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天安观二社在拆迁之内没有

|||||||||||||
||||||||||||
四川阆中:践行科学发展 百姓喜得实惠
――阆中市学习实践活动百姓访谈录
日13:08&&来源:
E-mail推荐:&&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阆中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着力点,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惠百姓,让老百姓切实地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春风。老百姓眼中的科学发展到底是什么呢?他们期盼科学发展带给他们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部分老百姓,听到了他们的心声,记录下了他们的喜悦……  乔迁新房喜洋洋  “旧房换新房,划得着!”7月20日,原本居住在武庙街的王荣昌老人坐在滨江路西段宽敞明亮的拆迁还房里,心情格外高兴:“这里既有小区物管,而且观山望水,环境十分优美,这比以前居住古城的棚户区好多了。”  王荣昌老人是原阆中丝绸厂的退休职工,全家挤在武庙街不足6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楼房里。“那时候我们全家五个人挤在一起,睡觉还是上下铺,夏天烤‘火炉’,冬天蹲‘冰箱’,后来儿子、媳妇也下岗了,只能靠打工维持生活,经济十分困难。市委政府在进行拆迁动员的时候,我也是心里直打鼓,深怕把我们搬出去就不管了。后来政府按照‘先还房、后拆迁’的原则,把安置房修好了让我们选,我们一家分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拆迁安置房,我的心一下子就放了下来,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把家搬了。政府不仅给了我们新的住所,还给我儿媳妇找了个公益岗位,现在我们全家的生活也不断地好起来了。什么是科学发展?我认为就是老百姓住的好、吃得饱、穿的暖,就是科学发展!”  家住江南镇的陈素芬在一年前还在为自己被地震震倒的房屋烦恼。“在地震中,我家的房屋全部震倒了,锅碗瓢盆等都被埋了,一夜之间没了住所,想死的心都有了,对生活也没了想头。村上看到我家受灾后,一边为我送来被子、米、油等生活品,为我搭建临时帐篷,一边迅速上报情况,为我运来了水泥、砖等材料,同时组织义务帮工队,帮我把危房拆了。政府为我补贴建房款2万多元,自己添了一点,用了不到二个月就建起了一栋新房子,还贴了瓷砖。没有政府的帮助,我哪能修得起怎么漂亮的房子?”看着自己新修的“小洋房”,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背景:阆中市委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先建后拆”的原则,用最好的口岸、最好的设计建设拆迁还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大力实施以安置还房、倒房重建为重点的百姓安居工程。两年来先后拆除古城不协调现代建筑10多万平方米、七里和江南新区违章建筑4万多平方米、工业集中区和七里大道周边建筑物10多万平方米,完成还房建设2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0亿元,完成农村1.2万户的倒房重建工作和城镇近4万户的维修加固工作。近三年来,全市没有一例因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引发的群访或恶性事件。  返乡农民再上岗  在七里工业园区的建筑工地上,一群群建筑工人正挥汗如雨,在他们身后是不断拔地而起的厂房。“我这几年一直在外边打工,虽然挣了不少钱,日子也越过越好,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在去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外面打工也越来越难,只得回家。在家里闲了段时间后,本来以为阆中没有什么机会,但阆中大抓项目,工业园区的很多企业都需要修建厂房,在我们当地的劳动部门介绍下,我很快就找到了工作,报酬和外面差不多。现在叫我出去打工我也不去了,阆中有这么多机会,何必要出远门呢?”来自七里街道办事处孙家垭村的村民孙家强如是说。  “我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让老百姓家里有粮,包里有钱。为了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政府多次组织人下乡调研,送技术、送物资、送专家,指导我们搞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养殖。现在我的大棚蔬菜种一年,抵得上打两年工,很多村民都向我学习种大棚蔬菜的经验。这不,我正准备带领大家一起搞,争取做成大的蔬菜基地!”方山乡雪洞村共产党员王朝中,去年9月从广东返乡,返租土地3亩,加上自己的承包地共计5.5亩,政府无偿为他投资钢管、竹材共计1.2万元,帮他建成8个蔬菜大棚,预计年蔬菜收入3.6万元。  背景:阆中市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今年安排重大项目83个,总投资达70亿元,全面缓解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深入开展“党员创业工程”,建立了党员创业基金,发放资金2800多万元,其中向贫困党员发放贷款超过450万元,向党员致富带头人发放贷款230多万元,帮助发展致富项目150多个,使全市100多名贫困党员脱了贫;结合“水观经验”,深入开展了“万人轮训”十大示范性培训,建成各党建培训基地136个,培训农民25896人,为农户提供致富信息20000余条,有5679余户农民在致富信息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路,让返乡农民工“打工不离乡,出门就上岗”。  乡村公路连成网  走在水观镇的盘白路上,一位普通的村民向我们讲述了修建这条公路的艰辛过程:“我们都想有条好路走,说到修公路,我们大家都支持!但一直修不起来,说到底就是群众不相信干部,总觉得干部在修路中会占便宜,拿了钱不做事。后来镇上把修路的事情全部交给我们老百姓,让我们来决定修不修、怎么修、出多少资,镇党委政府先在盘白路上建200米样板路,用样板路给我们算帐,每一分钱是怎么花的,让我们都明明白白,我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自筹资金85万元,定下“100天通车”的军令状。修路过程中,村干部到修路现场带着群众干,带头挖土、开石,在开工、中途、竣工的时候,每个镇干部都要过3次磅称,用这样的土办法看谁最“卖力”。通车那天,我们在村口杀猪设宴32桌,专门答谢镇村干部和修路民工。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办事方式,我们老百姓信服!”  走在沙溪办事处洞子口村的通村油路上,返乡农民工张蓉骑着新买的摩托车,一脸的笑容:“前几年出去打工,也没想过要回来,在村里修建油路的时候,还很有抵触情绪。回来看到家乡的路修的这么好,心里也很高兴。以前的路面都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别不好走,要进城起码要2个小时。现在路修好了,无论打工、办事特别方便,我在城里找了个工作,骑摩托只要10多分钟就到了,家里有菜也可以顺便带去卖了,方便!”  背景:因路难行,一件村民难产差点母子丧命的往事,一位外国记者&中国路难行,农民会抬车&的讽刺报道,激发了盘白村村民砸锅卖铁也要修路的狠劲,全市49个乡镇、80余万群众通过“五权”机制运行模式,自愿筹资达1000余万元,其中有11个乡镇86公里乡(镇)干道油路和310个村250公里村道通过此模式成功建成通车。两年来,阆中累计投资6.02亿元,新建成乡村公路1469.1公里,其中通乡油路、水泥路381.1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150公里,泥结碎石路938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泥结碎石路”,解决了农民群众的“行路难”问题,水观镇“盘白”通村公路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新农村?我心中最美的乡村公路”之一,更为阆中市农村公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百姓生活有保障  7月28日,在阆中市人民医院的财务科,一位来自双龙镇的农村妇女正在办理医疗保险,拿着农村医疗合作证,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着报账单。“真没想到,真的报了600多元钱!”这位叫马方琴的农村妇女拿着手里的600多元钱,笑的十分灿烂:“当初村上让我们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时候,我们根本不当一回事,都说是政府又在想什么歪主意从我们这里收钱,都不愿意交。村干部挨家挨户的做思想工作,我觉得20元的参保费说多也不多,交了也就交了。没想到今年生了一场大病,光住院费就用去一千多,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后来听说可以报医疗费用,就半信半疑的把本本拿来试试,结果还真能报。现在有了这个本本,生大病再也不怕了!”  “几个月前我还在想着以后该怎么生活,现在有了这个本本,以后就不用愁了!”沙溪办事处嘉陵村村民郑恩保拿着自己的失地农民社保证,笑着说。由于修建沙溪电站,他全家3.2亩耕地被占用了2.3亩,只剩下部分耕地。“在被占用后,想到我们全家4个人就靠这8分地养活,心里就急的不得了,感觉生活都没有指望了。政府为我们办理了社保和医保,这下担心也没有了,没想到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拿到‘退休工资’!”  背景:阆中市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4万多失地农民和城镇居民的社保和医保,扶持农村贫困人口6340人,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2286人,补助458.2万元;对38216名困难学生进行了资助;城市低保累计补助150272人、补助2414万元,农村低保累计补助277878人、补助1972.3万元;阆中市参合农民人数达到726710人,参合率达到97.25%,报销参合农民医药费用538.7万元、8171人次。大力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2655人次,补助资金362万,城市医疗救助1182人次,补助资金230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无限商机在身旁  “我的小院很有特色,客人们很喜欢这种‘小院容我静’的感觉。这些年阆中大力发展旅游,知名度在全国越来越高,来阆的游客也不断攀升,我们张家小院还有几个剧组来取过景,在客源方面我一点也不担心。”古城张家小院的主人张建勇兴奋的说。2003年,从阆中丝厂下岗的张建勇是阆中首批发展旅游的人。当时他以自己的小院作为卖茶和住宿的地方,结果没有想到,商机扑面而来,然后是丰富小院文化,增加小院看点,提高服务质量,张建勇自己还当起了导游。每逢节假日,客人源源不断的涌进小院,住宿告急、座位告急,而张家小院的名声大震,新闻界、影视界、旅游界都知道张家小院,作家来了、画家来了、导演来了,他从旅游中获得了多赢,不断成为阆中院落的主打名片,张建勇还被阆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十大再就业之星、一争双创示范岗”。“最近我又申请到了国家的注册商标,张家小院的生意会更加红火的哟!”  在状元坊附近,来自全国各地的私家车停的满满的。“这里简直像是车的海洋,你看,这车是从北京开过来的,这是从广东过来的……”一位中年妇女拉着一位老婆婆,给婆婆介绍着。在武庙街上,卖特色旅游产品的商家比比皆是。“虽然这条街卖张飞牛肉、保宁醋和丝棉被的商家很多,但现在来阆的游客也很多,他们走的时候都要买上一点土特产,生意还是很不错!”李先生指着自己的店铺对我们说。  背景:“围绕旅游壮产业、围绕旅游配干部”,阆中旅游已经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前期,把阆中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内闻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元;中期建设完成中国精品风水古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建成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总收入达到10亿元;到2010年,建成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总收入达到20亿元。目前,阆中已经启动古城5A级、天宫院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引资建设圣索娅、云天商务、大众假日等6个五星级和超五星高档酒店群;大力开发特色文化街区,打造精品院落。旅游已成为阆中的龙头和支柱产业,不仅带动了以阆中保宁醋、张飞牛肉、卓尚蚕丝等一大批酿造、食品、轻工产业的不断崛起,更让一个个老百姓从古城旅游蕴含的商机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张春风、牛宁)
(责任编辑:仇波(实习))
我要发表留言
现有留言:0人对本文发表意见
匿名发表&&署名:&&&&&&&
?  ???  
各省区市活动
要推广车改,您认为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补贴标准的明确单位原有公车的处理原有驾驶员的分流安置车改之后对领导干部用车费用的监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笔者通过对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前锋村的实地考察,认
下载积分:12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52: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笔者通过对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前锋村的实地考察,认.PDF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欢迎光临本网站,祝2015年羊年大吉!
主营业务:村民自治
欢迎扫描保存单位的二维码信息
手机站URL:m.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江南镇金银观村
传真:6331045
联系人:刘永合
阆中市江南镇金银观村民委员会位于地址,交通便利,我们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这里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刘永合热情欢迎各级领导前来指导。也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兴业。主营项目:村民自治注册资本或投资:未填写职员人数:50人以上法人或负责人:刘永合设立时间:1999年3月联系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江南镇金银观村近年来,阆中市江南镇金银观村民委员会在现有领导班子带领下,积极开展村经济建设,不断引进外来企业,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兴建道路便利全村交通,完善教育设施和引进优秀教师,不断提高学生教学质量水平,从各方面促进全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示:铺主还未发布产品信息,请进入会员中心发布,你也可以进入看看,发布后供应信息展示页面示例如下。
阆中市江南镇金银观村民委员会还未发布任何商铺资讯信息,是商铺主人请进入会员中心发布单位最新动态,是访客请访问本站新闻资讯栏目或许有你要信息。
很遗憾!阆中市江南镇金银观村民委员会还没有发布任何资质证书,是铺主请进入会员中心发布。
阆中市江南镇金银观村民委员会暂未发布采购清单,如你是供应商可与我们接洽联系。
所属类目:&&
信息完整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阆中市江南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