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中师兄之间遇到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如何化解

学佛与日常工作不矛盾:一位师兄的学佛历程(转贴)
1982年大学毕业时,有天他无意中步入了一间寺院,遇到该寺的主持,便开始学佛。当时不象现在可以公开学,资料也没现在多,但在师父的加持下,进步很快。师父为他详细讲解了五戒,又说:“要为大众服务,佛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往往众善奉行对一个佛教徒来说,比诸恶莫作要难得多。佛教的基础知识可以自己看书,别小看了在家修行,难度可比出家修行大多了。作为一个在家佛徒不是只知道几个佛教名词或会念几句佛号这么简单,在自身逐渐祛除贪瞋痴等积习的同时,还必须尽可能的学习人世间的各种知识,不然,让不信佛教者误认为学佛者都是世间不得志者或生活的弱者而遁世,要是这样,谤佛者不是外道,而是我们自己。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在家佛徒责任不小啊”。他当时听得汗水直冒,原来学了五六年的佛白学了,只是知道几个名词而已。
从那以后,他白天学习世间的知识及技能,晚上学习内典和佛教人物传记、故事等。因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电机制造,而工作的单位是钢铁厂,回趟家要4个多小时,他安下心不再为调动工作奔波,就在厂里结婚安家,努力学习电力拖动、控制、工厂供电等厂用得着的技术知识,当时厂里专门学自动控制的大学生相当多,但他还是把自己突破出来,在34岁时就获得了高级职称(是当时厂里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同时自修中医,在厂里已小有名气,音乐理论和管玄乐指挥水平在厂所处的地区也算是有名的,许多音乐老师都找他求教……这时动员入党什么的都来了,他便向党委书记说明自己是佛教徒的身份,并表示虽不信仰共产主义,但自觉接受共产党组织的领导。
  他就这么公开了自己是学佛的,周围人谁也没把他当成异类,觉得他易处,有水平,对佛教也有了正确的看法。在1998年的时候,工厂已是个上市公司,派他到一个分厂去任副厂长,他当时一直不愿意干,老总是在第六的次做他的工作时,用了“应将自己的头颅布施给这个分厂的职工”,才说服他上任的。分厂从1998年到现在,厂长、书记等已经换掉了四五任,就是没撤换他。他对上尊敬、礼貌、不卑不亢,对下真心关怀体贴。有时哪位职工家的电器坏了,找到他,也是随叫随到。这么多年只有一个科长被他批评过,职工喜欢他,上级赏识他。又是县政协委员,平常不管是在县里、地区、厂里应酬吃饭,都理解他是佛教徒不喝酒,谁都不为难他,而从心里尊敬他。 
注:这是我认识的一位师兄,当我听他讲完自己的故事时,非常惭愧,因我开始学佛时很固执,不愿接触社会,不愿学知识,认为只要好好念佛就行了。现在走出去,就象个古人,与这个社会脱节了。我把他写出来,一是鞭策自己,二是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学佛最基本的就是做人,人成则佛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5 / 199160 页
5 / 199160 页
Powered by
X2.5 Design by生根活佛: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学佛网
&生根活佛: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
发布:火凤凰&[ &]&& 日期: 16:51:00&&
&&&&昨天有一位网友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全文如下:“您好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和同学之间友谊关系都不错,可那一切都是表面上的。说话还要提前想清楚,一个防一个,所以有时觉得人与人之间为何这样,致使我觉得对他们好不值得。因为在我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任何感觉?我帮他们他们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我真正知心同学不超过3个人。我应该怎么想,怎么处理这种关系?我应该怎么做?”对于这位博友的请求,我这里简单地回答,希望博友和同修们心愿满足。&
&&& 谁都有错误,不要说别人,你自己身上也有错误,首先把自己的错误要认识,然后要改变。谁会都犯错误、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同学之间有所冒犯的事情也在所难避免,当别人的冒犯加到你的头上,有时这种冒犯还会令你很难堪,你或许会发愁或者烦恼,有时委屈,特别是心胸狭窄的人则会斤斤计较,严重时怒发冲冠,直颜相对。&
&& &在别人的眼里你也确实是正当维护自己的尊严,似乎无可厚非,但是结果只能是为自己增添一个仇人;而有些心胸开阔的智慧者会对别人更宽容,从无为小事斤斤计较,反而为他人好,各方面关心他,这样一来,在别人的眼里也许你是个傻瓜,或者愚蠢,但是时间久了,他们的心地彻底认识你是个心胸开阔的善良之人,这样为自己增添了很多朋友。&
&&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别人的宽容呢?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宽容不是天生,可以学的。世界上只有一种人能够做到没有永远的敌人,那就是懂得宽容的人。世界上最宽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所以我们必要学会宽阔的胸怀,这样才能化解世界上最顽固的敌意和最强烈的敌仇,也可以化解心里不平衡的烦事。&
&&& 无论是走路,做事,说话都要提前想清楚,不然的话,走错路,做错事,说错话,对自己他人都有伤害性。目前的社会相当于复杂,所以说话做事必要一个防一个,防别人不能代表害别人,防别人不能代表没有宽容,防别人不能代表不相信他人,防自己防他人是正常。你觉得人与人之间为何这样呢?有这样想法也没有错误,但你要知道,比如,你不防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够别人,一定会伤害到别人的,所以说话要分寸,做事要亮度;同理,别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够你,你也同样伤害到的。所以不要斤斤计较这些小事。&
&&& 你真心帮助别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希求回报,如果你想回报而帮助别人,那不是真正帮助,而是利用,做买卖和没有区别。真正帮助别人是无条件的,无回报的,无自私的。人是需要帮助的,你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你的朋友却没有任何感觉,这不是大的问题,因为,也许他们没有能力帮你,也许他们不知你需要帮助,也许他们自己在困难之中,如果确实他们知道你需要帮助、也有能力,他们没有任何感觉的话,你也没有必要心烦,你看透了一个人的良心,你也学会了这样做人是不对的,以后自己不能走这条路,你自己也增添了智慧和体会。&
&&& 人不求别人是很难的,特别现在这个社会,但别人不是你的救星人,自己才是真正自己的救星人,所以你倒在那里,从哪来爬起来,如果有别人帮你,你要还清别人的情。无论他们对你怎么样,你要心胸宽大,做人应当做心胸宽大的人,包容他们,忍让他们,原谅他们。如果你做不到的话,远离他们,不要给自己增添烦恼。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用心去做,随缘结果。学佛网,您身边的网络学佛修行道场,我们时时刻刻就在您的身边!
学佛网 ()学佛网“请问各位师兄,无缘大慈与有求必应是不是相矛盾呢?”的所有评论
标题:(注:点击标题可以返回正文,评论见本页下方!)
评论人:善因&[]&& 时间: 15:17:00&&&&&&&&&&
摘自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菩萨又作这样的h向:我应当作一切\生的大导师,教化所以十方一切的\生,给他们圆满无碍的大智慧,能破除他们所有的愚痴昧。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一他所修积的种种善根,如上面所说的那样h向。,对于十方\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平等饶益一切\生,普都能受益,究竟都能成佛。佛子!菩萨摩诃萨于非亲友守护h向,与其亲友,等无差别。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普为\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对于与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和他不是朋友的人,而是一般普通不认识的人。若遇上灾难困苦,菩萨对他们保护看守,善根h向,就和自己的亲属朋友,同样看待,不存丝毫分别心。因为菩萨修行的是平等行,起无缘大慈,生同体大悲,平等待遇一切\生。所以菩萨的心眼中,没有亲、疏、远、近、爱、恶的区别,一律平等守护h向。这是甚么缘故呢?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已深入于一切「法的平等性」,了知「是法平等,无又高下」。所以他没有亲疏远近爱恶的观念,而能自然自在的平等对待一切\生。菩萨不特能以平等的大慈悲心对待\生,就连一念非亲非友的念头都不会生起,绝不会想这个\生与我没有关系,那个\生不是我的亲戚,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的种种差别思想。菩萨看一切\生,都视为我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假设有这样的\生,他在大菩萨的地方,生起一中怨恨大菩萨的心,或者想杀害菩萨的心,但菩萨还是以慈悲心眼来看待\生,怜愍\生,决不会因为生起了怨恨杀害的心,就要来报复\生,惩罚\生。极令偶尔稍有吓唬的表示,也只是警惕\生的意思。菩萨的心肠,总是可怜\生的愚痴,造业受报还如在梦中,何忍责怪,只有原谅。 所以说「诸佛中的菩萨不见\生过」。菩萨以慈悲心原谅\生,以容忍心宽待\生,普作一切\生的善知识,无论\生又甚么难于解决的问题,菩萨都为他们解决。还常常为\生演说正法,教化他们,令一切\生信受正法,发菩提心,修学一切佛法。譬如大海,一切\毒不能变坏,菩萨亦尔。一切愚蒙无有智慧,不知 恩德,_狠顽毒,x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识善法。如是等类诸恶\生,种种逼恼,无能动乱。菩萨对于\生,其心量之慈悲宽厚,犹如大海。大海的浩瀚深邃,包藏万物,亘古不变,任你用甚么方法来破坏他,也不能把它损坏分毫。如果想把它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一点。如果放下一切的毒素,也不可能把它毒坏。菩萨的心量就和大海一样,不论\生用甚么态度对他,都不会改变他的慈悲心肠。\生多数无知无识,愚痴迷蒙,没有w正的智慧,极令有点小聪明,反而障碍了w正的智慧。善知识苦心教诲,也不知道「知恩报德」,反而发_,脾气躁烈,用心狠毒,食古不化,冥顽不灵,不听教化。毒,是心中怨恨到于极点。像这种_恨顽毒的\生,他必定态度x横,对人傲慢无礼,狂妄自大,唯我独尊。这种人的心,就像盲瞽。盲是瞎子,有眼看不见东西:瞽是不辨是非。心智被无明遮盖住了。所以不认识善法,也不认识善知识,就是当面见到w的杀知识,他也不认识。所以说这种\生愚蒙无智,菩萨唯有怜愍他们。像这等类,诸恶具足的\生,他们纵然用出种种的恶劣方法来逼迫菩萨,恼害菩萨,也不能激动菩萨的定力,扰乱菩萨的慈悲心,令菩萨的心摇动、慌乱而改变初衷心。譬如日天子出现世间,不以生盲不见故,隐而不现。又复不以干闼婆城,阿罗手、阎浮提树,崇r邃谷,尘雾烟云,如是等物之所覆障故,隐而不现。亦复不以时节变改故,隐而不现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前面用大海作譬桑瞧善腥男牧坑倘绱蠛0愕暮甏笊詈瘛 \生再怎样对菩萨无礼,菩萨也不会动心或者见责的。因为他是以大慈大悲心为首。现在金刚幢菩萨又再H一个譬桑汉孟袢仗熳印刺簦粑裁唇腥仗熳幽兀恳蛭粜谛榭眨滴凼吞焖追睿蛎仗熳印L舫鱿秩占洌照耀。譬如有一个一出生眼睛就不能看见东西的人――生盲,他先天就是瞎子。他看不见太阳,也不知道太阳的形状。假如有人告诉生盲说太阳是四方的,生盲也不知道四方的是什么样子。有人告诉生盲太阳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圆的,生盲一概不知道,也不能断定说的此人说的是对或是不对。但是太阳并没有因为生盲看不见,不知道,就隐藏起来而不出现于世间。他仍然是日日时时,高悬在天空,放出光明温暖的光芒,普照世间。他也不因为干闼婆的城――干闼婆是把部天神之一,为帝释的乐神。乐人幻化的城邑宫殿,因蜃气映日光而现于大海或沙漠上空之相,名之为化城。阿修罗的手――阿修罗的手可蔽日。阎浮提的各种大树也可遮着太阳。还有崇高的山峰岩石,耸入云霄,也可遮着太阳。还有深邃的幽谷,那处不见着阳光。或者有许多尘土、大雾 、浓烟、乌云种种类似的东西,都可以覆盖着太阳,障碍着阳光。但太阳不会因为这许多缘故,就隐藏而不出现。也不会因为时候、节令的改变――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种种的关系,太阳就隐匿而不出现了。太阳他不受一切的障碍,永远照着世间。菩萨中的大菩萨,也和太阳一样, 他绝不因为有某种障碍就不修行了,不行菩萨道了,不救度\生、教化\生了的。不管\生用甚么手段破坏他,阻障他、扰乱他,再怎样困难,他也不以为然,仍然勇猛坚苦卓绝的依旧行他的菩萨道。
评论人:自性半居士&[]&& 时间: 10:01:00&&&&&&&&&&
你问的不对就是因为 无缘,尚且大慈悲,,当然有求必应了否则哪还是什么没有缘分还慈悲
本站有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护身卡可供迎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 &&& 学佛问答:学佛中发现很多东西不懂怎么办?
问:我完蛋了,自从对佛法感兴趣以来,上网看了很多佛教典籍,还有菩提一叶佛心禅语中的文章,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看得头都晕了,不明白别的师兄怎么都那么有悟性呢?我大概有一多半是看不懂的,我该怎么办?&答:我刚开始读《楞严经》和《大乘起信论》的时候,也是晕乎乎的,完全不能明白,可能比你还不如。所以不必着急,这确实需要一个平时积累的过程。不过没有关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有那么一个时间,你会突然很开心地明白的。就像一位叶友所说的:“虽然看不太懂菩提一叶的文章,但是读了这些文字感觉很欢喜。”有这么一份欢喜就是一种受用,就是坚持下去的动力啊。&以上所说的积累,一是对佛法的悟性,二是理性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三是对佛教基本常识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执着,遇到不明白的内容可以先放一放,因缘具足的时候自然会明白的。修学佛法不要把它当成钻研学问,而应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喜”。因为一切修行都是指向我们身心的自在,烦恼的解脱。&&(提示:今晚8点—9点,菩提一叶将在线和叶友们交流,有意参加者请到时直接发送消息到菩提一叶佛心禅语微信。)========================请点击右上角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未关注我们的微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菩提一叶佛心禅语”即可添加关注;搜索微信号:PTYIYE 也可关注。查阅往期请输入“目录”,或输入日期查看(如0502,即5月2日),也可输入关键词查询,如“心经”,“打坐”,“修行”,“菩提”,“爱情”,“禅礼”等。&慈悲的菩提,智慧的菩提,清凉的菩提,自在的菩提……每天与您分享菩提一叶,止息烦恼、绽放喜悦,同修心灵净土。&&&&菩提念珠请购渠道——淘宝店:菩提一叶创意禅礼网& 址:上海店:江南第一茶楼地& 址: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镇北大街208号杭州店:善地吾舍地& 址:杭州西湖赵公堤4号(近曲院风荷)&助印回到当下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在浏览器或Sarafi中打开后,再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点击展开全文
慈悲的菩提,智慧的菩提,清凉的菩提,自在的菩提……分享菩提一叶,止息烦恼,绽放喜悦,与您同愿、同修、同行!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