍的军队)。所以我军如果擅自与日军决战,万一日军尚且保持有相当战斗力,岂不是以卵击石,抡起拳头往铁板上砸?应该采用后退决战的方式,果断放弃相当一部分土地,后退200公里撤退到衡阳地区,引诱日军长驱深入,等待他们彻底虚弱后,再全面反击。然后一举切断敌人退路,将疲惫不堪缺乏补给的日军歼灭或者重创。
按照白崇禧的计划,后退200公里,就必须放弃湖南省会长沙。
薛岳的意图其实和白崇禧并没有不同,关键在于是否后退200公里和放弃长沙上,他有另外的想法。薛岳认为,目前第九战区虽然兵力只有20多万,战斗力却不弱,中央军部队占有一半数量,而且休整了一段时间,老部队的战斗力基本恢复。所以,后退是必须的,但不能后退200公里这么多。务必死守长沙,然后将日军歼灭在长沙以北地区。
薛岳认为,长沙地区易守难攻,适合长期防守,并非防御不住。如果放弃长沙南撤到衡阳地区,一来省会丢失对士气会有极大影响。二来如果日军占领长沙,保证自己湖北地盘的安全后,就不再推进,岂不是鸡飞蛋打,白白的守株待兔。三来衡阳地区离广东不远,此时已经是遭受北面和东面日军夹击,如果广东地区的日军几个精锐师团再从广东杀过来,岂不是南方也多了一股敌人,四面受敌,不是自掘坟墓吗。
两人各执己见,闹得不可开交。白崇禧是桂林行营主任,而桂林行营的统帅区域,就包括第三、第四、第七、第九战区。理论上,薛岳是白崇禧的部下。
但薛岳这人从来都是固执己见,必要时候连蒋介石的命令都不听,甚至在蒋介石的电报中写上胡说两字,他根本不可能听从白崇禧的所谓命令。
当时的蒋介石,比较倾向于白崇禧的方案。4月15日蒋介石曾致电薛岳、陈诚:如敌进取长沙之动态已经暴露,则我军与其在长沙前方作强硬之抵抗,则不如作先放弃长沙,待敌初入长沙立足未定之时,即起而予其致命打击之反攻。
于是,就在两人争吵不休的时候,第一次长沙会战,就这样打响了。
9月13日,冈村宁次将11军指挥所迁移到湖北咸宁,然后立即做了战役部署:
  (一)106师团在101师团的配合下,为迷惑、牵制对方,隐蔽军的主攻方向,9月15日以后开始进攻,用奇袭从奉新以西突破守军阵地之左翼,深入其正面防御的侧后,歼灭守军于高安西北地区。
  (二)第3师团第5旅团,在海军高间完大佐第13炮艇队以及续木祯o中佐的第4防备队及第11战队的配合下,跃过洞庭湖,在湘阴以北营田登陆,时间为9月23日拂晓。
  (三)军主力于9月23日拂晓发起攻击,迅速前进至汨水上游的平江地区,歼灭在该地区的第15集团军。
  第6师团在新墙镇以西地区,突破守军阵地,向汨水南方的高地突进。
  第13师团第26旅团在沙港河南岸,杨林街以西地区,突破守军阵地,迅速向以南之浯口、汨水沿岸前进。
  第33师团从通城东南以奇击突破麦市附近守军阵地,楔入渣津方向,以遮断守军之主要联络线。
以上各路敌军,由营原道大的第3飞行团提供空中掩护和侦查。
根据11军的命令,106师团于9月15日首先开始进攻。
大体来说,冈村宁次的部署是以左路和右路进行牵制性进攻,中路为主要的突破方向。
右路由日军第106师团在101师团配合下,由赣北发动全面的攻击,如果能够从赣北突入长沙的东面是最好,如果不行的话,也务必牵制赣北国军主力,让他们无力增援湖南。
左路有第3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一部,在海军掩护下,越过洞庭湖后登陆,攻击长沙的西边。相比陆路的山地和丘陵地形,洞庭湖的控制权在日军舰队手中,所以登陆难度不大,又可以选择任意一点登陆,对国军有一定的威胁,更可以牵制国军很多兵力。
中路则是日军主要突破方向,包括第6师团,第33师团,第13师团以及其他零散部队。
冈村宁次这人很有一套,也是一个出色的职业军人。他的部署相当的厉害,也是进攻长沙唯一可行的战术。
冈村宁次并没有盲目的强攻,就算是中路,他也用了奇兵。除了第6师团和第13师团分两路强攻以外,第33师团居然从幕府山一线绕路,这样可以躲过国军正面防线。
对于日军即将发动的进攻,第九战区已经完全预计到了,判断出进攻会在九月中旬发动。
因为日军加速了铁道的运输,并且不允许中国人靠近车站;日本战地通讯大幅度增加,这说明已经在为野战准备;更重要的是日军开始在湖北等地大量强拉中国民夫。这些都是日军就要进攻的明显证据!
所以第九战区也进行了战前的紧急准备,严阵以待。
1939年9月13日开始,日军发动了全面的进攻,由此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
虽然冈村宁次在战前放了很多烟雾,但薛岳根本没有被迷惑。他早就知道日军会必将进攻长沙,所以早已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当时第九战区兵力还是不错的,下辖5个集团军,包括罗卓英第19集团(中央军),王陵基第30集团军,杨森第27集团军(都是川军),关麟征第15集团军(中央军),还有商震第20集团军(中央军)。
这5个集团军下辖部队不同,多则如第19集团军下辖6个军,少则第20集团军下辖2个军。
5个集团军总兵力约24万人,分别驻扎在江西和湖南两省。
在战前,薛岳就判断,日军必将分三路进攻,所以也做了应对的部署。
薛岳调动罗卓英19集团军和王陵基第30集团,对付右路江西方向的日军两个师团!
自己则指挥另外3个主力集团军,对付中路日军。
至于左路洞庭湖方向日军的第3师团,薛岳判断是牵制部队,只调动几个师去对付,没有调动主力。
在长沙会战开始前半年,国军已经在开始做准备了,所以此战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
单单以破路为例,就制定了五种的破路方法。
陈诚写道:1,选定有水田之处,完全恢复水田。2,选湖边,破坏成湖。3,选定山腹部,破坏成绝壁。4,选定敌寇必经之处,破坏成不规则之深沟。5,选定一般路面,破坏成凸形,时期在路上以及两侧,均不能行车。虽然破坏工作可想而知极为艰巨的,然后在民众帮助下,我们做的相当成功!
后来日军前进的时候,发现大小公路,包括山间一些小路都被彻底破坏。辎重车辆无法前进,只能留在后方。所有的物资,基本都靠马和人背负。所以日军官兵虽然负重巨大,也只携带了1周多的补给和弹药!---------------------薛岳和陈诚。薛岳此人虽然有能力,但太过于傲慢,所以在国军高层混的并不好。薛岳杀了不少红军,是中共的刻骨仇敌!右路和左路
最先发动进攻的,是右路赣北的106师团和101师团。
右路江西境内国军虽然有两个集团军的编制,但实力并不强。除了主干的中央军以外,另外的部队是战斗力不强的滇军和川军。
就算是中央军,此刻实力尚且没有完全恢复。
由于几个月前的南昌反击战,赣北的国军全线进攻,伤亡很大,甚至殉国了一个军长陈安宝。目前国军的力量尚且没有恢复,实力比较虚弱。
而此次冈村宁次认为,由于中路日军必遭国军主力依靠河流拦截,右路日军是否能够牵制江西境内国军,并且从东面杀入长沙至关重要。
所以冈村宁次命令这两个师团的日军,务必全力猛攻,并且出奇兵。
此次国军在101师团和106师团可能的主攻方向,也就是从奉新到高安之间的20多公里内,集中了4个军的兵力。
冈村宁次认为,如果从正面硬攻,短时间内无法奏效,也无法吸引国军大量的兵力。
冈村宁次决定出奇兵,也就是出奇兵,以106师团主力,绕过正面国军防御,直插国军4个军的后方。
所以,日军主攻的106师团以一部在正面进攻,师团主力则沿着国军部队的缝隙,一举杀入国军侧后高安。
其实这一包抄,就长期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日军并没有后续跟进的部队,即使切断国军主力东西两个方向的联系,也无力吃掉突前的国军。
而且此举将106师团和101师团又放在比较危险的地位,他们孤军深入,一旦把握不好局势,就又有可能被重创甚至歼灭。
但此时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其实冈村宁次的意图就是迫使国军暂时后撤保证防线安全,这样最低程度不可能去湖南一线增援。
15日开始,106师团和101师团的第102旅团在赣北发动全面的攻势。赣北国军奋力抵抗,两军发生激战。
让国军没想到的是,日军以第102旅团对国军第32军、第58军结合部的第141师及新10师发动牵制进攻,主力的106师团却突然插入国军侧后。
滇军第60军第184师奋起同106师团激战,无奈战斗力还是有明显差距,只得有计划的步步撤退,向潦河南岸转移。罗卓英见184师支持不住,急调滇军183师连夜急行军敢去支援,最终帮助184师稳住阵脚。
由于日军插入国军侧后,对正面一线国军是一个威胁,从军事角度来看,国军显然应该先撤退,然后集中主力将其击破。
薛岳统筹全局,认为赣北国军实力较弱,以现有兵力必将陷入苦战,看来必须增兵。目前,薛岳手上还有好几个军的预备兵力,兵力充足,完全可以增兵。
随即,薛岳在16日,命令赣北一线国军4个军向后方撤退,瓦解日军的侧面包抄,并且将实力强悍的战区预备部队74军投入江西战场。
国军4个军有计划的撤退,日军主力随后在18日经过激战占领了军事重镇高安,但并没有能够包围国军任何一支部队。
此时日军已经明白国军已经有所准备,更得知74军主力已经赶到上高地区,距离高安不过50公里。
106师团曾经在武汉会战的万家岭战役,吃过74军的大亏,深知他的厉害,看来继续向西前进已经没有可能。
106师团的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向冈村宁次报告,侧翼突进长沙的计划已经失败,而且也没有能够围歼国军任何一个主力。
中井良太郎中将在1939年5月南昌反击战结束以后,接过名气极烂的原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的位子,成为106师团长。
松浦淳六郎中将因为在武汉会战几乎被国军生擒,师团基本覆灭,被日本陆军引以为最耻辱的将军。
好在后来南昌会战和南昌反击战中,经过强化的106师团表现尚可。其实106师团的武器装备和第6师团基本一致,比国军何止强大数倍,战斗力还是强于国军一截的。松浦淳六郎中将则灰溜溜的奉调回国!
因为主要战略目的都无法实现,无可奈何的冈村宁次就想多少捞一点好处。他命令106师团和101师团主力立即向西北进攻,全力围歼还在修水一线固守,战斗力较差的川军王陵基第30集团军。
于是,日军主力除留一部固守重镇高安以外,全部向西北挺近。由于一路上都是山地,两个师团将配属的重炮和坦克被迫留下,全军轻装突击。
没想到,这一手也早被薛岳预计到,他立即调整部署。
先是国军32军和74军各一部,立即乘虚猛烈攻击高安。日军留守部队不多,经过一夜激战,仓皇放弃高安撤退,高安被国军收复。由此,日军再也不可能从这一线突入湖南了。
随后,日军106师团北上修水、三都这一路上,遭受四面围攻和层层阻击,狼狈不堪。赣北总指挥罗卓英分析局势,认为106师团再次孤军深入,有歼灭他的机会。所以罗集中主力四面围攻,试图将106师团重创或者歼灭。
当时日军已经突入长沙附近,薛岳准备调动74军回湖南,但罗卓英坚决反对,也就将74军留了下来。
23日开始,罗卓英调动所部开始部署围歼106师团主力。
没想到,新上任的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倒是比前任松浦淳六郎聪明的多。他本来就战战兢兢,如惊弓之鸟,此时发现情况似乎不对,甚至没有来得及通知冈村宁次,立即下令放弃围歼第30集团军计划,火速突围。
由于山路崎岖,不适合大部队突围,中井良太郎中将下令106师团立即分为三路突围。
罗卓英没想到中井良太郎反应如此迅速,部署慢了一拍。
9月25日,106师团一部主力在甘坊被国军74军和60军合围。还好由于106师团撤退的快,国军兵力并不太多,没有绝对的战力优势。
106师团在空军掩护下,奋力突围,苦战5天,终于击破战斗力不强的滇军第1集团军一部,勉强突出包围圈。
而该师团另一部主力则在修水、三都又被国军合围。两军激战数日,到了10月5日,106师团这一部还在包围圈中。该部知道继续下去,就是死路一条,张皇失措向冈村宁次紧急求救。
冈村宁次无奈,命令中路进攻的33师团停止前进,转向东边救援106师团。
10月6日,第106师团在第33师团接应下,释放了大量毒气弹,才勉强从三都、修水突围出来。
中国第1、第19、第30集团军所属各部随即转入追击。
日军狼狈鼠窜,经过7天的痛苦突围战,终于在10月13日,退回日军控制的据点靖安、奉新。
由此江西日军进攻基本被瓦解,不但没有实现东面突破的计划,还损兵折将,迫使中路日军33师团分兵支援,分散了中路日军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实属无能到了极点。
不过,就军事上来说,江西境内的19集团和30集团军,也没能分兵进入湖南助战。
此战106师团伤亡很大,还好因为溜得快,没有遭遇毁灭性失败。而助战的101师团102旅团也有相当的伤亡。
1939年年底,日本陆军高层认为,诸如101师团106师团这样的特设师团,虽然装备精良,补给良好,兵员充足,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部队,屡次被国军重创,根本没有保留的意义。
次年,也就是1940年1,2月,这两个师团被解散,废除番号。官兵除了一部分复原以外,全部作为补充兵员分配到其他的师团。
可见,日本陆军高层对这两个师团是非常不满的。
这两个特设师团,也就是这样不明不白的消失了。
右路日军3万大军这样失败了,左路日军也不好。
左路日军为了顺利在国军左翼登陆,在洞庭湖一线集中了20多艘军舰和高达100多艘的快艇。
日军第3师团上村干男的第5旅团,在9月22日的18时、19时25分,分两批从岳阳乘船,由海军第11战队引导出航。
该部沿洞庭湖和溯湘江行驶60多公里之后,于23日的早6时20分强行在营田登陆。
本来湘江和洞庭湖都处于枯水期,沿岸水深不到半米,日军即使用橡皮艇也是突不进来的。
没想到此次日军运气很好,刚好赶上多日暴雨,水位猛增,这才得以登陆成功。
国军95师发现日军登陆,立即以沿岸工事为支点,进行顽强抵抗。日军以1个旅团1万多重兵,在海军20多艘军舰和空军30多架飞机强力掩护下突破。经过苦战,日军将95师的防御工事几乎全部摧毁,突破了95师的防御,向内陆突进。
该旅团在26日前进到粤汉铁路沿线。
另一部仍乘船并溯汨水进攻,于25日占领了归义(汨罗)。
而日军海军陆战队一部,由岳阳乘船于9月24日,在新墙河口以南的鹿角市,经与第2师一部战斗后上陆,26日攻占了鹿角市东南的磊石山。
左路日军虽然都成功登陆,却因为国军防御强烈抵抗,有无法短期内突破国军坚固的防御工事,前进缓慢,根本没有成为所谓的奇兵,只起到有限的侧翼助攻作用。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它们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洞庭湖一线登陆强行登陆的日军。本来日军还想突破湘江,直接在长沙附近登陆。好在国军设置了很多障碍物,完全封锁了湘江。
日军进攻的阻碍
中路日军兵力高达2个师团又1个旅团,有8万之众,力量雄厚。
2个师团又1个旅团于23日全面攻击,他们从岳阳到通城长达50公里的三点全面进攻,很快逼近国军第一条防线,新墙河防线。
新墙河的国军是战斗力很强的15集团军,它们依靠山地和河流工事顽强防守。由于战役的根本宗旨在于逐步消耗日军力量,国军在最外层的新墙河防线并没有太多部队。
第6师团突破点,仅有国军52军第2师,第2旅团面对的是国军195师,第33师团则是面对国军79军第104师。
显然,每个师仅有几千人,不能有效阻挡兵力在1万到3万的日军进攻部队。
此时日军重武器很多,所以攻击能力强大,三支军队都在二三日内突破新墙河防线。
同薛岳估计的一样,由于新墙河在最前线,靠近日军控制区。所以日军无论重武器还是后勤补给都非常充分,攻击力巨大。
以第6师团攻击防御新墙河的国军52军第2师赵公武为例,日军出动六千多人,在80多门重炮和13架飞机配合下猛攻。日军重火力极为猛烈,怕是连美军苏军都不容易应付,更不要说只有一些迫击炮的国军。
比如52军第2师的胡春华营和195师的的史思华营,都坚守阵地和日军决战。但在日军猛烈炮火打击下,胡春华营全军覆没,无一幸存。史思华营伤亡殆尽,营长殉国。
像这样在一线和日军硬拼,是极不明智的。
此时这一线日军已经增加到6万多人,战斗力已经很惊人了。
所以防御的国军三个师在对日军造成一定的杀伤以后,有计划的放弃阵地,撤退过新墙河,转而防御汨罗江防线。冈村宁次狐疑的在回忆录中写道:敌军抵抗均不强烈!
很快,冈村宁次就开始明白了。日军主力渡过新墙河继续南下,作战就开始不同了。
在抵达第二条汨罗江防线之前,日军各部都遭遇依靠山地地形优势的国军猛烈阻击,伤亡很大。
冈村宁次原本认为国军花费数月时间修筑了汨罗江防线,在汨罗江才会有真正的激战。没想到,在新墙河同汨罗江之间,日军就已经陷入苦战。
以第6师团为例,他们还没有靠近新墙河,就在外围遭遇关麟征集团军82师罗启疆部的拦截。该师团的36旅团的步兵第45联队和独立山炮第2联队经过4天的苦战,才勉强击退82师,蹒跚前进,此战联队伤亡很大。
此时的国军贯彻薛岳的天炉战术,除了完全将交通破坏,坚壁清野,民众撤退以外,主力部队后撤,留下部分主力依靠地形和坚固工事坚守,更有数不清的突袭,夜袭战。
这样一来,日军叫苦不迭。
日军2个师团又1个旅团主力,在经过新墙河一线时,由于国军狙击,伤亡不轻,更因为交通完全破坏,被迫将重武器丢下大半。日军的后勤补给线由于国军和游击队配合袭击,根本无法保证。其实就算没有国军袭击,由于公路完全破坏,依靠山路的马匹负载,根本无法有效补充进攻作战的巨大物资消耗。
日军焦头烂额之下,开始在当地抢劫中国农民,没想到农民基本都已经转移撤退,粮食带走或者隐藏,根本毫无所得,这个来源也不存在了。
而这一线作战也极为艰苦,因为山地地形的作用,日军只得一个个的突破国军防御阵地,因为无法绕道。不但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更遭遇很大伤亡。谁都知道,在山地仰攻是极为困难的。
从新墙河到汨罗江,国军几支部队依靠山地地形固守,有更无数民众配合国军小股部队伏击,突袭战斗。
日军各部苦战一周,才以惨重代价到达汨罗江一线。
而此时国军各部主力已经有计划的撤退到汨罗江一线,长沙一线部分预备队也前进到第三条防线捞刀河!
此次作战中,日军由于地形不熟,又是进攻方,完全在明处,吃了不少亏。
以79军140师837团一营三连排长许俊陶为例。他区区一个排的兵力,居然依靠地形的优势,伏击了日军一个大队。
当时他的排担任偷袭认为,很快发现日军一个大队700多人在山脚下集合。由于日军对地形不熟悉,也没有捉到当地民众作为向导,基本等于瞎子。他们700多人密集的站着队,个个荷枪实弹,一个军官在大声讲话,貌似正在集合部队宣贯什么东西。
显然,日军认为此处没有国军,所以根本没有防备。
当时许俊陶率领一个排,就隐藏在山顶灌木里面。日军则正好在山腰一块没有植物覆盖的空旷地集合,也许是此处比较开阔,适合训话吧。
实际上,这个大队的日军就完全成为一个很好的靶子。许俊陶排长年轻胆大,目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愿意放弃,随即命令全排全力攻击。
这样,这个排突然从山顶猛烈开火,机枪步枪子弹如雨点一般落下。日军猝不及防,瞬间被打的东倒西歪,抱头鼠窜。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躺倒了七八十人。
日军恼怒的用火炮向山顶攻击,许俊陶排早已撤退多时了。
此战日军伤亡七八十人,而许俊陶排仅仅1人负伤,1人殉国。
而日军由于被打蒙了,在许俊陶排撤退了1华里时候,他们开在拼命向山顶开炮,却不敢出击,这是害怕遇到国军大部队。
而至于日军持枪硬攻呢,又被国军依靠险要地形阻挡。还是以许俊陶排为例!
他们驻守的鸡笼山阵地非常陡峭,阵地前方就是1人多高的峭壁。日军前后向鸡笼山炮击上万发,每到步兵冲锋的时候,就无法突进。
许俊陶回忆:远距离我军不射击,怕暴露目标。等到日军进入阵地前100米,我排立即全力射击,瞬间就把日军打的前俯后仰。但日军也相当勇猛,他们在一个高举太阳旗的小队长带领下,冲入我阵地内。但冲到峭壁时,他也没有办法了。如果不爬,就过不去。如果爬,在他缓慢爬行的时候,无异于是做了我排战士的活靶子。日军也是怕死的,他们最终决定不爬,而是躲在峭壁下。我们自然不能让他一直躲着,我排官兵奋力向峭壁投掷手榴弹,炸得日军乱跳。由于日军地势太低,根本无法反击。但激战中,我刚投出一个手榴弹,就被一枪击中颈部,顿时血流如柱,受了重伤。如此短兵相接的关键时刻,作为一个初级指挥官,绝对不能退缩。我让勤务兵给我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直到将日军打退才去后方就医。
显然,日军这样进攻,伤亡不会小,而且进展会相当缓慢。
日军从25日开始全线攻击汨罗江防线,国军以主力部队依靠江防工事防御。日军苦战数日,居然毫无收获,大部渡江失败,并且遭遇很大损失。
激战到28日,在薛岳的命令下,汨罗江国军再次放弃阵地,有计划的向后撤退,固守捞刀河防线。
日军以重大伤亡突破了汨罗江防线,随后继续向长沙前进。-------------------------上图的国军只有迫击炮,而下图的日军因为山地作战和道路破坏,被迫扔掉重武器,使用迫击炮和掷弹筒,双方装备差距大大减小。争论和争执
就在日军渡河的同时,薛岳将还没有参战的六个主力师的预备队,调到长沙附近,准备等疲惫不堪的日军接近长沙时,全线出击,一举将日军击溃。
此时的冈村宁次还不知道死活,命令日军立即向捞刀河前进,目标是占领长沙。
不过此时,国军内部里面并不是铁板一块的。
日军从18日开始进攻,经过10日激战,虽然有一定伤亡,毕竟是接近了长沙一线,突破了汨罗江。甚至侧翼从洞庭湖登陆的日军,离长沙近在咫尺,长沙已经可以听到日军的大炮声。
此时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已经对薛岳非常恼怒!
白崇禧认为,在长沙固守是不对的,应该放弃长沙后撤到衡阳,然后一举围歼日军主力。
但薛岳对白崇禧的命令不理不睬,这样一向高傲的白非常气愤,认为这个老虎仔(薛岳外号)是自己胡来。
白崇禧对蒋介石多次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薛岳是乱来。蒋介石一度也被白说动,电报命令薛岳放弃长沙,但薛岳以统兵大将的身份,拒不执行。
白崇禧对此恼羞成怒,他对蒋介石说:薛岳不遵守命令,看来必须我亲自去,请委员长批准。
蒋介石虽然也倾向于放弃长沙,但左思右想,他认为一线的指挥官往往才是知道真实情况的,不能随意干涉。
所以,蒋介石命令大将陈诚,和白崇禧一同前往湖南,督促薛岳作战。
于是,怒气冲冲的白崇禧和陈诚赶到渌口以南一个小车站附近的小学校内,这是薛岳的指挥所里。三个人刚一见面,还没有来得及寒暄,白崇禧就立即大声说道:薛将军,我们作为军人,要服从委员长的命令。委员长让我们通知让你放弃长沙,你为什么不遵守。
薛岳知道所谓委员长的命令,就是白崇禧的意思,立即反唇相讥说:我是第九战区代理司令官,除非委员长亲自下手令给我,不然我不能执行。
白崇禧大怒:抗战是持久作战,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像你这样硬拼,部队都拼光了,长沙也守不住!
薛岳听到白的指责,也勃然大怒了:如果这样让我撤退,放弃长沙,我上无面目对委员长,下无面目对国人,从今以后,我这身军装不穿了,回家种地去!
两人大吵大闹,傍边的陈诚听的一清二楚。
当时陈诚才是第九战区司令官,也是薛岳的恩师。最初薛岳因为反蒋失败,回家赋闲以后,就是陈诚以人才难得的名气,推荐给蒋介石的。
陈诚一向对薛岳的军事才能很钦佩,他经常说:有了薛岳,相当于多了十万兵!
此时,陈诚内心深处,是倾向于薛岳的。
陈诚发挥了一个政治家的本事,开始两面劝。
他对白崇禧说:薛岳说的也有道理。放弃汨罗江,退到长沙;放弃长沙,退到衡阳;如果衡阳再放弃,只好退到桂林了(桂林是白崇禧的大本营)。如此退下去,国土再大,也有尽头啊,到底要在哪里打呢?
白崇禧听了陈诚的话,也沉默不语。其实他也明白,如果日军占领长沙以后,不继续南下进攻衡阳,那么长沙就丢了。以国军的战斗力,想顺利攻占日军固守的城市,基本没有可能。
所以虽然坚守长沙是冒险,但放弃长沙,也是一种冒险。
陈诚见白崇禧有些松动,就继续说:不如先让薛岳打打看吧!
白崇禧犹豫说:但委员长那边,怎么交代?
陈诚说:这好办,我来负责。
陈诚随即电话给蒋介石,详细说明了薛岳的理由。蒋介石的战略眼光还是破厉害的,他稍微一犹豫,也同意了,让陈诚立即电话转告薛岳。
于是,陈诚又立即找到转移到另一个指挥部的薛岳(防止日军飞机轰炸),开门见山的问:委员长让我问你,你这仗到底有没有把握?
薛岳激动的说:除了极少数部队联系不上以外,其他各部都在执行预定计划,英勇作战。这一仗,我有把握!
陈诚立即说:好!委员长说,如果你坚持要守,他同意你守,但要你立下军令状。如果守一守就放弃了,唯你是问!
薛岳痛快回答:请你上报委员长,如果这仗没打赢,我就把我的脑袋交到重庆去!
这样一来,白崇禧也没什么话可说了。
陈诚私下说:薛岳这个家伙,胆子真大,天不怕地不怕!
其实,薛岳的判断完全正确。所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因为除了一线指挥官以外,后方将领,皇帝,有谁能够真实的看到具体的情况。
不能看到真实情况,就自然会出现一系列的误判。
战机千变万化,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失败。以著名的彭城之战为例,项羽以3万骑兵一举击溃56万汉军,仅仅发生在几个小时之内。
项羽的3万骑兵隐蔽前进,在清晨向根本没有准备的汉军发动全面进攻。当时刘邦还在酒后醉卧,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项羽会这么快赶到。根据一般军事常规预计,项羽至少需要半个月之后才能到彭城。其实汉军数量相对于楚军有近20倍的优势,当时的骑兵没有马镫,威力是很有限的。如果刘邦指挥得法,以56万之众歼灭项羽区区3万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可是,遭遇突袭以后,刘邦一度张皇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在他失去对部队控制的几小时内,汉军大败,到了中午,汉军已经被歼灭十多万之众,全面溃散。项羽的楚军收复彭城以后,继续追击,此时刘邦已经无法控制部队,汉军又被歼灭十多万,尸体使得睢水为之不流。
刘邦的失败其实就是最初的几个小时,可见战机是多么重要。所谓运筹为决胜千里之外,即使今天高科技的情况下,也是不可能的。
此时日军中路各部已经苦战10日之久,除了伤亡不轻以外,各部补给也不多了,战斗力大幅度削减。
长沙城下,眼看着就是一场龙争虎斗!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中东战争说课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